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草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草原的开发和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不仅会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更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影响。
对于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积极采取解决对策,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一、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 过度放牧草原作为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长期以来一直是牧业的主要发展区域。
由于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原土壤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严重威胁着草原的生态环境。
2. 过度开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区的草原被过度开发,导致了草原面积的减少、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过度开发也会导致草原植被的减少,降低了草原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能力。
3. 污染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一些地区的草原面临着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健康。
4. 生态恢复困难一旦草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其生态恢复往往非常困难。
特别是对于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导致的草原退化问题,往往需要长期的生态恢复才能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放牧管理对于过度放牧问题,需要加强放牧管理,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控制放牧数量和时间,保护草原植被的生长和更新,使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改善。
2. 控制开发规模对于过度开发问题,需要加强对草原开发的规划和管理,控制开发规模,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保障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3. 加强环境保护对于草原地区的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体系,减少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草原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4. 推动生态恢复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草原生态环境,需要推动生态恢复工作,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使草原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改善。
5. 加强科学研究在草原建设中,需要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为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L i n y e y u a n y i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环境保护以及对草原建设的意识不断提高。
从我国草原建设的现状能够看出,一方面人们对草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草原建设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进行解决,以提高我国草原建设的质量,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以及草原建设的发展。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草原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加强草原建设与保护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草原的建设与发展。
一、我国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滥垦乱挖草地仍然存在在草原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滥恳乱挖的现象,人们通常将草原中的稀有植物进行挖掘来变现。
尤其在近几年野生甘草、黄麻草等植物的价格大涨之际,人们对草原生态的滥恳乱挖现象越发严重。
2、鼠虫害比较严重在草原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鼠虫害现象,不利于我国草原建设的发展。
鼠虫害是影响草原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从我国当前对草原建设的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开展了针对鼠虫害的有效措施,不会发生大规模的鼠虫害,但是就局部情况来看,仍然有发生鼠虫害的可能,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利。
3、对草场保护的力度不够在草原建设过程中,人们对草场的保护力度也不够,尤其在对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的建设方面。
一般来说天然草地在承载范围之内,可以进行自我修复。
而人工草地在前期则需要有效的管理。
目前人们在天然草地的保护,以及人工草地的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投入。
4、超载过牧,草畜矛盾仍然突出在草原建设中,存在着超载过牧现象,草畜矛盾突出。
在草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放牧是人们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伴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畜牧业行情的变化,使得牧民们大多进行超载放牧,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长期的超载放牧使得草原的恢复能力降低,产草量不高,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二、草原建设工作的成效1、植被逐渐恢复,草原生态改善在我国草原建设中,草原植被逐渐恢复,草原生态也逐渐得到改善。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契机与瓶颈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契机与瓶颈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旅游业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层次。
草原旅游业亦如此,拉动了内蒙古的经济增长,吸纳了许多闲散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进而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一、草原旅游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利与弊(一)草原旅游文化发展的有利因素1.内蒙古大草原以其广阔无际、自然秀美带给人们独特的视觉享受,“草原旅游是指以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规划、项目选择、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空间配量、游客引导等行为,它包括开发时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各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活动行为。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大片优质草场,是我国温带草原的主体,依托于此而发展起发达的畜牧业,跻身为全国四大牧场之一。
“从东至西由草甸草原逐渐过渡至荒漠,期间亦伴有森林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大漠戈壁,草原类型丰富多样,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草原景观观赏系统。
”来到草原游玩的旅游者来说,都被它的广阔无垠所吸引,内蒙古草原成为夏季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2.独特的民族风情时草原旅游文化的另一大特色。
蒙古族独特的游牧方式、独特的宗教信仰与传统的祭祀活动源远流长,华美的民族服饰,精致的装修风格,精彩的歌舞演艺,以淳朴天然的“乌兰伊德”(红食,即牛羊肉为主)和“查干伊德”(白食,即奶食品为主)为特色的餐饮文化,这些都在一代代人的延续与改良中成为了现代草原旅游文化的精髓。
正因为独特而传统的民族文化,悠久源远的历史,让草原旅游文化不同于华夏民族其他的旅游文化,被刻上了天然的民族性。
这是草原旅游文化得到青睐并且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重要原因,蒙古民族的智慧结晶与坚忍不拔的精神毅力都融合于草原旅游文化中,向世人展现出其他旅游文化所没有的魅力与不凡。
