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相信未来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其含义。

2. 掌握散文写作的基本技能,能够成功地写一篇散文作品。

3. 加强学生对优美中文语言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 相信未来的主要内容的理解2. 掌握散文写作的要点三、教学难点:1. 根据教材中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展开写作2. 手持笔尖,抒发真情四、教学方法:1. 课前讲授与课堂引导相结合2. 让学生课堂学以致用,动手实践五、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教师通过画面/图片/歌曲等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相信未来”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信未来”中的三个小故事及其中蕴含的主旨思想,让学生对故事的情节及含义有一个整体理解。

3. 阅读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对故事的每个部分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细节、运用修辞手法等。

4. 创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散文为蓝本,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写出自己的散文作品。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作品交换意见,分享写作体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5. 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让学生了解何为好的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六、教学材料:1. PPT 音视频课件2. 《相信未来》教材及相关教辅材料3. 小组讨论的框架七、教学反思:本篇教案着重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以及优美的中文语言形式的鉴赏。

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充分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让学生的文字得以更加深刻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学生阅读理解,文学鉴赏等能力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散文的写作技巧和中文语言形式的鉴赏,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信未来(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大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具体的目标: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法注意问题: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

《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

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二、课题导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

《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

THANK YOU
时代背景
阐述《相信未来》所处的时代背 景,包括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 状况和诗歌发展的历史,帮助学 生理解诗歌的时代意义。
文本分析
主题思想
分析《相信未来》的主题思想,包括 对未来的信念、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 实的批判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 旨。
艺术手法
分析《相信未来》的艺术手法,包括 象征、比喻、意象等,帮助学生理解 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通过《相信未来》这首诗的学习,激 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 持乐观和自信。
02
教学内容
背景介绍
背景知识
介绍《相信未来》的创作背景, 包括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帮 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环境和意 义。
朗读与感知
总结词:整体感知
详细描述: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培养 学生的朗读能力。
文本分析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通过讨论、比较、归纳等方式,让学 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同时,教师可适当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学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 鉴赏能力。
课堂互动与讨论
总结词:交流互动
详细描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鼓励学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总结与作业
总结词:巩固提高
详细描述: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 点。同时,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 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业可以包括朗读、背诵、写作等不同 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023年《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整理_1

2023年《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整理_1

2023年《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整理一、【设计理念】本设计始终遵循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同学的学习特点,从学科特点来看,让同学在语言形式的学习中培训语言素养和情感素养;从学习的特点来看,让同学自主实践、自主建构,在老师引导和同学自主学习的交互作用下,同学自主走向成长。

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吟诵青春”板块。

学习要求是在指导同学在诗歌吟诵与鉴赏中,学会珍爱青春,喜爱生命。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表达了在苦难中“信任将来”的坚决信念;这篇课文的特点是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具有语言美、内容美、节奏美、情感美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同学需要从中学到的是吟诵和鉴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高一的同学已经基本上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

其中在认知上,他们已经有肯定诵读诗歌、赏析诗歌的力量,而且同学们刚刚学过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对礼赞青春的诗歌也有了肯定的了解。

在情感上,他们正值青春年少,对青春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但由于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比较生疏,因而在走进诗人的内心、体悟诗歌主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主要是以诵读涵泳法为主要方法,结合入情体验、点评批注等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本篇课文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 能解释本诗内容(包括意象)的特点和美感。

2. 能阐释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效果。

3. 能说出诗歌节奏(重音、停顿)的特点和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a) 能在诵读涵泳过程中把握诗歌的内容;b) 能通过入情体验感悟的情感蕴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会在苦难中坚决信任将来的决心。

2.能体会对年轻坚决、执着的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解释本诗内容(包括意象)的特点和美感。

(二)教学难点能说出诗歌节奏(重音、停顿)的特点和效果。

六、【教学方法】诵读法、争论法、点拨法、启发法、多媒体展现法七、【教学预备】(一)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二)同学预备课前预习(三)课时预备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生动感知首先我将播放青春励志歌曲《红日》。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
点拨法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进行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手段
01
02
03
04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PPT展示诗歌背景、图片 和视频,丰富课堂内容,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利用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相 信未来》相关的资料,拓宽学
习视野,培养信息素养。
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
80%
探讨诗歌主题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理解 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培养 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诗歌创作背景 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 歌情境,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是教 学难点之一。
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概念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 这首诗,更要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 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审美 能力。
创作目的:表达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境,追求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的诗歌内容
01
02
03
04
第一节
描述了现实中的困境和黑暗, 但诗人坚信未来会更好。
第二节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 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第三节
强调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并呼吁人们共同追求美好的 未来。
第四节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 )
授课教师:
2024-01-04

