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学》复习纲要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国外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国外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国外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社会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 4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力求系统介绍西方社会学诞生以来到1960年代的主要理论和流派,使学生比较准确地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二、课程教学要求为了教好、学好这门课程,要求: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和课外教学等诸多形式,努力使得这门新开设的课程富于知识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得它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讲授主要的概念、理论和重点、难点问题。

一些与现实联系紧密的热点问题可以采取学生讨论的方式,讨论课由教师组织,课前布置问题让学生准备,在课堂中先由学生在预先组成若干小组里发言、讨论,然后由每组推选一人在全班发言,其余同学可做点评,最后由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发言做概括和总结。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将大量的信息以声画相结合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以此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课外教学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考察,在现场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本里的理论,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四、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和评价国外社会学经典理论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课堂讨论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 (10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由教育与阅读经典(1)大学的理想(2)理论是什么(3)自由教育与阅读经典(4)课程具体要求第二节社会的兴起社会学的史前史(1)社会的兴起(2)社会学的史前史第二章孟德斯鸠、孔德和斯宾塞(10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孟德斯鸠(1)生平与渊源(2)《论法的精神》的社会学意义(3)研究方法第二节孔德(1)生平与学术渊源(2)学说第三节斯宾塞(1)生平与学术渊源(2)学说2. 重点、难点提示:孟德斯鸠、孔德和斯宾塞的学说第三章托克维尔(10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引论第二节民主与平等(1)民主在美国(2)民主的正当性(3)如何理解民主(4)民主社会中的平等精神(5)平等时代的焦虑(6)民主社会的专制第三节政治与自由(1)政治目的(2)自我利益、德和政治权利(3)乡镇自治和政治结社第四节革命与历史(1)比较视野中的法国传统革命(2)1848年革命与革命传统(3)何以共和国准备接受一个主子?(4)旧制度(5)自由与大革命2. 重点、难点提示:(1)民主社会中的平等精神(2)法国大革命与旧制度关联第四章马克思(10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马克思的社会学总纲第三节对资本主义的剖析(1)《手稿》(2)《资本论》(3)意识形态理论(4)阶级斗争2. 重点、难点提示:(1)对资本主义的剖析(2)阶级斗争第五章涂尔干(12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思想渊源和基本方法论(1)学术生平与思想渊源。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圣才出品】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圣才出品】

第三章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3.1 复习笔记费迪南德·滕尼斯(1855--1936)是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在西方社会学史上,他以围绕“公社”和“社会”两个概念建立起来的社会学体系而著称。

一、生平与著述1.生平滕尼斯出生在德国施勒斯维希一霍尔施泰因地区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滕尼斯的母亲出生于一个新教牧师的家庭,是一个虔诚的路德教徒。

1872年,滕尼斯从中学毕业后,接着便进入大学学习。

先是在耶拿大学,之后是莱比锡、波恩、基尔和图宾根等大学,学习古典语言学、哲学、神学、教会史、考古学及艺术史。

1875年,他以关于古代文化研究的论文在图宾根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881年,他以《霍布斯哲学注释》的论文获得基尔大学哲学学院授课资格。

滕尼斯很早就对统计学发生了兴趣,在后来对犯罪、自杀、码头工人的社会经济状况等问题的经验研究中便采用了统计相关的方法。

1891年,滕尼斯获得教授头衔,但未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直到1912年,《公社与社会》这部著作以《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的副标题再版之后,才名声大扬。

很快,滕尼斯成为基尔大学的正教授。

1921年,汉堡大学授予他法学名誉博士;1927年,他又被波恩大学授予国家科学名誉博士。

在理论上,滕尼斯的思想来源主要是霍布斯和斯宾诺莎的哲学和自然法学说。

此外,19世纪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特别是当时对古代社会和社会形态的研究,给了他很大启发。

