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在高速铁路中的应用研究
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研究
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速铁路系统作为一种快速、安全、舒适的交通方式,已经在我国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出行。
但是,在高铁列车运行过程中,多种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列车的安全与稳定性,这就需要运行状态感知技术,对高铁列车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
一、高铁列车运行状态的重要性高铁列车作为一种高速列车,它的运行速度通常在300km/h左右。
高铁列车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和挑战,比如说承载重量、外力干扰、雪天霜冻、雷雨交加等情况。
这需要高铁列车具备足够强的抗风、抗震、抗压和抗干扰等能力。
如果高铁运行状态出现问题,既可能导致列车的安全事故,还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列车运行,造成列车晚点等后果,因此,对于高铁列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的应用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传感器、信号采集器等监测设备实现的。
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实时检测高铁车轮、铁路道床、气压等多种参数,同时也可以对高铁列车外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运用运行状态感知技术,可以让列车管理中心实现对列车进行全面、实时、准确的监控,可以更快速地掌握列车运行状况,预测出列车运行发生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降低高铁列车运行事故的风险,从而保障列车的安全性。
三、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的发展历程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科技领域的持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
1. 早期的运行状态感知技术主要借助机车驾驶员,通过手动的方式,记录列车的机械运行数据,如速度、油量、牵引力等信息。
这种方式需要人工干预,很难满足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收集需求。
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自动感知技术逐渐应用于高铁列车的运行状态监测。
通过各种传感器安装在列车的不同部位,来实现高铁列车不同部件的运行数据检测和收集。
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各种信息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和处理,为列车管理系统提供更精确、更及时、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传感器在高铁中的应用
1、转向架转向架是支承车体并沿着轨道走行的装置。
转向架是车辆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它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品质、动力性能和行车安全。
CHR1动车组转向架上安装有用于多个系统用的速度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1)光电式车速传感器--由带孔的转盘两个光导体纤维,一个发光二极管,一个作为光传感器的光电三极管组成。
发光二极管透过转盘上的孔照到光电二极管上实现光的传递与接收。
(2)磁电式车速传感器--模拟交流信号发生器,产生交变电流信号,通常由带两个接线柱的磁芯及线圈组成。
磁组轮上的逐个齿轮将产生一一对应的系列脉冲,其形状是一样的。
输出信号的振幅与磁组轮的转速成正比(车速),信号的频率大小表现于磁组轮的转速大小。
(3)霍尔式车速传感器--它们主要应用在曲轴转角和凸轮轴位置上,用于开关点火和燃油喷射电路触发,它还应用在其它需要控制转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控制电脑电路中。
由一个几乎完全闭合的包含永久磁铁和磁极部分的磁路组成,一个软磁铁叶片转子穿过磁铁和磁极间的气隙,在叶片转子上的窗口允许磁场不受影响的穿过并到达霍尔效应传感器,而没有窗口的部分则中断磁场。
红外轴温探测传感器列车在运行中,车轴与轴承相互摩擦产生热能。
当车轴与轴承间出现故障时,摩擦力增大,产生的热能就随之增加,轴箱的温度也随之升高。
因此,测定轴箱的温度变化,可以确定轴箱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铁路行车早期,采用手摸轴箱的办法来判断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以手的感觉来确定车辆与轴承间的工作状态。
采用这种方法,检测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人的手感有差异,没有标准。
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由探头、轴温信息处理装置、传输线路、信号报警装置等部分组成。
探头由光敏器件和光电转换器件组成。
轨道清障器CHR1动车组两个端部转向架上各装有一个轨道清障器,用来防止轨道有异物导致出现脱轨现象。
2、弓网系统电弓是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安装在机受车或动车车顶上。
受电弓与接触电网直接接触,为电力机车提供电力。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运用及管理优化研究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运用及管理优化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运用及管理优化研究。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然后分析了高速铁路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原理与技术,讨论了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应用,并探讨了监测系统管理优化策略。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监测系统的运用情况,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最后对研究进行了结论总结,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强调了该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速铁路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管理优化、原理与技术、应用、案例分析、问题与解决方案、结论总结、研究展望、实际应用价值。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高速铁路已经成为城市之间快速交通的重要方式。
高速铁路所面临的自然灾害和异物侵限问题也日益严重。
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洪水等可能会对高速铁路造成破坏,危及列车和乘客的安全;而异物侵限则可能导致高速列车的运行受阻,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高速铁路的自然灾害和异物侵限问题,监测系统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结合了各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高速铁路线路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情况,为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支持。
