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及策略 .docx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相信在课程整合中会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信息技术将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驱动力,为教师和学生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
课程设计与评估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需要重点加强的环节。教师应不断学习和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不断完善课程设计与评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5 学生参与与反馈
学生参与与反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参与可以有效提高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参与课堂讨论、组织小组活动和完成在线作业。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未来发展将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领域。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教育领域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共同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
3.2 总结与展望
结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教师的培训与支持,保证他们能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提高课程整合的有效性和质量。我们还需要重视课程设计与评估,确保信息技术能够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正文
2.1 问题的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导致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学校的整体信息技术设施和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造成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课程整合可能会使原有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受到影响,带来教学内容的断裂和学习效果的不稳定。
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
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作者:王宝洲来源:《师道·教研》2015年第09期电脑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与课程融合利用是教育面向现代化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教师不能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教育的要求目前,有一部分老师特别是乡村地区的老师,还很多是用非常传统的教学模式:粉笔+黑板的授课方式,缺乏现代教育意识以及教育创新的热情,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够强,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其教学软件的才能很有限,不能恰当的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式融入到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中去。
很多教育工作者还未充分认识到电脑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利用的重大意义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上校级公开课,我们的老师这时才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教育方法来完成公开课,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根本看不到电脑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不足电脑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利用是目前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问题。
然而,现在很多教育一线工作者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看法只是停留在电脑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初步使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不足。
通常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形式:第一是电脑网络信息技术为学习对象,第二是电脑网络信息技术为教学工具,第三是电脑网络信息技术为学习使用工具。
这种层面上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起到了促进教育技术在在中小学的普遍应用,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局限于这三种形式对于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整合是为了解决:1. 资料的取精再设计再呈现;2. 应该与传统教学互补;3. 更应作为激励学生自学的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4. 课件设计要实在实用有渲染力,不能为了整合而随便从网上下载课件,不经修改就直接用;5. 优秀资源肯共享,少重复使用低质量资源;6. 教学形式多样化,鼓励利用电脑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进行积极创新探究;7. 注重人机对话的同时结合师生对话;8. 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到探究室研讨探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发挥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实践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1、过度依赖技术的运用,约束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多媒体能把课文的内容更形象地表现出来。
但是,这个优势也包含了很大的局限性。
图像把人和景观直观化、固定化,会遏制了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只能使一些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忽视实质。
例如40分钟一堂课,学生既要小组讨论,又要自己作报告。
有的教师规定三分钟上网查资料.三分钟的讨论。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做一些拷贝、粘贴。
根本无法对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处理。
3、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课件,忽视整体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课件—学生”的教学方式,因而割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
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力和教学过程全部局限在课件上,鼠标、键盘不断按动,眼睛蹬着屏幕,口中念着课件上的内容。
而学生则盯着不断变化的屏幕,把它当成传授知识的老师。
这种夸大课件作用,降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
4、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
平时教学中,如果每堂课都制作大课件,时间和精力都远超于备课所消耗的;如果资源共享,找现成课件,只能依葫芦画瓢,课件的
改进,对符合的知识点的分析,表现的局限性很大。
老师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制作课件的能力也有限,而且不可能让每位教师都精通课件的制作,如何才能快速地制作出适合自己的课件存在一定的难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教案.doc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教案现在的信息化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从实际中找到一些问题,并从理论和实际上对英所反映的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整合中出现的误区L观念上的错误——为了整合而整合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实际操作中的错误做法的错误源于认识的片面,很多教师认为整合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即整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方式,这就把整合的落脚点放在了信息技术的展示和学习上,而非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以辅助学习。
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就会想当然地把整合简单地等价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使用了课件就是在进行整合,而即便是这种错误的整合观点,在实际运用多媒体或课件时同样存在着:超时超量“信息轰炸”、人机关系处理失当(“电灌”、“黑板搬家”)、成为技术手段的展示这三种主要的错误。
本人认为这些错课的整合操作实质上是将整合表面化和片面化了,如果这也算是在进行整合的话,充其量只是在进行浅层次的表面整合,应该说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实现真止整合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基础,这种层次的整合只是实现真止深层次整合的一个缓冲、一个过渡阶段。
如果将某一阶段当做整个过程和终极忖的就是以点代血、以偏概全。
二、解决方法针对如上观念、体制和实际操作屮出现的整合错误,分别对英提出解决方法。
1、一堂好课不是单纯地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信息技术不是解决教育症结、攻破教学难关的万能工具,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
具 ;4 . 课 件 设 计 要 实 在 实 用 有 渲
电脑 网络 技 术 信 息 化 技 术 与 课 程 融 合 利 用 是 教 育 面 向现 代 化 不 可 阻挡 的趋 势 。
一
染 力 ,不 能 为 了 整合 而 随便 从 网上
下 载 课 件 ,不 经 修 改 就 直 接 用 ;5 .
