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教育初探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美术教育在初中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帮助学生发展艺术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活动和课程设置,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通过展示艺术作品和启发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学生将获得丰富的艺术知识,增强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其次,审美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艺术创作活动,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培养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最后,审美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元素贯穿在课程的各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和策略1. 创设艺术氛围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展示各种艺术作品,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艺术创作。
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将潜移默化地培养起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兴趣。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通过艺术评论、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审美品味和分析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和解读,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3. 融入跨学科教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创造跨学科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以文学作品为基础,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作品的情感与意境;在科学课程中,通过绘制实验现象或科学图表,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4. 鼓励自主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美术教育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就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展开探讨,以期为美术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而是通过对艺术的欣赏、理解和创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更加深入和准确,同时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在初中阶段,审美教育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既要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明确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在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摩各种艺术作品,让他们懂得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了解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二是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能。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他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作,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积极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
三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
审美教育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形式,让他们学会用专业的眼光来评价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点和态度。
这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和修养至关重要。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关乎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知,因此美术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视觉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和理解艺术作品。
二是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美术教学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比如美术作品的分析讲解、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美术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勇于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进行自主创作。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课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美术修养,让学生在审美上有更高的追求。
美术课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下面就是关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通过美术课教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习。
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评价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学生要学会分析色彩的构成、线条的运用、形体的表现等,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在进行审美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基础。
二、注重对作品的欣赏和评析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对经典作品的欣赏和评析。
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优秀美术作品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品味和判断力,培养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独立鉴赏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投影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各个时期、各个国家不同的优秀美术作品,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加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广度和深度。
三、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感是影响其审美品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感,学生才能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美术作品的内在魅力,进而提高其审美能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画廊等地参观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热爱和独特感悟,培养其审美情感。
四、注重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引导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引导。
艺术是多元的,学生的审美观念会因人而异,但是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艺术赏析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回答,引导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立的审美观点,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独特见解。
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学校教育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新编教材打破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修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欣赏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初中美育的任务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
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
我们必须纠正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的错误观点。
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
“自然美、社会美,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
”(陆广智《基础美学》)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作用。
由此,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
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教学途径与方法6篇
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教学途径与方法6篇第1篇示例: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而美育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一部分,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塑造。
下面将结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途径与方法进行探讨。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绘画创作,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想法、情感和创造力,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绘画素材和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美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是十分重要的。
艺术修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艺术的理解、鉴赏和感悟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史、名家作品和当代艺术展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各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展和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视野,加深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理解。
