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银行”的高校间学分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
(3)加强质量保障:学分银行制度的质量保障是关键。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 保障机制,包括学分的认定标准、转换规则、学位授予标准等,保证学分银行 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加强宣传和推广:政府应该加强对学分银行制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 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公众了解和认可学分银行制度的重要性和优势。应该鼓励更 多的教育机构加入到学分银行制度中来,共同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 的需要。在这个背景下,学分银行制度的出现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学分银行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加丰效率。此外,学分银行 制度还有助于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的实施,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3、促进教育公平。学分银行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加 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 公平。
3、社会认知度不高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 明确学分银行制度的法律地位和操作规程,为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提供法律保 障和支持。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 和架构设计
目录
01 一、学分银行制度的 模式选择
03 参考内容
02
二、学分银行制度的 架构设计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分银行制度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以学分制为基础,通过建立类似于银行功能的机构来管理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历文凭,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教育制度。 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
2、完善监管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协调和监管,建立 完善的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
基于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研究实践——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h
tGLeabharlann //www.//www.
/),进 行
t
s:
ch
s
i.
c
om.
cn),查询验证 毕 业 证 书 结 果;登 录 中 国 知 网 (
h
t
t
s:
cnk
i.
ne
t
p
p
//cha
提供了必备的条件.本院在 2017 年开始建设继续教育学分 银 行,搭 建 了 学 分 银 行 在 线 学 习 平 台,通
过几年的运行,学分银行在继续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学分银行运行的实践过程中,功
能得到了不断地完善,课程资源更加丰富,课程体系更加规范,制度流程更加规范合理.
正值高职院校扩招之年,生源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成为我们的在
与转换还缺乏系统专门的研究.
二、本院学分银行发展现状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有 60 多年办学历史的多功能、社 区 性 高 等 职 业 院 校,是 天 津 市 高 水 平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院“一主两翼”的办学格局,即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开展继续教育
收稿日期:
2020-09-11
作者简介:王贵平(
文以相关会议论文集或检索证明材料为准.参与教师科研(教研)的,以项目结题书为准,并提供本人
实际贡献的证明材料.
④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 转 让、技 术 入 股 等,以 授 权 号 为 准;艺 术 作 品,以
相关证明材料为准.
3.标准学分的认定
“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学分银行”是指将个人在不同学习机构所取得的学分进行统一管理和互认,并能够在不同学习机构间自由转换和累积的一种管理制度。
它为成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灵活、个性化的学习途径,也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学分银行可以帮助成人学习者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
成人学习者通常具有工作和家庭等其他各种角色和责任,他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比传统大学生更为有限和困难。
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让他们更加自由地选择所需的课程,同时也能够允许他们将已经学习过的课程进行认证和转换,避免了重复学习和浪费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学分银行可以促进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成人学习者通常是出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求新求进而来参加学习的,他们对于学习的目标和需求有着更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地选择和参与他们感兴趣和需要的课程,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度。
学分银行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和积累学分。
然后,学分银行可以提高成人学习者的灵活性和流动性。
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机构之间的壁垒,实现学分的互认和转换,增加了成人学习者选择学习机构的自由度。
不同学习机构间的学分可以进行转换和累积,成人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地转换学习路径,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这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为成人学习者提供更灵活、个性化的学习途径,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学习进程,提高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增加学习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
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推广和应用学分银行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无锡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
好家长 / 教育研究无锡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无锡开放大学/涂启志【摘要】随着社会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许多省市都有了开放式大学的形式,大学的“学分银行”也是其中关键性的表现之一。
它是传统“学分制”的延续与发展,其形式变化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学分制不是非常的完善,它只能够在区域内部起到监督学生学习的作用。
而“学分银行”可以调动教学资源的集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全日制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结合。
本文以“学分银行”这个理念作为切入点,探讨无锡开放大学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无锡开放大学 学分银行 制度建设前言所谓“学分银行”,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学分在“银行”当中进行管理,这是在新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也是信息技术化的具体体现。
其主要方式是学生在网上建立一个个人学习账号,在其中进行学分的积累。
当达到一定的分数后,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身份认证,用学分兑换资源信息等物质。
一、无锡开放式大学学分银行的具体特征1.开放性特征。
说到无锡开放式大学的学分银行,其中最突出的表现特征就是其“开放性”。
其主要的具体表现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并且无条件的进行注册。
在网络申请平台上,其形式是非常合理并且自由的。
它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在内容上也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自主权。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时间进行调节,在“学分银行”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相关学历,同时学位证书的颁发也是相当灵活的。
