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性学分银行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一、学分银行组织架构建设1.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是学分银行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决策和规划学分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各项政策。
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由高校领导、学术与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组成,实行集体领导和决策,保证学分银行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2.学分银行办公室学分银行办公室是学分银行的日常管理和运营机构,负责学分银行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
学分银行办公室应具备专业的学分管理团队,包括学分管理、数据分析、系统运维等专业人员,以保证学分银行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3.学分银行技术支持团队学分银行技术支持团队负责学分银行的技术开发和维护,包括学分管理系统的开发、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工作。
学分银行技术支持团队应足够专业,并及时更新和维护学分管理系统,以适应学校教学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学分银行咨询委员会由教育行业专家、学术领军人物和企业界代表组成,为学分银行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推动学分银行的发展和创新。
学分银行咨询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方向,为学分银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建设1.学分银行的学分认定机制学分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学分认定机制,包括学分申报流程、学分审核标准、学分认定结果公示等环节,保证学分的合法合规。
学分银行应加强与教学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和公平。
学分银行应建立学分积累机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学分获取渠道,包括课程学分、实习实践学分、社会活动学分等多种形式的学分获取方式。
学分银行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综合实践能力。
学分银行应建立学分转移机制,允许学生将已获得的学分进行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的转移和共享。
学分银行应加强学分的互认和课程的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便利的学习环境和学分管理服务。
学分银行应建立学分使用机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分使用渠道和服务,包括学分查询、转换、兑换、共享等功能,方便学生进行学分管理和规划。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
(3)加强质量保障:学分银行制度的质量保障是关键。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 保障机制,包括学分的认定标准、转换规则、学位授予标准等,保证学分银行 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加强宣传和推广:政府应该加强对学分银行制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 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公众了解和认可学分银行制度的重要性和优势。应该鼓励更 多的教育机构加入到学分银行制度中来,共同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 的需要。在这个背景下,学分银行制度的出现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学分银行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加丰效率。此外,学分银行 制度还有助于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的实施,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3、促进教育公平。学分银行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加 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 公平。
3、社会认知度不高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 明确学分银行制度的法律地位和操作规程,为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提供法律保 障和支持。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 和架构设计
目录
01 一、学分银行制度的 模式选择
03 参考内容
02
二、学分银行制度的 架构设计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分银行制度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以学分制为基础,通过建立类似于银行功能的机构来管理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历文凭,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教育制度。 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
2、完善监管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协调和监管,建立 完善的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我国学分银行是指由高校设立的学分积累机制,将学生在高校期间取得的学分记录在学分银行中,供学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高校间进行学分转移和积累的一项制度。
学分银行可以实现学生学分的灵活使用,促进学生跨校流动和学分共享,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然而,我国学分银行的建设目前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首先,学分银行的建设现状存在的困境是各高校的学分积累及认可机制存在差异。
我国高校的办学类型、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各异,导致学分认证标准和积累方式的差异性较大,这给学分的转移和积累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不同高校对于学分的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学生在不同高校间进行学分转移时面临着学分无法转换、重复学分认定不足等问题。
其次,学分银行的建设面临的困境是学分积累和转移的手续繁琐。
学生需要通过学校的认定、申请、审批等一系列手续来进行学分的积累和转移,这一过程存在着时间和精力成本的问题,给学生带来了不便之处。
同时,学分银行的建设还需要解决学分银行的信息共享和平台互联互通的问题,确保学生的学分记录能够在不同高校间实现无缝对接,避免了学生重复上传学分成绩等重复操作。
最后,学分银行的建设还需要解决对学分有效利用机制的建立问题。
学分银行的存在旨在促进学生的学分共享和跨校流动,但目前我国高校间学分的转移和认可机制还不够完善,各高校存在着对外转学学分核减、对内转学学分重修等问题。
学分银行在实现学生学分积累和转移的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与高校之间合作机制,推动学校间对于学分的认可和互信。
针对以上困境,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统一学分认证标准:建立统一的学分认证标准,明确学分的积累与转移要求,使学生在不同高校间的学分转移更加顺畅。
二、简化学分积累和转移手续:建立在线学分认证平台,实现学分的自动转移和认定,减少学生的手续繁琐,提高学分积累和转移的效率。
三、加强学校间信息共享:建立高校学分银行共享平台,实现学分银行间信息的共享和沟通,确保学生学分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一、组织架构的建设1. 学分银行的组织结构学分银行的组织结构应该以学校为依托,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
在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中,应该设立专门的学分管理部门,负责学分银行的日常管理和运作。
学分银行也需设立学术委员会和学分评定委员会,负责对学分的评定和管理,保障学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应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
2. 人员队伍建设学分银行的建设需要一支专业化的人员队伍来支撑。