对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运用和管理优化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原理、技术、运用及管理优化策略,以及系统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提升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安全性: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大众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有效的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危险,预防事故发生,从而提高高速铁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高速铁路轨道系统智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高速铁路轨道系统智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其运营安全和运行效率就变得更加重要。
其中,轨道系统是高速铁路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铁路轨道系统智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就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本篇文章将介绍高速铁路轨道系统智能监测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和应用。
一、概念及意义高速铁路轨道系统智能监测,指使用传感器、网络和计算等技术对高速铁路轨道系统进行智能化监测的一种技术手段。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传感器等装置将轨道系统的状态采集下来,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给出相应的预警信息,帮助运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排除问题,以确保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行,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运行效率。
高速铁路轨道系统具有运行速度高、运行密度大等特点,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等)和人为因素(如设计、建设和维护等)。
因此,对高速铁路轨道系统进行智能监测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避免出现运行故障,确保铁路运营的安全和稳定。
二、关键技术高速铁路轨道系统智能监测的核心技术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将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可以对高速铁路轨道系统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应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对轨道系统的振动、应变、温度和几何形状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测,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轨道系统的状态。
(二)网络技术高速铁路轨道系统的智能监测需要进行实时传输和处理的数据,因此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
网络技术包括通信协议、传输媒介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数据的传输需要保证高速、稳定、可靠,传输媒介可以使用有线和无线网络。
网络安全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需要采用防火墙、加密等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三)计算技术高速铁路轨道系统智能监测需要对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需要计算技术的支持。
探究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铁路检测中的应用
探究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铁路检测中的应用1 前言自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出现以来,铁路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铁路出行,由于近年来铁路事故频频发生,促使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铁路检测上的广泛使用并大力发展。
传统的铁路检测一直是靠人工和静态检测,这种检测缺乏实时性和准确性,并且效率低下,根本无法满足铁路的发展。
这就要求研究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来适应环境的发展,人们就试图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铁路检测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在铁路检测上显著提高了铁路检测的实时性、准确性,有效的减轻了人工检测中工作条件恶劣,工作量大等缺点。
它能在列车行驶的过程中就能对铁路和列车状况进行检测,并及时的做出预警,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目前有关铁路检测主要集中在铁路信号检测、轨道检测、接触网检测、电力机车检测及站台环境监测等五个方面。
2 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视觉,也称机器视觉。
它是利用一个代替人眼的图像传感器获取物体的图像,将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并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判别准则去理解和识别图像,达到分析图像和作出结论的目的。
计算机视觉是多学科的交叉和结合,涉及到数学、光学、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图像理解、模式识别等多个领域。
计算机视觉已有多年的发展历程。
随着计算机、控制理论、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在机器人、工业检测、物体识别的应用越来越广,研究方向也从二维到三维,从串行到并行,从直接依赖于输入信号的低层处理到依赖于特征、结构、关系和知识的高层处理。
一般的计算机视觉系统是有CCD(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装备有图像采集板的计算机、光照系统以及专用图像处理软件等组成。
CCD摄像机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背景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其实是一个光电传感器,将光学信号转成电信号,图像采集板把采集的电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即数字化,一般情况下在摄取图像时都需要一个照明系统提供光照,然后再用专用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输出分析结果。
应用于高速铁路的高速图像传输系统研究
