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建构主义理论实践交互式观念

合集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一、概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当代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流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认知心理学,其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学习理论。

该理论主张知识并非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而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和理解的结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学习的深化和拓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知识的主观性、学习的主动性、情境的重要性以及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

它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

学习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将新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形成新的理解和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境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而合作与交流则是促进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倡创设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挑战。

一方面,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何平衡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述评和分析,以期对读者深入理解该理论并有效应用于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交互式”英汉互译教学模式探讨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交互式”英汉互译教学模式探讨
建构过程 中的主体性作 用 , 对英语教学尤 其是 实践 性 译视 为编码解码 的语符转换过程 , 追求译文与原文在
较强 的英汉互译教学有着重要 的借鉴意义 。 { 言层 面上 的一致 , 语 极力避免个体性因素在翻译过程 二、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英汉互译课堂教学 f 中的介入 , 拒绝多元化 的理 解和多样性 的译 文 , 在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以认 知主义为根基 , 是对行 为 J 大程度 上忽视 了学生作为译者的 主体性 因素 。 申连 如
《 教学 与管理 》
2 1 年 6月 2 01 0日
建构主 义理论下的 交 “ 互式" 互译教学 英汉 模式探 讨
⑧华南理 工大学外 国语 学院 朱献珑
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化 , 英语教 育教学改革取得 了 l 物信息要被人理解 ,这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 , 长足的进步。但 由于各种现实原因 , 英语教学并未完 } 同人的理解常常会 因此 而有所不 同。 不 学习是一个建 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 是基 础教育阶段在很多 j 尤其 构的过程 ,是学习者通过新 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 、
律或语法知识 , 便可以进 行翻译 。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 J 把教学 重心放在 了针对课文 中出现的字词 句段 , 以及 J 1注重学生翻译主体性的发挥 . 在结构 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下 , 翻译成为一种条分
特定语 法结构 的翻译方法层面 , 由此导致 了学生对英 } 缕析的 、 有规律可循的语 言转换活动 。各种教育层次 汉互译 的简单化认知— —“ 翻译= 词典+ 语法 ”学生在 f 。 的英汉互译教材教辅不遗余 力地 归纳梳理 翻译技巧 ,
语言综合应用 能力 。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 了学生 的主 在教师和教材的绝 对权威下 , 学生对 自身 的主体性缺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概述在深入探讨建构主义如何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建构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者通过个人经验、社会互动和反思来构建和理解知识。

这一理论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互动和反思,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合作和问题解决来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建构主义注重情境化学习,认为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中产生和应用的,因此教学应该与真实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建构主义强调反思和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反思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建构主义如何在这几个方面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并分析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我们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教育向更加人性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1. 简述传统教学的特点及其在当今教育环境中的挑战。

传统教学,长久以来,一直遵循着“教师为中心,教材为内容,教室为场所”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内容往往以教材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而教学场所则主要局限在教室内,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传授,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使得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传统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不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传授,而是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丰富多样的信息。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1 学习是建构性的,已有知识将影响新知识结构的建立。

应该尽量将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新信息关联起来。

2 学习是主动性的: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核心。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场所,更“应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做中学”,在“做”中理解、建构新知识结构。

3 学习是合作性的:建够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

个人通过同其他社会成员(教师、同学、家庭成员、朋友等)相互作用获得关于世界的全面解释。

因而学习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建构活动,也是学习共同体合作建构的过程。

4 学习是交流性的:互动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

交流是最基本的环节,他是个体意义建构由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体系融会整合的加速器,也是语言能力和思维那里得以提高的最佳途径。

5 学习是探究性的:新意义建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有不同任务组成。

通过任务的完成和问题的解决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建立新体系。

6 学习有非智力因素参与(情感体验、自主意识以及自信心):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投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目标的达成。

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因为当他们感到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学习效果最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且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于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

而且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虽然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相同的理解。

因为每个学习者对命题的理解都给予自己的经验成果而建构起来的,这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历程。

(二)学习观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因为学习者并不是空者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习者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建构主义与现实观念

建构主义与现实观念

建构主义与现实观念在当今社会中,建构主义与现实观念是两个备受关注的概念。

它们分别代表了人们对于知识和现实的不同看法。

建构主义主张认为人们通过与外界的互动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而现实观念则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现实世界,人们的认知只是对这个现实的反映。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经验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不是一种被动接受的东西,而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而主动建构的。

例如,一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观察来学习一门语言,通过实践和实验来掌握科学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知识和理解是基于他们的经验和观察的,而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客观现实。

