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茶叶之路验证

合集下载

中俄茶叶之路悄然复兴

中俄茶叶之路悄然复兴

龙源期刊网 中俄茶叶之路悄然复兴作者: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10期2009年4月6日,倍受关注的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茶商云集这里,一条被历史尘封的国际商道在与会学者中延伸开来。

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会长邓九刚说:“对于多数人来说,只知道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曾经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却不知道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商人在北方草原也开辟有一条通往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的商业通道,由于茶叶是该通道上的主要交易商品,所以被称为茶叶之路。

”20年前,身为作家的邓九刚在收集写小说的素材时误打误撞进入了茶叶之路。

于是,原本写小说的计划被搅乱了。

邓九刚觉得应该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还原那段历史给读者,他洋洋洒洒写下后来被他自己称为“四不像”体裁的《茶叶之路》。

《茶叶之路》一书的出版引发了北京、山西、福建以及港澳台等地的茶叶之路研究热。

俄罗斯、蒙古以及美国等国家的许多城市先后创立了研究茶叶之路的新学科,以茶叶之路命名的基金会、研究会、论坛会、艺术节、博物馆等也相继出现。

在世人对茶叶之路的记忆日渐模糊之时,邓九刚、王新民、邢野等一批有志的学者站了出来,他们准备借助现代手段和力量,将时光倒退回300多年前,使草原茶路重新复活。

2008年,王新民应邀参加了在俄罗斯闭幕的第十一届欧亚电视论坛。

在论坛上,王新民介绍了正在筹拍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大盛魁》和大型纪录片《茶叶之路》,再次引起了各国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茶叶之路》专题记录片将介绍茶叶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茶叶之路所涉及中、蒙、俄三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这条欧亚通道对中俄两国的重要意义,最终让这条通道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艾梅霞《茶叶之路》简述

艾梅霞《茶叶之路》简述

之侧 的明代 马市 : 家 口” 注 的是张 家 口如 何成 长为茶 张 关 叶之路上 的重要茶 叶集散 地 ,在此作者强 调了明时蒙古领
袖 土 默 特 ・ 答 汗 的 重 要 作 用 。第 五 章 “ 相 卿 和 大 草 原 上 俺 王
史学 的,尽管在体裁和书写方式上该 书或许更适 合归类为
艾梅霞 《 茶叶之路 》 简述
朱 慧 颖
( 国茶 叶 博物 馆 ) 中 全 书除 了前 言 , 分 1 共 1章 。 前 言 “ 中
关 于 “ 叶 之路 ” 茶
相 对 于 丝 绸之 路 ,十八 九 世 纪 联 通 了 中
国、 国、 俄 大草原 : 三点 透视茶 叶之路 ” 明 点 了作者观 照茶 叶之路 的三个 视角 , 并介绍 了
路” 泛 ( 广 详见庄 国土 : 从丝绸之路到茶 叶 《
之 路 》, 海 交史 研 究 》 9 6年 第 1期 ) 《 19 。
以《 叶之路 》 茶 为题 , 中俄之 间的这条商道进行 全景 对
式 呈 现 的 专 著 , 今 为 止有 两 部 : 为 内蒙 古 邓 九 刚 先 生 的 迄 一 《 叶 之 路 :欧 亚 商 道 兴 衰 三 百 年 》( 茶 内蒙 古 人 民 出 版 社 ,
和 贵 族 。二 者 与茶 叶 贸 易 的 联 系 在 于 他 们 不 仅 为 汉 人 商 号 提 供 载 货 用 的骆 驼 等 牲 畜 , 向 商 号 收 取 管 理 费 , 而 保 证 还 从
了中俄之 间茶 叶贸易的顺 利开展 。 此外 , 者也 饶有兴致地 作
供 了关 于茶叶种类 、 价格等方面的史实 。第六章 “ 通往库伦 的骆 驼商队 : 戈壁 上的喇嘛和 喇嘛庙”和第七章 “ 从库伦跨 过 土拉河 ”, 作者 把 目光转 向了 出张 家 口之后 , 叶之路上 茶 的另两个 重要 地方 : 壁以及库伦 ( 戈 今乌 兰巴托 ) 。关于前

中俄“万里茶道”

中俄“万里茶道”

中俄“万里茶道”(汉口——圣彼得堡)简介中俄万里茶道(“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又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通道。

茶叶生长的地域界限为北纬37°,再往北温度和日照已不适宜茶叶的生产和种植需要了。

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开始种植茶叶。

直到16世纪中叶才为西方人所知。

茶叶首次到达圣彼得堡是1618年。

茶叶具有消脂功效,尤以蒙古、西伯利亚以肉奶为食的游牧民族成为必需品,其“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茶叶成为暴利商品,在恰库图,一块砖茶可以换一只羊。

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标志着中俄长期贸易的开始。

18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为两国茶叶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

俄国对中国茶叶需求量巨大,催生了多条从中国南方产茶地到俄内陆的茶叶贸易线路。

“万里茶道”是其中最古老,最大的茶道,包括二条线路:①福建武夷山(经水路)江西湖北汉口(经汉江)襄阳北上;②湖南安化(沿资江过洞庭湖)湖北羊楼洞汉口。

两条茶源线路在汉口汇集北上,纵贯河南、山西、河北、穿越蒙古沙漠乌兰巴托(库伦)恰库图(中俄边境口岸)俄罗斯彼得堡(终点)。

沿途经车船、骡马、驼队辗转运输,从武夷山茶地到终点总行程约1.3万公里。

耗时约16-18个月(因此必须制成砖茶,经过蒸压,不受潮)。

1861年,汉口开埠后,俄国商人开始(先在羊楼洞,后又迁)到汉口开办砖茶厂(主要有顺丰、阜昌、新泰三大砖茶厂)。

是武汉最早开办的近代工业。

将蒸汽机首次引进武汉(机器制茶)。

汉口输出的茶叶曾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60%,对俄输出的95%。

1905年,西伯利亚铁路(世界最长)通车,从此改变了万里茶道的走向。

汉口的茶叶经长江、至上海,再由上海的定期海轮运至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至俄国全境。

运输周期缩短,价格大幅下降,饮茶普及。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茶贸日趋衰落,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将茶叶列为奢侈品,严禁进口。

