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名师新编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定位置》 (2)第2课《辨方向》 (6)第3课《看地图》 (11)第4课《物体的特征》 (15)第5课《物体的分类》 (18)第6课《材料的性质》 (25)第7课《身边的材料》 (29)第8课《蜻蜓与麻雀》 (32)第9课《鲫鱼与青蛙》 (38)第10课《壁虎与小猫》 (41)第11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45)第12课《海洋生物》 (48)第1课《定位置》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表述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来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位置的感性都能够可观,但不能够表述位置,所以,本节课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准确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小动物情境1、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瞧!(出示一排小动物) 老师最喜欢的排在第3个,是谁呢?(两种答案) 你是怎样数的? (课件演示) 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我是从左往右数的,我最喜欢(小青蛙) 对了,像这样一排小动物,只要告诉你是从左往右数第3个,马上就知道是小青蛙了!2、小动物们知道我们今天在这儿上课,又跑来了好多。

(出示)一排、两排、三排,多整齐呀! 现在第3个还是小青蛙吗?(只有小青蛙吗?) 那小青蛙的位置应该怎么说呢?同桌商量商量。

①学生说位置,多种。

(卡片出示)我越听越糊涂了,小青蛙只有一个呀,怎么有这么多的说法呢?(方向不同) ②哦!那第2排第3个(出示卡片)是怎么看的呢? (2-3生说,师领、同桌、完整地说)所以小青蛙排在第2排第3个。

③我们按照这样的观察方法来看看其他小动物的位置。

(师说生答3个,你是怎么看的) ④你喜欢的小动物排在哪里呢?谁愿意上来,说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教学设计2. 提问:从哪里可以找到土壤呢?3. 引领学生交流展示:我们从哪里找到 的土壤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图片,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土壤存在于很多地方。

4.引领学生做好记录,填写相关的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卡片二.土壤资源1. 老师介绍: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 资源。

在我们地球上有29%的是陆地, 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

2. 土壤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是植物生长必须的条件之一(1) 出示树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2)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到了什么?土壤 考,交流表达促 3.展示自我:使学生打开思 (1)我在玉米地里发现了 维,让学习更深 土壤入(2)我在树林里发现的土壤让学生在做中集 (3)我从小河边到小河底 中精力,在展示 发现都有土壤中获得自信、自 (4)我见过盖房子的过 豪感程,房子底下有土壤分类观察,更深4.做一做,展示交流: 入的体会土壤的重要性。

Wffl«na 小挪®鼓励学生看图说话,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1.感受土壤存在的广泛性,看图说话,让学 逐步知道土壤是随处存在生进一步知道土的壤对生物生长的2.说一说,观察土壤中各种重要性,进而逐生长的生物逐步感受土壤步理解我们人类的重要性的生活中衣食住(1)大树的根长在土壤行都与土壤有关 里,大树才能生长(2)我们发现了我们吃的 多联系生活,联 玉米是长在土壤里的,小系身边的事物,麦也是在土壤里发芽的,让学生意识到我土壤是他们的生长环境们学的是身边科(3)图片中我们发现是谷学,知识来源于总结: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因此土壤使我们食物来源的基础。