2.终身性特征。
“学分银行”的开放式教育与传统的教育形式不同,它不会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期间内连续性的完成某项任务,它可以进行“阶段性教学”与“往返性”教学。
它的服务对象是全体人民,它的服务期限是终身性过程。
所以,它在引导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将学习时间进一步的完善。
3.激励性特征。
“学分银行”的重要发展点也在于激励性特征。
学生选择的有效性,决定了教育资源市场的开阔,市场中需要有大量的合理化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达到立足于经济社会的目的。
浅谈高等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建设
《长江丛刊》2018.08147浅谈高等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建设■姚文苇 高亚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摘 要:学分银行,通过模拟银行的运作,对学习者按照一定规则取得的学习财富进行管理,可以满足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
学分银行有效的运转,依靠完善的学分互认体系的建立,以及各级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包容、沟通与衔接。
关键词:学分银行 高等教育 学分转换在我国现行的终身教育理念下,高等教育应通过不断地努力来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包括对于时间、地点、教育方式及学习进度的选择。
学分银行,通过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运作特点可以满足这一需求,使学习者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地点,是一种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学习的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可以实时计算学习者参与线上、线下学习的时间,当达到规定的要求学时,系统会自动累计并转换为相应学分进行存储。
由于学分银行,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的自主权,学生(包括在职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学习,掌控毕业的时间,只要学分修够就可以推迟或提前毕业。
如果能有效的地推进高校内部、高校之间、高校和自学考试之间合理的学分互认,可以满足部分学生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选择不当,学习途中及时更改方向,转相关的专业,或申请转学校,已经修过的课程可以直接承认,不必重修,避免时间及经济上的浪费。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韩国早在1995年提出了学分累积制度,以此来促进和发展本国的终身教育制度。
英国为了积极地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更快的提升全球国际竞争力,颁布了《学习与技能法》,还为此专门设立了全国性的公民16岁后教育与培训学习和技能委员会。
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在机构间达成互认学分的双边或多边“协议联盟”,全美已有80%以上的州,所属的大学均按照协议规定吸纳社区学院学生,从而实现了各类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在我国,上海、江苏、宁波、青岛等地不少机构先期努力试行学分互认,有过多种模式。
例如职业教育双证模式,即学生经过职业院校培训不仅获得学历证书,还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中高本衔接模式,即学历层次较低的学生,包括技校、中职、高职,可以通过相应课程的学习、学制的衔接获得更高的学历;区域模式,垂直整合各相关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并开展试点试验,通常由所在地方政府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主导;校本模式,即经过教育部批准的已经具有学历颁证权的学校,并在社会上存在相当知名度的学校,探索及试点建立学分银行。
基于知识共享的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研究
姚德 明
中图分类号 : 1 . G7 5 8 文 献标 识码 : A
衡
播
湖北 ・ 汉 武 40 6 ) 3 0 8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9 1 7 0 1 7 — 8 4 2 1 O — — 2 1 5
的 学 习服 务 。 “ 分 银 行 ”管 理 系 统 平 台 是 一 个 基 于 S 学 OA(e— Sr
Ab t a t ” r d t a k fc o l r d t a k n a a e l n sr c Cei B n ” S h o c e i b n ) l n g n e t
校 之 间 的界 限 , 建 起 院 校 之 间 的 专业 共 建 、 源 共 享 的平 构 资 台 , 生就可以跨校选课 , 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服务。 学 使
关 键 词 知 识 共 享 学 分 银 行 S A L M标 准 O O
Vo a i n l S h o s Ba e n Kn wld e S a i g ” e i c to a c o l s d o o e g h r n Cr d t Ba k M a a e e t y t m / Ya mig, n o n ” n g m n se S / o De n He g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职业 院校实施学分互认 体系 和学分 制作 为教学管 理的 改革重点 ,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个 体的差异性 , 利用 信息 化网 络技术的教育形式 , 分发挥学生 在学习 中的主体作用 , 充 让 学生根据 自己的优势 , 结合社会和 市场需求 , 以此来确定 自 己的 专 业 和 发 展 方 向 , 学 生 都 能 得 到 自我 发 展 , 正 做 到 使 真 因需 施 教 、 材 施 教 。从 国 内外 的 教 育 发 展 看 , 设 知 识共 因 建 享 的 公 共 知 识 服 务 体 系 已成 为 时 代 的趋 势 ,构 建 一 个 知识 共享的现代化的“ 学分银行” 管理 系统势在必行 。
学分银行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价值与制度构建
DOI:10.19392/ki.1671-7341.201822041学分银行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价值与制度构建张双祥红河学院教务处㊀云南蒙自㊀661199摘㊀要:目前高校学分管理的有效改革办法便是学分银行管理法,高等学校通过对学分银行的发展和研究,运用在学分管理上,有利于实现全民终身学习和知识的全民共享㊂通过学分银行的建设可以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社会人群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浓厚的学习环境营造,能够帮助学习者参与学分的兑换和累积,最终在高校的学分管理中实现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构建,提升学分管理的价值㊂关键词:学分银行;高校管理;制度构建;价值㊀㊀教育制定和实施的国家教育改革中长期计划中要求听过构建信息化终身教育平台,积极为不同层次和年龄的人群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因此在学分银行的制度构建和设立中通过资源共享的机会,学习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㊁方式㊁地点以及时间,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习的灵活性和学习效率㊂一㊁学分制银行的概念及推行情况所谓的 学分银行 本质上便是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管理对象为学生的学分,具体的操作模式是借鉴银行的管理特点,学生们在学分银行体系下逐步提升自身学习的灵活性,自己安排学习的内容㊁方式㊁地点以及时间,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被称作 学分银行 ㊂目前在亚洲地区的韩国和日本的部分高校已经率先成熟地推行了学分制银行管理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㊂我国的教育部门在积极借鉴国外的高校学分管理制度,通过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然后通过课程标准的确定和颁布相应的学科证书,才能充分的保证高校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落实㊂我国的学者通过与国外的学分银行制度的职能㊁管理背景和管理方式进行仔细的对比研究,这对我国的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㊂学分银行制度的建立本质是为了让就读于不同高校间的学生完成学分互换和学分额兑换,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㊂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以学分积累和兑换为主,获得学分的积累途径包括三种:第一是学生通过在校的考试完成科目考核;第二是通过认证考试,例如微软和思科认证完成学分的积累;第三通过考取行业的资格证书实现学分积累,例如教师资格证㊁医师资格证书等各类从业资格证㊂所谓的学分兑换则是指不同课程的学分可以相互抵充,例如可以规定只要是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相应考试都可以通过学校的核查获得相应的学分,例如大学生英语四六级㊁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等都可以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学分兑换㊂二㊁高等学校的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学生学习过于被动首先就学习的内容安排而言,在高校学生入学前高校便已经编订了相关专业的大