CONTENCT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反思

相信未来-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相信未来-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相信未来-苏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2.理解科技创新对未来社会的影响3.掌握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二、教学内容1.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2.科技创新对未来社会的影响3.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未来社会的图画,让学生猜测未来社会会变成怎样。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二)阅读理解教师发放一篇介绍未来趋势的文章,并问学生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1.未来的生态环境会怎样?2.未来的人口和经济会怎样发展?3.未来的科技创新会产生哪些影响?(三)分析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发表观点,讨论科技创新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见解:1.未来的医疗保健和人类健康2.未来的交通和出行方式3.未来的教育和学习方式4.未来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四)写作训练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和探究成果,完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议论文,表述对未来社会的看法和理解。

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写作题目供学生选择,如:1.科技创新是未来社会的发展基石2.想象未来社会——我的梦想与期待3.科技进步和人文精神的平衡与发展(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一篇200字的读书笔记,记录教师发放的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思考感想。

四、教学评价1.根据学生的写作表现和探究能力,进行考试和作品评价。

2.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的讨论情况,考察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相信未来是一个广阔的话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有激发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跳出眼前的环境和经历,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希望学生能够在本节课中,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坚持相信未来,迎接未来。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2课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1(共五篇)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2课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1(共五篇)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2课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1(共五篇)第一篇: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2课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的抒情方式,比喻、象征手法。

2.学习作者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精神。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是文革(1966——1976)开始并进入高潮的狂热阶段,食指在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的迷惘、矛盾、失望中,用年轻、热情、执着,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

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

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以食指为名,是对别人在背后指点的解嘲,是损伤不了诗人健全人格的抗争。

三.文本梳理(一)诵读文本,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二)诵读1、2部分,理解其中意象的象征义。

(找出意象,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并分析意象的象征义及作者的信念。

)知识补充:(1)意象(2)象征1.蜘蛛网——当时强大的黑暗势力炉台——(火——希望)产生希望的地方无情查封——黑暗势力横行,对进步知识分子的审查、批判、迫害灰烬——(炉火已灭)遭受迫害,生活贫困,处境艰难余烟——残余的希望但依然、固执——坚定的信念铺平失望的灰烬——抛弃失望,乐观美丽的雪花——纯真、美好的希望相信未来2.紫葡萄——(晶莹、美好)理想、希望深秋的露水——希望破灭,失望的泪水鲜花——成功、荣誉依偎在别人的情怀——被剥夺,失落枯藤——生命被摧残凝露——孕育新的希望凄凉的大地——现实残酷但依然、固执——坚定的信念直面绝望,不懈至死地相信未来小结:1、2部分,痛斥现实,相信未来,痛苦中怀有希望(三)诵读第3部分,理解分析。

读法一: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本首诗,汲取正能量,模仿优秀小节(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情感,通过短时间的模仿提高写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二、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2、通过模仿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四、教学时长40分钟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这样一个人,他被誉为中国新诗第一人,他是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他是一代诗魂,他的诗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食指。

今天我们就学习食指的《相信未来》。

(板书——相信未来同时ppt展示第一页)(二)朗读诗歌师:首先,我们来欣赏朱军跟杨晨的朗诵视频,注意节奏与重音的把握。

(ppt展示第二页)听过两位名人的深情朗诵后,我们自己也来体验一下它的情感——自由读,一会儿同学争取在班上朗读。

生:读师:哪位同学争取在班上给大家朗读?生:……师:根据学生朗读情感进行点评(语速、节奏、字音、重音)。

我们再齐读一遍,将自己对诗歌情感的把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齐读师:(对全班的朗读稍加点评)这首诗共七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三节,讲述的是“相信未来的情形”;第二部分是三、四、五节,叙述的是“相信未来的原因”;最后一节为第三部分,是“对人们的热切呼吁”。

整首诗结构严谨,充满了正能量,正因为如此,人们决定赋予他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并题下这样的赠词:“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

