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国学训练

合集下载

窥探历年高考真题,看国学中的高考视角|直面考试

窥探历年高考真题,看国学中的高考视角|直面考试

窥探历年高考真题,看国学中的高考视角|直面考试导读:专家学者多次呼吁一定要让国学内容落实在教材里、课堂上、考试中。

那么,如何做到学与考的高度统一呢?国学经典可能与哪些考点“联姻”?探究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高考试卷或许可初见端倪,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些可能考查国学的高考视角。

视角一:与名句默写结合(2015年上海卷)德不孤,。

(《论语·里仁》)(2015年江苏卷)兴于《诗》,立于礼,。

(《论语·泰伯》)(2015年山东卷)《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视角二:与文学常识结合(2015年湖北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视角三:与语言表达结合(2015年四川卷)《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

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视角四:与诗歌鉴赏结合(2014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9忠勇与勤勉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9忠勇与勤勉

主题9:忠勇与勤勉1.作壁上观【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释义】壁:营垒。

此典指楚军奋战秦军时,各诸侯军的将领都在军营壁垒上观看成败,不参加战斗。

后以此典比喻坐观成败,置身于事外。

秦末,秦军围困赵王歇于巨鹿,项羽率楚军北上救赵,与秦军大战于巨鹿城下。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各军驻扎有十多座军营,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到楚军攻击秦军时,各军将领都从营垒中观望。

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的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于是打败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进入军门时,没有一个不是用膝盖跪着向前行走的,不敢抬头仰视。

项羽从此开始成为诸侯的上将军,诸侯军都隶属于他。

【适用话题】奋发有为逐梦有我青春无悔【速用片段】佛系青年与共筑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时代需要青年,青年也需要时代,不朽的青春应当是时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和时代共鸣,与潮流并进。

弄潮儿在时代大潮中大显身手,而自己仅仅是一个观潮者;工地上热火朝天,人们纷纷为在建的大厦添砖加瓦,而自己躲在一旁,自顾逍遥:这样的青春在子孙后代面前有何骄傲可言?想起壁上观的故事,楚军英勇攻击秦军,而各路诸侯的将领却从营垒中观望。

英雄和狗熊,泾渭分明,前者流芳,后者遗臭。

人生短暂,无论是奋斗者、进击者,还是观望者,遁逃者,我们都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但我们在历史上留下的身影是不同的,对后代的影响也觉不一样。

2.敢死之士【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

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

2024年北京语文卷高考真题带答案带解析带分值文字版

2024年北京语文卷高考真题带答案带解析带分值文字版

2024年北京语文卷高考真题带答案带解析带分值文字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气候的波动变化对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建古代气候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缺乏合适的温度代用指标,我国古温度重建结果分辨率较低,且多以定性记录为主,定量的古温度重建相对较少。

全球历史温度变化曲线的重建主要借助冰芯、深海沉积物和树轮的记录,而我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社会,陆地上的沉积记录才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历史气候变化。

随着技术的革新,微生物分子化石的研究蓬勃发展,微生物分子化石中的一类化合物——brGDGTs(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酯)——被用于古气候研究。

brGDGTs是细菌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其分子结构中有4到6个甲基和0到2个环戊烷。

如同人天冷需要加衣、天热需要减衣一样,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细菌倾向于合成更多的甲基,而温暖的环境下合成的甲基数量则减少。

微生物活体死亡后,细胞膜中的 brGDGTs等大分子能在地质体中长期保留下来,可以通过brGDGTs结构中的甲基个数推断当时的温度。

六盘山北联池靠近中华文明核心区,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选取这里的沉积物样品,借助 brGDGTs,通过定量分析,重建了5000年以来我国北方更高分辨率的暖季(4月至10月)温度变化过程。

结合山西某地沉积物的孢粉重建的降水记录,联合团队获得了我国北方地区5000年以来完整的气候演变历程。

从重建的温度与降水结果来看,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呈现出不断变冷、变干的大趋势。

大约前3000 年变化缓慢,之后的 2000年变化加速。

这主要与太阳辐射变化有关,太阳辐射能量在过去 5000年间持续下降。

另外,过去2000年以来的快速冷干现象还可能与太阳活动、局部火山活动等因素有关。

而且这一时期内区域植被中木本植物逐渐减少,导致地表反射率上升,也可能加快了气候变冷变干的速度。

研究人员将气候重建的结果与中国历史朝代相对应,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气候呈现出冷暖交替的特点。