学四年的学习内容㊂因此,学生从入学开始,在学习的内容选择上就已经变得极为被动㊂其次,针对大学的授课而言,大学内的讲师还有教授基本上的上课形式都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之上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式的知识,在这样讲授式的大规模课堂之上,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针对性的提高和对待,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会显得减弱㊂学生无法从课堂之上获得学生所希望的前沿性专业知识,只能理解一下教师在课堂灌输的内容㊂这种无法通过个性化教学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是高度依赖性和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地点的限制㊂(二)高校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缺少实践机会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始终处于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状态,对于教材和书本中的基本公式和基本概念学生能够十分牢固的掌握,但是对于基本公式和基本知识的运用由于没有通过实际的锻炼则显得实践能力很弱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㊂由于学生渴望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因此高校不应该在教学中抹杀学生的个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渴望,制定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 学分制银行 来管理高校的学分,这样学生能够充分让学生自己的选择学习的课程㊁实践以及地点㊂三㊁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在高等学校实行的价值就目前已经执行学分制银行的高校来看, 学分制银行 针对学分的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几种优势:第一,学分制银行的学分管理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高度相符,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间来安排,自由选择授课地点㊁授课教师以及授课内容,通过这样的模式建立有利于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㊂第二,在学分制银行的管理模式下,教师能够真正起到反馈的作用,当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权力上升时,能够讲授高水平㊁多样化知识的课程教师便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那些不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则会面临淘汰,因此所有的教师都会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第三,高校在学分制银行的建设中也逐步受到了影响,在学分制银行的学分管理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还能够实现跨学校选择课程,各学校之间的学分可以相互累积和兑换,这样如果本学校的师资以及教学资源太差,那所有的学生几乎都会到外面选课,这样的高校将面临着淘汰㊂四㊁学分银行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制度构建(一)组织和实施学分银行的框架在学分银行的框架中要满足很多功能例如学分兑换㊁学分积累㊁学分认证㊁课程体系标准的设立,学分银行的运行框架设计师根据学分银行的功能而设置㊂课程的标准主要包括任选课和专业课㊁专业基础课等的课程计划㊂并且在课程设置中一定要严格规定获得各级学位的学分要求㊂具体可以展示为下图㊂各高校的学分银行框架设立一定要通过上级教育部门的审核和审批,要求 211 和 985 的高校专家进行鉴定和评价,并且学分制银行管理制度下建设的课程体系应该时刻保持动态性和灵活性,根据学术㊁学科及师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㊂学分积累包括学分的积累㊁储存和获得,学生通过随到随学的办法摆脱了工作性质㊁职业以及年龄的限制,(下转第51页). All Rights Reserved.参与为辅的形式㊂讲授完毕后进行随堂反馈,发现学生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接受程度不一㊂第二种方法方式是学生为中心,将课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发现学生对文章的主题㊁作者观点㊁篇章结构等了解的更为透彻,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㊂根据学生反馈,几次尝试之后,学生感觉对思维导图产生了一定的 依赖性 ,喜欢拿笔将文章 画 出来,这样才能对文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㊂对于‘医学英语文献选读“一书而言,收录的都是报刊文章㊂因报刊文章类型特殊,语言稍有难度,学生往往迷失在阅读当中㊂作者鼓励学生结组合作,小组成员通过阅读文章,共同绘制一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学习效果远大于教师的传统教授㊂学生反馈掌握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可以有效地提升阅读速度㊁增强逻辑思考能力,并能够清晰地找到文章的脉络与重点㊂(三)医学英语翻译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将翻译的教学板块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㊂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教学框架下,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医学英语翻译的部分进行了思维导图的设计,呈现出直观的知识形态,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并能够归类分析㊂根据学生反馈,关于医学英语中 词性转换 翻译的方法,同学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将词形转换的几种类型用图像加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思维导图,一目了然㊂目前的医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在实践中,更多的方法还有待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摸索㊂四㊁小结本文将思维导图在实际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概括总结出来,从词汇㊁阅读㊁翻译等语言角度作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记忆㊁思维㊁逻辑㊁分析㊁理解㊁组织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㊂由此及彼,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医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㊂参考文献:[1]陈资璧,卢慈伟著.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赵贵旺主编.大学公共医学英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3]焦培慧主编.医学英语文献选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省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项目编码17456224﹏﹏﹏﹏﹏﹏﹏﹏﹏﹏﹏﹏﹏﹏﹏﹏﹏﹏﹏﹏﹏﹏﹏﹏﹏﹏﹏﹏﹏﹏﹏﹏﹏﹏﹏﹏﹏﹏﹏﹏﹏﹏﹏﹏﹏﹏﹏﹏(上接第43页)当新生入学后便可以申请设置学分银行的账号,通过终身学习卡的设立,进入学分银行后授课教师可以设置科学的学时,当学生修满该课时并且获得一定的成绩后,系统自动关闭课程并积累学分,只有达到学分数量要求的学生才可以提出学位和学历申请㊂学分的兑换㊁折算以及补偿和互认,都有各自的一套系统㊂兑换是指可以用其他形式的学习来代替课程学习获得学分,例如行业协会或者科技竞赛获奖成绩能够代替专业课程学分,这是学校内部兑换㊂外部兑换是指通过网上选择其他高校的课程,学习合格后实现跨学校兑换学分;学分折算是根据时间推进下贬值论来推算的,即如果是学生刚入学选修的课程,在规定年限内还没有达到毕业或者结课的标准,就要对学生已经获得的学分进行折算㊂以此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㊂(二)设计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学分银行确切的说是一种学分管理制度,而学分银行的管理系统平台则是实施该制度的基础和媒介,只有通过不断地通过学分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㊂具体的学分银行系统管理需要建设相应的五大模块,即用户管理㊁学分管理㊁学分兑换㊁标准课程管理和系统管理五大模块㊂用户管理是指管理员针对在校学生将其学籍信息直接导入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学生通过身份证号码或者学号便可登录学分银行㊂管理员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资源进行不同的管理权限设置,通过动态的调整逐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学分管理是指对于通过学分认证的资料进入系统资源库进行储存和录入,没有经过认证的学分信息将会被系统自动删除,这样有利于提高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会和有效性㊂学分兑换管理是指学生向管理员提交学分兑换的资料,例如互换协议以及选修的课程情况等,经过认定后,管理员进行互换操作,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要给予撤销;课程标准管理是针对高校的课程设置部门,进行学分银行课程设置的功能模块,需要集齐专家制定标准的课程体系㊂系统管理是指管理员对于系统数据的储存和回复等执行的技术操作㊂五㊁结语总之,通过学分银行制度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应用和构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整体上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值得更多的高校去研发和使用㊂参考文献:[1]周晶晶,陶孟祝,应一也. 学分银行 概念功能探析 基于国内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实践探索的梳理[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1):3-10.[2]姚瑶,刘莹.基于 学分银行 制度的行业特色型高校继续教育改革思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7(06):94-98..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
