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区域课改抓好五个着力点

合集下载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课堂教学改革,既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

及时把课堂教学改革列为攻坚的重点,明确提出以创新为课堂教学改革攻坚的核心目标,就能使素质教育直奔主题,取得改革的主动权。

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的校本发展紧密相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既要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组建攻坚队伍,加强课题研究。

以创新教育为战略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是一次成功的系统工程。

一、教育观念再转变“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们当前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观念,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中,则应重视以下几个观念的再转变:1.课堂教学要从以书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

2.课堂教学要从传授书本知识向培养创新能力转变。

3.课堂教学要从追求整齐划一向因材施教、有利开发潜能转变。

二、课堂攻坚再定位课堂教学改革攻坚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我们认为重点要定位在以下3点:11.注重师生关系的研究课堂教学,说到底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所以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就不能不涉及师生关系。

以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师生是站在同一方向的探索者,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才能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2.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处理好基础知识,常规思维,创造思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要么是为打基础而打基础,认为有了知识,能力自然会提高;要么是一提创造就一味创造,忽视双基。

这就需要学生获取基础性学习能力的同时,坚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重点,找准教学中的结合点,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3.注重因材施教的探索加强对学生的分析研究是重要前提,而适当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教学措施,是在课堂内落实因材施教的重要内容。

三、课程教材的再整合1.从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功能的角度对现行的必修、选修活动课程予以全面整合,从培养总学力的角度充分发掘现有课程的功能。

2.从德智体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对现在的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点。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可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第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需要着力于课程改革。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对于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课程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如今,倡导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需要重视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发展非常重要。

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需要注重评价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体系常常只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而现在,倡导的是一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实际应用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评价方式,引入实践性评价和项目制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需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要想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需要改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的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其次,要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教育教学人才,改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要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和实践机会,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

高陌中学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高陌中学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易县高陌初级中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我代表易县高陌初级中学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向各位领导、专家多年来对我县教育事业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2010年,我校接受了省教学评估检查,评估组领导在充分肯定我校成绩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评估结束后,针对评估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校师生认真分析,明确了努力方向,研究整改措施。

几年来,我们认真践行我县教育局提出的“把心放在教育上,把学生放在心上”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打造安全平台,深化课程改革,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思路,以教学评估为抓手,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现在,我校依据县教育局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本着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已完成了自评工作。

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正。

一、基本情况高陌中学位于县城东南燕下都遗址境内,学校创办于1959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现有723名学生,其中初中学生230名,学生主要来自周围26村。

学校共有教师67名,学历达标率100%。

占地面积2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有5000平方米教学楼一座,拥有图书室、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等专业教室,图书资料1.5万册,电子图书3万册。

计算机80余台。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认真总结本校若干年办学实践经验,结合学校现阶段的办学实际,以及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形成了本校办学思想和文化体系。

特提出“养忠诚仁爱之心,立自强不息之志,做担当奉献之人”的教育理念,实施“诚信”教育。

学校坚持以“诚信”为办学思想,以“诚信、重义、自强、担当”为校训。

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更好更快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目标,工作中突出了一个“严”字,狠抓了一个“实”字,育人环境不断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显著的办学声誉和社会效益。

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四个着力点

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四个着力点
展。
关键词 : 中小学教 师; 继续教育 ; 课程资源 ; 教 育观念 ; 评价机制 ; 培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 : G4 5 1 .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0 1 0 X ( 2 0 1 3) 0 7 — 0 0 2 0 — 0 2
加强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 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 的重大举措 ,是切实提 升中小学教师 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是 当前 师资队伍建设 中的重要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明确指出 , 要进一步加强继续教 育的监管和评估 ,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 并将 继续教育纳入区域总体发展规划。 目 前,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实践 , 中小学教师继 续教育工作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 了显 著 的成 效, 对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 促进素质教育和课改 的不断深化也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对 比国家投巨资 施行 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所要达到的期望值 还有不小 的差距。如何利用现有 的资源 、机制和平 台, 抓好继续教育工作的着力点 , 发挥继续教育的收 益 最大化 , 笔 者就 此进 行 了思考 。 更新观念 。 提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再认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及作为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闭 盘 蛊宴 量塑 窒
i 生j E d u c a t i o n a s e a r c h \
主动陛问题。进一步明确教师进修学校 、 参加培训教
师及其所任教学校 、 教育行政部门各 自的责 、 权、 利。 进一步加大电、 教、 研各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力度 , 优化
研究教师 , 又真心服务教师的专 、 兼职培训教师队伍 , 切实做到“ 打铁真的自 身硬” 。 同时 ,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的评估与激励机制 。 对参训教师个人 、任教学校及培训者与培训机构的 继续教育情况都要进行客观 、 公正的评价 , 切实把继 续教育的开展情况与学校 、教师的评先 、评优相结 合, 与教师的职称评聘挂钩。通过物质上的刺激 、 精 神上 的满足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 主动性与创造性 , 主动成为教学 的研究者、 创造者 , 确保继续教育 的强