与建构主义相对立的是现实观念。

现实观念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现实世界,人们的认知只是对这个现实的反映。

根据现实观念的观点,人们的认知是被动的,是对外界事物的被动接受和反映。

例如,一个人看到一只猫,他的认知只是对这只猫的反映,而不是他自己主动建构的。

现实观念认为,人们的认知是客观存在的,与个体的主观意识无关。

然而,建构主义和现实观念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事实上,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和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通过与外界的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但这个互动是基于一个客观的现实世界的。

人们的经验和观察是基于这个客观现实的,而不是完全主观的。

因此,建构主义和现实观念可以看作是两个层次的关系,建构主义是在现实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

建构主义和现实观念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以促进他们的知识建构。

而现实观念则提醒我们,教学应该基于客观的现实世界,教师应该传授学生正确的知识和理解,而不是任由学生主观建构。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和现实观念代表了人们对于知识和现实的不同看法。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通过与外界的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而现实观念则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现实世界,人们的认知只是对这个现实的反映。

简述建构主义理论

简述建构主义理论

简述建构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科教学(数学) 200811256 解亚君摘要: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以下我从建构主义的由来,基本观点和主要教学模式三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育改革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以下我从建构主义的由来,基本观点和主要教学模式三方面来阐述。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由来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世纪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他曾经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从这以后许多人从事过与这一思想有关的研究。

从哲学角度看,建构主义扎根于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他们认为,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

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有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

1.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杜威认为,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和事情怎样做有关的,理解在本质上是联系动作的。

由此出发,他将立足于“行动”的学习与不确定情境中的探索联系在一起,正是情境内在独特的、积极的、不确定性才能使探索存在并激励和指导着探索的前进。

杜威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运用探索的知识产生新概念。

2.维果茨基教育思想俄国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对于理解建构主义也是十分重要的。

维果茨基坚信,儿童是在摆脱日常概念和成人概念的“张力”中学习科学概念的。

如果仅仅将源于成人世界的预成的概念呈现给儿童,那么他就只能记忆成人有关这一想法所说的一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个人如何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内部认知过程来构建自己的理解和知识。

以下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详细阐述:1.知识是主动构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或传递的,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

这种构建发生在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包括与他人的交流、实践、反思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复制或接收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和情境,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

2.学习是社会互动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互动过程。

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和共享,来深化理解和知识构建。

这种社会互动为学习者提供了反思和修正自己理解的契机,并有助于形成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

3.强调情境性和问题解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和问题解决过程中。

学习者应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习者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重视内部认知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是外部环境对学习者的刺激反应,更是内部认知过程的结果。

学习者通过对外部信息的加工、组织和整合,形成自己的理解、概念和知识结构。

这种内部认知过程受到学习者的先前经验、认知风格和情感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5.强调多元化和差异性:建构主义尊重学习者的多元化和差异性。

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认知风格和学习速度,因此应该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设计。

建构主义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不同的学习资源、方法和路径,以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和学习。

6.倡导自主学习:建构主义鼓励学习者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应该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调整。

这种自主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7.强调评价和反思:建构主义认为,评价和反思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论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

论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

论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学习的认知理论的一大发展,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线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即认为事物及其意义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

与行为主义相一致,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基本也是与客观主义传统相一致的。

建构主义则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信息)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

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从现实缘起来看,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的。

传统弊端:(1)不完整(2)惰性(3)不灵活。

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实现学习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是建构主义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生观:1、知识观:(1)按照客观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知识是对事物的表征。

然而,建构主义却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

首先,建构主义者(特别是其中的激进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因此,教师并不是什么知识权威,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其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个体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总之,尽管建构主义有不同倾向,但在某种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确定性提出了怀疑,这种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值得我们深思。

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

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

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个人构建知识,以此推动其认知与学习的发展。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原则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雅杰提出,他认为学生是通过主动参与、实践和互动,通过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来学习的。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被视为主动的知识创造者,教育者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和个性化意义的理解。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原则1. 学习者主动参与: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思考、实践和互动来主动构建知识。

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

2. 知识共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共同构建的。

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共同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集体智慧的体现。

3. 情境贴近: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境,让学习具有意义和相关性。

教育者应该通过设计具体情境和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 引导式探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问题解决的导师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构建知识。

2. 合作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共同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情境化教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必须贴近实际生活和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任务、实践活动等,让学习具有意义和相关性。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境设置学习环境和任务。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答: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

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⑴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⑵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答: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

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受到来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挑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称做教育心理学中所发生的一场革命。

它在吸收认知主义关于认知加工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学习过程本质的不同看法。

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推波助澜作用,并将它直接与人的学习联系起来的要首推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三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运用已有的经验,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构建不仅是对外部信息的加工,而且意味着外来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新经验意义的获得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而超越所给的信息,而原有的经验又会在此过程中被调整或改造。

