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
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近年来,随着国际教育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外学分银行制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体系的学分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制度在国外大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国外学分银行制度进行综述,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对教育体系带来的影响。
一、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的特点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基于学分积累和转移的教育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学生可以将自己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学分进行积累,并在合适的时候进行转移。
这种制度推动了教育的个性化和灵活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1. 学分累积和转移: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生在不同学校间自由转移学分。
这意味着学生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无论这些课程和专业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学校开设的。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广泛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2. 跨学科学习:学分银行制度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专业化,促进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发展。
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灵活的学业规划:学分银行制度使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规划自己的学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这样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进程,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的优势学分银行制度在国外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学分银行制度打破了学生只能在单一学校学习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学校和课程,获得更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2. 促进了国际教育交流:学分银行制度使得跨国教育交流更加便利。
学生可以在不同国家的学校间自由转移学分,获得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
这样的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思维。
3. 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学分银行制度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专业化,培养更全面的能力和素质。
探究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途径与策略
探究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途径与策略作者:孙福强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7年第06期[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分银行理念在我国逐步建立起来,并已经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
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了对学分银行的探索,经过各位专家学者的不断实践摸索,发现了在我国建立“学分银行”适用于从国家层面先建立关于学习成果的框架、标准体系,然后由各机构展开学习成果认证、累积、转换的综合模式。
[关键词] 学分银行;建设;模式;策略[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08-01一、什么是学分银行学分银行是促使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内容学习的管理形式,主要是模仿银行的功能和特点。
它主要针对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文化休闲三大方面,一部分的职业培训证书可以直接转换为学历教育学分,但是文化休闲教育学分与学历教育学分之间是不能互相转换的。
目前,很多国家都针对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实施与评价开始了建设,并且这将意味着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学分银行的建设将从各学科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累积转换上进行合理科学的改进,是一种涉及社会各层面、多角度的发展模式。
二、适合我国学分银行的发展模式学分银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但制度的模式主要可分为基于国家资格框架下的模式和没有国家资格框架的模式。
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都是有国家资格框架的制度模式。
但是通过对我国根据教育实际情况和国际经验的分析,决定采用两者结合的综合模式。
综合模式是指国家出面建设类似于国际通用的国家资格框架,明确学习成果认证、累积、转换等制度,明确学习取得的成果属于哪一等级、类型、领域,同时衔接、沟通各级各类学习成果,并鼓励教育机构建立学分累积、转换制度。
三、建设学分银行服务平台的策略学分银行的实行需要一个使其能够顺利建设的载体——信息服务平台,也就是学习成果的累积与转换平台。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即学分银行制度,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
学分银行(Credit Bank System,CBS)是学校等办学机构模拟、借鉴银行的功能和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按照共同的参照标准,以信息平台为支撑,通过专门的认证服务机构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使其在各个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学分得到积累或转换。
当被认定的学分积累达到规定数额时,可以据此作为获取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凭证。
这是在国际上逐步通行并日趋成熟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学分银行国内处于探索阶段伴随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为世界潮流,其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对终身学习各类成果进行科学认定。
20多年来,境外兴起的学分银行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有力工具。
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和中国香港地区首先建立了“资格框架”,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间建立分层级统一度量的标尺,助推学分转换。
美国、加拿大在机构间达成互认学分的双边或多边“协议联盟”,全美已有80%以上州的大学按照协议吸纳社区学院学生,实现了各类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韩国于1996年实施“学分银行制”,认可来自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成果。
俄罗斯于2005年起颁布一系列法案,成立国家认证机构(NAA),推广学分体系和评审参数,希望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新趋势。
在我国,不少机构先期努力试行学分互认,有过多种模式。
