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_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的1、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理解人类利用资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不同影响。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3。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不同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的直接或者者间接地改变着地理环境。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变。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案例:煤炭资源开采和能源的开展。
意义:调整消费力布局,加快城化进程,促进根底设施建立。
进步人民生活质量,进步资金保障。
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宏大破坏。
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土地污染。
引起土地资源的浪费,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
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案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
有利影响:缺水区缓解旱情,促进水气交换,利于水循环,补偿调节河湖水量,缓解生态缺水。
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缺水区域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开展带来可能。
〔P26“阅读〞〕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两地会否产生不利的影响?3、生物资源的利用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中最根本的资源利用形式。
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
〔P27“阅读〞〕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类培育和改良农产品,使其产量和质量进步;人类有目的的植树造林,改善了生态环境。
(一课时)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
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3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节
价
需挖渠道的工程量很
缺 低,需梯级抽水北送,耗
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
大,占用农田多,迁
点 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
西北地区供水;工程
移人口多
二次污染);水质差
量大
②线路效益评价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也要充分考虑线路的效益。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线路较长, 水源地水质最差,但该线路沿线及输入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供 需矛盾突出,收效周期短,收效大,因此首选东线。 (3)分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又涉及输入地、输出 地及沿线地区。
环境影响 中到新的_主__导__产__业_
促进 就业 和地区经济发展
[思考] 我国中、东部地区一方面接受国外产业转移,同时又将一些产业 向西部地区转移,这对于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各有什么意义? 答案 对中、东部地区来说,一些传统工业、初级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 产业和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已进入衰退阶段,如果把这类产业转移到西部, 能够使中、东部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于产业升级。对于西部地区来 说,接纳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 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
气的污染;矿石层中所含的有害气体因开采而释放
废渣污染
废渣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噪音污染
开采产生的噪音影响生态平衡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发展方式”。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延长产业链
B.提高附加值
C.提高就业率
√ D.降低碳排放
1.简要分析山西省煤炭开采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 山西省煤炭开采需移动大量的表土、矿石和基岩,导致生态破坏, 诱发灾害;产生大量的废渣,占用大量农田,污染水、土壤和大气环境。 2.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的原因。 答案 ①北部河流多,水量丰富,多外流河;南部河流少,多属内流河, 水资源缺乏。②北部城市少且分布稀疏,用水量少;南部城市多且分布 密集,用水量较多。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多种自然 灾害频发
例:
破坏森林和 草场植被
过量开采 地下水
水土流失 风蚀沙化
海水入侵、地表 沉降、地面塌陷
洪水和沙 尘暴加剧
诱发地震 或塌方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影响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程度
3.工程措施影响受灾体易损程度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课堂小结】
生态建设
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人 类 活 动 影 响 自 然 灾 害
生态坏 正面影响 人口 负面影响
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缩 小 灾 情
社会经济 减灾工程
放 大 灾 情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观
人类活动 对灾情的“影响” 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 社会经济基础 来建设防灾系统,在 能“缩小”灾害的影 雄厚、政治稳 灾害发生时,能够迅 响 定的地区 速救援,恢复灾区的 生产生活 社会经济基础 “放大”灾害效应, 薄弱、时局动 减灾不力,防灾无措 进而导致社会矛盾激 荡、人心失稳 施 化,天灾人祸并行, 的地区 引起巨大灾难 地 区
2.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活动范围的扩大 自然灾害种类增 多,影响范围扩大。 不同时期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不尽相同。
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人 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区别?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 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发展;人类对于 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增大,活动范 围从地表向地下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资源利用从 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向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发展。因此越 来越多的自然异变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即更多种的自然 灾害影响到人类。在原始社会,影响人类的灾种主要是地 震、滑坡、泥石流。到农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洪 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到工业社会, 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赤潮、海水入侵、海冰等。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C.耕地面利于水循环
缓解生态缺水
净化污水和空气 汇集和储存水分 补偿调节河流水量 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有利于水循环 有利于水土保持 防止地面沉降
但是!区域调水并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教学ppt
7
分析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思路
• 1.原因:资源分配不均(缺少,分布少,需求量大的原因 以及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ppt
1
人地关系是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这种关系中,人类活动起主导作 用。人类自觉改造自然,又在不自觉中破坏自然。而且,区域地理环境 作为一个整体,某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ppt
2
矿产资源的开采
• 2.解决:提高利用率,寻找替代品,跨区域调配 • 3.调配路线:安全供应,线路造价,地形,城镇分布 • 4影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教学ppt
8
南水北调
•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 和西北地区。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 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 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因其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以及对生态 环境的负面影响,该工程也被部分人反对。
•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 轴上的坐标。在图1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 15~46岁为73﹪;65岁以上为4﹪。
教学ppt
22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1. 大气环境对人类的影响1.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组成的,不同层次的大气对地球上的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1.2 大气层的温度变化及原因地球大气层温度随高度不同而变化,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身特性。