即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学习者又要对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

不论是获得知识技能还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都同时包含了这两个方面的建构。

对于学习的结果,传统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它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按概括水平的高低层次排列。

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知识。

关键概念是结构性知识,而网络的其他方面是非结构性知识。

建构主义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结构不良领域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依靠将已有的知识简单提取出来去解决问题,只能根据具体的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建构用于问题解决的图式,而且往往不是单以某一个概念原理为基础,而是要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而实现。

因此,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可以分成两种: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在初级学习中,学生主要获得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高级学习阶段,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涉及大量的非结构性知识。

论述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实践

论述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实践

论述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实践1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交际教学法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作为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科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及教学思想发展等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种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具有交互性和合作性,学生是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伙伴的帮助,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学到新知识。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自己对环境信息感觉的相互作用下,主动建构新的个人理解的过程;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应该在语言应用中学习语言;学习活动的好坏取决于其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让学生参与到有真实意义的交际活动中;语料要真实,并以学习者为中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

该理论重视诸如人际关系、动机和信心等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倡导平等的人际交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提供了借鉴。

本文以上述观点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一堂精读课实例来阐述如何运用上述理论,有效实现“课堂上的成员相互交互,相互帮助”的新型教学模式。

2交互式教学的实现模式与实践交互式教学包括如下教学环节:首先是自学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学大纲,找出重难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为创设必要的情景作好准备。

然后进入情境教学,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

接着进入第三阶段--探索阶段,由教师启发引导(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过程),但主要是让学生独立分析和探索。

在学生独立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合集五篇)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合集五篇)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合集五篇)第一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学习了这么多的学习理论,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有些许的自我理解。

我们知道,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是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我认为有这些较新颖的形式:1.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因而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人工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优势,探索最优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做到:(1)合理处理好教材,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

(2)教学思路要清晰,过程流畅、自然。

(3)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掌握清楚,问题设计恰当可行,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因人设疑,灵活多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建构性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因为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形成与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目标时,学习才可能成功。

但这目标,是形成于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设定。

教师应鼓励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标,并评定自己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进步。

教学中诱导学生形成新的目标,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这样能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新目标,使之成为主动的建构者。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各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教学中应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中可以涉及中外名人,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做到准确生动形象,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满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实验时,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技巧,使学生学习获得教学实践的认可,取得学习意义上的成功,强化学习的动机。

试论述构建主义的主要观点

试论述构建主义的主要观点

试论述构建主义的主要观点
构建主义是一种教育学上的理论和方法,它强调知识的建构是人类个体和群体社会活动和经验的结果。

以下是构建主义的主要观点:
1. 知识是建构的结果:构建主义认为,个体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时,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将自己的经验、观念、价值观等与外部信息相互作用,进行个体化的建构。

2. 学习是主动参与的过程:构建主义认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通过调整和修改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来建构知识和技能。

3. 学习是社会文化的: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社会和文化的过程,个体的学习不仅仅受到课堂教育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4. 学习需要个体化:构建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个体的差异和个体的经验、思想、价值观等因素,以便让学习更加有效和个性化。

5. 学习需要与前置知识和经验联系:构建主义认为,学习需要建立在前置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只有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知识。

总之,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非线性的、个性化的、社会文化的过程,个体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不断建构自我与信息、经验和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社会互动理论

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社会互动理论

Humanism 人本主义理论
• 这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 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 物有 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 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 中的笫三思 潮。
• 他是智商高达194的天才,伟大的先 知。 他没有美学专著,其美学思想 却融合在其心理学理论中。 •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 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 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 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 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 值,实现完美人格。他认为人作为一 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 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 (包含爱与被爱,归属与领导)、自 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 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 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 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人 的本性是中性的、向善的,主张完美 人性的可以实现性,是一种乐观主义 的美学,但他离开社会实践谈审美体 验、审美活动,有抽象、片面之嫌。
人本主义的目的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 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 兴趣、动机的发展规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 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 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 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 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 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 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 《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 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 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 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 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 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 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 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 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1)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2)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强化──人们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思想观念反映在教学上,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育者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

行为主义者根本无视在这种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义者,基本上还是采取客观主义的传统。

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客观事物的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构成。

他们与行为主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

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这些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例如:一个经验丰富的学习者和一个没经验或经验不足的学习者在同样的学习方式下进行学习.经验丰富的学习者肯定比一个没经验或经验不足者学习要学得好、学得快,因为现代的教学方式跟以前的大不一样。