例如职业教育双证模式,即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中高本衔接模式,即较低学历层次(主要是技校、中职、高职)学生通过相应课程、学制的衔接获得更高学历;区域模式,通常由地方政府主导,整合相关学校资源开展试验;校本模式,即具有学历颁证权的学校建立“学分银行”,凡按相关教学计划学习的学生可以获得课程免修或双证书;协议联盟模式,即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层级水平相当的办学机构间按协议推进对等课程学分的互认。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系统构建》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系统构建》本成果以建设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宗旨,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目标,立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要求,聚焦解决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融通、教育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以及职业院校学生各类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等问题,依托教育部立项、委托的一个项目(“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和两项试点(“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试点”)、140多项科研课题和实践项目,在以周远清、杨进领衔的专家团队指导下,对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进行系统构建和验证性实践。
一、成果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
很多国家都将建设学分银行制度视为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抓手”。
本质上讲,学分银行制度就是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学分银行制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相继提出要“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在职业教育领域,学分银行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
立足职业教育现实需求,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形成多种方式、多次选择的衔接机制和衔接路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相关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
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
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首先,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学分的可转移性。
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可以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进行转移和抵免。
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校或院校体系中选择不同的学习机会,将在其中获得的学分直接转移到目标学校中,并用于完成学位或获得证书。
学生不再局限于单一学校系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学习方式。
其次,国外学分银行制度还强调学分的可积累性。
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学分,并将其用于未来的学习计划。
这种积累的学分可以延续多年,直到学生完成学历要求。
这意味着学生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平衡学业和其他兴趣爱好,避免因特殊情况而中断学业。
此外,国外学分银行制度也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学习项目和实践经验。
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志愿者工作、社区服务和学生组织活动等方式获得学分。
这种综合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可就业能力。
在运行机制方面,国外学分银行制度通常由学校、院校和政府机构联合管理。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分银行平台查询和管理自己的学分。
学校和院校之间通过合作协议确定学分的转移和抵免规则,确保学生的学分在不同学校之间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
政府机构则负责监管学分银行制度的运行,维护整个制度的公平和透明。
总体而言,国外学分银行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路径。
这种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然而,国外学分银行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学分的标准化和课程的质量保障等问题。
因此,对学分银行制度的有效监管和管理至关重要,以确保其顺利运行并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韩国学分银行对我国学分银行发展的启示
韩国学分银行对我国学分银行发展的启示摘要]: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正规教育及非正规教育。
认为学习应该贯穿一个人的一生。
而任何人,无论背景资质,只要有上大学或者学习某种技能的愿望,都可以通过注册学习银行用户,累积学分,达到标准后即可依次获得相关专业职业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通过学分银行可以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一、学分银行构建背景及韩国学分银行建设特点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以获得学历为终极目标的学历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中也明确指出: 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
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 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 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 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
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将包括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等作为“学分银行”建设的试点,建立学习成果积累、认证与转化制度,成立“学分银行”,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学分银行制( Credit Bank Sys-tem,简称 CBS) 是学生通过在大学或是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修习课程或是通过教育部的学分认证考试等多种形式获得学分,将之存入个人在学分管理系统注册的账户中,累积达到一定数量,最终获取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一种学分管理方式。
国外在学习银行的实践上的许多经验和做法,都值得我国借鉴。
其中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上以法律的形式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的国家。
学分银行制度在韩国取得了成功并推动了韩国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发展。
二、韩国学分银行建设成功原因归纳(一)有利的政策保障根据《大韩民国宪法》《基本教育法》《终身教育法》,1994年设立了总统的政策咨询机构——教育改革委员会。
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
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摘要】学分银行制度虽是一项学业管理制度,但由于涉及诸多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因此具体施行过程中困难重重。
