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遗传和变异-细菌-医学微生物学-05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进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可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进化意义
细菌进化对人类医学、农业和工业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如抗生素 耐药性的产生和病原体变异等。
05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医学意 义
抗生素抗性的遗传与变异
01
02
03
04
抗生素抗性
指细菌在抗生素存在下能够生 长和繁殖的能力。
抗性基因
细菌通过基因突变获得抗性基 因,使其对特定抗生素产生抗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医学微生物学
目 录
• 细菌的遗传物质 • 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 细菌的基因表达调控 • 细菌的变异与进化 •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医学意义
01 细菌的遗传物质
细菌DNA的结构
01
02
03
环状双螺旋结构
细菌DNA呈环状双螺旋结 构,与真核生物的线性 DNA不同。
超螺旋结构
细菌DNA具有超螺旋结构, 影响其复制和转录过程。
的细菌种类的源泉。
细菌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
指两个或多个基因的遗传信息在细菌体内重新组 合,形成新的基因组合方式。
重组方式
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等。
重组意义
基因重组是细菌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也是 细菌进化的重要途径。
细菌的进化
进化机制
细菌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机制,不断适应环境变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 成为新的种类。
性。
抗性传播
抗性基因可通过质粒、转座子 等可移动遗传元件在不同细菌
间传播。
抗性机制
细菌通过多种机制产生抗性, 如产生钝化酶、改变药物靶点
、增加药物外排等。
病原菌毒力的遗传与变异
毒力因子
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十九页,共63页。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有荚膜活菌
Griffith肺炎链球菌感 染小鼠实验(1928)
第三十页,共63页。
有荚膜死菌 无荚膜活菌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有荚膜的活菌? 如何证实?
第三十一页,共63页。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Griffith认为,活的无荚膜肺炎链球菌 (R菌)从死的有荚膜肺炎链球菌(S)中 获得某种物质,而能产生荚膜,这一现象 称之为转化。引起转化现象的物质称为转化
第十二页,共63页。
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 中心序列:具有转座酶基因,且常携带
细菌毒素基因、耐药基因等。
肠球菌万古霉素 耐药基因
第十三页,共63页。
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当转座子插入到某一基因中,可能会产生 什么遗传学效应?
第十四页,共63页。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 烈(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噬 菌体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 体,最终裂解细 菌,建立溶菌周期。
第四十三页,共63页。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感染宿主 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菌基因组中,与宿主菌 DNA一起复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至子代细菌
受体菌 (敏感菌)
第二十六页,共63页。
受体菌 (耐药菌)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耐药传递基 因:编码性菌
毛,决定自主 复制与接合转 移
耐药性 (R)质粒
第二十七页,共63页。
耐药基因:
赋予宿主菌一 种或多重耐药 性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温和噬菌体可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而毒性 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四 转座因子
转座因子(transposzble element)又称跳跃基因 (jumping gene):
是指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一段特异 的具有转移特性的核苷酸序列它在基因组不必借助 同源序列就可以移动,可以直接从基因组的一个位 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的(供体和受体)。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heredity):使微生物的性状保持相对稳 定,且代代相传,使其物种得以保存。 变异(variation):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 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 差异。
江苏大学 医学院 申红星
基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可遗传生物学功能 单位. 基因组:是指某一生物种类的遗传信息总和. 基因型:一种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构成该生 物的基因型. 表性:由基因表达产物决定,生物所表现的生 物学性状。
是最小的转位因子,<2kb,除了和转座功能相关的基因外,
不携带任何已知与插入功能无关的基因区域。IS两端有反向重 复序列。
2.转座子(transposon,Tn)
>2kb,除携带与转座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耐药性基
因、抗金属基因、毒素基因及其他结构基因。
可能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IS
Resistance Gene(s)
噬菌体的抗原性
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该抗体能抑制相应噬菌体侵袭敏感细菌, 但对已吸附或已进入宿主菌的噬菌体不起作用, 噬菌体仍能复制增殖。
噬菌体的抵抗力
噬菌体对理化因素与多数化学消毒剂的抵抗 力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 能抵抗乙醚、氯仿和乙醇,一般经75℃ 30min或更久才能被灭活。噬菌体能耐受低 温和冰冻, 对紫外线和X射线敏感,一般经紫外线照射 10~15min即失去活性。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2. 突变与选择
Lederberg影印试验(replica plating)
突 变 在 前 , 选 择 在 后 。
(二) 基因转移与重组
➢ 基因转移和重组(gene transfer& recombination): 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某受体菌细胞内,
并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某 些特性的过程。
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
一、细菌变异的现象
(一)形态结构的变异
1. L型变异 3. 芽胞的变异
2. 荚膜的变异 4. (H—O变异)
(二)菌落变异(S-R变异)
(三)毒力变异
(四)耐药性变异
二、细菌的遗传物质(基因组) (一)染色体 (二)质粒(plasmid) 含义: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
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
——所转导的DNA片段 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 基因。
4.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 菌时,噬菌体基因整 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 使其成为溶原性细菌, 而使细菌获得由噬菌 体基因编码的性状。
无毒白喉杆菌——感 染了β棒状杆菌噬菌 体后——有毒白喉杆 菌——可以产生白喉 外毒素而致病。
四.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作用; ❖ 在测定致癌物质中的应用; ❖ 在流行病学分析方面的应用; ❖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思考题:
质粒?特征? 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特点?