滕尼斯既是一个严谨的学者,又是一个活跃在当时德国社会政治舞台上的社会活动家和实践家。

他经常对政治、社会政策、社会伦理、社会改革等问题发表见解。

晚年,他成为社会民主党成员。

滕尼斯同齐美尔、韦伯等社会学家一起,创立了德国社会学学会,并出任第一任主席,直至纳粹上台以前,一直担任这一职务。

2.著述《公社与社会》(1881)、《伦理》(1909)、《公众舆论批判》(1922)、《社会学研究与批判》(3卷本,1925—1929)、《进步与社会发展》(1926)、《社会学引论》(1931)、《近代精神》(1935)、《托马斯·霍布斯的生平与著作》(1896)、《马克思的生平与学说》(1921)。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复习学案-最新教学文档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复习学案-最新教学文档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基础知识背诵#######1、国际社会主要知识点(1)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3)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反对霸气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

(6)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影响力。

(7)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中起建设性作用,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关于主权国家的一般理论:(1)主权国家地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2)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主权的重要性及特征: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其特征是:对内表现在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是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只有二者紧密结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3)主权国家的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5)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国际组织的作用:(1)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2)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3)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4、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1)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联合国发挥的积极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讲授笔记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讲授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影响。

1、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对社会学产生造成的消极影响。

2、从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对社会学产生造成的积极影响。

二、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现代社会的出现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直接动力。

1、阶级结构的变化。

2、都市化。

3、宗教的变化,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铺垫。

第二节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社会学作为关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专门知识理论体系,在其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它的许多思想观点一直被包含在诸如历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等学说理论之中,或者说它是以社会哲学的形式而存在。

一、社会哲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关系第一、研究对象有些一致,都研究社会整体及其发展,社会学的对象要更广泛,经验性更强,研究较为个别的实际问题。

第二、有相类似的理论逻辑结构第三、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

第四、各自特定的研究方法。

二、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前提(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1.社会契约论:霍布斯,洛克,卢梭2.君主论共和思想,马基雅弗利3.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尔萨斯人口论),法国的政治思想理论,德国古典哲学,等等。

4.自然科学成就三、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一)英国功利主义的传统受其直接影响的有:社会学的交换理论、当代功能主义,理性选择,交换理论(二)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三)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四)美国的实证主义1.讲求实用,不喜欢高度抽象和思辨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

杜威的教育理论2.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到微观的个人行为和个体间的互动3.乐观的思想,对社会改革和进步充满信心。

4.关注都市问题,犯罪率,失业,住房等十分具体的东西。

四、社会学的发展阶段1839年,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西方社会学自此开始,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高三政治当代国际社会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当代国际社会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当代国际社会二轮复习教案当代国际社会学问点一:1.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根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

主权国家的根本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统一而不行分割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主权国家的根本权利:独立权;同等权;防卫权;管辖权。

主权国家在享有根本权利的同时,必需担当不侵扰别国、不干预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2.当代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而建立的有必须规章制度的团体。

依据不同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

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有一般性的和专业性的。

对国际组织作用要做详细分析。

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限制。

很多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沟通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整国际争端,缓和国家之间的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3.联合国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宗旨简洁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平安,促进国际合作与开展。

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根本原那么是:各会员国主权同等;各会员国必需履行宪章所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展武力威逼或运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预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那么。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平安,促进经济、社会的开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救济等方面发挥着踊跃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睬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那么,踊跃支持遵照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展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踊跃参与联合国及其特地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开展的活动,对世界的和平与开展做出了重大的奉献。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说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国外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国外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国外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0393课程名称:国外社会学理论英文名称: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闭卷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国外社会学理论这一门课比较全面而有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外国社会学理论,尤其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注重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大家理论中的精华和经典著作,它对社会学或相关专业学生在深层次上理解社会、剖析社会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

它将启发学生的分析思路,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并与国际社会学界进行对话创造有利条件。

英文简介:Western sociology theory of this cours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ents of foreign sociology theory, especially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 It focuses on the essence and classic works of the theory of western sociology theory. It provides effective theoretical tools for sociological or related students to understand society and analyze society in depth. It will inspire students to analyze ideas, expand students' thinking space, and dialogue with international sociologists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政治教案

《当代国际社会》教学目标总目标:关注热点、夯实基础、提高能力1、知识目标:以热点为线索,串联相关知识板块,整合提升,透彻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材料分析,提升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经典试题和命题感受,提升学生试题规范作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时政热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分析判断和参与意识。

考情报告1. 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我国外交这一主题,聚焦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主权、我国外交政策、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当今世界的主题,凸显了对宏观国际形势和微观国家行为的认识。