深入研究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系统、美国学分转移协议、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以及韩国学分银行为代表的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系统梳理其起源和演变、运行和特色、问题和应对,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深化认识、启发思路,这是探索建设我国学分银行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转移;国际研究;综述;对策一般认为,学分银行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学分累积和转换。
早在1979年,英国政府教育科学部(DepartmentofEducationandScience,现名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Skills,“教育与技能部”)的Toyne对学分转移的重要性作了最精确的描述,他认为,学分转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据此,学习者的各类资格或部分资格和学习经历都能给予适当的认证(或学分),使学习者无需重复学习,而是将学分从一门课程转移到另一门,在不浪费时间的前提下获得进一步的教育经验和资格。
”[1]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院(HigherEducationPolicyInstitute)Bekhradnia主任认为,理解高等教育学分转移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其作为“知识货币”。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最终的目标是积累货币并在完成学业时将其转换为证书。
[2]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对这一制度的命名各不相同,如欧洲称为“学分转换和累积系统(EuropeanCreditTransferandAccumulationSystem,简称ECTS)”,加拿大、美国等称为“学分转移(credittransfer)”,澳大利亚等称其为“资格框架(AustralianQualificationsFramework,简称AQF)”,韩国则称为“学分银行(TheCreditBankSystem,简称CBS)”,但均将学分积累、兑换和转移作为该项制度的重要功能。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途径与策略
我 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途径与策略术
口李林曙 鄢小 平 王立科
摘
要 :建设 终身教 育体 系和 学习型社会 ,已经成为人类历 史发展 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 。很 多国家都将学
分银行 制度视为促进 全 民终 身学习的有力 “ 抓 手” 。本 质上讲 ,学分银行制度 就是学 习成果认证 、积 累与转换制 度 ,其主要 目标是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 沟通机 制 ,拓 宽学 习和成才途径与渠道 ,为学 习者提供 学 习的 多次和
国家层面上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 认证 、积累与转换制度 ,即 “ 学分银行”制度 ,视 为促 进全 民终 身学 习的有力 “ 抓手 ” 。 “ 学 分 银 行 ”制 度建 设不 是 简单 的 教育 问题 ,需要从 终 身学 习 发 展 、市 场 经 济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学 习 成 果 导 向 、教 育 国际化 和社 会 文化 等 多种 角度 ,研 究 和认 识 “ 学分银行”制度建设 的必要性 、重要性和紧迫 性 ,同时结 合 国情 ,提 出我 国 “ 学 分银 行 ”制 度建 设 的路径和策略。
一
、
学分银行 制度概述
学分银行借用 “ 银行 ”这一形象用语 ,反映对 学习成果进行认证 、积累与转换 的特点 , 其核心是 以学分为计量单位 ,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
J 现代远程教育 研究
l 抑3 年6 期/ 总1 为期
统一的认证与核算。本质上 ,学分银行制度是具有 学分认定 、积累 、转换等功能的新型学习管理制度 和教育 管 理制度 。 1 . 学 习成果 与 学分 学分银行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是 “ 学习成果” ,它 是学分银行制 度研究的核心 ,也是制 度设计与服务 的 主要对 象。学习成果是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 的学习经 历 、完 成 一定学 习 任务 获得 的或者 能够 表现 出 的知 识 、技 能和能力体系。 ( 旁 凇鹤, 2 0 1 3 ) 学习成果的表现 形式通常为资格 ,即有资质的专业机构,通过评价与 认证 ,判断学 习者 已达到相应标准所规定学 习 目标 的 正式成果。学习成果也可以有其他形式 ,如竞赛成绩 是学 习成果 而不是 资格 ,在 一定条 件下同样可以进行 认证、积累与转换。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核定 、 认可 和认证统称为学 习成果认证 。它通 常从知识 、技 能和 能力这三个维度描述学 习者经过一段学 习经 历后 ,知 道 了什么 、理解 了什么 以及会做 什么 。 学分 是用 于衡 量学 习者 学 习成果 学 习量 、价值 和水平的计量单位 。学分是可以携带和累积的。学 分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原始学分 ,即由学习者 获得 学 习成果 的机 构赋 予 的学分 ;第 二种 是基 准学 分 ,即按照学习成果框架的标准对原始学分进行换 算的学分 ;第三种是实效学分 ,即按照一定标准最 终实现转换的学分 。
国内外“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及对无锡开放大学的启示研究
好家长 / 教育研究国内外“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及对无锡开放大学的启示研究无锡开放大学/张天瑜【摘要】“学分银行”制度是引入教学体制中的全新教学模式,其内涵与银行功能类似,不同点在于存入银行的是金钱,取出的也是金钱,而学分银行则表现在存入的是学分,取出的是学历。
“学分制度”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模式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分银行”制度更适合现代大学教育。
因此,本文对于国内外“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以及对无锡开放大学的启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分银行”制度 无锡开放大学 启示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模式也在进行着不同的尝试,学分银行制度也是其中的一种。
学分银行制度的执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需学习”。
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内“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现状,说明“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对无锡开放大学的启示。
一、国内“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现状首先,由于“学分银行”制度本身的特征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模式存在较大的出入,因此“学分银行”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处于试验阶段。
目前我国对“学分银行”制度接触深度较大地区是上海。
上海市于2012年9月对6个专业166门课程开设了“学分银行”账户,学分类型分别为学历教育学分、职业培训学分和文化休闲教育学分,从而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实现。
上海在进行“学分银行”制度试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学分银行”账户开设的有效性,加强了对其的维护和管理力度,增设了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学分银行专家委员会、专家工作组和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等维护机构,从而使得“学分银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增加了保障体系。
虽然上海试点距今只有不足5年的时间,但是学习成果依然显著。
但是与国外的成熟经验相比,我国在“学分银行”制度的执行上依然处于“放不开”的状态,即不能满足学生对“随意性”学习的要求。