在美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群体绘画、合作创作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对生活、社会和环境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美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美术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多样化任务设计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注重艺术教育的“表现力”和“表现形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身体和神经系统正在发展中,他们往往更容易受到视觉和审美刺激的影响,对于艺术作品,他们会更倾向于关注它们所承载的情感和情感表达方式。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艺术作品的表现力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感受、表达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避免浅尝辄止,盲目追求形式、技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包括线条、色彩、材质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直接接触艺术作品,观察和比较其中的表现形式,探究它们的特点和内涵。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评价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感受艺术作品,不断提升对艺术价值的认识和审美水平。
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展览、比赛、课外实践等形式,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的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提高其“穿透式”和“揣摩式”审美能力。
三、注重阐释“审美意义”艺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传递审美意义。
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艺术作品的背景、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例如,一幅画作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或作者表达的社会情感,都是亟待阐释和传递的审美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创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评价和传播作品的审美意义。
四、平衡“艺术教学”与“技巧训练”虽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现力尚未完全成型,但在基本的艺术教学中,技巧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艺术教学不仅要理论讲解,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绘画、制作技巧等基本素养。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能力等因素,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内容及时反馈,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自信心。
总的来说,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在注重表现力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阐释审美意义,平衡艺术教学与技巧训练等方面进行全面开展,帮助学生在充实的审美体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水平。
初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探索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初中阶段的教学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教育不仅关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与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息息相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应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
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所在以及认知水平,从而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美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提问、讨论、示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授某一绘画技巧时,教师不仅可以直接演示,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三、融入情境教学,提升学生体验情境教学是一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体验和探究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现场创作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授名画欣赏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与作品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在感受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重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安排适量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教授雕塑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从中体验雕塑的乐趣和挑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
五、多元化评价,全面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过程,是其终生受益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以及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际操作等方面来谈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因为审美能力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进行审美鉴赏的重要能力。
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聆听、嗅闻、触摸等方式,切实感受美的存在。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创作作品来表达个人的审美情感和思维。
通过这些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鉴赏美的事物。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还需要注重实际操作。
在美术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艺术。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美术实践活动,如素描、水彩画、观摩展览等。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让学生亲眼观察和感受各种艺术作品,加深对美的理解和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更好地掌握美术技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认知和能力。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审美教育不仅是传授美学知识的过程,更是激发学生对美感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审美教育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通过艺术欣赏、绘画创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并在实践中逐渐领会审美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美学素养是一个人对美的认识和感知的能力,也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
初中美术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通过多角度的课程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渐了解和认识美、感知和发现美,并能够从中汲取启示。
三、提供多样的审美体验美的体验是审美教育的另一重要方面。
美的体验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美来实现。
例如,通过美术作品欣赏、音乐、戏剧、电影、文学等多种形式的文艺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的美感。
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从而激发出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审美观。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审美品位是指审美能力、审美水准和审美态度等方面的素质。
初中美术教学需要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技能。
五、注重实践与创作实践与创作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初中美术教学应注重实践与创作环节的设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创作,领悟艺术内涵,并发挥自身的创意和想象力。
通过实践与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到美的价值和魅力,进而不断优化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品位。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过程,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提供多样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注重实践与创作等方面综合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将审美教育融入到初中美术课堂中,使学生在欣赏、创作中获得启示与享受,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范文
初中美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初中美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审美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美术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美术课程在这个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美术教育的内涵与价值美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素质教育。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艺术形式,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美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生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以下特点:1.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初中生开始对美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不再完全依赖于他人的评价。