汉口俄商茶厂相继关闭。

此后,汉口茶厂伙计刘俊周尝试在高加索巴统地区种植茶叶,生产红茶。

整合资源,回归历史,打造中俄茶叶之路旅游线

整合资源,回归历史,打造中俄茶叶之路旅游线
上海路 口设柏 昌茶厂。顺 丰茶厂还在江边辟有顺丰茶楼 码头 , 这是武汉三镇 第一座 工厂专用码头 。17 84年 ,
俄 国茶商改用蒸汽机和水压机制作砖茶 , 成为武汉地 区第一批 近代产业 , 中泰 丰茶厂是 中国最早使 用机器 其
条商 道交换着物质与文明 。1 7 8 年马 克思 在《 国对华 贸易》 5 俄 中说 :在恰 克 图, 国人 方面 提供 的主要商 品 “ 中 是茶 叶。俄 国人方面提供 的是棉织 品和皮 毛。以前 , 在恰克图卖给俄 国人 的茶 叶, 平均每年不 超过 1 万箱 , 0 o 但在 15 年却达到了 1500 , 82 700 箱 买卖货物的总价值达到 1 o 5 万美 元之巨…… 由于这种 贸易 的增 长 , 于俄 0 位
国境 内的恰克 图就 由一个普 通的集市发展成为一个相 当大 的城市了 。 ” 第二 次鸦 片战争后 ,8 1 16 年清政府签订妇E 条约》 汉 口成为新辟 的通商 口岸之一 。继英 国在汉 口强划 京 ,
租 界之后 , 、 、 俄 法 德等国接踵而至 , 寻找租借地 。俄 国人 以其多年 与 中国往 来贸 易的经 验特别 看重汉 口的茶
维普资讯
整合资源 , 回归历 史 , 打造 中俄 茶 叶之路 旅 游 线
武 科 汉 技大学中 分校 刘 晓航 南
对于大多数 人来说 , 知道 中国古代有 条丝绸 之路 , 只 曾经是 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的通道 , 却不知从十八世 纪 中叶到二十世纪初 , 在我 国的北方 草原有 一条纵深通向蒙古 高原和西 伯利亚腹地的驼道 。这是一条被历史尘 封湮没 , 被世人遗忘 的中俄 茶叶商道 , 条繁荣 了近 2O 的国际商道 的源头 , 这 0年 恰恰 是汉 口, 在清代是 江南 它

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作者:王茹芹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8年第31期万里茶道指从1689年中国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始到1924年结束,以茶叶贸易为主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古道。

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穿越外蒙古,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13000余公里,因此被称为“万里茶道”,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成为18、19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20世纪初,由于运茶线路改走江海水路和铁路通讯事业的发展,前苏联政府对中国茶叶进口采取的关税壁垒政策的影响,以及印度茶、锡兰茶的竞争等原因,长达两个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一、万里茶道的历史沿革(一)万里茶道的形成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带。

饮食以肉食为主,缺少蔬菜等维生素的摄入。

由于茶能解腻、提神、补充体内维生素,所以,自唐以来,游牧民族“均赖茶以活”,以至于“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茶成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唐宋以来,中原统治者开辟了“茶马互市”,这种交易不仅对经济与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也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成为相互制约的主要手段。

明政府开创了“东有马市,西有茶马”的茶马贸易全盛期。

明隆庆五年(1571年)起,张家口、大同、宣府(河北宣化)等成为北方“茶马互市”重镇。

1571年,三镇年交易马匹7000余匹,到1582年,年交易马匹数量就上升到5万匹以上。

清代时东口(河北张家口)、西口(山西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杀虎口)两口茶叶贸易更趋繁荣。

张家口和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不但成为北方茶叶集散中心,而且发展成为茶叶国际商路上对俄贸易的重要商埠。

清代中俄边贸关系渐趋活跃,俄多次派遣商队来华进行贸易。

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涅尔琴斯克条约》),为双边贸易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万里茶路就此开通。

