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杨氏之子应对的巧妙,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第三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三单元导读,快速阅读,然后,告诉老师,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2.生读后,反馈。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杨氏之子》,一起体会其巧妙的语言。
师板题,生齐读。
4、解题及作者简介。
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把握停顿和节奏。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师生共同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4.听课文录音,标划节奏。
5.指名按节奏读文。
三、研习课文1.小组合作学习,每组可任选一句话,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说说你是如何知道的。
2.小组交流讨论。
3.反馈。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梁国:汉朝的诸侯国,在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甚:很。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拜见。
其:他的。
乃:就,于是。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摆放;摆设。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示:给……看曰:说。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没有闻:听说。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家/禽:×××家的家禽。
4.通过学习,我们学习古文的方法有哪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们高兴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看一看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之处。
板书设计:杨氏之子此是君家果《梅花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蔡妙娟一、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掌握通假字“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1、同学们,你身边的朋友从远方来了,你高兴吗?对啊,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节课我肯定也会遇到不少值得我学习的人,是不是?师:刚才我们的交流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师: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
板书:杨氏之子2、解释课题师: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姓杨人家的儿子)3、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
(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
(张氏之子,董氏之女)。
(二)初读课文(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2、检查读通情况,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3、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
其他同学做一件事:注意听,把几位同学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
指名朗读课文。
师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老师读的和刚才同学读的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交流:停顿不一样。
你听出老师哪里停顿了?(学生交流不同之处,老师随机在黑板上划出。
)跟老师读一遍。
自由朗读一遍。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篇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聪慧”、“诣”、“家禽”等词语。
(知识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教学重难点: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把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感受语言的魅力。
师:同学们,汉语中形容语言的词语有很多,比如:千言万语,妙语连珠,夸夸其谈,语出惊人,大言不惭,忠言逆耳,金玉良言……中国的语言可是丰富多彩,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看看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如何?古时一位秀才在江边遇到一渔夫坐在船上钓鱼,心生一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位渔翁一钓钩。
”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下句,这时,渔夫对答到:“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秀才愕然,连声叫好。
同学们,你们觉得故事中秀才与渔夫的话说的怎么样?生:,妙语连珠,语出惊人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朗读。
1.师:同学们,我出示一个小故事,大家自己先读读。
出示课件: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学生试读,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生读完。
师:同学们,感觉这篇文章读来与以往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吗?(生:语句读起来比较拗口,句子意思古奥难懂、故事简短精炼。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全面。
这是古代文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所以这种写作文体就叫文言文。
如果把它的意思按照现在的语言习惯写下来,那就是白话文,也就是我们平时读的文章。
3.自由朗读课文,找到难读的字词句,标画出来多读几遍。
(着重强调“为、应、梁、惠、诣、乃、曰、禽”的读音。
)4.指名谈文中难读的字词句,师生共同交流。
5.出示划有停顿线的全文,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停顿之处的读法。
出示: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杨氏之子》的基本背景和情节2.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和关系3.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教学内容1.《杨氏之子》的基本背景介绍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和关系分析3.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探讨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读过什么近代名家的作品?有没有读过巴金的小说?”2.自我介绍和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背景知识介绍1.讲解《杨氏之子》的写作背景和情境,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2.提出问题:“在差评中,杨家父子是一起出镇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人物关系。
第三步:人物分析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要人物展开分析讨论,梳理人物关系网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提示问题:“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杨氏之子最终取得了胜利。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
第四步:主题探讨1.讲解小说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2.反思问题:“你认为小说中的主题对当下社会有什么启示?”鼓励学生们思考和探讨。
教学方式1.以讲解与互动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小说的背景和情节,人物特征和关系,主题和意义。
2.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经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交流和探讨学习所得,收集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2.组内小组织评分: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分,根据小组成员参与度和学习表现,打出相应的分数。
3.全班作业展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与小说相关的作业,以展示对小说的深入理解和理性思考。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主旨,并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2.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语言应用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文本中的生字、词组和句子,并掌握其正确的发音、使用和意义。
4.学生能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文本的主旨,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2.掌握生字、词组和句子的正确发音、使用和意义。
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
2.掌握新词汇和语法结构。
三、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讲解并解读文本,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情节。
2. 生字练习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并加以巩固。
3. 词组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组,让学生理解并加以掌握。
4. 句子分析分析文本中的重要句子,让学生理解并加以掌握。
5.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议论文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式1.讲解式教学: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进行教学。
2.演示式教学:通过示范和操练的方式进行教学。
3.体验式教学: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角色扮演和互动讲故事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活动设计1. 开场活动通过幼儿歌曲、手语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热身活动通过问答或其他形式操练,让学生快速回顾所学内容。
3. 生字练习讲解并示范生字的正确发音和写法,并配以练习。
4. 词组讲解讲解并示范重要词组的用法和意义,并通过操练巩固。
5. 句子分析通过分析文本中的重要句子,让学生理解并加以掌握。
