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积温的水稻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_陈雷

合集下载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耐热水稻是指对高温环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水稻品种,能够在高温条件下保持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耐热水稻的研究与育种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领域。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工作也在不断开展中。

本文将对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筛选与初步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1. 野生种质资源筛选法:野生水稻种质资源是耐热水稻育种的重要来源,具有丰富的基因资源和适应性。

通过对野生水稻的野外采集和人工驯化,筛选出对高温环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种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筛选方法。

2. 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大量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QTL定位,筛选出与耐热性相关的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是一种高效的筛选方法。

3. 生理生化方法:通过对水稻耐热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筛选出表现出较强耐热性的种质资源,是一种直观有效的筛选方法。

以上几种筛选方法可以互补和结合使用,以提高对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效率和准确性。

1. 幼苗期耐热性:对幼苗在高温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和生物量进行观察和测定,评价其耐热性能。

2. 成熟期耐高温:对成熟期水稻植株在高温环境下的抗旱抗逆性进行观察和评价。

3. 产品性状表现:包括产量、品质和抗病虫害性状的表现,评价其耐热水稻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

4. 分子水平评价:通过分子标记和生物学检测手段,评价其耐热性相关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的表现和遗传特性。

通过以上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初步筛选和评价出具有较强耐热性和优良农艺性状的水稻种质资源。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是耐热水稻育种工作的重要一环,其研究成果将为耐热水稻育种和耐热性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工作还将为种子企业和农业生产提供高效的耐热水稻种质资源,推动新型抗旱抗逆性水稻品种的研发和应用。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水稻在抗热性方面存在巨大的遗传变异,因此筛选出耐热水稻种质资源对于提高水稻抗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科研机构已经对水稻的耐热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在种质资源中发现了一些具有较强耐热性的材料。

这些耐热性较好的品种并不多,远远不能满足水稻在高温胁迫环境下的生长需求。

发掘更多适合耐热水稻生产的种质资源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旨在通过对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探讨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具有优良耐热性的水稻种质资源,为耐热水稻育种提供可靠的资源基础。

通过对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新的抗高温灾害的品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抗旱抗灾的能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探索高温胁迫条件下水稻的耐热机制,为培育抗高温品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筛选出对高温胁迫具有较强抗性的水稻种质资源,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优良的遗传材料;二是了解耐热水稻种质资源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的表现及其对相关性状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耐热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三是评价耐热水稻种质资源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为推广耐热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解决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贡献力量。

2. 正文2.1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1. 筛选标准的确定:首先需要明确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标准,包括抗高温的能力、耐旱的能力、产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需求来确定。

2. 野外实地筛选:通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野外实地试验,对不同品种的耐热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筛选。

观察其生长状况、产量表现等指标,筛选出表现优秀的种质资源。

3. 室内试验验证:将在野外筛选出的潜在耐热水稻种质资源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验证。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严重干旱的问题日益严重,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和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耐热水稻是指能在高温环境下正常生长和产量稳定的水稻品种。

本文将介绍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初步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是通过种质资源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抗性评价进行的。

外部形态特征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长度和宽度、穗长度和数量等。

抗性评价包括对高温的耐受性评价,如耐高温的生长逆境和高温时的花粉活力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抗性评价,可以初步筛选出具有耐热性的水稻品种。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初步评价是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实验进行的。

田间试验是将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种植在特定的高温环境下,观察和记录其生长状况和产量表现。

室内实验是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通过测量和分析种质资源的生理生化指标来评价其抗高温的能力。

生理生化指标包括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指标等。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对比,可以初步评价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表现和抗性。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初步评价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方法进行。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方法包括DNA序列分析、基因表达谱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研究和发现耐热水稻种质资源中与高温逆境相关的基因和基因组区域。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耐热水稻的育种和改良提供基础。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是一个综合考虑外部形态特征、抗性评价、田间试验、室内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的过程。

这些方法和步骤可以为选择和育种耐热水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帮助解决气候变暖和干旱对水稻产量和安全的威胁。

水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的田间鉴定方法[发明专利]

水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的田间鉴定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水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的田间鉴定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徐富贤,熊洪,张林,朱永川,郭晓艺,刘茂,周兴兵,蒋鹏申请号:CN201410081396.7
申请日:20140307
公开号:CN103828666A
公开日:
201406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的田间鉴定方法,它是将待鉴定的水稻品种按现有的常规高产栽培技术种植于稻田,在水稻开花期间,通过统计稻穗的开花数和颖花数来计算开花比例,在上午11点以前开花比例高于85%的水稻品种即为耐高温水稻品种。