”(ppt展示第三页)。

他的时代是什么时代呢?1968年正处?生:文革时期师:文革时期是“非常时期”,这个“非常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在第一二节中找出关键词。

生:动笔找(无情、贫困、失望、凄凉)师:对,是无情、贫困、失望与凄凉。

无情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无情?生:人与人之间的师:“贫困”“失望”“凄凉”分别又是哪方面的呢?生:生活的贫困……师:(ppt展示)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无情,面对生活的贫困,面对社会的凄凉与精神的失望,诗人吼出了自己的心声,呐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生:相信未来师:对,相信未来,坚定地相信未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专题 《相信未来》教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专题 《相信未来》教案1

《相信未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

2、熟练朗诵课文,背诵前三段。

过程与方法1、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增强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走近食指,走近食指心灵。

2、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2001年,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颁发得有点古怪。

媒体报道时称之为“自杀者和精神病人”获奖。

自杀者,是指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相信未来》的作者。

二、作者介绍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景仰地把食指称为一代诗魂。

因为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深地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出生在行军路上。

“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后来插队,当工人,参军,在研究所工作。

因在部队遭受过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78年用“食指”笔名,意思是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为“我一度被愚昧之人侮辱、嘲弄和背后指责”。

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身世如秋雨般凄凉,内心却落日般悲壮”(1978 《热爱生命》),这是诗人追求的境界。

9岁的作品:鸟儿飞上了树梢,三八节就要来到。

在这愉快的节日里,问一声老师阿姨您好。

1968年(二十岁)写下了《相信未来》三、朦胧派介绍1、“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所谓新诗潮,是指我国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的一次英雄主义诗歌思潮,这一思潮始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

《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①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理解作品,体会诗人“痛苦的吟哦只为追问光明”之情怀②进一步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形象③领会诗歌意蕴深刻的意象,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的基础上来朗读。

【教学步骤】1、作者与本诗背景但凡喜欢或读过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无一不知道诗人食指。

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景仰地把诗人食指称为一代诗魂,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地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食指,原名郭路生。

1948年出生于山东朝城,生长在一个正统的革命干部家庭里,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了他,起名路生。

小学时就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阿城插队内蒙古时托人抄录了食指的全部诗作;陈凯歌考电影学院时曾朗诵食指的《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

1973年食指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入北医三院就医。

出院后继续写作,1978年再次焕发创造力,并首次使用食指那些诗他们要走了一些,作为一个动态写进报告里,给了上边。

江青说,这是一个灰色的诗人。

江青又说‘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你不歌颂文化大革命,不相信现在相信未来,这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