1727年,中俄再次签订《恰克图条约》,确立了双方各在划定的边界建立商贸城市进行交易的原则。

寻找被遗忘的茶叶之路——试论19世纪中叶以前中俄茶叶贸易

寻找被遗忘的茶叶之路——试论19世纪中叶以前中俄茶叶贸易

与 属 国的 关 系 。

俄 国 和 中 国在 刚 开 始 的 接 触 并 不 是 很 顺 利 ,被 视 为 蛮夷 的 俄 国人 突然 出现 在 以 自我 为 中 心 的 中国 人 面 前 .产 生 了一 次 又 一次 的碰 撞 , 生 了不 可 避 免 的流 血 事 件 。 了 1 世 纪末 发 到 7 叶 ,中俄 双方 对 这 种 敌 对 战 斗 的 状 态 都感 到 了 厌倦 , 尼 布 楚 《 条约》 的签 订 为 双方 关 系 带 来 了 曙光 。 6 9 , 俄 签 订 《 布 18 年 中 尼 楚条约》 ,条 约 规 定 : 一 切 行 旅 有 准 往 来 文 票 者 .许 贸 易 勿 “ 禁 。 此后 中俄 边 界 贸 易 逐渐 活 跃 。 然 条 约 签 订 之 后 , ” 虽 中俄 两 国对 待对 方 的态 度 并 未 根 本 改 变 :中 国人 为 的 是 自身 与 俄 国 边 界 得 到安 宁 .而 俄 国人 看 重 的 是 可 以获 得 进 入 中 国 经 商 的 权 利 , 是 , 可 否 认 的 是 《 布楚 条 约》 中俄 两 国 明 确 了 边 但 不 尼 使 界 的 概念 , 且 以法 律 的形 式 确 定下 来 。 尼 布 楚 条 约 》 巾俄 并 《 使 双 方 具备 了开 展 贸 易 的基 本 条 件 。 于 茶 叶 之 路 来 说 , 瞩 目 对 最 的标 记就 是 中俄 两 国政府 签 订 的《 布楚 条 约 》 尼 。 19 年 俄 国 向 中 国 派 出 的 第 一 支 商 队 于 莫 斯 科 起 程 , 62 这 就 是 历史 上 非 常 著 名 的伊 台斯 商 队。 无 疑 问伊 台斯 商 队成 ‘ 功 地 前 往 中 国是 中俄 贸 易 史 上 一 件 具 有 里 程 碑 意 义 的 事 件 , 更 促 进 了茶 叶之 路 的 开辟 。 进 了 中俄 以后 的 贸易 来 往 。 促 二 、 叶 之 路 上 的重 镇— — 恰 克 图 茶 尽 管 《 布 楚 条 约 》 进 了 中俄 双 方 的 贸 易 关 系 , 是 中 尼 增 但 国茶 叶 出 口到俄 国数 量 增 加 缓 慢 , 西 欧相 比 , 其 是 英 国与 与 尤 荷 兰 在 1 世 纪 2 年 代 以后 开 始 大 量 消 费 中 国茶 叶 不 同 ,直 到 8 0 1 世 纪末 , 叶 才 开始 成 为 俄 国 全 国 广泛 消 费 的饮 料 。 8 茶 尼 布 楚 商 埠 作 为最 早 建 立 起 来 的 中 俄 边 境 贸 易 商 场 , 它 对 于 中俄 的双 边 关 系 的 发展 发 挥 了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 是 , 但 它 并 没 有 持 久地 发 展 起 来 , 布楚 的迅 速衰 落 , 使 双 方 需 要 寻 尼 促 找 新 的 地 方 为 中俄 双 方 贸易 往 来 提 供 便 利 。l 且 那 时 候 整 个 并 西 伯 利 亚 处在 大 开 发 的初 期 , 于路 途遥 远 和 运 费 昂 贵 , 欧 由 从 洲 本 土 向 刚 刚 占领 的 新 领 土 运 送 物 资 是 件 非 常 费 力 的 事 情 。 西 伯 利 亚所 急 需 的许 多 物 资 , 如 茶 叶 、 器 原 本 就 是 从 中 国 例 瓷 进 口的 。 了解 决西 伯 利 亚 的 物 资 问题 , 国为 了打 击 当时 盛 除 俄 行 的 庞 大 的边 境 走 私 贸 易 , 因而 提 议 建立 边 境 贸易 。 中俄 边 境 参考文献 : 『 ] 文德 . 事 件 影 响赛 德 克 三群 间族 群 关 系研 究 [ . 1林 雾社 D] 台湾: 台湾 国立 政 治 大 学 , 0 8 20. [ ] 婉 窈. 论 战 后 台 湾 关 于 雾 社 事 件 的 诠 释 []台 湾 2周 试 J. 风 物 ,01 9,6 ) 3 2 0, ( 0 : . [ ] 上. 3同 4 ]林 文 德 .雾 社 事 件 影 响赛 德 克 三 群 问族 群 关 系 研 究 『 . D] 台湾 : 台湾 国 立政 治 大 学 , 0 8 20 . 『 ] 婉 窈. 论 战 后 台 湾 关 于 雾 社 事 件 的 诠 释 [ ]台 湾 5周 试 J.

浅析清代中俄“万里茶道”由盛转衰三个阶段及其原因

浅析清代中俄“万里茶道”由盛转衰三个阶段及其原因

浅析清代中俄“万里茶道”由盛转衰三个阶段及其原因摘要:“万里茶道”是一条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跨越欧亚大陆1.3万多公里的国际贸易通道。

对“万里茶道”的分期问题研究是研究中俄茶叶贸易的重要基础。

虽然我国目前中国尚无确切定论,但中俄茶叶出口贸易市场呈现出兴起、发展、繁盛、衰败的趋势也是不容置疑。

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首先,《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的签署,使中俄茶叶贸易由民间走向官方,创造了新的局面;其次,大约在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数据见顶但急剧下降;在此之后,20世纪初,随着外商全面控制茶叶生产和市场,我国茶叶对外贸易全面下滑。

在发展研究过程中,“万里茶道”呈现出独特的生态环境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市场价值,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精神财富,对当今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俄;万里茶道;文化遗产;文化价值中俄“万里茶道”是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自福建武夷山起,经过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抵达内蒙古,进而向北通往蒙古和俄罗斯的以茶叶贸易为主的长达13000多公里的国际贸易要道。

它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穿越亚欧大陆的国际贸易通道,也是亚欧文明相互传播、共享的文化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具有文化自信和自我意识的专家、学者等自发地对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城市的万里茶道历史文物进行了抢救性实地勘查,同时前往各地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寻找与万里茶道有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形成一批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学术论文,部分以专著形式发表,相关成果丰富。

南开大学米镇波教授的《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是一部研究万里茶道的权威性的学术著作。

李希曾主编的《晋商史料与研究》是山西阳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关于晋商历史研究的文集。

这本文集从多方位多视角进行再现了当年晋商的历史文化风貌,探讨晋商的历史地位、作用、兴衰主要原因、经验教训及对当今的实践意义。

内蒙古开通“茶叶之路”中俄跨境旅游专列

内蒙古开通“茶叶之路”中俄跨境旅游专列

内蒙古开通“茶叶之路”中俄跨境旅游专列
2015-8-15 09:50来源:中新网
摘要:14日下午,随着一声鸣笛,“满洲里——西伯利亚号”茶叶之路中俄跨境旅游专列由中国最大陆路口岸内蒙古满洲里出境,开启古老茶道上的跨国之旅。

14日下午,随着一声鸣笛,“满洲里——西伯利亚号”茶叶之路中俄跨境旅游专列由中国最大陆路口岸内蒙古满洲里出境,开启古老茶道上的跨国之旅。

“茶叶之路”源于中国福建武夷山产茶区,途径蒙古高原、俄罗斯腹地莫斯科直至圣彼得堡,曾繁荣活跃了近3个世纪,是一条中国连接俄罗斯乃至欧洲腹地的重要古商道。

据了解,此趟专列从满洲里出发,沿着跨欧亚大铁路,横跨西伯利亚,穿越俄罗斯三个城市,最终抵达伊尔库茨克,列车可乘270多人,全程往返8天,行程3500多公里。

俄罗斯联邦旅游署副署长科纽什科夫告诉记者:“乘坐本趟列车的旅游团队将参观俄罗斯当地旅游景区,以及与茶叶之路相关的博物馆遗址等。

沿途不但可以欣赏俄罗斯美丽的自然风光,领略迷人的异域风情,还可以体验古老茶道上的异国茶道。


内蒙古旅游局副局长郑家宁表示,本趟专列的开通是根据中俄蒙三国元首在俄罗斯乌法第二次会晤达成的共识,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俄方跨欧亚大通道建设更加紧密对接,推动构建中俄蒙经济走廊,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打造“茶叶之路”跨境旅游品牌,实现草原丝绸之路与跨欧亚大铁路的对接。

