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艺术发展同社会发展比平衡关系 经济发展决定艺术的发展不是绝
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讨论
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讨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曾提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重要论断,恩格斯也在一些书信中对此作过多次论述,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理论。
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中间需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文艺反映经济基础,却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
二是经济基础是文艺发展的决定因素,决不是唯一的因素,文艺发展的直接因素是上层建筑的各因素,特别是阶级斗争的因素,阶级斗争是文艺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是文艺的历史继承性也是文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法律、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艺思潮对文艺的发展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文艺发展的各原因中,政治是最主要的因素。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比其它意识形态与政治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研究不平衡的原因时必须着眼于政治。
马克思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盛时期决不是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胳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这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较低阶段,生产力和一般文化知识水平相对低下的历史条件下,也曾出现过艺术上的繁盛时期。
例如,古希腊的神话、史诗,中世纪英国莎士比亚的诗、戏剧等就是。
而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本主义欧洲,虽然物质生产有了很高发展,却没有出现艺术上如古希腊那样“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的繁荣景象。
马克思在本文中还指出,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至此,马克思揭示了两个层次的不平衡。
一是艺术发展的繁荣状况与一般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二是某种艺术形式与整个艺术的一般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那么,怎样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呢?诚然,“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
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作者:唐嘉璐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5期摘要:大家都知道,艺术与经济是相互作用的,每当经济繁荣的时代,艺术作品就备受推崇,每当经济萧条时,艺术作品就无人问津。
然而,有些时候,因为贫穷和落魄,艺术家们反而会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创作出跨时代的优秀作品。
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同样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所以,经济基础的好坏是可以制约艺术设计的。
关键词:艺术;经济;发展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讲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我们现在所谈到的艺术就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艺术就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因此,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
一.艺术与经济的相互作用经济与艺术的关系是间接关系,不是直接关系。
艺术对经济的作用是通过某种精神去潜移默化的影响经济,而不是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或者生产关系。
经济对于艺术的影响也是要通过政治、宗教、哲学等等来间接作用于艺术。
同样,艺术与经济的生产关系也是不平等的,艺术作为人的一种意识形态,与物质生产或经济发展不一定能保持同步,当经济繁荣物质丰裕的年代,艺术水平不一定会繁荣。
唐代就是一个经济繁荣而且艺术也十分繁荣的时期,属于我国的顶峰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诗词歌赋绘画,都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初唐时期,唐太宗在治理政权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建设,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
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济迅猛发展,各个城市都有着巨大的财富,都有力量去资助文化艺术的事业,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
如但丁的《神曲》,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冷酷和教会的贪婪无人性;乔托的壁画常以宗教为主题,体现了赤裸裸的人性复杂和现实的世界,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被后人称为“美术三杰”。
不平衡理论
如何理解不平衡理论?“不平衡”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不平衡理论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马克思认为,关于艺术,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不平衡理论有两大表现,一是艺术领域内部的不平衡,二是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不平衡。
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整个艺术领域中,艺术发展同社会发展的不成比例可以分为纵向的不平衡和横向的不平衡。
纵向的不平衡是以时间为轴,不同时期的艺术形式和有其自身的样式和特点;横向的不平衡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地区艺术发展的不平衡。
就其产生的原因来说: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终极的,而不是唯一的,经济基础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的,无论是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的决定作用,还是文学艺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都不是直接的。
第二、艺术生产自身的特征。
艺术生产具有个体性特征,它是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而这种生产活动是无功利的,不是带来实际效益,而本质上和经济是不能兑换的。
第三、文艺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文艺自身的传承、趋向,也是相对意义上对文艺的发展起特殊的作用。
第四、物质生产的发展和进步与艺术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物质生产是呈阶梯状的,新的生产力代替旧的生产力,失去社会进步,均表现为阶梯式的向前发展。
艺术生产的发展表现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要经过发生、成立、成熟、衰落、消亡、新的艺术形式产生、逐渐定型等这样一个循环运动的轨迹。
艺术概论简答题(1)
(试题一)简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与艺术的联系表现为:一方面,一定数额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另一方面,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简答意境及其特征:意境是传统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
两者有机结合,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特征:1朦胧美2超越美3自然美。
简述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表现:1.民族艺术思想内容相互影响。
2。
民族艺术形式得相互影响简述主体与题材的关系:1.艺术作品是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与评价,是通过艺术形象呈现出来的主要思想2.题材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社会进行选择、提炼、加工,而在艺术作品中,予以表现的社会生活。
关系:1.主体是统帅灵活的灵魂2.题材对主体有一定制约作用。
5.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艺术特色。
形成原因:1.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2.艺术风格风格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理,生活环境,阅历修养与艺术追求。