在学分银行的人员队伍建设中,需要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学术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他们将成为学分银行的骨干力量,负责学分的评定和管理工作。
学分银行也需要配备一批教务和信息技术人员,他们将协助学分银行的日常运作和信息管理。
学分银行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学生助手,来协助学分银行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 配套设施与技术支持学分银行在建设中需要配备一定的设施和技术支持。
在设施方面,学分银行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以满足学分银行日常工作的需要。
在技术支持方面,学分银行需要建设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支持学分的管理和查询,保障学分银行的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
在学分银行的建设中,还需要建设一套较为完善的学分认证系统,来保障学分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二、运行机制的建设1. 学分管理规范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学分管理规范,来规范学分的获取和使用。
学分管理规范应明确学分的获取途径和标准,包括课程学习、项目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以及对应的学分标准。
学分管理规范还需要规定学分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确保学分的合理使用和流通。
2. 学分评定机制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学分评定机制,来保障学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学分评定机制应明确学分的评定标准和流程,确保学分的评定结果客观、公正、准确。
学分评定机制还需要配备一支专业的评定团队,负责对申请学分的学生进行资格审核和学分评定,确保学分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关于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
关于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一、学分银行的定义学分银行是一种以学分为核心的学分管理模式,它将学分视为一种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通过学分的积累和交换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学分银行的建设主要包括学分的获取、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学分银行中自由选择课程学习,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分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管理。
学分银行的建设旨在打破传统的学分管理模式,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学校个性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目标。
二、学分银行建设的必要性1. 适应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不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需求和目标各不相同。
传统的学分管理模式往往过于功利化,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提供的课程,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而学分银行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2.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学分银行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学分银行的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学习自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的学分管理模式往往囿于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资源分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提供的课程,学校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况。
而学分银行建设可以更加全面和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管理,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目前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1. 理念转变和管理体制的重构学分银行建设需要对原有的学分管理模式进行理念转变和管理体制的重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积极配合和支持。
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仍然囿于传统的学分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建设需要面临新的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挑战。
2. 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放学分银行建设需要充分整合和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关于构建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报告
国外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美国的学分转移制度
美国高校之间普遍实行学分转移制度,不同高校之间学分互认,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高 校的课程学习,从而获得相应的学分。
欧洲的学分互认制度
欧洲学分互认制度是一种基于ECTS(欧洲学分转移系统)的标准,通过学分转换和累积 ,实现欧洲高等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
韩国的学分银行制度
06
学分银行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制定学分银行建设规划
从国家层面制定学分银行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时 间表,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积极参与。
完善政策法规
完善学分互认、转换、累积的政策法规,明确学分银行建设的法 律地位和作用。
设立专项资金
设立学分银行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学分银行的研发、推广、应用 和维护。
学分银行建设的组织基础
01
组织架构
02
人力资源
组织架构是学分银行建设的组织保障 ,它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 监督层等不同层次的组织架构。
人力资源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组织 基础之一,它包括教师、学生、管理 人员和技术人员等不同类型的人力资 源。
03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组织 基础之一,它包括经费投入、场地设 施、教学设备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资 源配置。
THANKS
感谢观看
关于构建学分银行的理论与 实践研究总报告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学分银行的内涵与特征 • 学分银行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学分银行建设的理论基础 • 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探索 • 学分银行建设的对策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学分银行在国外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学分银行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学分银行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我国学分银行是指在高等教育中对学生所获得的学分进行积累和管理的机构。
它是一个新兴的教育管理工具,具有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和成就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也可以为学生在转学、毕业以及就业时提供有力的证明和支持。
