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治校能力的有益实践
学校依法治理的实践与成效
学校依法治理的实践与成效2023年,学校依法治理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学生是学校治理的重点,因此学校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打造学校文化。
这篇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重分析学校依法治理实践带来的成效。
一、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教育2023年,学校通过举办法制课堂、法律知识网络课、讲座等形式,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教育。
学校认识到,只有学生从小养成守法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为未来的社会建设和法治建设打下基础。
因此,学校把法律教育列为重要的一部分,全面普及和深化法制知识。
此外,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校加强了与公共组织的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实践与知识的融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学校内部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学校治理的重点。
在2023年,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使学校治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学校内部管理方面,2023年学校推行全员法制培训,每学期对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了教师、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了教学行为和学校管理模式。
此外,学校加强了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定期开展家长会议和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校的治理情况,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治理中,共同推动学生的发展。
三、打造学校文化学校打造学校文化,能够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阳光和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2023年,学校致力于打造和谐、稳定、开放、进取的学校文化,将传统美德与法制精神结合起来。
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不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鼓励学生重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文精神。
同样,将法治精神融入学校文化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让学生从小懂得守法,成为遵守法律的公民。
总之,学校依法治理的实践是长久的工程,需要学校的各方努力和共同推进。
坚持依法治校努力推进学校法治建设
坚持依法治校努力推进学校法治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建设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法治的实现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公正、平等和稳定,也是推进法治社会的必要手段。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在学校中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遵守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和意识,让学校真正成为法治的环境,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本文旨在探讨在学校中坚持依法治校努力推进学校法治建设的相关问题。
1.深化学校法治建设,强化法律意识学校法治建设是学校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基石,也是校园文明建设的保障。
学校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育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使学校成为法治文化的温床。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法律教育课程,加强法律知识宣传和普及,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减少校园暴力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依法治校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通过招聘法律专业教师,组建法学社团或法学教研小组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法律素养。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其备案登记、文书纪录、案件调解等法律能力,以保证学校管理和运作的合法合规。
3.建立健全法治工作机制,完善法治维护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法治工作机制,并对相关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的运作。
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如校规、课程管理、考试管理等,以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此外,学校还应该完善法治维护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违法和违规行为,确保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
4.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法治环境学校应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法治环境。
可以通过宣传栏、广播、电视等载体发布法律法规和校规,让师生知晓。
学校还可以联合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等开展普法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意识。
最后,可见建设法治校园需要学校、政府、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河西中学坚持依法治校 规范办学行为汇报材料
河西中学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汇报材料一、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治校,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为此,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建立了领导学习法律制度;二是加强对广大师生员工的普法教育;三是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四是按国爱有关规定坚持开设法制课。
二、建立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制1、建立健全校规校纪。
制定了办学章程。
按照章程的条款规定,学校逐步制订和健全了与章程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
2、坚持依法治校,健全和完善校内管理体制。
在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实行领导班子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
与此同时,切实加经了学校党组织建设,配备了专职党总书记建立了基层支部,为了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学校实行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建议。
三、规范办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为了规范办学活动,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各类学生,为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寻找到成功的突破点,始终坚持实施成功教育。
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总结经验,采取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坚持突出众志特色,帮助学生开拓成功之路。
四、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依法进行学校民主管理,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
1、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工会有效地行使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对于学校的重大问题,对于有关教职工基本权益的事项,以及对于校领导工作表现的评价,都参与了管理。
2、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凡是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到教职工权益的其它事项,都做到了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都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
3、积极推动社区参与者学校管理与监督,努力抓好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工作,大力加强团结家校联系,凡属涉及学生权益事项的决策,都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接受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为家长、社区支持和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坚持“人本”思想,保障师生权益1、尊重和维护学生权益。
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
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依法治校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校工作的实施,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学校依法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根本,以法治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全面提高学校依法治理水平,促进学校良好发展。
三、主要内容。
1. 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工作机制。
(1)明确责任。
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将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学,落实依法治校主体责任。
(2)建立依法治校工作机构。
设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2.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1)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法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建立法治文化氛围。
通过举办法治文化节、主题班会、法治教育课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增强全校师生的法治意识。
3. 健全依法治校制度。
(1)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
依据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学校内部管理程序和规范。
(2)加强内部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4.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1)开设法律课程。