关于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一、学分银行的定义学分银行是一种以学分为核心的学分管理模式,它将学分视为一种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通过学分的积累和交换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学分银行的建设主要包括学分的获取、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学分银行中自由选择课程学习,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分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管理。
学分银行的建设旨在打破传统的学分管理模式,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学校个性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目标。
二、学分银行建设的必要性1. 适应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不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需求和目标各不相同。
传统的学分管理模式往往过于功利化,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提供的课程,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而学分银行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2.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学分银行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学分银行的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学习自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的学分管理模式往往囿于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资源分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提供的课程,学校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况。
而学分银行建设可以更加全面和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管理,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目前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1. 理念转变和管理体制的重构学分银行建设需要对原有的学分管理模式进行理念转变和管理体制的重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积极配合和支持。
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仍然囿于传统的学分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建设需要面临新的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挑战。
2. 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放学分银行建设需要充分整合和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关于构建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报告
国外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美国的学分转移制度
美国高校之间普遍实行学分转移制度,不同高校之间学分互认,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高 校的课程学习,从而获得相应的学分。
欧洲的学分互认制度
欧洲学分互认制度是一种基于ECTS(欧洲学分转移系统)的标准,通过学分转换和累积 ,实现欧洲高等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
韩国的学分银行制度
06
学分银行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制定学分银行建设规划
从国家层面制定学分银行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时 间表,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积极参与。
完善政策法规
完善学分互认、转换、累积的政策法规,明确学分银行建设的法 律地位和作用。
设立专项资金
设立学分银行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学分银行的研发、推广、应用 和维护。
学分银行建设的组织基础
01
组织架构
02
人力资源
组织架构是学分银行建设的组织保障 ,它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 监督层等不同层次的组织架构。
人力资源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组织 基础之一,它包括教师、学生、管理 人员和技术人员等不同类型的人力资 源。
03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组织 基础之一,它包括经费投入、场地设 施、教学设备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资 源配置。
THANKS
感谢观看
关于构建学分银行的理论与 实践研究总报告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学分银行的内涵与特征 • 学分银行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学分银行建设的理论基础 • 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探索 • 学分银行建设的对策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学分银行在国外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学分银行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学分银行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基于区域性学分银行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基于区域性学分银行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作者:杨安新方小坤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2018年第31期摘要:建立学分银行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重要途径。
文章主要通过区域学分银行体系的研究,构建了区域学分银行体系的组织框架,在学员注册、学分转换、学分管理、开发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我国区域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区域性;学分银行;框架;网络中图分类号:G79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在继续教育领域,学分银行制度已经成为当今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的热点,如美国学分转移协议、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以及韩国学分银行为代表的国外继续教育体系已经进行了实施。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重要措施。
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全国范围实行学分银行制度有比较大的难度。
本文以省级为范围,进行区域性学分银行制度的研究,并对国内外学分银行试行的实践情况,提出基于区域范围的学分银行构建方案以及相关措施。
1 我国学分银行的发展现状2003—2012年间国内学者较多来自于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大多数是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对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的研究,对学分银行的建设方向,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1]。
近年来则转向了学分银行基于区域为中心的实践性研究。
例如,江苏省在2013年选择江苏开放大学作为建立区域学分银行的改革试点单位,负责全省继续教育的学分积累、转换等管理工作,并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学分银行服务管理中心平台,该服务平台从2014 年正式运行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门户网站的点击量突破了40万次。