目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仍存在一些困境,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现状困境1. 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目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不同高校和地区的学分银行管理政策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这样一来,学生在积累和管理学分时容易遇到困难,也给学校的学分认定和转学转专业带来一定的难度。
2. 学分银行信息不畅通由于学分银行系统尚未得到普及和完善,学生和教师对于学分银行的了解程度较低,信息的畅通度不够。
学分银行的运营机制、服务范围、数据共享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分银行的整体效益不够明显。
3. 学分银行资源不够充分学分银行的资源包括学分、学习经历、证书、成绩等多个方面,但目前我国学分银行的资源并不够充分,覆盖范围较窄。
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所有的学习成果都记录在学分银行中,失去了一部分重要的信息和材料。
二、对策建议1. 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为了解决学分银行管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可以建立一套统一的学分银行管理标准,包括学分的认定、积累、使用和转移等方面的规定。
这样可以为高校和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也为学分银行的运营提供了依据。
2. 提升学分银行信息化水平为了提升学分银行的信息化水平,可以加大投入,推动学分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建设学分银行的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平台、学分认定和转移系统等。
这样可以提升学分银行的服务水平,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度,也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3. 拓展学分银行资源覆盖范围为了拓展学分银行的资源覆盖范围,可以建立完善的学分银行资源数据库,包括学分、学习经历、证书、成绩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可以利用现有的学校教务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考试成绩管理系统等资源,将学生的学习信息整合起来,建立起完整的学分银行信息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学分银行是一种高校中非常重要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学生学分的管理和运行,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建设是保障学分银行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层。
领导层:由学校领导负责,主要包括校长、副校长和学院领导,负责学分银行的整体规划和决策。
管理层:由学校教务处和学分银行管理部门负责,主要包括学校教务处处长和学分银行管理部门主管,负责学分银行的日常管理和运行。
操作层:由学分银行的工作人员组成,主要包括学分银行管理员和学分银行柜员,负责学分银行的具体操作和服务。
1. 学分管理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学分管理机制,明确学分的获取和使用规则,包括课程学分、实践学分、选修学分等的认定和转换规定,确保学分银行管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2. 学分认定机制:建立学分认定的程序和标准,明确学分认定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学分的认定准确无误。
3. 学分转换机制:建立学分转换的规则和程序,使得学生的学分可以在不同课程和专业之间进行转换,提高学生的学业灵活度和管理效率。
4. 学分积累机制:建立学分积累的机制,对学生的学分积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适时提醒学生进行补缴或升级,确保学生的学业进度和学分的有效积累。
5. 学分查询和服务机制:建立方便快捷的学分查询和服务机制,使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学分余额和使用情况,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帮助。
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建设是学分银行能否顺利运行和发挥作用的关键。
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以及建立起规范公正的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学分银行的目标,为高校教学管理和学生评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学分银行是一种基于在线学习和技术支持的积分制度,旨在帮助学生管理和累积学分,以及灵活地运用学分。
学分银行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社区服务,并根据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奖励学分。
本文将探讨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建设。
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校层面的组织架构:学校是学分银行的主要管理者和运营者。
学校应设立学分银行的管理机构,负责学分银行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该机构应包括学校的教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学生事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代表,以便协调各部门间的合作和沟通。
2. 教师层面的组织架构:教师是学分银行的重要参与者和评估者。
教师应根据学校设定的学习目标和标准,设计学生学习任务和评估标准,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和达成学习目标。
教师之间应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制定和推进学分银行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3. 学生层面的组织架构:学生是学分银行的主体,他们应参与学分银行的学习活动和项目。
学生应根据学校设定的学习目标和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项目,并参与相关的实践和社区服务。
学生应设立学生代表团队,负责协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以及与学校管理机构的沟通和反馈。
1. 积分机制:学分银行应设定一套积分机制,根据学生的学习项目和成绩,对学生进行积分奖励。
积分可以用于获得学位、毕业证书、荣誉奖励等。
学分银行应设立一套公正、透明的评估标准和机制,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被公平、准确地评估和认可。
2. 技术支持:学分银行运作需要依靠先进的在线学习平台和信息技术支持。
学校应投资建设和维护相应的技术平台,提供学生管理、课程管理、作业管理、评估管理等功能,以便学生和教师进行在线学习和评估。
3. 数据管理:学分银行依赖于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项目记录能够被准确地记录和保存。
学校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便为教学改进、学生辅导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学分银行调研报告
学分银行调研报告学分银行调研报告一、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分转移和认可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分银行的概念应运而生。
学分银行是一个集成的学分管理系统,学生可以将在不同院校取得的学分存储在学分银行中,以便将来转移到其他院校或用于职业发展。
学分银行的建立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高等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学分银行的功能1. 学分存储和管理:学生可以将在不同院校取得的学分上传到学分银行中,并进行管理和查看。
2. 学分转移和认可:学生可以将学分从一个院校转移到另一个院校,并在新的院校中得到认可。
3. 个性化学分规划:学分银行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分规划建议。
4. 学分认证和证书发放:学分银行可以对学生的学分进行认证,并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
5. 职业发展支持:学分银行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三、学分银行的优势1. 提高学分转移和认可的效率:学分银行可以让学生更加便捷地将学分转移到其他院校,并在新的院校中得到认可,减少学生因转学而浪费的学分和时间。
