论教学研究范式的历史变革及其当代走向——一种知识型的视角
课堂教学研究方法:范式、视角、问题与趋势
课堂教学研究方法:范式、视角、问题与趋势作者:程晓芹黄伟来源:《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7年第03期【摘要】课堂教学研究方法与视角的变化、发展影响甚至决定着新课改的效果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从范式的角度看,当前课堂教学研究方法的范式主要表现为四种:经验总结,思辨研究;定量实证研究;定性分类研究;混合研究。
课堂教学研究的视角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但是,课堂教学研究方法与视角存在着思辨过多、缺乏理论建构以及课堂教学研究未能充分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等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认为课堂教学研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理论引领下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托;课堂教学研究借鉴、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研究;方法;范式;视角;问题;趋势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改变与革新。
受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研究者们开始走出“书斋”,深入教学现象发生和规律呈现的课堂这一“场域”之中,多学科、多视角地研究课堂教学。
以“课堂教学”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趋势上检索,笔者发现,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研究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助推力,课堂教学学术关注度持续上升(如图1)。
课堂教学研究方法影响甚至决定新课改的效果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因此,对我国课堂教学研究方法范式的探索,可以促使研究者提高理论探索的自觉性。
基于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笔者以“课堂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上对2001—2016年(截至2016年10月)的期刊文献进行检索,并对筛选之后的论文进行阅读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研究者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范式来研究课堂教学。
范式指某一科学共同体采用基本一致的思考方法来研究同一领域的特定问题[1]。
研究方法范式即研究者们公认的、用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集合体。
库恩虽然提出范式的单一原则,但是课堂教学研究方法的范式和研究视角是以多元形式存在的。
关于范式的历史和研究报告
关于范式的历史和研究报告范式是指一个学科领域中的公认的理论框架或典范。
它描述了该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流程。
范式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科学研究的起源,并在不同学科中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范式的进化。
范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当时的哲学家和数学家通过逻辑和推理来寻求真理。
在17世纪,科学方法论的范式开始形成,包括观察、实验和归纳推理。
这些方法在当时的自然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在20世纪,科学研究的范式经历了重要的变革。
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提出了“科学革命”的概念,认为科学研究不是持续地积累知识,而是通过革命性的突破来产生变革。
他还引入了“范式转换”的概念,指的是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新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出现,科学社群的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除了库恩的贡献,还有其他重要的范式理论家。
例如,弗劳德·马克斯·热尔东提出了范式的“范式命题”的概念,认为范式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方法,而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的命题。
这一理论对科学研究的本质和其与现实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考。
除了范式理论家的贡献,范式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社会科学领域,范式提供了一种解释社会现象和行为的框架,例如马克思主义范式、功能主义范式等。
在自然科学领域,范式则提供了一种实证研究的框架,例如物理学的经典力学范式、量子力学范式等。
总之,范式的发展和研究是科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话题之一。
范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学科领域的演变和变革,并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框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过程
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过程
古代的自然哲学是科学研究范式的萌芽阶段,古希腊的自然哲
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提出了许多关于自然和宇宙的观点和理论,这些理论成为了后来科学研究的基石。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
占据主导地位,科学研究受到了限制,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
始重新审视自然世界,启蒙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标志着科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变,实证主义开始成为主导思想。
实证主义倡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
知识,强调客观事实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范
式以牛顿的经典力学和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为代表,奠定了现代科学
研究的基本框架。
然而,20世纪的科学研究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量子力学和
相对论的诞生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观念,科学研究进入了新的时代。