”于是,一顶反动诗人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了年仅十九岁的郭路生头上。

厄运降临了。

诗人曾被严格审查、批判。

但在阴云密布的时代,这首诗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

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

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人字里行间。

2、整体感知⑴在把握作者的思路基础上一读诗歌。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摘要:、导入生活有阳光有阴霾,三、合作探究.诗用哪些形象表现生活苦难,5、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三节写什么要“相信”探讨诗人坚定相信理由说说首先诗人相信“人们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相信》教学目标、理诗歌语言理诗歌涵、朗诵传达作品思想涵和情感倾向 3、初步培养顽强信、战胜挫折积极人生态教学方法活动体验品赏析教学课、导入生活有阳光有阴霾;有欢乐有痛苦;有幸福也有苦难面对这切该如何呢?如何面对生活阴霾、痛苦、不幸、失落呢?我们起学习食指诗歌《相信》二、诵感受多么坚定信念多么动人诗三、合作探究.诗用哪些形象表现生活苦难?蜘蛛无情地封了我炉台贫困、落灰烬余烟叹息着贫困悲哀紫葡萄化深秋露水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鲜花依偎别人情怀由饱满而枯竭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切失、落寞、不快想.从这些象可以看出当社会是怎样?贫困、落、混乱 968年正是革从开始走向深化年代那疯狂动荡、人性泯灭代狂热、血腥、暴力、贫困、迷惘、绝望充斥着整国(著名作秦牧曾这样评述革“这真是空前场浩劫多少万人颠连困顿多少万人含恨以终多少庭分崩离析多少少年儿童变成了流氓恶棍多少籍被付炬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坏多少先贤坟墓被挖多少罪恶假革命名以进行” 所以诗人面对苦难不仅仅是人而是整代、民族苦难 3.诗人是如何面对巨苦难?“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灰烬用美丽雪花写下相信”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枯藤凄凉地上写下相信” 绝望依然用纯洁、质朴情怀憧憬美依然怀着坚定执著信念给人以强烈震撼和崇高悲剧感.不仅如诗人3节还说要用怎样方式写?“我要用手指那涌向田边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笔杆用孩子笔体写下相信” 这节改变句式冲出了前两节压抑狭窄境而变得开阔明朗起力量围广气势猛表现了诗人满腔豪情如说雪花写下“相信”会化地上体会被风蚀那么诗人用海般巨手以曙光笔写下“相信”则天地更他心里永远无法被抹这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如何孩子笔体又代表什么?(暗喻生动形象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孩子纯真他们有种简单执著诗人对信念正是如)如说二两节诗人写下“相信”还让我们感觉到有些无奈有些我安慰成分那么我们三节就能清晰感受到他坚定这三诗节咏三叹“相信”就像首乐曲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强音那阴云密布、精神痛苦代《相信》人们心灵上投下了道希望光我想那年代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代人任何候重《相信》都依然会怦然心动食指“相信”那种残忍、固执、痛苦、伤痕累累相信就是人痛苦现实对坚定不屈信念也是这首诗动人核女生、节;男生3节 5、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三节写什么要“相信”探讨诗人坚定相信理由说说首先诗人相信“人们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睫毛”“瞳孔”两象承“眼睛”而形象地描绘出人思考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伟诗人“相信”原因就寄托这思考形象其次诗人不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历褒贬“腐烂皮肉”“迷途惆怅”“失败苦痛”三具体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种种苦态;“感动热泪”“深切情”“轻蔑微笑”“辛辣嘲讽”四细节呈现出人们对历史种种评价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再次诗人坚信“人们对我们脊骨”“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评定”“脊骨”就是不屈信念和探精神“那无数次探、迷途、失败和成功”体现出不屈信念和精神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心深处对共信念也正是基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评定”6、节诗人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节呼唤人们带着对信念努力热爱生活诗节用热情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努力相信战胜死亡年轻相信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气势无所畏惧精神向苦难现实宣战对“”信念像海上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位者灵魂四、由识人这是怎样位诗人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9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知青及城市青年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位成绩巨却差被埋没天才诗人但历史是公正食指那些真正诗就像珍珠越越闪烁出灿烂光芒《相信》《这是四零八分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 这些写六、七十年代动荡期诗至今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诗食指以名反抗者和思想者姿态风高歌、呼喊他是位代良知和民正直渴望发言人他以歌者身份让己诗歌城市和乡村春雷般轰轰滚,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代人就是这样位伟诗人他命运却远不如般人幸运那动荡年代(966—969)诗人诗性敏感和良知与残酷现实尖锐冲突不胜重荷精神直处崩溃边缘97年部队当兵因强烈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食指陷入了长期病困990年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这样环境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毅力生存和写作着“身世如秋雨般凄凉心却落日般悲壮”(978《热爱生命》)食指这位痛苦吟哦追问光明诗人用他生我们诠释了四相信五、能力拓展布置作业——青春代写下诗可能照亮你生诗人食指用“美丽雪花”、“凝露枯藤”、“孩子笔体” “凄凉地上写下相信”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写下“相信”呢?请仿写《相信》前3节写首诗寄托你情思表达你人生追。

《相信未来》 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相信未来》 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中意象、意境的把握来解读作品,掌握诗歌鉴赏的意象分析法。

2、诵读全诗,体悟作者在逆境中坚信未来的那份执著,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内涵,体会诗歌意境与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讲授法与点拨法结合,带领学生鉴赏诗歌。

2、朗诵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诵,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意象与意境,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黑板上写下“相信未来”、“食指”、“1968”)相信未来、食指、1968,这三个词都是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的关键词,你们首先最想了解的是哪个词?(食指)顾城有一首诗叫做《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是一首朦胧诗,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作者食指,和顾城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书下的注释(念注释)。

食指,原名郭路生,大家猜一猜“路生”这个名字的来历。

(叫答学生)1948年,食指的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下了他,因此取名叫“路生”。