2. 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学分银行可以促进不同院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多样性。
3. 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学分银行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术表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分规划建议,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4. 促进职业发展:学分银行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学分银行的挑战和对策1.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学分银行需要处理大量的敏感个人信息,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2. 标准和认可问题:学分银行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认可机制,以确保学分在不同院校之间的可转移性和认可性。
3. 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学分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银行管理论文:初建“学分银行”之我见
银行管理论文:初建“学分银行”之我见银行管理论文:初建“学分银行”之我见所谓“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
“学分银行”尤其适合职业教育边实践、边学习的特点。
职业学校设立“学分银行”,学生可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学完一门功课,可将拿到的学分存入“银行”,工作几年回来后可以继续学习,学完一门算一门学分,累积到规定学分总数后即可“支取”相应学历。
“学分银行”的“灵活”优势显而易见,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学校走向市场;有利于各类教育沟通衔接;有利于教师提高素质。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银行管理论文范文:初建“学分银行”之我见。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初建“学分银行”之我见全文如下:摘要:构建“学分银行”是目前我国教育界热衷探讨的领域,文章通过分析“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性,综合目前试点经验,提出在“学分银行”建设初期单纯地由某类教育形式进行建立是不能满足全社会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只有全面推进“学分银行系统”建设,使得社会各教育机构在建设发展中找到新的平衡,才能谋求全民教育事业的科学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制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建立“学分银行”,实行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证、评估与转换系统,从而实现各类教育形式纵向沟通、横向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我国教育界热衷探讨的领域,目前,我国未来七年(2014―2020年)的改革路线当中,再次提出教育改革需要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学分银行”对于目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学分银行”在宏观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管理制度,通过这项制度,达到在不同类型教育间(包括不同形式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无一定形式的教育与学习活动)以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
学分银行建设实践的困境与思考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声誉良好的高校就读,对 于新兴的学分银行制度,其认可程度还有待提高。金融支持不足也是一个关键问 题。学分银行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政府和高校的资金投入有限,难 以满足实际需求。
针对上述困境,本次演示提出以下思考:
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学分银行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 行具有资金实力雄厚、融资渠道广泛等优势,可以为学分银行提供低成本的资金 支持,帮助学分银行更好地开展各项业务。
其次,商业银行可以为学分银行提供专业化服务。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金 融创新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可以为学分银行提供专业化、高效化的服 务,帮助学分银行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
再次,商业银行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商业银行可以与 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教育资源,并通过提供实习 机会、奖学金等方式,加强高校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4、加强技术支持和系统建设 Nhomakorabea建立完善的学分银行信息系统是实现学分认证、累积和转换的关键。政府应 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开发适用于学分银行管理的信息系统。同时,加强 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结论
总之,我国学分银行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为了推进学分银行的发展,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统一的学分认证标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转变 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加强技术支持和系统建设等都是必要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 使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在学分银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一些高校已经实现了跨 校选课、学分互认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此外,一些地区 也建立了区域性的学分银行,将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我国学分银行是指通过将学习成绩、课程和学习经历以学分的形式存入账户,供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流通和转移,并在个人学业发展中进行累积和使用的机制。
学分银行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学习动力。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建议加以解决。
一、现状困境:1. 学分银行建设进展缓慢。
目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体系。
学分银行的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定,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存在着差异化和不协调的情况。
学分银行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技术支持。
2. 学分认定和转换不畅。
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不够明确和规范,存在着主观性和随意性的问题。
跨学校和跨地区的学分转换受到限制和阻碍,学生在不同学校或地区之间进行学业转移和学分兑换困难重重。
3. 学分管理和服务不到位。
学分银行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学生在学分存储、查询和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学分的积累和使用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学分银行制度建设。
建立统一的学分银行制度和规范,明确学分的获取和使用标准,规范学分的存储和转移程序,完善学分银行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学分银行建设向纵深发展。
2. 提升学分认定和转换水平。
建立公正、公平、透明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建立统一的学分认定标准和程序,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建立诚信和互认的学分制度。
建立跨学校、跨地区的学分转换平台,促进学分的流通和兑换。
3. 强化学分管理和服务能力。
