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合集下载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1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1

动物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绪论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1.明显的头部: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产生了眼、耳、鼻等重要的感觉器官;后端分化成脊髓。

大大加强了动物个体的感应能力。

2.脊索:多见于发育早期,后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取代。

脊柱由单个的脊椎(vertebra)连接组成。

脊柱保护着脊髓,其前端发展出的头骨保护着脑。

脊柱和头骨都属于内骨骼,与其它骨骼一起构成骨骼系统,支持全身,保护内脏。

3.呼吸系统: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的水生种类及陆生种类只在胚胎期间出现鳃裂,成体则用肺呼吸。

4.上、下颌(jaw):除圆口类外,都具备上、下颌(jaw),支持口部,加强动物的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

5.完善的循环系统:能收缩的心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

在鸟纲和哺乳纲中,多氧血和缺氧血已完全分开,使肌体能够提高供氧机能,保持代谢旺盛、体温恒定。

6.排泄系统:以肾脏代替肾管,提高了排泄机能。

7.运动器官:除圆口类外,都有成对的附肢[paired appendages, 水生种类的鳍(fin)和陆生种类的肢(limb)]作为运动器官, 终生不超过2对(前后鳍,或前后肢),但有次生退化现象。

第一章皮肤及其衍生物各类脊椎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点(一)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1、表皮特点:无角质层;文昌鱼为单层上皮细胞,其他为多层,可分生发层和腺层;2、真皮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分2层:疏松层:相当于哺乳类的乳头层;致密层:相当于哺乳类网状层(皮革原料) 3、皮肤衍生物——鳞片鳞片是鱼类最显著的皮肤衍生物,也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

鱼类大多具鳞,少数无鳞为次生现象。

按外形、构造及发生特点,可分:盾鳞、硬鳞和骨鳞(二)两栖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1. 皮肤:角质层,角质化程度不深,细胞核存在,为活细胞表皮生发层。

真皮:厚2.皮肤衍生物粘液腺:皮肤保湿;毒腺:威慑(蟾酥);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虹色细胞、黄色素细胞两栖类真皮衍生物——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虹色细胞、黄色素细胞(三)爬行类皮肤及衍生物1.爬行类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外层细胞逐渐角质化,在表皮最外层形成很厚的角质层(角质蛋白极难溶解,因此表皮防水、干燥、耐磨)2.爬行类表皮衍生物:蜥蜴的角质鳞片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龟的盾片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的;趾端的爪由角质层演化而来;别种类如某些蜥蜴的大腿的基部表皮衍生为股腺3.爬行类真皮:爬行类真皮薄,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分两层:(1)在真皮的上层,有发达的色素细胞,形成鲜艳的体色,具保护和警戒作用(2)真皮的下层,由成束的结缔组织构成4.爬行类的真皮衍生物:龟鳖类背面的盾片和鳄类的角质鳞片下面有真皮衍生物—真皮骨板(四)鸟类皮肤及其衍生物鸟类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1.鸟类表皮薄而柔软,鸟类表皮衍生物主要为羽,此外还有尾脂腺、鳞、喙、距、爪、冠、肉髯和耳垂等表皮衍生物;2.真皮薄,没有真皮衍生物;3.鸟类的皮下组织疏松,也是脂肪组织构成。

比较解剖学

比较解剖学

爬行类:具第三、四、六对动脉弓,一般爬行类的成
体动脉导管和颈动脉管皆关闭,但低等的蜥蜴类的第 三对和第四对动脉弓之间的颈动脉管还保留;某些蛇 和龟鳖类在第四和第六对动脉弓之间还有动脉导管连
接。爬行类的肺动脉、左、右体动脉3个主干分别由心
脏发出,其中肺动脉和左体动脉弓由心室的右侧发出, 右体动脉弓由心室的左侧发出。
鸟类:成体左侧的体动脉弓完全退化,只保留
右体动脉弓;
哺乳类:仅保留左体动脉弓。
排泄系统
不同的排泄物是通过不同的途径排出体
外。除一部分通过皮肤随汗排出,一部 分二氧化碳和水通过肺排出外,绝大多 数代谢废物(尿素、尿酸、铵盐和水分) 是随血液通过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 膀胱和尿道。
骨骼系统
硬骨形成的方式:
从结缔组织经软骨再变为硬骨-软骨原
骨(脊柱、肋骨、四肢骨) 在结缔组织基础上,不经过软骨阶段而 直接形成硬骨-膜原骨或膜性硬骨(鼻 骨、额骨等)
椎体类型
双凹型:椎体活动有限-鱼类、有尾两栖类和
少数爬行类
前凹型:椎体前端凹入而后端凸出,两椎体活
动较为灵活。两栖类(多数无尾类)和多数爬 行类和鸟类的第一颈椎
一次出现了盲肠。鸟类有一对盲肠,在草食性和某些 杂食性的鸟类身上,盲肠非常发达。哺乳类的小肠分 化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分化为结肠和直肠。 草食性兽类的盲肠很大。