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存在于胞质中。
特性:1. 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2. 可编码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3. 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4. 具有可转移性 5. 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两种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遗传(heredity):使微生物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子代与亲代生物学的性状基本相同,且代代相传。
●变异(variation):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差异,有利于物种的进化。
●基因型(genotype):细菌的遗传物质。
●表型(phenotype):基因表现出的各种性状。
●遗传性变异:是细菌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故又称基因型变异。
常发生于个别的细菌,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异发生后是不可逆的,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非遗传性变异: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产生的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称为表型变异。
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凡在此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所有细菌都出现变异,而且当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又可复原,表型变异不能遗传。
第一节细菌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功能:结构——两条互相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功能——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复制——半保留复制特点——复制中易发生错误—基因突变蛋白合成——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DNA-RNA-蛋白质)●基因与基因的转录结构基因——编码结构蛋白质基因结构非结构基因——编码功能蛋白质基因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第二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染色体(chromosome)①一条环状双螺旋DNA长链,按一定构型反复回旋形成松散的网状结构;②缺乏组蛋白,无核膜包裹;③约含有5000个基因;二、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1、质粒的特征:①质粒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②质粒DNA所编码的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③质粒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④质粒的转移性。
⑤质粒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
2、质粒的分类(1)根据质粒能否通过细菌的接合作用进行传递①接合性质粒②非接合性质粒(2)根据质粒在细菌内拷贝数多少①严紧型质粒②松弛型质粒(3)根据相容性①相容性——几种质粒同时共存于同一菌体内②不相容性——不能同时共存*可借此对质粒进行分组、分群。
05细菌的遗传变异
进行重组,转导的片断不能自身复制,也 不能传代
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
温和性噬菌体介导
--- 前噬菌体从宿主菌染色体上脱落时发 生偏差,将前噬菌体两侧的宿主染色体基因转 移到受体菌,使受体菌遗传发生改变的过程.
第5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遗传与变异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生命特征
遗 传(heredity)
子代与亲代生物学性状基本 相同,且代代相传
变 异(variation)
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的生 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基因型变异 表型变异
基因型和表型变异的比较
基因型变异 表型变异
基因结构 可逆性 稳定性 环境影响 涉及细菌数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包装错误:
任何部位细菌DNA片段 转导性噬菌体:
供体菌DNA误装入噬菌体
受菌接受转导噬菌体(供菌)DNA 受菌获得供菌性状
普遍性转导中外源DNA的结果
1.完全转导: 供体菌的DNA与受体菌染色体重组,
随染色体复制而随之传代
变化 不或极少
稳定 不受影响
个别
未变 可逆 不稳定 受影响 全体
细菌的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变异---外界环境因素所致
细菌L型变异: 荚膜变异(capsule): 肺炎链球菌 芽胞变异(spore):炭疽杆菌 鞭毛变异(flagellum):
H-O变异---失去鞭毛的变异 有鞭毛:H(Hauch)菌落。 无鞭毛:O(Ohne hauch)菌落。
代谢质粒 ——编码产生与代谢相关的许多酶类
病原微生物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习题与答案
第 5 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A 型题型题1.下列微生物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下列微生物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 .真菌B .细菌C .支原体.支原体D .螺旋体E .立克次体.立克次体2.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B .可用细菌滤器除去.可用细菌滤器除去C .含.含 DNA DNA 和正和正 RNA RNAD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弱.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弱E .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3.用来测量噬菌体大小的单位是.用来测量噬菌体大小的单位是::A.cmB.mmC.μmD.nmE.dm E.dm4.4.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下列哪种微生物相似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下列哪种微生物相似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下列哪种微生物相似??A.A.细菌细菌B.B.病毒病毒C.C.支原体支原体D.D.衣原体衣原体衣原体E.E.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立克次体5.5.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A.DNAB.RNAC.DNA C.DNA 和 RNA RNAD.DNA D.DNA 或 RNAE.DNA E.DNA 或 RNA RNA6.6.溶原性细菌是指溶原性细菌是指溶原性细菌是指::A.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C.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D.D.带有带有带有 R 质粒的细菌质粒的细菌E.E.带有带有带有 F 质粒的细菌质粒的细菌7.7.