很多教育工作者还未充分认识到电
脑 网络 信 息 技 术 与课 程 融 合 利 用 的
重 大 意 义 和 所 产 生 的 重 大 影 响 。我
学 软 件在 当前应 试 教育 观念 驱 动
下 ,一 味强 调 书 本 知 识 , 出现 了书
有效 的电脑网络信息技术与课
程 融 合利 用 的课 堂 并 不 是 单 单 看 使 用 的 信 息 技 术 有 多 好 、 多 快 、 多
的教 学 实 践 中根 本 看 不 到 电脑 网 络 信 息 技术 在 教 学 中的整 合 运用 。
二 、对 信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的 认 识 不 足
术与课程融合互补利用 的相关 内容
和作 用 单 一 、狭 隘 化 了 。
四 、硬 件 设 施 设 备 不 符 合 要 求 现 在 大 多 数 学 校 都 配 备 了 机
式 融入 到 生动 活 泼 的教 育教 学 中去 。
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其教学软件的能
力 很 有 限 。不 能 很 完 善 的 将 多 媒 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融入到 自己的
教 学 课 堂 中去 。在 我 们 平 时 的 教 学 过 程 中 ,经 常 碰 到 这 样 的 事 情 .上 级组 织公 开课 。老 师 们 才 用 现 代 信 息技 术 的教 育 方 法 来 完 成 。而 在 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信息技术在当今教育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课程整合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从教师培训、学生素养、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许多老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掌握新技术,也缺乏针对性的培训。
教师培训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对策一: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体系。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机构,为老师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更新他们的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技术应用、网络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等,确保老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工具。
对策二:开展内部教师交流。
学校可以鼓励老师之间开展内部交流,分享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和技巧。
定期组织教师研讨会、学科组活动等,让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二、学生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但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熟练,甚至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沉迷问题。
这就对课程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策一:注重基础知识教育。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掌握能力,如计算机操作、网络使用、信息检索等。
对策二:引导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技术素养,防止沉迷网络、追逐虚拟世界,落实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目标。
三、课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以确保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实际结合,发挥教学的最大效果。
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过度理论化、信息技术应用凸显功利化等。
对策一:跨学科整合课程设计。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可以进行跨学科整合课程设计,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中,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深度。
四、评价体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教育部门不断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成本。
而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一、问题1. 资源不足信息技术设备、网络设施和教师培训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一些学校和地区的资金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公平性。
2. 教师能力不足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熟练,从而无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
即便有了信息技术设备,缺乏专业知识的教师也无法有效地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这就影响了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发挥。
3. 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但有些教师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导致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从而影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甚至可能出现了信息技术“花架子”的现象。
4. 学生依赖度过高一些学生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无法适应传统的课堂教学。
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一旦没有了信息技术设备,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困难。
二、对策1. 加大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政府和学校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设施的投入,以弥补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保障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福利。
2.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将其运用到课程教学中。
3. 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标准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标准,对教师进行相关指导和规范,帮助其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信息技术设备丰富的环境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避免过度依赖的现象出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第一个问题是师生抵触心理。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和学生可能会对新的教学方法产生抵触心理。
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信息技术不熟悉,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担心信息技术会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策是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支持,帮助老师和学生逐步熟悉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并解答他们的疑虑。
可以举办一些分享经验和成功案例的活动,让抵触心理的人们看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好处和优势。
第二个问题是技术设备和网络不稳定。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有稳定可靠的技术设备和网络支持。
在一些地区或学校,可能由于资金不足或技术条件限制,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设备和网络。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可以是与政府、企业、社区合作,争取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支持。
可以积极探索一些可以离线使用的教育软件和应用,减少对网络稳定性的依赖。
第四个问题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估和测评。
目前,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估和测评方法还比较欠缺。
我们无法准确地衡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可以是开展一些研究,探索更有效的评估和测评方法。
可以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结合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来评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通过提供培训和支持、改善技术设备和网络、密切合作设计课程、研究评估和测评方法等对策,可以克服这些问题,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好地发展。