本发明方法不受环境因素干扰,不受设备、技术条件限制,简单易行、经济可靠。

申请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地址:618099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玉泉路50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温黎娟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杂交水稻耐高温的观测研究

杂交水稻耐高温的观测研究

杂交水稻耐高温的观测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高温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直接关系着全球粮食安全。

如何提高水稻对高温的耐受性成为了当前水稻育种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传统育种过程中,水稻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基础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杂交水稻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生长和产量稳定性,这为提高水稻耐高温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深入研究杂交水稻耐高温的遗传基础,探讨高温条件下杂交水稻的表现和耐性机制,对于解决水稻高温胁迫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利用杂交水稻的优势,探索高温条件下的栽培管理策略,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助力水稻育种领域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测研究,探究杂交水稻在高温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和耐性机制。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对杂交水稻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杂交水稻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及其遗传基础。

我们还将探讨高温对杂交水稻种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杂交水稻的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提高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增强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支持。

最终,我们的目标是推动杂交水稻耐高温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促进我国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杂交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逆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对传统水稻品种更为明显。

研究杂交水稻耐高温的观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杂交水稻耐高温的遗传基础和生长表现,可以为高温胁迫下水稻的遗传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了解杂交水稻在高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有助于揭示其耐高温的分子机制和遗传规律,为培育更具高温适应性的水稻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4_个籼稻品种苗期耐热性评价及分子机理分析

4_个籼稻品种苗期耐热性评价及分子机理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3, 44(6): 906-914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306020叶婵娟, 陈可, 周新桥, 等. 4个籼稻品种苗期耐热性评价及分子机理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4(6): 906-914.YE Chanjuan, CHEN Ke, ZHOU Xinqiao, et al. Evaluation of heat stress resistance and its molecular machanism of four indica rice cultivars at seedlingstage[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3, 44(6): 906-914.4个籼稻品种苗期耐热性评价及分子机理分析叶婵娟1† ,陈 可1†,周新桥1,陈达刚1,郭 洁1,刘 娟1,曹 哲2,刘传光1,陈友订1,陈国荣1(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优质稻遗传育种实验室(部省共建) /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 2 华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摘要: 【目的】明确4种不同籼稻品种苗期耐热性差异,为水稻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方法】采用水稻基因组重测序、表型鉴定结合转录水平分析综合评价华南地区高产常规水稻品种‘南秀美占’、杂交稻恢复系‘R5518’及香稻品种‘九里香’和‘南晶香占’的苗期耐热性。

【结果】‘南晶香占’苗期耐热性相对较弱,‘R5518’耐热性中等,‘九里香’和‘南秀美占’表现出苗期耐热性强于另外2个品种;通过比较水稻抗热相关基因在这4个品种的单倍型、荧光定量数据与表型数据,发现‘九里香’在OsTT1表现出较多的变异,而其他水稻耐热QTLs上,4个品种单倍型较为一致,可能OsTT1贡献了‘九里香’部分耐热性;表达模式上,OsHSF7、OsHSP71.1和OsHTS1基因表达趋势与水稻耐热性评价比较一致,表明这3个基因可能参与该研究中的4个籼稻品种耐热性调控。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

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摘要】本研究旨在对耐热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和初步评价,以探究其耐热特性及应用潜力。

在筛选方法上,我们采用了耐热性鉴定、生长表型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等多种手段。

而在初步评价方法中,我们考察了耐热水稻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批具有较高耐热性的优良种质资源,表现出了抗逆性强、产量稳定和品质优良等特点。

相关因素分析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水稻耐热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深入挖掘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潜力,进一步优化育种过程,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耐热水稻品种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初步评价、耐热性、相关因素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耐热水稻是指可以在高温环境下生长和发育良好的水稻品种,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干旱等极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水稻品种容易受到高温胁迫而产量大幅下降。

研究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培育具有耐高温性的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国内外已经展开了一系列关于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包括对耐热基因的鉴定、耐热性状的评价等。

由于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初步评价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和评价指标,为培育新型耐高温水稻品种奠定研究基础。

