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研究综述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研究1. 引言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下,公司融资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可能会影响公司的融资决策,从而对公司的发展产生影响。
管理者的自信是一个双刃剑,因为自信可能会促使企业发展,但过度自信可以让企业产生错误的决策和行动,进而影响财务和企业形象。
2. 管理者过度自信管理者过度自信是指企业领导者过度信任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而忽略了外部环境和其他参与者的看法和建议。
过度自信可能会让领导者产生一种虚幻的信念,认为自己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测是正确的,即使面临压力或困难的时候也会保持自信的态度,这种态度可能会产生误导性的结果。
斯隆管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管理者在做出一系列战略决策时,更容易受到他们对自己能力的高度评价以及对自己判断的过度信任所驱动,而忽略企业内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所有的风险。
过度自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管理者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和洞察力,但也可能使其忽略他人的建议和公司所面临的现实困难。
这种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会忽略企业风险,从而导致公司的融资决策存在缺陷和错误。
3. 公司融资企业融资是企业进行生产和投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企业提供经济资本和技术支持。
公司通过融资能够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但合理的融资政策和措施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
根据个体理性经济学的理论,公司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主体,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也是基于理性的考虑和行动。
这些行为包括资本预算,决定公司债券价值和股票价值,以及制定公司财务政策等。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公司或者企业管理者可能会被自己的主观看法所影响,产生错误的决策和行为。
4.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在进行公司融资决策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可能会影响其判断力和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发展。
一些管理者可能会过度估计自己所理解的市场、产品和客户需求,从而忽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低估公司现有财务资源,而过度依赖债务和股票等融资方式。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研究综述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2009.5上旬·47·□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研究综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黄莲琴【摘要】过度自信是人类最为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
本文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和公司价值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评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非理性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一、引言行为金融学修正了理性人假设的观点,认为现实投资者在认知过程中存在各种偏差,并受各自的情绪、情感和偏好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使之无法以理性人方式作出无偏估计。
行为金融学及管理决策行为的研究推动了行为公司财务的兴起。
行为公司财务从两个视角研究代理人的非理性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一是假设投资者非理性,将公司管理者的财务行为看成是对证券市场定价偏差现象的理性反应,如市场择机理论、迎合理论等,仍隐含假设管理者是理性的;二是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研究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偏差)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
Shefrin (2007)指出,偏差、直接推断与框架效应等三类心理现象妨碍管理者对传统财务方法的最优运用,导致管理者作出损害公司价值的决策,产生高昂的决策成本。
因为当管理者面对风险进行抉择时,导致他们作出不当财务决策的主要是心理偏差因素,如过度自信、过度乐观、证实偏差和控制幻觉等;而管理者对直接推断的信赖性和对框架效应的敏感性会使管理者作出损害公司价值的错误决策。
Heaton (2002)认为,管理者的非理性源于套利限制与学习法则的有限性,而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或企业文化可能会助长管理者的非理性。
管理者非理性的主要内容包括:过度自信和乐观、有限理性、参考点偏好、从众行为、后悔厌恶与双曲线折扣等。
近几年,国外学者开始研究管理者非理性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研究视角主要是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乐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我国学者对管理者非理性的研究则刚刚起步。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过度自信是指由于受到诸如信念、情绪、偏见和感觉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和私人信息的准确性。
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对投融资决策行为影响的案例研究【分享】
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对投融资决策行为影响的案例研究论文关键词:过度自信投融资决策高管人员三九集团论文摘要:过度自信是公司高管人员普遮存在的一种心理特质,其对会司投融资决策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基于对三九集团高管赵新先在投融资决策中过度自信表现进行剖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弓丨言由于我£国情特殊,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监督机制不健全,从而缺乏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有效约束和监督,高管人员在企业投融资决策过程中往往显示出过度自信的倾向,最终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近年来,红塔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褚时健、广东原健力宝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经纬、前三九集团董事长赵新先、山东秦池集团王卓胜等曾盛极一时的著名企业高管纷纷落马,它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反思与启示。
国内著名企业生命周期如此之短,以前我国学者更多地是从公司管理机制、治理结构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加以探究,那么,是否可以从高管人员的主观行为及其产生的心理动因加以认识?因此,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公司治理机制和企业投融资决策行为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由于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加速或者直接导致企业投融资失败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现象,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与投融资决策行为的关系进行探究。