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常见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常见问题三、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一)产生的问题1.只为整合而整合的表演型课一些教师在整合中死搬硬套,使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上,重形式轻收效。
课堂上教师不是走到学生身边零距离地指导阅读、合作交流,而是坐在电脑前,电子文档替代了课本上的精读细品;明明可以让学生大声回答的问题,却用麦克风和耳机取而代之。
很明显,这种过分依赖于多媒体,只为整合而整合的表演型课,丢弃了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弱化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撑门面的“整合”课部分农村学校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只把信息技术喊在嘴上,而未付诸行动。
教师平时上课还是一只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采用“满堂灌”,发扬的是三苦精神(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苦练),却很少使用信息技术。
有的老师只在一些讲课的知名度,或者为评职称挣硬件,评优选先,课件大赛挣积分时才勉强一用,以撑门面。
3.“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绝对化与片面性关于“整合”有夸大信息技术作用的倾向而对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则强调的不够。
在教学中只强调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对立起来,把教师与技术的作用对立起来。
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看到能替代教师的具有超长智能,能教好所有学生的多媒体课件。
这种绝对化与片面性还表现在其他一些方面。
例如过分强调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超文本特性;重视课件开发(课件评比层出不穷),而忽视它们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过分强调计算机教学的媒体特性,忽视了电子表格、字处理软件等其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等。
事实上,高技术不一定能带来高的教学质量,在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教学设计、教学创意、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人格魅力比起教育技术来说更加重要,是技术永远无法替代的,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种种误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表面繁荣掩盖了理论的缺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导致其“孕身期”显得营养不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哪些常见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哪些常见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不可阻挡的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形成与不断完善,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都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教学中,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教师不能主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目前,部分教师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教师还是采用粉笔加黑板式的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改革的热情,改革意识不强,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其教学软件的能力很有限,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
许多教师还未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和所产生的影响。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学校组织公开课,我们的老师才用现代教育方法来完成公开课,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本看不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不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目前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问题。
但许多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即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通常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形式,即: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这种认识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技术在在中小学的广泛应用,但事实上作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这三种形式。
三、缺乏高质量的计算机教学软件。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教学软件,但其中真正适合且效果好的并不多。
有相当一部分教学软件在应试教育观念驱动下,比较强调书本知识,出现了书本搬家或电子练习册的现象。
这种教学软件很明显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和作用狭隘化了。
四、硬件条件达不到要求。
现在很多的学校都配备了机房,但是有的学校并没有精心管理,只是当作摆设放在那里,完全起不到计算机教学的作用。
有的学校机房还没有连接到因特网,这样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就受到影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还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逐渐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实践中。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和工具,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内容。
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社会变革和催生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2 问题的提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教师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存在着不足和困惑。
许多教师并没有接受过足够的信息技术培训,导致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甚至不知道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设计中。
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够深入和广泛,往往只停留在基本的应用层面,缺乏创新和实践。
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和持续改进体系也是当前面临的难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2. 正文2.1 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互动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在线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促进学生参与、思考和交流,提高教学互动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有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上的误区
络技术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精心合理地设计教学设计方案;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等。
主体地位。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有偏差,认为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做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弱化教师的作用,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教学任务完不成;
(2)分组学习是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很多只停留在形式上,存有小组任务目标不明晰,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
(3)忽视学习水平比较弱的学生,导致了学习参与度较弱的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使用的协助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动者。
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