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A.A.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B.B.溶原性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C.C.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D.D.前噬菌体前噬菌体E.E.以上都不是以上都不是以上都不是8.8.既有溶原期又有裂解期的噬菌体是既有溶原期又有裂解期的噬菌体是既有溶原期又有裂解期的噬菌体是::A.A.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B.B.前噬菌体前噬菌体C.C.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D.β噬菌体E.λ噬菌体噬菌体9.9.噬菌体感染的特异性取决于噬菌体感染的特异性取决于噬菌体感染的特异性取决于:: A.A.噬菌体蛋白与宿主菌表面受体分子结构的互补性噬菌体蛋白与宿主菌表面受体分子结构的互补性噬菌体蛋白与宿主菌表面受体分子结构的互补性B .其核酸组成与宿主菌是否相符C .噬菌体的形态D .细菌的种类E .噬菌体的核.噬菌体的核 酸类型酸类型1010.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导致细菌.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导致细菌.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导致细菌::A .快速繁殖.快速繁殖B .停止繁殖C .产生毒素D .基因突变E .裂解.裂解11.细菌的 H- H-O O 变异属于:变异属于:A. 形态变异形态变异B.毒力变异毒力变异C.鞭毛变异鞭毛变异D.菌落变异菌落变异E.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12.BCG 是有毒牛型结核杆菌经下列哪种变异形成的?是有毒牛型结核杆菌经下列哪种变异形成的?A. 形态变异形态变异B.毒力变异毒力变异C.抗原变异抗原变异D.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E.菌落变异菌落变异13.S-S-R R 变异是指细菌的:变异是指细菌的:A. 形态变异形态变异B.结构变异结构变异C.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D.抗原变异抗原变异E.菌落变异菌落变异14.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A. 染色体、核糖体、前噬菌体染色体、核糖体、前噬菌体B.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C.核质、核糖体、质粒核质、核糖体、质粒 D 核质、质粒、转位因子核质、质粒、转位因子E.染色体、质粒、中介体染色体、质粒、中介体15.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质粒是:.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质粒是:A. F 质粒质粒B. R 质粒质粒C.Vi 质粒质粒D. Col 质粒质粒E. K 质粒质粒16.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C. 可自行丢失或经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可自行丢失或经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D. 是细菌必备的结构是细菌必备的结构E. 带有遗传信息,赋予细菌某些形状特征带有遗传信息,赋予细菌某些形状特征17.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可以自然发生可以自然发生B. 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C. 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 D 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 E. 药物仅起筛选耐药株的作用- - , , , , , - , - , - - 18.最先发现肺炎链球菌转化现象的科学家是:.最先发现肺炎链球菌转化现象的科学家是:A. GriffithB. A veryC. LuriaD. LederbergE.Delbruck 19.染色体上整合有 F 质粒的细菌称为:质粒的细菌称为: A. F + 菌B. F 菌C. F’菌D. Hfr 菌E. 溶原菌溶原菌 20.细菌耐药性形成的主要方式是:.细菌耐药性形成的主要方式是:A. 转化转化B. 接合接合C. 转导转导D.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21.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突变B. R 质粒的转移质粒的转移C. 转座子的转位转座子的转位D.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E. 插入序列的插入插入序列的插入 22.关于耐药性质粒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关于耐药性质粒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子组成和耐药决定子组成B. B.RTF 与 F 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性菌毛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性菌毛C. 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D.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 R 质粒基因突变所致质粒基因突变所致E. 耐药决定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耐药决定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 23.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A. 转化转化B. 接合接合C.转导转导D.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24.转化过程中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转化过程中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A. 通过鞭毛通过鞭毛B. 通过性菌毛通过性菌毛C. 通过噬菌体通过噬菌体D. 直接摄取直接摄取E. 细胞融合细胞融合25.关于转位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关于转位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B. 转座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转座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C. 前噬菌体与编码某些细菌的毒素有关前噬菌体与编码某些细菌的毒素有关D.转位因子仅存在于质粒 DNA 上E. 转位因子能在 DNA 分子中移动分子中移动26.能将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沟通而传递遗传物质的结构是:.能将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沟通而传递遗传物质的结构是:A. 鞭毛鞭毛B.性菌毛性菌毛C.中介体中介体D. 核糖体核糖体E. 普通菌毛普通菌毛27.细菌的性菌毛:.细菌的性菌毛:A. 化学成分为多糖化学成分为多糖B.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与细菌的运动有关C.是接合时的必要结构是接合时的必要结构D. 是转导时的必要结构是转导时的必要结构E.是细菌吸附于易感细胞的必要结构是细菌吸附于易感细胞的必要结构28.Hfr 菌是:菌是:A. 含有含有 R 质粒的细菌质粒的细菌B. 含有含有 Col 质粒的细菌质粒的细菌C. 染色体上整合有染色体上整合有 F 质粒的细菌质粒的细菌D. 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E. 不产生性菌毛的细菌不产生性菌毛的细菌29.