3.内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具有发展草原旅游的区位优势。
从古至今,内蒙古高原都是绝佳的交通枢纽,在古代,它是通往丝绸之路至波罗的海的重要区域,而今,它是亚欧大陆的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三北(华北、中北、西北)、内连八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外邻两国(俄罗斯、蒙古),是距离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三大旅游市场最近的草原旅游区。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在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土地沙漠化、过度放牧和人为破坏是当前草原建设中的主要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推广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模式。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重建破坏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可以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局面。
草原的生态恢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为草原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草原建设、问题、对策分析、土地沙漠化、过度放牧、人为破坏、应对措施、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恢复、合理利用资源。
1. 引言1.1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随着近年来对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草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土地沙漠化问题是草原建设中的一大隐患,大面积的退化土地严重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过度放牧问题导致草原植被受损,土壤侵蚀加剧,草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人为破坏问题也是草原建设中的重要难题,如乱砍滥伐、荒地围垦等行为加剧了草原资源的稀缺性和脆弱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
要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推动草原生态修复和恢复。
要合理规划和管理草原资源利用,遏制过度放牧和破坏行为。
需要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还需要推动草原生态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草原生态恢复和保护是当务之急,只有通过合理利用资源、科学管理草原生态系统,才能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提供持续稳定的生态服务。
2. 正文2.1 土地沙漠化问题土地沙漠化是草原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草原土地的退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作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第5期一、草原文化资源流失在文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共享已成为现实。
在共享中,任何文化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得以保留和焕发光彩,否则将会衰亡。
许多少数民族弱势文化在外来强势文化渗透中,因保护和发展不当,从而造成部分流失和转化,失去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草原文化蕴涵了草原民族独特的智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草原地区社会得以延续的命脉和源泉,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超越性。
而这种特性熔铸在草原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展示了草原文化无穷魅力。
有效地保护和发展草原文化,是当代人的责任和义务。
保护和发展好草原文化,才能将草原各民族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人、每一代人,从而恒久保有草原各民族、地域崇高的精神,提升区域“软实力”。
如果保护和发展不当,则会影响草原地区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使草原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元素成为其他区域产业发展资本——这虽然在草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说明拥有草原文化的地区在开发利用本地资源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草原文化资源的部分流失。
造成草原文化资源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传播和开发中保护不当。
例如:草原优秀文化资源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业界开发和利用,创作出了优秀的文化作品。
如意大利音乐家贾科莫·普契尼创作的著名歌剧《图兰朵》;北京麒麟公司制作的网络游戏《成吉思汗》…… 由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尚不完善,使我区在这些优秀作品产出中没有成为受益者,反而成为买单者。
(二)城镇化的发展。
例如:作为草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总要依赖于一定的地域环境。
城镇化的发展,使草原文化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
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性、地域性、多样性、活态性以及集体性都发生了变化,因而也使其传承性发生了变化,从而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速度。
草原文化高峰期问题研究
草原文化高峰期问题研究作者:胡玉春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第4期文胡玉春草原文化高峰期的研究是在草原文化分期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把草原文化研究推向新的深度的课题。
这个思路最早是由吴团英先生在《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
认为,现阶段应该在草原文化历史分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草原文化历史发展的高峰期问题。
在近些年来对草原文化的重大理论研究中,学界还没有专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过类似的或者相关的思路。
因此,研究草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是否有高峰期、有哪几个高峰期,无疑是草原文化研究中学术性很强的问题之一。
根据以往研究中提出的草原文化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学术看法,将草原文化划分为几个高峰期并进行学术论证,对于向纵深拓展草原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推进草原文化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值得重视的学术价值。
一、划分高峰期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关于草原文化的分期,有学者认为,应当在尊重复杂多变的历史事实的前提下,紧扣作为区域文化的草原文化演变的本质特点对其做出阶段性界定。
这个观点对于研究草原文化高峰期有着良好的学术铺垫作用。
研究“分期”与“高峰期”的不同,在于分期注重的是时段,高峰期注重的是一种文化在曲折发展中的影响力,通过高峰和低谷,可以看到一种文化的生命力的起伏过程,进而评价文化的传承性等等。
由于文化的不确定性和广泛性,所以在定位草原文化高峰期的问题上,提供一种清晰的、被学界普遍接受的标准有很大的难度,需要学界不断地研究和商榷。
目前我们只能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资料,试探性地提出划分草原文化高峰期时可供参考某些因素。
(一)“高峰”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事物在某一阶段内发展的最高点,但如果以高峰“期”来论,则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时间段。
因此,文化高峰期也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草原文化既是以北方生活的人群为载体不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纵向文化,也是在某一个时期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的横向文化。
其对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广泛和深远影响也都是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的。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话题,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草原文化是指在草原地区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而草原丝绸之路则是通过草原地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