1.3 大气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大气环境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包括气温、湿度、行星辐射等都对人类有很大影响。
2. 水资源对人类的影响2.1 水资源的构成及分布地球表面水资源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对不同地区的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3. 地球运动与时间3.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一天的起始和结束,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3.2 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交替和昼夜变化,影响着农业和人类的生活习惯。
第二节我国的自然环境1. 我国的大气环境1.1 我国的大气环境特点我国的大气环境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
1.2 大气污染和防治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相关的防治措施不可忽视。
2. 我国的水资源2.1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我国水资源不均衡分布,南水北调工程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对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重要意义。
2.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我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面临着日益加大的压力,有效保护水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 我国的气候3.1 我国的气候分布我国的气候分布多样,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方式。
3.2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有效应对。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工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1 工业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工业活动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
1.2 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各种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对减少工业大气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 中图版 必修三 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百分比(%) 百分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3.4 73.5 50.2 24.9 美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6.4 中国
1.6
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比较(2000年) 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比较(2000年
(各课题小组开展探究,并最终形成演讲文稿交流) 各课题小组开展探究,并最终形成演讲文稿交流)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百分比(%) 百分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3.4 73.5 50.2 24.9 美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6.4 中国
1.6
读:人类主要的经济活动景观图
生 物 资 源 土 地 资 源
人类的生产和 生活, 生活,就是利用各 种自然资源进行建 设的过程. 设的过程.
矿产资源
水 资 源
气候资源
黑岱沟露天煤矿 城市化发展(磨房或发电) 1983年 荷兰风车( 深圳罗湖1983年 城市化发展(磨房或发电) ) 荷兰风车( 深圳罗湖1983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 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 当收入继续提高后, 移.当收入继续提高后,劳动力 便会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 便会向第三产业转移. 会遵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 展变化的规律. 展变化的规律.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考: 思考: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广东经 济:"产粮越多越穷,产粮越 产粮越多越穷, 少越富" 怎么理解这句话? 少越富" .怎么理解这句话?
地理选修三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笔记
地理选修三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笔记地理选修三《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笔记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正面影响:人口增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负面影响:人口增长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生态失衡。
2.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正面影响:城市化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负面影响:城市化导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
3. 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正面影响:工业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负面影响: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生态失衡等问题。
二、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关系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应该相辅相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3. 人类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3.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
6.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补偿。
7.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以上是《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解决环境问题。
必修3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学生版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组:姓名:组评:师评: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需;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从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通过具体案例理解人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能够辩证地分析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理解产业转移过程中人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重、难点分析一、学习重点: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难点: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
2.人类对区域地理环境具有。
二、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山西省能源工业为例)(1)有利影响:①调整全省生产力布局,加快全省进程。
②促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建设。
③供给充裕可靠的能源,改善城乡人民和质量。
④提供资金保障,促进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2)不利影响:①浪费了大量的。
②遭到破坏。
③日益严重。
④造成、漏失。
(3)采取措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与同步。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意义:①人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水资源分布的。
增加,扩大水域,改善,缓解生态缺水②对调入区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水的循环,保持水土,防止地面(2)注意问题:解决好水源输送的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3.生物资源利用(1)不利影响:植被的过度砍伐,导致。
(2)有利影响:人类培育和改良农产品,提高了饲养的。
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使土地的大幅度的增加。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1.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第三部分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 C.农业集约化经营2.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B.水土流失加剧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D.生态环境被破坏3.露天采矿的主要危害是()A.浪费资源B.增加开采难度C.污染环境D.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4.长江的下列支流中,从北侧注入长江,能成为南水北调水源的河流是()A.雅砻江B.湘江C.赣江D.乌江5.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C.从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断流现象D.减轻淮河的水污染状况6.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输水路线中,靠近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附近和穿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分别是()A.东线和中线B.中线和西线C.西线和东线D.西线和中线第四部分课堂小结列出本节知识体系:我的疑问:我的收获:。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影响
