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银行综述

1.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已步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知识的指数级增长让人们充分意识到终身学习对于生存发展的必要性。然而,正规教育由于教育资源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而非正规教育又因其颁发的学历证书社会认可程度偏低而遭遇发展瓶颈。在此背景下,学分银行应势而生。它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帮助学生存储学分并将其兑换为相应学历或非学历证书的一种管理范式,是推动终身学习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自此之后,学分银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研究过程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分银行的研究现状,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中国远程教育》期刊从2010年至2015年11月发表的与“学分银行”相关的文献,共找到53篇,此为本热点研究的总范围,从中剔除掉消息、书讯等无关文献17篇,确定36篇为最终研究范围。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学分银行的基础研究

因为期刊和检索年限限制,笔者检索到的文献中对学分银行的基础研究主要涉及学分银行的界定、功能以及理论基础等问题。

对学分银行的界定大致可概括为三种:①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与地点的教育管理制度;②学分银行是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引自文章3);③学分银行据有很多方面的属性,既是管理制度又是管理模式,在学习者视野中,还是管理学分的机构(引自文章1.)。不同群体对学分银行的界定不同,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仍从不同方面映射出学分银行的本质属性。伴随着终身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分银行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入、贴切。

对学分银行的功能定位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种情况。学分银行的微观功能是负责受理学习者参加学习和相关经历取得学分的存储、互认互换、累积、兑换和零存整取(引自文章2)。学分银行宏观功能为:①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间的横向沟通,纵向衔接(引自文章4);②整合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师资;③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服务。对学分银行功能的定位关乎到我国学分银行的发展方向,但我国对学分银行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其功能认识还有处于表面化,待进一步深入。

笔者检索到的文献中对学分银行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的很少。胡荣琳认为学分银行制度的理论基础为终身教育理论、自由学习理论及教育公平理论(引自文章5)。笔者同意他的看法,因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是学分银行产生的背景,而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体系间的学分互认,从而为学习者创造一种自由畅通的学习环境,让教育公平成为现实。

2)学分银行的运营机制研究

所谓“学分银行”就必定具有银行基本的“存储”、“兑换”、“信贷”功能。学习者从各种教育机构获得各类学习成果,按照一定标准转换成学分,记录并储存在学分银行中。当存储的有效学分达到足够量后学生可兑换相应的学位、证书。学习者还可以遵循一定流程借贷学分,提前获取学历证书(引自文章6)。总之,学分银行沿着“学分获取—学分存储(记录)—(学分借贷)—学分认定

—学分互认—学分兑换—学分通兑”这一路线开展运作并深化发展。笔者认为学分存储、学分借贷、学分兑换三部分间是相互联系,逐步深化的关系。

3)对国外学分银行的研究

袁松鹤、吴韶华等一批学者对国外学分银行进行了探索,主要集中于欧洲和韩国学分银行建设。他们对国外学分银行的设立背景、运作情况、制度体系建设以及建设成果和弊端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实际,提出了适宜我国学分银行发展的建议。

袁松鹤对欧洲学分体系的两个子系统ECTS和ECVET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学分互认体系建设的目的与内容,核心与难点,实施要点与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启示(引自文章8)。

吴韶华通过研究韩国学分银行的负向功能,提出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应注意明确目的、加强研究,规范管理,增强指导,同时要注意学分银行功能的拓展(引自文章9)。

此外,孙毅在对国外终身教育立法的经验和做法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应上升到国家法制层面,由政府的直接管理与协调,尽快出台国家终身教育法,并明确该法与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奖惩条款以及法律救济渠道等内容,保障并促进我国终身教育的健康发展(引自文章10)。

笔者认为,我国学分银行正处在发展的初阶段,对国外学分银行的研究能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这些研究还比较片面化,缺乏更加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比如,对国外学分银行进行系统化研究,通过比较,找到国外学分银行的共性特征,进而找到学分银行建设普适性的策略。另外,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切不可照抄照搬,需要结合我国建设的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

4)学分银行的制度体系研究

在笔者搜集到的文献中,对学分银行制度体系研究大致可分为整体制度研究和局部制度研究。

在对学分银行整体制度框架的研究中,汤书波提出了基于学分银行的开放教育立交桥架构模式,以期实现教育成果无障碍互认,教育体系和教育形式无缝衔接(引自文章11)。

赵宇红认为我国学分银行制度体系的建立应包括:①学分银行管理系统②学分银行课程标准体系③“学分银行”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标准体系④“学分银行”信息服务系统四部分。(引自文章14)

郭庆春认为我国学分银行制度体系应包括六部分:①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②建立合理的选课制度③建立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存分机制④建立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贷分机制⑤建立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兑分机制⑥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机制。(引自文章13)

李林曙认为,在学分银行制度设计中,需要关注:①关注认证基准框架的搭建;②关注认证服务体系的建设;③关注学分银行与学习超市的关系;④关注政策的推动与引导(引自文章12)。

郭富强主张学分银行体系建设时,各高校按照“自愿参加、准入退出、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柔性”原则联盟,孵化机制、孕育规则、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开展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引自文章7)。

对学分银行制度的局部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先前学习成果评价与学分积累、转换上。姚来燕基于法律的视角,结合国际和我国先前学习评价建设实践提出我国先前学习评价建设应注意以研究先导,立法先行,政府推进,实验试点,稳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