推进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活动的实施方案

推进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活动的实施方案

推进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活动的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我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全市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确定,在全市高中学校开展双十活动,即:解决高中课改和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十大难题,建设十所实施课程改革示范学校,把这十所学校建设成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的示范,引领全市高中学校健康协调发展。

双十活动的时间安排,计划两年完成10所学校建设任务,每年9月下旬对当年申报学校创建方案进行研讨,11月份对申报学校进行验收。

双十活动建设标准(注:这十个方面既是十个重点问题,也是示范学校建设标准。

)1、在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与学分制管理方面有成型做法。

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重大特色之一,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

申报学校要率先落实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并积极探索实行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建、教师与学生管理体系及评价机制创新、师资合理配备、学分制管理等。

2、在学科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探索方面有成型做法。

让不同类型、不同起点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申报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差异、不同发展需求组成不同层次的班级,重点在学科(也可部分学科)教学领域实施分层次教学。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要求等各方面体现出差异;也可在同一班级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实行班内的分层次教学,加强分层考试、分层作业、分层任务、不同目标要求的分层次教学策略研究。

3、在课程资源整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有成型做法。

在办学行为规范之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校本课程加以开发、实施,不仅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也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发展需要,也是落实新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申报学校要在如何挖掘、整合教育资源,如何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机制上有比较成熟的做法。

4、在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管理方面有成型做法。

全面深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全面深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全面深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实现“具有良好公民素质、人文科技素质且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学校“素质优,能力强,就业好”即“三优三强四好”人才培养特色,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国务院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教育部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文件先后提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化课程改革,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领域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将立德树人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当前,我校课程教学工作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联系不紧密。

如所设置课程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课程学时学分过多或过少,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叠交叉,无课程标准或课程标准不规范,教材过于陈旧或与职业、岗位要求不匹配,教学设计(教案)、考核内容与评价不合理等;二是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关于新课改学习心得

关于新课改学习心得

关于新课改学习心得关于新课改学习心得1依据课改的要求,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教师和学生逐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对新课程有了一些详细的感性熟悉。

下面谈谈自己在学校一个学期课改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熟悉。

1、新的课程标准,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

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进展、学生的需要动身。

依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学问的建构者。

2、树立“安康第一”的思想,表达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安康观,实现运动参加、运动技能、身体安康、心理安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育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纳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阅历。

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供应的学习时机,是师生互动产生的阅历。

课程不仅仅包括了学问,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学问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学问是在布满生气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

初一新生入学后,从介绍教师盼望到达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展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根底,最终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规划。

依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比体育与安康水平四的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

例如:球类教学,依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学生的兴趣等因素,篮球、排球教学规划在初二第一个学期就完成根本技术教学,到达水平四的要求:根本把握一两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

以后的教学以稳固提高为主。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

依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安康评价方案。

例如体育理论考察:学生自己命题,写好答案,填上自评分,教师进展评分。

三、对新课程实践后的一点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在过去,我们经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需要借助交往来进展。

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是每位教师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1. 创新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实践与反思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应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成功的教学实践,我们应该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结语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提高课程质量

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提高课程质量

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提高课程质量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课程改革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深化学校课程改革,以提高课程质量。

一、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化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科学素养、艺术修养、创新思维等。

学校应该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培养这些核心素养。

例如,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深度。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深化学校课程改革还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