设置法律相关课程,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2)组织法律实践活动。
开展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法治意识。
5.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及时向师生发布最新的法律法规信息,提高师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意识。
(2)加强法律援助工作。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为师生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如何落实依法治校理念
如何落实依法治校理念依法治校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落实依法治校理念呢?一、强化依法治校的意识首先,学校领导班子要带头树立依法治校的意识。
作为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领导们应该深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教育领域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要求,将依法治校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中。
通过定期的法律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其次,要加强对全体教职员工的法制教育。
教职员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行为直接影响着依法治校的成效。
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法律讲座、培训课程,让教师们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法律规范。
同时,鼓励教师将法制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制课程、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合法合规的学校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基础。
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涵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遵循合法性原则。
即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要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
同时,要遵循民主性原则,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师生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确保规章制度能够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支持。
此外,规章制度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要明确规定各项工作的流程和标准,避免出现模糊不清、难以执行的条款。
同时,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以维护其权威性。
三、规范学校管理行为依法治校要求学校的各项管理行为都要依法进行。
依法治校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方法与途径
依法治校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方法与途径在现代社会,法治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依据法律规定组织管理,确保教育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法治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合法自觉、遵纪守法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探讨一些方法与途径来实现依法治校,培养学生法治思维。
一、制定明确的校规校纪制定明确的校规校纪是实现法治教育的重要基础。
学校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法律要求,制定出适合校园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阐述学生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比如,学生在校园内必须佩戴校徽、禁止携带违禁物品等。
学校应当将这些规定以书面形式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布,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全体成员理解和遵守规定。
二、注重法治教育课程设置学校应将法治教育纳入到课程设置中,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案例的学习。
法治教育课程可以包括宪法、刑法、劳动法、婚姻法等内容,通过讲解和讨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法律。
同时,可以邀请法官、检察官等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法律职业和法律实务,提高学生对法治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倡导学生自治管理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法治思维。
学生自治组织可以通过选举产生,负责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纠纷以及推动各项学校活动的开展。
在自治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会民主表达和理性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四、设立法律知识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法律知识竞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竞赛形式可以包括知识问答、模拟法庭等,通过竞赛的紧张氛围,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例如参观法庭、参与社区法律援助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价值和重要性。
五、建立积极的家校互动机制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积极互动也是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会议,就学生法治教育进行讨论和指导。
征文 提高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治校能力
提高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治校能力研究田莉姝*何铭灏**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最终还是要靠人,尤其是党员干部,因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1因此必须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2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依法办事能力是指领导干部按照法律规定的措施、办法、路径对待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一个内在思维活动和外在实践表现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承,对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如果没有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作为基础,法治中国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载体,在贯彻法治思维和践行依法治校方面,党员干部无疑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提高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治校能力的重要意义1、公平正义精神是高校党员干部依法治校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3公平正义是法律追求的终极目的,更是公权力追求的价值尺度,因为“法律应是善良和正义的艺术。
”4公平正义的精神作为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追求,也是高校党员干部依法治校的应有之义。
它要求高校领导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不能有选择地适用法律,同时反对各种特权。
把公平正义的法治思维作为高校党员干部依法治校的价值追求,可以从理念上对高校办学定位、教学科研、学校管理及其发展与改革稳定* 田莉姝,贵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铭灏,贵州大学2014级法律史专业研究生。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同上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05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心得体会(精选多篇)学习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活动方案根据奎教函【2017】号文件要求,为增强学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把学校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在校园中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气。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国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依法治国的方略,以规范办学行为为重点,以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积极促进法律、法规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师生的法制认识,丰富师生的法律知识,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工作目标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校长、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学,积极落实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利;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落实和规范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章程及制度建设质量,全面提高学校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组织,明确职责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活动,学校成立学习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组员:xxxxx校长为学习贯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四、内容与措施1.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的法令、法规办学,自觉抵制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
2.注重法律知识学习,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
根据我校实际,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学校章程、制度汇编等法律法规,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老师要起带头模范作用,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3.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大会、工会、少先队、家委会等群众组织在依法治校中的积极作用。