下一步将积极推进成立中俄蒙“茶叶之路”旅游联盟,以此来推动三国旅游交流合作再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茶叶之路传播途径及其意义

茶叶之路传播途径及其意义

茶叶之路传播途径及其意义1茶叶之路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誉为茶的祖国(图1)。

据《诗经》、《尔雅》等历史文献记载,早在3000年以前中国人就开始栽种茶树,饮用茶叶。

至迟在汉代,中国茶树的栽种和茶叶的饮用开始外传。

世界各地的种茶、饮茶风尚都源于中国,中国茶和盛茶的瓷器(china)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称谓。

1824年,英国出于世界对茶叶的需求和茶叶贸易的需要,派人四处寻找茶叶的种植地,驻印度英军勃鲁士少校(R•BRUCE)在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北部发现了野生茶树,并利用中国的种植技术,逐渐开始对其扩大种植和利用。

目前,全球约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树,其茶树树种均来自中国。

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纬45度以南,南纬34度以北的广袤区域。

但饮茶习俗却遍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

中国茶叶外传,一是因为茶的提神醒脑和医疗保健功能;二是茶叶是高寒地区牧民生活的必需品,是以肉食为主的民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三是茶与佛教融合,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时尚"茶道"。

茶叶在什么时候,从何地方开始向外传播,目前尚无定论。

但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中得知,中国茶叶最迟从汉代开始,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茶文化通过以下通道外传。

2茶叶之路传播途径向东传播:由海路到日本、朝鲜半岛等国。

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在当时的日本首都,一条、正亲町、猪熊和大宫的万一町等地,都设有官管的茶园,专门种植茶叶供朝廷使用。

9世纪,日本全面仿效唐王朝,饮茶随"唐风"一起在宫廷和高级僧侣中风靡。

并在日本兴起了第一个茶文化高峰"弘仁荣风"。

12世纪,日本僧侣荣西又从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带回了优良茶籽和宋代"末式冲茶法",并写成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极力鼓吹茶的药用和养生价值,并将该书献给当时镰仓幕府二代将军源实朝。

24336281

24336281

险的创业精神 , 在长途贩运贸易中, 逐渐开拓和形 成一些商道, 货行天下, 汇通天下。 其中南起闽赣 鄂 ,经汉水晋中,北达蒙古、西伯利亚、莫斯科、 圣彼得堡的国际商道 , 以输出茶叶为主, 故称中俄
茶 叶之 路 。
刘晓航 (9 7 14 一)男 ,安徽芜湖人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茶叶, 并在当地投资设厂 , 用木架平压机和铁质轮
旋 手摇压 机 加工 制作 砖茶 ,每年 雇佣 成千 上万 农 民从 事 采茶及 砖 茶的加 工 ,砖茶 作坊 成为 兴盛 江
商洋行转 口出售。俄商为 了与英商竞争 ,在 l 7 84 年将 3 茶厂搬迁 到汉 口, 中顺丰茶 厂设在英 租 座 其 界下首江滩边。 新泰茶厂设在兰陵路 口, 阜昌茶厂
维普资讯
4 2
中南论坛 ( 哲学 社会科学 版)
2 0 年第 l 06 期
山西 茶商们 每 年深入 到江 南产 茶 的省份 收购
茶厂 , 为了与英商争夺茶源 , 以高出英国人几个百
分点 的价格 收购 茶 叶 , 就地 加工 , 再运 至汉 口的俄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1 期
热点 关 注
4 1
整合 资源
珍 视 历 史
打造 中俄茶叶之路旅游线
刘晓航
( 武汉科技大学 中南分校 文法学 院 湖北武汉 40 2 ) 3 2 3
摘要: 十九世纪有一条以汉口为起点的中俄茶叶商道,中俄茶叶之路的繁荣曾推动了我 国内地 的种茶业、运
圣 彼得堡 。 在清 代 , 中俄 茶叶贸 易是这 两个 大 国的 进 出 口贸易 ,中俄 茶叶之路 的繁 荣 推动 了我 国 内 地 的种茶 业 和运 输业 的发展 ,有力地 促进 了我 国 北方 草原 和俄 国西伯利 亚 的经济 与社 会 发展 ,随

从近代中俄茶叶之路说起

从近代中俄茶叶之路说起

从近代中俄茶叶之路说起20世纪上叶之前有一条以汉口为起点,经恰克图到俄国和欧洲腹地的中俄茶叶之路,曾为中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相关地区应该统一认识,珍视这一宝贵的历史资源,推动21世纪中俄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并谱写中俄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新篇章。

(关键词) 中国俄国茶叶贸易(作者简介) 刘再起,1967年生,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俄罗斯乌克兰研究所所长。

(武汉 430072)许多人都知道,中国和中亚、欧洲之间有一条古丝绸之路,它曾经是中西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通道;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我国的北方草原曾有一条纵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并且能直抵欧洲的驼道。

那是一条已经被历史尘封湮没,几乎被世人遗忘的中俄茶叶贸易之路。

这条茶叶之路繁荣了近200年,是当时重要的国际商道,其源头就是我国长江流域的汉口。

一近代中俄茶叶之路的历史概况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早在公元16世纪,已有茶叶出口的历史。

公元1654年,俄国公使巴伊科夫在北京住了半年多,清政府每天提供一定的普洱贡茶给俄国使团,巴伊科夫在同清政府打交道的北京贸易谈判中,购买了茶叶带回国。

公元1674年,莫斯科已经有了中国茶售卖。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不但确认了两国东段的边界及其走向,也正式开启了两国间的商贸往来。

公元1716年,俄国来华商队开始成交茶叶,此后,茶叶逐步成为俄国商队采购的重要商品。

1727年,满清政府与沙俄帝国签订《恰克图条约》,确定了两国在这一地区的边界线,更丰富了清王朝与俄国的贸易形式。

从此,两国贸易局面一步步打开,从单纯的商队贸易逐步过渡到商队与边境互市贸易并存。

恰克图这个昔日的边境小沙丘,也由于贸易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大漠以北的商业“都会”,繁荣一时,被俄罗斯和欧洲的商人称为“西伯利亚汉堡”和“沙漠威尼斯”。