增加肠的吸收面积有多种方式:七鳃鳗沿肠管
有螺旋状得粘膜褶伸入肠腔内,称盲沟。依靠 螺旋瓣来增加肠的面积是较古老的一种方式, 如鲨鱼、银鲛、非洲肺鱼和鲟鱼等。现代陆生 四足类都不再保留螺旋瓣结构。硬骨鱼类没有 螺旋瓣,但在某些种类如鲈鱼具有幽门盲囊。 多数脊椎动物是靠增加肠的长度来增加面积。 植食性的肠较长,肉食性的较短。增加小肠的 吸收面积还靠小肠粘膜向管内腔突起所形成的 皱褶和绒毛。

实验四 脊椎动物形态观察与解剖

实验四        脊椎动物形态观察与解剖

四、注意事项 注意解剖细节,动作要规范,避免 损坏尚未观察的结构;
五、结果表述 掌握利用年轮推测鱼类年龄的方法,掌 握硬骨鱼解剖方法。
六、作业与思考题 1、根据原位观察,绘鲤鱼的内部解剖图,注 明各器官名称。 3、试述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 征。
第二部分 家鸽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鸟类的一般解剖方法。 2.通过家鸽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 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的一般特征。
⒊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管、肠和肛门组成的消 化管及肝胰脏和胆囊等消化腺体。 此处主要观察食管、肠、肛门和胆囊。 (1)食管 肠管最前端接于食管, 食管很短,其背面有鳔管通入,并以此为 食管和肠的分界点。
(2)肠 用圆头镊头将盘曲的肠管展开。 肠为体长的2—3倍,★肠的长度与食性有 何相关性? 肠的前2/3段为小肠, 后部为大肠, 最后一部分为直肠, 直肠以肛门开口于臀鳍基部前方。 但肠的各部外形区别不甚明显。
(3)胆囊 为一暗绿色的椭圆形囊,位于肠管前部右 侧,大部分埋在肝胰脏内, ★掀动肝脏,从胆囊的基部观察胆管如何 通入肠前部。 观察完毕,移去消化管肝胰脏,以便观察 其它器官。
⒋ 鳔 为位于腹腔消化管背方的银白色胶质囊, 从头后一直伸展到腹腔后端, 分前后2室 , 后室前端腹面发出一细长的鳔管,通入食 管背壁。 ★鳔有哪些功能? 观察毕,移去鳔,以便观察排泄器官。
②消化腺 胰脏:略展开十二指肠“U”形弯曲之间的肠 系膜可见淡黄色的胰脏,分为背、腹、前3 叶。由腹叶发出2条、背叶发出1条胰管通 入十二指肠。 肝脏:红褐色,位于心脏后方。分左右2叶, 掀开右叶,在其背面近中央处伸出2条胆管, 通入十二指肠。 在肝胃间的系膜上有一紫红色、近椭圆形 的脾脏,为造血器官。

2017.1.20上午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

2017.1.20上午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2017.1.16第二部分脊椎动物比较解剖•第一章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skin)质膜→单层表皮→皮肤。

• 1.1皮肤结构:表皮、真皮、皮下层。

• 1.1.1表皮:①角质层:数层扁平细胞。

嗜酸性,核消失。

②颗粒层:2-3层梭形细胞,嗜碱性,核趋于萎缩。

③棘细胞层:5-10层多边形细胞,具棘突。

④基底层:连于基膜上,细胞立方或柱状,生发层。

第一章皮肤及其衍生物1.1.2真皮:致密结缔组织。

①乳头层:伸出乳头状突起入表皮,含丰富毛细血管。

②网状层:神经、血管、腺体、环层小体(感受压力)1.1.3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脂肪。

1.2皮肤功能保护、感觉、调节、分泌、排泄、呼吸、运动、储存食物等。

•2、皮肤衍生物•1表皮衍生物 1.1腺体• 1.1.1单细胞粘液腺,杯状,圆口类、鱼类、两栖类。

• 1.1.2多细胞腺体:•鱼类:量少,特化为毒腺、照明器等。

•两栖类:粘液腺(湿润)、浆液腺(毒性)。

幼体及终生水生生活种类单细胞粘液腺为主。

•爬行类:浆液腺分泌有毒物质或外激素。

无单细胞腺•鸟类:仅尾脂腺。

作用是防水、促进钙磷吸收。

但平胸总目、鹦鹉、啄木鸟则无。

•哺乳类:发达,皮脂腺、汗腺、乳腺、味腺。

大象缺乏。

• 1.2角质外骨骼:• 1.2.1角质齿:见于圆口类。

源于角质鳞。

• 1.2.2角质鳞:角质层加厚硬化。

仅见于羊膜类。

• 1.2.2.1爬行类蜥蜴、蛇,连接皮肤肌、肋骨。

响尾蛇的响环。

龟、鳄类,不脱落,属真皮骨板,外有角质盾片、鳞片。

• 1.2.2.2 鸟类胫部、胫下部、足和趾间、蹼表面的鳞片,1.2.2.3哺乳类角质鳞。

• 1.2.3爪、指甲、蹄。

• 1.2.4羽:表皮生发层增殖、角化形成羽轴、羽枝。

•羽的颜色:色素细胞、折光细胞。

• 1.2.5毛:哺乳类特有。

• 1.2.6表皮角。

• 2.真皮衍生物:•鱼类骨质鳞、鳍条,爬行类及少数哺乳类骨板、实角。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概述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概述