制作:阳国强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 • • •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生态建设——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例如: 修建水库——径流量稳定——减轻旱涝灾害
•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滑坡、泥石流
• 2、生态破坏 ——使环境更不稳定——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 例如: • 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水土流失风蚀沙化——洪水沙尘暴加剧 • 过量开采地下水——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诱发地 震或塌方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 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 活动(比如建房、耕作等)强度和范围越大,高 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放大;反之则灾 情减小。人类的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 者小灾大害。 •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生态破坏 正面影响 人口 负面影响
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缩 小 灾 情
社会经济 减灾工程
放 大 灾 情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观
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东西两坡在暴雨时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________ 坡,原因是什么? 东 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
(2)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若 继续发展下去,将造成怎样的后果?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
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
(3)随着城市化发展,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这将会引 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
洪水水位抬高。
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 2004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 袭,地下管道宣泄不畅,某些路段积水成灾,给城市交 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 暴雨给城 市带来的损失远比附近郊区大,对城市“突发性考验”, 远比郊区严峻,主要原因是:( ) • ①城市绿化面积少,对雨水的调节功能差 • ②交通堵塞 C •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④排水不畅 • 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物多而集中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 .①④⑤ D.②③⑤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淮河流域
北方
3.4%
14.4%
15.7%
43.5%
14.9%
58.2%
623
938
长江流域
南方
34.2%
81.0%
34.8%
54.4%
24.6%
36.6%
2பைடு நூலகம்60
4180
负面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讨论)
南水北调
西线
北京 石家庄
●
天津 ★●
中线
● ●
●
东线
郑州
●
丹江口
扬州
三峡
读“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总结三条线路的优缺点
中线工程(1240千米)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到加坝扩容后 的丹江口水库,出丹江口水库后, 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东 麓自流送水到北京、天津,沿途供 水。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 不断的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 地理环境.人类对地理环境既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 有自觉主动的改造,也有不 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一因素 自觉的破坏。 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 个区域环境的改变(地理环 境具有整体性特点 。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机械、电子等产业
燃气电厂建设
我国其它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 晋煤外运 西电东送
(四) 生物资源利用
过度
生态破坏 改良品种
生物多样性减少 产量质量提高
生物资 源利用
合理 培育良种
植树种草
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案例,能够描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相互影响的关系。
2.通过分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人类对矿产资源、水资源及生物资源的不同利用。
(重点)3.联系生活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移出地、移入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并能分析产业移入地承接产业转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重点+难点)自主研习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山西煤炭资源为例(1)开采条件: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有的产量和1/2以上的出口量来自山西省。
(2)影响①有利加快全省进程、促进建设、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②不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地下水漏失等问题。
问题磁场(1)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并非我国经济强省。
最近,山西省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你认为应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使山西转变为经济强省?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大型工程:中国的、引滦入津;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澳大利亚的(2)影响:(对调入区而言)①增加水源,扩大水域,缓解缺水;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补偿调节水量。
②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循环,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
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充足的。
(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①原因:北部,萨克拉门托河等水量丰沛;南部,水资源短缺,而需水量较大②影响:不仅缓解了南部缺水地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需求,使其成为生产出口基地和美国石油、电子和军事等尖端新兴工业中心,而且产生了水力发电、、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
问题磁场(2)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北线(路线A):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向华北电网输送。
2013年中图地理必修3课件: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了解:1.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及产业转移的形式及分布。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 理环境的影响。 应用:通过分析各工程的调入区、调出区和沿线区 的分布状况,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及分 析方法。
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
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 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及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2.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资源输出地
南 水 北 调 减轻洪涝灾 害。东线工 程会影响到 长江口的生 态
沿线地区
资源输入地
缓解沿线地区水 资源供需紧张局 南水北调将 面,对沿线地区 解决3亿多 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面临的水 起到巨大推动作 危机 用
资源输出地
沿线地区 经过生态脆弱 区,会导致环 境问题;但可 改善沿线地区 的能源消费结 构
资源输入地 改善当地能 源消费结构, 缓解能源紧 张状况,促 进生态环境 的改善
础自主梳理
第三 节 人类 活动 对区 域地 理环 境的 影响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自主梳理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_______。 基础
2.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 反作用
3.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_________。 主导作用
(3)此图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一、温室效应与岌岌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大量植树造林.