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 DNA 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A. 转导转导B. 接合接合C. 转化转化D.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 30.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A. 需 R 质粒参与质粒参与 B.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由温和噬菌体介导 C . 由毒性噬菌体介导由毒性噬菌体介导 D. 需 F 质粒参质粒参 E. 由性菌毛介导由性菌毛介导31.接合与原生质体融合的共同特点是:.接合与原生质体融合的共同特点是:A. 需性菌毛介导需性菌毛介导B. 需温和噬菌体参与需温和噬菌体参与C. 需 R 质粒参与质粒参与D. 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E. 需处于感受态需处于感受态32.Hfr 菌与 F 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A. R 质粒质粒 B. 游离的 F 质粒质粒 C. F 质粒质粒 D. 染色体上的 F 质粒质粒 E. 染色体基因染色体基因 33.F + 菌与 F 菌的主要区别是:菌的主要区别是:A. F + 菌含性菌毛,F 菌不含性菌毛菌不含性菌毛B. F 菌含性菌毛,F + 菌不含性菌毛菌不含性菌毛C. F 质粒可含染色体基因,F + 菌的 F 质粒不含染色体基因质粒不含染色体基因D. F + 菌可与 F 菌接合,F 菌不能与 F 菌接合菌接合E. F 菌能与 F 菌接合,F + 菌不能与 F 菌接合菌接合34.普遍性转导转移的基因包括:.普遍性转导转移的基因包括:A. 染色体及质粒上的基因染色体及质粒上的基因B. 质粒上的基因质粒上的基因C. 染色体上特定部位的基因染色体上特定部位的基因D. 染色体上任何部位的基因染色体上任何部位的基因E. 噬菌体基因噬菌体基因35.关于流产转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关于流产转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是普遍性转导的形式之一是普遍性转导的形式之一B. 外源性 DNA 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 , - ’ - ’ - ’ C. 外源性 DNA 不能自身复制不能自身复制 D. 产生的菌落比正常菌落小得多产生的菌落比正常菌落小得多E. 完全转导比流产转导更多见完全转导比流产转导更多见36.下列关于局限性转导,哪项叙述是错误的?.下列关于局限性转导,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 又称特异性转导又称特异性转导B. 仅转导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仅转导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C. 受菌获得供菌染色体受菌获得供菌染色体 DNA 特定部位的遗传性状特定部位的遗传性状D. 转导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转导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E. 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高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高37.溶原性转换转移的遗传物质是:.溶原性转换转移的遗传物质是:A. 细菌染色体基因细菌染色体基因B. 噬菌体基因噬菌体基因C. 转座子转座子D. 插入序列插入序列E. 质粒质粒38.白喉棒状杆菌染色体上整合β-棒状噬菌体基因后,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这种基棒状噬菌体基因后,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这种基因转移方式属于:因转移方式属于:A. 转化转化B. 接合接合C. 转导转导D.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39.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 A. 由 R 质粒参与质粒参与 B. 由性菌毛介导由性菌毛介导 C. 由温和噬菌体参与由温和噬菌体参与D. 由毒性噬菌体参与由毒性噬菌体参与E. 受菌与供菌直接融合而发生基因转换受菌与供菌直接融合而发生基因转换40.溶原性转换与转导的区别是:.溶原性转换与转导的区别是:A. 前者参与的是温和噬菌体,后者参与的是毒性噬菌体前者参与的是温和噬菌体,后者参与的是毒性噬菌体B. 前者转移的是噬菌体基因,后者转移的是供体菌基因前者转移的是噬菌体基因,后者转移的是供体菌基因C. 前者可引起受体菌耐药性改变,而后者不能前者可引起受体菌耐药性改变,而后者不能D. 前者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后者以噬菌体为载体进行基因转移前者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后者以噬菌体为载体进行基因转移E. 前者进行基因转移需受菌处于感受态,后者则否前者进行基因转移需受菌处于感受态,后者则否4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 需质粒参与需质粒参与B.需处于感受态需处于感受态C. 需温和噬菌体参与需温和噬菌体参与D. 需毒性噬菌体介导需毒性噬菌体介导E. 需性菌毛介导需性菌毛介导42.关于 R 质粒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质粒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含编码细菌耐药性的基因含编码细菌耐药性的基因 B. 一种 R 质粒只含有针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质粒只含有针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C. 为接合性质粒为接合性质粒D. 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子组成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子组成E. 耐药决定子上的转座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耐药决定子上的转座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43.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A. 发生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细菌之间发生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细菌之间B. 是两细菌的细胞壁发生融合是两细菌的细胞壁发生融合C. 融合细胞的胞质混合,但无遗传物质交换融合细胞的胞质混合,但无遗传物质交换D. 细菌通过该方式传递耐药性十分常见细菌通过该方式传递耐药性十分常见E. 是一种人工基因转移系统是一种人工基因转移系统44. 临床上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临床上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A. 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B. 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C. 尽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尽量使用广谱抗生素D. 长期、大量、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长期、大量、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E. 在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在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使用抗生素45.下列哪种方式不能转移质粒基因?.下列哪种方式不能转移质粒基因?A. 转化转化B.