现 在我 们 讨 论 一 种基 于 U B 协 议 的 高 上 层应 用 软件 。固件 程 S 速 图 像 数 据 传 输 方 法 。 泼方 法 以接 口芯 片 序 是 硬 件 中 的 软 件 部 C 7 60 3 Y C 8 1A为数 据 传输 核 心 ,解 决 了 计算 分 , 主要包 括初 始 化 、 处 机 和外设 之 间高速 、 大容 量 的图像 传输 问题 。 理 标 准 的 U B设 备 请 S 傲 救 传统 的图像 传 输 普 遍采 用 由 P C机 主板 求 以及 U B挂起 时 的 S 厂一 所 提供 的各 类 接 口来 实 现 , P I 口、 P 电源管理等。固件首先 如 C接 EP l 接 口 、 E 34接 口等 。 I E 19 E 以上 三种 接 口分别 初始化内部的状态变 ;… 赫 败 f 没搬 存在 无法 作 电磁 屏 蔽 , 慢 , 传输 与外 围 P c无 量 ,然后调用用户初始 L—————一 J 化 函数 T —n 0 D Ii 从该 函 t 法兼容 的等 缺点 。 该 系 统 基 于 UB 总 线 技 术 , S 将 数 返 回后 ,固件 初 始化 C 7 60 3 Y C 8 1A芯 片 的 S v" IO块 传输 接 口 U B接 口到 未 配置 状态 l eFF a S 模式和 F G P A技术 相结 合 ,实 现 了计算 机 与 并使 能 中断 然后 每 间 隔 外设之 间高 速 的图像数 据 传输 。 进行 一 次设 备重 枚 举直 1系统设 计 到 端 点 0接 收 到 一 个 1 . 1硬件 及外设 控制 设计 S T P包 。一 旦检 测 到 S T P , EU E U 包 固件 函数 U B 接 口 单 元 的 主 要 芯 片 是 将 开 始 交 互 下 述 任 务 调 度 :调 用 用 户 函 数 S C 7 60 3 Y C 8 1A,负 责完成 硬件 系统 与 P C之 间 TD Pl ( 判 断是 否有 标 准设 备请 求等 待 处 o ) l; 的 图像 传输 。它 与外设 有 三种接 口方 式 : 口 理 。如果 有 , 析 该请 求并 响应 ; 断 U B内 端 分 判 S 模式、 可编程接 口 G I P F和 S v I O S v 核是 否 收 到 U B挂 起 信号 。如果 有 , 调 用 l e FF 。 l e a a S 则 FF IO方式 是 从机 工作 方式 , 在具 有 外部 数 据 用 户 函 T _upn 。从 该 函 数 成 功 返 回 D S sed 0 处 理 逻 辑 的设 备 中 , S U B数据 在 主 机 和 外 部 T U R E值后 , 检测 是 否发 生 U B唤醒 事件 。 在 S 逻 辑设 备 中传 输 , 常不 需要 F 2 P的 C U 如果 未检 测 到 , 通 XL P 则处 理 器进 人 挂起 方 式 ; 果 如 参 与 ,而是 经 过 F 2P内部 端点 FF XL IO来 传 有 , 调用 用 户 函数 T R sm 0 程 序 继续 则 D eu e , 输 。 部控 制器 可对 多个端 点 的 FF 外 IO选择 读 运行 。如 果从 T S se d函数返 回‘A S , D upn F L E 写 。F 2 P的 S v IO工 作方 式可 设为 同 则 程 序 继 续 进 行 。 T _nt函 数 负 责 XL l eFF a D Ii 步 或异 步 ; 工作 时 钟 均可 由内部 产 生或 外 部 C 7 603 Y C 8 1A进 行 初 始化 ,首先 设 置 时 钟 为 I O块 输 入 。 于该 系统处 理 的是 高速 图像 的传输 , 4 z 基 8 MH ,然 后设 置 芯 片工 作 于从 属 F F 需 要外部 控制 器直 接对 FF IO进 行 控制 , 采 传 输模 式 ,并 配置 端点 6 作 于 自动块 传输 故 工 用 从机 , S v IO方 式 。 即 l eFF a I 端 点 2自动 块 传输 O T模 式 。其 主 要程 N, U 高速 图像 传输 的原 理 :首 先 图像可 由计 序段 如下 : 算 机 上 层 应 用 软 件 发 送 或 者接 收 ,再 通 过 U B接 口芯片 连接 高速 缓存 。 S U B 接 口 采 用 C 7 6 0 3 芯 片 的 S Y C 81A SaeIO接 口模 式 ,使 得 上层 P l FF v C与缓 冲 器 C U S = f P C & -m L SD PC ( U S C b C K P 、I 之 间能 够高 速通 信 ,并利 用 F G P A控制 U B b C K P 1 ; 置 C U 时 钟 频 率 为 4 S m L S D ) / 臌 P 8 的高速 传输 。C 7 60 3 Y C 8 1A的 主要 功 能 信 号 M Hz 及与 FG P A之 间的 握手 信 号 。IC K为 时钟 FL I C N I = 0E ; / 作 于异 步 F F F O FG I x B , 工 IO E = E 0 3 / 0P 输 x P 信 号 , 以选 择 由外 部输 人 或者 内部 输 出;I 模 式 O A O A1 0;/ A ,Al 出使 可 F— F A R 1 1 脚 选 择 4 FF ( , , O D [ 0引 : 个 IO 2 4 6或 8 能 ) 中的一个 与 U B数据 总线 F S D连接 。定 义该 I A IA[ 0 ;/A ,Al 出 高 电平 O =O 0 3 / 0 P 输 x P 系统 中上 行数 据传输 为 FF A RI 11, IO D [:= o 即 E 2 IO F =O 1 ; / o P FF C G x5 , 配置 端点 2 A t u , uo t o S YNCDEL AY: EP6 F FI OCFG = 为 E 6 口; 行数 据 传输 为 FF A R 1 ] P端 下 IO D [:= 0 0, 1 即为 E 2 口。 L G , L G P 端 F A B F A C为所 选择 00 ;/ xD , 配置 端点 6A tn ,uo i S YNCDELAY: EP2 CFG = Ox : , A2 / FF 的标 志 信 号 ,L G IO F A B代 表 FF IO为 满 ; F A C代 表 FF LG IO为 空 ;默认 低 电平 有 效 。 配 制端 点 2块 传输 ,1 , 缓 冲 , 5 2B 双倍 S YNCDELAY: EP6 CFG = 0 E2 , x ; / FG P A可 以通过 不 断查 询 这 两个 标 志 信号 决 定 是 否进 行读 或 写操 作 。S O L E为 读/ 能 配 置端点 6块 传输 ,1 , 缓 冲 写使 , 5 2B 双倍 S YNCDELAY: 信 号; WR,L D分 别 为读 写控 制信 号 , S L SR 在 同步 和 异步 模式 下 ,控 制 信 号不 - ;D 1: F [5 1 0 为 l 位 的双 向数 据总 线 。A ,A 为输 出信 6 P OP l } DR V noC n 号 , 为硬件 系统 工作 状态 的控 制信 号 。 作 edrm d函数 负 责 处 理 上 位 机 1 _ 2软件 设计 发 出的用 户 白定义 请 求 ,通 过控 制 P 0P l A ,A 以控 制整 个硬 件系 统 的运 行 。 该 图像传输 系统 的 软件 设计 主 要包 括三 个 的 高低 电平 , 部 分: 固件程 序 设 计 、 驱动 程 序设 计 和 计算 机 系统 中 ,使 用 0B 使 P 0置 低 进行 图像 数 x3 A
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铁路的轨道几何形状对于列车行驶的稳定性、舒适度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准确、快速地检测和分析高速铁路轨道的几何形状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技术是运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测量仪器来获取轨道几何参数的技术。
它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测量,例如激光雷达、高精度全站仪、地面测量车等,通过对轨道的几何特征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测量,实现对轨道表面波磨、轨道几何参数等关键指标的监测和评估。
在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中,数据的精确采集对于进一步分析和评估非常重要。
激光雷达、全站仪等先进的测量设备能够实时获取轨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但这些原始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噪声和杂散信号。
因此,需要通过信号处理、滤波和数据融合等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
2. 轨道几何参数的计算与分析: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的目的是获得轨道几何的关键参数,如轨距、轨位、轨面的波磨度等。
通过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轨道几何的各项参数,并对其进行评估、比对和诊断。
这些参数对于轨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轨道几何异常的检测与预警: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轨道的几何特征,如波磨度、变形量等。
当轨道出现几何异常时,系统可以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