结束。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筛选具有耐热性的水稻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以期为培育耐热水稻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水稻遭受高温应激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导致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寻找具有耐热性的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水稻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通过系统的筛选方法对大量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鉴定,筛选出具有潜在耐热性的种质。

“早熟、抗稻瘟、耐高温的杂交稻恢复系明恢82的选育与应用”项目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

“早熟、抗稻瘟、耐高温的杂交稻恢复系明恢82的选育与应用”项目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

“早熟、抗稻瘟、耐高温的杂交稻恢复系明恢82的选育与应用”项目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
贺佩珍
【期刊名称】《三明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受福建省科技厅委托,由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于2008年11月15日,在福州对三明市农科所完成的“早熟、抗稻瘟、耐高温的杂交稻恢复系明恢82的选育与应用”项目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鉴定组专家认为:项目采用“早恢×晚恢”的杂交方式,拓宽了恢复系的遗传背景,并在稻瘟病抗性筛选方法上,率先运用稻瘟病区自然诱发鉴定+旱病圃鉴定+注射接菌鉴定等综合手段,育成了早熟、抗稻瘟、耐高温的恢复系一明恢82。

【总页数】1页(P16)
【作者】贺佩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34
【相关文献】
1.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强恢复系明恢86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J], 贺佩珍(执笔)
2.强恢早熟水稻新恢复系明恢82及其配制组合的选育与利用 [J], 郑家团;谢华安
3.优质恢复系明恢81及其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和应用 [J], 许旭明;张受刚
4.恢复系抗瘟性对杂交稻F1代抗瘟性的影响 [J], 黄富;程开禄
5.优质抗病早熟杂交水稻新恢复系明恢82的选育与利用 [J], 林美娟;谢华安;郑家团;罗家密;张建新;黄显波;邓则勤;王爱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南优质稻花期耐热性鉴定研究

华南优质稻花期耐热性鉴定研究

华南优质稻花期耐热性鉴定研究王强;陈雷;张晓丽;梁天锋;高国庆;莫彬;吕荣华;陶伟;唐茂艳【摘要】在人工气候室模拟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胁迫,以高温胁迫下的结实率和相对结实率为评价指标,对40个华南优质稻品种材料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材料间耐热性与产量潜力存在显著差异;N22、黄华占、HQ5、桂1025、广恢998、金香糯的耐热性强,粤晶丝苗2号、SH14、力源占2号、柳沙油占202、玉桂占的耐热性为中等,OM4900、882H、93-11等为高温敏感型品种.【期刊名称】《中国稻米》【年(卷),期】2019(025)003【总页数】4页(P80-82,88)【关键词】水稻;耐热性;鉴定【作者】王强;陈雷;张晓丽;梁天锋;高国庆;莫彬;吕荣华;陶伟;唐茂艳【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水稻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

1961—2007年,华南地区年均气温以0.20℃的趋势上升,水稻生长期内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平均为98℃·d/10年,由北向南递增[1]。

高温灾害导致水稻减产日益严重,已经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2]。

杂交水稻耐高温的观测研究

杂交水稻耐高温的观测研究

杂交水稻耐高温的观测研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高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受到了高温的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有关杂交水稻耐高温的观测研究。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种质资源的筛选,寻找具有耐高温性状的亲本。

他们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水稻种质,对这些种质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受性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种质的生长情况、叶片形态和生理指标等,他们确定了一些耐高温的优良亲本。

接下来,科学家们进行了水稻杂交试验,并观察和评估了杂交后的水稻品种在高温环境下的表现。

他们分别将耐高温亲本与普通亲本杂交,得到了大量的杂交种子。

然后,他们在温室或田间进行试验,对这些杂交后代的生长和发育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测量。

结果发现,一些杂交水稻在高温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更快,叶色更翠绿,产量更高,且其耐高温性状能够传递给后代。

科学家们还对杂交水稻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通过测量植株光合作用速率、叶绿素含量、酶活性等生理指标,以及研究关键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揭示了一些与水稻耐高温性状相关的机制。

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杂交水稻耐高温性状的形成和遗传规律。

科学家们还对杂交水稻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他们将耐高温的杂交水稻与常规品种进行比较试种,评估了其在高温条件下的产量稳定性、品质特点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