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C. 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D. 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E. 接合接合4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测定致癌物质?.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测定致癌物质?A. Aems testB. transformation testC. fluctuation testD. replica plating testE.Widal test 47.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F +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是 F 质粒质粒B. Hfr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C. F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是 F 质粒质粒D. F + 菌与 F 菌接合后, F + 菌并不失去 F 质粒质粒E. F 菌与 F 菌接合后,F 菌失去 F 质粒质粒48.细菌 L 型变异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型变异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属于细菌的形态变异, B. 是由于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受阻是由于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受阻C. L 型细菌多为革兰染色阴性型细菌多为革兰染色阴性D. L 型细菌呈多形性,可通过细菌滤器型细菌呈多形性,可通过细菌滤器E. L 型细菌在低渗高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上能缓慢生长型细菌在低渗高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上能缓慢生长49.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供体菌.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供体菌 DNA 片段:片段:A. 不能进入受体菌不能进入受体菌B. 进入受体菌后被降解进入受体菌后被降解C. 进入受体菌后能自身复制,但不能与染色体整合进入受体菌后能自身复制,但不能与染色体整合D. 进入受体菌后既不能自身复制,也不能与染色体整合进入受体菌后既不能自身复制,也不能与染色体整合E. 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后不能表达相应的性状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后不能表达相应的性状50.决定细菌耐药性的遗传物质是:.决定细菌耐药性的遗传物质是:A. R 质粒质粒B. F 质粒质粒C. 细菌染色体细菌染色体D. 噬菌体噬菌体E. 插入序列插入序列51.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细菌间通过性菌毛进行接合细菌间通过性菌毛进行接合B. 接合转移的基因主要是质粒 DNAC. R 质粒为接合性质粒质粒为接合性质粒D. F 质粒丢失,细菌接合的能力随之消失质粒丢失,细菌接合的能力随之消失E. 接合是革兰阴性菌中 F 质粒的特征,革兰阳性菌中尚未发现质粒的特征,革兰阳性菌中尚未发现52.关于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关于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A. 临床分离的非典型菌株,要从细菌变异的角度去分析、鉴别临床分离的非典型菌株,要从细菌变异的角度去分析、鉴别B. 临床分离的致病菌,须进行药敏试验以正确选择抗生素临床分离的致病菌,须进行药敏试验以正确选择抗生素C. 可利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原理制备疫苗可利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原理制备疫苗D. 可利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原理来测定致癌物质可利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原理来测定致癌物质E. 细菌的耐药质粒与耐药性有关而与毒力及致病性无关细菌的耐药质粒与耐药性有关而与毒力及致病性无关53.转位因子不包括下列哪种成分?.转位因子不包括下列哪种成分?A. 转座子转座子B. 插入序列插入序列C. 转化因子转化因子D. 前噬菌体前噬菌体E. 转座噬菌体转座噬菌体 X 型题型题1.噬菌体的特点是.噬菌体的特点是::A.A.非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B.B.严格活细胞内寄生严格活细胞内寄生C.C.分别以细菌、真菌、螺旋体及放线菌等为分别以细菌、真菌、螺旋体及放线菌等为分别以细菌、真菌、螺旋体及放线菌等为 宿主宿主D.D.可通过滤菌器可通过滤菌器E.E.对人致病对人致病对人致病2.2.电子显微镜下,噬菌体的形态有电子显微镜下,噬菌体的形态有电子显微镜下,噬菌体的形态有::A.A.蝌蚪形蝌蚪形 B .微球形.微球形 C .棒形 D .砖形 E .丝形.丝形3.溶原性细菌的特点是.溶原性细菌的特点是::A .能正常繁殖,不产生噬菌体,但能将产噬菌体的能力传递给后代B .溶原状态有时.溶原状态有时 自发地终止自发地终止C .能抵抗相应噬菌体的侵袭作用.能抵抗相应噬菌体的侵袭作用D .溶原性细菌某些性状可发生改变.溶原性细菌某些性状可发生改变E .能产生细菌素.能产生细菌素4.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 A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 B .白喉棒状杆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E .肉毒梭菌.肉毒梭菌5.噬菌体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是由于噬菌体.噬菌体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是由于噬菌体::A .能诱导细菌变异B .能寄生在细菌内C .寄生作用具有种、型特异性D .能裂解.能裂解 细菌细菌E .能使细菌成为溶原状态.能使细菌成为溶原状态6.噬菌体的应用包括.噬菌体的应用包括::A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B .细菌的鉴定和分型.细菌的鉴定和分型C .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D .用.用 于治疗某些局部感染性疾病E .用于追踪传染源.用于追踪传染源7.可产生性菌毛的细菌有:可产生性菌毛的细菌有: A. F + 菌B. F 菌C. HfrD. 含 R 质粒的细菌质粒的细菌E. 雄菌雄菌 8.下列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中,哪些与细菌的耐药性形成有关?.下列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中,哪些与细菌的耐药性形成有关?A. 转化转化B. 转导转导C. 接合接合D.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融合C. F 菌与 F - 菌接合时,F 质粒及染色体基因一起被转移质粒及染色体基因一起被转移 , - - - - ’ - ’ - 9.关于普遍性转导的特点,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关于普遍性转导的特点,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由温和噬菌体介导B. 能转导供体菌染色体能转导供体菌染色体 DNA 的任何部位的任何部位C. 能转导质粒能转导质粒D. 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E. 转导频率比局限性转导高转导频率比局限性转导高10.下列哪些属于细菌的遗传物质:.下列哪些属于细菌的遗传物质:A. 染色体染色体B. 质粒质粒C. 插入序列插入序列D. 转座子转座子E. 前噬菌体前噬菌体11.下列哪些遗传物质可通过接合的方式转移?.下列哪些遗传物质可通过接合的方式转移?A. 