10.2 循环系统(心脏及动脉系统) 循环系统(心脏及动脉系统)
心脏是脊柱动物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位于围心腔( 心脏是脊柱动物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位于围心腔(或称 心包腔) 心包腔)内,为围心膜(心包)所包被。围心腔内含有少 为围心膜(心包)所包被。 量心包液,可减少摩擦。 量心包液,可减少摩擦。 心脏和血管都由中胚层发生。 心脏和血管都由中胚层发生。心脏起源于胚胎早期发生的 成对的卵黄静脉。此后的变化是心脏分化为静脉窦、心房、 成对的卵黄静脉。此后的变化是心脏分化为静脉窦、心房、 心室和动脉圆锥 4 部分,并继续在各类群动物中分化完善。 部分,并继续在各类群动物中分化完善。
动脉是从心室输送血液到全身 各部的血管( 各部的血管 ( 引血离心脏的血 管 ) 。 动脉管壁厚而富有弹性 , 动脉管壁厚而富有弹性, 一再分支后成为小动脉, 一再分支后成为小动脉 , 最后 分支成为毛细血管。 分支成为毛细血管。 脊椎动物在胚胎时期一般具有 6 对动脉弓 , 各纲动物动脉系 对动脉弓, 统的演变主要是动脉弓的变化, 统的演变主要是动脉弓的变化 , 这种改变是由鳃呼吸进化为肺 呼吸而引起的变化。 呼吸而引起的变化。
后肾
后肾位于体腔后部。 后肾位于体腔后部。
后肾的排泄小管肾口已完 全消失, 全消失 , 前端都形成了肾 小体, 小体 , 各排泄小管通入后 肾导管即输尿管。 肾导管即输尿管 。 后肾导 管是在中肾导管基部伸出 的一对突起, 的一对突起 , 各与一个后 肾相连。 肾相连 。 中肾导管变成输 精管。 精管。 后肾是爬行类以后的动物 的排泄器官。 的排泄器官。
总体上,脊椎动物肾脏的进化趋势是:肾单位的数目由 总体上,脊椎动物肾脏的进化趋势是: 少到多,肾孔由有到无,由体腔联系到血管联系。 少到多,肾孔由有到无,由体腔联系到血管联系。

脊椎动物学-解析版

脊椎动物学-解析版

7
头索动物亚门
进步特征:具有脊索,鳃裂,神经管。
原始特征:无头,无脑,无心脏,原始分节排列的肌节,无集中的


肾脏,排泄与生殖器官无联系,无生殖管道,表皮为单层细胞,无 脊椎骨形成。 特化特征:口笠,触手,缘膜,轮器,内柱,脊索比神经管长。 文昌鱼雌雄异体。生殖腺26对,按体节排列在围鳃腔壁的两侧,并 向腔内突起。 文昌鱼的卵为均黄卵。卵裂:等全裂。 头索动物分类
4.长颈鹿角由皮肤和骨所构成,骨心上的皮肤与身体其他分的皮肤几乎没有差别.现存2种(长颈鹿\霍加 狓 )。
5.表皮角完全由表皮角质层的毛状角质纤维所组成,无骨质成分,为犀科所特有.角的着生位置特殊,在鼻 骨正中,双角种类的两角呈前后排列,前角生于鼻部,后角生长在颔部.现存仅5种
冷知识
33
18.下列动物中,生殖导管的来源与肾管没有关系的是( ) A.圆口类 B.软骨鱼类 C.硬骨鱼类 D.两栖类
枢),小脑发达,中脑有发达的视叶。大脑主要以纹状体为主(古纹状 体),功能以嗅觉为主。顶器仅见于胚胎中,垂体背面有血管囊。肺鱼的 大脑两半球已具有独立的侧脑室。
两栖类:原脑皮,侧脑室已经完全分开,大脑的主要功能任然是嗅觉,小
脑不发达!蛙的迅速动作仅限于跳跃和游泳。
23
爬行类:皮层出现椎体细胞,出现新脑皮,新纹状体,视叶为高级
中枢,蛇类的中脑背面已分化为四叠体
鸟类:上纹状体(学习中枢),嗅觉不发达。 哺乳类:形成沟回(鸭嘴兽没有沟回)单孔类没有胼胝体,有袋类
不发达,古纹状体称为了苍白球,新纹状体形成了尾状核与壳核, 古脑皮称为梨状叶(在鸭嘴兽,犰狳发达),原脑皮形成海马,四 叠体第一次出现!小脑半球第一次出现。
24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摘要:目的通过对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的形态解剖和各系统的横向比较来揭示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途径和规律。