同时,逻辑实证主义、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新思潮的兴起也对科学
研究范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更是对传统科学研究
范式提出了挑战,强调了主体性、多元化和相对性,对科学研究提
出了全新的思考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科学研究范式也在不断演变。
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不断涌现,如复杂系统理论、混沌理论、系统科学等,这些新思潮和新理论为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是一个历经千锤百炼的过程,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着科学研究范式的不断发展和演变。
这种演变过程是多元的、复杂的,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把握。
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过程
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过程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教育研究范式是指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法来理解和研究教育问题。
它的演变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教育研究的不同方法。
这些方法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范式、构建主义范式和复合范式。
传统范式是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教育研究范式,它基于经典科学方法,侧重于定量研究,以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探索教育问题。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实证为基础,以描述和推断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和描述教育现象为主要研究目的。
构建主义范式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型教育研究范式,它基于构建主义理论,侧重于定性研究,以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探索教育问题。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叙述和解释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和理解教育现象为主要研究目的。
复合范式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型教育研究范式,它基于复合研究方法,侧重于定量和定性研究,以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探索教育问题。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复合研究方法为基础,以描述、解释和推断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理解和推断教育现象为主要研究目的。
传统范式、构建主义范式和复合范式是教育研究范式的三个主要阶段,它们的演变反映了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传统范式以实证为基础,以描述和推断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和描述教育现象为主要研究目的。
构建主义范式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叙述和解释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和理解教育现象为主要研究目的。
复合范式以复合研究方法为基础,以描述、解释和推断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理解和推断教育现象为主要研究目的。
这三个阶段的演变反映了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
传统范式以实证为基础,构建主义范式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复合范式以复合研究方法为基础,这三个阶段的演变表明,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教育研究的需求。
总之,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它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范式、构建主义范式和复合范式。
资料详解 教育研究范式变迁与理论创新结合
资料详解教育研究范式变迁与理论创新结合教育研究范式变迁与理论创新结合教育研究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深入观察与分析,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研究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范式变迁与理论创新成为推动教育研究进步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详细探讨教育研究范式的变迁,并分析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一、教育研究范式的变迁教育研究的范式是指研究者在开展研究时所选择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它反映了研究者对于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方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研究范式经历了从传统范式到现代范式的变迁。
1.1 传统范式传统范式强调教育研究的目标是对现实进行解释和把握,而理论的角色相对较弱。
研究者主要通过描述和归纳整理来推断现象间的关系,但并未涉及到深入的解释和理论构建。
传统范式的研究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观察法和案例分析为主,而对于理论的选择并没有太多的要求。
1.2 现代范式现代范式强调理论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以构建理论为出发点。
在现代范式中,研究者将理论的选择置于研究的前提位置,通过对理论框架的搭建来推进教育研究的深入。
与传统范式相比,现代范式更加注重理论的建构和充实。
1.3 混合范式混合范式是传统范式与现代范式的有机融合。
它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但同样也注重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混合范式强调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力求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方法来全面把握教育现象的复杂性。