染色体基因染色体基因B. F 质粒质粒C. F 质粒质粒D.Col 质粒质粒E. R 质粒质粒12.非接合性质粒可通过下列哪几种方式在细菌间转移?.非接合性质粒可通过下列哪几种方式在细菌间转移?A. 转化转化B. 转导转导C. 接合接合D.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13.耐药性突变的特点是:.耐药性突变的特点是:A. 产生耐药性突变的是菌群中的个别细菌产生耐药性突变的是菌群中的个别细菌B. 是由于细菌接触药物后引起的是由于细菌接触药物后引起的C. 突变是自发的、随机的突变是自发的、随机的D. 突变率可因理化因素诱导而增高突变率可因理化因素诱导而增高E. 回复突变不一定会恢复原来的基因型回复突变不一定会恢复原来的基因型14.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扩散,临床用药应采取哪些措施?.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扩散,临床用药应采取哪些措施?A. 治疗前做药物敏感试验治疗前做药物敏感试验B. 足够剂量用药足够剂量用药C. 几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几种抗生素联合使用D. 少量多次用药少量多次用药E. 使用广谱抗生素使用广谱抗生素15.关于转位因子,下述正确的是:.关于转位因子,下述正确的是: A. 分为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三类分为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三类B. 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特异性 DNA 序列序列C. 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 DNA 分子上分子上D. 可在染色体与质粒、质粒与质粒之间进行转移可在染色体与质粒、质粒与质粒之间进行转移E. 转位因子的转位可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转位因子的转位可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16.S-S-R R 变异可伴有下列哪些变异?变异可伴有下列哪些变异? A. 抗原变异抗原变异 B. 毒力变异毒力变异 C. 结构变异结构变异 D. 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 E. 生化反应的变异生化反应的变异 17.与噬菌体有关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与噬菌体有关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A. transformationB. transductionC. conjugationD. protoplast fusionE. lysogenic conversion 18. 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F + 菌与 F 菌接合时,F 质粒被转移质粒被转移B. Hfr 菌与 F 菌接合时,染色体基因被转移菌接合时,染色体基因被转移 ’ D. F + 菌与 F 菌接合后,F + 菌失去 F 质粒而变为 F 菌E. F 菌与 F 菌接合后,F 菌不变为 F 菌19.下列关于转化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下列关于转化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 被转化的 DNA 片段称为转化因子片段称为转化因子B. 转化转移的 DNA 片段比转导要小片段比转导要小C. 转化比转导的效率高转化比转导的效率高D. 只有受体菌处于感受态才能进行转化只有受体菌处于感受态才能进行转化E.Ca 2+ 与 Mg 2+ 处理,可增加感受态细菌摄取 DNA 的能力的能力 20.关于流产转导,下述正确的是:.关于流产转导,下述正确的是:A. 外源性外源性 DNA 片段不能进入受体菌片段不能进入受体菌B. 外源性外源性 DNA 片段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片段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C. 外源性 DNA 片段不能自身复制片段不能自身复制D. 流产转导是普遍性转导的一种类型流产转导是普遍性转导的一种类型E. 流产转导的菌落大小与正常菌落相同流产转导的菌落大小与正常菌落相同21.关于局限性转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关于局限性转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由温和噬菌体介导B. 由毒性噬菌体介导由毒性噬菌体介导C. 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D.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 DNA 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E. 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低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低22.关于原生质体融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PPT课件
➢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 转换、细胞融合。
1. 转化(transformation):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
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 的性状。
转化试验
2. 接合(conjugation)
✓ 转位因子有三类:插入序列(IS);转座子(Tn);转座噬菌 体或前噬菌体。
噬菌体
噬菌体
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
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可以通过滤
菌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 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 值,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噬菌体分布极广,凡是有细菌的场所,就可能有相应的噬 菌体的存在。
▪ 非遗传性变异:是细菌在环境因素等影响下出
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因基因结构的变化而产 生的。
(一)、基因的突变与损伤后修复
➢ 突变(mutation):是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 的改变,导致细菌性状的遗传性变异。
➢ 基因突变规律:突变率 突变常自然发生,但突变率极低。 突变与选择 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回复突变 细菌由 野生型变为突变型是正向突变,有时突变株经过又一次突 变可恢复野生型的性状。
质粒DNA的特征
➢ 质粒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 质粒DNA所编码的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
些性状特征。 ➢ 质粒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 质粒的转移性。 ➢ 质粒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一
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 改变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位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 基因组中。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PPT演示文稿
抗生素
抗生素
敏感
耐药
6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materia basis of bacterial heredity and variation