传统的学科划分过于僵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或设置相关的学科组合课程,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这种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综合的思维模式,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深化学校课程改革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现行的课程体系往往过于单一和僵化,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可以开设选修课程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专题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深化学校课程改革还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在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为了推动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和引导教师参与课程研发和教学改革。

五、加强与社会的对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需要加强与社会的对接。

学校课程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

为此,学校可以与企业、社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实践项目和实践基地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要求。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二、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3.突出德育实效。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

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

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

健全创作激励与宣传推介机制,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一、转变教师观念,强化教师专业发展:1、抓好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师的思想要与新课改理念合拍,教学中才会发现学生更多的亮点,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抓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①由“重视基础知识”转为“加强双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

②由“突出抓毕业班”转为“把六个年级一起抓”,重拳出击起始年级的教学工作。

③由“强调抓后进生”转为“抓潜能生,提高中下层学生学习成绩”。

④由“抓课本学好课本”转为“课本知识课外知识相结合”。

⑤由“重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转为“既抓教法改革,又抓学法改进”。

⑥由“编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转为“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并重”。

2、抓好教师业务理论学习。

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的自学力度,力求做到一读:每年订阅两份教育教学杂志;二写:坚持写课后反思,坚持写教学感语;三上:上好每节常态课,上好每期一节的公开课,上好每年一节的研究课。

3、建设各类教学管理制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建立教师考核制度。

二是建立教师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教师教育成果奖励制度。

二、强化科组职能,重视教学质量监管:1:改革备课制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变个体备课为集体备课:合作备课→→二次备课,→实践反思。

2: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效率。

探索新模式,研究新教法,推行每人一节常态公开课,把新理念,新方式,新要求逐步内化成教师的教学价值和具体的教学行为。

力求做到:理念新,目标明,达标实,优化课内辅导。

实施:“先上再评——集体讨论——再上再评”的循环式教研模式。

3:建立教研组长,坚持年级组长月末例会制度。

定期分析、总结本月教研工作落实情况的成绩→分析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交流下月的教研工作安排。

4:发挥各级组集体的智慧,形成合力,提高竞争力。

年级要组织质量检测→定期分析各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教育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为了深化教育教学、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重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资源支持。

2.加强教师职称评定和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注重职业道德评价和教学能力评价,并加强对优秀教师的激励。

3.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

制定引进优秀教育人才的政策,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业。

二、优化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配置1.加强学校设施建设。

增加学校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工作效率。

2.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建立教育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合理配置师资、教材、教辅、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地区、学校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1.开展优质课程建设。

加强课程研究与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2.推进素质教育。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推进教育评价1.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教育评价体系。

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减少应试导向的评价方式。

2.加强对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

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五、加强学校管理和教育治理1.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对校长和教师的绩效考核,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2.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

制定薄弱学校改进措施,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为深化教育教学、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教育评价以及加强学校管理和教育治理,我们将能够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总体)

1、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总体)

1、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总体)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现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需求,进行课程结构和内容的优化调整,减少重复冗余的课程,增加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程,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改进教学方法。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倡导问题导向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倡互动性和合作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能力,鼓励教师进行专业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建立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提升。

4、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5、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和推进。

建立完善的课程改革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加强对教学改革的宣传和培训,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着力点的探讨

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着力点的探讨

课程改革的有效进展。二要从单凭主观经验的随机 改革转变为结合课改理念的总结提升 。学校应该从
学生 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和动手

课程改革理性化 : 从经验实践走 向理性实践
轵城镇 多数 中小学在课改 中都能够结合实际 ,
积极探索实践 , 已取得明显成效。 如轵城镇实验 中学
且还 会加 重学 生和教 师 的负担 ,让 老教 师产 生一 定
研讨、 学习名 家活动中精益求精 , 在取百家之长的基
础 上形 成 自己独特 的教 学风格 。
三、 校本教研精细化 : 重在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校 本 教 研 是 推 动 农 村 学 校 课程 改 革 的有 效 途 径 。 而 , 学校 开展校本 教研 的主要 内容多局 限 然 农村 于 教学 内容 的安排 和课 堂教学 方式 的转 变 ,对于 学
调 控 能力 、 随机 应变 能 力 、 法指 导 能力 、 书设 计 学 板
互学习, 相互借鉴 , 共同提高, 逐步实现教学改革的校
本化应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之一。 1 . 老年教师参与课 改重在总结教 学经验 , 高 提 教 学实效。农村中小学的老教师多数是从民师转正
过来 , 学观 念相对 落后 , 教 在教 学 中经常 把新 课程 的
针对性地进行探索 :1加强课标学习和教材的通读 () 与研究 , 不断提 高把握教学 内容 的能力 ;2 培养 和 () 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学习能力 , 尤其要重视培 养和训练学生善于反思,善于监控的元认知学习能 力 ;3指导和训练学生 良好的学 习习惯 , () 掌握学科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 培养学生的 自主、 合作 、 探究学习能力以及敢于探索