加大对学分银行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投入,完善学分银行的管理系统,提高学分银行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建立学分银行的学业规划和辅导服务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分管理和支持。
4. 拓展学分银行的功能与应用。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一、组织架构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是学分银行建设的基础,也是学分银行运行的保障。
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可以为学分银行的运行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支持,使学分银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高校教务部门高校教务部门是学分银行的主要运营机构,负责整个学分银行的日常管理与运营。
教务部门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学分银行办公室,负责学分银行的统筹管理和运行。
该办公室应当包括负责学分银行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以确保学分银行能够正常运行。
2. 学分银行委员会学分银行委员会是学分银行的决策机构,负责对学分银行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进行决策和指导。
学分银行委员会的成员包括高校教务部门的领导、相关学科专家和相关行业代表,以确保学分银行的决策能够充分考虑到各方的意见和需求。
3. 高校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与学生是学分银行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应当参与学分银行的建设和管理。
教师可以参与学分银行的课程设计和评价,以确保学分银行的课程内容能够符合教学需求;学生可以通过学分银行查询个人学分情况和进行学分转换,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
二、运行机制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是保证学分银行正常运行的关键,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分银行的运作效果。
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分认定和管理学分银行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学分认定和管理,确保每一位学生所获得的学分都能够得到认可和管理。
学分银行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包括学分认定标准、学分认定流程和学分管理规定等,以确保学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学分转换和积累学分银行应当建立一个灵活的学分转换和积累机制,以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学分转换和积累。
学分转换和积累机制应当包括学分查询和积累查询功能,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分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3.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4. 创新与发展三、建设建议根据以上对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的探讨,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加强与教务部门的对接与支持,落实学分银行的日常管理与运行。
学分银行的现状及框架体系设计
学分银行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学习成果认证,到学分的积累与转 换,再到跨机构、跨地区的学分互认与转换,学分银行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和制度。
学分银行的作用与意义
总结词
学分银行的作用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终身学习等方面,其意义在于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分积累
学分积累是学分银行制度的重要功能之一,学习者可以通 过各种途径获取学分,并在学分银行中积累,以证明自己 的学习成果。
学分转换
学分转换是学分银行制度的特色之一,学习者可以将积累 的学分转换为相应的学历、职业资格或其他证书,以实现 学分的价值。
学分银行的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和分工,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顺利实施。
制定学分银行发展规划
明确学分银行的发展目标
学分银行应结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包括学分互认、学分 转换、终身学习等方面。
制定学分银行发展规划
学分银行应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步骤和时间表 ,确保学分银行建设的有序推进。
建立学分银行标准体系
学分银行应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包括学分 认定、学分转换、学分互认等方面的标准, 促进学分的规范管理。
序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终身 学习理念的普及,学分银行 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
学分银行制度可以更好地满 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促 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 通,为终身学习提供更好的 支持和服务。
03
学分银行框架体系设计
学分银行的基本框架
01 02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 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积累和转 换等功能的教育管理制度。
关于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
关于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学分管理机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学分银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分,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校间自由流通和互认,实现学分的积累和转移。
学分银行的建设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因此,加强高校学分银行建设,推动学分管理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学分银行的建设问题,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通过调研和总结,找出高校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提升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学分银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对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拓展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科交叉与学术互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学分银行作为高校学分管理和转移的重要工具,能够实现学分的积累、转移和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通过研究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同时,对于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学生学业规划的指导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研究与构想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研究与构想作者:赵宇红来源:《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02期【摘要】“学分银行”制度是模拟和借鉴银行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对学分进行存储、转换与兑换的教育管理机制。
作者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学分银行”制度的内涵及功能,明确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定位,进一步探讨其实现路径。