本文将就这两个话题展开思考,探讨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草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支重要的文化流派。
草原地区是中国的重要民族聚居地,蒙古、满洲、回族等民族都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些民族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的生活方式,他们骑马放牧,生活简单而富有诗意。
草原文化以其宽阔的胸怀、豪迈的气概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关注和追溯。
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都是以草原文化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草原文化也对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是一条贯通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而草原地区则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
草原地区的民族和商人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广泛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在双方的交往中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商业成果。
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与中国人的交往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带动了草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也促进了草原地区经济的繁荣,为当地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草原文化和丝绸之路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商业交流的载体,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和地区都是重要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它们通过丝绸之路吸纳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商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合成和贸易体系。
这种文化和商业的交流不仅推动了草原地区和沿线国家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是一门重要而有趣的研究课题。
它既涉及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文化成果,又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影响。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当代社会,对于草原文化和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进行思考。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对中国历史的追溯和重建。
草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连接了东西方的文明,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贸易繁荣。
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可以揭示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进程,还原古代世界的面貌。
草原文化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和表现形式。
通过对草原文化的研究,可以重新认识中国的多元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对丝路文化的补充和延伸。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的重要交流通道,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
丝绸之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对于草原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
草原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线,草原文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可以填补丝绸之路研究的空白,丰富丝绸之路的研究内容,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对当代世界的文化探索和传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发紧密。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这些传统文化,弘扬人类的共同文化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草原丝绸之路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参考。
通过对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可以推动当代文化的多元共存和和谐发展。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应该注重学科的交叉和跨地域的合作。
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需要融合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草原丝绸之路涉及的地域辽阔,涵盖了东亚、中亚、西亚等多个地区的草原文化,因此需要各地学者的合作与交流。
只有通过跨学科和跨地域的合作,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经济贸易路线。
对于这一专题的研究,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草原文化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草原文化最早出现于中亚草原地区,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扩展到东亚、东欧和北美等地。
研究者需要对各个地区的草原文化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其共同点和差异性。
还需要考虑到气候、地理、民族和宗教等因素对草原文化的影响。
这样才能够全面地理解草原文化的内涵与发展。
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需要多方位的视角。
草原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经济贸易的重要渠道。
研究者需要深入挖掘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商业活动、交流文化和科技传播等方面的内容,以揭示草原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还需要从政治、军事和外交等角度来分析各个时期草原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以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需要注重地域特色和跨学科的交叉。
草原地区的文化和丝绸之路的研究不仅仅是汇集国内外的学术成果,更要注重挖掘和保护地域特色。
草原地区的文化传承方式独特,有自己的风格和价值观念,需要通过民俗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来深入研究。
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需要结合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学科的成果,通过交叉比较和综合分析来揭示其全貌和内在规律。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应该融入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草原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是研究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草原地区的资源有限,经济基础较弱,研究者需要考虑如何利用草原文化和草原丝绸之路的资源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还需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草原地区的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
对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这一专题,我们需要全面考虑草原文化的多样性,多方位深入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在具体研究中注重地域特色和跨学科的交叉,并将研究成果与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为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备受关注,而“丝绸之路”则被视为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
