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完整版)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完整版)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完整版)一、目的为保证实验室环境的卫生和安全,预防实验室内的细菌、病毒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传播和交叉感染,制定本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实验室的师生员工及访客。
三、制度内容1.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划分根据实验室研究的生物学危害性,将实验室按生物安全级别分为不同区域,设立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划分如下:- 生物安全级别1:适用于处理一般无害微生物的实验室。
- 生物安全级别2:适用于致病微生物的实验室,需采取较高的消毒隔离措施。
- 生物安全级别3:适用于高致病性或高传染性微生物的实验室,需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 生物安全级别4:适用于极高致病性或极高传染性微生物的实验室,需采取最高级别的消毒隔离措施。
2. 实验室消毒管理- 实验室主管应制定实验室消毒计划,并保证其执行。
- 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接受消毒操作的培训,并根据消毒计划定期进行实验室的消毒工作。
- 消毒液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并保证其浓度和有效期。
3. 实验室隔离管理- 实验室内应设立合适的空间隔离措施,如安装隔离罩、使用生物安全柜等,以防止细菌、病毒的扩散和交叉感染。
- 实验室内的材料和设备应按照不同生物安全级别分类存放,并进行合理隔离。
4. 个人防护措施- 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口罩等,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 实验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守正确的操作规程,合理运用消毒液和消毒设备。
四、责任实验室主管负责组织实施本消毒隔离制度,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
所有实验室人员有责任遵守和执行本制度,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消毒隔离要求进行操作。
五、不得随意修改未经实验室主管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修改本制度内容。
以上为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的完整版,敬请遵守。
中西医结合医院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中西医结合医院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患者、医务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化验室工作质量,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化验室基本要求1. 化验室应保持整洁、通风,光线充足,室内温度适宜。
2. 化验室应设置清洁区和污染区,明确划分,并有明显标志。
3. 化验室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个人防护设备,如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4. 化验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三、化验器具消毒隔离制度1. 化验器具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清洗,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
2. 一次性使用化验器具使用后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3. 重复使用的化验器具应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并定期进行监测。
4. 化验器具的存放应按照无菌物品与一般物品、用过物品与未用过物品的原则进行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四、化验室内消毒隔离制度1. 化验室内应保持清洁,每日工作结束后进行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间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 化验室内应配备有效消毒剂,如75%酒精、84消毒液等,并定期更换。
3. 化验室内应设置洗手池,配备洗手液或手消毒剂,保证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洗手或手消毒需求。
4. 化验室内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五、化验室外消毒隔离制度1. 化验室外应设置预检分诊台,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初步筛选和隔离。
2. 化验室外应设置传染病房,对确诊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3. 化验室外应配备专用废物处理设施,对化验室废弃物进行分类、密封、标记,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化验室工作人员要求1. 化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化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3. 化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模版(三篇)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模版一、目的为了保障医院内部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制定本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诊疗区域、手术室、实验室等。
三、消毒管理1. 所有医疗设备、器械、用具等必须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执行。
2. 科室内必须配备专业的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品,并进行定期检测和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3. 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必须接受正规的消毒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消毒操作方法,并定期进行考核。
4. 每个科室必须设立专门的消毒操作区域,确保消毒工作的专业性和效果。
5. 患者病床、床单、被褥等物品必须定期消毒,并进行记录。
6. 消毒记录必须详细、准确,包括消毒时间、消毒人员、消毒方法等信息。
四、隔离管理1. 根据患者的传染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对符合隔离要求的患者进行隔离管理。
2. 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域,确保隔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隔离区域内必须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护理用具,保障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治疗安全。
4. 所有进入隔离区域的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通过严格的门禁管理和个人防护措施。
5. 隔离区域内必须保持清洁、整洁,每日进行消毒和清扫。
6. 隔离期满后,必须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清洁,确保隔离区域的卫生安全。
五、医废管理1. 医院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贮存和处置。
2. 医疗废物必须分类存放,设置专门的垃圾桶和封闭容器,并在容器上标明明确的标识。
3. 废弃药品必须按照规定进行集中存放和处置,不得随意扔入普通垃圾桶。
4. 医疗废物必须定期进行专业的收集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六、员工健康管理1. 医护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
2. 医护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3. 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有任何身体不适或疑似传染病症状,必须立即报告上级并停止工作。
实验室消毒制度(五篇)