二、文献回顾及理论基础1.文献回顾W e i nS tei n(1980)通过研究发现下列三个因素都有可能引发过度自信:控制幻觉,高度向往良好收益,难于比较个体间业绩的抽象参考点。
根据March和Shapi ra(1987)调查的证据可知,管理层低估内在的不稳定性,相信自己能全面控制公司经营业绩。
Lys and Vineent (1995)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NCR的AT&T并购决策。
研究表明:并购中的价值毁损与管理者过度自信有关。
然而,过度S信在投资决策中发挥作用的实证证据还比较有限,Yueh —hsiang Lin ( 2005)以台湾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管理者利润预测作为公司高管过度自信的代理变量,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研究随着公司行为财务的兴起,管理者非理性尤其是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与公司财务决策关系的研究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而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而针对中国制度背景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的研究较为缺乏。
因此,本文试图研究以下问题: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是否存在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而对公司价值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首先追溯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学根源,阐明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的内在联系;其次,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环境,剖析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特征;第三,在实证研究方面,构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遵循“由面到点、层层递进”的构想,研究过度自信管理者如何选择公司融资策略,进而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债务融资策略和信用融资的影响。
本文研究结果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1.鉴于中国的制度背景,利用上市公司盈余预告构建了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指标。
相比较而言,该指标的构建比较全面、客观,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工具。
2.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应的实证检验。
本文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管理者选择的融资策略不仅遵循融资优序理论,而且更倾向于内源融资,通过支付更少股利的方式以储备更多的内部资金。
该研究结论也证实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说可用来解释融资优序理论。
3.针对目前研究认为公司债务政策趋于保守是普遍现象的观点,本文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利用税盾拐点考察公司债务政策。
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管理者实施的债务政策呈现激进倾向;与已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更关注公司绩效,其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自信管理者奉行的债务激进政策加大了公司绩效下降的趋势。
4.过度自信管理者运用信用融资效应如何?学者们还未对此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管理者偏好信用融资并不显著,但证实了随着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强,信用融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与一般管理者相比,过度自信管理者运用信用融资发挥经营负债杠杆的创值效应和成长效应明显降低。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MM由米勒和莫迪利亚尼提出,之后研究人员就对公司的投融资决策方面的问题非常关心,关于公司的投融资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采用大量心理学研究,研究表明,过度自信是大多数人心理所固有的情绪。
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在市场上因为感情或情绪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决策并不完全合理。
因此,本文将不理性的人作为考察对象,它可以进一步研究具有过度自信心理倾向的领导者对投资以及公司融资结构方面的影响。
我们现在研究的经理人过度自信区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过度自信和金融研究业务还研究的比较少。
在本篇论文中,通过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过度自信会不会影响公司的融资结构的试验来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融资结构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对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本文摒弃经济人的金融决策合理的传统理论,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企业管理人员过度自信与企业融资结构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和国外的研究,对本文中的假设进行了探究。
然后描述了中国国内上市企业融资环境及融资行为特征并分析管理人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融资结构的影响。
基于我国2009~2013年间1564个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行为金融学,考察了管理人员过度自信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影响显著。
具体表现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的融资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当企业的现金流充裕时,融资水平也显著提高;但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的融资水平的关系并不显著。
由此证明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所以,本文增加并且拓宽了公司融资结构的研究。
最后得出结论,并就怎样改进管理人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结构的影响给出政策性建议。
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综述
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综述摘要:在行为金融的影响下,管理者过度自信成为研究公司财务的焦点。
本文以相关研究为基础,归纳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成因、对决策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判断和测量方法。