方法以脊椎动物为材料,以解剖学为基础,用比较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现代各类群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异同。

结果脊椎动物的大部分器官和系统在演化过程中越来越发达,但也有一些出现退化。

结论器官和系统不管是进化还是退化都是为了适应其生活习性,是其生活环境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脊椎动物比较解剖演化规律脊椎动物在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现存的大多数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不论在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从鱼纲到哺乳纲,虽然他们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是无章可循的,它们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演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为了找出这些规律并揭示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我选择了脊椎动物各纲的代表动物进行了解剖并将其结构进行横向比较。

1.实验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鲫鱼,蟾蜍,家鸽,实验室饲养的小白鼠1.2.观察各个实验动物的外部形态,了解适应其生活习性的结构。

1.3.动物解剖前处理用镊子柄在新鲜鲫鱼的头骨上敲几下将其敲晕,蟾蜍则用双毁髓法将其处死,家鸽用窒息法将其处死,小白鼠用乙醚麻醉致死。

1.4.实验动物的解剖打开各实验动物的腹腔,观察各个系统,重点观察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2.实验结果2.1 消化系统2.1.1 口腔从鱼到哺乳动物,它们的口腔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是其中的一些结构的演化。

2.1.1.1 牙齿牙齿的进化历程是:由同型齿到异型齿;又多出齿到再出齿;由端生齿或侧生齿到槽生齿;有数量多而不恒定到数量少而恒定;有着生部位广泛(上下颌、犁骨、颚骨、副蝶骨)到仅着生于上下颌。

2.1.1.2 舌鱼类有舌,但不能活动只能帮助吞食;无尾两栖类以上舌都能自由伸缩,有的还成为捕食器;鸟类的舌较硬因为上面覆有角化的上皮;哺乳类的舌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是上面有味蕾,它们是味觉感受器。

第四章 体腔

第四章  体腔
横膈分隔胸腔和腹腔 )
三、系膜

系膜: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一条双层的薄膜。


背面一条称背系膜;
腹面的一条称腹系膜,腹系膜因两侧体腔在腹部 打通而大部分退化。 背系膜由于包围着各种不同内脏器官,其悬系的 系膜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肠系膜、胃肝系 膜、精巢系膜、卵巢系膜等,它们能使各器官稳 固在一定位置的体壁上。
二、体腔演化

体腔可分为心包腔(也称围心腔)、胸膜腔和腹膜腔; 从体腔形成的时间上看,心包腔、胸膜腔出现的时间较早, 腹膜腔的形成要稍晚一些

鱼类—两栖类:围心腔1和胸腹腔1 (中间有横隔膜相隔 ); 鸟类:围心腔1、胸腔2、腹腔1(结缔组织的斜隔分隔胸腔和 腹腔)

哺乳类:围心腔1、胸腔2、腹腔1(包括盆腔) (肌肉质的


脊椎动物的内脏各器官皆位于体腔中,
并借系膜悬挂或固定在体壁上。

接下来将对内脏接,形成体壁的一层衬里。 腹膜脏层:腔的内壁层包围内脏各器官。
*浆膜层: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

脊椎动物中,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仅有一个体腔,而高等脊椎
动物的体腔又分隔为胸腔、腹腔等
脊椎动物躯干部横切面模式图
1.皮肤 2.轴上肌 3.背主动脉 4.轴下肌 5.腹腔 6.腹膜脏层 7.腹膜壁层 8.椎骨 9.脊索 10.背肋 11.肾脏 12.生殖腺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 课件
梁英
第四章 体腔、系膜和内脏
目 的 要 求
1、了解脊椎动物体腔的发生 2、了解脊椎动物体腔的演化 3、了解脊椎动物的系膜 包括背
系膜和腹系膜。
第四章 体腔、系膜和内脏
主要内容
一、体腔的发生 二、体腔的演化 三、系膜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同源器官和胚胎学证据辨析

同源器官和胚胎学证据辨析

同源器官和胚胎学证据辨析同源器官是随着比较解剖学的确立而提出的最重要概念之一。

为了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基本概念,作者从多个角度对同源器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把同源器官引入植物学是值得商讨的。

比较解剖学的发展与同源器官的提出同源器官比较解剖学通常即指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它是比较、分析研究现代各类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以确定它们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揭示动物进化的途径与规律的学科,它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早在公元前,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根据动物躯体构造的差异对动物进行了分类,他被认为是动物比较解剖学的先驱。

许多年以后,法国解剖学家裴隆在解剖了200多种鸟类以后,于1555年在巴黎发表了《鸟类史述》,首次将人体骨骼与鸟体骨骼进行了比较,因此他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者。

