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
动物学 脊椎动物学(奥赛)比较解剖
咽鳃裂
卵巢
肝盲囊 肌节
(二)、尾索动物亚门—海鞘
海洋生活,以单体或群体存在,约1370余种
成体多固着生活;具植物纤维素被囊;脊索和背神经管 位于幼体尾部,成体消失或退化;开放式循环,有心脏, 血流无一定方向;雌雄同体,异体受精;逆行变态
脊索 背神经管
咽鳃裂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出现明显的头部 2、脊柱代替了脊索(绝大多数) 3、鳃呼吸(原生水生种类),肺呼吸(陆生 种类和次生水生种类) 4、具备上下颌(圆口纲除外) 5、完善的循环系统 6、肾脏代替了肾管 7、成对的附肢为运动器官(圆口纲除外)
1型 递降换羽,为最基本的方式,从最内侧的一枚开始逐次向翅尖进行, 2型 递升换羽,由翅尖向内侧逐次更换。见于鹤鹬及一些秧鸡科鸟类。 3型 从翅尖和最内侧开始逐次向中部替换。见于三趾鹑和蕉鹃科鸟类。 4型 从翅中开始向翅尖和内侧两方逐次替换。鹦鹉夜鹰和一些隼形目鸟类。 5型 初级飞羽同时脱落。雁形目、红鹳、海雀、潜鸟、雉鸻、企鹅及一些鹤与秧鸡。 6型 相邻两枚初级飞羽同时脱落。见于鱼狗和杜鹃。 7型 自外向内或自中间开始,隔枚脱落。如噪鹃。
囊胚
原肠胚与中胚层形成
胚层分化 P431 体腔 P446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第二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基本结构
表皮:外胚层发生,复 层上皮。
真皮:中胚层发生(头 颗粒腺 部真皮源自外胚层)
粘液腺 表皮
进化趋势:表皮由单层
细胞到多层;无角
质化到轻微角化到
高度角化;真皮由
薄到厚Leabharlann 真皮二、皮肤衍生物表皮衍生物
•楯鳞(软骨鱼)
表皮真皮共同形成, 牙齿的同源器官
釉质 齿质
表皮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1
动物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绪论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1.明显的头部: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产生了眼、耳、鼻等重要的感觉器官;后端分化成脊髓。
大大加强了动物个体的感应能力。
2.脊索:多见于发育早期,后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取代。
脊柱由单个的脊椎(vertebra)连接组成。
脊柱保护着脊髓,其前端发展出的头骨保护着脑。
脊柱和头骨都属于内骨骼,与其它骨骼一起构成骨骼系统,支持全身,保护内脏。
3.呼吸系统: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的水生种类及陆生种类只在胚胎期间出现鳃裂,成体则用肺呼吸。
4.上、下颌(jaw):除圆口类外,都具备上、下颌(jaw),支持口部,加强动物的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
5.完善的循环系统:能收缩的心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
在鸟纲和哺乳纲中,多氧血和缺氧血已完全分开,使肌体能够提高供氧机能,保持代谢旺盛、体温恒定。
6.排泄系统:以肾脏代替肾管,提高了排泄机能。
7.运动器官:除圆口类外,都有成对的附肢[paired appendages, 水生种类的鳍(fin)和陆生种类的肢(limb)]作为运动器官, 终生不超过2对(前后鳍,或前后肢),但有次生退化现象。
第一章皮肤及其衍生物各类脊椎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点(一)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1、表皮特点:无角质层;文昌鱼为单层上皮细胞,其他为多层,可分生发层和腺层;2、真皮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分2层:疏松层:相当于哺乳类的乳头层;致密层:相当于哺乳类网状层(皮革原料) 3、皮肤衍生物——鳞片鳞片是鱼类最显著的皮肤衍生物,也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