二、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理论创新与教育实践结合是推动教育研究进步的关键因素。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教育研究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
2.1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在教育研究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通过对理论的建构和创新,研究者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指导,激发教育改革的动力。
例如,通过对认知理论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从而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
2.2 理论推动实践创新理论的创新也能够推动教育实践的创新。
教案研究的主要范式与发展趋势分析
教案研究的主要范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详细计划。
教案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教案研究的主要范式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案研究的主要范式1. 传统范式传统范式是教案研究的最早阶段,主要关注教案的编写和实施。
在这一范式下,教案被视为教学的指导工具,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并在课堂上按照教案进行教学。
这种范式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控制。
2. 反思范式反思范式是对传统范式的补充和扩展。
教师在实施教案后,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种范式强调教师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和提高教学能力。
3. 协作范式协作范式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在这一范式下,教师通过互相观摩和交流教案,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协作范式注重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教案研究的发展趋势1. 教案个性化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环境的变化,教案研究正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个性化教案注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个性化教案研究将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案创新教案研究正逐渐注重教案的创新和变革。
传统的教案往往是固定的、死板的,缺乏创新和活力。
而现代教案研究强调教案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鼓励教师设计独特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教案评价教案研究正逐渐重视教案的评价和反馈。
教案评价旨在评估教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教师提供改进教案的依据。
教案评价可以通过观察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学习成果和收集学生反馈等方式进行,促进教案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4. 教案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案研究正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浅谈研究者的立场问题——一个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浅谈研究者的立场问题——一个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论文关键词:研究者立场知识社会学视角论文摘要: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实施研究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研究立场,和实地研究中理论的生成进程,目的在于提高研究者对自身研究行为的自觉,避免在研究活动中人为制造的不平等和新的话语霸权的产生。
在从事教育社会学的学习与研究进程中,我日趋感觉到,对于文本和话语的偏爱正逐渐取代了对生活本身的关注,研究者离生活的真实已愈来愈远,学者的清高正逐渐取代了研究者的实践。
咱们生活在语言为咱们所构筑的幻象中,不知道何者为真,何者为假,或许世界本无真假,全凭个人的主观感知。
认知的进程变成了人与世界之间的单方面的行为,每一个人的研究都变成了自说自话。
世界变成一片空寂,每一个人都变成了独行者。
咱们变得再也不有自己的语言,离开了权利、话语、文本、场域,咱们便无法说话,话语的霸权使咱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失语者,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同时也一路构筑了这种语言的事实。
伴随着失语现象出现的,是人类失去了自己精神的家园,人的现实存在与人的精神存在的隔离。
话语变成了一种符号,乃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运用话语的进程成为学术场域中每一个人的生存需要,而全然不顾话语本身的特殊语境,和活语产生的问题域是什么。
这是一个制造话语,生产话语的时期,学人们被淹没在话语的海洋里,人类在自己创造的语言世界中失落了自身,无疑成为人类的大悲哀。
回到生活本身,将人类的一切活动奠基在生活的土壤之上,无疑是人类自救的唯一途径。
除生活本身,人类本无实体性的存在。
对于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困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教育社会学研讨班上大家的发言,一方面来自中小学教育实践的现场。
一个是大学的研究场所,所谓的“学术场域”(什么是学术,“谁的学术”?)一个是实地研究的现场。
即教育社会学研究场域的转换,两种不同研究范式之间常常处于矛盾冲突当中。
最感困惑的是我的中间人的立场,在实践工作者眼前我被看成弄“理论”(什么是理论,什么样的理论)的,而在研究者的行列里,我又感到自己没有“理论”,乃至操纵和驾驭不了任何的理论话语方式,几乎成为“失语者”。
语文教学范式研究
语文教学范式研究1. 本文概述在当今教育领域,语文教学范式的研究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范式的演变、创新及其在现代教育环境中的实践与应用。
本文将回顾语文教学范式的历史发展,分析不同时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接着,将探讨现代语文教学范式的创新,包括信息技术、跨学科教学、学生主体性等方面的应用。
本文将分析这些教学范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并提出未来语文教学范式发展的可能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语文教育的持续发展。
2. 语文教学范式概述语文教学范式,作为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内,语文教育界普遍接受并遵循的一套关于语文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