TACGT
TACGT
transposase
IS
氨苄青霉素 卡那霉素
Tn
14
细菌变异的机制 Mechanism of bacterial variation
一、基因突变 gene mutation
有抗生素 无抗生素
有抗生素
基因 突变 理论
标记点
无菌印模
培养液 培养液 (浑浊) ( 澄清)
影印培养
15
21
常见的细菌及其所产生的毒素有: 白喉棒状杆菌 链球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 菌
白喉毒素 致热外毒素 α毒素 肉毒毒素
22
5.原生质体融合 protoplast fusion
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 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以后进 行相互融合的过程。
23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 理解细菌致病的机制及其规 律
染色体DNA chromosome 质粒 plasmid 转位因子 transposable element
7
染色体DNA
chromosome
8
质粒 plasmid
定义:是存在于细菌胞质中的闭合环状双链DNA, 为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质粒带有遗传信息,控 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编码菌毛、细菌 素、毒素和耐药性。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F质粒 (fertility plasmid)、R质粒(resistance plasmid)、Vi质粒(virulent plasmid)等。 质粒的重要特性: ①决定特殊性状; ②能自我 复制; ③能转移。
医学微生物学-综述重点归纳整理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Only G+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胞壁的肽聚糖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在高渗环境仍可存活的细菌。
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G-的L型肽聚糖少,渗透压也低更能抵抗低渗环境。
简答题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2.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脂多糖:脂质A。
无种属特异性。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核心多糖。
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种特异性。
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医学意义: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3.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2、G-菌: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3、G+菌:重要抗原,稳定和加强细胞壁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a、传递遗传物质,为遗传物质的传递通道。
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篇 细菌学 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插入序列 (insertion sequence, IS ) 750~2000 bp 两端重复序列,与插入有关 中心序列有转位酶基因
(2)转座子 (transposon, Tn) 2000~25000 bp 两端为IS 中心序列有与转位无关基因, 如:毒素基因、 耐药基因等
AATTCGT
反向重复序列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试验 备注:图片源自人卫社《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主编李凡、徐志凯。 (P54, 图4-4)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影响转化的因素: 1. 供受菌基因型 同源性;亲缘关系近,转化率高 2. 感受态(competence) 受体菌摄取转化因子(转化的DNA片段)的生理状态 转化因子被摄取的最佳时期 感受态细菌表面带正电荷,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3. 环境因素 Mg2+、 Ca2+ 、cAMP等可维持DNA稳定性,促进转化
F质粒从F+菌转移到F-菌,使F-菌变为F+菌 备注:图片源自人卫社《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主编李凡、 徐志凯。(P55, 图4-5, a)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高频重组菌株(high-frequency recombination strain,Hfr) 1. F质粒与染色体整合 2. 具有接合和转移功能 3. 细菌染色体转移频率高,F质粒低 4.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遗传性状 5. 用于绘制基因图
局限性转导模式图 备注:图片源自人卫社《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主编李凡、 徐志凯。(P57, 图4-8)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1. 局限性转导的一种形式 2. 温和噬菌体DNA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 3. 受体菌获得噬菌体的某些生物学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在测定致癌物质中的应用
凡能诱导细菌发生突变的物质都有可能是 致癌物质。 Ames实验
– 伤寒沙门菌(his-) (his+)
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已被用于流行病学调 查
– 质粒指纹图(PFP) – 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对细菌素的敏感性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是根据遗传变异中细菌可因基因 转移和重组而获得新性状的原理设计的
几种重要的质粒
– 致育质粒(F质粒) – 耐药质粒 – 毒力质粒(Vi质粒) – 细菌素质粒 – 代谢质粒
转位因子
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 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 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的位 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 中。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 是最小的转位因子,<2kb,不携带任何已知与插入 功能无关的基因区域
转移方式 直接摄取 性菌毛 噬菌体为载体 整合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 在测定致癌物质中的应用 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
形态、结构、染色性、生化特性、抗原性及 毒力等方面的变异,使得诊断复杂化 耐药菌株日益增多,预防耐药性 药敏实验 早期足量 要有一定疗程,联合用药 不要滥用 减毒菌株和无毒株可制备成疫苗
第5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
遗传性变异 + + 个别细胞 非遗传性变异 + + 群体
基因改变 遗传 可逆性 外界环境 变异幅度
细菌的变异现象
形态、结构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菌落变异
形态结构变异
3-6%食盐 鼠疫耶氏菌 多形态性