【关键词】学分银行;内涵;功能;定位;路径【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2—0032—06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上个世纪末以来,“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途径。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及构建学习型社会政策的出台,“学分银行”的建设开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学分银行”能够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持,能够满足学习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够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相互衔接提供可能,并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现实基础。
目前,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和复制,希望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的总结与借鉴,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进行思考,以丰富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对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学分银行”的界定及其功能1.“学分银行”的界定正确界定“学分银行”首先要明确几个相关概念。
毫无疑问,“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与运行的基础是“学分制”。
“学分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年制”而言的教学制度。
《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将“学分制”解释为:“是衡量某一教学过程(通常指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作用、地位)的一种管理方法。
”简言之,即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那么“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最小单位,是指学生成功完成某科目所获得学分的分值单位,用于表明学生获得某种证书、文凭或达到某个级别所需要接受的科目教学总量。
关于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
关于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正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它在高校教育领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高校学分银行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积累和储存学分的机构,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个人学业发展路径,使学习时间更具灵活性和可控性,实现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它是高等院校在学分制管理体制下的一种创新,并具有以下几个意义:首先,高校学分银行充分利用了学分的价值。
学分是高等院校进行学术成果评价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
通过将学生所修学分的记录及认可,使学生所获得的学位、证书、职称等更加具有市场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其次,高校学分银行支持学生自主选修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学分银行自主选择修读不同学科领域的课程,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将所学知识进行跨学科和综合化的学习,扩展学业范畴,实现自我与专业的匹配。
最后,高校学分银行促进了高校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
高校学分银行负责管理的学分具有可移植性,同一学生可以在不同校区、院系或高校间进行学分互认,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联动发展。
然而,高校学分银行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存在学分认证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不同高校对学分的认证标准不一致,导致学生无法将所修课程的学分互相转识认可,也为招生办、学生和教师增加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成本,降低了高校学分银行的使用效益。
其次,学分互认机制尚未得到完全实现。
虽然高校学分银行致力于实现学分跨校和国际互认,但实际上还存在一些制度和政策上的障碍,导致学分的互认不易实现,甚至存在被其他高校歧视的情况,制约了高校学分银行的发展和应用。
最后,学校学分银行管理体制尚待完善。
学校学分银行实行管理,还需要一个完备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规范,以此确保学分的真实合法,以及有效地推进学分管理体制改革。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学分认证标准统一化。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分银行的建设逐渐成为了大学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学分银行的建设需要具备合理的组织架构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以保证其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应该根据不同的高校特点和学科特色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需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在学分银行建设中担任重要角色,他们需要组成一个领导小组来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2.工作组:工作组的职责是负责学分银行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信息采集、整理和管理,学分认定、转换与核算,学分共享和过程监控等方面的工作。
3.技术支持组:学分银行是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需要技术支持人员对系统进行运维和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用户服务组:学分银行是服务于学生的,因此需要专门的用户服务组,负责接受学生的咨询和申请,以及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
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采集和管理:学生在参加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采集和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学习记录真实可靠。
2.学分认定和转换:学分银行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确保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可以在不同学校之间得到认可和转移。
3.学分共享机制:建立学分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学分共享,学生在参加一些跨校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时,可以将所获得的学分存入学分银行,以备将来从其他大学中转入。
4.学分监控和评估:学分银行需要制定相应的学分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学分银行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并且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总之,学分银行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应该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以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性需求。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分银行”的构建研究