它既是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学技术等多元因素的综合体现,又是指导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参照体系。
语文教学范式的核心在于“范式”,这一概念源自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理论,意指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原则、方法和标准的集合体,它们共同构成了该领域内研究者共享的认知结构。
具体到语文教学范式,它涵盖了对语文教育本质的认识、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营造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多个层面,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了稳定且连贯的操作规范和价值导向。
时代性与历史性:语文教学范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社会文化背景、教育理念变迁、学科研究成果及教育政策调整等因素而发展演进,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语文教育的需求与特征。
系统性与整体性:语文教学范式关注教学过程的整体结构与逻辑关联,包括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统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的协调、教师角色与学生主体性的互动等,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生态系统。
理论性与实践性:语文教学范式既包含对语文教育深层理论问题的探讨,如语言习得规律、人文精神培养等,又强调这些理论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转化。
教师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向及启示
2 .D e p t .o f E d u c a t i o n ,N o r t h e a s t N o ma r l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2 4,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h i n e s e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h a s b e e n i n l f u e n c e d b y t e c h n i c l a r a t i o n li a t y a n d v lu a e r a t i o n li a . t y .T h e p a p e r a n ly a z e d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e l e me n t s o f t w o p a r a d i g m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i n c l u d i n g t h e o r i e n t a t i o n o f t e a c h e r p r o f e s s i o n li a z a - t i o n,t h e s t a n d p o i n t o f t e a c h e r d e v e l o p me n t nd a t h e f e a t u r e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k n o wl e d g e .I t i s b e l i e v e d t h a t we s h o u l d c o n s t r u c t a r e a s o n a b l e a n d r a t i o n l a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es r e a r c h p a r a d i g m i n f u t u r e . K y wo r d s : t e c h n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i t y ;v a l u e r a t i o n a l i t y;r e a s o n a b l e a n d r a t i o n l ;t a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p 眦 d i 舯
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一、本文概述《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一文旨在探讨教育研究范式的历史演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首先回顾教育研究范式的传统模式,包括实证主义、解释学、现象学和批判理论等,分析它们在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发展中的作用与限制。
随后,文章将重点讨论当代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特别是混合方法研究、跨文化研究、定性比较分析等新兴范式在解决复杂教育问题中的应用与价值。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教育研究范式的未来发展趋向,包括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视角的跨学科融合、以及研究重心的转移等,以期为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教育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二、教育研究范式的历史演变教育研究范式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哲学观念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从最初的哲学思辨,到实证主义的盛行,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多元视角,教育研究范式不断经历着变革和发展。
在哲学思辨阶段,教育研究主要依赖于哲学家的逻辑推理和直觉洞察,通过思辨的方式探讨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这一阶段的研究往往是主观的、非实证的,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随着实证主义的兴起,教育研究开始转向以实证为基础的定量研究范式。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统计等方法收集客观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这一阶段的研究注重可观察、可测量的事实,追求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然而,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教育研究范式再次发生了变革。
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性、复杂性和相对性,认为教育研究应该关注不同文化、不同群体的声音和观点,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这一阶段的研究注重批判性、反思性和解释性,追求对教育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解释。
