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音乐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音乐教案
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教案
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让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 视频资料:准备与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相关的历史事件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课:介绍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授课:讲解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历史过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和教训。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意义和价值。
4. 讨论:组织学生就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分析其异同点。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相关的历史遗址和纪念馆,加深对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掌握程度。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音乐与影视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音乐与影视教案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音乐体裁5)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积极主动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及简单分类和主要功能,感受影视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性。
2、在为影视片段配乐的活动中,能根据特有的影视画面,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配乐。
3、在欣赏影视音乐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丰富的体验与审美的享受。
设计思路: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同时运用着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进行欣赏电影、电视。
音乐是影视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
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让影视不仅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要给学生奉上听觉上的盛宴。
让学生深深感受到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描述: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6分钟一、由浅引入1、播放电影《三个和尚》无声片段,观察学生反映并要学生谈感受。
2、展示课题:音乐与影视1、欣赏感受无声视频片段,让学生自然产生感想。
2、分析:欣赏无声影视的感受。
1、在欣赏无声影视中开始上课,用无声的影视与现实生活中影视的对比,让学生自然感受音乐对影视的作用,激发学生鉴赏兴趣,引入《音乐与影视》课题。
2、让学生感受无声电影中,觉得缺了重要成分。
二、慢慢深入1、播放原声电影《三个和尚》1、学生讨论,通过前后同一电影的无1、通过同一影视片段无声和原声,这一视听觉感受的鲜明对比,深入16分钟同一片段,请学生讨论,影视当中音乐的主要功能。
2、归纳整理学生的看法,展示影视音乐的功能。
3、让学生听一段电影《鬼子进村》背景音乐。
4、欣赏电影《鬼子进村》片段声和有声的对比,有声影视给我们的感受。
2、学生配合。
3、学生说说背景音乐的意境。
4、学生谈音乐与影视主题巧妙结合之处。
亲身感受,影视音乐给我们听觉上带来的美妙享受,激发学生认识影视音乐的重要性。
音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我和我的祖国
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音乐可以表达着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4.感受歌词美
5.完整欣赏带有视频音乐
6、表现作品
7、小结
学生活动
读歌词
观看并感受
观看美声、民声、流行三种唱法
预设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及整体感知歌词的美
用直观了解演唱者的表情及情感的表达
并进行模仿
课堂生成
通过聆听,欣赏、朗读歌词更加深刻感受到了歌曲的深层意义。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模仿来感受三种唱法的不同
引出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二、新授
1.初听歌曲
2.复听歌曲
3.感受旋律美
学生活动
并谈谈感受
歌曲表现了对祖国深切的热爱之情
快速的
优美的
预设目标
让同学们感受祖国的宏伟、壮大,培养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
体验情感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
感受歌曲的情绪
课堂生成
感受祖国的宏伟、壮大
体验并感受到了歌曲的快乐的气氛以及优美动听的旋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情
第一单元
第6课时
课题
我的祖国
教学
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声乐作品的魅力。
2、通过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复拍子的音乐律动。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朴素而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预设
教法
学法
教唱法
欣赏法
教学内容
我和我的祖国
教师活动
一、视频导入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视频片段
20192020年高一音乐中国通俗歌曲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中国通俗歌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192020年高一音乐教材第三单元《中国通俗歌曲》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通俗歌曲的定义、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在当代音乐生活中的地位。
具体歌曲分析涉及《小幸运》、《平凡之路》、《岁月神偷》等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认识通俗歌曲的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通俗歌曲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通俗歌曲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当代音乐生活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分析代表性通俗歌曲的旋律、歌词、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乐器(如吉他、尤克里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小幸运》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通俗歌曲的魅力,提出问题:“什么是通俗歌曲?它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介绍通俗歌曲的定义、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在当代音乐生活中的地位。
3. 例题讲解:以《平凡之路》为例,分析歌曲的旋律、歌词、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分析《岁月神偷》这首歌曲的艺术特点,并进行汇报。
5. 实践环节:学生自由选择通俗歌曲,进行演唱或演奏,体会通俗歌曲的韵味。
六、板书设计1. 中国通俗歌曲2. 内容:定义与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代表性歌曲分析通俗歌曲在当代音乐生活中的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通俗歌曲,从旋律、歌词、节奏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对中国通俗歌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国内外通俗歌曲的发展动态,了解不同风格的通俗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鉴赏第2课 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音乐教学教案
第2课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音乐(三)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远古人类也是有感情的,如孙家寨舞蹈纹陶盆的群舞,人们互相拉着手跳舞,这就是表达感情的方式。
远古人类在获得猎物以后,常常聚集在一起以歌舞庆贺,也就是娱乐,从现在世界上比较原始的民族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原始人类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创造了原始情歌。
在表达劳动感受过程中,原始人类还创作了描绘劳动生活的歌曲。
《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大概是黄帝时期产生的《弹歌》,整首歌只有“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音‘肉’,意亦同)”八个字,但所含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几乎可以说是一首小型的、完整的叙事性歌曲。