高考语文常考的100个国学常识题

高考语文常考的100个国学常识题

高考语文常考的100个国学常识题100个国学常识0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姻缘答案:(A)0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答案:(C)0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________。

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答案:(A)04、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答案:(A)05、“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答案:(C)0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答案:(B)07、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答案:(B)08、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答案:(D)09、《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A、乌B、巫C、肖D、萧答案:(C)10、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答案:(A)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答案:(B)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孟子》B、《庄子》答案:(A)13、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A、欧阳修B、欧阳洵答案:(B)14、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A、李贺B、李商隐答案:(B)15、“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答案:(B)16、《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谁?A、玄奘B、鉴真答案:(A)1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答案:(A)18、“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象形字B、表意字答案:(A)19、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A、大都B、中都C、上都D、南京答案:(C)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A、杜甫B、李白答案:(B)21、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A、人口数量B、政治地位答案:(B)2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答案:(B)23、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A、画饼充饥B、望梅止渴答案:(B)24、成语“白驹过隙”比喻: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答案:(B)25、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答案:(C)26、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A、鹤B、鹅C、鸡D、鱼答案:(B)27、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干B、戈答案:(A)28、《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B、崇尚C、官名答案:(A)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答案:(C)30、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答案:(A)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答案:(B)3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A、老子B、荀子答案:(B)33、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答案:(B)3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王维B、王勃答案:(B)3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A、鼓B、锣答案:(B)36、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答案:(A)3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答案:(C)3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A、十五岁B、二十岁答案:(B)39、“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A、文章B、书法答案:(B)40、《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孙武B、孙膑答案:(A)4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能B、不能答案:(A)4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答案:(B)43、“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A、王勃B、张九龄答案:(B)44、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答案:(A)4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

北大国学班招生简章

北大国学班招生简章

北大国学班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国学班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
本次招生为高中毕业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有一定语文基础和文化素养的考生。

二、报考条件
1.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2. 具备良好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 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4. 取得高考成绩良好,在校成绩排名优秀
5. 同意并遵守北京大学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国学班课程,珍惜这个学习机会
三、报名时间及方式
1. 报名时间:具体时间以教育部门的公告为准
2. 报名方式:在线报名或邮寄报名材料到北京大学国学班招生办公室。

四、考试科目及分值
1.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分值100分
2. 中文考试,分值100分
3. 国学考试,分值100分
五、招生计划
本次国学班招生计划招收30名学生,其中优惠名额为5名。

六、入选名单公示
入选名单将于教育部门公布后在北京大学国学班招生办公室内公示7天。

七、录取及入学
北京大学国学班将根据考生入选情况,结合高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
进行录取,并在公示后10日内将录取名单公布。

入学后,学生需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入学军训,并经过校方考核合格方可正式入学。

八、学费及奖励
1. 学费:学生需按规定缴纳学费,费用为每年1万元。

2. 奖励:学生的学习表现将被校方认真记录,成绩优秀者可获得奖学金和荣誉证书。

九、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国学班招生办公室电话:************
报名咨询邮箱:*****************.cn。

北京高考非连续文本阅读训练(一)——传统文化类素材

北京高考非连续文本阅读训练(一)——传统文化类素材

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围棋与东方智慧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

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圆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

围棋棋盘有361个交叉点,表示农历的361天。

棋盘为四部分,就是四季;每一个部分都有90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季度三个月的90天。

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

围棋的这些形式都有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围棋别名很多,也体现出中国的文化和智慧。

古代称围棋作“弈”,现在下围棋还叫对弈。

人们还根据围棋的形态给它起了个方圆的别名。

根据棋子的颜色,围棋还叫黑白、鹭鸟。

鹭鸶是白颜色的鸟,乌鸦是黑颜色的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

下围棋还叫手谈——通过手来交流来沟通,而非用语言交流,这层次就更高了。

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住在深山老林做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围棋又叫忘忧,下棋可以忘怀忧虑。

围棋还叫烂柯,这是个神话故事:东晋的时候,有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回家路上看见两个童子在下围棋,于是樵夫就在旁边观看。