教育研究范式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
从哲学思辨到实证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每一种范式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都为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论西方教育研究的范式演进
论西方教育研究的范式演进[摘要]教育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依附于或包含于哲学到自成体系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对教育研究的范式演进的历史学分析,能进一步把握教育研究发展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范式教育研究范式整合一、西方教育研究的范式演进美国科学家库恩最早提出“范式”一词,但没给予明确定义。
范式一般指一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从最概括的原理、定理、概念、方法,到科学的模型、共体运用的范例、习题等,还有他们共同特有的某种自然观”。
[1]那么,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具体科学研究,其研究范式是教育科学的研究群体对本群体所从事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的共同认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 科学主义研究范式18世纪以来,自然科学获长足发展,以追求形而上学为己任的哲学传统受到质疑,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渐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方法论上,培根的经验主义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互促进,推动着科学研究的进步。
以观察、实验、假设等方法相结合成为近代自然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科学主义研究范式是指把自然科学中的因果性和价值中立原则强加于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用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一种研究规范。
其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其主要特征有:强调经验证实、客观主义、方法中心、还原论原则。
虽然它的发展使教育研究走上了“科学化”,但在教育实践中,以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强调对客观存在做尽可能的客观研究,以寻求普遍结论,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人文现象,是很难协调的,即教育现象既包含客观事实,也包含价值和意义。
其弊端表现在忽视了研究主体的教育观对具体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驾驭、“主客二分”和理性独断的思维方式。
2. 人文主义研究范式人文主义研究范式是建立在对科学主义研究范式的批评之上。
胡森认为,教育研究的人文主义研究范式至少有三个来源:一是狄尔泰的精神科学,奠定了“理解”作为人文科学方法论的根基。
高等教育学研究范式及其演进
高等教育学研究范式及其演进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成熟学科的标志应该是某个科学共同体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
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科学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其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
依“范式”标准衡量来看,高等教育学并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但是在研究中存在经验体系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研究范式,从最初的经验体系研究范式向理论体系研究范式的转变展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在未来的发展中则应逐渐向问题取向的研究范式转变。
标签:高等教育学研究;范式;演进随着高等教育在当代中国日益成为牵动社会关注的“显性”社会领域,对该领域进行系统理论思考和学科建构也日益成为学界的当务之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无论是在学科点的建设上,还是在研究的队伍规模以及研究成果数量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但与高等教育研究规模扩展的速度相比,高等教育学理论发展的步伐明显滞后,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仍不成熟。
本文试图运用库恩的范式理论来分析高等教育学建立以来的理论研究,探讨高等教育学研究中存在什么样的范式,具体的范式是如何演进的,以后如何发展,以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的成熟。
一、范式“‘范式(Paradigm)’是从希腊动词‘并排展现(exhibiting side by side)’派生而来的。
在词典中,范式被理解为‘范例’或‘词形变化表’”[1]。
科学史学家库恩(Kuhn.T.)在1962年发表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书中大量使用“范式”这一概念。
他据此来确定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发展中所经历的阶段,即前范式阶段、范式阶段、危机阶段、革命阶段和新范式阶段。
什么是“范式”呢?库恩本人并未对“范式”这一重要概念做出过明确的定义性阐释,但从他使用的“范式”术语来看,其含义是非常复杂的。
库恩把“范式”作为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为科学工作者团体提出了典型的问题和解答。
教育历史研究的新范式
教育历史研究的新范式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开展一项全新的研究,以充分理解其历史演变,了解其发展趋势,认识它所遵循的社会规范,预测它未来的可能性,以及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本文将探讨教育历史研究的新范式,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理解和应用教育历史。
“教育历史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其目标是深入了解和分析历史上教育状况,社会文化背景,教育政策,教育学说,技术,教育管理和教育活动,以及教育干系人之间的互动。
通常使用历史文献和其他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获得更客观、更真实的研究结果。
传统的教育历史研究聚焦于把握历史的整体脉络以及识别其贡献的重要性。