陈旧培基物
青霉素、溶菌酶
普遍性转导 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前噬菌体从溶原菌染色体上脱离,进行增殖,在裂 解期的后期,噬菌体的DNA已大量复制,装配时可 能会发生装配错误,误将细菌的DNA片段装入噬菌 体的头部,成为一个转导噬菌体。转导噬菌体能以 正常方式感染另一宿主菌,并将其头部的染色体注 入受体菌内。 被包装的DNA可以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
正常形态细菌 抗体或补体 L型变异
(部分或完全失去胞壁)
特殊结构的变异
42-43℃ 炭疽杆菌 失去形成芽胞能力, 毒性降低 10-20天
变形杆菌 0.1%石炭酸 迁徙生长(H) 点状生长、单个菌落(O)
鞭毛变异
毒力变异
增强
β棒状噬菌体 白喉棒状杆菌 获得白喉毒素 减弱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
牛分枝杆菌
– 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 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可通过转化、接合、 转导、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等方式进 行。
转化(transformation)
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 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转化试验
转化因子 (transforming principle )
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 是一些具有转座功能的溶原性噬菌体,当整合到细菌 染色体上,能改变溶原性细菌的某些生物学性状。
细菌的变异机制
基因的突变和损伤后修复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
– 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的 过程称为基因转移。
重组( recombination)
– 切取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上→转移到工程菌 内,大量表达目的基因产物 – 目前已大量生产胰岛素、干扰素、多种生长激 素、rIL-2等细胞因子和乙肝疫苗等生物制品
R质粒
– 耐药传递因子(resistance transfer factor,RTF)
与F质粒相似,编码性菌毛的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
– 耐药(r)决定子
转导(transduction)
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 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 性状。
–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 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
转导频率
溶原性转换( lysogenic conversion)
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 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致细菌 获得新的性状。
– 白喉棒状杆菌、A群链球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霍乱弧菌
基因来源 transformation conjugation transduction lysogenic conversion 供体菌 供体菌 供体菌 噬菌体
卡介苗
13年(230代)
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有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 称为耐药性变异。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些细菌还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重 耐药性,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 含链霉素培基 痢疾杆菌 依链株 长期培养
菌落变异
在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
光滑型菌落 S 原因:失去LPS的特异多糖
粗糙型菌落 R
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
区别要点 基因转导发生的时期 转导的遗传物质 转导的后果 普遍性转导 裂解期 局限性转导 溶原期
供体菌染色体DNA 噬菌体DNA及供体 任何部位或质粒 菌DNA的特定部位 完全转导或流产转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 导 DNA特定部位的遗 传特性 受体菌的10-7 转导频率较普遍转 导增加1000倍(10-4)
F质粒的接合
Donor
F+
F+
F-
F+
F-
Recipient
F+
F+
F+
F+
R质粒的接合
– 日本首先分离到抗多种药物的宋内志贺菌多重 耐药株,多重耐药性很难用基因突变解释。 – 健康人中大肠埃希菌30%~50%有R质粒,而致 病性大肠埃希菌90%有R质粒。 – 与多重耐药性有关。耐药质粒从一个细菌转移 到另一个细菌中。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基因组:染色体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
质粒 转位因子
质粒(plasmid)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 带有遗传性息,能自行复 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 代细胞,并非细菌生长所 必需。 特征
– 自我复制能力 – 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 特征 – 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 转移性 – 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转座子(transposon,Tn)
– >2kb,除携带与转位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耐药性基因、抗 金属基因、毒素基因及其他结构基因。 – 可能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IS
Resistance Gene(s)
IS
Tn
转座子的特征
转座子 Tn1 Tn2 Tn3 Tn4 Tn5 Tn6 Tn7 Tn9 Tn10 tn551 Tn971 Tn1681 携带耐药或毒素基因 AP(氨苄青霉素) AP、SM(链霉素)、Su(磺胺) Km(卡那霉素) Km TMP(甲氧苄氨嘧啶)、SM Cm(氯霉素) Tc(四环素) Em(红霉素) Em 大肠埃希菌(肠毒素基因)
– 在转化过程中, 转化的DNA片段 称为转化因子 , 分子量小于107, 最多不超过10~20 个基因。
感受态 (competence)
接合(conjugation)
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 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 体菌。 接合性质粒:能通过接合方式转移的质粒 称为接合性质粒,F质粒、R质粒、Col质粒 和毒力质粒等。
供体菌
噬菌体DNA
受体菌
细菌DNA
转导噬菌体ຫໍສະໝຸດ 结果完全转导整合
流产转导
未整合
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
或称特异性转导, 所转导的 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 基因。 溶原期时,噬菌体DNA整合在 细菌染色体特定部位,噬菌体 DNA发生偏差分离,将自身的 一段DNA留在细菌染色体上, 而带走了细菌DNA上两侧的基 因。当其转导并整合到受体菌 中,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 些遗传性状。所转导的只限于 供体菌上个别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