当樵夫想离开的时候,他身旁砍柴斧子的木柄都烂掉了。

等樵夫回到家,已过了很多代。

围棋还叫木野狐,仿佛是木头的野狐狸,人一旦迷住就逃不了了。

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文化。

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

但围棋赢一目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

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中国唐代把琴棋书画看做“四艺”,围棋作为精神层面的艺术,必然有虚幻、模糊、抽象的内容,体现出中国的审美。

有的画家说围棋的黑白交融就像一幅水墨画。

我想,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文化内涵。

大家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我想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发明,世界其他国家可能早晚也会把它们发明出来。

但是,如果中国不发明围棋,那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围棋。

围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黑白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围棋盘横竖各十九道线,像地球仪上的经纬线,都很朴素简单。

北京市书法高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书法高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书法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书法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2. 下列哪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A. 王羲之B. 王献之C. 颜真卿D. 柳公权答案:A3. 楷书的代表人物是?A. 褚遂良B. 赵孟頫C. 米芾D. 黄庭坚答案:A4. 草书的特点是?A. 笔画简练,结构严谨B. 笔画繁复,结构松散C. 笔画流畅,结构自由D. 笔画粗犷,结构紧凑答案:C5. 书法中的“点”是指什么?A. 笔画的起始点B. 笔画的结束点C. 笔画的转折点D. 笔画的连接点答案:A6. 书法作品的布局通常遵循什么原则?A. 平衡与对称B. 随意与自由C. 紧凑与和谐D. 简约与留白答案:C7. 以下哪个不是书法的基本笔画?A. 横B. 竖C. 撇D. 折答案:D8. 书法中的“笔势”是指?A. 笔画的粗细变化B. 笔画的长短变化C. 笔画的倾斜方向D. 笔画的起落转折答案:D9. 书法作品的“章法”是指?A. 作品的整体布局B. 作品的用墨技巧C. 作品的书写速度D. 作品的字体选择答案:A10. 书法中的“墨色”变化主要体现在?A. 墨的深浅B. 墨的干湿C. 墨的浓淡D. 墨的色泽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书法的三大流派分别是______、______和草书。

答案:篆书,隶书2. 书法作品的“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具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命力,节奏感3. 书法中的“飞白”是指墨迹在纸上呈现出的______效果。

答案:干枯4. 书法作品的“题跋”通常位于作品的______或______。

答案:上方,下方5. 书法中的“提按”技巧是指在书写过程中对笔的______和______进行控制。

答案:压力,速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而且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信息。

北京高考教辅语文知识点

北京高考教辅语文知识点

北京高考教辅语文知识点北京高考是每年都会进行的一项重要考试,而语文作为其中一门科目,其知识点的掌握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北京高考语文的教辅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古代文学知识北京高考的语文科目中,古代文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考生需要熟悉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各个时期的文学形式和代表作品。

对于每种文学形式,考生需要了解其创作背景、特点以及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诗人、作家,尤其是其代表作品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现代文学知识与古代文学相比,现代文学更加注重表达自我与表达现实社会的关系。

北京高考的语文科目中,考生需要掌握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并对其中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例如,新文化运动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因此考生需要熟悉一些著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作家和其代表作品。

此外,还需要关注和了解一些以反映社会问题为主题的现代文学作品,以及一些作者在这些作品中试图传递的思想与情感。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北京高考的语文科目中,考生需要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

考生需要知道修辞手法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用语,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手段,它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等。

考生需要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并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熟练运用。

四、阅读理解能力北京高考的语文科目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内容进行准确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

对于理解性问题,考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推理,而对于应用性问题,则需要考生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意图,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总结起来,北京高考的语文教辅知识点包括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了解,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高考国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国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国学知识点总结中国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中常常涉及到国学相关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考国学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帮助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经典文化经典文化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五经》(《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和《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易经》、《尚书》、《封神演义》、《周礼》)。

考生需要深入了解这些经典文化的内容、思想和作者,掌握其核心要点和影响。

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流派,也是高考国学常考的重点。

重要的儒家思想包括仁爱、人情、孝道、君子等概念,以及儒家经典中的相关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儒家思想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之一,主要包括老庄学派的道教思想。