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分银行”的构建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制度高职院校学分银行构建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2019年初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为职业教育设计了“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 1+X 证书制度),明确指出:“1”应该是指学历证书,“x”应该是指代表某种技术技能的资格证书,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资格证书,这标志着1+X 证书制度是未来所有职业教育活动的基础。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新的制度支撑,在此理念下职业教育“X”证书开发建设主体、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1”与“X”教育培训对象相同、内容互补、目标同向,作为“X”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概念不同,口径不同,划分的等级层次也有所不同,其不是双证书制度的延续与“升级版”,而是由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负责开发、考核、颁证,采用社会化建设机制,职业学校负责 1+X 证书制度的具体实施,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证书开发建设管理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学分银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相对于教育教育管理制度而言的,是指高职院校参考并模仿银行的功能与特点,以信息平台为载体,以学生的学分为计量单位,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学生各类课程的学习成果都能以学分得到积累、转换,并能进行统一核算与认定。
因此职业院校要研究人才培养中1+X 证书相生相长标准体系,深入探索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位证书与标准的开发,寻求两者的契合之处,构建相应的“学分银行”体系,以实现“1”与“X”的相生相长,体现两者之间的“配伍”关系,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课题界定本课题研究主要以1+X证书制度中的1与X的一体化与衔接性,同向性与层次性角度出发,构建学生学习结果可衡量、可互转、可互认、可衔接的高职院校学生学分银行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予以应用,根据反馈意见对学分银行内容、标准、运行机制予以调整与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期2018年11月No.31November ,2018杨安新1,方小坤2(1.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竹西中学,江苏扬州225000;2.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0引言在继续教育领域,学分银行制度已经成为当今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的热点,如美国学分转移协议、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以及韩国学分银行为代表的国外继续教育体系已经进行了实施。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重要措施。
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全国范围实行学分银行制度有比较大的难度。
本文以省级为范围,进行区域性学分银行制度的研究,并对国内外学分银行试行的实践情况,提出基于区域范围的学分银行构建方案以及相关措施。
1我国学分银行的发展现状2003—2012年间国内学者较多来自于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大多数是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对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的研究,对学分银行的建设方向,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1]。
近年来则转向了学分银行基于区域为中心的实践性研究。
例如,江苏省在2013年选择江苏开放大学作为建立区域学分银行的改革试点单位,负责全省继续教育的学分积累、转换等管理工作,并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学分银行服务管理中心平台,该服务平台从2014年正式运行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门户网站的点击量突破了40万次。
经过几年的改革试点,江苏省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框架初步建成,为我国建立区域学分银行制作进行了初步探索。
2区域性学分银行体系构建2.1构建思路构建范围为省(市)级区域,服务对象为成人继续教育,主要功能为学分的认定、积累、转换,可为学习者提供学分查询、互认等服务的学分银行体系平台。
为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提供一定建设思路与方案。
2.2学分银行组织架构学分银行的建设主要分为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根据国内外学分银行的实践经验,一般执行日常运行维护机构主要设置在省自主考试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普通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等[2]。
为保障学分银行制度顺利的实施,其由学分银行运行系统、管理系统及保障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学分银行组织框架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一般由省(市)级教育厅组织成立,是学分银行建设与管理的领导机构,主要职能是制定相关建设方案以及政策,宏观指导与管理监督学分银行的建设工作,其成员可以由有关学校的相关专业专家和教育厅有关领导组成。
管理委员会可下设两个机构,分别为学分认证中心和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
学分认证中心可下设学分认证委员会和学分管基金项目: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2017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17SZJC034。
作者简介:杨安新(1964—),男,江苏大丰人,高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物理学。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基于区域性学分银行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摘要:建立学分银行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重要途径。
文章主要通过区域学分银行体系的研究,构建了区域学分银行体系的组织框架,在学员注册、学分转换、学分管理、开发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我国区域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区域性;学分银行;框架;网络中图分类号:G79文献标识码:A理办公室。
学分认证委员会是以学科为单位,主要职能是从专业方面提供咨询指导工作,对学分的认定以及转换标准进行审定,是学术决策和仲裁机构,制定学分认证、转换和存取制度;对各办学机构所申请课程的层次内容、学分、学时进行认证。
学分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能是按照认证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执行学分的认定、转换以及积累等具体工作。
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可下设学分银行管理办公室和学分银行合作机构。
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行以及系统的研究开发等工作由学分银行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部门一般可设置在开放大学并进行管理,协调学分银行的相关工作,负责对前台管理系统的操作工作,如相关信息发布、学分的存取、档案管理等事务性工作。
学分银行合作机构主要是指愿意参与学分互换系统的高校或者教学机构。
由于各高校以及一些教学机构之间的教学条件不同,各高校之间的学分转换可以经过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一定转换比例或签订互认协议来实现。
因此,需要每个学分银行合作的高校或者机构都设立办事处,负责本校学生的成绩按照各高校之间学分互认协议导入学分认证体系中,并处理系统内学校、机构、用户之间的业务关系[3]。
学分银行管理机构组成如图2所示。
图2学分银行管理机构组成2.3学分银行网络平台搭建与运行2.3.1网络服务平台搭建与运行学分银行的网络服务平台需要非常稳定的软件运行环境,因此,需要有较高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平台的搭建和支撑。
网络服务平台的操作系统必须使用比较成熟的商业化软件,才能保证其运行安全,如Window server 系统,是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操作系统,并且和目前主流的处理器相互兼容,对服务平台的数据库保密性非常高。
服务平台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网络环境可采用电信托管的形式进行,电信运营商具体负责服务平台的网络、服务器安全稳定运行等工作,而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只要向电信运营商提供相关的宽带、场地和服务费用。
