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33讲 经济发达地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__以长江
必备知识·导学思练
一、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地貌
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_盆__地__和平原
气候
多属_亚__热__带__季__风__气候,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基础考点2 水利工程的评价 【研析考题】 例题 水利工程的评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拉洛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西部、雅鲁藏布江以南萨迦 县,是雅鲁藏布江右岸一级支流夏布曲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库区海拔4 300 m, 库区淹没涉及拉洛乡8个行政村,居民迁移线下人口1 331人。夏布曲流域面积 5 417 km2,干流全长185 km。2016年9月30日,西藏水利发展史上投资最大的水 利工程——拉洛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进入大坝主体施工阶段。下面图1为 夏布曲流域示意图,图2为拉洛水利枢纽附近的降水、河流流量变化图。
【关联知识】 关联1 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
关联2 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 (1)水能资源的开发。 分析时可从开发条件(河流径流量大小、落差大小、结冰期长短、地形地质条 件是否适合开发),开发需求(本地区用电需求、经济发展程度、输电技术水平) 等方面入手。
(2)内河航运价值开发。 分析时可从影响航运的因素如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河道特点(宽、深)、 通航里程、地势起伏、干支流分布与水系的发达程度、通航时间长短(结冰期 有无、长短)、经济腹地的大小及其经济的发达程度、联运条件等方面入手。
答案:(1)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 (防 洪)(注: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2)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 多方面的利益,只有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 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3)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 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 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二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供了充足的生产资料;农业机 可为农业发展提供生 工业
械制造业为现代化农业奠定 产资料
了基础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人均 影响农业生产的机械 人口
耕地多,有利于商品化经营 化水平
区位
东北地区特点
影响
影响农业生产物资的 交通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运入和农产品的销售
相比周边国家,农业种植技术 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
产基地 雪融水可供灌溉
棉需求量大
典例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 1957 年开始垦荒。目前面
积 1.24 万 km2,人口 20 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 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 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 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图
1.土地资源优势 土壤 黑土:A 松嫩平原 的东部和北部、B 三江平原 西部
(1)肥沃 黑钙土: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耕地面积广大,集中分布在 松嫩平原 、辽 土地资 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 (2)源丰富 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集中连片便于
机械化 作业
2.土地开发 (1)进行 水利建设 ,建立国营农场。 (2)保护沼泽湿地: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并逐步退耕还林、 还草、还湿地。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农 全业 国结 重构 要比 的较商完品整粮,基耕地作和业最大占的主甜导菜地生位产基地
地位:是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黑龙江 省是全国 (2)林业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基础梳理] 东北地区图
1.范围 包括 A 黑龙江 、吉林、B 辽宁 及 C 内蒙古自治区 的东部。 2.基本特征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3.自然条件 (1)地 呈貌 半格 环局 状外 中内侧 间侧: ::山平河脉原流和山地丘陵
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优秀版)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 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关系。
4.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 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与途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生态问题、发展障碍
形成原因
东北 地区
①黑土开垦后,引起土 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 薄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 生态变化③森林生态和 森林资源严重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 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 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 民烧柴等
华北 地区 (黄淮 海平 原)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 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 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是 中低产田集中地区
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丰富多样的 图表和文字叙述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 查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及综合 开发利用方向。因此,复习时,要重点把 握(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大江 大河、青藏地区等)这些地区的自然、人文 的优劣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整治方向等知识。
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 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 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部门所需 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例如,分析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回答:
2.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
3.分析河流特征及利用的方法 (1)影响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因素。
(2)影响内河航运条件的主要因素。
影响河流航运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 素。关于自然因素主要是看河流的水量和水量 的变化两个方面,而经济因素主要看流域内经 济发达的程度。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 需求越大,航运也就越发达。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31讲 流域综合开
解析:(1)根据图中显示的珠江流域所在的纬度位置、气候 区,可以判定其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枯水期与旱季一 致,出现在冬季。(2)读图可知,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梯级 开发的分布特征。水能丰歉取决于流量和流速,这里降水 多,流量大,流经阶梯交界处,因而水能资源丰富。(3)“八 口入海”意为入海口处河道分汊多,题目要求回答“八口入海” 特征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入海径流量大、地势低平、海水顶 托作用强等几个方面分析。
答案: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 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 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 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 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2014·高考广东卷)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 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 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 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 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材料 珠江流域示意图(下图)。
水文 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流域
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 面积广
2.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黑色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丰富。 (2)水能资源:流经三大阶梯,落差大,水能丰富,集中在 ______上__游_地区。 (3)________森__林__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3.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快,形成了三大经济区:上游以______重__庆___为 中心,中游以武汉为中心,下游以______上__海____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高: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______宜__宾___以下 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二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过程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 年