这对于保障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能够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4. 轨道几何维护和修复技术:根据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维护和修复措施对于保障轨道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根据轨道几何的不同异常类型,采用适当的修复和维护技术,如轨顶修复、轨面磨削、道床加固等,使轨道恢复正常几何状态。
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的帮助。
中国高速铁路轨道检测技术发展
四、总结
回顾中国高速铁路轨道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进口检测设备到如今 的国产化替代,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创新,中国已逐步成为轨道检测技术的强 国。未来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国高速铁路的持续发展,轨道检测 技术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明确的发展策略和方向,推动自主创新和国 际合作,加强产业链整合和提升整体行业水平,中国高速铁路轨道检测技术的发 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未来,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轨道技术,提高其运行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增强环 保性能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并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感谢观看
2、立足于人口基数和运输需求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铁路运输需求极大的国家。在 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轨道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必要性。通过对轨道几何尺寸、形 位偏差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可以确保列车在轨道上安全、稳定运行,满足日益 增长的运输需求。
3、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
中国轨道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在初期,中国积极引进国 外的先进技术,吸收并消化其中的核心原理,逐步掌握了轨道检测的核心技术。 然而,引进技术并非长久之计,中国开始积极推动自主研发,通过科研项目支持 和企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检测技术。
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中,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中国 高速铁路网中的京沪高铁、武广高铁等,采用了无砟轨道技术,实现了高速度、 高平顺性、高稳定性的运营目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高速铁路轨道技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无砟轨 道的维护难度较大,需要高度自动化的检测和维修设备;有砟轨道的平顺性难以 保证,需要加强维护和保养工作。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探索 解决方案。例如,采用智能化检测设备和机器视觉技术,提高无砟轨道的维护效 率;推广有砟轨道新技术,提高其平顺性和稳定性。
多传感器定位在高速铁路的应用
t o y t m s p tf r r , t e c n e t n o u t s n o u i n t c n l g o r i o i o i g r ls s e i u o wa d h o c p i f o m l e s rf so e h o o y f rt a n p st n n i i
位技 术能满足 高速铁 路 列控 系统 的严格 要 求 。为 了使 多传 感器 融合 定位技 术 能够真正 在 高速 铁路 中得 到应 用 ,提 出 了深入 研 究的 方向 。 关键 词 :多传 感 器融合 ,列车定位 ,高速铁路 ,列车运 行控 制
Ab t a t I h s pa r,t e uie e s f r i p sto n e hn og n t an o r to on sr c : n t i pe he r q r m nt ort an o ii ni g t c ol y i r i pe a i n c —
多 传 感 器 定 位 在 高 速 铁 路 的 应 用
邓 超
摘要 :提 出了列 车运行 控制 系统 对定位 技 术的要 求 ,引入 了多传 感 器融合 定位技 术概 念 ,并分析
了现 有 的各种 传感 器与 测速装 置 的特 点。通过 对 多传 感器 融合技 术 的分析 ,说 明 多传 感器 融合 定
在满 足一 定精度 要求 的前 提下 ,降级 运行 。
列 车 定 位 方式 按 照 空 间可 用 性分 为 离散 方 式 、
电路作 用也 大大减 弱 。前 后 列车在 运动 中保持 安全 的追踪 间 隔距 离 ,应大 于或 等于列 车 的制动距 离加
上安全 防护距 离 。列 车运行 控制 系统必 须实 时地知
多维三鉴复合传感探测技术在高速铁路周界安防中的应用
随 着铁路 不 断提速 和高速 铁路 (客运专 线 )的建 境 ,因此 周 界入侵 技 术防护手 段需要 多个维 度实 时感
设 ,我 铁路 运力和速 度得 到极大提升 ,已达 到世 界领 知 周 界设 施 状 态 和 周 同 物理 环 境 变 化 ,并具 有 高 精
先 水平 目前虽 然高 速铁 路线路 采 用全封 闭管 理 ,但 度 、稳 定可 靠 、维 护 方便 的特性 。光波探 测 、振 动光
摘 要 :高速铁 路周界 入侵报 警 系统要 求零漏报 、低误报 和精 准定位 介绍 高速铁路 沿线环境特 点和周 界 入侵 的主要 形式 ,提 出在 周界入 侵报 警 系统 中采 用 多维三 鉴复合 传 感探 测 技 术 ;阐述技 术原理 和 系 统结 构 ,并提 出采 用视 频监控 作 为复核 手段 ,以便 入侵 确认 和事 后 处置 ;重点 对该技 术在 高速铁路 周 界 安 防 中的应 用场景 和前 端探 测 装置 的安 装位 置进 行分 析研 究 ;通过现 场试 验 ,验证 了该技 术在 高速 铁路 周界安 防 中的有 效性 。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周界安 防 ;多维三鉴 复合传感探 测 ;入 侵报 警 系统 ;视 频监控
槲融 合算 法精准找 H1报臀 点 系统 小功能 l :
(1)多 元 数 采 集 功 能 前 端 多 维
合 他 感
探 洲 器 通 过 陀 螺 仪 、 『】l1速 度 传 感 器 、 敞 f々感 多
个维 度 进 行 数 据 采 集
(2)数 据 融 合 功 能 端 处理 梭 收 刮 端 多维
靠性 和鲁 棒性 ,增强 数据 的可信 度并提 高精度 ,扩展 整个 系统 的时 间 、空 间覆盖 率 ,增 加 系统 的实 时性 和
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物联网的兴起,高速铁路的通信信号数据量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
为了更好地保障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和提高运行效率,对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研究,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以及挖掘技术等方面。
一、数据采集技术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大数据处理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
常见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可以通过布设各种传感器来实时监测高速铁路的运行状态,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数据。
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或云服务器进行进一步处理。