(5)出示图片,提问:你认识这种植物吗?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总结:土壤与我们的穿衣有直接的关系(6)供我们欣赏的花卉是长在哪里呢?子,也就是我们吃的小米,也是在土壤里长起来的,水稻虽然是长在水里的,其实水的下面也是肥沃的土壤(4)我们发现图中是土豆、胡萝卜、卷心菜、黄瓜,他们也是长在土壤里我们发现了土壤里能长出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5)观察图片,答出这是棉花,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知道:棉花可以防线,我们穿的棉线衣服就是用它们制作的,棉花籽还可以榨油吃(6)联系生活发现花盆里也是土壤(7)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出图中是土胚房和没有铺设柏油的泥泞路3.采集土壤、观察、记录记住老师的提示:接触土壤后要洗手展示交流:(7)不仅如此,下面这两幅图片也是土壤的功劳总结:从以上大家观察讨论发现土壤是生活将主动权还给学生,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教师及时给与鼓励和补充,增加学生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3)出示谷子和水稻的图片(4)出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发现的内容是什么?(1): 土壤里有腐烂的树叶-田野里-一.哪里有土堵-小河边房子底部 大树的生长-二.土壤资源-植物生长在土ta 里还有其它生物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设计身边的土«1. 观察手中的土壤,小组内交流,猜一猜土壤中有什么?2. 小组合作,准备实验(1)展示准备的用品:土壤、烧杯、水、木棒(2) 做一做,观察发现: 将土块小心的放入盛水的烧 杯中,观察发现了:有气泡 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 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说明了土壤中有空气、沙砾(3) 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用木棒将烧杯中的土壤搅 动,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长 时间静置,观察发现:漂浮 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中 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 上面的应该是黏土层,用小 棍挑一点在手上涂抹,感到 黏滑、细腻;下面的土壤颗 粒大,有许多的石子沉积, 是沙砾层,越到底下颗粒越 粗。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体第2课:物体的运动第3课:物体的形状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第4课:植物的生长第5课:植物的变化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

4.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评价: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答案的正确性、书写的规范性等。

3. 学生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对学生期中期末考试的科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下册科学》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实验仪器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

4. 网络资源:如科学知识网站、科学实验网站等。

六、教学安排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2周)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体(1课时)第2课:物体的运动(1课时)第3课:物体的形状(1课时)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和变化(2周)第4课:植物的生长(1课时)第5课:植物的变化(1课时)七、教学建议1. 针对第一单元,可以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物体的运动和形状。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基本属性。

2. 在第二单元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变化,如开花、结果等,从而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精选】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精选】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1课定位置一、教材分析:第一课是在学生现有的对于“定位置”的生活经验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说说你的位置;位置“接力”;教学楼的位置;远洋船的位置。

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方位的理解;明确物体运动的时间、方位或距离都是明确物体位置的因素;进一步加深对“方位”的理解,知道确定方位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现所教的三年级学生是典型的农村小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对位置的认知经验往往比城镇孩子弱,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内容:说说你的位置;位置“接力”;教学楼的位置;远洋船的位置。

四、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能力目标(1)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测。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

要求学生对物体的位置观察时作记录,通过比较分析后描述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乐于与人合作。

五、教学资源。

1、教学生认识新词汇“参照物”。

为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其运动而选作的另一物体叫做参照物或参照系。

教师通汽车行驶相对路旁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和公转的现象等。

2、教学生认识新词汇“坐标”。

在需要定量描述物体运动时,要描述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就要在参照物上建立坐标系。

六、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1、问题情境以三位坐在教室的小朋友对妍妍座位的描述,,提出问题:为什么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妍妍的座位到底在那里呢?讨论回答完毕后,教师再在教室安排同一情境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

2、说说“你”的位置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知道确定物体是相对的,知道在参照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配套K12】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配套K12】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课《定位置》内容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力培养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测。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乐于与人合作。

设计意图“定位置”是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单元课,本单元就定位置、辨方向、学会看地图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常常需要判断自己与周围环境相对位置的关系,所以需要运用方位及相关名词。

本课借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了解方位的概念,从学生熟悉的自己身边的位置入手,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继而体验自己与周围事物的相对关系,再借助情景,活学活用。

通过“教学楼的位置”这个亲历活动,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科学的描述能力,慢慢过渡到能根据一个参照物的位置来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教学流程观察——提问——观察——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位置”的概念,通过定位置的活动,让学生在“说说自己的位置”、在“位置‘接力’”等活动中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难点是在参照系上建立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班级学生座位表、学校平面图、标明方位的卡纸、游戏活动卡片、绸带、南海海洋地图、船模型、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同学们,我们科学课的好朋友妍妍和我们一样都升上三年级了,开学的天,她来到了新的课室,课室里的同学就给她出了一个难题。