abstract: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has been the hot topic in corporate fin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finance. based on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analysised the cause of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it’s influence on decision making and it’s judgement and measurement.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财务;测度key words: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behavioral finance;measurement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184-020 引言20世纪末期,由于资本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化,出现了许多无法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的异象。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市场参与主体的“完全理性”假设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在此背景下,行为金融学基于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放松了投资者“理性人”假设,考察他们决策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基于“非完全理性”和“有限套利”理论,对资本市场中的异性进行了较好的讨论分析,构建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的基本框架。
随后行为金融理论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张,并在公司财务研究中得到应用,形成了行为公司财务理论。
相关的研究者们认为应考虑到作为企业权利中心的管理者也是自然人这一现实情况,他们的决策行为同投资者一样,会受到其自身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决策。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融资决策研究述评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 OU RNAL OF HAR BI N UN I VE RS I TY OF COMME RCE
N o . 1, 2 01 4 S e r i a l No 。 1 3 4
t i o n a l t h e o r y , a n d i n j e c t s n e w v i t li a t y i n t o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l a t h e o r y .We f i s r t r e v i e w he t me a n i n g o f m a n a g e r i l a o v e r c o n i f d e n c e nd a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e v i —
Z HANG Da—we i . S U N F u—mi n g
( 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 J i m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m e n 3 6 1 0 2 1 , C h i n a )
关键 词 : 过度 自信 ; 投 资 ;融资; 财务决策 中图分类号 : F 2 7 6 . 6 ; F 2 7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7 1 1 2 ( 2 0 1 4 ) 0 l一 0 0 6 8— 0 5
Th e Re v i e w o f S t u di e s o n Ma na g e r Ov e r c o n id f e nc e a nd Co r po r a t e I nv e s t me nt a n d Fi na n c i n g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研究综述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研究综述【摘要】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一个在管理学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首先解释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接着介绍了当前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因素。
最后提出了如何避免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最终总结出文章的主要观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的影响,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价值、绩效、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概念、特征、影响、关系、研究现状、因素、避免、负面影响、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管理者过度自信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竞争日益激烈,管理者过度自信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企业的成败关键取决于管理者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风险,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和管理失误。
特别是在面临企业发展重大决策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往往会掩盖企业真实的风险和问题,影响企业长期价值的实现。
了解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引导管理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避免过度自信对企业价值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综述,为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融资行为研究综述
于对其 所掌握信息的精确性进行过高估计 ,认 为一定发生 的事件 实 际上 发生 的可能性 只有8 %,而认 为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实 0 际上发 生的可能性 大约为2 %。 0 哈斯多夫等人认为 , 人们倾 向于把 成功归功 于 自己的努力 , 而失败是 由外部因素的影响造成 。
在 管 理 学 领 域 里 , 量 学 者 研 究 发 现 , 司管 理 者 所 表 现 的 大 公
,
以决策者理 假设为前提来研究企业融资行为 已经形成了比较
理者越成功越容易保 持他们 的T作并得到提升 ,因而表现 出过度
自信 ;三 是 管 理 者表 现 出 的过 度 自信 和 乐 观 很 可 能被 看 作 有 更 高 的能力水平 , 因而 更 容 易 被公 司雇 佣 。 白R l 18 ) 早 提 出 了管 理 者 非 理 性 问 题 , 次 对 管 理 者 o ( 96 最 l 首
大量 的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表 明,过度 自信的心理在人们的
经济生活 中表现突 出, 即人们倾 向于高估 自己成功 的概率 , 而低估 失败的概率 的心理偏差 , 大致 表现 为太狭窄 的置信 区间、 自我认 知
偏 差以及过度乐观三种形式。 如费 切 霍 夫 等 人 研 究 表 明 , 们 倾 向 人
研究与探索 I t yA dE p r u n x l e S d o
基 于管理者过度 自信 的企业融 资行 为研究综述
重庆 工商大学 汪珊珊
理 论上 而言 , 业 融 资 问题 一 直 是理 论 学 界关 注 的热 点 话题 之 企
一
预 测 和 规 戈 公 司 现 金 流 时 , 理 者 总 是 会 表 现 出过 度 自信 ; 是 管 0 管 二
( ) 二 消极 方 面 主 要 包 括 :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摘要】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一种常见的管理者行为特征,可能影响其在债务融资决策中的表现。
本文通过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分析了管理者自信度对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的关联,以及管理者自信对债务融资绩效的影响。