2.从试题类型上看:实现了由单一选择题向选择题、非选择题相结合考查的转变;实现了由表述类和原因类试题向表述类和措施类、认识类试题转变,特别是近两年更多地出现了如何去做的措施类试题。

考向预测面临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行为和外交策略是本年度考查的重点,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如下复习:1.结合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大国关系的变化,以中日钓鱼岛之争,俄日北方四岛之争认识国家主权和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2.结合联合国大会召开、G20会议、中日韩三国会议、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等,认识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国际形势。

3.结合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等,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组织的作用4.结合中国在地区问题上的主张,以及全球核安全会议、世界气候峰会,认识主权国家的义务及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以及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备考策略1.立足专题复习:把握一条主线,认识两个方面。

一条主线就是我国的外交行为,特别要注意中国与国际组织的交往。

两个方面,就是从宏观上认识当今世界的形势: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的发展趋势、国际社会的主体、国际关系。

从微观上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和平发展。

2.立足整个教材:此专题属于国际社会部分,很少与整个教材进行整合考查,所以我们重点在于把握本专题的内涵和要求。

结合高考考查方向,我们要把握三个问题:一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享有哪些权利,承担怎样的义务;二是中国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三是从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分析,如何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最新《国外社会学》复习纲要

最新《国外社会学》复习纲要

《国外社会学》复习纲要——Cannie & LQF 一:名词解释1.实证主义:从作为客观对象的社会事实出发,试图以科学理性解释社会进化的确定性规律(主张将自然法则运用于理解社会现象)。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整体大于互相依赖各个部分之和,社会现实高于个人的现实,因此要从整体上充分认识社会。

但为理解这个现实,就要确信社会就像物质现象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必须用经验调查的方法。

2.社会团结: 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结关系,这种连接关系既可以建立在共有情感体验、共有道德情操和共同理想信念之上,也可以建立在因为生活需求、功能依赖而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之上。

3.机械团结: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的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

由于社会分工不发达,人们的经历,生活方式都十分相同,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个性都淹没在对集体的遵从中,并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

4.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

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

5.权威类型:A感召权威——魅力型统治(典型的人治)是以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为根据行使政治权力的社会控制形式a统治的行动基础:情感性行动b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c统治的存在范围:追随者拥戴和服从、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领袖人物;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秩序的革命时期;领袖人物具有非凡、超人的特征,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有赖于领袖人物的存在,具有暂时性。

B传统权威——传统型统治依靠“人们对古老传统的神圣性以及实施权威者合法地位的牢固的信念”a统治的行动基础:传统性行动b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风俗习惯和道德伦理基础上的忠诚关系c统治的存在范围:传统习俗和道德伦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社会秩序,社会秩序凭借一种神秘的力量使这些传统具有合法性,被统治者对统治者产生了忠诚心理。

西方社会学复习纲要

西方社会学复习纲要

《社会学原理》一、复习要求:要求考生能够熟悉和充分掌握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西方社会学理论,并运用这些社会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分析相应的社会现象。

二、主要复习内容1、社会学的性质和对象圣西门和孔德的科学分类、社会学在科学分类中的地位、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演变、社会学的性质、“行为——关系——制度”的掌握和理解。

重点:社会学在科学分类中的地位、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对“行为——关系——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社会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社会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学非实证主义方法论(包括社会学的批判方法论、社会学的现象学方法论、社会学的理解方法论和建构主义方法论)、社会学研究的层面、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具体方法和过程、社会学的功能。

重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3、社会与社会构成要素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名论和马克思关于社会的论述、劳动:“身外自然”和“自身自然”、环境: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人口及人口问题、文化的性质界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分类和结构、制度性文化、文化过程、从“行为——关系——制度”的角度对社会要素的再认识、社会的基本单位。

重点:马克思关于社会的论述、劳动和文化、从“行为——关系——制度”的角度对社会要素的再认识、社会的基本单位。

4、社会行为及其主要理论行为研究的意义、社会行为的类别、社会行为的主要理论(包括韦伯、帕雷托和帕森斯关于社会行为的论述)、社会行为与非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