1990 年以后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优势
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
劣势
贫乏
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
结构调整,为劳动密集型
2.1990 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3.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 2000 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D.劳动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规范答题模板系列 5|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答题模板 析高考真题——知答题思路
1.自然条件
关键词
答题思路
纬度位置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大海,毗邻港澳,与东 海陆位置
3.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 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 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 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二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
送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
坦、土地肥沃 中游
农业 ②气候温暖湿润 地区
③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 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发展的有利条件
开发重点及现状
中游
①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
地区
②水资源充足
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 业基地
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图文拓展] 1.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有一定的天然水流量,下水库按 抽水蓄能需要的容积在河道下游修建,并在下水库出口建筑一 个小坝,以保证下水库的库容。在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内,既 安装有普通水轮发电机组,利用江河径流发电;又安装有抽水 蓄能机组,可从下水库抽水蓄能发电,承担调峰、调频、调相 任务。
自然条件是流域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条件进行评 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 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地势、水文、植被、土壤等因素, 对流域开发的影响如下所示:
(2)社会经济条件 影响流域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人类活动的历史、人类 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人类活动的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协调与否 等。社会经济因素往往影响流域开发的方向。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C目录 ONTENTS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考纲展示]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 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限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8·北京东城区一模)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渭河南岸无大支流——地转偏向力影响B.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洛河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发源于高原2.图中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 )A.加固大堤,治理“地上河”B.修建水库,梯级开发C.引水灌溉,发展农业D.合理采矿,保持水土1.B 2.D[第1题,图中能明显看出河流流向,河流流向能反映地势高低,故B正确。
渭河南部为秦岭山脉,所以无大支流汇入;洛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而河流含沙量高。
第2题,图中显示泾河上游多矿产资源,同时流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采矿容易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故可持续发展重点是保持水土。
](2018·湖州模拟)读汉江流域图,完成3~4题。
3.汉江流域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是( )①流程长,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②上下游落差大,流速快,节省运行时间③汉江全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④含沙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利于航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4.丹江口水库建设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A.含沙量减小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地下水水位升高D.水温变化幅度增大3.D 4.A[第3题,读图,汉江流域河流的流程长,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①对。
上下游落差大,流速快,不利于航运发展,②错。
汉江全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③对。
含沙量小,位于季风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大,④错。
第4题,丹江口水库建设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泥沙在库区沉积,下游含沙量减小,A对。
径流季节变化减小,B错。
下游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C 错。
水位变化幅度减小,水温变化幅度也减小,D错。
]5.(2018·大连模拟)下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此图以小时为单位)。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 4.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水系特征和开发治理
• 2.把乌江建设成为我国美丽富 裕的“田纳西河”是贵州人民 的梦想。读图,回答(1)~(2)题。 • (1)乌江流域 • A.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北 高,西南低 • B.水量充沛,江阔水深,航运 便利 • C.喀斯特地貌广布,分布有遵 义、荔波等景点 • D.煤炭、磷、铝土等矿产资源 丰富 • (2)乌江流域综合开发与整 治的主要方向是 • ①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 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②加快水 电梯级开发,发展水电——炼 铝——铝加工产业链 ③加快 高速铁路、乌江航道水陆交通 建设,形成新的出海通道 ④ 建设千里乌江画廊旅游区,培 育旅游支柱产业 •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
流域综合开发条 件评价 • 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 济地理条件决定了流 域的开发方向。流域 的综合开发要因地制 宜,结合流域的地理 条件确定开发重点与 开发方向。地理条件 的评价析如下:
•
下面以长江流域为例来说明其开发条件:
• 1.读图,完成(1)~(2)题。 • (1)a水电站的发电量大于c水电站,由此可知a处比c处 • A.流量大、落差大 B.流量大、落差小 • C.流量小、落差小 D.流量小、落差大 • (2)甲、乙两个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任务分别是 • A.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立体农业 • B.发展交通运输、治理中低产田 • C.防治荒漠化、发展立体农业 • D.防治荒漠化、治理中低产田
• 答案 • (1)“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 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 中,多暴雨。 (2)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 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 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 (3)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 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 中部的沉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对应学生用书第193页)[识记—基础梳理]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①地形:上游高原、盆地,中下游平原。
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水量: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流域概况: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千米。
(2)自然资源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2.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上游中游下游以重庆为中心以武汉为中心以上海为中心(2)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而且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要远远高于上游地区。
[理解—要点突破]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
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
2.自然背景及其对流域开发的影响:某一流域的开发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
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水文、水系特征、植被状况、矿产资源等因素,决定了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向。