在这条路线上,草原丝绸之路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作为草原民族的聚居地,草原上的文化传承对丝绸之路的贸易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思考以下三点问题:一、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草原民族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他们一直是丝绸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草原文化的传承和演变源远流长,其中包括马术文化、乐器文化、诗歌文化、婚恋文化、服饰文化等等。
在草原上,人们以马为生活伴侣,发展出了独特的马术文化,乐器文化则以马头琴为代表,诗歌文化则以史诗《江格尔》为代表。
婚恋文化则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敖包相亲、赛马选拔对象等活动中。
服饰文化则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如蒙古族的“五件套”、藏族的“藏袍”等,这些服饰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和影响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历经多次演变和发展。
在蒙古帝国、清朝、元朝等历史时期,草原丝绸之路曾经达到了极盛的繁荣期。
在这一时期,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交流和文化交流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此外,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行商还带来了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和文化,这些文化在草原上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三、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现状和未来当今世界正在面临严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丝绸之路的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于草原民族和草原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草原民族应该积极发挥自身文化的优势,传承和创新草原文化,同时积极参与到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和推进中,为实现共同繁荣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研究和思考,为推进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古代,草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草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和中亚地区之间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通道,对推动文明的繁荣和互相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古代草原地区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揭示草原地区文明与中原文明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对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草原文化和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通过对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深入探究,可以拓展我们对古代丝绸之路的认识,丰富我们对草原地区历史的理解,同时也为当前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对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展开专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一直是文化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草原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之一,具有广泛的影响范围和深远的历史底蕴,而草原丝绸之路则承载着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因此,对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历史渊源,而且有助于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草原文化的探索和分析,可以揭示草原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草原地区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地理背景,可以揭示草原地区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探讨古代丝绸之路对文明交流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此外,通过对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促进当今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综上所述,研究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推动文化研究和促进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草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之一,而草原丝绸之路则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互通有无的重要通道之一。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是当前学术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几点思考。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草原地区是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其特有的气候、地形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
而作为古代中国与西方连接的重要通道,草原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深入研究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能够为我们认识世界文明史提供重要参考。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不仅包括了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包括了草原民族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社会习俗等多个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用田野调查、考古发掘、文献资料的搜集等多种途径,结合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草原文化的研究,因为其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研究领域的界定和研究对象的选取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但由于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博弈,留下的资料较为有限,使得研究中的数据不够丰富,也存在一些疑点和争议。
如何更好地界定研究范围、选择研究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成为当前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的未来展望。
由于当前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以及学术界对于这一主题的认识和重视,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对于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化,将会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我们也期待更多的跨学科研究,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
史和文化价值。
以下是我对这一专题的几点思考:
草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草原地区是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和
欧洲等地交流的重要通道,不仅是商品和文化的交流场所,也是不同民族和文明的交融地。
在草原地区,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现象,如那拉提文化、匈奴文化、突厥文化等等,这
些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以及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独