它描绘了一种原始狩猎生活的场景:在原始丛林中,身着兽皮和树叶的先民们,砍断了丛林里的竹子,将它做成弓,附上泥丸,带着这种狩猎工具,穿梭于丛林之中,争相追射奔走的猎物。
可见,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与人类表达思想感情有着密切关系。
《礼记·乐记》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而生也。
”音乐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的缘故,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时,人们就会用声音来表达,这种声音有高低之分,存在着很多的变化,但又合乎一定的音频规律,于是,慢慢地被演化为音乐。
所以说,音乐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四)与人类劳动生活直接联系在远古社会中,人类劳动的产生以学会制造生产工具为标志。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主要是以集体劳动为主,这对于锻炼原始人类的音乐节奏感有特殊的意义。
《吕氏春秋·审应览·淫辞篇》记载:“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
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
”意思是:现在抬举大木头的人,前面的人呼叫“舆”,后面的人就应和他,这对于举起巨大的木头很有利。
可见,在抬木头过程中,以呼声节奏为主的音乐对劳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安在其著作《淮南子·道应训》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意思是:举大木的人,前边的人高呼“邪许”,后面的人相呼应。
高一音乐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音乐教案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音乐一、基本说明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音乐与时代》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本课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自己的心理感受,体会歌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第一段。
(3)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音乐与语文、历史学科结合起来,开拓学生视野、增加积累。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高中音乐的教学理念提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
本课从身边熟悉的伟人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欣赏内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音乐。
然后分时代探究性学习,结合本课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谈谈自己的心理感受,体会思想感情。
重点能根据歌曲的历史背景认真聆听歌曲并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第一段。
根据自己的故事创编歌词,表达情感,并进行创作、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位同学朗读或唱,老师记谱;要求内容与时代相联系)。
引导学生做一个细心人,热爱生活,敢于展现自己,并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描述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3分钟一、情景导入1、课前播放开国庆典片段。
2、谈话导入同学们所熟悉的伟人。
3、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一唱雄鸡天下白》。
请同学说出近现代史上自己最崇拜的伟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入35分钟二、分时代赏析,探究学习:1、20c50年代的作品《全世界人民心一条》(1)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的情况?(2)老师总结(3)欣赏并说出心里的感受。
(4)点评后小结。
2、20c60年代的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1)提问导入《小背篓》的演唱者——宋祖英,曲作者——白城仁(2)创作背景1、结合历史等学科,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积累。
高中音乐新中国的歌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音乐新中国的歌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高中音乐新中国的歌教学案例分析高中音乐《新中国的歌》教学案例分析设计理念:、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本节音乐课将以我国近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歌曲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鉴赏和教唱我国大量的优秀歌曲作品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学生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能力,重视音乐实践本着“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教学原则,重视音乐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意识,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基本方法。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来发展个性化的特点,增强学生音乐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让学生熟悉并演唱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些优秀歌曲,从而受益终生。
设计思路: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教材,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设计思路如下:一、确立主题本人以“心中有歌”为主题来展开这一节课(《心中有歌》是李忠翔先生的云南版画名称,版画的内容是一个小姑娘坐在钢琴边正在弹琴,虽然听不到她的歌声,但我们仿佛依昔可以听到她那清脆的歌声和流畅的钢琴旋律,正如…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由于这一节课歌曲涉及作品众多,除了选教材规定欣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时代特点的歌曲,因此我选择了歌曲毛泽东作词的《忆秦娥.娄山关》和《谁不说俺家乡好》作为新中国建立前后期歌曲风格的特点的比较;又选择《祝酒歌》作为典型的作品分析;也选择了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歌曲《我爱你中国》等。
20192020年高一音乐中国通俗歌曲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中国通俗歌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192020年高一音乐教材第三单元《时代的声音》中的第二章《通俗歌曲的魅力》,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通俗歌曲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音乐特点。
具体章节为3.2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通俗歌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通俗歌曲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 激发学生对中国通俗歌曲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俗歌曲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音乐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鉴赏通俗歌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吉他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经典通俗歌曲《小苹果》,让学生感受通俗歌曲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通俗歌曲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其概念。
(2)讲解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梳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3)分析通俗歌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歌词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首经典通俗歌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喜欢的通俗歌曲,并说明原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通俗歌曲的魅力2. 内容:(1)通俗歌曲的定义(2)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3)通俗歌曲的音乐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中国通俗歌曲,并简要介绍其音乐特点。