云计算技术可以利用云端存储和计算资源,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
二、数据存储技术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大数据处理离不开高效存储技术的支持。
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由于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存在性能瓶颈,无法满足实时处理的需求。
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如Hadoop、Spark等,来存储和管理大数据。
这些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计算框架,能够支持存储大规模数据的同时,实现高速的数据处理和查询。
三、数据分析技术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大数据处理主要目的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和规律,以支持决策和运维。
数据分析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建模和数据可视化等。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和缺失值处理等,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数据建模则利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以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联和趋势。
数据可视化可以通过图表和地图等形式将分析结果直观地展示给决策者,提高决策效率。
四、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高速铁路通信信号大数据处理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异常。
常见的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分类与预测、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等。
分类与预测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和模型,对未来的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
卫星遥感在铁路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线路规划地的遥感三维数据源,构建并显示三维场 景,更直观地辅助选线决策。通过将遥感技术、数 字摄影测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地质技术综 合集成,所建立的三维可视化选线地理模型,可同 时满足地质选线和环境选线要求 [4]。基于建筑信息 模型(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三维线路场 景构建,可进一步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辅助线路方 案比选 [5]。当前研究大多数基于国外商业卫星数据 源,随着国内遥感卫星在传感器种类、分辨率、重 访周期等关键参数上不断取得进展,数据源正在逐 渐向国内遥感卫星转换。目前国内高分、资源系列 卫星的传感器已经覆盖全色、多光谱波段、近红外、 中短波红外等,分辨率可达到亚米级,重访周期最 短可到 20 s,并且根据需求发展出陆地和大气观测 专用卫星(如高分五号)、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如 高分四号)等特殊用途卫星。
我国铁路的全生命周期可分为勘测、施工、运 营维护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对于监测有不同的需 求 [2]。卫星测量技术作为重要的测量技术之一,具 有大范围、高频次、无接触的区域监测能力,可提 供亚米级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丰富的数据。近年
基金项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9YJ028)。
此外,利用对不同时期卫星遥感数据的对比 分析,还可监测动态变化。山西省原平市某高铁的 制梁场,在监测高速铁路建设中临时性工程用地土 地复垦情况中,即利用了卫星遥感方法的观测范围 大、监测精度高、长时间序列监测等优势,通过使 用 Landsat-8 陆地卫星的光学遥感影像,选用遥感 图像处理软件计算比对土地损毁前、土地损毁后、 土地复垦前和土地复垦后共 4 期遥感影像中的植被 覆盖度,及时有效且动态监测铁路临时用地的复垦 信息(图 2)[12]。图像显示了土地损毁前、土地损 毁后、土地复垦前和土地复垦后的植被覆盖度先急 剧降低、再缓慢回升的过程。研究人员还基于不同 时段的卫星遥感数据,通过分析植被类型、面积、 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结合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据 评估了西成客运专线对沿线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并尝试进行规律研究,寻找影响因素,最大限度降 低人为干扰 。 [13]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高铁路基沉降监测系统
工程技术26DOI:10.16660/ki.1674-098X.2005-5012-4759基于传感器技术的高铁路基沉降监测系统①栗一鸣 陈传虎(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116)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突飞猛进,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世界第一。
然而,在高铁发展的同时,其安全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速度在200km/h以上的高速铁路在路基、轨道、桥梁上的列车作用力远远大于既有普速铁路,由于路基的沉降变化引起的行车不平稳会严重影响旅客的乘车舒适度甚至危及行车安全,造成列车脱轨等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因此,高速铁路的建设对路基的施工和监测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根据既有高铁路基沉降监测方法的缺陷,确定路基沉降的因素及表现,提出了利用车辆转向架和传感器技术,利用GSM-R高铁无线通信系统,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测系统,行车过程中对线路轨道的位移或形变进行粗略的监测,进而确定路基的变化。
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适用于路基沉降较明显的路段,需同既有线路所使用的监测装置配合使用。