文章还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为企业管理者在债务融资过程中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研究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可能导致投资决策的不慎重和过度风险承担,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
建议企业管理者在债务融资过程中要注意管理自身的自信度,合理评估风险,并谨慎做出决策。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融资,影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影响因素,债务融资决策,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绩效,未来发展,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一直是财务管理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进行债务融资决策时常常会高估公司的业绩表现和未来的盈利能力,导致公司债务负担过重,甚至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倾向于选择过多的债务融资,以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张和投资,而忽视了债务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过去的研究表明,管理者的自信度对债务融资决策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的债务融资方式,而不够自信的管理者则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融资方式。
了解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对于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以及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并提出针对管理者自信度的债务融资决策的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了解管理者自信度对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的关联,分析管理者自信对债务融资绩效的影响,以及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引言管理者的自信常常是成功的关键因素,然而过度自信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和风险增加。
在企业的财务决策中,管理者的自信也会对企业的债务融资产生影响。
本文将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债务融资的影响,通过探究自信对债务融资决策的潜在影响机制,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理论背景1.管理者自信度与债务融资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了解市场的能力,导致他们对债务融资的决策可能更加倾向于采取高风险的举措。
而实际上,债务融资需要谨慎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
管理者的自信度可能会对债务融资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信度对决策的影响机制管理者的自信度可能会通过影响其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方式,进而影响决策的风险偏好和决策的依据。
具体来说,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和关注那些符合他们观点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种信息收集偏差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债务融资的风险和收益做出误判,进而影响债务融资决策的结果。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管理者的自信度数据和企业的债务融资数据,来探究管理者自信度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具体而言,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设计问卷,收集管理者自信度数据。
通过设计针对管理者的自信度调查问卷,收集不同管理者的自信度数据,以了解管理者的自信度水平。
2.收集企业的债务融资数据。
通过收集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债务融资记录,获取企业的债务融资情况。
3.实证分析。
将管理者的自信度数据与企业的债务融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管理者自信度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三、研究发现通过对管理者自信度和企业债务融资数据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管理者的自信度与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呈正相关。
即管理者的自信度水平越高,企业倾向于选择更多的债务融资来进行资金筹集。
2.管理者的自信度与债务融资成本呈正相关。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高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未来盈利能力,从而可能低估了债务融资的成本,导致企业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融资政策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融资政策融资决策是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对企业价值有重要影响。
有关企业融资决策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自MM理论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企业资本结构决策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融资优序理论等理论。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研究深入,人们发现经济生活中存在一些“异象”无法用这些传统的财务理论解释,理性经济人假设受到了质疑。
行为财务学打破理性经济人假设,从非理性视角来研究公司财务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研究发现非理性行为普遍存在,其中过度自信是最为稳健的发现。
过度自信研究分为投资者过度自信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两个方向,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相对较少。
管理者作为企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本身拥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利,更容易产生过度自信,这将导致管理者的决策偏离企业价值。
因此,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融资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过度自信的研究难点在于如何对其进行度量。
本文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选取盈余预测法为基础,提出了以业绩预告偏差为标准的衡量方法。
若上市公司实际净利润低于其业绩预告中预告净利润下限值,则认定为过度自信。
本文在理论分析部分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表现更积极,拥有更好的社会声誉以致更容易获得债权人信任。
实证研究部分,选取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数据为样本,以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率、短期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的替代变量,以流动债务比、长期借款比为债务期限结构的替代变量,对过度自信与企业资本结构、债务期限结构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以高管薪酬比例重新定义过度自信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研究结果显示:(1)以业绩预测偏差定义的过度自信管理者占19%左右,表明有不少的管理者存在高估公司业绩的情况。