经过几年的改革试点,江苏省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框架初步建成,为我国建立区域学分银行制作进行了初步探索。
2 区域性学分银行体系构建2.1 构建思路构建范围为省(市)级区域,服务对象为成人继续教育,主要功能为学分的认定、积累、转换,可为学习者提供学分查询、互认等服务的学分银行体系平台。
关于职业学校实施“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思考曾君元
关于职业学校实施“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思考曾君元发布时间:2021-08-10T05:20:27.430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2期作者:曾君元[导读] 本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职业学校实施的“学分银行”制度,也进一步探讨“学分银行”制度带来的思考。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南宁市 530021摘要:随着当今时代教育体制的逐步的改变,目前许多学生在学习阶段不但要专修专业课的课程还要学习大量的文化课的课程,然而面对这么多的复杂课程,学校到要求他们在几年之内全部学完且精巧应用是很难的,为此根据众多专家推荐,学校目前就应该试着尝试“学分银行”制度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好的科目,相关银行存储退换一样修好学分,这样很大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国家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国民教育的教学水平,本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职业学校实施的“学分银行”制度,也进一步探讨“学分银行”制度带来的思考。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分银行”;制度管理一、“学分银行”管理制度概述分析随着目前国家的教育现状,越来越多地方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都存在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过度重视课文教学忽视实践劳动、过度重视文化知识教学忽视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等现象时而有之,为避免我国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以至于导致国民学习的主动性降低现象,相关专家就提出各地教育机构实施“学分银行”管理制度进行教学,“学分银行”就是通过类似一个银行的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科目,修学自己喜欢的学分,通过银行存储兑换的形式对学生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管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校和老师的地位也逐步提高,具备灵活性、多样性的教学特点还能够促进教学教育的发展,本文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这种“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在职业学校的相关应用。
二、“学分银行”管理制度面临的问题(1)“学分银行”初步发展,难以被广泛实施随着国家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提出以来,目前我国的“学分银行”制度还出于发展的幼苗阶段,对于大部分遵循我国以往一套就有的教育体制的教育机构来说,改变现状去尝试实施新的“学分银行”管理制度是很难的,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学分银行”管理制度还缺乏一定的基础,对于长期分发展来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设学分银行是一种基于在线学习和技术支持的积分制度,旨在帮助学生管理和累积学分,以及灵活地运用学分。
学分银行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社区服务,并根据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奖励学分。
本文将探讨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建设。
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校层面的组织架构:学校是学分银行的主要管理者和运营者。
学校应设立学分银行的管理机构,负责学分银行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该机构应包括学校的教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学生事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代表,以便协调各部门间的合作和沟通。
2. 教师层面的组织架构:教师是学分银行的重要参与者和评估者。
教师应根据学校设定的学习目标和标准,设计学生学习任务和评估标准,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和达成学习目标。
教师之间应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制定和推进学分银行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3. 学生层面的组织架构:学生是学分银行的主体,他们应参与学分银行的学习活动和项目。
学生应根据学校设定的学习目标和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项目,并参与相关的实践和社区服务。
学生应设立学生代表团队,负责协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以及与学校管理机构的沟通和反馈。
1. 积分机制:学分银行应设定一套积分机制,根据学生的学习项目和成绩,对学生进行积分奖励。
积分可以用于获得学位、毕业证书、荣誉奖励等。
学分银行应设立一套公正、透明的评估标准和机制,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被公平、准确地评估和认可。
2. 技术支持:学分银行运作需要依靠先进的在线学习平台和信息技术支持。
学校应投资建设和维护相应的技术平台,提供学生管理、课程管理、作业管理、评估管理等功能,以便学生和教师进行在线学习和评估。
3. 数据管理:学分银行依赖于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项目记录能够被准确地记录和保存。
学校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便为教学改进、学生辅导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学分银行调研报告
学分银行调研报告学分银行调研报告一、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分转移和认可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分银行的概念应运而生。
学分银行是一个集成的学分管理系统,学生可以将在不同院校取得的学分存储在学分银行中,以便将来转移到其他院校或用于职业发展。
学分银行的建立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高等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学分银行的功能1. 学分存储和管理:学生可以将在不同院校取得的学分上传到学分银行中,并进行管理和查看。
2. 学分转移和认可:学生可以将学分从一个院校转移到另一个院校,并在新的院校中得到认可。
3. 个性化学分规划:学分银行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分规划建议。
4. 学分认证和证书发放:学分银行可以对学生的学分进行认证,并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
5. 职业发展支持:学分银行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三、学分银行的优势1. 提高学分转移和认可的效率:学分银行可以让学生更加便捷地将学分转移到其他院校,并在新的院校中得到认可,减少学生因转学而浪费的学分和时间。
2. 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学分银行可以促进不同院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多样性。
3. 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学分银行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术表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分规划建议,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4. 促进职业发展:学分银行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学分银行的挑战和对策1.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学分银行需要处理大量的敏感个人信息,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2. 标准和认可问题:学分银行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认可机制,以确保学分在不同院校之间的可转移性和认可性。
3. 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学分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吉林省“学分银行”建设研究
吉林省“学分银行”建设研究中铁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吉林长春 130000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建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
当前,吉林省振兴发展进入了“上升期”和“快车道”,正处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