实验室消毒制度1、搞好室内外卫生,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工作台、地面等每天用5g/l消毒净溶液抹擦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定期检查室内消毒效果。
2、实验室内每晚用紫外线消毒半小时至____小时,每周用____%酒精抹擦紫外线灯以防灰尘积聚,紫外线灯使用达____小时应及时更换。
3、及时监控各消毒用品的有效性:消毒棉签在有效期内开包后____小时内使用,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开瓶后____天内使用,____%酒精棉球在____小时内使用。
4、5、6、贮血冰箱每周用____%酒精抹擦消毒。
定期对贮血冰箱及实验室内空气进行细菌培养。
保持两台(抽血台及小便检测台)干净整洁,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抽血人员及时更换手套。
7、实验室内产生的各种垃圾按照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五华县中医医院检验科实验室消毒制度(二)是指对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进行定期消毒的规定和流程。
实验室消毒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预防交叉感染和实验结果受污染的风险。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实验室消毒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消毒目标范围及频率1. 实验室区域:(1)实验操作台面: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如实验操作台面污染明显,应及时进行消毒。
(2)实验室地面: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如实验室地面污染明显,应及时进行消毒。
(3)实验室储存柜:每月至少消毒一次,如实验室储存柜污染明显,应及时进行消毒。
2. 实验器材:(1)试剂瓶口: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2)试管和培养皿:使用前、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3)传递器具: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3. 实验材料:(1)供试物品表面:每次使用前、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2)供试物品容器: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二、消毒方法1. 实验室区域消毒:(1)实验操作台面:使用75%酒精或消毒液浸湿清洁布进行擦拭,确保整个操作台面均匀受到消毒。
(2)实验室地面:使用消毒液进行拖地清洁,消毒液的浓度根据职业病防护要求进行配制。
临床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生效日期:2014年6月临床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标志清楚、规范。
二、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三、保持环境清洁,每天常规对各区域空气、物体表面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清洁、消毒,遇污染时应随时消毒。
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应各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
四、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及时洗手或手卫生消毒。
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制度,按照生物防护级别配别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静脉采血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七、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无菌物品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八、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应密闭保存,开启后7天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
九、如具有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基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破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抹布或拖把用后浸于消毒液内消毒处理。
十、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准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十一、对于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的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十二、剩余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胃液等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
若可能诊断为肝炎或结核病者的标本则应延长消毒时间。
十三、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十四、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种、毒种保养液等,应当首先在生产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HIV初筛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与消毒隔离制度
HIV初筛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与消毒隔离制度一、引言HIV初筛实验室是进行HIV病毒检测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较高的感染风险。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防止HIV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防护与消毒隔离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HIV初筛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与消毒隔离制度,以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二、个人防护措施1.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更换实验室专用服装,包括隔离服、帽子、口罩、手套和护目镜。
在离开实验室时,应立即脱下实验室专用服装,并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或消毒。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确保自身健康状况。
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和治疗。
3.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并涂抹消毒剂。
4.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对HIV 病毒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HIV病毒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等。
三、实验室环境消毒与隔离1. 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之间应设有明确的分区标识。
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分区规定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2. 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包括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剂和消毒设备。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特别是对操作台、地面和仪器设备进行擦拭消毒。
3. 实验室应设有生物安全柜,用于处理具有气溶胶风险的标本。
生物安全柜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实验室应设有专门的废物处理设施,包括锐器盒、感染性废物桶和普通废物桶。
工作人员应按照废物分类规定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5.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监测空气质量。