(2)选择一首你喜欢的通俗歌曲,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2. 答案:(1)例:《小苹果》、《平凡之路》等。
简要介绍音乐特点。
(2)例:《月亮代表我的心》。
详细分析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通俗歌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音乐特点。
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教案
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经验教训。
3.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革命的定义社会主义改造的定义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2.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历史背景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3.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4.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经验教训坚持党的领导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5. 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过程、经验教训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革命(改造)的理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的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理论的试题,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3. 进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解和讨论。
高中红色音乐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艺术特色,能够准确演唱这首歌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红色音乐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会演唱这首歌曲,并能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歌曲中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2. 演唱时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学生用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红色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红色音乐在革命年代和和平年代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二、新课讲授1. 介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创作背景:-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这首歌由曹火星创作。
- 歌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2. 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易于传唱。
- 歌词朴实无华,充满激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护和爱戴。
3. 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歌曲中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红色音乐在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会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二、新课讲授1. 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教师逐句指导。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互相纠正。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上台演唱,给予点评和指导。
高中红色音乐课程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中红色音乐课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红色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作品和音乐风格;掌握红色音乐的演唱技巧和欣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红色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红色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红色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作品和音乐风格。
2. 难点:红色音乐的演唱技巧和欣赏方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音响、红色音乐作品录音带、教材、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红色音乐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红色音乐的产生和发展。
2. 播放红色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红色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主体部分1. 介绍红色音乐的历史背景,讲解红色音乐的产生、发展和代表人物。
2. 欣赏红色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风格、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 作品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分析:歌曲以激昂的旋律、豪迈的歌词表达了对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
- 作品二:《东方红》- 分析: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充满激情的歌词歌颂了伟大的祖国。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红色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总结:红色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选择一首红色音乐作品进行演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技巧,纠正发音和节奏。
3. 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色音乐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红色音乐的热爱和敬仰。
六、课后作业1. 搜集一首红色音乐作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演唱技巧。
2. 撰写一篇关于红色音乐的感悟文章。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色音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红色音乐的演唱技巧和欣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红色音乐的热爱和敬仰程度。
高中音乐教学课例《新中国的歌》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培养和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都基本实现了;教师的主
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双边配合十
分默契;同时课堂教学调动了不同特性的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新
中国成立后音乐优秀作品浩如烟海,而将这些作品压缩
到一节课当中,需要音乐教师精确的提炼出其中的精
华,这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而,在今
后的学习中,应在文学上下工夫,掌握较宽知识面,提
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新课改的理念构建适应社 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想结合的 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 展奠定基础。
和创作背景;再就是考虑学生偏爱流行歌曲的程度远远
超过这些经典的老歌,基于这两点考虑,我用从选材、
设计课堂步骤、提前下达预习、表演任务和教法(采用
聆听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拓展思维教学法、互动教学
课例研究综 法等)等,使得这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并受到了学生
述
的喜爱从课堂反馈的结果看,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的
点,比较中外作品风格异同,拓展思维训练。并根据本
班学生自身特点的开展综合的音乐实践活动(可将音
乐、舞蹈、演唱、表演、创作、绘画、文学、电脑音画
教学目标 制作等各种不同方法互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高尚
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创造并表现音乐
作品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