建设创新型省份、生态强省、医药强省发展“六新产业”“四新设施”迫切需要改革人才供给结构提高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匹配度。
吉林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推进工程”。
对接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开展吉林省学分银行基础性建设,开展省级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试点社区教育示范建设项目。
一、吉林省建设学分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一)能够适应多维驱动的教育改革背景吉林省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是适应当前多维驱动的教育改革背景的。
从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始,提出“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到教育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鼓励举办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将其建设成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再到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健全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制度,建立学分认定转化积累制度,完善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终身学习体系。
”从一系列宏观政策可见,国家层面已经号准了我国社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脉搏,为吉林省建设学分银行制度做好了顶层设计。
(二)能够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吉林省建立学分银行制度,一方面,在职业教育体系内,实现学分互认、积累、转换的进一步升级,即中职到高职教育已经能够实现学分互通,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学分银行制度,进一步认可高职院校学生所得学分,则可实现“中职-高职-本科”相对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校能够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办学条件,上下贯通形成差异化的错位发展。
基于“学分银行”的高校间学分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求知导刊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理论与探索LiLunYuTanSuo0322017年9月Sept.2017一、“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界定“学分银行”是一种使学生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地点的管理模式。
“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包括学分认定、学分累积、学分转换以及个性化学习服务。
学分认定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正规学习成果的认定;其二,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认定。
高校间正规学习成果认定是一个相对比较简便的过程,原因在于高校间正规学习成果互认主要依据的是双方课程中的相同知识点(技能点),一般不考虑课程的名称和课程数是否相同。
此外,针对较高层次的学校难以认同相对较低层次学校的学分的问题,可以借鉴美国等“学分银行”运用比较成熟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探寻“学分银行”学分认定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和具体实施策略。
二、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意义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使分散在各校的教师资源、设备资源、课程资源重新得到合理的配置,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跨学校选课或者跨专业选课,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可以共享优秀的教师资源,在教师资源以及设备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为学习者提供其所需的高质量课程。
2.提高非正规教育的社会地位“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构建在客观上可以提高非正规教育机构的社会地位。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一直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这增加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困难程度。
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实现各类教育的横向链接与纵向沟通,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能。
在这一制度体系下,学习者从一些非正规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中获得的学分,可以被正规大学认可,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原先正规大学包揽高等教育资源的狭隘局面。
三、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设计(1)机构设置。
学分银行机制下构建校际学分互认
Ch l n a E du cat I or }l nn o va t l on Her al d
理 论 前 沿
学分银 行机 制 下构 建 校 际 学 分 互认
王 江 美子
( 西北师范 大学教 育学 院 甘 Nhomakorabea兰 州 7 3 0 0 7 0 )
“ 学分银行” 制 度 已经 取得 了 可贵 的 经 验和 有形的成果 。
2 . 1 学分银 行的构建
学 分 银 行 的 构 建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系 统 工
1 共享高校 教育资源 : 学分互认
目前 , 我 国 很 多高 校 实行 学 分 制 。 在 我 国现阶段 , 学 分 一 般 以 一 个学 期 内 每 周 上 课l 小时 , 课 外 复 习和 作 业 2 小时为l 学分 ; 如 果 有 的课 程 没 有 课 外 学 习 比 例 , 则每 周 上 课2 小时为1 学分 ; 如 果 有 的 课程 难 度 大 , 属 A类 课 程 , 课外学习比例大, 则每 周 上 课 1 小时 为1 . 5 学分。 …学 分 制 是 以 选 课 为 基
Ke y W o r ds : Cr e d i t ; Mu t u a l Re c o g n i t i o n o f C r e d i t ; C r e d i t B a n k
随 着 教 育 的 全 民化 、 终 身化 发 展 , 校 际 生 不 仅 可 以 通 过 学 习本 校 提 供 的课 程来 获 2 0 1 0 年, 《 国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革 和 发 展规 划 之 间 的 合 作 变 得 日益 广 泛 和深 入 , 受 教 育 得 相 应 学 分 , 也 可 以通 过 学 习 联 合 办 学 中 纲要 ( 2 0 l 0 —2 0 2 0 年) 写入 建立 学 习成 果 认
学分银行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价值与制度构建
The Value and Institution of Credit Bank in the
Credit Management
作者: 姚双良[1]
作者机构: [1]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3
出版物刊名: 现代教育管理
页码: 63-6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9期
主题词: 学分银行;学分累积;学分管理
摘要:学分银行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高校学分银行研究与发展是促进知识共享、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效措施。
学分银行为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快捷、便利、差异化的学习环境。
基于学分累积与学分兑换的学分银行,能够实现高校学分管理的优化。
基于“学分银行”的高职院校内部学分置换运行机制完善策略——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学分银行”的高职院校内部学分置换运行机制完善策略——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于蓓莉;门正兴;白晶斐
【期刊名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8)2
【摘要】高职院校内部学分置换有着多元化生源培养、学生转专业发展、校企深度融合、职业技能竞赛水平提升、“1+X”制度建设、学生综合发展等多重现实诉求。
据此需要构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的内部学分置换运行机制,制定权威性的置换标准,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建设有公信力的制度体系;以网站为工具,以学生为引导主体,以不断完善的制度为抓手,以衔接不同类型“学分银行”为导向,不断完善置换运行机制。
【总页数】4页(P34-36)
【作者】于蓓莉;门正兴;白晶斐
【作者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7
【相关文献】