误区一:对网络资源过度信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误区二:为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忽视教学目标和效果。
误区三:过度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忽视助“学”的资源建设。
误区四: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略作者:李明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第19期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越来越被中小学教育者关注和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不少问题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需要教育工作者去研究、解决。
● 呈现出的问题1.整合目标不明确由于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理解不透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造成课堂结构散乱,缺少主线贯穿,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甚至被整合课中的技术手段吸引,导致课程与信息技术地位颠倒,忽视了对学科知识的接收和学习,影响学习效果。
2.媒体使用不合理媒体使用不合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与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滥用信息技术手段或缺少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3.课堂教学缺少参照模式虽说教无定法,但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对比才有提高。
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基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以找出可供参照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教师精力不够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往往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实施的,而“大班额”环境下设备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同时,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师教学的负担也相应增加,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 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1.旧观念根深蒂固旧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中应用多年,传统的教学观在部分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简单地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做秀,不乐于学习新理论,缺少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热情。
2.信息资源匮乏由于经费困难,许多学校对设施设备的配备不足,后期维护难以正常进行,致使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困难重重。
同时,部分学校重“硬”轻“软”的态度,也增加了实施整合课程的难度。
● 解决方略为了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顺利进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可在如下方面进行改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哪些常见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哪些常见的问题
俸付美
课程整合中常见的问题包括:
(1)教学目标偏移,技术“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其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儿地加进去,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
(2)技术使用生搬硬套、思路狭窄
当技术作为一种新要素引入教学时,必然会对传统的教学结构产生影响。
以课时为设计单位,局限于教师物理空间的教学设计思路,对课程的整合带来了限制,使得教师无法在更广阔的时空上进行设计。
(3)网络资源使用不当,学生迷航
网络学习资源虽然丰富,但它的开放性和不定性却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如果网络资源使用不当,会使学习者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达不到原先设计的教学效果
(4)课堂管理失控,学生“放任自流”
对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经验,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结果使得学生放任自流不但没有发挥整合优势,效果反而更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其主体是课程,而并非信息技术,切务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以下列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际运用中一、存在的误区:1、整合课堂弱化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依赖感官材料。
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
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而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结构,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形象、直接、快捷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很多时候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直观学习水平上,课堂教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迷失了方向。
2、整合模式单一,以课堂演示和操作练习为主,交互性差。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
这种模式的一般做法是: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前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按设计的流程操作计算机,把知识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
尽管某些课件设计得比较精美,容量丰富,也具备多种感官刺激,但由于其缺乏交流互动,并未挖掘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尤如看了场电影,只观其面未达其意,教学效果不理想。
而这种模式单一化、交互性差的课堂教学,也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
3、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公开课的形式。
目前,尽管有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公开课,然而信息技术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却使用得很少。
许多整和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
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问题及对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课程整合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笔者发现在学校近年来组织的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整合,许多老师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当成上好一堂课的依据,甚至出现了课件就是上课的流程。
从教学目标出示、到学习重点的提出、到字词掌握、再到课文分析、到课堂小结、到最后的课后作业,一切都由事先的课件来展示,教师只需按教学流程来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导致许多教师过于依赖课件。
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给教师提供了快捷便利的课件资源,就出现了许多课堂信息技术唱主角的现象,对于学科教学就有许多问题出现。
一、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问题1.学科教学被信息技术完全覆盖。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信息技术的使用取决于课程本身,准确的说,就是根据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来使用的。
然而很多课堂是为了运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甚至在上课时,有时候会成为评课的重要条件。
如在教学《猫》一课时,教师花了大量的精力制作猫的课件,从音乐到图片,从朗读到习题,甚至答案的展示,看出教师在课前花了许多心思,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让学生只沉浸在热闹、新颖的课件欣赏中去了。
真正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却没有涉及到,偏离了教学的中心。
2.用信息技术直接取代学生动手演示,阻碍了学生个性创造的能力。