特而丰富的草原文化。
草原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
作为重要的
商贸和交通线路,草原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技术的交流,也促进了文化和宗教的交流。
丝绸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草原丝绸之路成为了丝绸出口的重要通道,
也带动了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和文化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济和文化景观。
研究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的交流和
融合。
草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草原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
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变迁。
草原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经济
交流的重要通道,研究草原丝绸之路可以了解古代丝绸贸易的规模、物流和文化影响等方
面的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古代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过程。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草原文化是指在草原地区流传的一种文化体系,它包括了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草原文化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在自然与人类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它蕴含了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
而草原丝绸之路则是指古代从中国西南地区贵州、四川、西藏等地出发,途经云南、新疆、甘肃、内蒙等草原地区,到达中亚、伊朗、罗马等地的一条重要的贸易路线。
这一路线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草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下面就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进行一些思考。
一、草原文化的独特性草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特点。
在草原生态环境中,人和自然之间互相依存、互为塑造。
草原牧民在不断与自然交流与调适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草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如神话、传说、歌谣、舞蹈、民族习俗等。
草原文化不仅是草原牧民的生存和生产方式的反映,更是草原牧民精神世界的深刻表达。
二、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草原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贸易路线,起源于公元前114年的汉武帝时期,一直沿用至公元14世纪。
这一路线覆盖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原始社会和商业社会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了亚洲和欧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这一过程中,草原地区崛起了一些重要的城市和贸易中心,如西域的高昌和龟兹城,成为中国对西藏、中亚以及欧洲地区贸易的重要枢纽。
草原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世界文化交流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关系草原文化和草原丝绸之路密不可分,它们互为依存、互为补充。
在草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草原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草原文化中的手工艺品,如毡绒、挑花和编织物等,在丝绸之路中的交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为草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草原民族将自身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综上所述,草原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草原丝绸之路是一个重要的贸易路线。
略论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略论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从整体上把握草原文化,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应当说还处在起步阶段。
正因为如此,草原文化研究所涉及的很多问题,还未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有的甚至还未引起注意。
鉴于这种情况,本文试就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于草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问题草原文化的定位,是开展草原文化研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只有正确揭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开展草原文化研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
关于中华文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并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深化的过程。
起初,学术界大多坚持“一元说”,即认为中华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然后渐次向四周特别是向南北扩散,这就是影响深远的黄河文化说。
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随着大量新的考古发现,人们逐步认识到黄河文化并不是中华文化的唯一源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还有一些地方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由此,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说开始兴起并逐步成为学界的共识。
在这种多元一体说中,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是最被看重的两大源头,而其他文化很难与这两大文化相提并论。
这就是目前中华文化起源问题研究领域的大致状况。
而今,我们研究草原文化,要提出和确立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除我们已知的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之外,中华文化还有一个重要源头,即草原文化。
事实上,丰富的考古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正逐步表明,在草原文化发祥地的我国北方,不但分布有丰富的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如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扎赉诺尔文化等,而且拥有很多可以认证中华文明起源的文化遗存,如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
这些文化遗存,以其丰富的内涵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即中国北方草原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第一个敏锐捕捉到这一信息并作出系统解读的是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
苏秉琦当时虽然没有使用草原文化这一概念,但他对西辽河流域文化的阐述,同我们今天所指的草原文化是完全一致的。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草原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这个专题进行几点思考。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草原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草原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
通过研究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我们可以了解到草原地区的历史变迁、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进一步拓宽我们对于我国历史与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为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草原地区有着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畜牧业资源,通过研究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可以发掘草原地区的经济潜力和发展机遇,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和规划,促进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对于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作用。