关键词:路基沉降 传感器技术 GSM-R 无线通信中图分类号:U213.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7(c)-0026-03High-speed Railway Foundation Settlement Monitoring SystemBased on Sensor TechnologyLI Yiming CHEN Chuanhu(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 Province,221116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s have advanced by leaps and bounds. At present, China's high-speed rail operation mileage has reached the world's first. However,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 its safety is a key issu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e high-speed railway with a speed of more than 200km / h has a greater force on the subgrade, track and bridge than the existing ordinary speed railway. The unstable driving caused by the subsidence change of the subgrade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passenger's riding comfort and even endanger driving safety, causing major railway traffic accidents such as train derailment.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s imposes strict requirement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onitoring of subgrades. According to the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high-speed railway foundation settlement monitoring method, the factor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roadbed settlement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use of vehicle bogies and sensor technology and the GSM-R high-speed railw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ere proposed to form a complete monitoring system. The displacement or deformation of the line track is roughly monitored to determine the change of the roadb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suitable for road sections with obvious roadbed settlement, and needs t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onitoring devices used on the existing lines.Key Words: Roadbed settlement;Sensor technology;GSM-R;Wireless communication高速铁路由于路基的沉降变化引起的行车不平稳会严重影响旅客的乘车舒适度甚至危及行车安全,造成列车脱轨等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基于状态智能感知的高原铁路机辆运行安全监控方案研究
运营维护基于状态智能感知的高原铁路机辆运行安全监控方案研究穆鑫1,田光荣2(1.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机辆部,北京100844;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高原铁路复杂多变的地质和气候环境对机车车辆运行安全和舒适性提出巨大挑战。
不合理或不完善的行车安全监控布局及状态监控应用会严重影响机辆装备的运行安全和运输效率。
以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为正向设计原则,提出适用于高原铁路的轨旁一体化动态监测系统构想。
通过一体化综合探测站的布局设计,结合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可实现监测对象健康状态的智能感知,并基于设备全生命周期内多元状态监测数据的融合和交叉分析,实现复合条件下机辆装备健康状态的综合评估和故障自动诊断、预警,有效提升高原铁路机辆装备的运行安全保障裕度和运维经济性。
关键词:高原铁路;机辆装备;运行安全;数据融合;智能感知;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中图分类号:U2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1)10-0046-06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1.10.0460引言铁路机车车辆运行安全保障是一个复杂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多维度耦合影响因素,且交互作用。
高原铁路具有工程地质复杂、生态环境敏感、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等特点,对机辆装备的运行安全提出了严峻考验。
因此,在总结既有行车安全监测技术及设备运用经验基础上,以实现高原复杂条件下铁路机辆装备的行车状态智能感知、故障自动预警和健康管理为目标,有必要构建出适用于高原铁路的行车安全保障体系。
1既有监测技术概述我国铁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运用红外线技术探基金项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9F001)第一作者:穆鑫(1976—),男,正高级工程师,博士。
E-mail:通信作者:田光荣(1982—),男,副研究员。
E-mail:测车辆轴温,经过长期不断的创新发展,逐步建成以红外测温、声学诊断、力学检测、图像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为主的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5T 系统)。
动车组轴温传感器可靠性研究及解决措施
动车组轴温传感器可靠性研究及解决措施摘要:针对运营动车组屡次发生轴温传感器报警故障导致列车晚点等问题,梳理轴温传感器故障信息,以轴温传感器失效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威布尔概率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轴温传感器寿命可靠性评估模型,研究失效故障源,依据分析结果采取具体的解决优化措施,为轴温传感器的检修维护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合理备件以及节约备件库存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轴温传感器;可靠性;措施1 引言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确保高速动车组运营秩序和提高动车组的安全性、可靠性的矛盾日益尖锐。
一方面需要对高速运行的关键部件进行监控,如轴箱轴承温度,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另一方面,要减少限速或停车情况的发生。
动车组运行中由于某一轴端温度传感器温度监测失真导致限速运行等众多故障,鉴于此故障现象有必要对轴温传感器进行可靠性评估,找出影响动车组轴温传感器实时温度监测失效的原因,为动车组检修及维护提供准确依据,进而优化解决措施,保证动车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2 CRH3动车组轴温监测系统组成2.1动车组轴温监测系统介绍CRH3型动车组列车所有车辆都配备轴温监测系统,轴温监测系统用于轴温的采集、报警及与中央控制单元(CCU)的信息交换,由轴温传感器、轴温监测装置组成。
温度传感器核心元件为PT100铂电阻,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阻值随之变化的原理,将温度变量转换成阻值变量后信号送至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通过给PT100施加一个已知激励电流测量其两端电压的方法得到电阻的电压或电流值将其转换成温度值从而实现轴温的实际温度值。
考虑到动车组变送器至PT100温度传感器较长线缆连接对测量精度产生较大影响,采用四线制连接方式消除影响。
动车组轴温监测系统如右图所示。
轴温传感器安装在转向架转臂上,探头的探针贴近轴承端部如左图所示。
轴温传感器与轴温监测装置相连。
轴温监测装置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经过处理后通过车辆总线发送到相应的中央控制单元,并通过司机室的HMI(人机界面)显示出来。