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1.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样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等。
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摘要:检验科实验室是执行各种检测工作的重要场所,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防止实验室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对人体和实验结果的影响,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消毒隔离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的必要性、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提供一份可行性和参考性的方案。
一、引言1.1 背景检验科实验室是进行各种检测和分析的场所,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领域。
在实验室中,存在着许多微生物、化学品和有害物质,对于操作人员和实验结果都存在一定风险。
因此,建立消毒隔离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基本要求。
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实施消毒和隔离措施,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的必要性2.1 保护实验人员健康在实验室中,接触和操作各种微生物、有害物质和化学品时,实验人员容易受到感染和伤害。
通过建立科学的消毒隔离制度,可以降低实验人员患病和事故的风险,保护实验人员的健康。
2.2 保护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环境中存在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和影响,从而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
通过实施消毒隔离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干扰,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的内容3.1 实验室的划分检验科实验室应按照实验项目和特点进行合理的划分,避免不同种类的实验交叉污染。
可以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等级划分不同的区域,确保高风险区域与低风险区域的合理隔离。
3.2 定期消毒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消毒工作,包括台面、实验仪器、容器、工作服等。
消毒应使用科学有效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
3.3 个人防护实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戴好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减少对有害物质的直接接触,并避免交叉感染。
3.4 废弃物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规定分类和妥善处理,包括实验容器、试剂废液等。
检验科及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检验科及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鞋套,戴防护面罩。
2.签收过的标本应置于污染区操作台上的样品架上的,不得随意摆放。
各种试剂和化学品均应贴有标签,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不与标本相碰。
试验台上不放置不必要的物品。
任何测试用的样品和试剂不宜置于桌面或架子的边沿,以防滑落打破,污染环境。
一旦污染,先在污染区外周围倒入消毒液,逐渐向中心消毒处理;3.每次操作前用消毒纱布擦拭工作人员手指,再接触病人,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一巾〃。
4.所有被污染的针头、刀片、碎玻璃、采血管等利器必须放在一次性锐器盒中统一焚烧处理。
5.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止法》进行管理。
6.所有标本必须用1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分钟后再进行排污处理。
7.所有被污染的一次性耗材、棉球、吸管、卫生纸、粪便、痰等标本连盒装入黄色垃圾袋,由卫生员统一收送焚烧。
8.各种消毒液现配现用,每天监测浓度,有记录。
门诊和病房检验发现传染病,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9.所有需要回收利用的试管、玻片、吸管等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浸泡、洗涤。
10.检验科各检查室桌椅、器具、地面每日用IoOomg/L 84消毒液擦拭2次;空气消毒1次;每周大扫除1次。
抹布、拖把专室专用。
11.每天日常工作完毕后,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架必须消毒、擦拭,工作台面、地板必须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洗刷3-5 分钟。
12.所有检验科发出的化验单必须用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方可对外发出报告(科室外自助报告机打印除外),紫外线灯必须定期进行监测。
13.各室如有特殊要求需要消毒隔离者均按全国临床操作规程实施。
实验消毒管理制度
实验消毒管理制度一、实验室消毒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中的器材、用具、工作台面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以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实验人员的健康。
实验室消毒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的卫生环境,预防实验室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实验室消毒管理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实验室消毒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并清除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物体,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和交叉感染。
2. 专业化管理:实验室消毒管理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具备专业的消毒知识和技能,保证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安全第一:实验室消毒管理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4. 合理使用消毒剂:选择适合实验室消毒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5. 定期检测: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效果检测,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室消毒管理的具体措施1. 制定消毒计划:实验室应制定消毒计划,明确消毒的时间、频率、范围、方法等内容,保障实验室的消毒工作有序进行。
2. 定期清洁消毒:实验室工作台面、器材、用具等应定期清洁消毒,消除污染和病原微生物。
3. 个人防护:实验室人员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接触有害物质。
4. 废物处理:实验室废物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分类处理,有害废物应特殊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5. 紧急处理:实验室发生意外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6. 档案管理:实验室消毒管理工作应建立消毒档案,记录消毒的内容、时间、人员等信息,便于监督和查证。
四、实验室消毒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 监督检查: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验室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消毒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消毒效果。
2. 评估效果:实验室消毒工作的效果应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消毒管理措施,提高实验室卫生水平。
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针对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进行检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制度概述、制度目的、制度要求、制度措施、制度效果。