1.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学分银行的实践与分析r—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基于高职院校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究——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三方”联动为例
3.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学分银行的实践与分析--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
例4.欧洲学分互认系统对我国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启发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5.高职院校大学生“学分银行”创新实践研究——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分银行的现状及框架体系设计
学分银行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学习成果认证,到学分的积累与转 换,再到跨机构、跨地区的学分互认与转换,学分银行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和制度。
学分银行的作用与意义
总结词
学分银行的作用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终身学习等方面,其意义在于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分积累
学分积累是学分银行制度的重要功能之一,学习者可以通 过各种途径获取学分,并在学分银行中积累,以证明自己 的学习成果。
学分转换
学分转换是学分银行制度的特色之一,学习者可以将积累 的学分转换为相应的学历、职业资格或其他证书,以实现 学分的价值。
学分银行的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和分工,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顺利实施。
制定学分银行发展规划
明确学分银行的发展目标
学分银行应结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包括学分互认、学分 转换、终身学习等方面。
制定学分银行发展规划
学分银行应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步骤和时间表 ,确保学分银行建设的有序推进。
建立学分银行标准体系
学分银行应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包括学分 认定、学分转换、学分互认等方面的标准, 促进学分的规范管理。
序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终身 学习理念的普及,学分银行 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
学分银行制度可以更好地满 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促 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 通,为终身学习提供更好的 支持和服务。
03
学分银行框架体系设计
学分银行的基本框架
01 02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 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积累和转 换等功能的教育管理制度。
关于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
关于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学分管理机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学分银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分,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校间自由流通和互认,实现学分的积累和转移。
学分银行的建设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因此,加强高校学分银行建设,推动学分管理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学分银行的建设问题,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通过调研和总结,找出高校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提升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学分银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对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拓展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科交叉与学术互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学分银行作为高校学分管理和转移的重要工具,能够实现学分的积累、转移和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通过研究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同时,对于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学生学业规划的指导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分银行”的高校间学分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发表时间:2018-07-02T15:48:41.33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作者:张双祥[导读] 摘要:学分银行主要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分的兑换、积累和认证,增强对于不同学校以及不同类型的学习给予衔接和互认,这一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构建主要践行了终身教育的理念。
本文通过介绍“学分银行”的功能界定引入“学分银行”的概念,摘要:学分银行主要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分的兑换、积累和认证,增强对于不同学校以及不同类型的学习给予衔接和互认,这一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构建主要践行了终身教育的理念。
本文通过介绍“学分银行”的功能界定引入“学分银行”的概念,在深入的阐述在高校之间进行学分管理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以及还在高校间构建“学分银行”的理论体系理论设计内容,并且针对高校间学分管理体系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分银行;高校之间;学分管理体系;构建学分银行的构建理念主要源于对银行系统的汇兑、信贷以及储存等相关的功能理念,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建设目的在于打破传统学习的地点、时间以及内容的限制。
目前我国的学分银行管理已经起步,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需要时间来不断地完善,通过以管理系统设计和组织框架建设为主要内容,针对“学分银行”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相关的实施步骤。
一、关于“学分银行”的概念及功能界定(一)关于“学分银行”的概念及功能所谓的“学分银行”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模式,通过该模式的监督和管理能够帮助学生自由的选择学习地点、时间和内容。
目前的“学分银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个性化学习服务、学分转换、学分积累以及学分认定。
学分认定涉及的内容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于学生学习成果认定;第二是对于学生学习成果非常规认定。
“学分银行”的建立直接目的便是加强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为高校之间的正规学习的学分认定搭建一个系统平台,提高高校之间学分互认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在高校之间互认的课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互认学分的课程中有相同的名称和知识点,在课程数量或者课时不对等的情况下都应该积极给予相应的合理认证。
另外如遇学校层次差距较大或者学术水平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对于学校之间的学分存有异议,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成熟经验,在积极结合我国的高校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在学分管理中探寻实施路径和发展途径。
二、当前高校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一,高校的传统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已经开展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毫无特色可言,在人才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的培养上实力特别弱;第二,专业课程的生源优势在减弱,失去了行业主管部门的经费和政策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受到了固化模式的影响,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高校一直致力于综合性、多学科的建设发展,因此高校的管理以趋同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各大高校的特色学科优势被抹杀的同时,也存在部分高校对其自身优势学科的保护,形成了学科壁垒,导致在高校与高校之间交流不畅。
第三,高校之间的多元化、高端化、专业化教学发展不充分,忽视了彼此的交流和高校的整体发展。