1623年,英国的培根爵士第一个提出比较解剖学这一名词,但他所指的只是同一物种甚至是同一个体内不同部分的比较,与现代比较解剖学的意义显然不同。

从现代意义来做比较解剖的是帅佛令诺,他于1645年发表的《狄莫克利氏动物解剖学》中记述了鱼、鸟、兽等体形解剖,并配有这些动物内脏木刻粗图,虽然图解简陋,但实际上进入了脊椎动物比较解剖的领域·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在比较研究了不同物分为椎动物、软体动物、分节动物和放射动物四大类,并于1801-1805年出版了《比较解剖学教程》,从而定了比较解剖学这门学科.他被称为比较解剖学之父(或创始人)。

与居维叶同时代的另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圣提·雷尔在多方面研究了脊椎动物特别是脊椎动物解剖构造后,先后提出了“部分相关原则”和“器官相似原则”,他所说的相似即A nalogies,在希腊文中是相似,该词现在的意义却是同功,他取鸟翼和人的上肢为例,实际意义是现代术语的同源。

把同功和同源两词清楚地分开的是居维叶的学生英国学者奥温,在他所著的《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与‘homology”生理》1866年的序言里提出‘analogy”希腊文原义为相似,才是同义,依圣提·雷尔的词义应为‘hom ology”(同源)而井“anal2o gy”(同功)。

生物竞赛-动物学

生物竞赛-动物学

间脑 包括视丘、视丘上部、视丘下部和第三 脑室。 a顶器: 现存动物中,顶眼(器)为痕迹器 官而残存于某些蜥蜴和楔齿蜥。楔齿 蜥的顶眼最为明显,仍具有简单的 晶体和视网膜,并有一定的感光能 力。 b松果体:哺乳动物被认为是内分泌腺。 c视丘下部:调节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中枢,也 是重要的神经分泌的部位
大脑 a纹状体 鱼类:主要是纹状体(古纹状体) 两栖类:纹状体仍属于古纹状体 爬行类:古纹状体和新纹状体 鸟类:新纹状体上又附加上纹状体,成为鸟类复 杂的本能活动(例如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和“学习” 的中枢。 哺乳类:纹状体成为大脑的基底节
b脑皮 古脑皮:鱼类,灰质在内部靠近脑室处,白质包 在灰质之外 原脑皮:肺鱼和两栖类。 神经细胞已开始由内向 表面移动。原脑皮和古脑皮主要和嗅觉 相联系 新脑皮:爬行类开始出现,到哺乳类得到高度发 展(出现胼胝体在两半球之间联系), 机能皮层化。古脑皮成为梨状叶,原脑 皮海马。 c胼胝体:为哺乳动物所特有,是连系两大脑半球新 脑皮的带状横行的神经纤维联合。 鸭嘴兽无胼胝 体,针鼹、有袋类等胼胝体不发达。
八、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骨骼系统
• 骨和软骨的组织学与解剖学 • 中轴骨:头骨、脊柱骨、肋骨、胸骨 • 附肢骨:带骨(肩带和腰带)、偶鳍和 四肢骨
鸟纲 439页 C
爬行纲427、428页
C
九、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循环系统
• 圆口纲:开始出现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 • 鱼纲:属于简单的类型,其本身只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 连接心房的有一个静脉窦,连接心室的有一个动脉圆锥(软 骨鱼类)或动脉球(硬骨鱼类)。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心脏 内的血,完全是缺氧血。 • 两栖纲: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 血液循环由单循环变为不完全双循环。动脉弓数目减少,保 留三、四、六对。 • 爬行纲:心脏静脉窦退化而成右心房的一部分,动脉圆锥退 化消失,除心房具有分隔外,心室具不完全分隔,动脉弓仍 保持颈动脉、体动脉弓和肺动脉。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的双 循环。 • 鸟纲和哺乳纲:心脏已分隔为二心房、二心室。静脉窦完全 退化,鸟类左体动脉弓退化,右体动脉弓保留。哺乳类保留 左体动脉弓,是完全的双循环。

大学动物学--脊椎动物总结

大学动物学--脊椎动物总结


舌颌软骨 舌颌骨 耳柱骨 耳柱骨
• 第2对 舌弓 角舌软骨 舌器
舌器
舌器

基舌软骨
• 第3对
第一鳃弓 与软骨鱼同 舌器
舌器
• 第4对 鳃 第二鳃弓 但已骨化 舌器
舌器
• 第5对
第三鳃弓
——
——
• 第6对 弓 第四鳃弓
——
——
• 第7对
第五鳃弓
喉部软骨 喉部软骨
哺乳类 砧骨 锤骨 镫骨 舌器
舌器 甲状软骨 甲状软骨 会厌软骨 喉部软骨
脊柱中重要部分及肋骨、胸骨比较

• 颈椎 • 荐椎 • 肋骨 • 胸骨
软骨鱼 无 无 有 无
硬骨鱼 无 无 有 无
两栖 1枚 1枚 多无 多有
爬行 多枚 2枚 有 有
鸟 哺乳
多枚 7枚 综荐骨 3~5枚 有(钩状突)有