6.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议论文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 结课活动通过问答形式等,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生字、词组和句子掌握能力较强,但在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以后需要增加更多的互动体验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 教案
21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本文用文言文的形式,叙述了一个聪慧孩童接待客人的故事。
教学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同时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故事中孩童的机智、风趣以及应对语言的巧妙。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诣、禽”2个生字。
会写“梁、诣”等3个生字。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人物、地点、主要内容。
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回顾古文的学法,熟读成诵,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对本故事有大概了解,朗读欣赏。
2.揭示课题:(1)标题:杨氏之子——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2)揭示“杨氏”“之”的意思。
(3)读标题,文中讲述了杨氏之子的什么故事?3.检查预习:(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文中生字词的古今释义。
(2)文中对“杨氏之子”评价的句子是什么?(3)你知道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4)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一起讨论吧!4.走近作者:刘义庆,(403-447),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文学成就:所著的《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先驱。
主要作品:《世说新语》《幽明录》5.了解著作:《世说新语》(刘义庆)主要内容: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籍特点: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②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③善用对照、比喻、夸张、描绘的文学技巧。
④书中人物事迹、典故等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小说发展影响很大。
6.知识积累: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成语均是出自《世说新语》。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也出自此书。
(二)掌握生字1.出示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
2.明确重点字的笔画、部首、结构、音序。
3.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进行书写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杨氏之子》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章中生僻词语的含义,并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
3.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章的理解和句子的翻译。
难点: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杨氏之子》实物或影印件。
2.生词卡片或词语解释。
3.板书、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杨氏之子》这个故事。
2.讲述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讨论句子意义,分析语法结构。
第三步:课文赏析1.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
2.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
第四步:小组讨论1.小组内自由讨论课文内容,互相交流理解。
2.每组学生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第五步:课堂练习1.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题,师生讨论答案。
第六步: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梳理课文内容,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文章内容?2.生词解释的方式是否合适,学生是否掌握词义?3.课堂练习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4.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何?六、课后拓展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文章,拓展对文学的理解。
2.让学生尝试写一篇类似风格的作文,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杨氏之子》这篇文章,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的聪明才智。
本文语言精炼,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朗读感悟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仍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部分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朗读和记忆。
3.课堂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图中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遇到生字词,教师适时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深层含义。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杨氏之子为什么能够回答得那么巧妙?”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果你是杨氏之子,你会如何回答孔君平的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十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十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十篇)《杨氏之子》文言文的教学设计内容各种各样,以下为你搜集了十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欢送查看参考,希望大家喜欢!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流程预设: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1.导入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齐读课题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
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
《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初读感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
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
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出示方法,师范读,练读。
5、再指名读。
齐读。
(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
《杨氏之子》教案7篇
《杨氏之子》教案7篇杨氏之子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解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灵聪明和他的答复的奇妙之处。
3、熟悉3个生字,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幽默和机灵。
三、教学难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幽默和机灵。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预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二实小来了很多评委教师和听课教师,你们快乐吗?对啊,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日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是一件欢乐的事情。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节课我确定也会遇到不少值得我学习的人,是不是?刚刚我们的沟通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觉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宝。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
板书:杨氏之子2、解释课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1、课件出示故事,激发兴趣2、通读课文同学们喜爱这个故事吗?现在让我们抓紧一起来试着读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3、检查通读状况同学们都读得很仔细,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教师来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字音都读准了,课文确定能读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读后,正音)你们都读得特别仔细,教师情不自禁也想读一读,好不好?(师范读)教师读得好吗?觉得好在哪里?(学生自由答复)(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4、沟通学习古文方法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它?(引导方法有看解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回忆旧文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我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了《自相矛盾》。
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2、揭示新课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来,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3、理解课题氏,姓氏。
之,的。
完整意思为姓杨人家的孩子。
4、了解出处《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是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
二、走近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分享,预设:(1)夫子与孔君平的混淆。
夫子是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君平。
(2)杨父的混淆。
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杨父有没有在场。
(3)__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出了杨家孩子。