重点:韦伯、帕雷托和帕森斯关于社会行为的主要论述。

7、失范与非理性行为社会规范和失范、越轨行为、失范行为的时代特征、社会的非理性行为。

重点:社会学家对失范行为的论述、社会的非理性行为。

10、社会关系的社会层面关于社会结构的经典论述、社会结构的单位、要素与性质界定、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层结构、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社会分层的“三阶段律”。

重点:关于社会结构的经典论述、社会结构的单位、要素与性质界定、社会分层理论。

国外社会学说课件

国外社会学说课件

国外社会学说课件国外社会学说课件篇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

准确地唱歌。

?教学内容?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聆听《小燕子》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2.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

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

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教师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乐谱进行教学。

?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

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编创与活动?1.这是课本提供的一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是配合歌曲《小雨沙沙》及教材主题《春天》安排的。

国外社会学复习重点

国外社会学复习重点

孑L德(1 7 9 8 - 1 8 5 7 )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一、社会物理学社会物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研究社会的学科。

实际上就是指“社会学”。

孔德曾经圣西门的秘书,并沿用了圣西门使用过的“社会物理学”这一概念。

这一名词是在提出“社会学”之前使用。

二、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三阶段法则1、神学(虚构)阶段。

这是人类历史最长的阶段,它经历了拜物教、多神教和一神教三个时期。

人们在神学阶段追求的是存在的本质、本源和目的。

2、形而上学(抽象)阶段。

这是神学阶段与实证阶段的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相信可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发现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3、实证(科学)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不再追求绝对的概念,而是注重收集经验资料,所推理与观察的适当结合看成是获取知识的唯一的科学手段。

二、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1)孔德认为社会对象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社会静力学。

从相对静态角度,主要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

含义:是在人类自发秩序的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关联系。

它认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

宗教、语言和社会劳动分工是维护和保证社会结构平衡与和谐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

社会动力学。

从相对动态角度,主要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社会变迁)。

含义:是运用社会发展的三阶段演说来解释社会历史进步的学说。

孔德强调,对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的区分并非是对两类事实的区分,而是理论的两个方面的区分,秩序(社会存在诸条件之间的持久的和谐)和进步是互相关联的,静力学和动力学也是互相关联的。

(3)目前中国政府提出的和谐社会构想可以用社会静力学来解释,不能仅强调经济发展,更要关注社会的道德和精神。

三、科学层次理论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也要经历类似的三阶段(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但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发展速度,这种发展速度依赖于它的普及程度、简单程度及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程度。

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教学设计

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教学设计

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教学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外国社会学史课程,旨在通过课程讲解、学生讨论和课程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外国社会学发展的主要历程、理论和思想、学派和学者,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外国社会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影响;2.掌握外国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思想,尤其是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批判理论等重要学派;3.学会批判性思考和社会理论分析;4.发展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学学习及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以下内容:1.前置知识: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2.早期社会学: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赛缪尔·休谟等3.洛克社会学:哈里·A·布鲁姆夫、弗朗西斯·加尔顿等4.结构功能主义:托尔斯滕·帕森斯、罗伯特·凯蒂、TalcottParsons等5.符号互动主义:乔治·赫伯特·米德、埃里克·维克、赫伯特·布鲁默、肯尼斯·霍姆斯等6.批判理论:齐克、福柯、巴塔耶等7.后现代主义:尼克·斯莫尔、杰克·德里达、朱迪斯·巴特勒、皮埃尔·布迪厄等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学讲解+阅读讨论+学生报告”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1.教师组织并讲解本课程的各个章节内容,从历史发展进程、学派流派、理论基础等角度综述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基本概况,加强对学生整体把握的引导。

2.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指定阅读材料并通过学习笔记、讨论等方式准备课堂。

3.每个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带有问题的主题或自由选择相关的文章阐述,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分析。

学生需通过此项工作,提升自己的阐述掌握能力,增加对于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流派的学术素养。

4.教师在学生主题报告后,对学生学术表现提出评价与总结。

通过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和对学生的反馈,逐渐提升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大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讲义

北大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讲义

第二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第二节科学分类和社会学科学分类和建立在其上的科学等级体系是孔德实证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者说是他的一大理论支柱。