• 附肢骨:
• 软骨鱼 硬骨鱼 两栖
爬行 鸟
哺乳
1
肩 肩胛骨 •带 乌喙骨 • 锁骨

圆口 软骨鱼 硬骨鱼 两栖 爬行 鸟类 哺乳
•颌 无






• 牙 角质齿 鱼无真正牙齿 多 出 齿 角质喙 异型齿
• 舌 锉舌 鱼舌不能伸缩 有 有(嗅觉)有 肌肉质
• 口腔腺 口腺 无
无 颌间腺 发达 发达 三对
• 圆口 软骨鱼 硬骨鱼 两1栖 爬行 鸟类 哺乳
胃无
鱼开始 出现
有 有 腺胃 单、复 胃
肠 无分化 分化不明显 大小肠 盲肠 盲肠 复杂
残渣 肛门 泄殖腔 肛门 泄殖腔 泄… 泄….. 肛门
肝胰 分散C 固定形 弥散 有固定形状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鱼:为单层柱状上皮,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表皮和真皮中有成层的色素细胞。

第二节 动物(脊椎动物)

第二节 动物(脊椎动物)

看:鱼骨胳图中的脊柱 (由脊椎骨组成)
(一)鱼类
1.鲫鱼的外形
鼻孔

躯干

鱼鳍的作用
剪掉胸鳍: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根据需要改 变方向
剪掉尾鳍:鱼的运动速度明显减慢,总是碰壁, 不能保持前进方向 剪掉背鳍:出现侧翻 剪掉腹鳍和臀鳍:摇摇晃晃,不能直立于水中
侧线
2.鲫鱼的内部结构——解剖鲫鱼
消化系统
生殖系统