研究发现,杂交水稻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产量表现确实优于常规品种,这为推广杂交水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通过对杂交水稻耐高温的观测研究,科学家们不仅找到了一批具有耐高温性状的亲本,还研发了一系列高温耐受能力更强的杂交水稻品种。

这些研究为解决高温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杂交水稻耐高温的观测研究

杂交水稻耐高温的观测研究

杂交水稻耐高温的观测研究高温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水稻的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研究如何提高水稻对高温的耐受性,是目前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杂交水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亲本杂交组合获得的一种水稻品种,其具有出色的抗逆性,特别是对于高温的耐受性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探究杂交水稻耐高温的机制和特点,本研究进行了观测研究。

本研究选择了两个耐高温的杂交水稻品种A和B作为试验材料,并连续观察了它们在高温条件下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在高温条件下生长较快,抽穗时间较早,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通过对比两个品种的生理指标,发现在高温条件下,杂交水稻的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活性仍保持较高水平,而传统水稻品种则明显下降。

这表明杂交水稻能够更好地维持其生理功能,从而适应高温环境。

本研究还对杂交水稻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

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杂交水稻在高温条件下表达的耐热相关基因较传统水稻品种显著上调。

这些耐热相关基因涉及到多种生理和代谢过程,如抗氧化剂的合成、膜透性的调节以及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等。

这些基因的上调表明杂交水稻在高温条件下能够迅速响应并调节其内部环境,以减轻高温对其造成的损害。

本研究还对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杂交水稻在高温条件下的产量明显高于传统水稻品种。

而且,杂交水稻的粒型较大,稻米的外表色泽更加鲜亮,口感更好。

这些结果表明,杂交水稻不仅在生长时更加耐高温,也能有效地保持其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杂交水稻耐高温机制和特点的观测研究,我们发现杂交水稻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够更好地维持其生理功能,并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应对高温环境的挑战。

杂交水稻在高温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耐高温的机制和应用,将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抗逆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 间 呈 负 指 数关 系 计算
, ,
公式为
t> h