(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债务水平显著正相关,即管理者过度自信将显著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使企业拥有更高的负债水平。
(3)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正相关,即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决策,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长期债务。
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融资与公司业绩
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融资与公司业绩
传统融资结构理论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但无法解释很多财务现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行为财务理论引入公司融资行为研究中,尤其是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融资行为关系展开大量研究,有的则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关系,但缺少对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行为与公司业绩三者内在关系的全面研究。
本文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融资与公司业绩三者内在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具体来说,本文包括六大部分:第一,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梳理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融资与公司业绩三者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简要述评。
第三,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融资和公司业绩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分析梳理了相关理论基础。
第四,实证研究设计,包括定义变量、提出四大研究假设、构建四个线性回归模型和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第五,对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进行实证回归分析。
实证回归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债务融资规模与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强化了债务融资与公司业绩的显著负相关关系。
第六,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提出应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优化融资决策、改善公司业绩的具体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丰富了公司业绩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并为上市公司合理控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优化融资决策,改善公司业绩提供借鉴。
管理者过度自信、负债融资与企业价值
管理者过度自信、负债融资与企业价值以往的学者较多围绕着传统的财务理论“理性经济人”对管理者展开研究。
然而伴随着资本市场诸多异常现象的出现,传统的“理性经济人”无法做出合理解释。
这让学者们在放宽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中,产生了行为金融学。
不同于传统的财务理论,管理者的心理状态被纳入考虑范围。
研究表明管理者在对企业进行决策时往往会表现出过度自信、锚定效应、羊群效应和框架依赖等心理。
其中,学者们发现过度自信在管理者身上表现的最为稳固和显著。
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个特质。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视角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于负债融资和企业价值的影响。
本文以2012-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学习和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以及选取“兖州煤业”这个案例公司。
以负债融资为中介变量,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管理者的相对薪酬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以资产负债率作为负债融资的替代变量,以托宾Q值作为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在稳定性检验中,以管理者的个人特质(性别和年龄)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价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负债融资呈正相关关系(3)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短期债务融资(4)负债融资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5)负债融资是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的中介变量(6)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负债融资的相关性更强(7)总经理与董事长是否两职合一对企业绩效起到调节作用,两职合一会强化管理者过度自信,两职分离会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弱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
这些研究丰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文献,对企业制定良好的内部控制和完善的治理机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融资成本是资金所有权与资金使用权分离的产物,实质是资金使用者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是公司生产经营的主要成本之一,与公司的资本结构密切相关。
管理者负责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的规划与实施,对公司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运营中,管理者自身的能力及其性格特质会对公司业绩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公司的融资方式与投资方向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MM理论以来,学者对于融资成本与结构的关注度逐渐升高,继而衍生出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与市场择时理论等众多对于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这些理论都隐含着管理者行为是完全理性的这一理性人假设前提。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管理者完全理性的情况是不会存在的,余明桂等(2009)研究表明过度自信广泛存在于管理者群体中,过度自信导致的认知偏差会对管理层决策造成的影响。
近几年,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公司传统的融资渠道也发生了改变。