鱼类大多具鳞,少数无鳞为次生现象。
按外形、构造及发生特点,可分:盾鳞、硬鳞和骨鳞(二)两栖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1. 皮肤:角质层,角质化程度不深,细胞核存在,为活细胞表皮生发层。
真皮:厚2.皮肤衍生物粘液腺:皮肤保湿;毒腺:威慑(蟾酥);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虹色细胞、黄色素细胞两栖类真皮衍生物——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虹色细胞、黄色素细胞(三)爬行类皮肤及衍生物1.爬行类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外层细胞逐渐角质化,在表皮最外层形成很厚的角质层(角质蛋白极难溶解,因此表皮防水、干燥、耐磨)2.爬行类表皮衍生物:蜥蜴的角质鳞片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龟的盾片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的;趾端的爪由角质层演化而来;别种类如某些蜥蜴的大腿的基部表皮衍生为股腺3.爬行类真皮:爬行类真皮薄,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分两层:(1)在真皮的上层,有发达的色素细胞,形成鲜艳的体色,具保护和警戒作用(2)真皮的下层,由成束的结缔组织构成4.爬行类的真皮衍生物:龟鳖类背面的盾片和鳄类的角质鳞片下面有真皮衍生物—真皮骨板(四)鸟类皮肤及其衍生物鸟类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1.鸟类表皮薄而柔软,鸟类表皮衍生物主要为羽,此外还有尾脂腺、鳞、喙、距、爪、冠、肉髯和耳垂等表皮衍生物;2.真皮薄,没有真皮衍生物;3.鸟类的皮下组织疏松,也是脂肪组织构成。
生物竞赛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皮肤薄,裸露(即无鳞、甲、毛)表皮有轻微的角质化,有大量的多细胞腺体(粘液腺—毒腺)
体外被角质鳞或甲,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少数种类有少量皮肤腺,如蛇的毒腺,蜥蜴的股腺,龟的嗅腺)表皮高度角质化,蜕皮现象明显。鳞、爪、盾甲(龟外壳)均由表皮形成,骨质板(*鳖)由真皮形成
眼球特别发达有眼睑和瞬膜,鸟类特有栉膜。保护眼球的巩骨膜(前后巩骨膜双重调节)
通过睫状肌收缩改变晶体形状而调节视力,瞬膜趋向退化,眼睑着生睫毛,有泪腺
实心海绵状肺,体积较小由各级支气管、毛细支气管网组成,有9个气囊辅助呼吸
海绵状肺,具有弹性,由微细支气管和大量肺泡组成,气体交换面积增大
气管
无
无
喉头气管室
有气管和支气管的分化,具次生腭,鼻腔和口腔分开,进食不影响呼吸
气管分化级数增多,具鸣管
气管由一系列软骨环支持,次生腭完整及次生腭的出现使鼻腔和口腔完全分开,喉部结构复杂
形成了鼓膜和中耳,中耳具有耳柱骨(传导声波),内耳出现甁状囊
具外耳道,有单一的听骨(耳柱骨),甁状囊更发达
具外耳道,有单一的听骨(耳柱骨),内耳的耳蜗管仅为一弯管
外耳道出现耳廓,中耳有三块听小骨(镫、砧、锤),内耳的耳蜗管成螺旋状
视觉
盲鳗眼十分退化,其虹膜晶体已消失,七鳃鳗有眼,角膜发育不充分,无眼睑有特有的松果眼和顶眼(有晶状体和视网膜但仅有感光作用)
唾液腺
无
无
有,但无消化作用(润湿食物)
发达,但无消化作用
发达,但无消化作用,只有燕雀有口腔内消化
唾液腺发达(耳下、颌下、舌下眶下腺),具有腔内消化能力
呼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摘要:目的通过对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的形态解剖和各系统的横向比较来揭示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途径和规律。