妍妍的位置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帮她找找吧。

汇报: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汇报。

讨论:为什么每个人的说法都是不一样的?小结:我们应怎样确定位置呢?二、活动一:说说你的位置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自己在课室里的准确位置吗?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说自己的位置。

讨论:自己的位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说清楚自己的位置吗?看谁说得最多,描述得最清楚。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生物与非生物(4课时)(2)第二单元:观察与探究(4课时)(3)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4课时)(4)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课时)(5)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4课时)3. 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

(2)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科学素养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

(2)观察方法的应用。

(3)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4)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实验器材:显微镜、望远镜、磁铁、酸碱指示剂等。

(2)教学课件:PPT、视频、图片等。

(3)实物模型:地球仪、动植物标本等。

2. 学具:(1)笔记本、笔。

(2)观察日记本。

(3)科学实验工具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上课时的态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生物与非生物(2课时/单元,共4课时)2. 第二单元:观察与探究(2课时/单元,共4课时)3.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2课时/单元,共4课时)4. 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课时/单元,共4课时)5.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2课时/单元,共4课时)六、教学反馈与调整: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1.1 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常见的物体。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如球、棍、板等。

2. 分析物体的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椅、黑板等。

2. 让学生触摸和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描述。

4.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物体。

1.2 物体的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如移动、滚动、跳跃等。

2. 分析物体运动的特点,如速度、方向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运动,如移动的桌子、滚动的球等。

2. 让学生描述这些物体运动的特征。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描述。

4.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

第二章:植物的一生2.1 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生长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叶子生长等。

2. 分析植物生长的特点,如需要水分、光照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如盆栽等。

2. 让学生描述这些植物的生长特征。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描述。

4.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2 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繁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等。

2. 分析植物繁殖的特点,如需要适宜的环境、繁殖材料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繁殖方式。

2. 让学生描述这些植物的繁殖特征。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一、教案内容:第1节:《我们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1. 学生自带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

2. 教师准备一些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

2. 学生展示自带的物品,分享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科学。

4.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5.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二、教案内容:第2节:《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运用科学方法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2. 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4. 各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三、教案内容:第3节:《动物的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 认识常见的动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认识常见的动物。

2. 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描述动物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实物。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
我们在哪里
定位置
辩方向
看地图
物体与材料
物体的特征
物体的分类
材料的性质
身边的材料
生物大家庭
蜻蜓和麻雀
鲫鱼和青蛙
壁虎和小猫
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海洋生物
第一课定位置
一、教材分析:
第一课是在学生现有的对于“定位置”的生活经验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说说你的位置;位置“接力”;教学楼的位置;远洋船的位置。

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方位的理解;明。

新编三年级下粤教版科学教案设计

新编三年级下粤教版科学教案设计

新编三年级下粤教版科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利用实验实践活动,认知生活中的科学
现象。

2.学生能够掌握物质性质的表现形式以及各种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3.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定律。

4.学生能够学习和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二、基础知识
1.物质的属性和性质:物质的表现形式、溶解的原理、物质间的
相互作用。

2.物质变化过程:物质变化过程中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定律以
及温度对物质的影响。

3.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三、实验实践
1.物质的属性和性质
实验实践内容:
(1)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如冰湖实验,等离子体实验等
(2)探究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如溶解实验,析出部分反应,乙酸乙酯析出实验等
2.物质变化过程
实验实践内容:
(1)物质变化和能量守恒实验:如电解水制取氢气的实验
(2)物质变化和温度的关系:如蒸馏实验,实践温度加热量的定理等
3.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
实验实践内容:
(1)水体生态:实践水机构和水体微生物的传播。

(2)空气生态:实践空气机构和空气污染的变化。

四、教学评价
学生运用所学,对实验实践进行评价。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准确把握物质性质、物质变化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定律,用图解的方式,数字的形式展示物质的变化,标出相关实验操作过程中“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定律,反映生态系统特点,体现实验设计精妙。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集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集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集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根底。