造成这种繁荣的根本原因就是茶叶贸易。

繁荣近200年的中俄茶叶之路

繁荣近200年的中俄茶叶之路

繁荣近200年的中俄茶叶之路许多人都知道,中国和中亚、欧洲之间有一条古丝绸之路,它曾经是中西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通道,却很少有人知道,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我国的北方草原曾有一条纵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并且能直抵欧洲的驼道。

那是一条已经被历史尘封,被世人遗忘的中俄茶叶贸易之路。

这条茶叶之路繁荣了近200年,是当时重要的国际商道。

昔日的边境小沙丘恰克图逐渐演变成“沙漠威尼斯”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早在公元16世纪,已有茶叶出口的历史。

公元1654年,俄国公使巴伊科夫在北京住了半年多,清政府每天提供一定的普洱贡茶给俄国使团,巴伊科夫在同清政府打交道的北京贸易谈判中,购买了茶叶带回国。

公元1674年,莫斯科已经有中国茶售卖。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不但确认了两国东段的边界及其走向,也正式开启了两国间的商贸往来。

公元1716年,俄国来华商队开始成交茶叶,此后,茶叶逐步成为俄国商队采购的重要商品。

1727年,清政府与沙俄帝国签订《恰克图条约》,确定了两国在这一地区的边界线,更丰富了清王朝与俄国的贸易形式。

从此,两国贸易局面一步步打开,从单纯的商队贸易逐步过渡到商队与边境互市贸易并存。

恰克图这个昔日的边境小沙丘,也由于贸易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大漠以北的商业“都会”,繁荣一时,被俄罗斯和欧洲的商人称为“西伯利亚汉堡”和“沙漠威尼斯”。

造成这种繁荣的根本原因就是茶叶贸易。

当时,茶叶是两个大国主要的进出口商品。

中国茶叶输入俄国后,开始还只是俄国王公贵族、富商和文化名流的时尚饮品,到了18世纪末,茶叶就成为了俄国西伯利亚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在俄土战争和俄法战争中,俄国军队还配备了中国茶叶。

从19世纪开始,清政府同俄国的茶叶贸易进入了辉煌时期,茶叶出口量逐渐超过棉布、丝织品而跃居第一位。

公元1811年,茶叶出口俄国达8万普特,公元1820年超过10万普特,茶叶已占当时两国贸易额的88%。

1857年,马克思在《俄国对华贸易》中说:“在恰克图,中国方面提供的主要商品是茶叶,俄国方面提供的是棉织品和皮毛。

茶叶之路纪录片观后感1500字

茶叶之路纪录片观后感1500字

茶叶之路纪录片观后感1500字中国与俄罗斯曾因茶叶的维系,在17至18世纪的东西方世界,构成两个不同的文明中心。

茶叶的演变经历带给两个国度不同的文明。

虽然茶路早已没于荒烟,今日俄罗斯人的饮茶风俗仍流露遥远东方的悠远茶韵。

莫斯科工人在打烊之前享用茶(1874)在中国茶进入俄罗斯之前,俄罗斯民间流行的饮品有:略加白糖或蜂蜜调味的煮干果甜羹;由香料、蜂蜜和水制成的热蜜水;由圣约翰草、百里香、牛至、薄荷、醋栗叶汁、草莓、覆盆子、椴树花泡制的饮料和那时最受欢迎的伊万茶(柳叶茶)。

15世纪,伊凡三世统治时期,东方商人开始把中国茶运到莫斯科。

至伊凡雷帝(伊凡四世)统治时期,由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Petrov)和亚雷舍夫(Yalyshev)向人们介绍中国茶,他们曾于1567年到过中国。

1638年,蒙古可汗赠给俄罗斯大使瓦西里. 斯塔尔科夫(Vasily Starkov)四普特茶叶,由他带回到莫斯科公国,作为礼物送给沙皇。

PS:普特,是沙皇时期俄国主要计量单位之一,一普特相当于40磅。

亚历山大一世每早都要喝绿茶!最初中国茶并没有受到沙皇和贵族的喜爱,他们觉得茶叶饮品又苦又涩。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种饮品很能提神,在冗长的教堂活动和乏味的贵族会议期间,饮茶能使他们解除困乏。

1665年1月,沙皇阿列克谢. 米哈伊洛维奇(Aleksey Mikhaylovich)曾用茶叶治疗感冒。

于是茶叶这种「新药」可以治疗疾病的消息迅速传开。

17世纪末,莫斯科各药店已经把茶叶作为药品和补品进行出售。

1654年,沙皇派遣贵族之子费多尔. 伊萨科维奇(Fedor Isakovitch)前往中国。

这位贵族讲述了他在中国的一些趣闻,中国人如何用茶叶、牛奶、奶油一起煮成茶汤款待他。

此后,沙皇派尼古拉. 斯帕法里(Nikolai Spafary)担任大使前往中国。

斯帕法里从中国带回了很多茶叶。

大使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茶叶是一种「很好的饮品,当你习惯它的时候——它真是太好喝了。

国际茶路沉寂百年悄然复兴

国际茶路沉寂百年悄然复兴

国际茶路沉寂百年悄然复兴与历史悠长、尽人皆知的丝绸之路相比,茶叶之路几乎是一条鲜为人知的古商道。

在丝绸之路衰落后兴起的这一条国际商道,由中国东南地区向北延伸,穿越茫茫戈壁草原,横跨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

但是,在繁荣热闹了两个多世纪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如今,在茶叶之路沿线的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多个城市的努力下,沉寂百年的茶叶之路正在悄然复苏。

1693年是中俄两国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的第五年。

此后不久,中俄之间一条便捷的商路被开辟出来。

这就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重镇伊尔库茨克城出发南行,越过边界经库仑(今蒙古国乌兰巴托)通向北京的商道。

“虽然这条商道是以茶叶命名,但茶叶只是大宗货物之一,其他如丝绸、药材、干果等货物数量也非常庞大。

同样,俄国的皮毛等畜产品也沿着这条商道流入中国市场。

”著名作家、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会长邓九刚说。

茶叶之路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两条支路:一条向东到北京、天津以及山东、河北、河南;另一条直向南插,经山西过黄河直插汉口。