方法以脊椎动物为材料,以解剖学为基础,用比较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现代各类群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异同。
结果脊椎动物的大部分器官和系统在演化过程中越来越发达,但也有一些出现退化。
结论器官和系统不管是进化还是退化都是为了适应其生活习性,是其生活环境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脊椎动物比较解剖演化规律脊椎动物在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现存的大多数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不论在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从鱼纲到哺乳纲,虽然他们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是无章可循的,它们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演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为了找出这些规律并揭示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我选择了脊椎动物各纲的代表动物进行了解剖并将其结构进行横向比较。
1.实验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鲫鱼,蟾蜍,家鸽,实验室饲养的小白鼠1.2.观察各个实验动物的外部形态,了解适应其生活习性的结构。
1.3.动物解剖前处理用镊子柄在新鲜鲫鱼的头骨上敲几下将其敲晕,蟾蜍则用双毁髓法将其处死,家鸽用窒息法将其处死,小白鼠用乙醚麻醉致死。
1.4.实验动物的解剖打开各实验动物的腹腔,观察各个系统,重点观察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2.实验结果2.1 消化系统2.1.1 口腔从鱼到哺乳动物,它们的口腔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是其中的一些结构的演化。
2.1.1.1 牙齿牙齿的进化历程是:由同型齿到异型齿;又多出齿到再出齿;由端生齿或侧生齿到槽生齿;有数量多而不恒定到数量少而恒定;有着生部位广泛(上下颌、犁骨、颚骨、副蝶骨)到仅着生于上下颌。
2.1.1.2 舌鱼类有舌,但不能活动只能帮助吞食;无尾两栖类以上舌都能自由伸缩,有的还成为捕食器;鸟类的舌较硬因为上面覆有角化的上皮;哺乳类的舌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是上面有味蕾,它们是味觉感受器。
总结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
表皮衍生物
真皮衍生物
外骨骼:角质鳞、羽、毛、喙、爪、 蹄、指(趾)甲、虚角
腺体:皮脂腺、粘液腺、汗腺、乳腺、臭腺 骨质鳞、鳍条、骨板、实角
二、各纲比较
1 文昌鱼 表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 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2 圆口类 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 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 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
附肢骨骼
带骨
肩带
腰带 前(上)肢骨
肢骨 后(下)肢骨
鳍骨
1头 骨
包括脑颅和咽颅。
(1)咽颅
• 软骨鱼:由七对软骨弓组成。 颌弓:1对,形成上下颌。(由2对4块软骨构成) 腭方软骨:在背面左右2块,形成上颌。 麦氏软骨:在腹部左右2块, 形成下颌。