孔德关于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提出,与他的科学分类及其等级体系不无关系。

一、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一)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科学分为五种:天文现象-天文学物理现象-物理学化学现象-化学生物现象-生物学社会现象-社会学(二)各门科学互相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体系中各门科学顺序有先后,位置有高低的次第结构。

这就是孔德所谓的科学等级体系,排列的原则是:先达到实证阶段的任何一种知识都同他的一般性、简明性和不依赖于其他知识相一致。

(三)随着科学阶梯的升高,知识内容的复杂性程度在增加。

后一门科学离不开它前面的科学,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二、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一)对实证概念的诠释。

在孔德看来,“实证的”一词具有这样五个方面的内涵:(1)真实的而非虚幻的;(2)有用的而非无用的;(3)肯定的而非犹豫的;(4)精确的而非模糊的;(5)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实证概念成了孔德庞大的实证哲学的核心术语。

(二)通过实证主义建立了全新的社会观。

(三)社会学与生物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节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一) 社会静力学孔德的社会静力学常常被视为其思想的保守的一面,它所涉及的是社会的秩序、组织以及和谐等问题。

社会静力学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其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持续的原则。

1、社会基本单位――家庭。

2、社会联系的纽带:语言、分工和宗教。

a)语言具有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特点。

分工以及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经济合作。

b)宗教的作用表现在,它向人们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一致的原则,构成人们行动的社会基础。

(二)社会动力学孔德为社会动力学确立的研究任务是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国外社会学学说》大纲1

《国外社会学学说》大纲1

“国外社会学学说”大纲第一章奥古斯德.孔德(1798-1857)第二节理论与评价一、三阶段法则孔德用“三阶段”法则来说明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1.神学(虚构)阶段。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阶段。

它经历了拜物教、多神教和一神教三个时期。

人们在神学阶段追求的是存在的本质、本源和目的。

2.形而上学(抽象)阶段。

这是神学阶段与实证阶段的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相信,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发现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3.实证(科学)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不再追求绝对的概念,而是注重收集经验资料,把推理与观察的适当结合看成是获取知识的唯一的科学手段。

二、社会动力学与社会静力学1.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是在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关联系。

它认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

宗教、语言和社会劳动分工是维护和保证社会结构的平衡与和谐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

2.社会动力学。

是运用社会发展的三阶段学说来解释社会历史进步的学说。

孔德强调,对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的区分并非是对两类事实的区分,而是理论的两个方面的区分。

秩序(社会存在诸条件之间的持久的和谐)和进步是互相关联的,静力学和动力学也是互相关联的。

三、科学层次理论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也要经历类似的三阶段(神学、形而上学、实证),但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发展速度,这种发展速度依赖于它的普及程度、简单程度及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程度。

孔德强调了社会学对生物学的依赖并指出,“如果把社会分割为若干部分而分别进行研究,就不可能对社会的条件和社会的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

”在社会学中只有一个正确的途径,那就是借助于整体的系统去观察各个成分。

研究人和社会必须采用与研究非有机体的学科相反的方法,即从整体入手。

四、对孔德的评价孔德对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坚持认为,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认为获得有关社会的知识要运用其他自然科学的经验调查方法。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撰写教师:马永方2016年2月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编号:12600023z-01 课程总学时:48学时授课班级:社工1501,1301、1302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日历和教学安排2015-2016年第二学期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马永方1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课程编号:12600082j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总学时数:48学时总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西方社会学理论这一门课比较全面而有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外国社会学理论,尤其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注重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大家理论中的精华和经典著作,它对社会学或相关专业学生在深层次上理解社会、剖析社会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

它将启发学生的分析思路,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并与国际社会学界进行对话创造有利条件。

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难点一、工业革命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二、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加剧第二节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重点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

第二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3学时)第一节生平与著述一、生平、学术背景二、著作第二节科学分类和社会学一、知识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难点二、科学体系的分类三、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的建立第三节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重点一、社会静力学二、社会动力学三、动力与静力的关系第四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重点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比较法四、历史法第五节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重点一、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二、牧师的特殊作用三、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四、对孔德的评价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孔德的社会学理论及社会改革思想。