语文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体验作者的感情,丰富作品的想象。
数学课需要学生亲自在练习本上或黑板上自行画图来领悟知识,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而信息技术将文本转化为图像,将图像完美演示,势必影响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直观教学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们期待学生学有所成,但最后检验过程中,发现学生只停留在热闹层面,基本的知识点所记不多,对这节课的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3.信息技术让传统的教学手段显得落伍。
同样的示范课活动中,一位英语教师在纸上画了许多简笔画,同时在课堂上用了许多实物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常见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常见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常见问题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案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方便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直观材料,模拟地理过程,创设地埋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生成个性化课程,教会学生有效地处理信息,保持地埋学习可浓厚兴趣。
这里就我校对现代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教师在这一项目使用过程中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方法带来的更新与转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经验性的总结,初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的简单方法和实施的途径。
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实践与问题的解决现代信息教育对城市的教师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但对于刚开通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进入网络世界的农村教师而言,要应用好现代信息教育资源,存在的困难并不少。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把地理教学同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一种必然。
实例一:在讲“黄河”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我进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首先采用黄河的泛滥成灾的图片进行导入,强调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其次演示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然后从黄河的发源地开始演示,一直到入海口,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
并依次引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出下列问题:1、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西共九个省区;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5、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发布时间:2021-07-13T14:31:25.14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作者:黎程[导读]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学科课程的形态、内容、结构黎程百色-广西红领巾希望小学 533000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学科课程的形态、内容、结构、实施及评估方式与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方法有机地结合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及方式方法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信息技术作为与学科课程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而存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应体现更完整意义的目标价值。
一方面,立足于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帮助学科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以更好地达成学科课程本身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方面,在学科课程实施中强化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做到课课有信息,科科用信息,从而在宏观上实现教学现代化,在微观上有效地改善学习,提高学习者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很多教师在运用信息教学时太过迷信信息技术,误认为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依赖心理过强,该心态可能会引发三种实践样课堂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态:一是以信息技术的运作代替“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出现“电脑打开、学生闹开、教师跑开”的不良现象;二是以信息技术无限制地增加知识传授的密度,教学的方式由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机灌”,但教学率效很难有效提高;三是以信息技术手段排斥其他教学手段,无限推崇软件教学而忽视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
(二)硬件设备建设快,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慢,软件建设速度迟缓,力度不够。
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状况屡见不鲜:网络工作室是宽敞的,但里面空无一人:信息设备都是新的,但无人能用:机器是好用的,却没有与之配套的需用常新的软件。
在现象的背后,可能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动因,可能是领导好大喜功,想要通过建立几个所谓的网络基地以求达标,来显示管理业绩;也可能是继续教育的机制和导向出了问题,导致对人的培训跟不上;也有可能是观念上不去,没有认识到软件建设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上的战略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及策略
一、问题案例
案例一:在一堂数学课中教师让学生认识圆,首先教师
讲解了什么是圆,然后通过 PPT 来显示圆的定义,接着教师展示了生活中有关的圆的图形。
而后通过圆的切分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紧接着进行习题训练。
整堂课教师自顾自的一路讲下来,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活动少,参与的积极性不强,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案例二:一位教师在上物理课时,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也能有效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问题设计巧妙,可谓是精当,但缺点出在每呈
现一个问题就播放一段音乐,当学生回答对时就在电脑
上播放一阵“掌声”,学生回答错了,就播放“玻璃破碎” 声。
这种不和谐的声音既干扰了学生的思考,也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不仅没有增强教学效果,相反,削弱了多媒体的信息刺激通道,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案例三:一位教师在上《丰碑》一课时,他首先让学生听毛泽东的《长征》一诗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观看红军长征过草地的电影片段,听电视剧《长征》主题歌《十送红军》,又让学生讲所知道的长征故事,然后才谈话导入:“红军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节课有学者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丰碑》。
”整个导入过程课件展示过多,结果学生刚看完一遍课文,明白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下课的
时间就到了。
显然,教学目标未能实现,学生对文中的生字词没有掌握,对语言文字的训练没有涉足,对文本没有自己的理解感悟,阅读能力和语感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语文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产Th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课堂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这
就关乎到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问题。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
工具融进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与学。
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将被融合到课堂情景中,像其
他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推