商业银行提高了贷款资质的审核标准,债券市场打破了刚性兑付的传统,违约率较高的地区和行业的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难度较高,股票指数的大跌及熔断等政策调控的失灵也使广大投资者信心锐减,社会整体融资环境趋紧,公司融资难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在此背景下,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融资结构及融资成本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研究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主要包括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框架和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对国内外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融资结构与融资成本的研究进行梳理。
第三章为理论分析,简要阐述了公司融资结构和融资成本理论,通过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融资结构和融资成本的内在逻辑分析,结合前人学者研究提出假设。
第四章为变量衡量,对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结构与融资成本的衡量指标进行分析,引入控制变量并阐述原因。
第五章为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主要包括本文实证研究的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并根据前文提出的三个假设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并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结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债务融资水平正相关,与公司短期债务比例正相关,与公司融资成本正相关。
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融资决策与公司绩效
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融资决策与公司绩效早期的财务理论大多围绕“理性经济人”假设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金融市场上“股权风险溢价难题”、“羊群效应”等异象的不断涌现,理性人假设难以接受实践的检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质疑。
质疑中的学者们大胆探索并放宽研究思路,逐步摒弃理性人假设定式,从而诞生了行为公司财务理论。
行为公司财务理论是对理性人假设的一次巨大挑战,它引入行为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探讨,发现行为主体在整个决策过程中通常会呈现出过度自信、风险厌恶等不同的认知偏差,而过度自信是其中最为系统和稳定的一种非理性行为,并且在企业管理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企业管理层掌握着公司经营方针与重大决策的主动权,其认知偏差必然给公司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有些管理者因过度自信带领企业实现飞跃,创造卓绩,如华为公司凭借其战略自信和软硬件实力等优势跃然成为2016全球ICT的领头羊与探路者;阿里巴巴依据其模式、制度和文化方面的过度自信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界的奇迹。
有些管理者却因过度自信做出非理性决策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如格力公司因对其制造与销售能力的过度自信以及对手机市场的错误认知导致格力手机承受了巨额的“试错”成本,面临“夭折”危机;平安集团凭借其保险、银行和投资三大核心业务优势盲目自信进军经验不足的二手车电商领域,在烧完14亿广告后依旧黯然退场……由此可见,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公司绩效间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关系。
过度自信心理究竟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众多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过深度探讨。
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投资、并购等方面,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常常高估自我能力、所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成功的概率,从而可能导致“过度投资”、“频繁并购”等行为,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
但是“现代管家”理论的推理结果却表示,出于对自身尊严、自我成就等一些非物质激励的追求,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希望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公司的运营过程,逐步降低代理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使自己真正树立企业“好管家”的榜样作用;此外过度自信在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投资不足现象的发生,进一步给公司绩效带来正向影响。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Modiglian和Miller提出的MM理论奠定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该理论的成立依赖于资本市场有效和市场参与者完全理性等严苛的前提假设,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人们意识到管理者的非理性特征可能会对企业的债务融资产生影响。
行为金融学放宽了理性经济人的假定,使之更贴近资本市场和企业的现实情况,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和方法来研究公司的金融决策问题,并较好地解释了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金融异象”。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理论研究,目前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债务融资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少。
本文摒弃传统公司财务理论中管理者完全理性的假设,以行为金融理论为依据,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否会对企业债务融资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何种影响。
本文首先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定义、产生原因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存在具有普遍、稳定性。
继之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市场特征出发,借鉴关于融资决策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偏向于债务融资、短期债务融资以及商业信用融资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将盈余预告偏差(乐观预期)大于或等于50%定义为管理者过度自信,选取2013-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全部A 股中披露第三季度盈余报告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筛选得到最终样本观测值,采用描述性统计、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我国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进行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倾向。
而且,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率和商业信用融资均显著正相关,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进行债务融资、短期债务融资和商业信用融资。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1)完善公司财务决策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制度;(2)完善公司组织架构,提高对过度自信管理者的监控水平。