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
二、交流与探究 1、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1)、与大家分享你心中最喜爱的歌曲、演唱家 以及介绍他们的声音特点、歌曲风格等特点告诉同学们 教学过程 你喜爱的原因,并为同学们范唱一两句。2)、由学生 谈谈他们的对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歌曲风格理解,并介 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3)学生展示总 结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歌曲,按体裁归类。2、欣赏对比 音乐: (1)、聆听施光南作曲、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 和歌剧《茶花女》中的《祝酒歌》。(2)、师生共同 讨论,由学生总结并发言三、创作和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代表负责介绍本组 的表演歌曲、表演形式、表演者及有关此歌曲描写的背 景、内容等。
高中红歌音乐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歌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感受红歌所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
2. 通过学习红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红歌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2. 红歌的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红歌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 学生对红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红歌,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熟悉的红歌,引发学生对红歌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红歌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红歌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红歌的内涵,强调红歌所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教师播放《强军战歌》的音频,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三、歌曲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强军战歌》的节奏和旋律,讲解演唱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学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四、歌曲演唱1. 学生分组进行《强军战歌》的演唱,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2. 学生尝试进行合唱,教师指导合唱技巧。
五、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演唱红歌过程中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红歌所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
2. 学生进行即兴创作,用红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歌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歌的历史背景和内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演唱红歌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1. 红歌音频:《强军战歌》2. 红歌视频:建国七十周年阅兵仪式短视频3. 教学课件:红歌历史背景、演唱技巧等内容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红歌,让学生了解了红歌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红歌的热爱之情。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8.3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教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8.3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教案人民版必修3一、学情分析:本课教学针对的是高二年级学生。
在学生之前的音乐和历史课程中,对十九世纪以来的杰出音乐家及其作品已有所了解。
可是,这只停留于课外只是的识记层面,没有对各时代产生的音乐的背景、原因及其特点进行过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提供音频、图片等材料,让学生对音乐进行赏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目标:(一)识记与能力:1.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音乐发展的背景和主要流派;2.识记这两个时期音乐发展的背景及其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各时期音乐的欣赏与比较,归纳其特点,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音乐陶冶性情,提高学生对音乐发展的理解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9、20世纪主要的音乐派别、主要音乐家及其代表作难点:19、20世纪的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四、教学资源与手段:教学资源:PPT、音乐片段教学手法:教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拔法学法:欣赏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导入】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音乐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情绪与人类情感,是时代面貌的优雅写照。
也许很多同学会觉得古典音乐离自己太远,但实际上古典音乐中的许多元素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痕迹,比如手机彩铃中的《蓝色多瑙河》,周杰伦的专辑《十一月的肖邦》,经典动画《猫和老鼠》的背景音乐,等等。
【教学过程】第一目: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引入子目:进入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欧洲的封建势力和教会势力走向衰弱,音乐家从由教会、宫廷供养变为独立经营,在创作过程中所受的束缚也逐渐减少。
这个时代兴起的是结构严谨但又富于表现力的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是“交响乐之父”海顿和“神童”莫扎特。
高中音乐《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红旗颂》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红旗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作曲家吕其明。
2、了解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3、认识三连音节奏型。
.能力目标:1、学会演唱《红旗颂》呈示部主题音乐。
2、跟随音乐划节拍。
情感目标:1、理解《红旗颂》融入社会和鸣、成为时代旋律。
2、理解五星红旗凝聚的革命精神和浓浓的爱国情。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能通过聆听、试唱、对比、实践等,对乐曲产生更深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节奏、速度等要素来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各种情感,理解五星红旗凝聚的革命精神和浓浓的爱国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积极思索,通过聆听、对比、分析、探究法、讨论法等方法,逐步提高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重温开国大典、导入课题。
新课学习:介绍作者吕其明。
介绍创作背景。
总听:1、初步体验作品。
2、通过分析红旗主题三次出现,认识作品的结构。
分听:(分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跟随音乐的速度力度打节拍。
)引子——认识三连音。
呈示部——聆听优美的红旗主题旋律,感受速度力度。
表达了革命胜利的喜悦,对红旗的热爱。
学唱:呈示部红旗主题(提示学生注意音准、时值)。
学做指挥:呈示部红旗主题旋律。
连接部——分析旋律走向。
回忆峥嵘岁月。
展开部——感受速度力度和进行曲音乐风格。
赞扬中国人民前进不止的英雄气概。
学做指挥:展开部红旗主题旋律。
再现部——红旗主题再现情绪更加热烈。
表达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深情。
尾声——再次奏响号角主题。
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决心。
总结:红旗为主题三次出现表达的情感。
讨论:《红旗颂》为什么能成为红色经典?伴随时代旋律融入、时代和鸣。
拓展活动:唱出赞美红旗的歌曲,用歌声表达五星红旗凝聚的爱国深情!总结本堂课内容:布置作业:感受时代旋律二胡曲《洪湖主题随想》。