一、制度概述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检验科的工作环境卫生与员工健康安全,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以及保障患者的健康而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
二、制度目的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检验科内的器械设备、工作区域和人员的卫生安全,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患者的健康。
三、制度要求1. 消毒要求:所有工作区域、器械设备和工具需要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在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情况下需加强消毒措施。
2. 隔离要求: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进行隔离处理,确保与其他患者及工作人员的接触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 个人卫生要求:严格遵守洗手规程,确保手部卫生,使用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等,减少感染风险。
4. 功能区划分:根据检验科的工作特点,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保持清洁与无菌状态。
5. 废物管理: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进行分类清理,避免交叉感染。
6. 器械设备管理: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功能完好,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四、制度措施1.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关于消毒隔离管理相关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2.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检查工作区域、器械设备和员工个人卫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3. 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对于每一次消毒操作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做到随时追溯。
4. 强化惩处措施:对于违反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以示警告和惩戒。
五、制度效果经过实施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心,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卫生管理措施,对于保障检验科的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健康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1.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2.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3.职责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遵从本规程。
4.具体步骤4.1实验室基本要求4.1.1实验室相对独立,实验室核心区包括实验间及缓冲间,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识。
4.1.2各区域交叉处应设置有效氯2000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湿的脚垫。
4.1.3实验室内所有物品应专用,须带出时必须严格消毒。
4.1.4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隔离衣、防护眼睛、口罩、一次性手套等。
实验过程中注意自身防护,并防止操纵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4.1.5培养基、组织、体液等必须放在防漏密闭的容器中储运。
4.1.6血清学试验、样品的处理和分装应在BSL-2安全柜内进行。
4.1.7样品离心使用密封的离心杯,以防溅出。
4.1.8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实验废弃物均应按废弃物处理程序进行消毒处理。
4.1.9当传染性标本溢出或溅出后,应有专业人员立即消毒和清理。
4.1.10实验完毕,先消毒物体表面,再按规定程序脱下个人防护用品放入包装袋内就地高压消毒,并进行空气消毒。
4.1.11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按有关规定消毒双手。
4.2消毒方法4.2.1仪器等表面消毒:工作结束后,用含有效氯1000的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作用20分钟以上。
4.2.2实验器材的分类消毒:将使用后的锐器方入防刺破、防渗漏的密闭专用锐器处置盒内,121℃高压消毒30分钟。
其他器材方入有效氯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内浸泡1小时以上。
处理时应避免皮肤损伤。
4.2.3工作台等物体表面消毒:工作完毕,用含有效氯2000mg/L 的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作用20分钟以上。
4.2.4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实验结束,将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121℃高压消毒30分钟。
防护镜浸泡在75%乙醇或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60分钟。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一.实验室内空气的消毒1.加强开窗通风,自然通风换气,或采用排气扇通风,机械通风每小时换气10-15次。
2.紫外线灯管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常用的室内悬吊式紫外灯对室内空气消毒时安装的数量为平均1。
5W/m3,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
使用循环紫外灯线空气消毒器,连续开机达到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即可起到空气消毒作用.二.实验室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实验室、办公室等场所地面要湿式拖扫,禁止干拖干扫.可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0.2%-—0。
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拖地,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m2。
拖把应专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
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水清洗干净,悬挂晾干,最好放在阳光下暴晒后备用。
三.物体表面的消毒1.实验台面、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可用0.2%—-0。
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机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消毒作用时间10—15分钟。
2.若实验台面等明显被传染性标本污染,例如传染性标本和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容器打碎,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覆盖于污染表面,使消毒剂浸没污染物,保持30—60分钟。
四.一般实验器材的消毒凡直接或间接接触临床标本或实验微生物的器材均应视为有传染性,均应作消毒处理.1.金属器材、玻璃器皿可用压力蒸汽和干热灭菌的方法进行处理。
1)、压力蒸汽灭菌器:121℃,30分钟.2)、干热灭菌: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待定的干烤箱内,灭菌条件为:160℃2小时、170℃1小时、180℃30分钟。
2.玻璃器材使用过的玻璃吸管、试管、离心管、玻片、玻璃棒、三角瓶和平皿等应立即浸入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1小时以上,消毒后用超声波清洗的方法洗净沥干,使用前再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维护医疗环境
01
消毒隔离制度对于维护医疗环境 的清洁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 以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 全。