3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简述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要思维:1.艺术创作全过程是种离不开具体可感到的形象2.艺术创作全过程始终依赖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因此艺术创作主要思维方式只能是形象思维3.艺术创作全过程始终具有整体的特点。
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围绕着客体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分为四类。
1.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
情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不自觉地打上社会环境印记,艺术价值高的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社会生活影响力2.心理批评:从创作主体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入手来评价艺术3.文本评判:艺术作品本身是一自足的整体,其意蕴魅力需从文本中寻找,有注重文本语言和物质媒介4.接受批评:强调从接受者入手研究艺术,突出了接受者的能动性、创作性。
简述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简述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物质生产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长久以来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从经济
角度看,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购买力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
艺术发展则更多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激发人们创新思维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但是,艺术发展和物质生产发展间的比重依然处于不平衡状态,科技发展造成
的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物质生产投入越大,市场流动性越强,政府鼓励投资回报率越高,艺术发展却依然低迷不振,缺乏投资支持。
于是,艺术发展受限,文艺作品流行短暂,难以把握市场,很多新锐艺术家也毫无生计收入保障。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改变对艺术发展产生经济利益这一认知,政府应该
出台激励艺术发展的政策,充分考虑和支持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需要,多发行补贴、补助、税收优惠等,以确保艺术家的生存和社会压力。
此外,社会各界要多加投入艺术发展,将艺术融入到日常便利生活里,更重要的是,初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艺术资助制度,从而有效改善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不平衡问题。
因此,物质生产和艺术发展不平衡问题无疑应该加以深入思考。
只有通过合理
化的策略,加强物质生产和艺术发展的各项资源性管理,两者有机融合,携手共进,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与进步。
彭吉象王宏建艺术学概论真题习题题
摘自隋志强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艺术学概论》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四、名词解释1.艺术四要素(2006年山东大学考题)2.不平衡关系(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3.艺术的形象性特征(200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题)4.艺术真实(2007年山东大学考题、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5.审美关系(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艺术的民族性(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山东大学考题)7.审美(2011年广州美术学院考题)8.艺术符号(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9.主观精神说(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考题)10.文化工业(2013年清华美院考题)五、简答题1.简述“艺术的本质”。
(2009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2.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009年聊城大学考题)3.试述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特征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2009年厦门大学考题)4.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5.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结合作品实际阐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
(2010年中山大学考题)7.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
(2008年山东大学考题)8.为什么说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010年南师大考题)9.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0.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关系。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1.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2007年聊城大学考题)12.什么是艺术的主体性特征?(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3.艺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意义。
(2010年北京大学考题)14.试论述艺术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5.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举例说明。
【考研】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后习题 第七章 艺术的发展
【考研】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后习题第七章艺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有哪些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如何理解它们的内涵?答: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随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艺术的日益繁荣,历代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们对艺术起源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种种探索,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产生了许多不同的体系。
在过去关于艺术起源的众多观点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1)模仿说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理论探索中,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该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社会生活中存在事物的模仿,它假定人类具有一种“模仿本能”,从这种本能出发,通过对物体或现象的模仿而创造出了艺术。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他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这种关于艺术起源于“模仿”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因为,早期的人类艺术,特别是原始艺术,“模仿”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但是,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
模仿说反映了古人通过观察和模拟这两种主要手段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创造活动方式,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等。
(2)游戏说这种说法主要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后来的艺术史家曾把艺术起源的这种说法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席勒在他著名的《美育书简》中指出,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地协调起来。
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还有德国心理学家谷鲁斯等。
(3)表现说这种说法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汉代的《毛诗序》中就讲到“情动于中而形于青,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3.