考生需要了解道家思想中的道、无为、自然等概念,以及道家经典中的相关内容,如《道德经》等。

同时,还要了解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

四、佛家思想佛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入的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佛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如四谛、八正道、因果报应等,以及佛教经典中的相关内容,如《金刚经》、《法华经》等。

同时,还要了解佛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影响。

五、诗词歌赋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高考中经常涉及到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流派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唐诗、宋词等。

同时,还要能够理解和分析诗词作品中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以上是高考国学知识点的总结与梳理,希望对考生们备战高考有所帮助。

国学知识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考生们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希望大家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福大家顺利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

2023-2024学年北京北京人教版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北京人教版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北京人教版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佳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

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訾,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

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酒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

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

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

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

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

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倬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B: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倬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C: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倬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D: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倬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利益集团。

国学高考加分是真的吗

国学高考加分是真的吗

国学高考加分是真的吗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高考中逐渐引起了关注,不少人开始探讨国学是否可以作为高考加分项。

但是,究竟国学高考加分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和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高考加分项是由教育部门规定的,只有经过正式的程序和途径才能得到认可。

目前,我们并没有听说过国学作为高考加分项的官方规定。

因此,从规定和政策上来说,国学高考加分似乎是不存在的。

其次,虽然国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在高考中,学生们需要的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学习能力。

而国学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广泛,包括经典著作、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仅仅凭借对国学的了解和掌握,很难在高考中获得加分的机会。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高考是一场选拔优秀人才的考试,其评价标准主要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

尽管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是在高考的评价体系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其重要性。

所以,即使学生对国学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研究,也不能替代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综上所述,国学高考加分并不真实存在。

我们应该明确高考的评价体系和要求,努力提升学科知识的掌握,扎实备考,而不是盲目追求一些不存在的加分项。

当然,对于国学爱好者来说,了解和研究国学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承继,但是这并不影响高考的评价标准和加分规定。

在高考中,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学习方法,扎实的基础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做一个有理想、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现代青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并为自己的未来铺就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8分)1.(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民族众多、疆域广袤的中华大地,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传承发扬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的维系。

汉字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正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

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化进入文明阶段。

汉字记录夏商周的历史文化,传承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学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主色调。

秦汉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巩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形成的经学阐释传统,使得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广泛传播,进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汉字能够适应汉语多方言区交际的需要,形成了跨方言区的汉语书面语系统——雅言。

从雅言到官话再到民族共同语,汉字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力。

当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

(取材于霍志刚的文章)材料二“一笔一画皆学问。

”静态地观察每一个汉字,其字形本身就积淀着中华文化的深幽奥秘。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文”指独体字,字形本身不能再分割;“字”指合体字,字形可以再分割。

因此,“文”只能“说”,而“字”却可解,“说文解字”之名诚不虚也。

被誉为“文宗字祖”的许慎很早就洞悉了“文字”的奥秘。

越是古老的汉字,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等先秦文字,其象形或表意成分越是浓厚,因此蕴含着更多造字时代的文化信息。

比如,彩虹的“虹”字,象形字,甲骨文中作形,像前后两首蜿蜒向下的大虫的样子。

这与虹拥有两首、能够下饮江河之水的传说正相符合。

甲骨文中记载,“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大意是有“虹”从北面出来,在河里饮水。

对于天空中出现彩虹这一自然现象,古人还不能给予科学解释,于是就把它想象成了一条在河里饮水的虫。

高考语文试卷国学

高考语文试卷国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国学内容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

面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我们应该重视国学的传承,有人则认为创新才是关键。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传承与创新的看法。

作文要求:1. 自选角度,明确中心;2. 思路清晰,论述充分;3. 语言流畅,表达准确;4. 不少于800字。

作文:传承与创新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便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无疑为传承与创新国学提供了契机。

面对这一现象,我认为,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首先,传承是基础。

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在传承过程中,我们要对国学经典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内涵,汲取其营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创新中有所依托,不至于迷失方向。

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

唯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那就翻不了身了。

”因此,我们要重视国学的传承,让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其次,创新是动力。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国学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必须与时俱进。

创新意味着对国学经典进行新的解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国学的潜力,结合现实生活,将国学智慧应用于实际。

例如,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理念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样,国学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然而,传承与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付出努力。

以下是我对传承与创新的几点建议:1. 加强国学教育。

从小学到大学,学校应将国学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从小接触、了解国学,培养他们的国学素养。