优品课件之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复习教案

优品课件之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复习教案教学资源,,,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考点考纲解读1.国际社会的成员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和义务;结合具体材料,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了解国际组织的含义;结合联合国的一系列活动,了解联合国的宗旨、原则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了解国际关系的含义;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理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合我国的外交活动,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说明我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教学资源,,,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权利含义举例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各国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防御和自卫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对本国公民和物的管理;对居住国外的侨民和驻外使馆的管理联合国会徽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教案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高一政治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教案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由于各国的性质不同,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因此,国际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

我们应科学地人士国际关系及其开展趋势,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一一共同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国际问题。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1、国际社会的构成〔1〕、主权国家A、什么是国家主权?什么是主权国家?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在国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在国外有独立性。

国家主权有两个特性:一是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利的至高无上性,二是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利的独立性。

主权国家是指具有国家主权的国家,也就是国家必须对内最高,对外独立,才是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根本成员。

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全世界有194个主权国家。

〔2〕国际组织2、主权国家〔1〕主权国家的多样性及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A、主权国家的多样性世界主权国家是多样的,从性质看,可分为:〔A〕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等。

〔B〕兴隆资本主义国家。

如美、英、法、德、日〔C〕开展中国家。

亚非拉开展中国家。

中国是开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有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2〕主权国家与地区的区别主权国家有主权。

地区虽然也有人口、领土和政权,但并不具有国际社会所成认的主权。

案例:,无法参加结合国,因为它不具有主权。

伪满洲国,虽然有人口、领土和政权,但不具有主权。

也无法参加结合国。

〔3〕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A、主权国家享有的根本权利:独立权。

主权国家有按照自已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的权利。

平等权。

主权国家不管大小,强弱,也不管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自卫权。

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管辖权。

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都具有管辖的权利。

B、主权国家承担的义务:不进犯别国。

社会实验外国版教案

社会实验外国版教案

社会实验外国版教案教案标题:社会实验外国版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社会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和社会制度,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2. 提供学生与外国学生交流的机会,促进语言和交际技能的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步骤:引入:1. 介绍社会实验的概念和目的,解释为什么要进行外国版的社会实验。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外国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了解程度,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体: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国家,也可以通过抽签等方式确定。

4. 研究国家:每个小组负责研究所选国家的文化、社会制度、教育体系等方面的信息。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

5. 设计社会实验:每个小组根据所研究的国家特点,设计一个社会实验。

实验可以涉及到社会交往、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实验方案。

6. 实施社会实验:每个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施。

可以选择在班级内部进行,也可以选择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合作进行。

7. 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他们可以使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总结:8.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验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9.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社会实验的过程,总结他们在研究和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收获。

10. 反思与评价: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包括自己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教案评估:1. 学生的小组研究报告和实验方案的质量。

2. 学生在实施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收集能力。

3. 学生在展示和总结讨论中的表现。

4. 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和评价。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通过采访外国学生或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社会学》复习纲要——Cannie & LQF 一:名词解释1.实证主义:从作为客观对象的社会事实出发,试图以科学理性解释社会进化的确定性规律(主张将自然法则运用于理解社会现象)。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整体大于互相依赖各个部分之和,社会现实高于个人的现实,因此要从整体上充分认识社会。

但为理解这个现实,就要确信社会就像物质现象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必须用经验调查的方法。

2.社会团结: 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结关系,这种连接关系既可以建立在共有情感体验、共有道德情操和共同理想信念之上,也可以建立在因为生活需求、功能依赖而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之上。

3.机械团结: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的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

由于社会分工不发达,人们的经历,生活方式都十分相同,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个性都淹没在对集体的遵从中,并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

4.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

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

5.权威类型:A感召权威——魅力型统治(典型的人治)是以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为根据行使政治权力的社会控制形式a统治的行动基础:情感性行动b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c统治的存在范围:追随者拥戴和服从、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领袖人物;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秩序的革命时期;领袖人物具有非凡、超人的特征,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有赖于领袖人物的存在,具有暂时性。

B传统权威——传统型统治依靠“人们对古老传统的神圣性以及实施权威者合法地位的牢固的信念”a统治的行动基础:传统性行动b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风俗习惯和道德伦理基础上的忠诚关系c统治的存在范围:传统习俗和道德伦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社会秩序,社会秩序凭借一种神秘的力量使这些传统具有合法性,被统治者对统治者产生了忠诚心理。