课改教学五环节目标教学模式解读

课改教学五环节目标教学模式解读

精雕细琢锻造教改奇葩细雨轻风育出百花满园——“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一种更合理、有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头等大事。

孟封中学在经过长期的考察学习全国各地成功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不断地总结反思之后,博采众家之长,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以及学生特点,构建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五环节目标教学”的新模式,并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不断运用,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一、“五环节目标教学模式”概述五环节模式(以下简称)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核心,以学生为本,围绕“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达到知识传授、情感培养和能力提高的目的,真正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教学局面。

具体作法如下:第一,出示目标,自主探究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合理有效、难易适中、有依有序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有目的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在具体目标指导下,自行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圈点勾画批注等各种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习,最大程度地独立掌握目标所要求的内容,做好预习笔记,并适时的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准备在下一环节中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检验预习成果。

第二,讨论目标,分组合作以疑难问题作为突破口,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共同对教学当中出现的疑难困惑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讨论。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集思广益,合作探讨,对这些疑难进行深钻细研,从而把握教学的关键和知识的易混处、易误点。

同时,通过语言的交流,也能够碰撞出思想和智慧的火花,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教师在指导组织过程中,要积极寻找挑选一些有价值、有创新意识的问题,供全班进行交流探讨。

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讨论感悟的记录,并能够提取有益的成果以进行全班展示,增强学生对目标的认识和感悟。

第三,深化目标,反馈展示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浅谈确定教学内容的五个着力点

浅谈确定教学内容的五个着力点

浅谈确定教学内容的五个着力点作者:魏陶然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教学内容的确定作为语文教学文本的重要研究内容备受关注。

在最新版的课标中没有完整且系统的相关内容阐述的情况下,专家和一线教师都试图寻找确定教学内容的新出路。

面对这种现状,确定教学内容必须考虑的要素是文章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将写作背景、文体、学情、编者意图及教学文本本身内容相结合,教学内容确定的问题也就更加易于解决了。

关键词:教学文本教学内容文体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改革关注的焦点逐渐由教学方法转向教学内容。

这一重大的转变,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确定教学内容对于整个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各种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层出不穷,如王荣生教授提出的“教学的关键点”,孙绍振教授提出的“比较还原分析法”,等等。

不论是怎样确定教学内容,都会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了解教学文本的写作背景在确定一篇教学文本的教学内容时,首先应该对作者当时创作的心境,经历的事情以及社会的大背景等相关的内容有一个深入了解,也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这些看似无用的背景信息,对准确把握教学文本的主旨,了解写作意图是非常重要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后,我们可以借助已掌握的背景信息,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学活动,拉近作者创作时代和学生目前所处时代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面对《阿长与》这篇忆人散文,学生应该先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因为写了声讨反动政府的文章,使他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巨大的精神压力,以致生病。

在面临各种不安的“纷扰”时,鲁迅想从过往寻找些许“闲静”,他不禁回想到了过去的许多人和事,这样《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就诞生了。

在这十篇文章中有五篇文章都或多或少提到了“阿长”这个人物,其中又以《阿长与》这篇最为详细。

从这些内容可以得知鲁迅先生当时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想从过去所经历的人和事中寻找一些力量,不仅可以排遣心中的不快,而且有助于他找到一些坚持战斗的精神动力。

“四级模式”价值导向下的区域课改行动

“四级模式”价值导向下的区域课改行动

基础教育参考·2019/09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各地要组织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讨活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要启动实施一批教学改革项目,激发学校和教师创新育人方式方法;加强教研机构建设,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等力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在明确中国学生发展总目标的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