二、国内外“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学分银行”制度主要基于对银行功能的理念转化,其在学分存储、互认、兑换和消费等功能对应银行的存、贷、兑换和消费等功能。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制度介绍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积累学习成果的制度。
它允许个人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获得学分,并将这些学分进行积累和转移。
学分银行制度的出现,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选择,同时也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多元化发展。
学分银行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学分银行制度的出现源于对传统学分认可和转移制度的不足之处的反思。
传统学分认可和转移制度存在着学分认可不足、转移难度大、学习成果无法有效记录和展示等问题。
学分银行制度的引入,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路径选择,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记录和展示。
学分银行制度的意义在于: 1. 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获得学分,无论是在学校、社区还是在线学习平台上,学习者都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制度积累和转移学分。
这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
2. 促进学习资源共享和多元化发展:学分银行制度鼓励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多元化发展。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制度获得学分,并将学分转移到其他学习场景中使用。
这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和流动,推动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3. 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记录和展示:学分银行制度有效记录学习成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详细和可信的学习成果展示平台。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制度查看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将学分银行的记录作为学习成果的凭证,用于申请学校、企业等机构的录取或职业发展。
学分银行制度的运作机制学分银行制度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分的获取和积累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获得学分。
学分的获取可以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参加学习项目、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实现。
学分银行制度将学分进行积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分获取方式,并将学分积累到自己的学分账户中。
学分的转移和应用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习者将学分从一个学习场景转移到另一个学习场景,并在新的学习场景中应用这些学分。
学分银行——精选推荐
学分银⾏学分银⾏综述1.研究背景当今社会已步⼊⼀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知识的指数级增长让⼈们充分意识到终⾝学习对于⽣存发展的必要性。
然⽽,正规教育由于教育资源有限不能充分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正规教育⼜因其颁发的学历证书社会认可程度偏低⽽遭遇发展瓶颈。
在此背景下,学分银⾏应势⽽⽣。
它是⼀种模拟或是借鉴银⾏的功能特点,帮助学⽣存储学分并将其兑换为相应学历或⾮学历证书的⼀种管理范式,是推动终⾝学习发展的重要⼿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有中国特⾊的学分银⾏制度,⾃此之后,学分银⾏越来越受到⼈们的关注。
2.研究过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分银⾏的研究现状,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中《中国远程教育》期刊从2010年⾄2015年11⽉发表的与“学分银⾏”相关的⽂献,共找到53篇,此为本热点研究的总范围,从中剔除掉消息、书讯等⽆关⽂献17篇,确定36篇为最终研究范围。
本⽂主要从以下⼏个⽅⾯进⾏了探讨。
1)学分银⾏的基础研究因为期刊和检索年限限制,笔者检索到的⽂献中对学分银⾏的基础研究主要涉及学分银⾏的界定、功能以及理论基础等问题。
对学分银⾏的界定⼤致可概括为三种:①学分银⾏是⼀种模拟或借鉴银⾏的功能特点,使学⽣能够⾃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与地点的教育管理制度;②学分银⾏是⼀种教育管理模式(引⾃⽂章3);③学分银⾏据有很多⽅⾯的属性,既是管理制度⼜是管理模式,在学习者视野中,还是管理学分的机构(引⾃⽂章1.)。
不同群体对学分银⾏的界定不同,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仍从不同⽅⾯映射出学分银⾏的本质属性。
伴随着终⾝教育的不断发展,⼈们对学分银⾏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贴切。
对学分银⾏的功能定位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种情况。
学分银⾏的微观功能是负责受理学习者参加学习和相关经历取得学分的存储、互认互换、累积、兑换和零存整取(引⾃⽂章2)。
学分银⾏宏观功能为:①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间的横向沟通,纵向衔接(引⾃⽂章4);②整合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师资;③为终⾝教育体系发展服务。
“学分银行”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学分银行”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择业意愿也越来越多元化,对于将来职业发展规划的需求愈发迫切,故“学分银行”制度应运而生。
学分银行指的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所获得的学分可以像储蓄银行账户一样进行积累,并且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的学分或者能力标准,一种以学分、学位、能力、职称等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和管理机制。
在外国,学分银行制度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欧洲的学分转移和积累系统(ECTS)就是一种学分银行制度。
而在我国,教育部于2017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学分银行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逐步推行全国统一的学分银行体系,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职业能力评价和职业学历评价,建立全国性的学分银行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平台,以此提高学生和职场人士的职业竞争力,推动我国人力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 学分银行制度的理论基础:国外的学分银行制度的运行模式、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以及其在国内推行的现实意义。
2. 学分银行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涉及学分银行系统的信息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和操作流程,以及学分转移、认证、识别和积累机制的实施。
3. 学分银行在职业发展中的应用与评价:从学校和企业的角度分别探讨学分银行在学生职业发展、企业用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应用场景,以及职业图谱、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等评价标准的建立。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总结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2. 提高学生对学分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 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4. 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动性提高。