两条路继续分为更多的支线,流向福建武夷山、上海、杭州等地。

各地的货物用车和船运到归化(今呼和浩特)之后,一律改由骆驼载运,一路向北运送到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以及俄罗斯。

据文献记载,1777年经茶叶之路开展的贸易额达600万两白银;到1843年,经茶叶之路开展的贸易仅茶叶一项就达12万箱;1821年至1850年,经茶叶之路开展的中俄贸易占俄国对华贸易总额的40%至60%。

但是,繁荣热闹了200多年的茶叶之路,自19世纪开始滑向悲情岁月。

邓九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说,由于中国的茶叶出口,英国在与清政府的贸易中处于长期巨额逆差,在此刺激下,英国不仅发动了鸦片战争,还开拓了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区种植茶叶。

此外,随着中俄之间海运的扩大,北上的陆路运茶商道逐渐萎缩。

1905年,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全线通车,中国南方的茶叶,绝大部分由火车输往俄国。

驼铃远逝,古道悠悠,曾经的辉煌已经湮没在荒草的深处。

中蒙俄探索茶叶之路追寻成吉思汗线路

中蒙俄探索茶叶之路追寻成吉思汗线路

中蒙俄探索茶叶之路追寻成吉思汗线路
近日,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召开,会上宣布中国、蒙古、俄罗斯联合开发了多条跨境旅游线路,吸引广大游客游览自然风光、体验民俗风情。

据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魏国楠介绍,内蒙古充分发挥联通蒙古、俄罗斯的区位优势,以国家批复的18个口岸和21条跨境旅游线路为依托,合作创建了满洲里-红石、二连浩特-扎门乌德、阿尔山-松贝尔、额布都格-白音胡硕等跨境旅游合作区,打造出一系列“一日游”“多日游”跨境旅游产品,逐步加快边境城镇的旅游业发展。

同时,中蒙俄探索开发“茶叶之路”、追寻成吉思汗等品牌旅游线路,提升跨境旅游影响力和吸引力;开发室韦-黑山头、满洲里-阿尔哈沙特、额布都格-阿尔山等区域自驾游小环线,进一步满足跨境自驾游需求。

目前,中国与蒙古国共同打造出内蒙古二连浩特市至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等精品旅游线路,中蒙俄三方将该线路分别延伸至我国内地和俄罗斯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打造出呼和浩特;;乌兰巴托;;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的跨国旅游线路。

茶叶之路繁盛的条约

茶叶之路繁盛的条约

茶叶之路繁盛的条约引言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饮。

自古以来,中国茶叶就以其优质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闻名于世。

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茶叶之路繁盛的条约则是指那些推动茶叶贸易繁荣发展的重要协议和条约。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些条约对茶叶贸易的影响和重要性。

古代茶叶贸易茶叶作为中国的特产,早在古代就开始进行贸易。

最早的茶叶贸易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以丝绸之路为主要贸易通道。

茶叶通过丝绸之路被运往西域和中亚地区,与当地的商人进行交易。

这些早期的茶叶贸易并没有明确的条约和协议,主要是通过商人之间的口头协商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贸易逐渐扩大。

唐代是中国茶叶贸易的鼎盛时期,茶叶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开始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输出。

当时的茶叶贸易主要是通过海上贸易进行,唐朝与东南亚国家进行了大量的茶叶贸易。

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条约和规则,茶叶贸易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稳定性。

茶叶之路的建立随着茶叶贸易的不断发展,为了保障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开始意识到需要建立一套规则和条约。

茶叶之路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明代。

明代时期,中国茶叶的贸易逐渐扩大到欧洲,尤其是葡萄牙和荷兰成为主要的贸易伙伴。

为了规范贸易行为,明朝政府与葡萄牙和荷兰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议,确立了茶叶贸易的基本框架和规则。

这些贸易协议包括了茶叶的价格、质量标准、运输方式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这些协议,茶叶贸易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茶叶的质量得到了保证,贸易双方的利益也得到了平衡。

这些贸易协议为茶叶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茶叶贸易条约奠定了重要的参考。

茶叶之路繁盛的条约茶叶之路繁盛的条约是指那些在茶叶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条约和协议。

这些条约不仅规范了茶叶贸易的各个环节,还为贸易双方提供了保护和利益的平衡。

1. 《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于1842年。

这个条约是中国清朝与英国签订的,其中涉及到了茶叶的贸易。

重开中俄古茶叶贸易与文化旅游之路

重开中俄古茶叶贸易与文化旅游之路

重开中俄古茶叶贸易与文化旅游之路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大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以中国“俄罗斯年”和俄罗斯“中国年”创设为契机,重开中俄古茶叶贸易之路,打造以鄂南羊楼洞为起点的茶马古道旅游文化线路,对于密切我国南北方经济文化联系,以跨越式的发展促进中部崛起,提高湖北文化软实力,推动湖北与俄罗斯、蒙古、东欧、中亚等地区的经济和贸易以及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一、羊楼洞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一)中俄茶贸易历史遗存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有一条以汉口为起点到俄罗斯恰克图的中俄茶叶国际商道。

经此茶马古道,砖茶从羊楼洞由独轮车运抵新店装船,出大江运至汉口,溯汉水至襄阳,然后舍舟登陆,改用蓄驮车运,经河南唐河、社旗,从洛阳过黄河。

再经晋城、长治、太原、大同到张家口,或从晋北的杀虎口入内蒙古,再由晋商驮队穿越大草原与荒漠,进入俄罗斯的恰克图、西伯利亚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在长达150年时间里,中俄两国之间的茶叶贸易的繁荣,有力推动了中俄经济贸易关系以及我国内地种茶业,茶叶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江南产茶区、北方草原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了我国中原地区和俄国远东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华文明与俄罗斯文明乃至欧洲文明的交流与了解。

中俄的古茶叶贸易之路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鄂南的羊楼洞古镇,1863年间,俄国派俄商李特维诺夫来华投资,在羊楼洞兴办了“顺丰砖茶厂”开创了中国近代第一茶厂,后又开办了阜昌茶厂,至今仍存留有当年所创办的茶厂遗址和制做工具,有些地方的茶马古道的痕迹较为明显。

汉口俄国租界保存下来的老建筑都与俄国茶商有关。

这些历史遗物,不仅成为我们研究中俄近代贸易史的活的证据,而且也是难得的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宝贵旅游资源。