如何让新课改理念、核心素养在学校、课堂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教育人新的使命和追求。

所谓“四级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就是以课堂为立足点,基于国家总体要求的区域化、校本化、学科化、个性化的解读和实践表达形式,紧紧围绕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两个关键要素,探索如何凸显区域、学校、教师、课堂、学科在改革推进以及学生发展中的独特、关键作用,推动课堂改革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本”。

一、四级模式及价值导向1.四级模式简述四级模式是以区域模式、学校模式、学科课型模式、教师个人模式的构建和运用为载体,形成基于国家意志的各层面具体的实践表达形式。

它以课改系统中的四个关键点(区域教育部门、学校、学科、教师)为核心,以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学校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角作用、学科育人的独特作用和课堂的关键作用为着力点,推动国家要求的区域化、校本化、学科化发展。

2.四级模式的价值导向区域模式指向的是贯彻国家、省、市、区对课堂教学的相关要求、区域教育理念,解决区域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以教学方式的改变为重点,遵循先学后教原则、少教多学原则、以学定教原则、教学合一原则、教学相长原则等基本原则和问题导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基本方法。

学校模式是在区域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探索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育人模式。

寻找着力点,提升教研力

寻找着力点,提升教研力

寻找着力点,提升教研力作者:陈永畅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1年第10期在倡导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的时代背景下,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挖掘学科组教师的潜力和发挥各自优势,学科教研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此,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不能停留在“有”,即有教师参加的简单卷入层面,而应该通过设计“着力点”,充分将教师卷入教研活动后进行深度的互动,从而有效发挥教师教研的主观能动性。

一、着力教参解读,打造“问诊”共同体教参是年轻教师设计好课的重要抓手,更是挖掘教材编写意图、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依据。

但目前,年轻教师如何读懂教参,并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是存在较多问题的,因此教研组要致力于建立了“问诊”共同体。

在这样的“问诊”共同体中,观课阶段,研讨课组织者邀请同学科教师代表、跨学科教师代表参与观课,执教者需将教材和教参提前发给观课教师,观课教师要从自己的角度深入阅读教参,可以从目标、知识点、过程设计等层面先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议课阶段,打破常规的“执教者陈述—观课者评述—资深者综述”的评课模式,而是采用“问题”驱动思考、“问题”聚焦讨论、“问题”明晰意图的形式进行。

也就是各位教师根据教参和观课的思考,从目标预设、主线确立、环节设计、结果达成等要素展开提问,执教者再反观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参的初次理解一一回答,最后由资深的教师“诊断”课堂和解读教参的内涵与细节,让每个教师都能重新审视教材和编者意图。

这样的教研活动设计主要是能让教师在互动中进一步思考保底的教学流程,挖掘教学的基本内涵,实现教学的“常态”与“效率”。

观课者要提问,执教者要随时应对反问,这就是双向的思维碰撞,这样的共同体建设既能保证教师对教参的解读,也能保证教研的实效性和深度性,更能让参与的教师从简单的卷入走向深入的思考。

二、着力质量保底,搭建“教研”四部曲目前的教研活动设计有不少处于既没目标,也无成果预设的现状,具有很强的“走一步算一步”的随意性。

浅谈如何找准着力点用好用活新教材——教材实验工作报告

浅谈如何找准着力点用好用活新教材——教材实验工作报告

浅谈如何找准着力点用好用活新教材——教材实验工作报告刘兆红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10(000)026
【摘要】自2005年秋江苏省普高进入新课改以来,本人就在如何抓好教学方式的改革,如何有效用好新教材,如何保持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持久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计划的探索与尝试。

现将做法总结如下,以期在反思得失的基础上改进今后工作。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刘兆红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江苏淮安 22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找准着力点用好新教材 [J], 赵正铭
2.用好新教材用活新教材——中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新教材使用与创新[J], 何孟星
3.用好新教材用活新教材——中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新教材使用与创新[J], 何孟星
4.用好新教材用活新教材——中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新教材使用与创新
[J], 何孟星
5.浅谈如何找准着力点用好用活新教材——教材实验工作报告 [J], 刘兆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区域课改抓好五个着力点作者:郭冬红周长凤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第21期[摘要]在全面深化课改阶段,有很多战略性、全局性、结构性和本质性的问题逐渐显现,挑战着人们的惯性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