1.艺术批评同艺术鉴赏有何联系和不同?两者的联系在于: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都属于广义的艺术接受。
艺术鉴赏构成着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是对艺术鉴赏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
任何脱离了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都必然是空洞的。
两者的不同在于:(1 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艺术鉴赏则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2 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对艺术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主要是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体系,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
(3 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人芝恶,艺术鉴赏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
(4 艺术批评的目的是做出科学的评判,艺术鉴赏的目的则是生成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受。
(5 此外,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以艺术作品为主,同时还包括其他艺术现象,如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接受者的艺术鉴赏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等。
艺术鉴赏的对象则比较单一,就是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
2.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直接,它往往关系到艺术的广衰成败。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在艺术与经济之间是最重要的中介。
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
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影响。
3.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性同审美性相统一这个主要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三大特征:(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建筑的美主要从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
建筑的造型本身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形状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
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所以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
北京电影学院 影视制片管理考研历年真题
【管理系】院系:管理系研究方向名称:影视制片管理研究方向介绍:培养既懂得电影艺术又精通电影制片管理的专门人才,能够独立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影片摄制计划与摄制预算,熟练掌握电影从项目开发、投资、摄制生产、发行放映全过程的具体操控方法,整体策划和运作影视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影视项目经营管理的制片人才。
业务课一名称: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业务课一介绍:艺术理论与电影基础理论是对艺术、特别是电影进行综合研究,描述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各艺术门类的学问和知识、在其基础上深度探讨电影艺术的特质和创造规律,而且还是艺术工作者、特别是电影工作者拓展事业、提高艺术品味和创作底蕴的重要思想和观念源泉。
因此,艺术理论和电影基础理论是任何一名有志于电影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
业务课二名称:制片与市场业务课二介绍: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主要考查考生对制片与市场知识的掌握,包括两大方面:电影制片管理,即电影的项目的计划、预算、管理与执行;电影市场,即电影整体市场概况、电影发行及院线影院管理等。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赵彬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北影专业课考研咨扣扣1658245343与专业课老师在线答疑互动。
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重点内部资料怎样理解艺术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经济发展决定艺术的发展不是绝对的。
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有时艺术发展得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相反方向发展。
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艺术与经济的关系【摘要】经济影响艺术,这是不辩的事实。
经济的迅猛变革推动了艺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对艺术的制约作用进一步强化,艺术与经济的交融渗透进一步深入,艺术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国家文化教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正确把握艺术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对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与经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演进照以往惯用的理论和习惯的看法,最易于人类的经济活动与艺术活动截然分离。
因为艺术活动是以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为目的的;而经济活动则将满足人类的实用需要为出发点。
就是说,艺术所从事的是满足于人类精神需要的“精神生产";而经济活动则是为满足于人类物质需要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不少现行的教科书就是借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实践"理论做出了看似明了的上述划分。
的确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十分鲜明地指出;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包括人类诸意识形态在内的“上层建筑”,尽管我们也知道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何者为第一性、占主导地位仍勿庸置疑。
也因此,艺术,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虽有其显著的特殊性,却归根结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
以下我们将对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运用思维的方式进行试解.艺术是属于上层建筑,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
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即思想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以及与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复杂系统,即政治上层建筑。
毫无疑问,艺术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因此,社会精神现象好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
不言而喻,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
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它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的。
关于艺术生产与经济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关于艺术生产与经济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在《艺术与经济学研究》一书中有讲到艺术生产与经济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问题。