依法治校推进学生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依法治校推进学生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法治素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依法治校是一种推动学生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有效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法治精神。
本文将会就依法治校推进学生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背景与意义依法治校是指以法律为基础,通过制定规则和管理措施,对学校进行管理和教育维护学校秩序的一种方式。
依法治校可以充分发挥法律在校园管理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和素养。
同时,将学生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构建法治教育体系要推进学生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法治教育体系。
这一体系应包括课堂教育、学校规章制度、法制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实践等环节。
通过课堂教育,学校可以将法律知识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同时,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在学校中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法治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
三、培养法律意识在推进学生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法律意识是指个体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是遵守法律和法规的主观态度和思想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宣传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素养。
同时,学校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让他们能够用法律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
四、加强社会实践学生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需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派出所等司法机关,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法律的实际运作,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正义性。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法制教育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对社会的影响,体验法律在实践中的作用。
新时代深化依法治校,强健高校改革发展之翼
新时代深化依法治校,强健高校改革发展之翼作者:王丽娜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19年第1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法治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地位、作用、目标,提出了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思路与任务,将法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教育领域,主要矛盾也在发生转化,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由关注教育发展和条件改善到关注机会公平、权利公平。
这些教育领域矛盾的发展变化需要更多借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予以解决,要更加重视发展的公平公正,要更加重视教育、学校管理的制度正义、民主管理和法治建设。
一、新时代深化大学依法治校的现实意义1.依法治校是高等学校治理的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法等法律的修订为推进高校治理进一步法治化,进一步明晰高校办学自主权,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法律依据。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建立新型管理关系,就是要在政府、学校、社会三个主体之间实现依法治理,使学校实现依法自主发展和自我监督,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办学权,这是现代大学治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2.依法治校是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手段。
综合改革的核心是权利义务的重新配置,高校改革也必然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需要以法治为基础推进改革。
遵循重大改革必须有法律依据的原则,高校要健全重大决策、管理行为合法性审查制度。
改革的举措要说得通、行得通。
行得通,说不通的改革,终究会行不通。
目前,改革由增量改革转向存量改革,更为复杂,改革进入深水区。
因此,高校综合改革要丰富改革路径,更要依法进行。
3.依法治校是高等学校构建新型大学文化,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保障。
要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公民。
依法治校与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
依法治校与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陈春红来源:《师道·教研》2017年第03期一、深刻的教育哲学思考,明确且高远的办学目标与理念,对沙河小学依法治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具有关键的引领作用经过一年深入调研论证,结合学校53年老校特点,在掌握学校发展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学校审慎提出了关于教育与依法治校的哲学理解、办学理念以及办学思路。
关于教育与依法治校行动的哲学思考。
教育,应着力于当下,适应于变化,落脚于未来。
沙河小学就是要在“适应”与“超越”的关系处理中,做好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根基工作。
以依法治校为契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需要从哲学视野进行高层次的理性思考,而不是简单狭隘的受限于建立法规章程和“管与被管”的事务性的行动表象,它在本质上更多是帮助学校、校长、师生乃至家长处理好规则与自由的问题,尽可能设置好学校这个组织系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安全边界,寻求一种教育生态的互利共赢方式或途径。
关于办学理念。
推行新生态教育,即尊重生命多样性,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与学校发展的规律,开发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身体、智能与精神的全面成长,让学生享受幸福的童年生活,引领师生从适应走向超越,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关于办学思路。
依托社区现有条件与学校现有办学水平,借鉴国内先进的办学经验,把握好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关系,实现法治化元素与办学常态相融合,国际化元素与校本课程相融合,信息化元素与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相融合,特色化元素与学生全面发展相融合,努力创建具有示范意义的法治化、信息化、国际化、特色化学校。
二、立足沙河实际,加强依法治校思想与行动引领,强化治理现代化的文化氛围建设1. 有意识地引导全体教职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法治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利用党员民主生活、教师集体大会、行政会、年级组会、科组会、班主任会、周一升旗仪式、每学期家长会、教学开放周等形式,在党政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中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活动,统一依法治校的思想理念,弘扬依法行事的务实教风,提倡学以致用,在各种教研培训中,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夯实教学功底。
大学关于加强依法治校民主办学工作的意见
大学关于加强依法治校民主办学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民主办学进程,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认识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指出,发展民主,建设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依法治国是领导治理的基本方略。
认真贯彻精神,实行依法治校,把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二)学校是依法治校工作的主体,肩负着培养建设者和接棒人的重要使命。
学校把依法治校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学校深化改、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推动部门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严格依法办事;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保障学校及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只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原则与规定管理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方针在学校中全面贯彻。
(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学校参与各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越来越广泛深入,各种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对自身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教育改发展的逐步深入,教育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学校与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社会之间,已经形成了各种复杂的法律关系。
特别是在直接涉及学校、教职员工、家长和学生等切身利益的关系及管理环节上,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越来越普遍。
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地需要运用法律手段予以调整、规范和解决,这对切实加强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把学校办成满意的大学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四)指导思想:以提升法治水平、增强民主管理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从实施依法治校的战略高度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出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学校稳定、发展和改。
依法治校在提高学校治理能力中的意义何在