三、在高校之间构建“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意义(一)在高校间积极构建“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学分银行”在高校间构建学分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能够最大限度促进各高校的课程资源、设备资源、教师资源由分散变成集中,不仅能够提高相关高校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也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实力。
在跨学校及跨专业选课的同时,其中的优质教师和课程资源可以被大家共享,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也能够帮助优势教学资源开拓广阔的市场。
(二)通过高校之间的“学分银行”构建有利于平衡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的地位之差在高校之间设立“学分银行”之际,很多高校的管理体系被重新建立,因此在高校的客观教育层面,很多非正规的教育机构借此机会使其地位会有所上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影响下,很多非正规的教育机构一直地位较低且得不到有效的认可,因此即使获得了相应的学历也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因此在我国一直以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都是难上加难。
与此同时高校之间的“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中,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确立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高校之间建立“学分银行”管理体系,学生通过跨校以及跨专业的选课获得学分最终能够被正规的高效所承认,在管理制度上已经对传统的办学模式实现了突破。
四、关于在高校之间构建“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所涉及的理论内容(一)具体要包括“学分银行”的机构设置在设置“学分银行”的管理体系中,首要解决的设置内容便是完成机构设置,目前我国的机构设置经验较为欠缺,但是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相关成熟的经验,比如韩国为例,韩国之所以成功地推行了“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就是因为其有着完善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和机制。
因此我国在进行“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建设中首先要做好我国高校教学情况的实际调查,在联合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的推行基础,采用从上至下的设置理论构想,通过组织机构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全局统筹考虑,由政府给予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在建立的各级“学分银行”组织机构中一定要积极明确责任分工,对于各级组织机构要给予鼓励、整合和引导,将非正式教育机构与高校正规教育机构的所有资源给予最佳整合。
(二)“学分银行”管理制度设计在“学分银行”的设计中具体要完成学分折算制度、学分互认制度、导师制度、费用结算制度、选专业制度、选课制度以及学籍制度等。
另外在制度设计的具体过程中,应该积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首先,要针对“学分银行”制度给予最基本的关注和搭建;其次,针对“学分银行”的认证服务体系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建设支持;再次,相关的组织机构要坚决理清“学习超市” 与“学分银行”的关系;最后,各级“学分银行” 的组织机构要时刻以引导和推动高校“学分银行”的政策落实为己任,提高“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设计能力和落实效率。
(三)“学分银行”运行系统设计在“学分银行”的设计中,“学分银行” 的运行系统可以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服务器与客户机相机和的系统模式构建。
“学分银行”的系统模式通过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双层模式构建,完全能够实现报告请求、数据在用户接口和应用逻辑的处理,副武器的相关程序可以负责接收客户请求和处理。
“学分银行”的现实操作系统有着网络结构简单、速度传输较快、通讯量低、占用资源少、安全性高、功能复杂、交互性强等特点。
“学分银行”的操作模式建设基础为三层机构的网络平台,具体包括数据层、功能层和表示层。
在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一般显示于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窗口,具体阐释为人机界面的应用。
“学分银行”的系统工作过程原理为,先通过网络浏览器向特定的Web服务器发出请求,然后经过验证用户的身份后,在客户端会接收HTTP网络协议。
目前已经进入Windows 10 的用户还需要相应的技术部门继续研发友好、易用和统一的界面,在功能层中的Web 服务器端,处理整个系统的逻辑,在系统的功能层当中数据服务器处理数据的主要方式便是SQL,最后由Web 服务器将处理后的数据传回至客户端。
进入系统的数据层后,数据库服务器的主要任务便是处理Web服务器传回的数据,具体可以实现信息更新、查询以及数据库的修改等功能。
目前系统应用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2010,数据库的主要访问形式是AD0.NET。
通过将服务器与客户机的有机结合,整个“学分银行”的系统建设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学分银行”的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型信息模型。
五、在高校之间构建“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从目前高校之间的发展课程教学结构来看,只有“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才能打破各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以及兑换瓶颈,提高以往非正规教育机构的地位,通过“学分银行”推行终身教育管理体系的实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完成并实施:(一)首先要明确“学分银行”的目标和定位根据以往的国内外“学分银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来看,在不同的领域和建设主体中应用“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对于不同定位和建设目的下的“学分银行”管理体系设立都会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和运作方式。
在高校之间设立“学分银行”的发起者应该是由政府设立的各级相关组织机构,针对开展的优化资源共享、打造终身学习的设立目标而建立,从该制度设立的短期目标看有利于解决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瓶颈,通过知识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满足学生不断创新、开阔视野、积极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真正成为社会及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在高校之间设立“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具体步骤根据高校之间设立“学分银行”的学分管理体系,可以分阶段定制任务目标,首先,第一阶段做好各高校和各教育机构的信息盘查工作,主要是建立各高校之间的学习认证规则以及资源共享机制。
此阶段之关键的工作便是积极鼓励高校内部的学生建立“学分银行”的账号,利用平台进行自由的学习、选课并且不断地储存自身的学分。
当然这一环节可以先选择几个高校之间作为试点,一旦获得成功可以不断地扩大加入高校的规模。
其次,本着高校教育的需求和特点,由各级相关组织机构设立的“学分银行”不仅要充分发挥其终身教育的意义,达到完成终身教育制度雏形的设立,更要积极联合企业、行业协会、行业高校形成主体力量、并形成“学分银行”的联盟,促进执行“学分银行”的高校及教育机构之间的双向互认以及互惠互利。
(三)关于“学分银行”的保障机制要逐步健全1、提高机构保障关于“学分银行”的机构设置要架构系统化、分工明确、组织清晰,设立该机构的原则和目的在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促进“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建构和运行。
在成立的机构中要不断的完善部门设置和部门职能配备,主要负责“学分银行”,学分规则制定以及“学分银行”建设的执行方案等,另外“学分银行”的课程开发、设计等职能也需要逐步的建立并完善。
2、提高制度保障“学分银行”的制度保障包括学分的转换和认定、课程标准以及管理办法等规则的制定,在具体的设置中要积极完善学分的相关处理标准、程序和办法。
例如在“学分银行”的建设中具体要建设积极认证学习成果以及框架、专业课程的培养方案、学分的转换规则等等都需要在制度建设中作出强有力的支撑。
3、加强信息化保障积极加强“学分银行”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根据高校之间“学分银行”制度和体系的设立,在建设的“学分银行”管理系统中至少要设置两大模块才能保证高校学分管理得以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实现。
模块之一便是服务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学生档案、学分、选课、课程资源、培养计划等管理服务,模块之二便是为学生提供查看学习档案、学分申请、选课申请、学分兑换等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
结语:总之,“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是高校之间的学分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