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版品社五上《我们的衣食那里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1课时+示范教案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1课时+示范教案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珍惜农产品、尊重劳动者。

2.通过调查,了解农业与当地饮食的特点和密切关系3.通过资料的收集,提高观察生活和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珍惜农产品,尊重劳动者。

难点:了解农业与饮食的关系,并能锻炼自己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谜语导入:农作物谜语导语: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永恒主题。

天下食为先,“食”更是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些关于农作物方面的谜语。

反馈指导: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总结:谜底分别是玉米大米芝麻,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呢,如果都猜对了,证明大家对农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没有猜对也不用着急,可以从我们本节课中加深对农作物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适时引导,引出本课学习的主题。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分享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导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语出明末清初时期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

意思是说: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的来之不易;穿戴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多少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

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

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出示任务1:根据课本52-53页内容,填写大米的调查分析报告反馈指导:引导学生分享展示,后期进行全班展示。

教师总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盘中的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浪费粮食呢?出示任务2:根据课前布置的调查分析要求,小组之间互相分享和展示一种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反馈指导:引导学生分享展示,后期进行全班展示。

未来版品社五上《我们的衣食那里来》教学设计

未来版品社五上《我们的衣食那里来》教学设计

未来版品社五上《我们的衣食那里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衣食那里来》是未来版品社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状况,以及衣食来源的变化。

课文通过讲述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学生了解粮食和衣物的生产过程,认识到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生活中的衣食来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农业生产过程和现代科技在衣食生产中的应用认识不足,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拓展知识。

同时,学生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粮食和衣物的生产过程,知道现代科技在衣食生产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粮食和衣物的生产过程,知道现代科技在衣食生产中的应用;2.教学难点:体会农民辛勤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案例教学法: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2.准备课件,设计教学活动;3.准备课堂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我国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衣食是从哪里来的?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粮食和衣物的生产过程,以及现代科技在衣食生产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辛勤劳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珍惜粮食、节约资源?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品社《吃穿用哪里来》教案

品社《吃穿用哪里来》教案

品社《吃穿用哪里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物品的来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吃穿用物品的来源。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发现劳动的价值。

2.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笔、纸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食物。

2.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这些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穿的衣服、用的物品的来源。

2.学生阅读后,分享自己的收获。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家里的生活用品是怎么来的?”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珍惜劳动成果,感恩劳动者。

3.学生讨论后,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小劳动者”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书包等。

3.完成任务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珍惜劳动成果”的作文。

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了解吃穿用物品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珍惜劳动成果,关爱他人。

1.语言简练,表达清晰,让学生易于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未来社人民版五年级上册7.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小学品德与社会未来社人民版五年级上册7.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教学设计新坝镇中心小学许文莉教学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食物与农业的关系。

2.了解农业对我们生命及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

3.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农业对我们生命及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课前准备:调查表、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食物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我们的衣食从哪里来吧!2.同学们,你们昨天都吃了哪些食物?个别回答,小组交流。

过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我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提供着保障,它们是多么重要!二、课堂活动、体验感悟1.分享食材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谈谈:在我们吃的食物中,哪些本身就是农产品,哪些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加工制成的?2.小鬼当家同学们每一组到出示的超市中购买一些你喜欢的蔬菜和粮食,做一顿饭。

要求:做两菜一汤(菜一荤一素),完成调查表并选派学生汇报所买食材和做菜过程。

交流: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3.了解家乡的食物说说哪些食物是我们家乡生产的?4.大米的来历观看视频:水稻的生产过程,看看大米是如何种出来的?过渡:一粒大米来到我们的餐桌上是何等的不易呀!可我们却并不珍惜,白白将它们扔弃,我们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浪费是相当严重的。

(请同学们观看图片和资料)三、拓展延伸结合国家给我们农村学生提供的免费营养餐,学生浪费现象极为严重,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作业设计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写写我们以后的打算。

2.看到浪费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怎么做?3.写珍惜粮食的警示语。

板书设计: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_刘瑞霞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_刘瑞霞
耕地、播种、收割、打场、磨面、发酵、制作、蒸熟、成品。(出示课件4—馒头诞生记)
C、故事“食品的哭诉”(放录音-一个馒头的哭诉)
D、听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7、总结升华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农业和农业劳动者一定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认识。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化作一句话告诉大家吧!
(2)、出示课件,教师总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让我们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感谢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410ktm
我们大家都来自农村,农活多多少少我们都做过,都谁拔过麦子?谁拔麦子的时候手上打过泡?我们来回忆一下馒头是怎么做出来的。
教师:看来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板书: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师:出示课件(日常生活中看农业)你能将表中的原材料与物品联系起来吗?
学生:学生自由说说。
教师:4、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对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然后组内交流,每组选一名最好的全班交流。
教师:看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板书:住行)
教师:出示课件:“不仅日常生活与农业密切相关,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指名读)
5、教师:农作物可以制成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为很多行业提供了原料,你能将下面的农产品为其他行业提供的原材料和制成的产品联系起来吗?
学生:学生自由说说。
教师:出示课件:(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究使我们了解到,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板书:各行各业)
2、技能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小学品德与社会未来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衣食那里来》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省级比赛获奖课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未来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衣食那里来》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省级比赛获奖课件

大米的来历
(播种) (育苗)( 插秧) (照料)

(碾米) (脱粒) (收割) (成熟 )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作业
1、看到浪费食物的人和事,你应 该怎么做? 2、选一种家乡的农作物,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去调查其生长过程。
再见
小学品德与社会未来版五年级上册 《我们的衣食那里来》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省级比赛获奖课件
7、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购物啦
可以直接吃的食品有?
枸杞
各种水果
瓜子
核桃
花生米成的食品有:
牛肉肠
豆腐
鸡肉
营养米粉