具体来说,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产发展水平不一定是同步的,物质生产水平高、经济繁荣,不一定能带来艺术的繁荣和高水平。
马克思就曾以繁荣的古希腊艺术为例,说明艺术与社会经济发展并非是成正比的,古希腊开创了文化史上第一个艺术繁盛期,并构成整个欧洲文化的一个“高不可及的范本”,但随后的物质生产的发展进步,却未能使古希腊艺术获得进一步繁盛,如其艺术代表形式“神话”、“史诗”便停滞了。
这样的例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鲜见,比如,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经济衰败,灾荒连年,战争不断,是中国政治上最黑暗、混乱的时代,“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我们还可以以中国盛唐时代为例,虽有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出现,纵观整体,却未必就构成了中国文艺的高峰时期,至少无法与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水平成正比。
18世纪末19世纪的德国,物质生产是落后的,却产生了歌德、席勒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思想家。
19世纪的俄罗斯,是其文学艺术的空前高峰期,但此时俄罗斯的经济却相当落后,甚至还残存有农奴制。
这些描述经济与艺术发展不平衡的经典例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但是在此并未进一步阐述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仅一句话精炼的概况了它最根本的原因,即是虽然经济条件构成了艺术发展最为深层的基础,但物质生产并不直接决定艺术生产,经济对艺术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往往是通过上层建筑的政治、宗教、道德、哲学等中介的影响实现的。
(P116)但是艺术经济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一个全新的课题,像笔者这类初涉艺术经济学的问题时还是很感陌生的。
所以笔者认为在这里有必要对艺术生产与经济生产“不平衡关系”的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
一、关于艺术生产理论艺术生产理论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是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如何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
如何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艺术生产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
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反之,与其相对应的物质生产发展则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状况,一种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
一般的来说,二者具有统一性。
即物质生产能为艺术生产提供经济的基础保障,同时艺术生产又是对物质社会生产状况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物质生产产生能动的影响。
但是同时,艺术生产也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其发展有时会高于物质生产发展状况,有时也会落后于物质生产发展。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以及众多影响深远的戏剧,以及神话。
当时的社会所属类型按照现在社会标准的划分是属于奴隶社会时期,然而就是在当时,这些作品产生并一直延续至今,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及近代的沙俄,在当时,全世界正在迈向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工业文明成为社会发展的代名词。
而当时的沙俄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王国。
但是却产生了列夫托尔斯泰,果戈理,以及普希金等众多多产的大作家和大诗人。
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有其特殊的原因。
因此,接下来我们就以积贫积弱中国近当代近百年的艺术发展状况为例,来对其加以探析,其中将主要以文学形式为例。
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
我国文学的近代化是以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以起点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大批先后从西方留学归来的有识青年与学者先后借助《新青年》这一阵地对传统文化展开了大肆的批判,直击传统文化中的腐朽的部分,传统文化的根基遭到了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瓦解。
由此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直接效果便是人们思想的极大解放,民主与科学之风盛行。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发展状况呈现了小繁荣的状况,并产生了许多有名的作家与作品。
第三章、论艺术发展的规律
艺术发展的规律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由浅入深分三个层次:第一、对艺术发展过程的客观描述,某个时代有什么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这是一个在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过程。
第二、艺术史家对艺术发展过程的主观描述。
第三、对艺术发展深层次的哲理思考。
历史上有很多艺术史家对艺术进行过深层次的探讨,他们的精神是可贵的,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所作的理论并不准确或者说不全面。
有以下几种不完善的理论:《1》艺术发展的模式论第一、认为“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然而这种模式必然要首先设立一个明确的价值标准作为艺术发展阶段的根据,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
其次任何时代的艺术风格都是多种多样的,而这种模式只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艺术风格,因而又不可避免的带有片面性。
第二、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发展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既象征性艺术(物质与精神失调)——古典型艺术(物质与精神一致)——浪漫性艺术(在更高的基础上物质与精神失调)。
他把艺术发展的动力归之于神秘的绝对观念,又把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艺术归之于三种类型,按这种模式浪漫性艺术也要被否定,从而导致艺术灭亡,这种唯心主义假想显然是错误的。
第三、认为“两极之间的变化”带有主观色彩。
《2》艺术发展的动力论这种“人性论”认为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是人的本性。
如果这样的说法那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本性没变,而文艺复兴不能提前或者延后了,显然这种唯心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说了这么多那么艺术的规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了?依然从以下两个方便来讨论它的规律:《1》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他律性是指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宗教、道德、等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推动和制约艺术发展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1、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
经济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条件,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动因,甚至决定了艺术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马列文论选读知识点
马列文论复习题纲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一、奠基之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艺术的定位:意识形态。