然而,新的教育历史研究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地探索历史,考察其中的复杂因素、多种视角、以及未来的可能性与必要解决的挑战。
首先,新的教育历史研究范式强调研究者必须重视历史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充分认识所有参与者,包括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教育家和家庭等。
同时,必须全面考虑历史上出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诸多影响因素,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及其动态发展。
其次,新的教育历史研究范式强调“综合视角”,运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深入了解教育历史的不同方面,包括政策、现象、理论、学校和教师等。
它更强调研究者对被研究对象的角度,以便从不同视角把握历史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研究方法。
第三,新的教育历史研究范式强调以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方式促进教育的发展,批判性地审视过去的教育政策、运用吸收的方法,以及解决当今时代的面临的挑战。
最后,新的教育历史研究范式也强调以预测未来为目标,重视对未来的预测,以及如何以更科学的方式影响未来的发展,以及如何把握未来教育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总之,新的教育历史研究范式提供了一个依据客观事实及多学科视角研究历史,结合诸多影响因素批判性地解读历史,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调整教育方向的有效方法。
只有通过这一新的范式,才能充分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
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范式变革
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范式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教师们以前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现在他们更多的是要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思维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上。
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经验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应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且能够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最后,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上。
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思维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去。
总的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经验、发展潜能和培养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应用知识,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个案研究:教育研究范式的新转向共12页文档
个案研究:教育研究范式的新转向教育研究是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事实进行探讨和研究,认清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以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研究主要以总体或能够代表总体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以寻求普适规律为目标。
这种研究来源于西方的科学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
实证主义假定存在着客观的现实,而且历史会重演,人们能对从过去的事件中学到的东西加以概括,用以说明未来的事件――无论事件发生的场合是否发生变化。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求研究者保持客观的价值中立的态度,尽可能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和分析样本或总体的特征。
这种研究一般可称为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尤其是教育实验研究在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教育的基本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数以万计的研究成果数量与对教育理论的贡献相比显得很不相称,这主要是由于教育现象本身复杂多变;教育现实是双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到以课程为主要中介的教育活动中构建而成的,并不符合实证主义关于社会现实客观存在的假定;也正因为主体的参与,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很难保持中立,或多或少会有研究者个人的经验、情感和价值倾向。
这就使得定量的教育研究的信度无法确证、效度难于把握。
为此,教育研究必须寻求新的出路,才能焕发出教育研究本身应有的创造活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动研究、人种学研究、叙事研究等质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并陆续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这给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向带来了契机。
教育研究者对以寻求普适规律为目标的研究的热情开始有所减弱,对个别教育现象进行动态描述和细致分析的个案研究则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这说明中国的教育研究范式开始有了新的转向,这是众多的教育研究者坚持不懈地追求的结果。
一、对个案研究的认识个案研究(Case Study)是根据现象参与者的观点,对自然情景中的某一现象的实例(个案)进行深入的研究。
研究中的个案可以是一个个体或社会组织,如一个人或一个课堂、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
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教育研究的发展的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古希腊时期-16世纪)。
这一时期教育研究主要依靠不充分的直觉观察,对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并直观地认识教育现象,因此带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2.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分门别类的认识世界,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进入了以分析为主的时期。