舌弓:1对。支持舌部。 (由3对6块软骨构成) 基舌软骨 组成 角鳃软骨 舌颌软骨
5 爬行类 表皮明显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有了特化的角质 鳞;蜕皮现象明显,表皮衍生物出现了爪。真皮较薄, 有些种类还有真皮骨板
6 鸟类 表皮薄而柔软,有羽的地方,角质层很薄;在无羽的 腿、脚部有角质鳞,鸟类的皮肤衍生物主要为羽。真 皮薄,没有真皮衍生物,只具尾脂腺
7 哺乳类 皮肤厚而坚韧,真皮非常发达,皮下组织也很发达。 毛为哺乳动物所特有,为表皮衍生物。另外还有爪、 蹄、甲、角等表皮衍生物。皮肤腺非常发达,来源于 表皮的生长层,多细胞腺,包括皮脂腺、汗腺、乳腺 和臭腺。鹿角是真皮衍生物
◆脊索 背神经管 咽鳃裂 ◆肛后尾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肌肉含肌酸(无脊椎动物一般为精氨酸,
索动物为精氨酸+肌酸)
棘皮和半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脊椎动物总结
细胞色素C 的组成差异大小与亲缘关系远 近成正比。 血红蛋白氨基酸的排列方式也是。
(三) 生理学的证据
用抗人血清的沉淀多少也可测定动物与人 的亲缘远近。
一、从无生物到生物 海洋中的元素→ 小分子有机物→ 大分子有机物→ 团聚体和微球体→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真核多细胞
二、从异养生物到自养生物
早期地球地表的大气无氧气,首先出现的 必定是厌氧的异养生物。
自养生物的出现使地球上的生物具备了自 养和异养,合成与分解两个物质循环的基本环 节。形成了一个统一完整的生态系统。
三、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意味着生物 的变异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生物具有更 大的适应力, 能够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二、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亲缘关系比较近的物种之间尽管有时外部 形态有很大的差别,却有共同的结构特征。亲 缘关系比较远的物种之间尽管有时外部形态有 十分相似,结构却有很大的差别。
痕迹器官(vestigial organ):
动物身上往往保存着一些没有用处的器官, 称为痕迹器官。
如:人的盲肠、阑尾、耳肌、毛肌、尾椎 骨等,海豚和某些蛇类的后肢骨,蚊蝇的平衡 棒等都是。
四、从水生到陆生 生物的进化是从海洋到陆地的,只有上陆 后生物才可能提高机体的水平,才有可能发展 成 恒温动物→哺乳类→灵长类→人类。
一、古生物学的证据
30亿年前的太古代地层发现古球藻化石, 随后的元古代地层开始出现古动物和古植物化 石,越近年代的地层,出现的动,植物越高等。 同时也发现前的细胞 间的连丝(左)
在罗德西亚发现的31 亿年前的石灰石的子 座断面。暗的有机物 和亮的无机物尤如现 代具光合作用的微生 物。(右)
三、胚胎学的证据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脊椎动物总结.
脊椎动物总结第一节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一、皮肤皮肤包被在整个动物体的表面。
(一)结构:为多层细胞,包括表皮与真皮两部分。
表皮复层上皮,来源于外胚层。
真皮致密结缔,来源于中胚层。
有血管、神经、感受器、色素细胞及皮肤腺。
(二)机能:多样1. 保护作用:避免损伤,防水蒸发,防御理化刺激,防止微生物侵袭。
2. 感觉机能:感受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3. 分泌、调节体温、排泄。
4. 贮藏养料、呼吸、运动等多种功能。
(三)皮肤的衍生物皮肤腺:粘液腺、皮脂腺、汗腺、乳腺、臭腺等:角质鳞、羽、毛、喙、爪、蹄、指甲、角等。
骨质外骨骼:骨质鳞片、骨质鳍条、爬行类的骨板、鹿角等。
皮肤衍生物表皮和真皮共(四)各个类群:1. 化石无颌类(甲胄鱼类):身体包被大块的骨甲。
2. 现代无颌类(圆口类):皮肤裸露无鳞。
富含单细胞粘液腺,泌粘液,使身体粘滑。