适合水中生活的特点:
a.流线型体形,体表有粘液 b.用鳃呼吸 c.用鳍游泳 d.体表有侧线,感知水流方向 e.体内有鳔,适合身体的上浮和下沉
鱼类的主要特征
营水生生活,以鳃呼 吸,用鳍游泳和维持 身体平衡;
体表大多覆盖鳞片;
体温不恒定;
生殖方式大多为卵生。 少数为卵胎生。
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
请对以下几类脊椎动物的进行比较生活环境体表特征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生殖方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生活环境体表特征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生殖方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水中幼体水中成体陆地幼体水中成体陆地陆地陆地空中陆地空中陆地有黏液覆盖鳞片成体皮肤裸露有黏液覆盖角质鳞片或甲板有黏液覆盖鳞片成体皮肤裸露有黏液覆盖角质鳞片或甲板覆盖羽毛覆盖羽毛被毛鳃幼体鳃成体肺幼体鳃成体肺肺肺肺肺肺肺鳍幼体鳍成体四肢幼体鳍成体四肢四肢四肢前肢成翼四肢前肢成翼四肢大多卵生卵生产羊膜卵卵生或卵胎生产羊膜卵孵卵育雏产羊膜卵卵生或卵胎生产羊膜卵孵卵育雏胎生
1.概括出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
P---30
身体都具有由脊椎骨组 成的脊柱;两侧对称; 身体分部;感觉器官、 运动器官发达等。
2.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与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身体都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身体分部;运动器官发达等特征, 使得它们身体的运动能力大大增 强。而两侧对称、感觉器官发达 等特征,使得它们更能感知周围 环境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 所以,脊椎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更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体腔和系膜
• 体腔在鱼类和两栖类由横隔膜分为心包 腔和胸腹腔。羊膜动物由横隔膜和体腔 褶的愈合,将胸腹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这样,体腔被分为4部分:心包腔1、胸 腔2(左右各1)、腹腔1。哺乳动物出现 了特有的隔肌。
第五节 消化系统
• 消化道:从内向外包括黏膜层、黏膜下 层、基层和浆膜层 • 牙齿:同型齿、异型齿,端生齿、侧生 齿、槽生齿,多出齿、一出齿、再出齿 • 哺乳动物的口腔腺:耳下腺、颌下腺和 舌下腺(兔还有眶腺) • 泄殖腔和泄殖窦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之比较
• 文昌鱼的表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 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 的角质层。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 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 有单细胞腺。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 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之比较
第二节 骨骼系统
• 硬骨鱼的上颌腭方软骨骨化成前端的腭 骨和后端的方骨,二者之间有3块翼骨, 因而失去乐上颌的功能,有前面的膜原 骨前颌骨颌上颌骨代替执行上颌功能; 下颌的麦氏软骨骨化为关节骨,下颌的 功能也由膜原骨的齿骨代替。这种由膜 原骨形成的上、下颌称次生颌。
第二节 骨骼系统
• 四足类:两栖类执行上下颌功能的是次生 颌,舌颌骨进入中耳骨化成耳柱骨,第三 至第七对咽弓由于鳃的消失,变化很大, 第三第四对咽弓参与舌骨器的形成,第五 对形成喉头软骨,其余皆退化。兽类的方 骨进入中耳形成砧骨,关节骨形成槌骨。 第三咽弓形成舌骨后角,第四咽弓形成甲 状软骨,第五咽弓形成其它喉头软骨。第 六、七对咽弓退化消失
第二节 骨骼系统
胸骨和胸廓 • 鱼类没有胸骨,两栖类开始出现,其胸 骨和脊柱不相连。羊膜类全有胸骨(蛇 除外),且很发达 • 鸟类的胸骨特别发达,绝大多数具发达 的龙骨突起 • 胸廓是由胸椎、肋骨和胸骨借关节和韧 带连接而成,除具保护心、肺外,可改 变容积以影响肺呼吸
第二节 骨骼系统
头 骨 • 包括软颅、咽颅和膜颅组成。 咽 颅 • 鲨鱼的咽颅由7对软骨弓组成,第一对为 颌弓,包括腭方软骨和麦氏软骨;第二 对为舌弓;第三至第七对支持鳃部,称 鳃弓,由背向腹由成对的咽、上、角、 下鳃软骨组成和单块的基鳃软骨组成
第二节 骨骼系统
鳍:奇鳍可以维持身体平衡,帮助游泳;尾 鳍可以控制游泳方向,推动身体前进;偶 鳍则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和改变运动方向; 运动则主要靠躯体和尾的摆动。 • 鱼类的尾鳍包括原尾、歪尾和正尾3种 • 偶鳍有3种基本类型:肉鳍(总鳍鱼)、 鳍褶鳍(如软骨鱼)和棘鳍(辐鳍)(见 于硬骨鱼类) • 鱼鳍由鳍条支持,有鳍棘(真棘和假棘) 和软鳍条(分为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
• 哺乳类皮肤厚而坚韧,真皮非常发达, 皮下组织也很发达。毛为哺乳动物所特 有,为表皮衍生物。另外还有爪、蹄、 甲、角等表皮衍生物。皮肤腺非常发达, 来源于表皮的生长层,多细胞腺,包括 皮脂腺、汗腺、乳腺和臭腺。鹿角是真 皮衍生物
三、变化趋势
• 表皮由单层细胞(文昌鱼)到多层细胞 (圆口类以上);由不角质化(圆口类、 鱼类)经过轻微角质化(两栖类)过渡到 高度角质化 • 真皮是由薄(无羊膜类)到厚(羊膜类, 鸟类除外) • 外骨骼由水栖鱼类的骨质鳞到羊膜类的角 质鳞 • 腺体的变化是由单细胞腺到多细胞腺
第三节 肌肉系统
• 体节肌:弄清楚一些概念比如:轴上肌、 轴下肌,文昌鱼、圆口类体节肌的形状, 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横隔肌是哺乳动 物所特有,支配眼球转动的6条肌肉包括: 上、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由第一 肌节发生而来);上斜肌(第二对肌 节);外直肌和眼球缩肌(第三对肌节) 以及相应的支配神经 • 附肢肌:包括外生肌和内生肌(概念)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之比较
• 爬行类表皮明显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角质层有了特化的角质鳞;蜕皮现象明 显,表皮衍生物出现了爪。真皮较薄, 有些种类还有真皮骨板 • 鸟类表皮薄而柔软,有羽的地方,角质 层很薄;在无羽的腿、脚部有角质鳞, 鸟类的皮肤衍生物主要为羽。真皮薄, 没有真皮衍生物,只具尾脂腺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之比较
第二节 骨骼系统

• • • 脊柱之比较解剖 圆口类 终生保留有脊索,具有基背弓片 和间背弓片,是原始脊椎骨萌芽 鱼类 只有躯椎和尾椎的分化 两栖类 分为颈、躯、荐、尾4区。比鱼类 多了一枚颈椎(寰椎)和一枚荐椎 爬行类 分为颈、胸、腰、荐、尾5区。 颈椎又多了一枚枢椎,寰椎椎体在胚胎 期和枢椎相合成为齿突。具有了胸廓, 荐椎数目也增多
第二节 骨骼系统
• 软骨原骨和膜原骨 • 一、脊柱 • 脊索 是外包脊索鞘的 纤维组织,包括成 索细胞和泡状细胞,泡状细胞内充液体, 具有膨压。起支持身体的作用 • 脊椎骨 一块脊椎骨包括椎体、椎弓和脉 弓。发生顺序是椎弓、脉弓和椎体
第二节 骨骼系统
• 椎体的类型 双凹型椎体(鱼类、有尾两栖类、 少数爬行类)、前凹型椎体(多数无尾类、多 数爬行类、和鸟类的第一颈椎)、后凹型椎体 (多数蝾螈和一部分无尾类)、马鞍型椎体 (鸟类颈椎)、双平型椎体(哺乳类) • 双椎体现象 一些原始脊椎动物的尾椎每一体 节内有两个椎体,但只有一个椎弓和脉弓。
第二节 骨骼系统
• 颌弓和脑颅连接的方式:两接型、舌接型、 自接型、颅接型 • 综观进化趋向:骨块的数目由多到少。软骨 原骨块数目的减少是由于相邻骨块的愈合; 膜原骨数目减少是由于骨片退化消失;各骨 块间的连接由疏松而紧密而彼此愈合 • 区别次生颌和次生腭
第二节 骨骼系统
附肢骨 • 肩带:硬骨鱼类的肩带通过匙骨和上匙骨 与头部的后颞骨相连,这样头部的活动受 到限制,心脏得到保护(鱼类没有胸骨, 心脏位置靠前) • 四足类肩带的膜原骨有减少的趋势,现代 四足类的肩带基本上由肩胛骨、乌喙骨和 锁骨组成 • 腰带:全为软骨原骨,无膜骨加入。主要 由髂 骨、坐骨和耻骨组成