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孩子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3、再读课文(1)自由朗读,试着将停顿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请同学分享停顿的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是否恰当。
(3)纠正朗读,在文中划出正确的朗读停顿线。
(4)教师范读,尤其注意孔君平与杨氏儿的两句对话。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3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孩子们,来咱们先进行一个听记练习,听好了,看谁听得准,记得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论语》。
2、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上课。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
板书:杨氏之子(齐读)这篇文言文选自哪里?板书《世说新语》。
师:《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交流展示:(一)朗读展示1、昨天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来展示自学成果。
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朗读展示。
请先在三人小组内交流!师:注意,如果发现伙伴有字音读不准的,断句不好的地方,你们可以帮帮他,也可以讨论一下谁读得正确。
2、请看这两个多音字谁读读?为设果儿应声答曰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读。
4、出示课文,指名读。
5、看着大屏幕上的标记,读好断句。
重点指导:a刚才我听出大家两个句子没有读好。
这一句应该这样读?谁来试试?b我刚才听你读时,你故意在“家”后面停顿了一下。
有的是把“家禽”连起来读?c既然大家读通顺了,我出两个句子考考大家。
按照这些停顿符号读是不是更有节奏感了。
但是也不能像蹦豆子一样,要声断气连。
(1)孔/指以示儿/曰(点击出现停顿符号)(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杨氏之子孔君平聪明才智的故事。
课文通过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展示了杨氏之子机的智谋和聪明才智。
这篇课文既有故事性,又有教育性,旨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人物可能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做适当的铺垫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言文能力。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示例法: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模仿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打印或准备课文文本,以便学生朗读和阅读。
2.参考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和标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听说过聪明的人吗?他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朗读课文,将课文内容呈现给学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语段。
3.能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杨氏之子》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语段。
难点1.分析课文中难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运用课文中所学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文《杨氏之子》课文原文和音频。
2.课文习题和配套教辅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请学生回想并简述上节课的内容。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预习本课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1.讲解词语:–哀号:悲痛地叫喊。
–乃:表示假设。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三、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师生共同解读生词和句子。
2.学生课文朗读,老师点评。
四、课后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师生共同讨论,澄清疑惑。
五、板书设计•词语:哀号、乃•句子:孝的故事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在课堂互动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杨氏之子》这篇课文。
第21课《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教学过程任务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1.引导谈话。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问你,你能说话吗?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再问,你能把话说得好吗?这就不同了。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一些善于表达的人,感受他们语言表达的幽默与风趣,体会其中的智慧。
我们今天将认识谁呢?2.展示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杨氏之子)3.简要分析课文题目。
(1)解释“氏”和“之”的意思。
(2)引导学生理解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4.回顾学过的文言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学过的文言文(如《自相矛盾》),然后鼓励他们分享学习文言文的体验和感受。
任务二:感知文言文,读出韵味1.学生自由尝试阅读文言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
(3)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
2.教师范读文言文。
教师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并展示如何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要求学生注意古文的停顿、节奏和韵味。
(1)教师按划分的节奏范读文言文。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
教师相机指导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所以要分开读,不能连起来读。
(3)教师小结:文言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
我们读古文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
3.学生看着课件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4.分角色读,全班齐读文言文。
5.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教师展示生字词:“造诣”和“禽兽”,学生齐读。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梁”、“诣”、“禽”和“聪”。
任务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聪慧”、“诣”、“家禽”等词语。
(知识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把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语言的魅力。
师:同学们,汉语中形容语言的词语有很多,比如:千言万语,妙语连珠,夸夸其谈,语出惊人,大言不惭,忠言逆耳,金玉良言……中国的语言可是丰富多彩,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看看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如何?
古时一位秀才在江边遇到一渔夫坐在船上钓鱼,心生一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位渔翁一钓钩。
”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下句,这时,渔夫对答到:“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秀才愕然,连声叫好。
同学们,你们觉得故事中秀才与渔夫的话说的怎么样?
生:,妙语连珠,语出惊人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朗读。
1.师:同学们,我出示一个小故事,大家自己先读读。
出示课件: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学生试读,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生读完。
师:同学们,感觉这篇文章读来与以往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吗?(生:语句读起来比较拗口,句子意思古奥难懂、故事简短精炼。
)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全面。
这是古代文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所以这种写作文体就叫文言文。
如果把它的意思按照现在的语言习惯写下来,那就是白话文,也就是我们平时读的文章。
3.自由朗读课文,找到难读的字词句,标画出来多读几遍。
(着重强调“为、应、梁、惠、诣、乃、曰、禽”的读音。
)
4.指名谈文中难读的字词句,师生共同交流。
5.出示划有停顿线的全文,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停顿之处的读法。
出示: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随机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三、参考注释,弄懂课文大意。
1.师:同学们,学习这个小故事有个很好的助手,不知道大家知道它是谁吗?(生:文后注释)对,要想读懂文言文,利用好文后注释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试着把文后的注释自己批注到文中,看能不能读懂故事大意。
(生自己根据注释学习。
)
2.分小组讨论自己读不懂的字词,然后提出来,全班讨论。
注:学生读不懂的词语可能有以下几个词语。
杨氏之子:姓杨人家的孩子。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
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孩子父亲的好朋友。
设果:摆上水果招待客人。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者老师的尊称。
禽:鸟儿。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对的阅读能力做出自己的解释,因为是初次学习文言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渗透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入门指导。
3.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一说,然后全文连起来说一说。
在理解句子意思的过程中,教师简单提这样几个问题:文中人物都有谁?他们做了什么,谈了什么?从哪句话里知道的?给你的印象如何?
四、深化巩固,拓展运用。
1.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再读全文。
谈谈本次读与前面的读有什么不同?
2.根据自己对课文意思的理解,同桌分角色演一演故事内容。
(注意人物语言是文言。
)
五、学习书写“曰、惠、禽”。
(注意字形和笔画。
)
板书设计:
10 杨氏之子
语言→文言→注释→朗读理解
孔君平:逗小儿学者(此是君家果。
)
杨氏之子:设果机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