皮肤衍生物:口漏斗和舌的角质齿。
3. 鱼类:水生特征:富粘液腺。
表皮富含单细胞粘液腺,分泌粘液润滑身体,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真皮较薄,与肌肉紧密相接。
内有色素细胞。
皮肤衍生物粘液腺、色素细胞和鳞片:盾鳞、硬鳞、骨鳞(圆鳞+栉鳞)。
4. 两栖类:水陆过渡特征:皮肤裸露。
表皮:轻微角质化,防止水分蒸发。
开始出现蜕皮现象。
真皮:较薄,有大量多细胞粘液腺,保持皮肤湿润。
皮下淋巴间隙发达。
5. 爬行类:真正陆生特征:皮肤干燥,缺乏腺体。
表皮:角质层厚,具角质鳞,防止水分蒸发;蜕皮更明显。
指(趾)端具爪。
真皮:较薄,少数种类具真皮骨板。
6. 鸟类适应飞翔特征:薄、松、软、干。
表、真皮:均薄而柔软。
除尾脂腺外,无其它皮肤腺,皮肤干燥。
表皮衍生物羽、角质鳞、喙鞘、距、爪以及尾脂腺等,无真皮衍生物。
7. 哺乳动物适应陆生:厚而坚韧,皮肤腺异常发达。
真皮非常发达,皮下脂肪厚。
表皮角质衍生物毛、爪、蹄、指甲、角质鳞、洞角等。
多细胞皮肤腺异常发达:皮脂腺、汗腺、乳腺、臭腺。
二、骨骼系统内骨骼为活物质,分为软骨和硬骨。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爬行类 表皮明显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有了特化的角质 鳞;蜕皮现象明显,表皮衍生物出现了爪。真皮较薄, 有些种类还有真皮骨板
6 鸟类 表皮薄而柔软,有羽的地方,角质层很薄;在无羽的 腿、脚部有角质鳞,鸟类的皮肤衍生物主要为羽。真 皮薄,没有真皮衍生物,只具尾脂腺
7 哺乳类 皮肤厚而坚韧,真皮非常发达,皮下组织也很发达。 毛为哺乳动物所特有,为表皮衍生物。另外还有爪、 蹄、甲、角等表皮衍生物。皮肤腺非常发达,来源于 表皮的生长层,多细胞腺,包括皮脂腺、汗腺、乳腺 和臭腺。鹿角是真皮衍生物
颞骨相连,这样头部的活动受到限制,心脏得 到保护(鱼类没有胸骨,心脏位置靠前) • 四足类肩带的膜原骨有减少的趋势,现代四足 类的肩带基本上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组成 (2)腰带:全为软骨原骨,无膜骨加入。主要由 髂 骨、坐骨和耻骨组成
腺体:皮脂腺、粘液腺、汗腺、乳腺、臭腺 骨质鳞、鳍条、骨板、实角
二、各纲比较
1 文昌鱼 表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 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2 圆口类 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 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 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
附肢骨骼
带骨
肩带
腰带 前(上)肢骨
肢骨 后(下)肢骨
鳍骨
1头 骨
包括脑颅和咽颅。
(1)咽颅
• 软骨鱼:由七对软骨弓组成。 颌弓:1对,形成上下颌。(由2对4块软骨构成) 腭方软骨:在背面左右2块,形成上颌。 麦氏软骨:在腹部左右2块, 形成下颌。
舌弓:1对。支持舌部。 (由3对6块软骨构成) 基舌软骨 组成 角鳃软骨 舌颌软骨
(2)脑颅 包藏脑及视、听、嗅等感觉器官。 枕区 听(耳)区 蝶(眼)区
筛(嗅)区
(3)颌弓和脑颅连接的方式 两接型、舌接型、自接型、颅接型
(4)综观进化趋向:骨块的数目由多到少。 软骨原骨块数目的减少是由于相邻骨块的愈 合;膜原骨数目减少是由于骨片退化消失; 各骨块间的连接由疏松而紧密而彼此愈合
生物奥赛辅导
脊椎动物
宇文延青
第一章 脊索动物门的特征及分类
第一节 脊索动物的同特征
一、主要特征 1、幼体或成体具有脊索 2、中枢神经系统管状 3、幼体或成体具鳃裂
二、次要特征
1、肛后尾(利于水中运动) 2、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3、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 4、内骨骼 5、后口 6、分节的肌节