三、艺术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一、《手稿》美学思想1.“劳动创建了美”。
2.美感的生理基础和审美的本质问题3.美感的本质。
4.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
二、艺术定位:意识形态。
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将艺术定位于社会结构的意识形态之中。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浩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需时刻把下面两种区分开来:一种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神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2.明确提出社会三大结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明确提出社会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文艺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2)把艺术视为一种不同于理论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三、艺术规律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规律”。
2.“世界文学”。
3.“资本主义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诗歌相敌对”。
4.悲剧和喜剧理论。
5.文学艺术的社会职能。
6.艺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1.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文论原则。
2.剧烈的阶级性与实践性。
其次节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苏的发展演化一、列宁文论思想1.党的出版物的原则.2.两种文化论.3.反映论美学.二、普列汉诺夫文论思想1劳动说。
2.艺术形象的特质。
3艺术与社会生活、政治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三、斯大林文论思想1作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民族文化与无产阶级文化的结合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四、高尔基文论思想1.劳动在文艺创建起源上的意义2.艺术形象思维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4.文学艺术创作详细问题的阐释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化一、毛泽东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的问题》二、周恩来1.《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2.《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3.《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4.《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三、邓小平1.《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2.《目前的形势和任务》3.《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西方的发展演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征:1、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经济与美术的关系
人与人的交流,各名族之间的交流,物质的流通。
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各自生活在各自的圈子里,这些圈子又相互关联,这类活动造就了经济的流通,同时产生了不同的生活心理需求,也就促使了艺术的存在,它能够影响人的主观情感,视觉吸吮,产生购买行为,达到商品流通的效果。
在现今社会,设计的地位不断提高。
商家他们之所以重视设计,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设计,来获得外形的不断创新、结构的不断完善、用途的不断扩展,而提高商品的购买率,达到其经济目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艺术设计成为了任何有形和无形产品营销重要的手段之一,成为树立国家和公众形象的标志。
认清设计艺术的概念,设计艺术本身就是实用艺术,它以艺术为设计的要求和要素。
艺术是艺术家审美理念的物态化,它可以是艺术家个人审美情趣的个性表达,而设计艺术并不是完全模拟艺术的本身,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
从哲学上来说,艺术家可以以我为本,可以自己创造自己的唯心世界,不必考虑客观世界的他物或他人的情趣。
而设计必须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分析客观世界,服务真实世界。
艺术领域希望有像梵高这样生前不受尊重的艺术家存在,但对于设计界绝对不欢迎梵高似的设计艺术家。
在经济之中,设计艺术不再是艺术贵族世家的子弟,它已是一个工业大生产无产者。
经济基础的变更促进艺术或早或迟发生变革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受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
经济基础的变更和发展,也必然导致艺术或迟或早地发生变革和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适应会促使艺术的繁荣发展。
艺术的繁荣发展常常是经济款繁荣的结果。
当然,经济发展决定艺术的发展也不是绝对的。
在社会发展的某些阶段,艺术的发展与经济款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艺术发展得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现相反的方向发展。
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经济与艺术或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
8
ART
实例告诉我们:
这些描述经济与艺术发展不平衡的经典例证是值得深 思的。虽然这个十分著名的观点,总成为主张“艺术独立 性”的鼓吹者们的重要理论依据,但也同样受到标榜马克 思主义立场的人士的进一步抢白,认为这种“不平衡关系 ”只能佐证艺术与经济关系的间接性,却不能成为否定经 济基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对艺术活动根本制约和决定的 作用的理由。
12
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Cable
TV Networks
Broadcast
Wireless
Filmed Entertainment
International Multichannel
13
1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艺术设计繁荣的基石
艺术设计的技术性、经济性、文化性 决定了只有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才有艺 术文化的繁荣。从艺术其本身的发展 来看,现代设计的起源有两个显著特 征,其一是劳动的分工,其二是生产 工艺的改进使得大规模生产和低消耗 成为可能。艺术设计的每一次飞跃和 进步,都处在因社会分工而造成的社 会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
25
14
1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艺术设计繁荣的基石
首先,因为社会经济发达,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人们不 再仅仅满足于商品的物质性功能,而 越来越重视消费过程的精神享受和审 美快感,社会需求加大、人类文明和 审美情趣的提高,为艺术设计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次,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时期也是 社会观念大变革、大解放时期,为艺 术设计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 想和思维空间。
18
2
艺术设计的发展是社会经济腾飞的翅膀
其次,艺术设计所带来的,不仅是精 神上的愉悦与享受,更重要的是,它 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艺术设计 是把预期目的和观念具体化、实体化 的手段,是人们进行经济建设活动的 先期过程。它的本质是人们对将要进 行的经济建设活动作出艺术化的设想 和筹划。总体来看,这种设想和筹划 是进步的,发展的,甚至是超前的。 从这个意义上,也说明了艺术设计是 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美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讲述
如何解释这种不平衡呢?