大虾
说一说哪些食物是我们黄南州生产的?
说说哪些食 物是我们家 乡生产的。

未来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7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第一课时

未来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7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第一课时

未来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7、我们的衣食哪里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的收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并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农业对我们生命及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尊重劳动者。

教学重难点:“衣食住行与农业”和“各行各业与农业”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一句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1、教师板书课题2、同学们,你们早餐都吃了哪些食物?个别回答,小组交流。

二、课堂活动、体验感悟活动:小鬼当家我们最高兴的事就是同爸爸妈妈逛农贸市场、超市,尽情地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了。

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尝试一下“小鬼当家”的滋味,过一把购物瘾,同学们可以六人组成一个临时小家庭,你们来做一次小主人,到农贸市场中选购自己喜爱的食品,做一顿丰盛的家庭午餐。

你们能行吗?2、家庭成员共同填写菜单。

3、汇报交流:你们小组选购哪些食物?全班交流选购情况。

过渡:农贸市场、超市的物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小商贩满足了我们不同的需要,你有没有想过,农贸市场里的这些物品又是从哪里来得呢?(都是农民伯伯从地里种出来的。

)师:我们称它们为农产品。

有些是可以直接食用的,有些是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喜欢的袋装食品主要是以什么农产品加工而成的)4、给食物分类。

交流分类情况。

三、小结四、布置作业哪些食品是你们家乡生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版品社五上《我们的衣食那里
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未来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生活离不开工农业”中的第一个主题《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它不仅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由此可见,农业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激发学生了解农业与生活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教育目标。

本课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农业所涵盖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懂得农业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教育。

根据这一主题,教材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日常生活中看农业;(二)、农业和各行各业。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体会工农业产品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知识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了解农业对我们生命及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衣食住行与农业”和“各行各业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及感受衣食的重要,并懂得“衣食之源在农村”
教学难点:
懂得“衣食住行与农业”和“各行各业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及“衣食之源在农村”。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主题是让学生懂得“食物之源在农村”,从学生日常的吃饭发散开去,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一饭一粥”来之不易,从而在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食物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我们的衣食从哪里来吧!
1、教师板书课题: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2、同学们,你们早餐都吃了哪些食物?个别回答,小组交流。

(师相机出示课件早餐食物。


过渡:营养丰富的早餐,为我们在上午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提供着保障,它们是多么重要啊!在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本身就是农产品,有的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加工制成的。

二、课堂活动、体验感悟
活动一、了解农业,说说我们的食物
教师活动:你们还了解哪些农业生产活动呢?
学生活动:(生:种麦子、种花生、种菜……)
教师活动:其实,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一些劳动也是农业生产。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栽培农作物,如棉花、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种植果树和林木;饲养家畜和家禽,如牛、羊、猪、鸡、鸭等;养殖或捕捞鱼虾及其它水产品,都是农业生产劳动。


学生活动:请一名同学读一读教材39页至40页中的相关文字。

学生活动:画出自己喜欢的农产品。

(学生动手画)
学生活动: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出示各种食物的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分组:
可以直接吃的食品有:
()
可以加工制成的食品有:
()
活动二、说说我们的衣物
诱发思考
你和你的家人在一年四季里,都穿戴过哪些衣物?在你们家里,都有哪些床上用品?你知道这些衣物及床上用品与农业有什么关系吗?(生自由说)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衣服、被子等)说说这些又都是什么农产品制成的呢?
教师活动:我们穿的衣服和盖的被子等都是由棉、麻、毛、丝等农产品制成的。

(板书:衣)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农业。

教师活动:看来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板书: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教材41页,日常生活中看农业)你能填写表格吗?并说
说原材料与物品的联系。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说说。

教师活动: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对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然后组内交流,每组选一名最好的全班交流。

教师活动:看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

(板书:住行)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不仅日常生活与农业密切相关,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指名读)
5、教师活动:农作物可以制成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为很多行业提供了原料,你能将下面的农产品为其他行业提供的原材料和制成的产品联系起来吗?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说说。

教师活动:通过刚才的探究使我们了解到,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板书:各行各业)
活动三:大米的来历
过渡: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才有我们丰富的食物,那么他们又是付出了怎样辛勤的劳动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最为普通的大米的生成过程吧!
1、请学生说说大米的生成过程。

(结合教材44页至46页内容及图片说)
2、课件播放大米的自述。

3、师生共同回顾大米的生成过程。

(播种——育苗——插秧——浇水——施肥——喷农药——拔野草——收割——运输——打碾——脱粒——大米)
4、一粒大米真是来之不易,看到大米的生成过程,我们就会想到一首唐诗《锄禾》。

过渡:一粒大米来到我们的餐桌上是何等的不易呀。

可我们却并不珍惜,白白将它们扔弃,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其浪费是相当严重的。

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一份浪费情况调查表。

2、结合国家给我们农村学生提供的免费营养午餐,学生浪费现象极为严重,说说自己的看法。

过渡:老师为大家提供一个数据,我国共13亿多人口,如果每人节约一粒米,可以够一个人吃一年。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粮食依然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

四、总结升华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农业和农业劳动者一定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认识。

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化作一句话告诉大家吧!
2、教师总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让我们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感谢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1、看到浪费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怎么做?
2、写珍惜粮食的警示语.
课后反思: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程。

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

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

通过本节《我们的衣食哪里来》教学实践后,使我认识到将课堂拓展至生活特别重要。

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让学生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感谢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内心世
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