第二节 骨骼系统
• 鸟类 颈长,颈椎数目增多,椎体马鞍型, 使颈部极为灵活。最后一个胸椎、全部 腰椎和荐椎愈合为一个综合荐椎,和腰 带相接 • 哺乳类 脊柱分为5区,颈椎数目比较恒 定,为7枚,其余区域的数目变化较大
第二节 骨骼系统
肋骨 • 硬骨鱼的肋骨为单头式。现代两栖类的 肋骨退化,有尾两栖类的肋骨为双头式。 爬行类的颈、胸、腰椎皆具肋骨,颈肋 为双头式,胸肋为单头式。鸟类的5个区 域都有肋骨,双头式,椎肋段和胸肋段 全为硬骨。兽类的椎肋为硬骨,胸肋为 软骨;有真肋、假肋和浮肋之分
• 鱼类的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 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 腺体多为黏液腺。有四种类型的鳞片: 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 于真皮)、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 • 两栖类仅表皮的1~2层细胞开始角质化, 但细胞核仍存在。真皮厚而致密,内有 大量多细胞黏液腺,皮下层有大的淋巴 间隙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第十节 神经系统
• 了解脑各部在各类群中的演变 • 掌握脑皮在进化过程中所经历的3个阶段: 古脑皮、原脑皮和新脑皮 • 掌握各脑室在脑各部的分布情况 • 了解脊髓和脊神经的结构(图10-99) • 记住脑神经的名字及其功能
第十一节 感觉器官
• 侧线的作用 • 耳的结构及其各自的功能以及在各雌性生殖管需要知道其来源于牟勒氏管 • 鸟类的输卵管分为输卵管伞、蛋白分泌 部、峡部、子宫和阴道 • 了解脊椎动物生殖方式的进化过程 • 比较卵胎生和真胎生
第九节 循环系统
• 弄清心脏在各类脊椎动物中的组成结构; • 掌握脊椎动物主动脉弓的演化情况 (P425表10-9) • 掌握门静脉的概念,了解各类脊椎动物 的静脉系统的比较及其演变趋势
第七节 排泄系统
•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 肾脏:类型有全肾、前肾、中肾和背肾、 后肾 • 输尿管:了解各类脊椎动物的输尿管 • 膀胱的类型以及各类动物的膀胱属于那 一类:导管膀胱(鱼类)、泄殖腔膀胱 (两栖类)和尿囊膀胱(羊膜类)
第八节 生殖系统
• 掌握性逆转的概念;了解脊椎动物的雌 雄同体现象;了解睾丸下降的原因 • 了解脊椎动物精子排出体外的类型:没 有生殖管,直接排到围鳃腔或体腔;由 生殖腺壁延续成生殖管;借用中肾管 • 交配器官中,了解一些哺乳动物(如部 分食虫类、啮齿类、食肉类、翼手类、 鲸类和某些低等灵长类)的阴茎内还有 阴茎骨
第十章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 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
第一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皮肤的结构和机能 • 脊椎动物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为复层 上皮组织,由胚胎的外胚层而来;真皮是结缔 组织,主要由中胚层而来。表皮衍生物包括表 皮外骨骼和腺体。真皮衍生物包括骨质鳞、鳍 条、爬行类的骨板、鹿科的实角等
第一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五节 消化系统
• 脊椎动物增加肠消化吸收面积的方式: 圆口类靠肠内的螺旋瓣;某些硬骨鱼类 (如鲈鱼)靠幽门盲囊;多数脊椎动物 靠增加肠的长度;还有是靠小肠黏膜向 肠腔突起形成皱褶和绒毛,增加消化吸 收面积
第六节 呼吸系统
• 弄清楚各类动物的呼吸器官的结构,鸟 肺的气囊以及双重呼吸 • 鸟类的鸣肌以及其它脊椎动物的发声器 官及其构造 • 呼吸系统演变趋势:由鳔到肺;肺的吸 收面积逐渐扩大;呼吸的机械装备愈益 完善(肋间肌和隔肌的出现);呼吸道 和消化道分开;呼吸道进一步分化,发 声器渐趋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