草原地区连接着中亚、俄罗斯、蒙古等多个国家,研究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可以加深我国与这些国家的文化了解与交流,推动区域间的合作与发展。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也有助于增进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草原地区的文化遗产。
草原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草原地区的瑰宝,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通过研究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可以更好地认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为人们所共知、所珍视。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草原地区的历史与文化,还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这个专题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有更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加入共同探索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的奥秘。
关于草原文化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吴团英
【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3(034)001
【摘要】草原文化研究呈现的主要特点是:把草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进行系统研究;把草原文化置于中华文化的大框架下着重研究和阐释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草原文化研究同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进草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目前,关于草原文化研究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与思考,即草原文化学科的归属问题;草原文化的属性问题;草原文化的区域分布问题;草原文化的组成问题;草原文化历史发展的高峰期问题.【总页数】5页(P1-5)
【作者】吴团英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推进审美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面向21世纪的思考
2.内蒙古先秦时代草原游牧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3.关于红山文化研究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4.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的哲学本体——关于这一学术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5.关于慎重解决我省草原生态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草原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原始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体现,历史悠久,风俗习惯、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而草原丝绸之路则是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之间的文化交流重要通道,连接中亚、南亚和欧洲等多个地区,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中最为重要的路径之一。
因此,研究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专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能够加深我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草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多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丰富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拓宽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而草原丝绸之路的通道开辟和流通贸易,也使得中国文化得以传入到世界各地。
因此,研究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为全面的历史文化体系。
其次,研究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能够推进不同历史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草原文化和草原丝绸之路所涉及的地域广泛,涵盖了多个民族和文化,因此,研究专题的开展能够带动不同历史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擦亮文化的多彩和发展的交融,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互通。
第三,研究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能够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留下的文化遗迹,包括建筑、遗址、文物等,都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因此,研究专题的开展也能够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避免历史文化的流失和减少。
最后,研究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能够促进学术交流和产业发展。
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因此,开展研究专题也能促进学术交流和产业发展,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总之,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课题,不仅跨越了历史、文化和民族等多个学科领域,也具有丰富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历史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之一。
草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且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思考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
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在经济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而草原地区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在古代,草原地区的部落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而丝绸之路的贸易使得草原地区的畜产品得以远销西方国家。
来自西方的丝绸、茶叶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抵草原地区,为当地的商业活动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研究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的经济联系,对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的贸易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文化上,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流也是相当丰富和深入的。
在交通与贸易的促进下,草原地区与丝绸之路上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展开了广泛的文化和学术交流。
大量的汉文石刻和古代文物就曾在草原地区被发现,这些文物是汉族文化与草原地区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见证。
许多东方佛教文化和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草原地区,为草原地区的宗教和文化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研究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发展。