主要以培根的归纳法、经验论、笛卡尔的唯理论以及康德把两者结合起来、夸美纽斯等人为代表。
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随着教育学的科学化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研究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以古德的《教育研究法》、杜威、梅伊曼和拉伊等人为代表4.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了起来。
(二)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我国教育研究的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影响下的教育研究存在差异。
与西方教育研究相比,我国从古到今形成的教育研究基本模式呈现如下特征:(1)遵循历史传统,看重权威。
(2)以经验描述为主,缺乏理论概括。
(3)教育研究停留在理论阶段,与科学技术发展和实践研究脱节,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
(4)思维方式整体直观、整齐划一,缺乏批判性。
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1)教育研究主体的多元化。
以往的教育研究的参与者多是高校教师和专门的教育研究人员,但随着人们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和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都参与到教育研究中来,教育研究主体不断扩大,且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教育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化。
当前的教育研究领域不仅关注重大的教育理论问题,而且紧密结合教育领域的重大决策,关注教育实践领域生成的诸多新问题和面临的新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研 究范 式 的归纳 大体 上也 是从 近代 教育作 为 一 门学科 诞生 开始 的 。然而 ,我 们清楚 地 知道 ,不 管 是 在 中 国先 秦 时期 还 是在 西方 古希腊 时期 ,在 众 多 哲 人 的思想 和实 践 中就蕴 含着 丰富 的教学 思想 并 体 现 出高超 的教学 艺术 。在那 个 时期 ,哲人 们就 已经 产 生 了对教 学思 想 以及教学 行 为 的觉 醒 和省思 。因
21 0 2年 5月 第 4卷 第 3期
当代 教 育 与 文 化
Con e po a y Educ to nd Culu e tm r r a in a t r
M ay 2 2 O1
V o14 . NO. 3
论 教 学 研 究 范式 的历 史 变 革 及 其 当代 走 向
如 此类 东西 的集 合 ;另 一方 面 ,范式 又是指 集合 中
在 《 学 革命 的结 构》 科
( h tu tr f T e Sr c e o u
的一种 特殊要 素—— 作 为模 型或 范例 的具体 解决 问
题 的方 法 。 _]5 ”11 由此 可见 , “ 7 范式 ”与 “ 学 共 同 科 体 ”概 念相联 系 ,大体 上指 科学 共 同体 成员 所共有 的 “ 究传 统” 理论 框架 ” 理论上 和方 法上 的 研 、“ 、“ 信念 ” 、科学 的 “ 模型 ”和 具体运 用 的 “ 例 。 范 ”也 有 学者认 为 范式 是指 “ 某一 领域 中研究 者所 遵守 的 具 有凝 聚力 和组织 力 的 ,并 且取 得 了具 有历 史意义 的研 究 成 就 的科 学 研 究 规 则 、典 范 或模 型” _] 。2 因 此 ,我们 认 为范 式是指 从事 某一 领域 的研究 者在研 究 过程 中所共 同遵 循 的研究 理念 、研究 假设 、价值 规 范 以及 研究 框架 和方 法等 的总 和 。其 内涵 包括 了 该领 域研 究者 的研 究状 态 ,从 研 究理念 到具 体 的研 究操 作 这样一 个全 面 的过程 。 ( )教 学研 究范式 二
、
范式 和教 学研 究 范 式
( )范式 一
库恩 认 为 , “ 方 面 ,范 式 代表 着 某 一 科 学共 一
同体 的成 员所 共 同分享 的信 念 、价值 、技 术 以及诸
[ 稿 日期 ] 2 1—40 收 0 20 —5
教学 研究 范式 ,而有 的学者 在研 究 中所 使用 的却是
[ 键 词 ] 范 式 ;教 学 研 究 范式 ;变 革 ;人学 范式 关
[ 图分 类号 ]G 40 中 2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7 —7 9 2 1 )30 8—6 6 45 7 (0 2 0—0 30
著 名 科 学 史 学 家 托 马 斯 ・库 恩 ( . Ku n T h)
[ 一 作 者 简 介] 李 森 ( 9 4 ) 第 16 一 ,男 ,四 川 宣 汉 人 ,西 南 大 学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主 要 从 事 课 程 论 、教 学 论 和 教 师 教 育 研
究
83
教 学 论 研 究 范 式 。教 学 研 究 范 式 是 对 整 个 教 学 所 涉
分析 ,与此 同时 ,对 当代 教学研 究 范式进 行 探索性 的分 析 和解读 ,以期对 当下 的教学 研究 提供 参考 。
一
中所 共 同遵循 的 教学研 究理 念 、规范 以及一 些具体 的教学操 作 的总 和 。当然 ,有学 者认 为 ,教 学研究 范式 是 指 “ 教学 论研 究过 程 中 ,由持 有相 同研究 在 信念 的研 究者 自发 形成 的一 种规 范 ,这 种规 范规定 了共 同的 问题 域及 解决 问题 的基 本框架 、解 题思路 与方 法 ” _] 里 需 要 注 意 的是 有 的 学 者谈 论 的是 。3这
分 析 ,教 学 研 究 范 式 的变 革 经 历 了 神话 型教 学研 究 范 式 ,形 而 上 学 型 教 学 研 究 范 式 ,科 学 型 教 学 研 究 范 式 和 文 化 型 教 学 研 究 范 式 四个 阶段 ,而 教 学 研 究 的人 学 范式 是 教 学 研 究 范 式 的 当 代 走 向 。
在 自然 科学 中 。但是 “ 式” 及其 “ 式转 换” 的 范 范
思想 具 有广 泛 的认识 论意 义 ,因此 ,在 人类 的整个 知识 领域 也存 在 着 范 式 现 象 。那 么 ,借 用 “ 式 ” 范 以及 “ 范式 转换 ”概 念来 分析 教学 的发 展必 将为 我
们提 供 新 的视角 ,从 而打 破对 教学 研究 发展 的历史
教 学 研 究 范 式 ,指 教 学 研 究 者 在 研 究 教 学 过 程
S ini i R v lt n ce t c e ou i s) 中 提 出 了 “范 式 f o
( aa im) 这 一 概 念 。 他 认 为 科 学 的 发 展 不 是 渐 P rdg ”
进性 、循序 性 、 累 积 性 的进 步 ,而 是 取 决 于 “ 范 式 ” 的转换 ,是 一种 革 命 性 的 突破 。尽 管 “ 式 ” 范 这一 概 念最 初是 在科 学 的语境 中使 用 ,而且 主要 是
— — 一
种 知 识 型 的视 角
李
森 ,崔友 兴
401) 0 7 5
( 南 大 学 教 育 学 部 ,重 庆 北 碚 西
[ 摘 要 ]范 式 变 革 是 学科 发 展 的 标 志 和 动 力 所 在 。教 学 研 究 范 式 的变 革 推 动 着 教 学 的 进 步 与 革 新 。基 于 知 识 型 视 角
性 的 、渐进性 的认 识 。因此 ,全面 认识 教学 研究 的 整个 发 展历程 ,并对 历程 中不 同 阶段进行 分 析有 助 于更 好 地 认 识 和 研 究 教 学 。本 文 基 于 知 识 型 的视
角 ,对 教 学 研 究 范 式 及 其 范 式 的 转 换 进 行 尝 试 性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