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成正比的电压 V ,即 V d
dt
当接入负载电阻 RL时,线圈位移产生
的电流会产生与磁场作用的反作用力, 这种反作用力可用在测量中起阻尼作 用。该型传感器的测量范围 为 104 ~ 102 m / s。
如果传感器中的线圈沿与磁场垂直方向运动,在线圈中便可产生与线圈速度成正 比的感应电压,由此可从输出电压中测得速度。这种传感器的灵敏度与磁通密度、 线圈的匝数及其展开面积的乘积成正比。但线圈的面积越大,传感器的体积也越 大,且会使其动态特性变坏。
电磁式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如 右图所示,它由永久磁铁和线圈等构 成。永久磁铁和运动物体相连,线圈 处于固定状态。根据电磁感应定律, 当永久磁铁从线圈旁边经过时,线圈 便会产生一个感应电势,如果磁铁经 过的路径不变,那么这个感应脉冲的 电压峰值与磁铁运动的速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这个脉冲电压的峰值 来确定永久磁铁的运动速度。将永久 磁铁固定在被测物体上,即可测得物 体的运动速度。
xt, yt 在测量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这两个随机信号 xt,只y是t在时间上
滞后 。t即0 yt xt t0
可以看一下信 号分析相关书
t0 就是物体上某点从A运动到B的时间,测量 t0 后就可以求得物
体运动速度v,即v L t0 ,计算 t0 的方法就是利用数学上求互
相关函数极值的方法。在测量足够长的时间 T 内,xt, yt 互相关
函数为
Rxy
lim
T
1 T
T
0
yt xt
dt
lim
T
1 T
T
0
xt
t0
xt
dt
Rx
t0
它和 Rx 相比,Rx t0 相当于把自相关函数 Rx 延时 t0 的
智能化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智能化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月28日,中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高铁成为中国交通史上的一次突破。
如今,中国的高速铁路网已经达到了超过3万公里,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之一。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智能化高速铁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更可以提升列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
例如,列车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实时检测列车的速度、位置、信号等参数来自动控制列车的运行,避免因为人为操作错误而导致的事故;智能化安全监测技术可以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图像处理等手段,对列车以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有利于保障列车的安全性;而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可以帮助列车实现智能化温控、空气质量控制等功能,提升旅客的舒适度。
其中,列车控制系统是智能化高速铁路技术的核心部分。
该系统主要包括列车控制器、信号检测器、列车接口板等关键设备。
列车控制器负责控制列车的加速、减速、刹车等参数,保证列车运行的稳定性;信号检测器可以通过检测列车周围环境的信号,比如轨道电路信号、K码信号等来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而列车接口板可以帮助列车自动与铁路信号系统进行互动通信,进一步提升列车控制的自动化水平。
除此之外,智能化高速铁路技术还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的应用。
例如,利用智能化识别技术和高精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列车内旅客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身份认证功能,提高列车的安全性;而利用智能化垃圾分类技术和废气处理技术,可以改善列车周围环境的质量,降低列车的环保压力。
从目前的技术研发进展来看,智能化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例如,目前中国铁路科学院正在开展的智能化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中,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包括列车控制系统、列车安全监测系统、列车环境控制系统等在内的多项智能化技术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创新成果。
同时,智能化高速铁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例如,在京津城际的升级改造中,中国铁路科学院开发的智能化铁路系统已经实现了新一代列车运行调度、安全监测、环境控制等多种功能。
高速铁路自动化监控及其新技术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高速铁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及时发 现潜在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化监控中应用
01
02
03
智能识别与诊断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高速 铁路设备进行智能识别和 故障诊断,提高故障诊断 的准确性和效率。
自主巡检与作业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 速铁路设备的自主巡检和 作业,减少人工干预,提 高运营效率。
经验总结
该案例的成功实施为其他高速铁路线路的自动化监控系统 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04 高速铁路自动化监控新技 术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自动化监控中应用
设备状态实时监测
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高速铁路设备状态数据,实现设备状态 实时监测和预警。
环境监测与调控
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高速铁路沿线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 等,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控相关设备,确保高速铁路安全运营。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高速铁路自动化监控技术同样发展迅速,一些国家已实现了高速铁路全自动 运行,监控系统更加智能化和集成化,但在技术应用和成本控制方面仍存在一定 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 自动化监控技术将不断创新,实现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监 控和管理。
应对策略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高速铁路自动化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加强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确保系 统安全稳定运行;加强政策引导和标准制定,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政策建议与行业标准推广