例1:北极熊以在环绕在北极的冰原和浮冰上狩猎为生。在北极 地区主要存在如下的海洋食物链和陆地食物链:北极熊处于该 两类食物链的顶端,在海洋食物链中,主要食物为海豹,而陆 地食物链中的主要食物为驯鹿。全球变暖的趋势影响着北极冰 层的生态系统,同时,环境污染使北极熊的生活受到某些有害 化学物质的威胁。
(1)科学家长期跟踪北极熊种群的数量变化和波动情况,发现长 期以来北极熊数量的波动主要受食物的影响,而在全球变暖的趋 势下,北极熊除种群年龄结构明显表现出_衰__退__型__ 型的特点外, 其种群数量波动特征也和以往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 _不__会__呈__现__明__显__的__周__期__性__变__化___。
防治措施: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并寻找安全替代品
五、全球普降酸雨危及两极生物
形成原因: 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 水结合形成的酸性产物。 危害: 水体酸化,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伤害植物的叶和芽等 防治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
保护两极,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2)分析北极熊种群的存活曲线,正常情况下,其存活曲线应如 右图__A__所示,由于环境破坏和人为捕杀,北极熊种群存活曲线向 B所示类型转化,原因是_环__境__因__素__对__各__个__年__龄__段。的致死作用均加大 (3)最近发现一种含多溴联苯的阻燃剂随被污染的水流和北行风 进入了北极,并在北极生物体内被发现,且在北极熊的脂肪组织中 该物质的浓度最高。此现象称为___生__物__放__大_____。 (4)由于北冰洋冰封期的缩短,导致北极熊滞留在陆地上的时间 延长,则可能导致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苔藓和地衣的数量 _先__增__加__后__减_。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3册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 PRESS抓住人地关系规律的关键词:反作用、主导作用、整体性、两面性蔡思琼地理课堂教学城市化发展(深圳罗湖1983年)黑岱沟露天煤矿荷兰风车(磨房或发电)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是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建设的过程。
矿产资源的开采◆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带来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巨大破坏。
大同阳泉平朔晋城太原对于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于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秦皇岛大同黄骅港朔州神木日照焦作京广线焦柳线大秦线焦兖日铁路神黄线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带来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1.有利于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2.促进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3.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4.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巨大破坏1.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问题2.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山西解决煤炭利用问题的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化工产业比重•2.依靠技术煤变油、煤变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3.进行矿区复垦,有效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受水区域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来可能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两地会否产生不利的影响?问题延伸:•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and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水资源总量占全国(%)人口占全国(%)耕地占全国(%)人均水量(米3)黄河流域 2.6%8.2%12.7%912淮河流域 3.4%15.7%14.9%623北方14.4%43.5%58.2%938长江流域34.2%34.8%24.6%2760南方81.0%54.4%36.6%4180北水南调的自然条件:北部湿润,河流水量丰沛南部平坦,光热条件好,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调水原因:南部缺水,且用水量大,为开发南部必须解决缺水问题。
调水措施:修建加利福亚水道内容解析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正面影响:缓解生态缺水,保护野生动物,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促进经济发展负面影响:对水源调出地和受水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3、生物资源的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东线中线西线●●●●●●★扬州天津三峡丹江口郑州石家庄北京南水北调调水量水质现有条件东线中线西线利用现有河道,但黄河以南北高南低,需梯级抽水水量大较差京杭运河及一些平行的湖渠能自流供水,但线路长,需挖输水渠道,工程量很大;可供应黄淮海平原大部分较好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线路短,可自流供水但地处高寒地区,需建高坝,打超长遂洞水量有限很好无工程量经济效益:为受水区域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水源生态效益: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水源调入区的气候,缓解生态缺水,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社会效益:改善苏北、皖、鲁、冀、津的投资环境,缓解用水不足,有利于社会稳定。
.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1)长江径流减少,海水将会上溯,河口地区盐度,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使航道淤塞。
(3)对江淮沿线地区的的生长带来影响(4)东线工受水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
(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会降低水质。
升高泥沙淤积加重水生生物较高盐碱化污水排放华北缺水东线方案迫在眉睫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华北地区降水总量不大,地表径流量小,蒸发强;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因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贯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将成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充分考虑了特大水利工程的生态保护和污水治理等问题,将建设成为一项生态工程。
中、西部:能源生产能源消费东部:能源生产能源消费><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西气东输工程的深远影响对输出地区——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进而大大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输入地区——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能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还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西电东送工程北部通道——将“三西”的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华北地区(京津唐)。