二、班级根本情况分析: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特长操作,其它,在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合作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强化了的。

三、任务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一般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一般生活的,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能,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是操纵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4、和开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5、亲近自然、观赏自然、珍爱生命,资源和环境的爱护,现代科技的开展。

四、方法措施:1、课堂措施:(1)、教材及学生的备好课,好活动材料,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学,努力每位学生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

(3〕、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答复和作业反响,以表扬鼓舞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1〕、鼓舞学生阅读量,多看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参加〔社会〕实验、小创造、小、小制作活动,以能力。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1]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我们在哪里第一课定地点一、教材剖析:第一课是在学生现有的对于 " 定地点 " 的生活经验认知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教课活动:谈谈你的地点;地点 " 接力 " ;教课楼的地点;远洋船的地点。

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地点,理解物体的地点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地点来确立;经过活动,加深学生对方向的理解;明确物体运动的时间、方向或距离都是明确物体地点的要素;进一步加深对 " 方向 " 的理解,知道确立方向的重要性。

二、教课内容 :谈谈你的地点;地点 " 接力 " ;教课楼的地点;远洋船的地点。

三、教课目的:1、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地点(前后、左右、远近等)。

(2)理解物体的地点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地点来确立。

2、能力目标(1)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2)培育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3)学会对研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察看与描述。

要修业生对物体的地点察看时作记录,经过比较剖析后描述3、感情态度价值观(1)领会集作的重要性。

(2)乐于与人合作。

四、教课资源。

1、教课生认识新词汇 " 参照物 " 。

为确立物体的地点和描述其运动而选作的另一物体叫做参照物或参照系。

教师通汽车行驶相对路旁房子、树木作为参照物;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和公转的现象等。

2、教课生认识新词汇 " 坐标 " 。

在需要定量描述物体运动时,要描述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地点随时间变化的数目关系,就要在参照物上成立坐标系。

五、课时安排 :3 课时六、教课过程第一课时1、问题情境以三位坐在教室的小朋友对妍妍座位的描述,,提出问题:为何每一个人的说法都不相同?妍妍的座位究竟在那边呢?议论回答完成后,教师再在教室安排同一情境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b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内容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 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 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力培养1. 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测。

2.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 乐于与人合作。

设计意图“定位置”是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就定位置.辨方向.学会看地图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常常需要判断自己与周围环境相对位置的关系.所以需要运用方位及相关名词。

本课借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了解方位的概念.从学生熟悉的自己身边的位置入手.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继而体验自己与周围事物的相对关系.再借助情景.活学活用。

通过“教学楼的位置”这个亲历活动.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科学的描述能力.慢慢过渡到能根据一个参照物的位置来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教学流程观察——提问——观察——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位置”的概念.通过定位置的活动.让学生在“说说自己的位置”.在“位置‘接力’”等活动中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难点是在参照系上建立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班级学生座位表.学校平面图.标明方位的卡纸.游戏活动卡片.绸带.南海海洋地图.船模型.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同学们.我们科学课的好朋友妍妍和我们一样都升上三年级了.开学的第一天.她来到了新的课室.课室里的同学就给她出了一个难题。

(出示课本图片。

)妍妍的位置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帮她找找吧。

汇报: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汇报。

讨论:为什么每个人的说法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坐的位置不同.标准不同.所以说法不同。

)小结:我们应怎样确定位置呢?二.活动一:说说你的位置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自己在课室里的准确位置吗?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说自己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1单元土壤1 身边的土壤教学目标1.认识土壤,知道身边哪些地方有土壤的存在。

2.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

认识土壤一种重要的资源。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4.通过举例观察、发现总结,进而能够准确的表达土壤的重要性.5.使学生认识到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激发爱护土地资源的情感。

6.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一种重要的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