2.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举办国学讲座、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国学。

昌平书法高考辅导技巧

昌平书法高考辅导技巧

昌平书法高考辅导技巧
一、立足于字帖练习
1.选择合适的字帖:根据考生字帖水平及高考要求,选择相应难度的字帖进行练习;
2.注意练字姿势:坐直、挺胸、肩松、臂放、手稳,左右手协调;
3.重视练字品质:字形端正、结构合理、章法得当、执笔有力;
4.刻苦练字:量变引发质变,要想练字好,必须刻苦练习。

二、注重理论指导
1.掌握书法基本知识:掌握书法的概念、历史渊源、分类、发展特点等;
2.研究字体特点:对不同字体的历史、构造、特点及应用进行研究,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3.了解书法创作方法:掌握书法创作的步骤、方法、技巧及规律,合理运用书法手段进行艺术创作。

三、注重实践训练
1.模拟考试场景:模拟考试环境,增强考试的紧张感和实际感;
2.多种书写方式:针对不同字体,采用分块、分段、分笔、分色、分幅等不同书写方式,增强多样化的练习;
3.强化技法训练:注重练习不同笔画、折线、点划、结构等个体技法,积累练习技巧。

四、精细化教学管理
1.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字帖难度、不同考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供细致化指导;
2.注意作业批改:老师及时对作业进行批改,指出考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3.定期测试评估:在每个阶段的结束时进行考核和评估,促进考生快速提高。

以上就是昌平书法高考辅导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写作热点国学类素材: 《诗经》

高考作文写作热点国学类素材: 《诗经》

高考作文写作热点国学类素材:《诗经》话题词灵魂热爱经典力量一、素材阅读《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

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二、相关佳句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国学知识--学经典与成长教育(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国学知识--学经典与成长教育(七)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国学经典与成长教育2019年秋季起,部分地区的新入学高一学生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课内外读物建议”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还增加了《老子》《史记》,选文覆盖先秦到清末。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

另外,新教材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与二分之一”。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关文件精神,特展出本系列帮助高中生系统学习掌握国学知识。

惟有好学,方得忠信[经典重现]子曰:“十室之邑①,必有忠信如丘②者焉③,不如④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篇》注释①邑:地方。

在古代一般指小的城镇和县城,和“城”有别。

如《六国论》中“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②丘:孔丘,即孔子。

③焉:于此。

④如:这句话中有两个“如”字,前一个“如”字为“像”“如同”的意思;后一个“如”字则表示比较,是“及”“比得上”的意思。

[经典解读]译文孔子说:“即使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守信的人,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好学罢了。

”核心密码忠信与好学。

即使是十户人家这样的小地方,亦必有像孔子那样忠信的人,但不像孔子那样好学以保守扩充其忠信。

忠信之人对事忠,对人信,但仍然要勤奋学习,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有道德修养上的学习,不断提高完善,方能成为圣人。

在孔子看来,忠诚和守信之人并不鲜见,但如果不继续学习,就可能被世俗所侵染。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并不是忠和信,而是善于学习,自己的德行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其他人不如自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学习。

[经典启示]行事尽己之心谓之“忠”,始终不渝、诚一不二谓之“信”。

所谓“忠信”,即对国家、对民族尽“忠”,对朋友讲“信”,但都应以“好学”为基础,如果没有“好学”作为基础,所谓的“忠信”只能是如当年纳粹、日本之愚忠,尾生抱柱之愚信罢了。

高考素材国学类:《掬水月在手》等 2则(附:佳句积累和真题解析)

高考素材国学类:《掬水月在手》等 2则(附:佳句积累和真题解析)

高考素材国学类:《掬水月在手》等2则(附:佳句积累和真题解析)《掬水月在手》话题词经典、乐观主义、坚持不懈、埋下种子一作品介绍这是一部以叶嘉莹先生一生经历生活描写的传记性纪录片。

具体脉络为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内。

她幼承庭训,受业于诗词大师顾随先生。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流中,扮演着承先启后的重要角色。

她引入西方文论诠释中国古典诗词,对新诗亦抱持兼容并包之态度,来往穿梭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叶先生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不分职业、不论年龄,多年来致力推广对儿童的诗歌吟诵教育。