管理者过度自信、内源融资与投资效率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内源融资与投资效率研究投融资决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以及提高投资效率一直以来都是现代企业关注的焦点以及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随着委托代理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以及信息经济学的出现,企业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被提出来,并且指出企业投资水平以及非效率投资问题会受到内部资金多少的影响。
内源融资作为企业融资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应该成为企业首要的融资方式。
但是现在企业大多数是以外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占比较低,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源融资与投资效率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之前的理论大多数是从理性人假设的角度去研究,管理者作为企业重要的经营决策者,存在非理性行为,直接影响企业内部资金的多少以及投资决策。
因此本文试图从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即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内源融资的影响机制以及通过内源融资影响投资效率的传递机制。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利用沪深股市2010-2014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内源融资与投资效率的关系。
本文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增加内源融资可以扩大公司投资规模,缓解企业投资不足,但也会造成过度投资;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容易增加内源融资,并且会通过内源融资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企业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扩大企业的投资规模、减少企业的投资不足程度,但是也会导致投资过度;由于我国企业制度背景不同,结果显示,在国有企业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容易导致企业发生过度投资,在非国有企业中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的关系并不显著。
并且在非国有企业中,管理者过度自信通过内源融资对投资不足的影响程度要比国有企业大。
研究结论不仅拓宽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投融资的研究视角,而且也为管理者选拔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2009.5上旬·47·□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研究综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黄莲琴【摘要】过度自信是人类最为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
本文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和公司价值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评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非理性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一、引言行为金融学修正了理性人假设的观点,认为现实投资者在认知过程中存在各种偏差,并受各自的情绪、情感和偏好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使之无法以理性人方式作出无偏估计。
行为金融学及管理决策行为的研究推动了行为公司财务的兴起。
行为公司财务从两个视角研究代理人的非理性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一是假设投资者非理性,将公司管理者的财务行为看成是对证券市场定价偏差现象的理性反应,如市场择机理论、迎合理论等,仍隐含假设管理者是理性的;二是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研究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偏差)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
Shefrin (2007)指出,偏差、直接推断与框架效应等三类心理现象妨碍管理者对传统财务方法的最优运用,导致管理者作出损害公司价值的决策,产生高昂的决策成本。
因为当管理者面对风险进行抉择时,导致他们作出不当财务决策的主要是心理偏差因素,如过度自信、过度乐观、证实偏差和控制幻觉等;而管理者对直接推断的信赖性和对框架效应的敏感性会使管理者作出损害公司价值的错误决策。
Heaton (2002)认为,管理者的非理性源于套利限制与学习法则的有限性,而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或企业文化可能会助长管理者的非理性。
管理者非理性的主要内容包括:过度自信和乐观、有限理性、参考点偏好、从众行为、后悔厌恶与双曲线折扣等。
近几年,国外学者开始研究管理者非理性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研究视角主要是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乐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我国学者对管理者非理性的研究则刚刚起步。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过度自信是指由于受到诸如信念、情绪、偏见和感觉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和私人信息的准确性。
过度自信可以说是人类最为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
研究表明,人们在决策时存在着过度自信倾向,主要表现为优于平均水平、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准确、置信区间狭窄、自我归因偏差等。
Baker ,Ruback 和Wurgler (2007)指出,对行为公司财务的两个研究视角进行比较而言,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影响公司财务决策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衡量管理者非理性的替代指标。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目前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1.根据管理者的行为来判断。
一是管理者的股票期权或股票持有量。
Malmendier 和Tate (2005)根据管理者的行为(优于平均水平)来判断其是否过度自信。
作为报酬,CEO 持有大量公司股票和股票期权,他们无法通过交易所持有的股票期权或出售公司股票来对冲风险,为了分散、规避风险,如果给定足够高的股票价格,CEO 会尽早行权。
Malmendier 和Tate 根据这一逻辑思路构建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三个度量指标:计算出在行权期内CEO 应当行权的最小溢价百分数(67%)的标准,如果CEO 较标准的行权时间推迟行权,或CEO 对公司未来的业绩乐观则会一直持有股票期权至期满(典型为10年),或CEO 习惯性增加公司股票的持有量,满足其中一条,则将CEO 划分为过度自信。
二是管理者盈余预测。
Hribar 和Yang (2007)发现,过度自信增加了管理者在自愿披露盈余预测方面的乐观偏差,导致过于乐观的盈余预测。
Lin ,Hu 和Chen (2005,2008)根据管理者盈余预测来判断管理者是否过度自信。
如果CEO 对未来的结果是乐观的,他们更可能提供向上偏误的预测;如果CEO 向上偏误预测的次数多于向下偏误预测的次数,就视其为过度乐观。
三是并购次数。
Aktas ,Bod 和Roll (2006)认为,如果一个管理者进行多次收购,则可能体现出他的某种心理状态,即他可能高估收购的收益,低估收购的风险。
因此,将进行过两次以上收购活动的管理者视为过度自信。
吴超鹏、吴世农和郑方镳(2008)根据“首次并购成功与否”来判断管理者是否过度自信。
2.根据管理者的身份来判断。
Barros 和Silveira (2007)认为,如果CEO 是企业的创办者,则会表现出更显著的行为偏差(过度乐观和自信)。