下面以田纳西河为例分析其自然背景及其对流域开发的影响:要素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流域开发方向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陆路交通不便,发展河流航运修建船闸和水库蕴藏着丰富的水能水能开发,建水电站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不稳定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航运发达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航运不便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 流域特征和开发条件(2018·西安模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
1.自然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理
纬度 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 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 低纬度)
位置 海陆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
位置 居内陆)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 较差大(小)
气候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 同期;有明显旱、雨两季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形类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 地 型 小)
形 地势起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 伏状况 南向西北倾斜
水文特
征 河
流 水系特
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 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 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 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解析: (1)新西兰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 活动频繁,多断裂带。(2)从降水图上比较差异,从大气环流、 地形等因素分析原因。 答案: (1)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 壳活动频繁,地质构造不稳定,故多断裂带发育。 (2)①地年降水量少于②地。原因是①地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 风影响的时间比②地要短或②地终年受到来自海洋的盛行西 风影响;②地地处来自海洋的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 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土壤
类型及 肥
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 漠化严重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33讲 经济发达地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用书P251](2016·浙江嘉兴测试)在京津冀一体化呼声愈来愈高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拿出了相当大的诚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在2015年七项重点工作中,排在第一的位置。
下表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发展比较数据,据此回答1~2题。
地区10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占区域城市总人口的比重(%)50万人以上城市数目占区域城市总数目的比重(%)京津冀9 62.86长三角18 38.88珠三角11 46.51A.城市人口集聚程度低,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小B.城市人口集聚程度高,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大C.城市人口集聚程度低,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大D.城市人口集聚程度高,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小2.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是( )A.市场广阔B.著名侨乡C.历史悠久D.交通便利解析:第1题,通过表格信息可知,京津冀地区10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占区域城市总人口的比重低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所以城市人口集聚程度高;京津冀地区50万人以上城市数目占区域城市总数目的比重高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所以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大,B正确。
第2题,珠三角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的华人、华侨到此区域投资较大,对珠三角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是著名侨乡,B正确。
答案:1.B 2.B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建制镇由167个发展到1998年的1 006个,2004年又减少到762个,城市化水平达到45%。
读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对浙江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B.乡镇工业的发展造成污染加重,范围扩大C.小城镇数量过多、过密,造成资源浪费D.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4.下列关于协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对策,正确的是( )A.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B.分步骤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C.合理发展小城市,突出小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辐射作用D.调整工业化战略,促进工业的发展解析:第3题,建制镇的增加说明经济发展、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增快;后期建制镇的数量减少,可城市化水平却达到45%,是由于中小城镇发展为大中城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2章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34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34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太原模拟)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过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
下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 )A.新兴产业比重下降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C.传统工业部分复兴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2.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3.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应( )A.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B.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C.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D.逐步取缔中小型民营企业解析:第1题,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使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迈进,使新兴产业的比重增加;先进制造业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对环境的影响要小于传统制造业,会使发达国家的资源、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制造业升级,利润增加,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地位会明显上升。
第2题,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在技术实力上占优势,故在再工业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将传统产业升级之后,传统制造业面临过剩。
而我国目前承接的来自国外的产业转移,已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变化,故发达国家淘汰的传统制造业并不会被大量引进我国,对我国而言,制造业升级的进程可能延缓。
第3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的利润也较低,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我国也应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答案:1.D 2.A 3.B浙江省的建制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67个发展到1998年的1 007个,2013年又减少到639个。
读浙江省三大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随时间(a→b→c)变化图,回答4~5题。
2021-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地理 专题二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地理专题二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测控导航考点题号易中难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1、23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5413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7126、13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98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01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xx吉林大学附中二模)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1.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 )A.侧蚀B.下蚀C.溯源侵蚀D.沟头崩塌2.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渍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3.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A.A点B.B点C.C点D.D点解析:1.C 2.A 3.B 第1题,根据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河流源头的侵蚀作用以溯源侵蚀为主。