认识土壤一种重要的资源。

难点:认识到土壤是一种资源,树立爱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土壤记录单、土壤样本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讲述:林林去萌萌家玩,看见萌萌家阳台的花盆里种植了一盆小西红柿,特别喜欢,萌萌说她家还有种子,她们可以再种植一盆送给林林。

于是她们找到了种子、花盆和小铲子。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能种植西红柿吗?还缺少什么呢?预设:土壤。

过渡: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土壤。

二、新知讲解(一)知识点一:哪里有土壤展示:展示土壤。

提问:哪里能找到土壤呢?预设:小河边,公园里……。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向身边的小伙伴介绍哪里能找到土壤。

教师活动:学生边介绍,教师边展示土壤,帮助学生清晰的认识土壤。

展示:展示卡片信息。

提示:引导学生做好有关土壤的记录。

填写相关的信息。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哪里有土壤了,其实土壤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二)知识点二:土壤资源讲述: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在我们地球上有29%的是陆地,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家等各种植物。

展示:展示树林。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树木的根都长在土壤里。

展示:展示花生和水稻的图片。

讲述:我们发现我们吃的花生是长在土壤里的,水稻也是种植在土壤里的,土壤是它们生长的环境。

展示:展示土豆、菠菜、红薯、胡萝卜图片。

提问:这些是什么呢?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总结:我们发现图中的土豆、菠菜、红薯、胡萝卜都长在土壤里。

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发现了土壤里能长出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

土壤是我们食物的来源。

展示:展示棉花的图片。

提问: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它有什么作用呢?预设:棉花,棉花可以纺线,我们穿的衣服很多就是以棉花为原材料制成的。

棉花也能制成棉被。

总结:回答的很好,棉花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我们还可以利用棉花籽榨油。

由此我们知道,土壤与我们的穿衣有直接关系。

展示:展示鲜花的图片。

提问:我们欣赏的鲜花长在哪里呢?预设:土壤。

展示:展示房屋和柏油路的图片。

讲述:不仅如此,下面的两幅图片也是土壤的功劳。

总结:我们的吃、穿离不开土壤,我们的住和行也离不开土壤,我们居住的房屋的一个原材料就是泥土。

未铺上柏油的路也是土壤。

从以上大家观察讨论发现土壤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可见它和水一样重要,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的关。

提问:土壤里还生活着哪些生物呢?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在农田、花园等处采集一些土壤|进行观察,了解土壤中有没有动植物的|生活的痕迹。

展示:展示观察土壤的工具。

提示:接触土壤后要洗手。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田野里、小河边、玉米地里、房子底下、森林里都含有土壤,土壤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板书设计1 身边的土壤土壤存在田野里、小河边、森林里……..土壤是一种资源,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2 土壤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是由沙砾、小石子、空气、水、黏土等成分组成。

2.知道土壤主要分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类型。

3.能运用多种感官并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4.能积极动手参与土壤成分探索的试验。

5.体验到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土壤是由砂砾、小石子、空气、水、黏土等成分组成。

难点: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三种不同的土壤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相关资源知识解析:土壤的中的水分.mp4。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土壤,同学们也采集到了一些土壤。

,我们也对土壤进行了观察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呢?预设:土壤里很多大小不同的颗粒。

提问:那么土壤里还含有什么呢?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开呢?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开呢?过渡: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土壤,一起来揭开有关土壤的秘密。

二、新知讲解(一)知识点一:土壤的主要成分展示:展示土壤。

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土壤里都有什么呢?土壤中有哪些成分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呢?学生活动:学生七嘴八舌回答问题。

总结: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用过滤的方法研究土壤里的成分,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好了实验需要工具。

展示:展示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半杯水,再放一些土壤进行观察。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预设:有气泡冒出,土壤会沉淀。

总结:将土块小心的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我们观察发现了: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

越到底下颗粒越粗,这说明了土壤中含有空气、沙砾。

组织活动:现在我们用小木棍或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然后记录实验现象。

注意:顺着一个方向慢慢搅拌,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

提问:同学们又发现了什么?预设:上面有树叶漂浮……….总结: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上面的是黏土层,当我们用小木棍或玻璃棒取一点在手上涂抹,感到黏滑、细腻: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的石子沉积,是沙砾层,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过渡: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土壤中还含有哪些成分。