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对于地缘政治和历史演变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古代,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常常在丝绸之路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活动和迁徙对于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畅通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传播也意味着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草原地区的游牧势力也常常是这些国家和民族关系的重要一环。
研究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的地缘政治影响,对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古代历史的变迁和演变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的几点思考草原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
在古代,草原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并列成为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促进了草原文化的繁荣与传播。
对于研究草原文化和草原丝绸之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草原文化的特点和传承草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独特文化形态,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生态属性。
草原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语言等方面的影响,赋予了草原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
草原文化的传承具有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如口头传承、文化表演、文艺创作、节庆活动等,这些传承方式也与草原文化的特点密切相关,是草原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草原丝绸之路历史悠久,从古代起就是连接中亚和中国的重要通道。
在交通和商贸方面,草原丝绸之路在中外商贸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亚国家和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渠道。
对于文化传播和交流而言,草原丝绸之路也为不同民族的文明发展和文化相互融合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三、草原丝绸之路对于当前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借鉴意义今天,随着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开展,草原丝绸之路的地位和意义也得到了新的认识和追求。
在文化交流方面,草原丝绸之路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如如何在不同文化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如何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等;而在经济合作方面,草原丝绸之路也具有不同形式和层次的意义,如如何运用好中亚地区天然资源、如何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等。
总之,对于草原文化和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既要注重历史研究和文化形态的理解,also要注重当今时代的应用和实践。
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更需要把握当下潮流和趋势,以推动基于跨文化和跨国家合作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从整体上把握草原文化,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应当说还处在起步阶段。
正因为如此,草原文化研究所涉及的很多问题,还未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有的甚至还未引起注意。
鉴于这种情况,本文试就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于草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问题草原文化的定位,是开展草原文化研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只有正确揭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开展草原文化研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
关于中华文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并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深化的过程。
起初,学术界大多坚持“一元说”,即认为中华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然后渐次向四周特别是向南北扩散,这就是影响深远的黄河文化说。
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随着大量新的考古发现,人们逐步认识到黄河文化并不是中华文化的唯一源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还有一些地方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由此,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说开始兴起并逐步成为学界的共识。
在这种多元一体说中,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是最被看重的两大源头,而其他文化很难与这两大文化相提并论。
这就是目前中华文化起源问题研究领域的大致状况。
而今,我们研究草原文化,要提出和确立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除我们已知的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之外,中华文化还有一个重要源头,即草原文化。
事实上,丰富的考古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正逐步表明,在草原文化发祥地的我国北方,不但分布有丰富的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如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扎赉诺尔文化等,而且拥有很多可以认证中华文明起源的文化遗存,如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
这些文化遗存,以其丰富的内涵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即中国北方草原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第一个敏锐捕捉到这一信息并作出系统解读的是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
苏秉琦当时虽然没有使用草原文化这一概念,但他对西辽河流域文化的阐述,同我们今天所指的草原文化是完全一致的。
苏秉琦指出,在史前时代,北方地区氏族社会的发展,在当时居于领先地位。
距今8000年的赤峰兴隆洼文化,已到了由氏族向国家进化的转折点。
距今5000年的红山文化,则标志着这里已率先由氏族社会跨入古国阶段,以祭坛、女神庙、积石冢为标志,产生了我国最早的原始国家;约1000年后,在距今4000年前,我国中原、关中、山东、西南、江南等地区也相继进入古国时代,中华大地出现“满天星斗”式的万国林立局面。
苏秉琦还不无感慨地说:“中国同巴比伦、埃及和印度一样,是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是在辽西考古新发现之前,按照历史编年,中国实际上只有商周以后4000年文明史的考古证明……中华文明史比人家少了1000年。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而“这一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牛森主编《中国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第一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继苏秉琦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相继确认,孕育“红山文化”的北方地区,还是中华“玉文化”、“龙文化”、“礼仪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不仅表现在它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而且表现在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大致上是由三大地域文化组成的,即黄河流域文化、长江流域文化和草原地区文化。
其中,草原文化区域分布最广,历史上包括整个蒙古高原。
从文化类型上讲,中华文化由三大类型文化组成,即北部的游牧文化、中部的农耕文化、南部的游耕文化,或者说北部的游牧文化、中部的粟作文化、南部的稻作文化。
其中,北部的游牧文化独具特色,也是草原文化的主导文化。
而中、南部的两大类型文化,说到底都是农耕文化。
因此,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组成中的地位显而易见。
如果中华文化之中只有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或者只有农耕文化和游耕文化,而没有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那将是很不完整的,也不符合中华文化建构历史。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其历史脉络从未中断,这在各文明古国中是绝无仅有的。