2.审美范围逐渐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审美范围从之前的局部扩展到整体,开始关注作品的内涵和形式。
3.审美需求多样化: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初中生的审美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三、如何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针对初中生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与需求,美术课程应该采取以下策略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1.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美术课程应该涵盖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从而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2.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3.激发学生审美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作品,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农村初中美育的现状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而美育工作就以农村初中而言,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具体原因在于:1.基础差、资金欠缺。
2.有些领导和学生家长不够重视。
3.美育的效果、作用得不到认同和支持。
4.师资缺乏与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的不足,也大大限制了学校美术教育的实施。
因此,我们要改变美育教学的现状,首先就要从农村抓起。
本文主要从美术教师的角度去探讨在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作为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师,应把美育放到一个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高度来认识。
不要因为某些现状,而影响教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积极性。
二、审美能力在美育中的地位美育的内容虽然很广,但其中的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是基础,最本质。
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美术教学指导纲要(试用)》中就明确指出: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陶冶高尚的情感。
美术欣赏课以它外在形式的艺术语言展示内在灵魂,教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鉴别美与丑的能力。
歌德曾说:“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培养人的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初中美术教材为了突出它的审美价值,在内容的精选、容量(欣赏课约是总课时20%)等方面做了较科学的编排。
三、欣赏课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初中阶段的美术教材专题欣赏共有18节,另外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中也安排有随堂欣赏。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达成教育目标,现作管窥之见,以求教大方之家:1.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初中学生在新的学习条件下,在学习的动机、态度、兴趣和能力的发展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出现了远大的、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同时,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仍起作用。
学习的自觉性也比小学儿童有了很大提高。
其次学习的态度,包括对教师、对集体、对作业、对分数的态度都有了新的表现。
初中生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
初中生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初中生的审美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美术课堂的一部分,审美教育在初中生的成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生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
一、为什么重视初中生美术课堂中的审美教育?首先,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和实践,初中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感的发展水平。
其次,美术课堂中的审美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形式。
最后,美术课堂中的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认知和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判断水平。
二、初中生美术课堂中的审美教育实践1. 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在创设美术课堂的教学环境时,老师应该注重营造积极、活跃的氛围。
通过展示各种艺术品、创造艺术作品、组织艺术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和创作中。
2.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美术课堂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他们进行艺术实践。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素描、水彩画等绘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实践中领悟艺术的魅力和表现方式。
3.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为了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美术展览、艺术展示和文化活动等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到图书馆、美术馆等地方进行参观和研究,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4.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批判与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批判与评价。
通过学习和研究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讨论,拓展他们的审美思维。
三、初中生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在实践中,初中生美术课堂中的审美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初中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篇誗经验交流初中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谭康生(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虎踞中学)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立足初中生身心特点,依托优秀美术作品,以美术作品为引导,直击学生视觉感受,让学生接触美术作品,体验和感受作品中的“美”,从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到审美理解,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审美感知:敏锐感知力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给学生呈现具有视觉的、空间的、静态的造型艺术作品,从直观感受开始,让学生直接接触美术作品,欣赏作品中的“美”,通过对美术作品色彩、线条、构图的表现手段的直觉感受,在美术作品教育中,让学生感受美术的艺术,受到感染,对美术“动情”,进而和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审美感受开始,把握美术艺术。
如,《笔墨千秋》教学中,我给学生说明“中国画的流变”,在我国早期绘画中,主要以线条勾勒轮廓,后来才和色彩搭配表现物象。
在笔墨技法逐渐成熟和丰富的背景下,文人开始参与美术作品创作,以笔墨抒写意气,体现审美理想。
我给学生播放了宋代佚名《出水芙蓉图》、清代朱耷《册页》美术作品,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表达自己对工笔画和写意画的感受,从作品欣赏中可以感受到工笔画中敷色层层渲染,用笔工整细致,细腻的描绘出物象;写意画中,高度概括,笔墨豪放简练,以少胜多。
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审美冲击,学生可以感受到线描、工笔、写意的差别,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
二、审美想象:丰富想象力初中美术教育以美术作品直击学生视觉,引起学生审美感受,然后依托感受刺激学生联想,激活学生思维活动,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美术学习,而是积极参与再创造,进入美术学习更高境界。
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学,启迪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意象,极大地满足学生的美术欣赏,重构学生的美术想象,继而创造更丰富的美术作品,获得美术享受和思想教育。
如,《梅竹言志》教学中,我给学生讲述了在生活中被人类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其中,梅,显示了“傲”,表达高洁傲岸;兰,显示了“幽”,表达幽雅空灵;竹,显示了“坚”,表达虚心直节;菊,显示了“淡”,表达冷艳清贞。
初中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在当今社会,审美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美好心灵。
审美教育涉及美的形态、美的内涵、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等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美的形态:指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呈现的各种美的形式,如线条、色彩、形状、音响等。
2.美的内涵:指美的本质和意义,包括真、善、美等价值观,以及道德、情操、品质等人文精神。
3.美的创造:指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艺术手法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4.美的欣赏:指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教育的现状1.教学内容丰富,但过于注重技能培训,忽视审美教育。