政策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高速铁路自动化监控技术的投入和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加强行业管理和标准制定,规 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高速列车追踪与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高速列车追踪与目标识别技术研究一、绪论随着高速列车在交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效率已成为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高速列车需要在高速运行的同时确保运行稳定,避免碰撞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高速列车的追踪和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对保证高速列车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高速列车追踪和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难点及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高速列车追踪技术研究1.高速列车追踪技术的概述高速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位置和状态信息非常重要。
高速列车追踪技术是指在高速列车运行中,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列车的位置、速度、方向等参数进行测量和处理,以保证列车的运行平稳和安全。
2.高速列车追踪技术的发展历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高速列车追踪技术经历了从传统方法到现代方法的转变。
传统方法主要依靠人工观测和数据处理,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下、数据精度低等问题。
现代方法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
3.高速列车追踪技术的研究难点高速列车追踪技术的研究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快,需要对位置和速度进行准确和实时的测量。
(2)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外部干扰,如风力、温度、雨水等。
这些因素对列车的行驶状态和位置测量产生了影响。
(3)高速列车的设备受到强烈的震动和振动,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4.高速列车追踪技术的应用高速列车追踪技术在现代交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可以帮助高速列车及时发现问题并保证列车的正常行驶。
目前,高速列车追踪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等领域。
三、高速列车目标识别技术研究1.高速列车目标识别技术的概述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其他运动目标(如其他列车、行人、动物等)也需要被识别和跟踪。
高速列车目标识别技术是指通过图像处理等技术对运动目标进行分析和检测,以保证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2.高速列车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列车目标识别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在高速铁路中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随着高速铁路飞速发展,在时速超过350 km/h的高速铁路线路上,列车的测速定位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测速和定位的精度从根本上制约着高速铁路列车运行中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
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并充分发挥运输效能,只有时刻掌握高速列车运行的即时速度和位置,才能确保列车的正点到达和安全运行。
传统的轨道电路定位法由于定位粗糙、精度不够,并且无法检知列车的即时速度,难以满足高速列车的定位要求。
还有一种利用电机方式实现测速定位方法,该方式只适用于列车运行速度较低的线路。
测速和定位还可通过外加输入信号直接获取列车的位置和速度信息,但该方式的测量精度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在性价比方面存在局限性。
传感器在高速铁路的测速和定位技术中成为当前的主流产品,应用较广,有多种类型:脉冲转速传感器、惯性加速度传感器、相对传感器、地面传感器、绝对传感器等。
2 列车测速
2.1 轮轴脉冲转速传感器
转速传感器的种类很多,有磁电式、光电式、离心式、霍尔式等转速传感器。
其中轮轴脉冲转速传感器在高速铁路中应用较为广泛。
轮轴脉冲转速传感器测速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车轮的周长作为“尺子”测量列车走行距离,根据所测距离测算列车运行速度,其基本公式为:
V=πDn/3.6
式中,π=3.14,D为车轮直径,n为车轮转速。
从上式可知,测量列车速度就是检测列车车轮转速和列车轮径。
脉冲转速传感器安装在轮轴上,轮轴每转动一周,传感器输出一定数目的脉冲,使脉冲频率与轮轴转速成正比。
输出的脉冲经隔离和整形后直接输入计算机CPU进行频率测量,再经换算从而得出车组速度和走行距离闭。
其原理框图。
2.2 惯性加速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力的电子设备。
加速力是物体在加速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是常量或变量。
一般加速度传感器根据压电效应原理工作,加速度传感器利用其内部由于加速度造成的晶体变形产生电压,只要计算出产生的电压和所施加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就可将加速度转化成电压输出。
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制作加速度传感器,如电容效应、热气泡效应、光效应,但其最基本的原理都是由于加速度使某种介质产生变形,通过测量其变形量并用相关电路转化成电压输出。
轮轴脉冲转速传感器也存在一定缺陷:即车轮空转或打滑会使列车速度的测量结果存在误差,为解决此类问题,在列车车轴上加装一个加速度传感器,配合脉冲转速传感器使用。
该方式工作原理:在列车打滑期间,把机车的内加速度作为测速的信息源,该信息与车轮旋转的状态等信息不相关,而在其余工作时间仍用轮轴脉冲传感器测速,所以该方式称为基于惯性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速。
在车轮打滑时,由加速度传感器测得加速度及车轮打滑前加速度的倾斜分量,而计算出车轮打滑时的列车运行加速度,再将该值积分即得车轮打滑时列车实时运行的速度。
具体原理。
3 列车定位
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能否准确及时地获得列车位置信息是列车安全有效运行的保障。
3.1 相对传感器
相对传感器是根据预先确定的或先前测量的距离、位置等信息所安装的一种设备。
该方式目前由轮轴传感器实现。
其工作原理:将传感器输出频率与轮轴转速成正比的脉冲信号,通过对频率进行一系列换算先得出速度,再由速度对时间进行积分得到距离。
3.2 地面传感器
相对传感器在工作时必须首先确定其相对于大地的绝对位置和取向。
为此,在地面适当位置必须加装地面传感器,俗称信标。
当机车通过时,车上感应器接收到地面传感器提供的绝对位置信息,使列车对距离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新的初始位置,从而克服了相对传感器的误差缺陷。
3.3 绝对传感器
由于相对传感器工作的局限性,绝对传感器成为未来高速铁路运行中列车定位的主流技术。
绝对传感器可直接提供绝对位置和取向信息,进而实现列车的测距定位。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表明,利用传感器进行测速和定位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测量数据误差在规定范同,冈而传感器在高速铁路的应用较广,是目前应用的主导产品。
现已出现的GPS移动通信和卫星定位技术方式就是通过外加输入信号直接获取列车的位置和速度信息来实现测速和定位的,但该方式的测量精度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暂时尚未推广。
但随着其技术成熟,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在高速铁路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