如老人统治、家长制、世袭制、封建制等C法理权威——法理型统治(合法权威)以正式法规为基础,统治者行使权力、被统治者认可权力,都以法律和规则为依据a统治的行动基础:合理性行动(价值+目的)b统治的合法性来源:根据合理性制定出来的正式的规则,如法律等。

c统治的存在范围:遵循理性的原则,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家形成了统一基础上的规则,人们的行为不是受情感和传统的统治,而是自愿地按照规则办事。

6.结构功能主义:①社会系统乃至整个行动系统都面临着一些大致相同的基本功能要求,满足这些要求是系统生存的先决条件,而这些要求是通过系统的内部结构得到满足的,因此结构分析必须同功能分析结合起来。

②基本任务:识别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分析各种基本结构是如何满足这些功能要求7.显功能:显性功能论是社会行动者共同期望并明显表现出来的功能。

潜功能:隐性功能论则是社会行动者预先没有预见并表现不明显的功能。

8.功能失调:是指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

9.功能代替(功能抉择):发现和促进新的社会功能,以顶替或抵消失调了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有利于社会行动、社会群体和社会系统的功能平衡。

10.反功能:是指降低社会系统的适应能力,并能最终导致系统自我瓦解的功能。

11剩余物:深层的本能直觉同各种意识形态观念的中介,是模糊不定的直觉本能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些非理性层面中的相对稳定因素。

派生物: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思想观念,包括各种信仰体系、价值判断,以及伦理学、政治学、哲学和其他包含了价值理想要求的理论形式,表现为丰富多彩且动态易变的形式12“社会安全阀”理论:敌对情绪有三种表达方式,即直接指向对立面、指向替代目标与没有对象的情绪发泄。

其中将敌对情绪引向替代对象的制度就是“社会安全阀”制度。

13.显在利益:是能够被人们所意识到的利益并为之努力奋斗.潜在利益:是人们没有自觉地意识到本群体所具有的客观利益。

14.知识社会学:①是以人类认识活动同社会存在的关系为对象展开的,涉及认识过程、认识结果和认识方式亦即思维方式等方面同社会行动、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基本上是在这种意义上建构起来的。

②人类认识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中开展的,并且认识过程、认识结果和认识取向都离不开人的社会活动。

所以,只有把人类认识放到社会活动今去考察,才能得出关于认识的具体而真实的研究。

③只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包括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的内容是不受社会性因素制约)15.主体间性①主体间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涉到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的统一性问题。

②我们只有在主体间关系中,才能理解他人的行动的主观意义,理解、体会他人的行动的意义构成过程,并尽可能发现其行动所涉及的各种经验的构成。

③生活世界描绘成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主体间性世界:直接经验的同伴世界;间接经验的同辈人世界;间接经验的前人世界。

16.文化资本:非正式的人际交往技巧、习惯、态度、语言风格、素质、品味与生活方式。

文化资本再生产:是一种社会化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不同家庭背景的子女,继承他们父辈的文化资本,从而使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代际传递。

两个关键的阶段——早期社会化+学校教育。

17.结构二重性:社会结构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社会本身存在着结构,这种社会结构通过制度及规则来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动另一方面,人们在自己的社会行动中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并以此来影响和调整人们的行为规则以及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18社会行动:指行动者主观上有目的,并且其行动指向他人,意义为他人所理解的行动二:简答题1.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的分化与整合)——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增长的基本形式是机体增大和功能增强。

引起增长的原因是物竞天择。

社会成员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有效方式是其职能的专门化。

即:物竞天择推动社会成员专业分化和社会结构异质多样化过程,而且还促进了社会整合不断加强。

2.马克思的实践的观点——马克思A什么是实践?——现存物质的和社会条件的具体关系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

B实践的基本特征:感性、总体性、历史性、创造性。

C实践的三种形式:1.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2.在社会内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3.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活动。