教师不只单纯的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主要是直根于学生的先前本有的经验去进行学习。

主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外部的环境等也是重要因素。

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应该从学校抓起,从教育教学抓起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这是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本人浅谈以下几点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少先队活动、小学生活动、班会课、劳动课和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课等,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校规校纪,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第一篇: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革命是影响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走势的重要力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识论即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和知识的本质观点日益成为教育领域的流行话语。

固然我们没有必要趋附于某种流行但是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G.Hein1991。

Jonassen2000认为过去的十年见证了人类有史以来学习理论发生的最本质与革命的变化。

当代学习的情境概念、社会文化概念和建构主义概念是建立在跟传播学、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不同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上。

人类已经进入学习理论的新世纪。

在学习理论相对短暂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的理论基础分享着如此多的假设和共同基础也从来没有关于知识与学习的不同理论在理念和方法上是如此地一致。

2一场改变人类学习理念与教学设计的革命已经兴起。

一、建构主义的十大理念一建构主义的渊源与流派建构主义的渊源主要有哲学和心理学两大渊源在流派上表现出六大类型。

1.哲学渊源。

主要包括18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G.Vico的“新科学”19世纪德国哲学家LKant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和20世纪美国哲学家与教育学家J.Dewey的经验自然主义。

3Vico认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当今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V.Glasersfeld称Vico是“第一位清楚明确地描述建构主义的人”。

Kant创建了以主体能动性为中心的批判哲学其主要价值在于全面提出了主体性问题揭示了认识的双向性运动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

Kant被建构主义者奉为鼻祖之一。

Dewey认为经验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心思想是主体有目的地选择对象的基础上的主观“创造”特别强调经验的能动性和发展性认为经验是由现在伸向未来的过程是对现有事物的一种改造学习是基于行动的、在不确定性情境中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

简答题一、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看法以及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看法: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但包含构造性的知识,并且包含大批的非构造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双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一样人看到事物的不一样方面,不存在独一的标准的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建构主义理论为教课方案供给了非线性、网络化的设计思想,进而更切合人类的学习特色。

2.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供给各样教课环境,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3.建构主义重视教课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互相作用,着重用合作学习、交互式教课在建构主义的教课中广为采纳,以利于学习的宽泛迁徙。

二、简述经验之塔理论主要内容和基本看法戴尔把学习获取的经验按抽象程度的不一样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即:( 1)做的经验:①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②设计的经验;③演戏的经验。

( 2)察看的经验:①观摩示范;②野外旅游;③观光展览;④电视和电影;⑤静态图像、广播、录音。

( 3)抽象的经验:①视觉符号;②语言符号。

基本看法:(1)“塔”中最基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详细的经验,越往上涨,则越趋于抽象。

但其实不意味着获取任何经验都一定经过从基层到顶层的阶段,或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实用。

(2)教育应从详细的经验下手,逐渐过渡到抽象。

(3)教育不可以知足于获取一些详细的经验,而一定想抽象化发展,使详细经验广泛化,最后形成看法。

(4)在学校中,应用各样教育、教课工具,能够使得教育更为详细、直观,进而去获取更好的抽象(5)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供给较详细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填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三、简述常用的视听媒体及其教课应用方式视觉媒体设施:光学投影仪,照相机,视频实物展现台,大屏幕电子投影仪。

建构主义方法论概念

建构主义方法论概念

建构主义方法论概念
建构主义是一种哲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认为我们的认知和理解是通过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交互建构而来的。

建构主义认为,我们通过我们的经验、知识、信念、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来建构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而这些因素都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建构主义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作用,认为我们的认知和理解是通过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互动建构而成的。

这种互动反过来又影响和塑造了我们的认知和理解,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建构主义方法论认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建构主义方法论强调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和研究环境的影响,认为研究结果是建构于研究者和研究环境之上的。

建构主义方法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中。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并为社会变革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指导。

总之,建构主义方法论通过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人认知和理解的影响,对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并为社会变革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建构主义理论与实践交互式观念【摘要】当前,在《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的研究下,学术界对于在建构主义理论下进行交互式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教研已有认识。

本文拟在论述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并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交互式教学,其本质在为生动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交互式教学和如何培养学生的交互式学习能力提出新的观点,并积极鼓励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目标。

【关键词】建构主义;交互式;观念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1.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应,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之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假设和假说。

学生理解学习知识,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否则,就不叫做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地复制式地学习。

很显然,我们的传统教学就是基于这一理念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疲惫记忆,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抽象的公式,概念,经过多次反复的做题,形成了只会做题,不会把知识应用及迁移到实践生活中去的高智低能地学生。