《红色经典音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红色经典音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红色经典音乐的背景、特点及意义,掌握相关音乐作品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红色经典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红色经典音乐为主题,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红色经典音乐的背景和特点2. 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介绍3. 音乐作品演奏技巧和方法4. 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红色经典音乐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奏经典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演奏练习,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中国革命历史和民族音乐文化,引导学生进入红色经典音乐的世界。
2.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红色经典音乐的背景和特点,介绍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并示范演奏部分作品。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音乐作品的演奏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红色经典音乐的重要性和意义。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红色经典音乐,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演奏技巧、合作精神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革命时期歌曲鉴赏教案
革命时期歌曲鉴赏教案教案标题:革命时期歌曲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2. 学习并欣赏革命时期的代表性歌曲;3. 培养学生对革命歌曲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2. 学习并欣赏革命时期的代表性歌曲;3. 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解读歌曲中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对革命歌曲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革命时期的歌曲音频或视频;2. 课件或幻灯片,介绍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3. 打印或复印歌曲的歌词。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课件或幻灯片,简要介绍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
探究:1. 分发歌曲的歌词给学生,让学生先阅读歌词,思考歌曲可能表达的意义和主题。
2. 播放革命时期的歌曲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信息。
3.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内容、表达方式和情感色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拓展:1. 分析歌曲中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歌曲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总结: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对革命时期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革命歌曲的看法,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作业:1.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革命时期歌曲,写一篇短文,分析歌曲的意义和影响,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选择一首革命时期歌曲,自行编写歌词,以表达当代的某种社会问题或情感。
2. 定期组织革命时期歌曲的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评估:1. 利用课堂讨论、学生作业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对革命时期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革命时期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理解程度。
音乐课思政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音乐与思政教育融合课程》二、课程目标:1. 通过音乐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元素、音乐风格等。
2. 红色音乐作品赏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赏析。
3. 音乐与思政教育结合案例:分析音乐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案例,探讨音乐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4. 学生创作实践: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创作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红色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程主题。
2. 结合时政热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讲解- 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元素、音乐风格等。
-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2. 红色音乐作品赏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音乐作品,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
- 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时代背景。
- 分析作品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等。
3. 音乐与思政教育结合案例- 分析音乐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案例,如校园歌曲、音乐剧等。
- 探讨音乐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如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思想认识等。
4. 学生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创作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
-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分享创作心得。
(三)总结1.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音乐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音乐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挥音乐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红色音乐作品的赏析能力。
3. 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的表现。
4. 学生对音乐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音乐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音乐教
案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音乐与时代》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结合本课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自己的心理感受,体会歌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第一段。
(3)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音乐与语文、历史学科结合起来,开拓学生视野、增加积累。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
高中音乐的教学理念提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
本课从身边熟悉的伟人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欣赏内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音乐。
然后分时代探究性学习,结合本课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谈谈自己的心理感受,体会思想感情。
重点能根据歌曲的历史背景认真聆听歌曲并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第一段。
根据自己的故事创编歌词,表达情感,并进行创作、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位同学朗读或唱,老师记谱;要求内容与时代相联系)。
引导学生做一个细心人,热爱生活,敢于展现自己,并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
入3分钟
一、情景导入
1、课前播放开国庆典片段。
2、谈话导入同学们所熟悉的伟
人。
3、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一唱雄鸡天下白》。
请同学说出近现代
史上自己最崇拜的
伟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深
入35分钟二、分时代赏析,探究学习:
1、20c50年代的作品《全世界
人民心一条》
(1)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
的情况?