2.教学方法多样,但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3.学生参与度高,但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全面衡量学生审美能力。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部分教师审美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三、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教育的策略1.强化审美教育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的审美教育水平。
2.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审美潜能。
4.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审美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审美教育环境。
四、案例分析以人美版八年级上册《雕塑艺术》一课为例,教学目标为:了解雕塑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中外著名雕塑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如下:1.导入:教师展示罗丹雕塑《思想者》,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形式美和内涵美。
2.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著名雕塑作品,如《掷铁饼者》、《米开朗基罗》等,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3.创作:教师提出创作要求,让学生运用雕塑手法创作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关于中学美术审美教育的若干探讨
…
…
…
…
…
…
…
…
…
…
…
…
…
…
…
…~……… Nhomakorabea…
…
…
…
…
…
…
学科 视点 Z H 0 N G X U E J I A O X U E C A N K A 0
关 于 中学 美术 审美教 育 的若 干探 讨
江西龙 南县 新都 学校 ( 3 4 1 7 0 0 ) 谢 芸
随着教 育改革 的不 断发展 , 艺术教育 也受到 了社会 各界 的关 注 ,初 中美术课 程是 艺术 教育 中重要 的一 部
二、 中学生美术 审美教 育的 内容 1 . 审美理想 的培养 审美最 初 的形式是 对美 的事 物的感 受 和因此 而产
生的情感 , 这种感受往往受 到了审美理想 的约束 。中学 生 因为年龄 和身心发展还 处于萌芽 阶段 , 所 以很难把握 辨别是非 的标 准和生活 中的美好 与丑恶 , 不一样 的审美 判断往往会左右 我们 内心 的情感反应 。世 间所有优秀 的
艺术作 品 , 总是可以很好地反 映出生活 的无 限美 好和表 达出艺术家 正确的审美观 点。一 件好 的艺术作 品 , 不仅 能使欣赏者 得到心灵 的洗礼 , 还能积极地促 进审美教育
力, 把 学生带 人审美 的意境 当 中 , 真正地实 现美 术 的审
美功能。
综上所述 , 美术教育是 现代艺术教育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在素质教育 中起 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开展美术教育 可 以有效地全 面发展 中学生 的思维 , 激发 中学生对美 的 事物 的爱好 与追求 , 培养 中学生健全 的人 格和健康 的个 性 。因此希望能造就一批有理想 、 有道德 、 有文化和有纪 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
初中美术审美教育
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审美教育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中美术教育,特别是美术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内涵、目标、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初中美术审美教育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培养他们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审美教育旨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趣味,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力,培养审美创造力。
二、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基本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审美鉴赏,包括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勇于创新,形成独特的审美观点。
3.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美术创作、评价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在美术审美过程中体验到喜悦、悲伤、愤怒等丰富多样的情感。
5.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美术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等,提高人文素养。
三、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1.启发式原则: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审美活动。
2.实践性原则: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
3.个性化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点。
4.情感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激动等情感体验。
5.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手法等,帮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
6.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美术创作的步骤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7.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分析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8.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就美术作品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创新精神。
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思考
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思考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清楚的了解到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乐观态度以及健全人格实施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充分掌握美术知识及动手实践能力,并提升学生具备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本文主要对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审美;培养一、初中美术审美教学学生具备的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一)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人们经常会说到“世间从不缺少美,而缺少对美发现的眼睛”,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正处于青春时期,教师通过引导其积极发现生活当中存在的美好,并引导学生心怀感恩的心,这通常对学生实现良好成长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初中美术的具体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需训练学生具备良好的眼光,通过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熏陶,通常可以使学生实现良好成长。
(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学生接触到的文化艺术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而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出现了较多的新鲜事物。
作为一名具备良好素质的学生,其不仅需具备分辨美好与丑恶的能力,而且还能自觉抵制诱惑,并提升自身的鉴别能力。
例如,西方的雕塑,大部分人会觉得其较为丑陋,无法有效欣赏雕塑的美,而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就会对西方艺术具有相应的了解,并通过相关历史知识,就可以更好的欣赏西方雕塑当中的美。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的有效策略(一)教学理念的革新初中美术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行培养,教师需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美术教师只有真正的认识到美术教学作用,才能对美术课的价值进行深入化思考。
初中美术教学中,其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艺术素质的增强,而且还能在循序渐进中,引导学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观看与临摹。
因此,美术教师需细致、认真的设计美术课程,以促使学生能够独立的进行艺术创造。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加强对美术书籍及资料等的投入,以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了解[2]。
初探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探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发布时间:2023-01-28T08:59:07.9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8期作者:焉曙光[导读] 美无处不在,审美教育具备丰富的方式,能够在中学教育活动过程中落实,也可以在社会活动、自然环境中得到。
焉曙光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 264205摘要:美无处不在,审美教育具备丰富的方式,能够在中学教育活动过程中落实,也可以在社会活动、自然环境中得到。
中学美术教育囊括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两类。
审美教育需要中学美术老师融合时代特征,参考学生实际状况,依靠合理的承载,指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学美术教育的核心是与审美紧密相连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环节中培育审美能力具备其他课程难以媲美的优点。
学生通过美术教育的艺术鉴赏活动,丰富审美经验、获得艺术陶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审美教育引言:《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育大纲》对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明确推出“在教育中侧重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这说明美术教育环节富含较为突出的鉴赏性与创造性,其中审美观念的养成必须依靠对客观事物外在形象开展比较、协调、均衡与感悟与探讨节奏以及韵律的规律等活动来开展充分的把控,形成学生对形式美的价值建设。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推动其对事物美的鉴赏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落实身心统一,同步发展。
美术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小的价值与作用。
一、中学美术教学审美教育的作用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教育直接左右人的价值观、思考方法与行为方法。
美充斥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均可以了解到生活中的美。