而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来看,课本知识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在某一社会发展阶段存在的真理,并不意味着在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中的终极真理,它可能只适应于现阶段,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所谓的真理,不能以社会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这只能由他自己去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1.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与思考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替的。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进和重组。

这与皮亚杰关于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

只是建构主义者更注重后一种建构。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

学习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所以,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

在此过程,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因此,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1.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

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教师应在教学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因此,监控学习与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

1.4建构主义的目的建构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其中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之一就是随机通达教学。

它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景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与问题的不同侧面。

这种教学避免抽象地谈概念的一般应用,而是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

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形成背景性经验。

因此,这种思想与布鲁纳关于训练多样性的思想是一致的,是这种思想的深入发展。

在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中,有效掌握一些数学方法论也是很有必要的,建构主义的目的也是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知识的建构。

比如在进行“怎么样的三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问题”时,在学生面前放若干根木棒(有长有短),让学生观察后每个学生提一个问题,然后大家记下这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必须仔细阅读书本,再由教师引导一起讨论,最终学到知识。

在对建构主义有了深刻认识后,我们将思考如何把建构主义理论的经典思想贯穿到交互式教学中,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也是目的。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交互式教学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正处在朝气蓬勃的发展当中。

交互式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

它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

也被称为交际法,或功能—意念法。

它强调语言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的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教学过程围绕语言功能的特定任务而展开。

交互式教学法吸收了其他教学流派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交互式教学最早由palincsar(1982)提出,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它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来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有两个特点:(1)着眼于培养学生以特定的,具体的用以促进理解的策略;(2)这种教学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为背景。

这种方法以提出问题原理为依据,旨在帮助小学和初中的低成就学生学习阅读理解,它要求教师与各小组学生一起学习。

开始时,教师先提出一些学生在阅读中可能提出的问题,之后,指定学生来当“教师”,互相提问。

教师先示范一些希望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行为,然后,随着学生开始提出实际的问题,教师的角色就转变成了促进者和组织者。

对交互式教学的研究发现,这种教学策略提高了低成就者的学习成绩。

2.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特点2.1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是真正的教学主体,一切以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与个性充分发展而设计。

在以讨论为主的交互式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后,留有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鼓励学生养成“想”的良好习惯。

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方法、观点都必须通过学生个体活动而获得。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2强调双向交互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要保持不断地交往互动,通过有效的双向互动,实现共同的目标。

我们主张“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

所谓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其实就是不只是认知信息方面的,更重要的时情感信息方面的交流与互动。

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平易近人,要对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时给与鼓励与赞赏。

所谓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其实就是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这里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

2.3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性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既强调知识的学习,也强调能力的发展。

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增加、能力提高,而且使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如关心、帮助、理解他人的品质也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交互式教学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主线逐步启迪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宽阔。

2.4激励学生的探究,打开学生的视野教师应尽可能注重立足于课堂,着眼于社会,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不断拓展新的知识,教师应该钻研出一套有利于教学的方案来应对各式各样有着丰富的创新思维的学生,教师帮助学生打开眼界,让学生能更好地向其他领域钻研学问。

2.5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杜威在《民主与教育》中说:“民主不仅是政府的一种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

”这种民主性要求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平等交流,教与学平等合作,共同创新。

建立一种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在这里,我们可以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就是在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具有很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2.6交互式讨论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布鲁纳的教育真谛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

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地认知结构。

例如在设计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

3.交互式教学中应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3.1讨论不够深入往往学生对问题还没有讨论清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就匆匆把答案告诉了学生,于是学生的思维刚刚开启,就关闭了。

这种讨论实际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2教师不管不教有些教师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无事可做,对学生不管不教,放任自流。

其实不然,学生越是自主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教师的作用在于指点迷津,画龙点睛。

4.小结本文论述了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在交互式教学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来更好地突出建构主义理论思想,并介绍了当今最具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

研究了在教学实践中展开交互式教学是如何进行的,并介绍了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在交互式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常见问题都有所简要涉及。

总之,我国对于在建构主义理论下交互式教学的应用还有待加强,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思想时,要注意结合实际和对于理论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不是硬搬别人已有的模式来教学。

在不久的将来,交互式教学模式一定会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1]蔡宪.论教学交互[j].江南学院学报,2001[2]喻平.数学解题过程的理论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3]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1993[4]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5]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9,(1)[6]涂荣豹.数学解题的有意义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4).作者简介:范力允(1989-),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学教学论。

夏吾才让(1963-),男,甘肃兰州人,教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藏族历算中的汉藏文化交流研究”(11yjazh102);2012年度国家社科项目“藏族传统数学中的汉藏文化交流研究”(12bmz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