Y= 1 1 6

7e

0

0 1 x (
°

2

0

8 4




0

0 5


以 相 对 结 实率
6 h
5 0
% 进行

时 积 温约 为
8S
当 时 积 温为 8
5





由 试验设置 的 温 度 处 理 每 天
°
计算


移 出 时各处

理 选 取 并 标 记 1 5 穗 始 花 时 即 处 于 高 温胁 迫 的 稻 穗
于 成 熟期 取 样 并 计 算颖 花 结 实 率 相 对 结

实 率 和 高 温 危 害 时 积温



结果 与 分 析 】 结果 显 示

随 高 温胁 迫程 度 的 加重 和 胁迫 时 间 的 延

长 各 水稻 品 种 颖 花结 实率 均 逐 渐 降 低 且 各 品 种 对 高 温 及胁 迫持 续 的 反应 特 征存在 异

定差
桂 两优 2 号 表现 出 对 高 温及 持续 胁 迫均 较 耐受 的 特征

°

3 8
C 处 理 下第 2

4 d
颖 花 结 实率 降

幅最大
3 S 1C
处 理 下第 6


8 d
降 幅最大

良 丰优 3
3 9
表 现 出 对 短 期 高 温胁迫不 敏感 颖华 结 实率 则急 剧 下 降

颖 华结 实
率 与 对 照 无 明 显 差异
3 3 9
但随 高 温 胁 迫 时 间 的 延 长
°

N2 2
则 与 良 丰优

表 现相 反

采用
3 2
C 为 危 害 温度

3
0
连续 处 理 6
达 到 危 害 时积温 为 9 0


h,
以 自 然条 件生 长 植 株 的 结
实 率 为对照
的 差异

计算 其 颖花 相对 结 实 率 该 指 标 可 科 学 有 效地 鉴 定 区 分 水稻 品 种 材 料 间 耐热 性
关 键词

水稻

耐热 性

时积 温
0
桂 两 优 2 号 实 际 结 实率 为 6

左右

实 际 结 实 率为 4
°
%左右


胁 迫程 度适 中
1


适 合 区 分 品 种 间 的 耐热 性差 异
3

结 论 】 利 用 人 工 气 候 室进 行 高 温 处理


3 8
高 温连 续 处 理


每天 9

3

0

1 5
阈值


计 算不 同 温 度胁 迫 处 理条 件 下 的 时 积 温

并 探讨
时 积 温 与 水 稻 颖华 相 对 结 实 率 的 关 系
结果 表 明

不 同 水 稻 品 种 的 颖花 相 对结实 率 在 两 种 温

度 胁迫 条件 下 均 随 时 积 温 的 增 加 而 下 降 而 综合 品 种 与 不 同 温度 处理 时积 温与 相 对 结 实率
1





山 东泗 水

c he n le i
@ gxa as

n et
通 讯作者

博 士研 究 生 9 7 4 梁天 锋

1




助 理 研宄 员 TE L 5 7 7 9 3 6 卯 9 E m a 男 河 南永 城 副 研 宄 员 研 究 方 向 为 水 稻


1
1

知 对应 3 8 和 3 5 C 温度 处理 的 时 间 分 别 为 3 和 5



而 此 时 的 实 际 时 积温 为 9
°
0
Oh

略 高 于 理论
计算值 左右


对水稻 品 种 进 行 耐 热 性鉴 定 时
0%

采 用 时 积 温为 9
良丰 优 3
3 9
0
Oh

各 品 种 的相 对结 实率 为 5 0 %


时 间 不 尽相 同 且 未 考虑 两 者 协 同 效应 及 水稻 开花 习 性 等 因 素 使 水 稻 品 种 材料 间 的 耐热 性


鉴 定结 果偏差 较 大


研 究认 为

危 害积 温

时 积温

是 作物 高 温 引 起 热害 的 农 业 气象 灾 害 的

温 度 指 标 且 时积 温 与 水 稻 颖 花结 实率 之 间 呈 显 著 负 相 关 关 系
而 目 前 基 于 时 积温 的 水 稻 耐
°
热 性 鉴 定 方 法 研 宄 尚 未 见 报道


材料 与 方 法 】 利 用 人工 气 候室 进 行 高 温处 理 设 3 5 和 3 8




两 个 高温 处理 三 个 水稻 品 种


桂两 优 2 号
良 丰优

3 3 9
和N2
2



然 光 照 相 对 湿度 约 8

0

每天 9

3
0

1 5

3
0
连 续 处理
6 h

至 抽穗 扬 花 期
4

挂 牌标 记 水 稻主 分蘖 穗

或强 势 穗


后移
入人 工 气 候 室

高 温持 续 处 理 2

6

8
和1
0 d

以 室 外 种 植 的 植株 作 为 对 照
上 由 于 应用 的 水稻 品 种 繁多
水稻 对 高温 的 反 应 也 存 在 基 因 型 差 异


因 而 选 育 高 产优 质 耐 热

品 种 材 料 是 应 对 水 稻花 期 高 温热 害 最 重 要 的 对 策 而 明 确 水稻 耐 热 性 的 科学鉴 定 方 法 是 水
稻 耐 热 育 种 的 重要 前 提 以 往 水稻 耐热 性鉴 定 方法 研 究 中 采用 的 热 害温 度 阈 值 及胁迫 持 续
2 0

1
6
年 全 国 青 年 作 物 栽 培 与 生 理 学 术 研 讨会

基 于 时积 温 的 水 稻 耐 热性 鉴 定 方 法研 究
陈雷
1

1

2

王强

张晓 丽

唐茂 艳
2


吕荣华
3

陶伟
3

梁天 锋

广 西 农 业科 学 院 水 稻 研宄 所 南 宁

5 3 0 0 0 7

鉴定
基金 项 目
作 者简介

国 家 自 然科 学基 金

3
1
5 6 0 3 6 3 )


公 益 性 行业
1

农业 ) 科 研 专 项 项



2 0
1
2 0 3 0 2 9


广西 自 然


科 学 基 金项 9 8 5 陈雷

1



2 0
1
4GX

N S FBA 1

8 0 7
il





高 产 栽 培 与 逆 境 生 理生 态
TEL


1
8 7 7 6 7 4 6 4 3 9

E ma

il

tf l

an g
@ gx aa s


n et
〇Biblioteka 9 3广 西 大 学作物 栽 培 学 与 耕 作 学重 点 实验 室 南 宁
, ,
5 3 0 0 0 5

3
广 西农 业 科 学 院
南宁
5 3 0 0 0 7)

研 究 背 景 】 高 温 灾害 导 致 水稻 减产 已 成为 水稻 高 产 稳产 的 主 要 限 制 因 素 之



在生 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