造就这种独特而伟大的文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多元一体的内在建构。
因为,只有“多元”而没有“一体”,就会出现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状况,而只有“一体”没有“多元”,就会缺失生机与活力。
辩证法则和历史逻辑就这样统一于中华文化生命机体之中,使之永葆青春和活力。
在这“多元一体”的内在建构中,草原文化以游牧民族特有的豪迈刚健的气质和品格,不断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兴旺增添生机与活力,一次又一次地实现新的变革与发展。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中华文化发展史,差不多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交互作用、融会贯通、共同进步的历史。
对此,草原文化研究学者乌恩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他说:草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主导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
从秦朝统一到鸦片战争的2000余年间,中国古代历史的每一个重要发展时期,都伴随着草原民族的身影。
草原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割据王朝和统一王朝有20余个,统一时间累计逾1000余年(乌云巴图、葛根高娃著《蒙古族传统文化》,远方出版社2001年版)。
草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问题,除上述各点之外,还体现在它对现代文明的建构作用之中。
一方面,它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奠定了现代文明厚重的根基;另一方面,它可以为现代文明提供多彩多姿的民族形式,推动现代文明的多样化发展(参见赵芳志主编《草原文化——游牧民族的广阔舞台》,上海远东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8年版)。
关于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质问题草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问题,是目前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积极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在草原文化研究领域短期内很难形成共识的焦点。
比如,有论者说草原文化是生命文化、生态文化,也有论者说草原文化是英雄文化、和谐文化等等;而对其特质的概括,更是多种多样,比如开放性、包容性、进取性、务实性、征服性、开拓性等等。
这些不同的认识和提法,都有其各自的道理。
问题是,草原文化作为统一的认知对象,即使再复杂,即使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也应当具有基本的、稳定的、同一的内在属性和特质,目前的研究任务,就是要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尽可能客观准确地揭示出这种内涵和特质。
笔者认为,草原文化的基本特质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崇尚自然。
草原文化是以游牧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文化形态,而游牧生产是最具生态特征的生产方式。
以这种生产方式为生计的人们,不仅将人当作自然的一部分,而且将自然当作敬奉的对象,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崇尚自然、护卫自然。
草原文化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作一种重要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一以贯之,使之能够在知、行统一上得到升华,成为草原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结晶。
这一点,在草原民族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法律制度、少儿教育领域(儿歌中有大量保护生态的内容)中都有广泛的体现。
例如,草原民族信奉的萨满教,就是以“万物有灵”、崇尚自然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宗教。
在这种宗教看来,凡是天地间形成的自然物,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神灵,或是神灵的化身,人们都应当顶礼膜拜。
如果随意破坏,将是对神灵的不敬。
如果揭去其神秘的面纱,在这种宗教思想体系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生态伦理观和思想萌芽。
而这种宗教生态观,实际上就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的文化传统在宗教领域中的反映;反过来,这种宗教生态观,也是催生草原生态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由此不难看出,抱着敬畏的心情,崇尚自然,爱护自然,是草原生态文化区别于其他生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其富有生命力的优势所在。
当然,我们如此界定,不是说具有宗教色彩的自然观比唯物主义自然观更进步,而是说这种自然观在保护生态方面,客观上具有内在的“强制”优势。
二是践行自由。
向往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
但对于许多民族来说,由于受社会物质条件的限制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束缚以及民族性格差异的影响,自由仅仅是人们向往的对象和追求的目标而已;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宽阔的生活天地和自由环境,因而在民族性格和文化性格的形成过程中,自由的因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熔铸于其民族性格之中,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对于他们来说,自由早已不再是纯粹的精神王国的至上原则,而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的对象。
人们经常会问,草原民族为什么会有那样一种豪放的性格和开放的文化心态?为什么会有那样一种坚韧的品格和勇敢的气质?其实,这同他们践行自由的原则是分不开的,是草原文化践行自由的特质在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上的反映。
在草原民族那里,自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必理论,不必言说,完全熔铸在民族性格之中。
这是草原文化同其他文化相比最富个性的地方之一。
三是英雄崇拜。
民族英雄是民族的脊梁。
懂得崇尚英雄的民族,才是英雄的民族。
崇敬英雄,倡导英雄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价值取向。
这一点,在草原民族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在草原民族中,人们普遍崇尚英雄,奉行英雄精神,把效法英雄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
很多史籍描写草原民族“贵壮尚勇”、“重兵死、耻病终”,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写照。
草原民族崇敬英雄的文化传统,体现在很多方面。
例如,在蒙古民族中,人们至今喜欢用“英雄”(巴特尔)这一词汇作为自己的名字。
蒙古族还是拥有英雄史诗最多的民族之一,这些英雄史诗,如《江格尔》等通篇闪耀着英雄主义精神。
草原民族对英雄的崇拜,有多方面的内涵,如对“力”的崇拜、对“勇”的崇拜、对“王”的崇拜。
草原文化是孕育英雄的文化,也是象征英雄的文化。
这种崇敬英雄的文化传统,像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草原民族孕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人物,为草原民族锻造出不畏艰险、不畏强暴的伟大民族性格。
关于草原文化的建构问题草原文化是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统一。
作为地域文化,草原文化是指形成在我国北方草原这一特定历史地理范围内的文化。
从古至今,不同民族、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文化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以草原这一地理环境为共同的载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与统一性,形成统一的草原文化。
这里,草原既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又是重要的文化地理概念,蕴涵着特有的普遍象征意义。
作为民族文化,草原文化是生活在这一地区的部落联盟、民族族群共同创造的,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诸如匈奴文化形态、鲜卑文化形态、契丹文化形态等,但由于这些民族相互间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族际承继关系,因而草原文化从本质讲是一脉相承的,是同质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草原文化是游牧文化与多种文化的统一。
草原文化是以草原自然生态为基础产生的,而在草原自然生态环境中,从古至今相继产生采集、狩猎、农耕、游牧、工业等多种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