四、研究方案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
文献研究主要涉及学分银行制度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案例分析主要选取国外学分银行制度案例进行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进行。
基于“学分银行”的高校间学分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求知导刊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理论与探索LiLunYuTanSuo0322017年9月Sept.2017一、“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界定“学分银行”是一种使学生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地点的管理模式。
“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包括学分认定、学分累积、学分转换以及个性化学习服务。
学分认定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正规学习成果的认定;其二,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认定。
高校间正规学习成果认定是一个相对比较简便的过程,原因在于高校间正规学习成果互认主要依据的是双方课程中的相同知识点(技能点),一般不考虑课程的名称和课程数是否相同。
此外,针对较高层次的学校难以认同相对较低层次学校的学分的问题,可以借鉴美国等“学分银行”运用比较成熟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探寻“学分银行”学分认定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和具体实施策略。
二、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意义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使分散在各校的教师资源、设备资源、课程资源重新得到合理的配置,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跨学校选课或者跨专业选课,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可以共享优秀的教师资源,在教师资源以及设备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为学习者提供其所需的高质量课程。
2.提高非正规教育的社会地位“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构建在客观上可以提高非正规教育机构的社会地位。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一直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这增加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困难程度。
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实现各类教育的横向链接与纵向沟通,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能。
在这一制度体系下,学习者从一些非正规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中获得的学分,可以被正规大学认可,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原先正规大学包揽高等教育资源的狭隘局面。
三、高校间“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设计(1)机构设置。
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学分银行制度是指将学生在不同教育机构和学习环境中所取得的学分记录在一个统一平台或机构中,便于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或不同院校之间进行学分转移和认证。
这一制度在国际教育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
国际经验方面,学分银行制度在欧洲的大学间可互认学分、转换学分、继续深造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欧洲学分转移与累积系统(ECTS)是一个被广泛采用的学分银行制度,它规定了学分的获取和认证标准,使得学分在不同国家间得到了有效的互认。
此外,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也有类似的制度,通过国家学分银行或综合学分档案来管理学分。
针对本土探索,中国也开始探索学分银行制度的应用。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学分银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学分银行的内涵、工作机制和学分转移、认证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展了学分银行的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学分银行平台,实现学分的相互转移和认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灵活的学习选择和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然而,学分银行制度的推行和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基于国际经验的制度可能受到本土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制约,需要进行改进和适应。
其次,学分银行涉及到学分的认证和转移,在管理、评估和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最后,学生和教育机构对学分银行制度的接受和认可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培训。
综上所述,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在本土进行的探索也为该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以及实现学分互认和转移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进。
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学分积累和转移的机制,它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或不同国家间灵活地转换学分,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以下是一些国际经验和本土探索。
国际经验:1. 欧洲学分转移系统(ECTS):欧洲国家在大学教育中广泛采用了ECTS制度,它是一种信用学分系统。
学生通过完成课程和考试获得学分,学分可以被转移和累积。
这种制度使得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在不同欧洲国家的大学中选择学习,并且学分可以被认可和转移。
2. 美国学分转移制度:美国大学之间普遍采用学分转移制度,允许学生在转学时将已经获得的学分转移到新的学校。
学校通常依据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和成绩来决定是否接受转学生的学分。
这种制度使得学生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和转换学校。
本土探索:1. 中国学分银行试点:中国在2014年启动了学分银行试点,试点省份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
学生可以在学分银行中积累学分,将来可以将学分转移到其他学校或用于职业资格证书的申请。
这一试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
2. 港澳台地区的学分银行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都有自己的学分银行制度。
学生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将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学分相互转换,实现学分的累积和转移。
这种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灵活性,促进了地区间的学分互认和学生交流。
总的来说,学分银行制度在国际经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中国也有一些试点和探索。