展示:展示知识解析:土壤中含有水分。

总结:从视频中我们发现,盛有土壤的塑料瓶晒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塑料瓶上有水珠,这说明土壤里含有水分。

讲述:如果我们对着土壤进行加热的话,我们还会闻到一股潮臭味儿,这就是土壤里腐殖质散发出的味道,土壤里还含有腐殖质,地面上死亡的动物、植物完全腐烂后,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物质就是腐殖质。

腐殖质烤糊后会发出潮臭味。

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中含有小沙砾、空气、水、黏土、腐殖质。

过渡: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我们采集到土壤岩石不同。

我们用手捏的手感也不同。

(二)知识点二: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展示:展示三种不同的土壤。

组织活动:我们先通过感觉器官观察这些土壤样本。

我们用手摸一摸,然后用放大镜看一看,看看有什么不同。

提问:现在谁能说说这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呢?预设:颗粒大小不一样,黏度不一样。

总结:(1)沙粒含量较多的是沙土;(2)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壤土;(3)黏粒含量较多的是黏土。

讲述:同学们都很棒,土壤按质地分,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的,呈浅棕色。

黏质土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

呈棕色或红色。

壤土的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在哪里能找到这些土壤呢?展示:种植三种不同土壤的植物。

讲述:在种西瓜的地里找到了沙质土;在水稻地里找到了黏质土;在大树底下找到了壤土,这说明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实践:请同学们课外做一个土壤的百宝箱。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是由小沙砾、空气、水、黏土、腐殖质等物质组成的;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种类型,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板书设计2 土壤的组成土壤的成分:小沙砾、空气、水、黏土、腐殖质沙质土土壤类型壤土黏质土3 土壤与植物教学目标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3.能准确判断三种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

4.能通过动手感受三种是土壤的疏松程度,并能准确判断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

5.能正确的使用研究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6.能根据土壤的特性。

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和保水性的大小。

难点: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三种不同的土壤、烧杯、量筒、木棒、纱布、塑料过滤器、烧杯、水等实验材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相关资源知识解析: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mp4、知识解析:土壤类型及它们适合种植的植物.pptx。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讲述:这片花生长的真好,粒大又饱满。

展示:展示两幅对比图。

讲述:这块地里的花生长的又小又瘪。

过渡:同样的花生为什么长势不一样呢?和这里的土壤有关系吗?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新知讲解(一)知识点一:哪种土壤更疏松展示:展示花生。

讲述: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提问:花生的生长和土壤的疏松有关系吗?土壤的疏松程度和土壤颗粒大小有关系吗?展示:展示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三个塑料杯、三种土壤、1根玻璃棒)。

组织活动:尝试用木棒戳一戳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比较它们的疏松程度,说说哪种土壤更适合种植花生。

展示:展示活动步骤。

a.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三个塑料杯中,数量一样多。

b.尝试用木棒分别戳一戳三个杯中的土壤。

c.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并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进行活动。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与指导和纠正。

展示:展示表格。

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请同学们填写实验表格。

提问:还有谁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过的三种土壤成分的颗粒大小吗?总结:提问:对比这两个表格,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总结:沙质土壤颗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

花生适宜生长在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地区。

(二)知识点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特性讲述: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性也是不同的。

展示:展示实验器材和工具(三种土壤、塑料过滤器、烧杯、水、纱布、量筒)。

过渡: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三种土壤的保水性。

展示:展示实验步骤:a.将纱布固定在过滤器的正确位置。

b.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三个塑料过滤器中,要求数量一样多。

c.分别用烧杯量取150 毫升水加入装有土壤的过滤器,注意加相同量的水。

d.静置一段时间,用量筒量取下面杯中的水。

组织活动: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说一说结论。

总结:沙质土滤水快,保水性差: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