02
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 度,对医疗设备和环境进行定期 清洁、消毒和检查,以确保医疗 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02
消毒隔离制度的主要内容
清洁与卫生
保持环境整洁
定期清扫室内外环境,保持医院、 病房、办公室等场所的整洁卫生。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 度
目录
• 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 • 消毒隔离制度的主要内容 • 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目录
• 消毒隔离制度在具体科室的应用 •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的难点与对策
01
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
防止交叉感染
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 的重要措施,通过规范化的清洁、消 毒和隔离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菌 的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05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的难点 与对策
人员意识与行为习惯
详细描述
加强日常监督与检查,及时纠正 不规范行为,确保各项措施得到 有效执行。
总结词:人员意识与行为习惯是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中的重要因素 ,需要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人 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性。
定期开展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确 保工作人员熟悉相关制度、操作 规程和注意事项。
每日、每周或每月消毒一次。
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03
对消毒后的物品和环境进行检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隔离措施与区域划分
划分清洁区与污染区
将医院内的区域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采取相应 的隔离措施。
隔离患者
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限制人员流动
合理控制不同区域之间的人员流动,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3篇)
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一、治疗配药室1、室内保持整洁,每日用清水拖地____次,遇有污迹应用消毒水拖地,配药前用消毒水抹台面一次,空气消毒一次并记录。
2、工作人员进室内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操作及接触无菌物品时必须先洗净双手。
3、除工作人员外,其它人员不许在室内逗留,一切私物均不能放入治疗室内,治疗药一律在无菌室内抽吸。
4、室内相对无菌区、清洁区物品定位放置,无菌物品放在无菌柜内,每天治疗班清理,限____天有效,棉签开包后放在治疗盘内,限用____小时,过期需重新灭菌。
5、注射治疗时铺无菌盘,无菌盘限用____小时更换,持物钳干筒限用____小时,____小时后钳、筒更换,并清洗灭菌晾干后待用。
6、抽出的药液及开启的无菌液体限用____小时,启封的溶液限用____小时,胰岛素开瓶后限用____天,无菌包一经打开,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按原包装顺序包好,并用一字包好,注明开包时间____小时后须重新灭菌。
7、清洁治疗台、治疗盘、治疗车、输液瓶的抹布分开使用,并有标记,治疗配药时的药盒、安瓿、塑料袋等放入专用的袋内,及时倾倒垃圾桶,禁止放入治疗配药室内。
8、治疗时实行一人一药一针一管一压脉带。
三、其它:1、换药室、处置室、分清洁区、污染区,室内保持整洁,每天用清水拖地两次,遇有污渍随时用消毒小拖地,空气消毒一次。
2、工作人员换药、治疗时穿戴整齐,戴好帽子、口罩,操作前后洗1手,一切治疗用物操作后先进入处置室清洗处置放回原处。
3、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只限用一次,用后集中分类放置。
4、所有消毒液桶标志明显,消毒液配制准确要有量器,随时保持所需浓度,每日监测浓度均有记录。
5、换药时,置于无菌容器中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限用____小时,注明启用时间,过时重新消毒灭菌。
6、一切连续使用的物品。
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等,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液应用无菌水,每日更换,吸引器一用一消毒,管道用后更换作灭菌处理,其它各种导管按清洁—消毒—灭菌处理备用。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五篇模版]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五篇模版]第一篇: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消毒要求3.1基本要求3.1.1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3.1.2 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3.1.3 根据需要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
3.2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3.2.1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
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2.2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擦拭消毒时要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
3.2.3 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3.2.4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
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
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1米。
3.2.5 为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操作。
3.2.5.1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
3.2.5.2压力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 134℃、灭菌时间≥4分钟;●121℃、灭菌时间≥20分钟;●115℃、灭菌时间≥45分钟;3.2.5.3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
3.2.5.4每次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灭菌效果化学监测,每季度进行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4.消毒程序及方法4.1室内空气消毒4.1.1可开窗通风,自然换气,条件允许时采用排气扇机械通风。
4.1.2 用紫外线灯对室空气消毒时,平均功率为1.5W/m3,照射时间≥30分钟。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修改版]
第一篇: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1. 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手套。
2. 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 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 名种器具随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灭菌)。
6. 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7. 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 坚持每天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物体表面擦试消毒,室内空气每日紫外线照射并详细记录,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消毒毁型并详细记录。
医疗垃圾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条款规定置于黄色塑料袋封扎,标记后医院医疗垃圾站处理、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报告。