为此,北京市房山区在全面推进教育工作的同时,努力抓好五个着力点,深化区域课改。

[关键词]区域;课程改革;着力点自2014年起,伴随着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从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到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再到考试制度的系列改革,无一不显示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一步步走向纵深处。

与此同时,很多战略性、全局性、结构性和本质性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挑战着人们的惯性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抢抓发展机遇,让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北京市房山区在全面推进教育工作的同时,努力抓好“构建课程体系、探寻意义课堂、开发优质资源、实现评价转变和促进教研转型”五个着力点,在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上寻求新突破。

一、基于整体育人,构建课程体系2014年,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中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并强调要加强五个“统筹”,从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怎么知道培养出了这样的人”作为新时代学校必须思考和实践的核心命题。

2015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2017年的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出台,更是对课程价值、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了多方面、全方位的修正与调适,是对课程深层次价值体系的更新。

所以,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学校的课程体系)就不能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去建设,而是要用“整体育人”的思维去构建。

为全面推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房山区启动了校长课程领导力再提升工程,以转变校长的课程理念,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并采用“差异化引领,问题式突破,渐进式变革”的思路,引领学校构建基于内生和适性的课程体系。

“差异化引领”是指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采用不同的引领策略,如优质学校采用“学校自主构建,专家论证指导”,一般学校采用“专家引领需求,区校协同构建”的引领方法;“问题式突破”是指以学校在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课程改进行动,如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精品选修课程培育、中小课程贯通等,进而上升到课程体系的构建;“渐进式变革”是指基于学校实际,稳步推进课程建设,做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经过几年的实践,房山区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已经从简单的借鉴模仿逐渐走向了内生和适性。

如北工商附小的“种子成长”课程体系、房山四中的“生态教育”课程体系、北师大良乡附中的“尚品”课程体系等,在全区形成了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的“整体育人”氛围。

二、基于课程思维,探寻意义课堂根据泰勒的“确定教育目标(为什么教)、选择教育经验(教什么)、组织教育经验(怎么教)、评价教育经验(教到什么程度)”这一基本课程原理,每个教师都需要对这四个核心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

这样的思考方式,称为“课程思维”。

有了这样的课程思维,教师就能全方位地把握所教课程,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而且心中还有了“人”,这个人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完整的。

基于这样的课程思维,逐步探寻意义课堂,“改变学生学习的性质、结构和状态,让每个学生都能过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与生活”[1]。

教师要加强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不但要引导学生从书本中学习,也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丰富其学习经历。

教师对知识的教学,不仅要充分展示出知识本身所蕴含的实用价值,还要挖掘出知识背后的人文价值,充分发挥文以载道、学科育人的作用。

这样的课程改革对教师而言,“其实质是一种暴风骤雨式的文化的冲击和涤荡,是一次对新文化的重新适应。

新的课程文化打破了教师与原有教育文化所保持的平衡状态,使教师面临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等各方面的重整[2]”。

甚至说,是一种生存、生活方式的改变。

为了实现课堂转型,并进行精准改进,在考虑教师现有状态的基础上,房山区于2017年7月对全区877名干部、5393名教师(覆盖全学段全类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次调研,对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所有⑴班共9332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精准地发现了区域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房山区采取“课题(项目)带动,赛训结合,评价引领”的方式,推动课堂转型。

如依托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教研转型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开展“深度学习”研究;借助中国教科院合作项目,进行“生本”课堂的实践探索;与北师大合作,借助“大数据”项目,开展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改进;启动“房山区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第一年大赛的主题是“基于学科素养的学科教学设计”,第二年的主题是“基于课程视角的学科单元设计”,第三年的主题是“基于学生实际获得的现场教学”。

在此基础上,拟研制区域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和区域课堂质量评价参考标准,进一步引领教师形成“课程是道,追求的是品质;课堂是术,追求的是效率;术道结合,方成一体”的意识,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三、基于共建共享,开发优质资源课程资源与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课程的存在是要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的。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