食指在文学史上是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的,他的创作为一代诗人的崛起奠定了坚固的基石,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这个“新诗潮诗歌”,指的主要就是“朦胧诗”,食指和顾城都是朦胧诗的先驱。

另外,我来介绍一下“食指”这个笔名的含义——第一个内涵是,食指的母亲姓“时”,“时之子”;第二个内涵是,无论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都不能伤害一个健全人格的诗人。

(点拨:用食指指着人指责对方。

)(1968)有没有同学知道1968年的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叫答学生,明确:文革时期)那在你的了解中,文革时期的人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叫答学生,明确:经济上贫穷,文化上混乱,政治上黑暗)这首诗,写于1968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相信未来)江青对食指和这首诗有一个评价,她说食指是一个灰色诗人,她点名批评说,相信未来,不就是否定现在吗?!江青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物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
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封钦佩
江苏省沛县中学语文组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

2、熟练朗诵课文,背诵前三段。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增强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走近食指,走近食指心灵。

2、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教学过程
1、按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出生在行军路上。

“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后来插队,当工人,参军,在研究所工作。

因在部队遭受过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78年用“食指”笔名,意思是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为“我一度被愚昧之人侮辱、嘲弄和背后指责” 。

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他是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有人说,他是一代诗魂,他的诗歌曾深深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2)写作背景
那是“文革”前夕,在北京一些高干子弟中形成一个“文艺沙龙”――“太阳纵队”,发起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郭世英(郭沫若的儿子),还有牟敦白、张朗朗等,他们经常通宵达旦探讨当时敏感的一些哲学问题和文学观点。

食指也曾出入这个沙龙,深受他们思想探索精神的影响。

“文革”期间这个文艺沙龙被查禁,郭世英在1968年4月被北大的造反派“迫害致死”,张朗朗流亡南方,在好友王东白的本子上写“相信未来”四个字。

食指则以此为题,写出这首《相信未来》。

在那个狂热的年代里,当时多数人很迷惘,很失望,食
指也很矛盾,但食指认为,年轻、热情、执著总会摆脱现实的羁绊。

2、诵读全诗,要求读出情感,读出信念。

重点诵读前三节,要求当堂背诵。

诵读强调:第一节相信未来
第二节相信未来
第三节相信未来
第三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3、分析鉴赏,揣摩意象。

课堂讨论,多向交流。

问题:仔细阅读前3节,找出诗中的意象。

明确:第一节炉台被蜘蛛网查封
贫困的悲哀缠绕
第二节紫葡萄化为露水
鲜花在别人胸怀
第三节排浪、大海、曙光
问题:体会意象的特征及变化。

明确:由灰暗、凄凉、沉重到明亮,有力量。

运用反复手法,强调在困境中要理想不灭,相信未来。

问题:顾城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评论就说:“在‘黑色的眼睛’这个深层意象
中,受骗和觉醒被神奇地结成一体。

”《一代人》中“黑色的眼睛”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短短两句话却用“一代人”作标题,如何理解?请结合第四节中的“眼睛”意象思考理解。

明确:“黑夜”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

“黑色的眼睛”有双重寓意:一指这双眼睛曾被“黑色”欺骗,被“历史风尘”蒙蔽;一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被蒙蔽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色之中渐渐培育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具有了全新的品质,从而能拨开历史的风尘,看透岁月的篇章,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

这并非诗人一个人的经历,而是像顾城、食指那样整整一代人的经历,用“一代人”作题,规定了诗歌社会批判性的视角。

两首诗中“眼睛”这个意象的内涵是一样的。

4、联系现实,课外延伸。

探讨交流,关注生活。

问题:像食指这样的经历现在有吗?
像食指这样的心态现在有吗?
明确:像食指这样的经历现在应该没了。

像食指这样的心态现在太缺乏了。

问题:为什么还有大学生跳楼,马加爵杀人?
明确:大学生跳楼――为情――他的鲜花依偎在了别人的情怀。

马加爵杀人――为穷――他认为贫困只能带来悲哀。

明确:虽有苦难折磨,青春仍要坚定信念,越挫越勇,相信未来。

5、师生共同朗读全诗,大声读末节,最后一句要呐喊而出。

6、布置作业:课后阅读食指的《热爱生命》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在周记上写出心得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