2.3.2学分银行网络服务平台功能基于网络的学分银行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一般由门户网站、学习档案信息库和管理系统3个模块组成。
(1)门户网站:主要是展示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注册学分银行主要流程,公布相关认定标准以及一些动态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一些在线服务工作。
(2)学分档案信息库:主要职能是为学习者建立学习档案,包含建立学习账号、原始学分、学历教育过程记录等原始数据,该信息库是影响学分银行建设的关键因素。
(3)管理系统:是学分银行的组织机构管理,对学习者等日常管理、学分转换等业务的管理。
2.3.3学分银行网络数据模块图数据模块图主要是门户网站中为学习者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主要有3个模块,如图3所示。
图3网络数据模块图(1)用户服务模块:主要为注册与登录,学生可通过网站申请注册,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系统将建立学生的信息档案,学生可进行学习信息的查询,学分查询以及认证转换申请等。
(2)标准体系:由学分认证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制定的相关合作高校之间的统一的课程标准。
学习者进可进行学历教育的课程目录、证书目录以及其他项目目录,以及课程名称、学分、专业说明、职业培训证书等相关信息查询。
(3)合作机构:学习者可以查询合作的相关高校或培训机构的课程之间的相互认定规则以及在学分银行系统内所设立的专业。
3学分银行运作流程区域性学分银行体系其工作流程主要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用户注册、学分存入、学分积累、学分兑换[4]。
(1)用户申请注册:首先是学习者登录网络服务平台,填写自己的详细信息。
然后,申请者携带身份证件等相关材料到学分银行管理部门进行现场验证确认信息,经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可正式成为学习用户。
(2)学分存入:学习者的学分存入到学分银行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个人存入,学习者可持学历教育的证明原件或者职业培训证书原件到学分银行的管理中心进行审核,通过后将成绩存入学分银行。
另一种是合作高校或培训机构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集中存入学分银行学分管理系统中。
(3)学分积累:学习者通过网络服务平台“标准体系”查询自己所需学习的专业课程,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课程、地点、方式。
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按照学习者的情况进行统一分配协调,安排授课的时间以及学习地点。
课程学习经考核通过后获得学分,并存入个人学习档案中。
(4)学分兑换:学习者可以将自己已经完成学习的学分转换成成绩证明,到合作高校或者培训机构继续学习,并且可以向所在学习高校申请学分的转换,合作高校按照学分银行的相关规定办理学分转换,则学习者可在该高校继续学习并可以申请获得学历证明。
4学分银行运行的保障体系4.1政策保障除了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外,还需要更加有效的系统性管理条例等相对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保障其健康发展。
如制定《学分认证法》《关于申请加入学分银行系统的管理办法》,以法律上宏观保障为基础,才能保障学分银行在其微观层面上有良好的运转。
4.2平台搭建保障在信息化时代中,学分银行构建运行更加需要建立一个符合学分银行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
电信部门以及数据库建设的相关专家、合作学校大量的信息采集,需要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通力合作,才能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运行。
4.3机制保障(1)制定标准课程机制。
由于合作学校办学资源不一样,这就需要学分认证委员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合作学校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这样才能使得学分可以顺畅地认证和转换。
(2)开放的选课机制。
在标准课程制度建设的基础下,需要给学习者建立公平的选课环境,在网络平台中应该有详细的课程设置的信息。
(3)合作高校与培训机构学分互认机制。
让培训机构认可学校所设置的标准课程,这样可以使学校与培训机构良好融合,使学分银行的作用充分发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4)建立管理机制[5]。
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性条例,可以保障学分银行的组织机构之间工作协调,同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学分银行工作体系正常运转。
5区域学分银行建设的策略在省级区域范围的建设过程中,可以积极寻求省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例如,省财政厅可利用财政支持等激励方法,在安排教育经费时作相关重点扶持;省委宣传部门可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分银行制度大力宣传,让各个行业人员都能了解到学分银行;省人社厅可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将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应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考核,并更多支持职业资格和继续学历教育之间的对接工作;省科技厅、文化厅等部门可积极组织本部门所属的教育培训机构将学习成果纳入学分银行体系中。
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开展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对区域性学分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张力.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8(9A):5-8.[2]王璐,庞利.广州建设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的构想[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12):21-23.[3]李惠康.学分银行的探索与构建[M].上海: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11.[4]王立科.从理念到实践: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选择与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3(11):26-30.[5]杨亭亭,刘兴国,邓幸涛,等.终身学习理念下学习成果认证组织与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34-40.(责任编辑顾培培)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regional credit bank systemYang Anxin1,Fang Xiaokun2(1.Yangzhou Meiling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 Zhuxi Middle School,Yangzhou225000,China;2.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Yangzhou225009,China)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credit bank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uild a learning society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build“Overpass”for lifelong learning.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gional credit bank system,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of the regional credit bank system,and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in the aspects of student registration,credit conversion,credit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platform,which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credit bank system in China.Key words:regionally;credit bank;framework;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