第一,艺术的繁荣不能离开“经济发展对 这些领域的最终支配作用”; 第二,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是具有相对独 立于经济的历史继承渊源的; 第三,从经济到艺术,中间存在着复杂、 曲折的中介环节,因此,艺术并不就是 “经济进化的标志”,人类社会发展史说 明,历史的进步正是充满了矛盾的复杂运 动
美术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状况例如不同的分工情况不仅与美术的发展和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决定着美术的意识形态性质美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越来愈复杂和混乱而他们之间的联系始终是存在的美术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美术与经济发展 的关系
1.经济对美术发展的一般制约关系
1分工情况会影响美术的发展和繁荣; 2阶级社会;
2.美术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
系
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状况,例如不同 的分工情况,不仅与美术的发展和繁荣有 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决定着美术的意识形 态性质
美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越来愈复杂 和混乱,而他们之间的联系始终是 存在的,美术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 的反映,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中所构成的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 力是最具革命性、最活跃的因素。 由于美术是物态化的审美创造,这 就决定了它与由生产力的发展所提 供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密切关系。
建筑、雕塑、实用美术本身就是物质 性的,即以物质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为 前提的,因而生产力的状况对这一类 美术发展的影响就特别明显
科学技术也是艺术发展的重要盟友
仅是后者的基础,而且在物质条件 和精神内容两个方面都制约着后者,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经济 是美术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那么 艺术的繁荣一般来说就会受物质生 产即经济发展的制约。
美术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简要说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简要说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发展与物质发展发展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论述的重要问题。
从根本上说,文学发展随物质发展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发展的影响,并且又可以对物质发展等领域产生反作用。
但物质发展与文学发展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其相互影响往往有着中介环节,所以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这就是所谓的“不平衡关系”。
它的具体表现有两种典型状况:一是某种艺术类型在后来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反而衰落了,如古希腊时高度繁荣的神话、史诗,成为后代不可企及的范本;二是落后的地区,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可能超越经济发达的地区,如19世纪的俄国文学比英法文学并不逊色,而俄国是欧洲的经济落后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怎样理解艺术发展同社会发展比平衡关系经济发展决定艺术的发展不是绝对的。
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有时艺术发展得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相反方向发展。
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经济与艺术或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马克思曾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这段话指出了两种不平衡:
1.艺术发展同社会发展不平衡
2.艺术的繁荣同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
上述两种不平衡情况都说明文艺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
文艺除了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外,还要受到政治、哲学、宗教、道德以及艺术各部类之间的互相影响。
此外,文艺还有它相对的独立性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有它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
文艺的发展实际上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艺术思潮同艺术流派有着较密切的联系。
有时,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往往同时出现,相辅相成、彼此影响。
艺术思潮可以促进艺术流派的产生,而艺术流派又可推动艺术思潮的前进。
然而,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有时又并不同步产生,二者并无必然联系,他们各有自己的独立性。
艺术流派侧重从艺术史的角度来区分,艺术思潮侧重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把握,往往覆盖了多个艺术门类,涉及的范围广泛。
有时,艺术思潮中并无艺术流派出现,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艺术思潮同艺术流派形成的条件有所不同,前者更倚重社会思潮和理论力量,而后者更注重于艺术家创作实践;并同艺术风格的关联更为密切。
例: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战争的发生极大的提高了国人们的爱国热情,于是产生了大量讴歌国人们英勇抗战的作品。
但是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状况,当时的文学区域又划分为沦陷区,解放区,统区与上海孤岛。
沦陷区的作家们主要描述了在侵略者的入侵下国破家亡的惨状以及自身的逃亡。
解放区则是讴歌新社会新政权,主要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们好喜欢之类的话语。
国统区主要是反映社会的黑暗状况以及普通下层平民生活的疾苦等现实情况。
这段时期的作家们在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的积累后,产生了数量颇多又有很高的文学与艺术价值的作品。
老舍的《骆驼祥子》,矛盾的《子夜》等。
文化大革命之后,我们国家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实现了改革开放,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们的经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国家富裕,人们生活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在改革开放的之初的八九十年代里,我们国家仍然比较落后,当时经济虽然落后,我国的文学艺术还是发展很快的,先后出现了不同的文学倾向。
寻根文学,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等许多文学流派,也出现了文化热的状况。
文革结束之初,人们要求表达自己十多年半来积聚自己内心里面的伤痛,于是产生了伤痕文学如卢华的《伤痕》。
与此同时,也对文革的发生进行了反思,反思这场大灾难产生的原因,相应的产生了寻根文学,如阿城的《棋王》。
当时我们总不能总是沉迷于过去之中,于是出现了改革文学,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这一段时间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除了上文中提到到的作家与作品外,还有其他的作家与作品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贾平凹的《废都》《秦腔》及其商州系列作品。
陈忠实的《白鹿原》等。
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文学艺术却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然而迈入新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跃居世界强国之列,但是此时产生的文学作品却屈指可数,各种畅销书却成为不了常销书,文学艺术发展缓慢,使得人们只得继续研读上世纪的作品。
这也正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