是中俄两国友好交往的渠道,也是国际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特别是这条近代中俄茶叶之路发端于湖北,途径河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沿途经历一系列区域经济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砖先集中到汉口,再由汉口水运到襄樊及河南唐河、社旗;而后上岸以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过晋城、长治、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从玉右的杀虎口入内蒙古的归化(今呼和浩特),再由旅蒙茶商改用驼队在荒原沙漠中跋涉1000多公里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

俄商们将茶叶贩运至雅尔库兹克、乌拉尔、秋明,一直通向遥远的彼得堡与莫斯科。

聂家市茶以船载,由方志盛、方志昌、土地巷、康公庙、大桥等码头下到聂市河,经黄盖湖入长江,再经汉水至樊城老河口上岸,自聂家市至老河口水路不足200公里。

上岸如同武夷山茶一样,改用大车陆运,每个商队常有大车千辆,穿河南至山西大同,然后分东西两路分销。

东路,以张家口为集散地,除当地销售部分外,大部分北运,越戈壁至外蒙古的库仓(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至中俄边境的恰克图,改由俄商携往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还有少量茶叶继续北运至赤峰、锦州及黑龙江的漠河、海拉尔等地。

西路,以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为集散地,就地销售少量外,其余继续北运至外蒙古的乌里雅及苏台等地,西运至包头、宁夏,以后又延伸到新疆的乌鲁木齐、伊犁、塔城各处。

由此可知,临湘聂家市茶与武夷山茶相较,聂家市茶运输无旱路之劳,中途不需几度改包、装卸,水路也短约400公里。

1、清代初、中期湘鄂闽均为“中俄茶叶之路”的起点清代初、中期,“丝绸之路”衰弱,“中俄茶叶之路”兴起。

中俄茶叶之路横跨亚欧大陆,南起江南(湘、鄂、闽),北越长城,贯穿蒙古,至当时的中俄边境贸易城恰克图,再转往俄国,并延伸至欧洲腹地。

中俄商人“彼以皮来,我以茶往”。

“中俄茶叶之路”上,中国境内的商人主要是山西人(俗称“晋商”),俄国境内的主要是俄罗斯人。

茶路遥远,数万骆驼和马匹穿梭运输,车水马龙,驼铃马啸之声,飘散旷野,数十里可闻。

清代武夷山衷干的《茶事杂咏》载:清初茶叶均由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

西客者,山西商人也。

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

货物往还,络绎不绝。

在福建武夷山茶红火的同时,湖南省临湘市、安化县和湖北省赤壁市(此处采用现今地名)的黑茶戴着“两湖茶”的桂冠,踏上了万里茶路。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俄国政府和私商组织商队,从张家口、外蒙古等地采买我国的茶叶运回供民众食用,但须有护照,而且清政府对入境人数及出境茶叶数量均有限制,所以贸易有限。

清雍正五年(1727),中俄《恰克图互市界约》签订后,中俄双方茶叶贸易地点迁至俄属恰克图,一地两城,俄方称恰克图,中方称“买卖城”。

清代湖北蒲圻刊刻的叶瑞庭《莼浦随笔》载:闻自康熙年间,有山西估客至邑西乡芙蓉山(龙窖山北麓,南麓属临湘境),峒(指羊楼洞)人迎之,代客收茶取佣……所买皆老茶,最粗者踩成茶砖,号称芙蓉仙品,即“黑茶也” 湖南黑茶茯茶网。

据清道光元年(1821)的《蒲圻县志》,清嘉庆年间周顺侗《莼川竹枝词》云: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

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

作者自注:每岁西客(指山西茶商)至羊楼司(在临湘境内)、羊楼洞买茶,其砖茶以白纸缄封,外贴红签。

湖南临湘与湖北的羊楼洞系山水、屋宇、田土紧连在一起的黑茶产区,此前两地早有茶叶外销,皆为散装,体积庞大,运输不便。

清康熙年间起,开始压制砖茶,其砖方形,故称“方砖”,即现在的青砖,呈方形块状,大小规格多种,每块重量1至6斤不等,每箱(或每篓)装的块数也不同,分二四、二七、三六、三九、四八、六四等六种装箱。

据载,清道光十八年临湘县(1839)销往国内西北各地及俄国的茶叶总量达3600吨。

2、清代后期仅湘鄂为“中俄茶叶之路”的起点时至清代后期,即咸丰初年(1851)因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中俄茶叶之路”的起点迅速收缩,最迟在1853年武夷山茶路完全中断。

晋商在国际贸易中诚实守信,为兑现订单,改为采购“两湖茶”。

2003年刊于《寻根》杂志第四期的刘晓航《汉口与中俄茶叶之路》一文有其准确而详细的记述:最初,晋商主要采买浙江和福建的茶叶。

清咸丰年间由于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茶商们改采“两湖茶”,以湖南安化、临湘的聂家市,湖北蒲圻羊楼洞、崇阳、咸宁为主,就地加工成砖茶。

茶砖先集中到汉口,再由汉口水运到襄樊及河南唐河、社旗;而后上岸以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过晋城、长治、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从玉右的杀虎口入内蒙古的归化(今呼和浩特),再由旅蒙茶商改用驼队在荒原沙漠中跋涉1000多公里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

俄商们将茶叶贩运至雅尔库兹克、乌拉尔、秋明,一直通向遥远的彼得堡与莫斯科。

3、“中俄茶叶之路”起点收缩及“两湖茶”勃兴的原因中俄茶叶之路”起点的收缩有以下4个原因,“两湖茶”勃兴有其中3个原因(3.1-3.3),“外商排挤”对“两湖茶”的发展同样带来阴影。

3.1战争影响清咸丰初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福建武夷山茶路,因太平天国运动而受阻,而聂家市茶路更好;咸丰八年(1858),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与聂家市一水相通的汉口,被增为通商口岸,俄、英、美、法等国相继在汉口设立洋行,争相收购“两湖茶”,“两湖茶”迅速兴旺。

机灵的晋商,面对市场形势的的重大变化,纷纷注目“两湖茶”,于是携带巨资到羊楼洞、聂家市开店办厂,积极贩运“两湖茶”。

同治元年(1862)临湘茶叶贸易量上升至4382吨(见《汉口海关册》)。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临湘有茶庄40家,其中聂家市、白荆桥28家,羊楼司2家,云溪、横溪10家。