中学生位于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与心理过于活跃,探索欲望非常浓烈,学习能力处于递增阶段,在这一阶段养成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未来价值观、文化素质的培育有不小的帮助。
以规范化的美术知识培养与审美价值的灌注,促使学生得到身心的综合发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传统的仅讲授课本中知识的情况,利用色彩丰富且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绘本展开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色彩的冷与暖》的教学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着绘本《第五个》展开教学。
绘本中主要介绍的是五个残缺不全的玩具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等待着,随后一个接着一个的消失在门后,又焕然一新地走出来。
绘本中详细描述了门关上时和门打开时的颜色变化,门关上时的颜色是冷色蓝紫色,利用冷色表现出一种不安和恐惧之感,门打开时的色调为暖色黄绿色,使人心情舒畅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学生在阅读绘本时会随着绘本中色调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情绪,并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门后是什么样子的,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东西。
教师利用绘本展开教学,使学生在阅读绘本时便用自己的直观感受理解了冷暖色调之间的差别及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
教师结合着绘本中的内容向学生们介绍冷暖色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本课除了让学生们认识冷色和暖色及了解冷色和暖色在图画中的搭配给人带来的感受外,还需要学生利用学习到的冷色和暖色的知识创作画作,大胆的进行作品的表现和展示。
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同学们,绘本中的玩具都被修好了,变得焕然一新,你们想一想他们以后会怎样生活呢?利用本次课学习到的冷暖色的知识画一画你想象出的画面。
”教师根据绘本中的内容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画出具有学生个性特征的优秀画作。
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在是信息时代,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注重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建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以《我设计的服装》的学习为例,首先,教师把学生们带入到信息教室并引入话题。
上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以传统图案装饰和设计的衣服,然后教师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件衣服特别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特别呢?”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优秀且具有独特个性的服装,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设计这样的服装呢?”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信息技术分工搜集怎样转变生活材料的形态,使它成为衣服中的一部分;设计服装时需要注意什么;怎样结合着人体曲线设计出美丽的衣服。
教师轮流查看学生如何搜集资料,并在适当的地方给予指导。
学生们分工合作,促使每名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学会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能。
学生搜集好资料后,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并根据教师提供的铅笔、彩色水笔、各种布头、毛线、废光盘、气球或彩纸,剪刀,胶水、胶带等材料展开服装具体的设计工作。
学生将服装制作完成后,随机抽选小组上台展示服装,讲述主要的设计思路。
课堂结束前十分钟,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经过亲自动手实践,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吗?还有问题吗?”教师询问学生们是否还存有疑惑,若有为学生解答,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
教师将学生们带到信息教室,通过向学生们布置任务,促使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共同筛选和分析查询到的资料,完成设计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着信息技术展开课堂教学,实现良好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1] 王媛媛.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研究———构建“自助探究学习模式”课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 杜晓芳.基于新课改的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教育初探班 宏(河北省唐山市开滦十中 河北 唐山 063005)【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377(2016)33-0216-02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既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又注重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新课标在实践中逐步深入,美术教学也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而强调审美教育正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突破口。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我们,更要把实践新课标的这些理论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初中美术课是按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
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不是专指艺术技巧的教育,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
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注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从无社会特征的人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
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受教育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美好。
如何在美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
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从下面的例子感受一下美术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
“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齐白石的水墨虾画,那里面十来只虾,生动极了。
一次,有个农妇来倒人尿肥,肩上挑着一担水桶,一进门来,看到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着欣赏,一面连连啧啧赞叹:“真像呀,就和活的一模一样。
”这是著名作家秦牧在《虾趣》一文中的一段话。
美术欣赏是指画面中美的生动的艺术形象,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如“竟着了迷”,也能从它的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让她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如“就和活的一模一样”。
因此,美术本身就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欣赏去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加深欣赏者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本人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1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做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镜。
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
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
2 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612—艺术与体质训练中华少年2016年 11月下 第33期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而不要把学生框定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
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
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
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欣赏那些栩栩如生的卵石,蜻蜓的神情和动态;或者色彩鲜艳,线条简练,形象夸张的金鱼时,更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
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人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3 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
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
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
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
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
总之,美术教学对中学生的根本作用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有一种治疗作用。
有改善中学生身体和心灵状态的功能,艺术之所以能在教育范围中发挥治疗作用,是因为教育和美术有着同一目标,两者均可促进孩子们的和谐发展,既提高身体与心灵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艺术治疗与艺术教育的融合。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
应把审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是我们每位美术教师应该负起的责任。
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浅谈柴鹏阳(松原市滨江中学 吉林 松原 138000)摘 要:学生的体育兴趣决定体育教学的实施效果。
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从每个细小的环节处激发潜能,培养兴趣。
才能更好的完成新课标中体育课程的要求,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兴趣;实施【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377(2016)33-0217-02 学生的体育兴趣决定体育教学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