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要说多项度的整合,就各学科单向度的整合在教学中就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整合中教师过分强调技术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采用 PPT 或 FLASH
等软件,课件制作新颖别致,图文并茂,动画风趣幽默,声音悦耳动听。
虽然教师花了不少时间,但教学效果一般。
课堂中学生的情绪虽被调动了起来,表面看似热闹,但都是为精彩的课件而暗暗喝彩,并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训练有实质性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纯粹是为技术而技术,没有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二)整合中教师主导变为主体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可是由于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内容程序化。
教师按照多媒体的制作思路一步一步的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发挥出来,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课相当于满堂灌,只不过多了一层多媒体的外衣做包装。
教师将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讲解、演示工
具,讲解过程便成为一场“多媒体秀”。
教师便讲解便通过PPT 等播放内容,学生只是随着屏幕呈现的内容,步步紧随。
整合成了教师的单边行为。
有效的信息技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到成了教师的个人魅力“走秀场”。
(三)整合中师生缺少互动
教学是一个双向整合行为,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学” 要紧密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的介入,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教师做的多,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少,师生的互动减少。
整合成了教师个人行为,在教学中完全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课堂讨论形式
化。
这样的课既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也不能让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整合中信息刺激干扰学生思考
有些课堂教师为了营造气氛,过多的设计一些音乐与声音,认为这样的课堂形式活泼,殊不知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往往妨碍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课堂上对学生的知识训练和思维开发这是最关键的,采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他就像老师手中的粉笔一样,只是一种工具,合理地运用这种工具,有效的完成教学认务才是最终目的。
三、方法策略
为了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及学科教学的特点来展开。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方面的策略来对信息技
术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
(一)传授知识的技法策略
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传授知识。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知识的传授形式多样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对知识传授做系统的处理,从知识的揭示,知识的阐述、展开,直到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等各个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将信息技术恰当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采取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对于知识的呈现方式,背景、内容等要利于学生的接受,使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下,学生能轻松的获取知识。
(二)思维训练的深度策略
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训
练的开发。
信息技术的运用就要注重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的
思维进行开发。
新课程的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学生在课堂中只有积极
参与,才能对学生的思维有所开发。
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一
定要新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可运用教学软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学生思维相
结合,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合作学习的协调策略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习。
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教师要明确合作交流的前提是个体对新知识的自主探索,而无原则地合作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深刻性和创造性发展的受阻,这样只会降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预设在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所思、有所悟、有表达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受到阻碍时,就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时让学生合作学习最有效果。
这时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然后小组内交流,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然后在全班交流讨论。
(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五)自主学习的分析策略
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生成才最捷径的道路,只有这样也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少点拨,不要急于展示内容要点,每到比较难的地方,教师适时进行集中点拨,引导学生去分析,然后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分析思考,最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
优势再进行总结。
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发展的空间,要让他们给其他学生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不
断整合自己解题思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要教会学
生怎么看书、怎样交流,建立学习的信心,起到组织者和促
进者的作用,同时教师要预防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师要和他们交朋友,但要有教师的威严,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及
时进行督促。
(六)情景感知的激励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
问题。
情境激励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
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激励,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感
情投入,能积极思考,对问题情境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
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七)寓教于乐的兴趣策略
在学科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把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集为一体,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教师要利用希沃等教学软件,使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问题情景的设置情趣化,达到寓教于乐目的,由此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和操纵能力。
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开展艺术欣赏、制作比赛、学生作品展示等活动,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有学者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多注意总结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策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能力,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在课堂中有效开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