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输往华东地区(沪宁杭)南部通道——以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贵州等地坑口电站为补充,向广东等送电。
(珠江三角洲)•西电东送工程的意义对于西部地区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对于东部地区增加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的压力。
与西气东输相比水能是更加清洁且可再生的燃料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生物资源的利用乌苏里江的大鳇鱼◆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资源利用形式。
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健康。
(P27“阅读”)南水北调一、南水北调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2.右图为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据图填空:⑴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抽引长江水,利用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向北到________。
⑵中线方案:从水库引水向北,在_____附近穿过_____,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达______、天津。
⑶西线方案:在_____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_____上游。
(4)南水北调的意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扬州江都段京杭大黄河天津丹江口郑州黄河北京巴颜喀拉山黄河长江西电东送1.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可开发量为3.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仅占8%,开发潜力大。
但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_____地区,其次在_____地区,分布不均。
2.图㈥为我国“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示意图,据图填空:⑴北部通道——将________上游水电和________________坑口火电送往________地区。
⑵中部通道——将________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________地区。
⑶南部通道——将贵州________江、云南________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________江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________。
(4)西电东送的意义:西南中南黄河山西、内蒙古京津唐三峡华东乌江澜沧江红水河广东北煤南运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三西”(即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水力资源则有70%在西南地区。
而东南沿海供电中,80%来自煤电。
北煤南运,西煤东运。
在京沪京广铁路线上,货运的40%运的是发电用煤。
黄金水道的30%、高速公路的四分之一运的还是发电的煤。
这个比率依然满足不了需求。
北煤南运工程大秦线神黄线焦作-兖州-日照北煤南运鹤岗抚顺开滦大同鸡西平朔阳泉六盘水平顶山淮南1.在图㈠中填上我国主要大型煤矿的名称;鹤岗鸡西霍林河阜新开滦徐州淮北平顶山六盘水攀枝花大同阳泉平朔神府峰峰石嘴山东胜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名词链接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
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即广义的工业。
一般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
是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部门。
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公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
有关产业转移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有: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国家政策、地价、环境污染等2、产业转移的主要部门和方向: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发达国家或地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3、产业转移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
发达区域的产业升级,使低级落后的产业向欠发达区域迁徙,形成产业转移。
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他们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收入继续提高后,劳动力便会向第三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会遵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规律。
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一般来讲,从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2、产业结构的地域差异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3、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重环境污染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增加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加快产业优化,提高效益,加快经济发展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低级产业迁出带来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产业升级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兴起,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经济收入。
低级产业迁入带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第一次产业转移第二次产业转移时间转移方向转移产业转移原因对环境影响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由香港向珠江三角洲转移由珠江三角洲向邻近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同时参与国际分工经济相对发达,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污染加重环境质量好转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国际经济形式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因素市场因素成本因素:基础设施、服务、政策优惠条件、有联系的工业基础等其他因素1、日本企业为何选择在青岛投资?丰富廉价劳动力等1.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该图所示产业转移类型及规律。
2.引起图示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3.为什么韩国从转移对象国变为了转移国?2.劳动力因素。
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
1.该图所示转移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梯度转移的规律。
3.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1.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2.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何作用?3.据图分析,为何日韩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1.整车运输不便且费用偏高;有些国家保护本国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