依法治校在提高学校治理能力中的意义何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学校则是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当今社会,学校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如何提高学校的治理能力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依法治校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对于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依法治校能够保障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学校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需要一套明确、合理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通过依法治校,可以制定出符合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的规章制度,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利,规范师生的行为准则。
这样一来,学校的管理工作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和标准,避免了管理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例如,在教学管理方面,依法治校可以规范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质量的评估等环节,确保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学生管理方面,可以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依法治校有助于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稳定。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师生的安全和学校的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依法治校,可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同时,依法治校还可以依法处理学校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
例如,在处理师生之间的冲突、学生之间的纠纷时,依据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公正、公平的处理,避免矛盾的激化和扩大,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
在面对校外人员对学校的干扰和破坏时,依法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依法治校有利于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充分的保障。
依法治校可以确保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学生来说,依法治校可以保障他们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权利,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和隐私权等。
加强依法治校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加强依法治校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而依法治校是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依法治校的意义、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以及依法治校的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力求展现依法治校对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积极影响。
一、依法治校的意义依法治校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以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依法治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法律意义学校作为一个法人实体,有权利和义务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办学。
依法治校能够使学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证教育质量合法、合规,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1.2 公正意义依法治校能够创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避免权力寻租、任性教育的问题出现,促使学校实现公正教育的目标。
公正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才德兼备的品质。
1.3 规范意义依法治校能够规范学校人员行为,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通过依法治校,规范学校内外各方的行为规范,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依法治校的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 法定原则依法治校必须以法律法规为根据,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依法履行职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学校应制定符合法律法规的内部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办学行为的合法性。
2.2 公正原则依法治校要确保学校内部权力的公正行使。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明确权责,保证决策的公正、公平,杜绝走过场、任性行事。
2.3 依法办事原则依法治校要求学校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事。
学校领导干部要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带头按照法律法规行事,做到守法先行。
三、依法治校的具体实施方法依法治校离不开具体的实施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依法治校的方式。
3.1 建立健全学校法律制度体系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健全一整套适应学校特色的法律制度体系。
依法治校主要成效做法
依法治校主要成效做法在过去的几年中,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的理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共同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
其次,学校不断完善校内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学校章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规定》等,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让全校师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第三,学校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学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监督作用。
学校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学校的重大事务。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学生的民主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第五,学校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师生的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最后,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法纪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法纪观念和法律意识。
例如,学校组织师生参加普法宣传活动、法律知识竞赛等,提高师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学校还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和国家法律法规。
依法治校在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中的意义是什么
依法治校在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中的意义是什么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发展。
在现代社会,依法治校已成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的关键路径,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校能够为学校营造稳定有序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一个人员密集、关系复杂的场所,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和互动。
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则和法律依据来规范各方的行为,就容易出现混乱和冲突。
例如,在学生管理方面,如果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如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等,就可能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影响教学效果。
而依法治校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校规校纪,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让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营造出一个稳定、和谐、有序的教育环境,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依法治校有助于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在学校中,师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充分的保护。
教师有权利获得公正的待遇、合理的工作条件以及学术自由等;学生有权利接受公平的教育、受到尊重和保护等。
然而,在现实中,这些权益有时可能会受到侵犯。
比如,教师可能会面临不合理的工作安排或评价,学生可能会遭受体罚、歧视等不公正对待。
依法治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权益保障机制,让师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得救济,从而维护师生的尊严和权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依法治校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传统的学校管理往往依赖于经验和个人权威,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和管理混乱。
而依法治校要求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强调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例如,在学校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违规行为和腐败现象。
同时,依法治校还可以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如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等,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学校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校能力
加强学校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校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要想让学生学会依法治校,首先应该加强学校法制建设,提高学校的依法治校能力。
一、树立法律意识,规范校内行为学校要通过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树立法律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使大家真正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重要性。