这一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并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分转移的认可标准和程序等问题,以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有效运行。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制度学分银行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教育体系的改革,学分制度成为了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学分银行制度则是在学分制度基础上的延伸和完善,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二、概念解释1. 学分:指代表课程学习量和成果的计量单位,通常以学时或者学期为单位。
2. 学分银行:是指由高校建立的一个机构,用于管理、记录和公示学生所获得的各类学分,并提供相应服务。
3. 学生个人账户:是指每个注册在该高校内的本科生、研究生都将拥有自己独立的账户,用于记录其所获得的各类学分情况。
三、实施方案1. 学生个人账户开立及管理(1)每名本科生、研究生入校后均开设个人账户,并由高校负责统一管理。
(2)个人账户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专业、班级等基本信息以及已获得和待获得的各类学分情况等。
(3)个人账户信息不得随意更改,如有变动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经过高校审核确认后方可更改。
(4)学生可通过高校指定的平台登录自己的个人账户,查看自己的学分情况。
2. 学分管理(1)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学分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学分获取方式、标准及计算方法。
(2)各类学分应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必修课程学分、选修课程学分、实践环节学分、社会服务学分等。
(3)高校应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负责学生个人账户和各类学分的管理工作,并提供相应服务。
3. 学分转换(1)对于已获得的各类学分,高校应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转换和累计。
(2)不同类型的课程所获得的学分在转换时应有相应比例规定,以保证权重公平。
(3)对于转入本校或者其他院校所获得的学分,在转换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经过高校审核确认后方可予以转换。
4. 学分使用(1)已获得的各类学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使用和转移。
(2)学生可将已获得的学分用于选修课程、实践环节、社会服务等方面,以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3)学生也可将自己所获得的学分转移至其他高校或者其他专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国内外“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及对无锡开放大学建设的启示
欧 洲学 分转 换 与积 累制度 对学 分 和学 生 的课 业 负 荷量 做 了 明确 规定 ,且 整个 欧 洲采 用统 一 的 方法 ,建 立 了 E C T S分级 标准 。 制 度运 行所 需 要
【 中 图 分 类 号 】G 7 2 8
学分转换
国内外
【 文章编号 】1 0 0 9 — 1 4 5 9( 2 0 1 4) 0 2 — 0 0 0 5 — 0 4
【 文献 标 识 码 】A
随着 终身 学 习理念 的不 断深 入和 发展 ,学 分 银行 制 度 的建设 越 来越 受 到广 泛关 注 。所 谓 “ 学
刘 晴 俞 力元
( 无锡 市广播 电视 大学,江 苏 无锡 2 1 4 0 1 1 )
【 摘 要 】学分 银行作 为一种 新的教 育管理模 式,越 来越 受到广 泛关注。国外学分银行制度起步较早 ,
具 有代 表性 的是 欧洲 的学分 转化 与积 累制度 以及韩 国的学分银行 制度。 学分 银行在 国内还 处于实验初 期 ,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4 — 0 9
立 “ 欧 洲高 等 教育 区” 的发展 目标 ,博洛 尼 亚进
程 正式 启 动 。博洛 尼 亚宣 言 的主 要 内容 为 :建立 容 易 理解 以及 可 以比较 的学 位体 系 ;建立 本 科 和 硕 士 为基 础 的高 等教 育 体 系 ;建 立 欧洲 学分 转换 系统 ;促进 学 生 和教 师 的人 员流 动 ;保证 欧 洲 高
分银行 ” ( s c h o o l c r e d i t b a n k )是一 种模 拟或是借
鉴银 行 的功 能特 点 ,使学 生 能够 自由选 择学 习 内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发展路径——基于国际经验的思考
职 业OCCUPATION 职教视点26OCCUPATION2021 09文/李玉琴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发展路径——基于国际经验的思考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是参照国际教育发展特点、结合本国教育实际、遵循职业教育发展逻辑,在借鉴一些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了促使这项成果能够发挥最大效用,为学生提供最大便利,学校可参照国际上其他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成功经验,如欧盟的学分转换系统、韩国国家学分银行制度以及澳大利亚的学分转换制度等。
笔者在分析其他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后续发展路径提出如下建议: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学分的认可度、保证学分转换的公平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 标准体系 资格框架于2020年1月上线试运行的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一条中正式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从2019年开始,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
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技术技能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从一开始对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有较为系统的想法,到教育部委托国家开放大学对其进行摸索筹建,再到平台最终搭建完成并上线运行,这一过程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逻辑的再把握。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这个平台来之不易,我们要理清它的发展逻辑,最大化地保存它的成果。
我国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领域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让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真正成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道路上的“助燃剂”。
一、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内涵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在职业教育领域借鉴商业银行零存整取的特点,以学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认定,学分可以累计,最终可转化为学生需要的学历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对于“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2年5月5日,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的“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受邀参会的13位专家学者围绕“学分银行”制度的内涵、“学分银行”制度在构建我国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立交桥中的作用以及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等发表了主题学术演讲。