(见清末张寿波《最近汉口商业一斑》)到清宣统二年(1910),临湘红茶总销量1482吨,青砖总销量8765吨,两项共计10247吨。

3.2交通因素福建武夷山茶与“两湖茶”比,后者交通运输更加便捷。

以聂家市茶为例:福建武夷山茶由崇安县过分水关进入江西省铅山县(又名河口),在此装船顺信江下鄱阳湖,穿湖而过,出信江入长江,溯长江转汉水达樊城(今湖北襄樊市)起岸,由陆路北上恰克图。

从武夷山到汉口,旱路100多公里,水路550多公里,共约700多公里。

聂家市茶以船载,由方志盛、方志昌、土地巷、康公庙、大桥等码头下到聂市河,经黄盖湖入长江,再经汉水至樊城老河口上岸,自聂家市至老河口水路不足200公里。

上岸如同武夷山茶一样,改用大车陆运,每个商队常有大车千辆,穿河南至山西大同,然后分东西两路分销。

东路,以张家口为集散地,除当地销售部分外,大部分北运,越戈壁至外蒙古的库仓(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至中俄边境的恰克图,改由俄商携往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还有少量茶叶继续北运至赤峰、锦州及黑龙江的漠河、海拉尔等地。

西路,以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为集散地,就地销售少量外,其余继续北运至外蒙古的乌里雅及苏台等地,西运至包头、宁夏,以后又延伸到新疆的乌鲁木齐、伊犁、塔城各处。

由此可知,临湘聂家市茶与武夷山茶相较,聂家市茶运输无旱路之劳,中途不需几度改包、装卸,水路也短约400公里。

3.3质量因素湖南历代茶人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化禁碑是湖南质量文化的缩影 1 。

安化历代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茶叶质量。

从明初起,有关黑茶采造交易的制度常以地方法规形式予以颁行,刻碑立石,列于境内重要的黑茶产地或商埠,全体共同遵行。

这是湖南早期质量文化的体现,也是湘茶在茶马互市中由“私茶”转为“官茶”的内因。

“两湖茶”的质量可与武夷茶媲美,这得到了俄国人的肯定。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1出版的赵荣达著《晋商万里古茶路》一书第55页写道: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阻断了武夷山的茶路,眼看着交货期限将到,茶货硬是送不出去,这可把晋商急坏了。

……无奈之下,晋商把现有的武夷茶和湖南、湖北一带收购的茶叶,全往俄国运了上去,晋商正苦于如何回答俄国人的责难时,情况却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俄国人品尝了两湖茶叶后,竟连连称赞,要求晋商以后就供应这样的茶叶。

晋商真是因祸得福,十分意外。

3.4外商排挤国力衰弱,俄商排挤晋商。

正如庄国土《从闽北到莫斯科的陆上茶叶之路——19世纪中叶前中俄茶叶贸易研究》载:18世纪至19世纪末期的陆上茶叶之路,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区延伸到莫斯科,全程超过4.5万里,陆上茶叶之路以恰克图为中心,中俄商人‘彼以皮来,我以茶往’。

19世纪中叶以前,这条贯通欧亚的陆上茶叶之路的贸易一直由山西商人主导。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以武力推动对华商务扩张,外商在华享有种种特权,华商在与外商竞争中纷纷败北,执塞外贸易之牛耳的山西商人也不得不退出对俄茶叶贸易,茶叶之路为以沙皇政府为后盾的俄商所垄断。

原来,清同治元年(1862),清政府被迫签订《中俄陆路通商条约》,俄商循英商之例,深入到中国内地经商办厂,他们拥有轮船、港口和西伯利亚铁路,又独享输俄华茶的收购、制作、运输特权,深入中国内地收茶、制茶、贩茶,形成了以俄商代理华商的局面,俄商将中国南方之茶销往新疆、满蒙等广大地区。

其中武夷山茶,先由俄商运到俄国设在我国的制茶中心福州加工砖茶,经海路运到天津,然后陆运到张家口、恰克图进行贸易;1900年,修通西伯利亚铁路后,俄商将中国茶叶运至中国沿海各口岸,再海运到海参崴,经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到欧洲,中俄茶叶之路的主线无需再穿越中国腹地了,昔日风光的晋商此时被迫将茶叶贸易拱手让给俄商。

4、临湘聂市镇的特殊地位临湘聂市镇,傍黄盖湖、紧靠长江,有水路通汉口,俄商凭借此种优势,以在汉口设厂、开店和找代理商经营、与产地合作经营等方式,将其茶叶生意扩展到聂市;太平天国在两湖作战不及江浙频繁,社会较为安定。

因此,“两湖茶”的生产,不仅未受挫折,还日臻兴盛。

晋商越来越多,本地商人也趋之若骛,茶业之发达已为国内外瞩目。

据1909年在美国纽约出版的容闳《西学东渐记》载,咸丰九年(1859),容闳受英国宝顺公司委派,到中国茶区从事调查,就曾两次到达聂家市(今聂市),其中一次的记述是:(在汉口)予等勾留数日,遂重渡杨子江,趋聂家市产黑茶(青砖茶)之地。

六月三十日离汉口,七月四日至聂家市及杨柳洞(羊楼洞译音),于此二处,勾留月余。

于黑茶之制造及装运出口之方法,知之甚悉。

《山西文史资料》1996的第四期吕洛青《祁县的茶庄》也载:山西祁县的茶庄采茶地址,主要有三处:即湖北蒲圻县羊楼洞,蒲圻县和湖南交界的羊楼司和临湘县的聂家市(注:1986年5月,国务院批准撤销蒲圻县,设立蒲圻市;1998年6月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

采购数量,仅大玉川一家大约6000-8000箱(每箱260斤)”聂市最早开办的3家茶庄,就是晋商独资企业大涌玉、巨贞和、晋裕川。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起,国际茶叶市场不断被俄、英等国所占,国内茶人产购销陷入困境,但由于外国人在汉口、湖南临湘设厂经营,聂市茶业依然长盛不衰,至民国中期达于鼎盛。

民国二十一年(1932)湖南建设厅《建设月刊》资料统计:“聂市年产红茶三万箱,黑茶六万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