针对校内常见问题,如违规放学、擅自离校等,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加强对行为规范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校内秩序良好。
二、完善依法治校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依法治校机制,制定学校法律纪律、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文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学校法制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工作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管理有序和规范。
三、加强法律知识培训针对不同岗位和职责的人员,学校应该开展相关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以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同时引导学生对法律有正确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四、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其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重视。
学校应该设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部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严格食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管理,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质量卫生,确保师生食品安全。
五、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学校作为教育场所,其安全工作必须一刻不停地开展。
学校安全工作要立足学校实际,加强校园周围环境维护和安全监控,制定科学的安全预案,加大危险品管理力度,以扫除隐患,确保学校安全。
六、合理设置管理工作人员学校在进行依法治校时,要明确各个职责的工作人员所需的数量和质量,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合理设置管理工作人员,确保每个职能部门人员的数量和配备满足实际需求。
七、建立健全软硬件设施学校的依法治校离不开先进的管理软硬件设施,比如建立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对校园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校园内环境、消防设施、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实效性和管理水平。
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自觉依法办事 推进学院依法治校工作
提高法治思维能力自觉依法办事推进学院依法治校工作《决定》明确提出了“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的要求。
如何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本文在对法治思维的含义,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紧迫性等问题进行具体说明后,结合学院的五项重点工作,對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法治思维,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并提出了只有高度重视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尽快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才能使各级党员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落到实处,从而使学院依法治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富有成效的观点。
标签: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作为“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的能力,既是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要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就必须大力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的能力。
本文对如何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的能力,结合学院的工作实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思维,是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通俗地理解,也可把思维看作是思考的过程。
法治思维,是指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根据法治的基本要求,以及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基本要求就是: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办事情时,首先要从法治的角度进行思维:即想一想,问一问,这一事情(问题)受哪些法律的规范和约束?相关法律对这一事情(问题)有没有规定,是如何规定的?解决和处理这一事情(问题)的法律程序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一事情(问题)时,如果不依照法律会出现什么结果,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等。
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它以严守法律、规则(包含组织内部规章制度)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不能触碰,凡事必须在法定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凡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凡事只要违反法律就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依法治国需要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依法治国需要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梁晓宇
【期刊名称】《宁夏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5(017)003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在广大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是一项现实且紧迫的任务,这对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梁晓宇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涪陵分校,重庆涪陵40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
【相关文献】
1.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J], 周益和
2.依法治国视域下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刍议 [J], 刘赫男
3.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J], 陈昊;
4.推进依法治国重在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J], 孙书侠;
5.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持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J], 薛荣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建设研究
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建设研究本文在论述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阐释了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内涵,评析了当前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建设方面高校党员干部尚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培育法律信仰为前提、以提高学教能力为路径、以完善制度规范为关键、以落实监督检查为保障的对策。
标签: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依法办事;研究一、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建设的现实意义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依法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高校是知识精英荟萃之地,高校党员干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许多高校党员干部在其学科专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成为推動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
然而,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高校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的缺陷,个别领导干部甚至触犯党纪国法锒铛入獄。
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我省石家庄经济学院原党委书记郝东恒因涉嫌受贿罪被依法逮捕,接受司法审查。
〔1〕此外,在教育部对直属高校以及各地对省属高校的巡视工作中,被巡视高校暴露出一些典型问题---有的高校党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四风问题、重点领域权力寻租问题;基建、科研、生活腐化等。
〔2〕上述问题不仅给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阻碍了高校党的建设及法治建设的进程。
二是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校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将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事务纳入法治轨道,实现高校的依法治理。
在依法治校进程中,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以及有关教师、学生申诉救济的制度实践,无不体现了法治对于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追求;而若达到“良法善治”的法治目标,就需要高校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高校自治管理实践中不断运用法治思维,切实依法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共计3127字依法治校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有效保障。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精神,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全面落实依法治校的工作任务,努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工作进程,在提高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治校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明确指导思想
《实施纲要》明确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宪法、法律和法规为依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教育部及甘肃省教育厅的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
(二)依法完善依法治校的相关制度和民主决策机制
1、学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组织制订《河西学院章程》,并设立专项课题,从多学科多角度对大学章程内容进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