第2题,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截留淤积泥沙,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第3题,从题干“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可知,树木的作用是保持水土,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B点。
(xx云南二模)如图为我国某城市部分年份供水情况统计图,据此回答4~5题:注:应急供水指在非常情况下,城市常规供水不足或受阻中断时,快速启用的城市安全供水方式。
4.据图可知,该城市( )A.水资源总量丰富B.地表径流量大C.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D.生产用水为总用水量主体5.该城市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最易产生的问题是( )A.湖面缩小B.耕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解析:4.C 5.D 第4题,据图分析,该城市总供水量呈减少趋势,说明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第5题,该城市水资源主要来自地下水,因此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极易产生地面沉降问题。
(xx湖南四校联考)《xx年社会蓝皮书》指出,xx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27%。
结合下表回答6~7题:我国某省(市、区)城乡人口统计表6.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7.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A.上海市B.江苏省C.内蒙古自治区D.四川省解析:6.C 7.B 第6题,我国城市化快速提升得益于改革开放,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第 一阶段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第二阶段工业产值增长速度 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第一阶段(夯实基础阶段)以劳 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二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工业技术水平 提高,工业结构得到优化。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政策和劳 动力优势的丧失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促进了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产业升级;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
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题日趋严重
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具有推动作用,请分析第二、三产 业对推动城市化的作用有何差异?
[我来解答] _第__二___产业就业人数相对较少,对城市化的推 动作用相对较_小___;_第__三___产业就业人数较多,对城市化的推 动作用相对较大。
考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模式
城市化 模式 珠江三角 洲模式
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
东北模式
பைடு நூலகம்
城市化主 要推动力
工业化
具体过程特点
在外资推动下工业化与城市化 不断发展
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 镇企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3.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D.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4.资料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D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B.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解析:第3题,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发 展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两者偏差呈现缩小的趋 势。第4题,该城市化发展特点不利于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1.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
个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特点为( )C ①第一阶段:以高科技产业为主
②第一阶段: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
③第二阶段:工业结构得到优化
④第二阶段: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2.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第二阶段进行工业结构调整的 原因不可能为( )B A.政策优势不再明显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2016·威海模拟)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 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 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3~4题。
年份 指标
I(%) U(%)
I/U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9.47 12.26 16.32 28.2 34.94 36.25 43.5 5.28 3.35 2.72 1.61 1.35 1.37 1.29
工业体系 经济特征
形成以___轻__工__业____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的工业体系 以外贸为导向,发展___外__向__型_____经济,与国 际市场接轨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3.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 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______广__州_为中心的城市群。
4.工业化进程 时间 优势 劣势
背景
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 廉、政策优势、著名 ____侨__乡_______
工业基础薄弱, ___矿__产____资源贫乏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 产业结构调整, ___劳__动____密集型和资 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 的出路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第十二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3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十二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考纲解读 1.了解我国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理解 其产业结构调整及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2.掌握一般区域工业生态建设和城市化问题的分析思路。 重难提示 1.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重点) 2.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难点)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逐渐丧失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 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 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 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主导 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_____高__新__技__术___产业
存在 问题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
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减缓; 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 支撑产业______升__级_____ 动密集型产业的 ______附__加__值____相对较低, 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与进程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2.经济发展的成就
我国重要的___轻__工__业____基地、外贸出口基地 经济地位
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第一产业比重呈___下__降_____趋势,第三产业比 产业结构
重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解析] 第(1)题,该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 相应的产值也呈上升趋势。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 1990年前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1990年后第二产业推动 城市化进程。
题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 了城市化的进程。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 总产值增长图,回答 1~2 题。
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来 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 随着资源的开发,产业劳动力职 能变化和促进工业发展
下图示意 1978~2007 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 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1)~(2)题。
(1)1978~2007年,该省( ) B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 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 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2)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 是( ) D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