教学研究之外,叶先生亦将生活经历与心境融入创作,传承千年诗心,纵使岁月坎坷也仍不懈追寻。

她一生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重系文革中断的古典诗词命脉。

二佳句积累1、和其光,同其尘——《老子·四章》2、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整个生命去写诗。

成就一首好诗,需要真切的生命体验,甚至不避讳内心的软弱与失意。

3、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

4、这些作品都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他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三解析真题2016北京卷老腔01 经典叶嘉莹先生一生都在追求古诗词经典,古诗词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里,它是古人生命的履痕,是穿越千年古人和今人心意相通的明证。

“草色遥看近却无”年年如此,“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常常得见,“春眠不觉晓”人人同感,“死去元知万事空”无人例外……我们的人生体验,诗词里都有描摹抒发。

无论斯时斯地个人的处境怎样、心绪如何,诗词里都有相应的刻画与共鸣,意中有语中无之际,总有最吻合的一句深获我们心境。

02 乐观主义叶先生的一生都经历波折不断,但是她仍能从古诗词重获得营养,保持一种乐观主义,片中先生一直强调“修辞立其诚。

”诗词是叶先生寄放人生感受的寓所,也是记录历史的方式。

她一生中发生重大事件时,都以诗词记述,痛失亲人、去国怀乡、亡国之恨……在诗词中,我们感受她童年时的北平,半个世纪前的台湾,海外讲学,回归故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天练31古代文化常识(一)
[基础过关]
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可用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服”,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平民便服。

B.“赙助”,指赠助丧家的财物。

C.“践阼”,特指帝王即位。

D.“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旧俗元夜张灯为戏。

另有农历八月十五为“中元”。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B.“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

C.“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中庸》《春秋》,其实本来有六经,《乐经》亡于秦末战火。

D.“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D.“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5.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又可细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谏议大夫,始置于秦,隋唐仍置谏议大夫,有左谏议大夫和右谏议大夫,分属于门下省与中书省。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明宗、太宗、文王、武王等。

D.表字,古时人在本名以外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别名。

6.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B.禁中,指皇帝所居住的宫苑。

因宫苑禁卫森严,不许人随意出入,故称。

C.关中,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称“关中”。

D.致仕,“致”的意思是“给予”,“仕”的意思是“做官”,“致仕”指获得官职。

7.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三种诗歌形式,后三者指三种表现手法。

B.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作品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C.“风”“骚”分别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D.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修禊事也”中的“禊”就是此意。

[能力提升]
8.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B.青衫,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哀痛的情感。

C.望帝,战国时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

后用“望帝”代指杜鹃鸟,也用以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D.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总称。

9.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在古代是爵位称呼,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10.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官职变动中,“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入”是由地方进京城做官。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改元”一般是指新皇帝即位后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1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同的还有“察”与“举”等词。

B.“昆弟”指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

C.“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

D.“追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一种官职或称号。

1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该词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箕踞”,古代礼节的一种,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13.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军,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天子有六军。

B.四纪,为四十年。

古代以岁星(木星)绕天运行一周为一纪,一纪十年。

C.理学,是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代
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

D.九州,我国古代所划分的九个行政区的通称,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14.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帝和老子被尊为“黄老思想”的创始人。

B.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水利、屯田等事务,为国家财务行政的最高机构。

D.乞骸骨,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简称“乞骸”。

15.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

后来被举荐的人也称“孝廉”。

B.服阕,指三年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优礼诸侯、大臣所赐予的九种物品,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这些物品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其使用价值。

D.束发,古代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曾写道:“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可知归有光20岁时开始在项脊轩读书。

错题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天天练31古代文化常识(一)
1.B“南面”即“面南”,指登帝位。

2.D“中元”是农历七月十五。

3.C“五经”不包括《中庸》,应是《周易》。

4.A“进士科”在隋朝时开始设立。

5.C“文王”“武王”不是庙号。

6.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7.C“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应互换位置。

8.A“晦”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9.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10.D“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11.A察:考察后予以推举。

举:推选,推荐。

这两个词与“擢”不同。

12.C这是一种不礼貌的坐姿,不是礼节的一种。

13.B古代“一纪”是十二年,“四纪”为四十八年。

14.C掌管水利、屯田事务的是工部。

15.D“20岁时开始……”错误。

古代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