3.自我意识的分化与发展-----米德A嬉戏阶段玩耍——从用手势的简单交谈到能使用有意义符号的转化。

B游戏阶段。

游戏中的参与者能够同时承担好几个其他角色,并能够把这几个不同的角色组织成一个更大的整体。

C概化的他人。

当一个人按照一般的非人格的角色来控制他们的行为时,他们就处于一种概化的他人的角色中。

4.交换理论的重要命题------霍曼斯A、成功命题:就人们的全部行动而言,某人的一个行动越是经常得到酬赏,他就会越有可能进行这种行动。

2、刺激命题:如果以前某一特定刺激或一系列刺激的出现都使某人得到酬赏,则当目前的刺激与该刺激越是相似,他就越有可能进行这种行动或相似的行动。

3、价值命题:对个体来说,其行动的结果越是有价值,他就越有可能从事这种行动。

4、剥夺/满足命题:某人最近越是经常得到一种特定的酬赏,则对他而言,这种酬赏的增加就越没有价值。

5、攻击/赞同命题:A.当一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所期待的酬赏,或者得到了意料之外的惩罚,他就会非常愤怒并有可能做出攻击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他就更有价值。

B.当一个人的行动得到了预期的酬赏,尤其是比预期的酬赏更大,或者没有受到预期的惩罚,就会很高兴,并更有可能认可他人,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

6、理性命题:在对两种行动之间进行选择时,人们会根据当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的增强,其结果的总价值也会增大的行为。

5.支配社会行为的剩余物与派生物-----帕累托A剩余物以及种类a.强调和表示情感中具有的稳定性和不易变化的部分.b.类别.(1)组合的本能:聪颖的创造力,狡诈的心智和想象力,组合相似或对立物的本能。

(2)组合体的持久性:顽强地、持久地维持和捍卫现状和传统的情感。

(3)行动的本能:通过外部行动表达感情的需要。

(4)社会性:渴望有所归属和被社会接纳、关心社会生活和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情感。

(5)个人的完整性:物质利益上的个人主义感情,对地位和自我实现的渴望。

(6)性本能:满足性欲望的剩遗物。

B派生物及种类a.是指意识形态、信仰和理论之类的东西。

强调它们的“衍生性”、第二位性,来源于人类情绪的性质。

b.类别:(1)“简单肯定”——即由绝对真理、公理,或定理组成的论点。

(2)“权威论据”——靠引用权威者的话来证明其正确性的判断。

(3)“原则”——靠通行的规范和感觉组成的论据。

(4)“口头论据”——纯粹用语言表达的证言,无任何客观依据的东西,如某些形逻辑的诡辩。

6.社会系统模式变量-----帕森斯A两层含义——所谓行动的模式(类型)+主观取向是变化的因素—变量.B模式变量随着主观取向和客观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行动的模式变量(实质上是五种矛盾关系,是行动者在不同的主观取向、不同的行动情境中而面对的矛盾选择):(1)情感和情感中立(2)自我取向与集体取向(3)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4)先赋与自致(5)专一性与扩散性C模式变量的某种组合不是在个体行动者偶然的随意抉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是社会系统中价值规范的制度化的结晶。

只有符合规范取向的行动,才能保持互动关系的平衡!7.AGIL框架------帕森斯A——适应,即社会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功能.G——目标达到,即社会系统确立总目标的功能.I——整合,即协调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使他们达到某种程度的团结而开展有效合作.L——潜在的模式维持,即根据某些规范与原则,维持系统行动秩序与活动方式连续性的功能。

8.功能冲突理论------科塞A社会冲突思想的根源社会冲突起源于人们对物质层面与非物质层面的追求,更强调非物质层面的因素。

非物质层面因素有:a “不平等社会系统”.b. “下层被剥夺状态”.c. “对群体的忠诚”与“亲密关系” .B.社会冲突的功能a.正功能:整合功能;稳定与平衡功能;创造出新的组织、制度与价值.b.负功能:如果冲突各方在性质上涉及群体的基本价值与核心观念,在内部结构上压制冲突且需要成员投入全部人格,冲突就会发挥瓦解社会结构的反功能。

C.“社会安全阀”理论:敌对情绪有三种表达方式,即直接指向对立面、指向替代目标与没有对象的情绪发泄。

其中将敌对情绪引向替代对象的制度就是“社会安全阀”制度。

D.社会冲突的基本类型:a.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b.亲密关系的冲突c.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d.意识形态的冲突与个人冲突9.辩证冲突理论——达伦道夫A社会冲突的形成(1)社会是由一部分成员对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有效压制而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