如果CEO 或董事会主席是企业的创办者或继承人,或持有50%以上的股权,则视为过度自信。
同时以CEO 的股票持有量来进行稳健性检验。
3.根据外界的评价来判断。
Malmendier 和Tate (2005)以商业期刊对CEO 的描述评价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
构建一个过度自信的虚拟变量:如果CEO 更多地被商业□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48·2009.5上旬期刊描述为confident and optimistic ,则该虚拟变量为1;如果CEO 更多地被描绘成reliable ,cautious ,conservative ,practical ,frugal ,or steady ,则该虚拟变量为0。
Deshmukh,Goel 和Howe (2008)等研究均采用这种方法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
4.以消费者情绪指数或企业景气指数来度量。
Oliver (2005)以消费者情绪指数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
余明桂、夏新平和邹振松(2006)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景气指数作为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并以上市公司年度业绩的乐观预告是否变化来进行稳健性检验。
笔者认为,根据管理者的行为判断其是否过度自信来设计度量指标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这是因为,根据管理者的身份来判断的方法不太主观,因为CEO 或董事会主席虽是企业的创办者或继承人,但不一定就会表现出过度自信。
以消费者情绪指数或企业景气指数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差,因为管理者对企业的预期与消费者对经济状况的预期以及管理者对行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外源融资行为Roll (1986)最早提出了管理者非理性问题。
他针对并购时目标公司出现的溢价问题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了傲慢(狂妄自大)假说,将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入公司并购中,指出并购活动并不会为整个经济带来总体收益,仅仅是并购者对并购的协同效应过于自信,从而可能出现出价过高的现象。
Heaton (2002)认为,可以用管理者乐观假设来解释融资优序理论。
Malmendier ,Tate 和Yan (2006)的实证研究支持了Heaton (2002)的理论分析,因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认为市场低估公司的价值,外部融资特别是权益融资代价过高。
实证研究显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进入外部资本市场(包括债务市场)都比较保守。
Hackbarth (2004)的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并不遵循融资优序理论,倾向于选择更高的债务水平,更频繁发行债券,导致债务期限更短。
而Ben David 等(2007)发现,过度自信的CFO 倾向于承担更多的债务,且主要是长期债务,这与Hackbarth (2004)的结论不太一致。
余明桂等(2006)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证明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采取激进的债务融资策略,与Hackbarth (2004)的结论是一致的。
Oliver (2005)对美国具有25年以上历史的企业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管理者信心在解释公司融资决策方面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公司的负债水平随着管理者自信程度的增强而提高。
Barros 和Silverira (2007)以巴西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管理者信心是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杠杆比率正相关。
综上所述,管理者的自信程度与公司的债务水平正相关,但其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研究结论以及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是否遵循融资优序理论尚存在争议。
这可能缘于各国融资机制、公司的治理结构迥异。
因此,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设能否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异向”,有待于融资优序理论与权衡理论的比较检验。
四、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内源融资行为股利政策实质上是公司的内源融资策略之一,Ben David 等(2007)发现,过度自信的CFO 较少发放股利。
同样,Deshmukh 等(2008)的研究也发现,由过度自信的CEO 管理的公司支付的股利更少,这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较少发放股利以便利用内部资金进行投资的假设是一致的。
同时,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低成长性公司之间所支付的股利差异较小;由于CEO 的过度自信导致股利支付减少的问题在低成长性、低现金流、高信息不对称的公司中更为明显,即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使股利支付与现金流之间的正向关系、股利支付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负向关系更显著;市场对于股利增加的正面宣告反应强度比较低,即股利增加意味着CEO 的过度自信程度较低。
五、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价值Gervais ,Heaton 和Odean (2005)的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能增加公司价值。
Hackbarth (2004)的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特征对公司价值具有正面作用:因为较高的债务水平限制管理者转移资金,通过减少管理者与股东的冲突而增加公司价值;尽管较高的债务水平影响了投资,但通过减少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冲突,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的投资决策能增加公司的价值。
Fairchild (2006)通过构建两个模型综合考虑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在信息不对称模型中,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了债务的过度使用,使公司价值降低;在道德风险的模型中,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其通过诱导管理者努力工作产生积极作用,然而也会导致债务的过度使用与较高的预期破产成本。
综上所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多为理论模型推导,较少有实证研究。
从学者们的理论模型研究结论看,两者的关系不明确,这意味着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可能存在一个临界点。
但如何寻求该临界点、如何通过实证研究使上述理论模型得以验证有待探索。
六、启示1.合理设计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
鉴于我国的相关制度背景与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管理者持股变动情况与管理者盈余预测两种方法来设计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
这是因为,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已有章可循,但是实施管理者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少,故无法采用股票期权方式来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
但是我国管理层持股计划已于1999年相继展开,原先的《公司法》规定,高管人员所持股票只能在离职或退休半年后才能上市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