应邀发表主题演讲的专家是: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杨银付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遵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黄荣怀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黎明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熊庆旭教授、教育部考试中心自考综合处王海东副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吕文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张秀梅副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李林曙教授、珠海广播电视大学蔡胜高级工程师、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发展研究部杨晨副研究员、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朱祖林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
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王迎副研究员。
本次论坛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严冰主持。
论坛研讨内容综述如下,希望这些学术交流成果能够有助于相关课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杨银付:人才成长立交桥与“学分银行”制度建设
终身学习体系既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又是学习型社会的前提。
因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
”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六大类教育体系健全,发展也比较快。
2010年小学阶段毛入学率99.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1%,高中教育的毛入学率82.5%,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26.5%。
从教育类型上来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无论是在高中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都较为均衡,比如高中阶段,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2238万人,占到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48%。
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来看,非学历教育也逐步得到发展,全国接收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333万人次,当年已结业712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5292万人次,当年已结业5986万人次。
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有”,还需要“通”。
比如说,继续教育的发展应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其在社会声誉度上要低于首次
教育。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继续教育的质量仍需提升,另一方面在于继续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之间能不能融通和沟通,最后能不能在个人的就业、晋级中发挥适当的作用。
高等继续教育现在已经有五种类型,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成人高校提供的继续教育、开放大学提供的继续教育、考试中心自学考试以及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这些形式之间怎么进一步的沟通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
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来说,职业教育相对处于弱势。
其原因包括多个方面,我们也在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加大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
这其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一个涉及到“立交桥”的问题。
所以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需要“立交桥”,尤其是我们要解决继续教育与初始学校教育的衔接问题,要解决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问题,要解决非正式、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认证问题都特别需要“立交桥”的建设,要求对传统的教育管理体系、制度、模式进行改革。
在终身学习背景下迫切需要突破传统教育在教育体系、制度和培养模式上的局限,实现对通过各种学习途径的学习成果都能逐步建立认证、评估、积累和相互转换的管理制度。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在终身发展中对学习多样化的需求”。
《教育规划纲要》并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构想。
“立交桥”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特征,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针对传统教育体系中学习成才路径相对单一(独木桥)而言的,是鼓励社会成员通过多样的学习路径成才的一系列教育制度安排。
在终身学习体系中,学习路径是多样的,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可以获得学习机会和资源。
人们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所、通过不同途径所获得的学习成果都能得到承认,并得以有效积累和转换,无论学习成果是通过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或者非正式学习所获得。
这样一个“立交桥”的建设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毫无疑问它是我们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制度的突破口。
杨黎明:终身学习趋势与“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思路
今天主要介绍三个问题,一是关于终身学习,研究“学分银行”要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开始;二是关于开放大学,要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构建我国的开放大学,三是关于“学分银行”,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发展,开放大学的构建需要“学分银行”。
关于终身学习,一开始我们接受的是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跟传统教育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别,学习在时间上、地点上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习者可以不在同一时间上课,不在同一个地点上课,甚至离开学校到企业去学习等等。
这里信息技术的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变成现实。
终身教育的趋势是终身学习。
通常所说的终身教育是以正规的学习为主,比如通过考试入学,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有严格的考试制度
等等,这样的教育非常好,非常规范。
但终身学习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有正规学习,还有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的学习。
无一定形式的学习,也称为非正式学习,在翻译上有些差异,无一定形式的学习可能从字面上来说更为中性一点。
某些学习,如果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说可能不一定称为学习,但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说一定是学习。
凡是学习就有成果,成果就需要被认证,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所以“学分银行”要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