(2)老师总结
(3)欣赏并说出心里的感受。
(4)点评后小结。
2、20c60年代的作品《挑担茶
叶上北京》
(1)提问导入《小背篓》的演
唱者——宋祖英,曲作者——
白城仁
(2)创作背景
1、结合历史等学
科,开拓学生的视
野,增加积累。
2、根据要求讨
论。
3、师生共同对歌曲
进行点评并小结。
1、师生共同对歌
曲的创作背景进行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
标,围绕目标展开探究
学习。
作为中国人民领袖的毛泽东,人民歌颂他,从20c40年代的《东方红》到毛主席逝世后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歌曲。
白诚仁分配来湘后,多次深入湘北、湘南等边缘地区收集、学唱了不少湖南名歌。
1959年,白诚仁到韶山,看到一位老大爷来到毛主席的故居门前留下来,就在门口唱山歌,白诚仁心想,老人有很多话和毛主席讲,无奈,这种情况无处倾吐,就在他家门口唱山歌,借以抒发自己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这一情景令白诚仁非常感动,于是,他巧妙运用了湖南城步县的苗歌音调创作了这首歌
曲。
(3)欣赏
3、20c80年代的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1)作曲家施光南的介绍以及作品的介
绍
(2)用山东歌唱家彭丽媛引出欣赏
(3)重点学唱第一段
(4)总结
探讨
2、引导学生用心
聆听
3、小结
1、对施光南熟悉的
作品哼唱几小段。
如《打起手鼓唱起
歌》《月光下的凤
尾族》《吐鲁番的
葡萄熟了》等等
2、学唱并请同学上台演
唱,最后全班演唱。
体验艺术工作者用歌声
记下了改革开放深圳乃
至整个中国的变化。
1、24岁的宋祖英唱着这首歌
首次登上春晚舞台、白诚仁
2、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让学生参与进来,
用歌声体验当时的
社会面貌,人民的生
活状况。
2、鼓励学生大
胆的演唱,增强他们
的自信心。
体验情感
4、20c90年代的作品《春天的故事》
(1)作品简介
(2)欣赏并随乐哼唱
展
开5分钟三、创编歌词、表达情感:
1、请同学们根据以“…”
的故事为题材进行
歌词的创作(要求
与时代紧密相联
系,如今年的冰灾、
以及发生在自己身
边的故事为题材
等)
2、小组交流
每组推荐一位同学
朗
读或歌唱自己的作品(老
师记曲谱)。
创作交流展
示,引导学生关注
自己的生活,做一
个细心人,热爱生
活,敢于展现自己。
1、不同时代背景孕育
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
音乐。
2、培养学生大胆的创
新精神。
3、小结:朗诵或演
唱都需要提高表演
能力。
3、老师点评。
归
纳
总
结
2分钟
四、归纳与小结:
1、回顾并总结全课。
2、布置作业:
(1)你还听过这个时期
的哪些作品,收集一至两
首,下堂课交流
(2)查询民族管弦乐队
与管弦乐队的编制。
回顾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是对本课
学习内容的巩固与
延伸,并为下堂音乐
课做准备。
四、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我觉得本课是较为成功的。
其成功之处在于:
1、本课分时代探究性学习,结合本课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谈谈自己的心理感
受,体会思想感情。
将枯燥的背景知识变为了生动地实践体验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2、本课为学生设计的创作表演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肯定。
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以及自信心。
本课值得注意的方面在于:
1、老师自己要摄取更加广阔的创作知识,自编自唱。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记录生活的点滴。
这样学
生学习兴趣更高、教学效果更明显。
2、语言组织要更加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