圆口纲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鳃弓:5对。支持鳃。
硬骨鱼
咽颅
颌弓
颌
麦氏软骨
腭骨 方骨
关节骨
舌弓:舌颌骨作为悬器连接咽颅与脑颅
鳃弓:骨化并着生鳃丝,鲤科鱼类第5对为下咽骨,上 无鳃丝,着生下咽齿。
。
• 四足类 两栖类 执行上下颌功能的是次生颌,舌颌骨进入中耳 骨化成耳柱骨,第三至第七对咽弓由于鳃的消失,变化很 大,第三第四对咽弓参与舌骨器的形成,第五对形成喉头 软骨,其余皆退化。 兽类 方骨进入中耳形成砧骨,关节骨形成槌骨。第三咽 弓形成舌骨后角,第四咽弓形成甲状软骨,第五咽弓形成 其它喉头软骨。第六、七对咽弓退化消失。爬行类出现次 生腭,使内鼻孔后移。
鸟纲 哺乳纲
上下颌 无颌类
有颌类 (颌口类)
附肢 鱼形类
四足类
胚膜
体温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羊膜类 恒温动物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皮肤的结构和机能 1 皮肤的机能
保护、感觉、分泌、调节体温、排泄、 储藏养料、呼吸、运动
2 结构
表皮:外胚层
真皮:中胚层
衍生物
表皮衍生物
真皮衍生物
外骨骼:角质鳞、羽、毛、喙、爪、 蹄、指(趾)甲、虚角
三、变化趋势
1 表皮
由单层细胞(文昌鱼)到多层细胞(圆口类以上); 由不角质化(圆口类、鱼类)经过轻微角质化(两栖 类)过渡到高度角质化
2 真皮
由薄(无羊膜类)到厚(羊膜类,鸟类除外)
3 外骨骼
由水栖鱼类的骨质鳞到羊膜类的角质鳞
4 腺体
由单细胞腺到多细胞腺
第三章 骨骼系统
一、机能 供肌肉附着、支持、保护、造血 协助维持钙磷代谢平衡
4 胸骨和胸廓 • 鱼类没有胸骨,两栖类开始出现,其胸
骨和脊柱不相连。羊膜类全有胸骨(蛇 除外),且很发达
• 鸟类的胸骨特别发达,绝大多数具发达 的龙骨突起
• 胸廓是由胸椎、肋骨和胸骨借关节和韧 带连接而成,除具保护心、肺外,可改 变容积以影响肺呼吸
5 附肢骨 (1)肩带: • 硬骨鱼类的肩带通过匙骨和上匙骨与头部的后
二、结构 骨膜、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
三、硬骨的来源 软骨原骨 膜原骨
四、组成
头骨 脊柱 椎体类型 中轴骨骼 肋骨 胸骨
双凹型椎体(鱼类、有尾两栖类、少数爬行类) 前凹型椎体(多数无尾类、多数爬行类、和鸟类的第一颈椎) 后凹型椎体(多数蝾螈和一部分无尾类) 马鞍型椎体(鸟类颈椎)
双平型椎体(哺乳类)
2 脊柱
• 圆口类 终生保留有脊索,具有基背弓片 和间背弓片,是原始脊椎骨萌芽
• 鱼类 只有躯椎和尾椎的分化
• 两栖类 分为颈、躯、荐、尾4区。比鱼类 多了一枚颈椎(寰椎)和一枚荐椎
• 爬行类 分为颈、胸、腰、荐、尾5区。 颈椎又多了一枚枢椎,寰椎椎体在胚胎 期和枢椎相合成为齿突。具有了胸廓, 荐椎数目也增多
3 鱼类 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 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有四种类型的 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 皮)、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
4 两栖类 仅表皮的1~2层细胞开始角质化,但细胞核仍存在。真 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皮下层有大的 淋巴间隙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 鸟类 颈长,颈椎数目增多,椎体马鞍型, 使颈部极为灵活。最后一个胸椎、全部 腰椎和荐椎愈合为一个综合荐椎,和腰 带相接
• 哺乳类 脊柱分为5区,颈椎数目比较恒 定,为7枚,其余区域的数目变化较大
3 肋骨 • 硬骨鱼的肋骨为单头式。现代两栖类的
肋骨退化,有尾两栖类的肋骨为双头式。 爬行类的颈、胸、腰椎皆具肋骨,颈肋 为双头式,胸肋为单头式。鸟类的5个区 域都有肋骨,双头式,椎肋段和胸肋段 全为硬骨。兽类的椎肋为硬骨,胸肋为 软骨;有真肋、假肋和浮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