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3]”此外,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课程方案的发布,促使学校创新培养模式、调整学科结构、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和重视课程资源建设,从“学生适应课程”逐步转向“课程适应学生”。

但受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不强,课程资源质量也不高,而且出现了课程资源的重复开发和闲置。

所谓重复开发,是指不同教师围绕同一个资源进行开发,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所谓资源闲置,是指教师没有及时关注很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造成了课程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需求,房山区采用“机构调整,研究带动,借助高端,联合攻坚”的方式进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如,2017年房山区成立了教育资源建设处,在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开展区域课程资源的规划、征集、开发和培育活动;借助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教研转型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开展“分学段分学科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借助首都原创课程资源评选,在全区开展优质课程资源的征集和评选活动;借助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发学科拓展课程,如英语学科开发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化学学科开发的“探索性实验”、政治学科开发的“社会议事”、历史学科开发的“鉴古观今”、地理学科开发的“综合实践”等。

这不仅给全区提供了高品质的课程资源,而且引领着教师去开发高品质的校本课程。

此外,房山区拟依托区域内六大资源圈,开发乡土文化特色类资源,力求做到资源共建共享。

四、基于学生发展,实现评价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

[4]”“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5]”正如布鲁纳所说:“评价最好被看作一种教育智慧,它是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的。

”基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是学校课程教学的导航。

如2017年高中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新版的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更是细化了各个学段的评价指标和相关内容,而考试评价也由原来的甄别或选拔逐步转向以评价促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和发展功能,房山区采用“专职处室,专题研究,专业引领”的方式,大力推进评价改革。

2017年,房山区专门成立了学生发展评价处,主要负责考试评价、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力图实现让考试分析由常规数据分析向专业评价转变,学业评价由基于经验向基于实证转变,综合素质评价由分学段管理向贯通式管理转变。

围绕考试评价,房山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考试监测体系,规范了考试评价流程化管理,加强了考试评价专题性研究,加强了对试题质量的监测与评价研究。

借助“智慧学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尝试构建深度学习分析模型,对学生的深度学习结果进行检测,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评价“以评促学”的功能。

围绕学业评价,建构学业评价理论框架,规范学业评价研究流程,研制基于学生实际获得的通用量表和学业评价指导意见。

围绕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既要依托各学段的评价载体,将评价嵌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又要遵循“评育结合”理念,创新评价方式、路径、策略,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各学段的评价工作,突出“五个结合”“五种能力”,关注各学段重点内容的推进情况,实现学生素养的进阶式提升。

五、基于教师成长,促进教研转型教研工作对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更加突出。

但同时,教研也面临着来自课程、教师、学生、教学等多方面的挑战,它需要顺应课程改革趋势,在教研理念、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破解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难题。

对房山而言,由于境域面积广,教育规模相对较大,校际发展不均衡,故对教研的需求也多样化。

在学校起点低、师资薄弱、内涵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如课程体系建设还处于模仿阶段、缺乏独立思考,如果学生浅表性学习和低阶思维充斥课堂,以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流于形式等,将会制约学校的发展。

鉴于此,急需教研部门给予专业的支持与指导。

但由于学校数量多、分布散,甚至有的规模较小,故很难开展下沉式教研和集中式教研。

再加上教研员的理念相对滞后、教研内容和方式陈旧、教研活动单一等诸多因素,使得教研难以满足和引领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区域教研转型,房山区依托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教研转型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进行探索。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初步建立了助力教研转型的新型组织机构,设立了“五部、17室”,即党建干训部、学科研修部、发展研究部、协同创新部和综合服务部,实现了处室间的融通与整合,在教研组的建设中,设置了“独立学科、跨学科、跨学段、综合类”四类学科教研室,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这些都为“研训一体化”的教研转型提供了体制保障。

同时,教研内容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深化,在研究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探索课程育人,在研究教师“教”的基础上探索学生的“学”,在研究“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在关注“经验”的基础上重视“实证”,在专家培训的基础上践行教师众筹研修,体现了教研转型时期的创新成果,初步形成了促进教研转型的新机制,建立了基于差异,体现了具有“联动、协同、贯通、下沉”特点的“四级联动”的深度教研机制、“基地式”任务驱动教研机制等,多维度地满足了教师发展的差异性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