9. 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处理。
第二篇:检验科及实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宜兴市红塔医院检验科及实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6.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4篇)
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加强检验科的消毒隔离管理,提高实验室工作环境的卫生水平,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责任1.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实验室的消毒隔离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 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应对自己的工作区域进行消毒和隔离,并负责定期对消毒隔离措施的检查和维护。
3. 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委派专人负责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和督促。
三、消毒工作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常用消毒药剂的使用方法,并在必要时进行培训。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实验室内的各个区域进行消毒,特别是易受污染的地方,如实验台、试剂柜等。
3.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更换实验室内的消毒用品,如消毒纸巾、消毒液等。
4. 实验室内的垃圾应定期清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传播病菌。
四、隔离工作1. 实验室的各个功能区域应有明确的划分,如样品处理区、试剂储存区、实验区等,并且应有相应的标识。
2. 每个功能区域之间应设立隔离区,以防止不同区域的污染相互传播。
3.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样品处理,避免样品之间的相互污染。
4. 所有实验室内的废物、废液等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并且应设立专门的隔离容器。
五、设备管理1. 实验室内的各类仪器设备应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 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消毒和清洁,特别是与样品接触的部分。
3.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使用完仪器设备后应当对其进行消毒,并保证下一个使用者能够得到一个清洁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六、培训教育1. 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消毒隔离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参加培训和教育活动,并按照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操作。
3. 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对培训和教育活动进行记录,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追踪。
七、监督检查1. 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隔离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5.2.6
【C】级材料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1.目的
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消毒要求
3.1 基本要求
3.1.1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
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3.1.2 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3.1.3 根据需要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
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
3.2 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
3.2.1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
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或强
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2.2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擦拭消毒时要
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
3.2.3 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
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3.2.4 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
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
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1米。
3.2.5 为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操作。
3.2.5.1 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
3.2.5.2 压力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
●134℃、灭菌时间≥4分钟;
●121℃、灭菌时间≥20分钟;
●115℃、灭菌时间≥45分钟;
3.2.5.3 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
3.2.5.4 每次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灭菌效果化学监测,每季度进行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4.消毒程序及方法
4.1室内空气消毒
4.1.1 可开窗通风,自然换气,条件允许时采用排气扇机械通风。
4.1.2 用紫外线灯对室空气消毒时,平均功率为1.5W/m3,照射时间≥30分钟。
4.2 表面消毒
4.2.1 地面消毒
实验室地面要湿式拖扫。
可用0.2%~0.5%的消毒剂喷洒或拖地,喷洒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 /m2。
各实验室拖把应专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
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水洗净,悬挂晾干,最好放在阳光下晾晒后备用。
4.2.2 物体表面消毒
4.2.2.1 实验室台面、桌椅、橱柜、运输工具、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物品的表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0.5g/L)的消毒剂喷洒、擦拭。
4.2.2.2 物体表面被明显污染时,应立即用有效氯浓度(5g/L)的消毒剂喷洒覆盖于污染表面,使消毒剂浸没污染区域,作用30~60分钟。
4.3 实验器材消毒
4.3.1 压力蒸汽灭菌和干热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有器械和物品,如金属器材、玻璃器皿。
4.3.2 玻璃器材:使用过的玻璃吸管、试管、离心管、玻片、玻璃棒、三角瓶和平皿等应立即浸入有效氯浓度为0.1%~0.5 %(1g/L~5g/L)的消毒剂中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用超声波清洗装置洗涤、沥干,使用前再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4.3.3 使用后的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服按实验废弃物处理。
4.3.4 重复使用的耐热塑料器材可浸入0.1%~0.5%肥皂液或洗涤剂溶液煮沸15~30分钟,然后清水洗涤。
沥干后,进行压力蒸气灭菌处理。
4.3.5 重复使用的不耐热的塑料器材可在有效氯浓度为0.1%~0.5%
(1g/L~5g/L)的消毒剂中作用60分钟以上,然后清水洗涤沥干。
4.3.6 橡胶制品:污染的橡胶手套、吸液球等可用含肥皂液或洗涤剂的溶液煮沸15-30分钟,然后清水洗涤、沥干后,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4.3.7 污染的棉棉制工作服、帽子、口罩等放入专用的污物袋内运送,使用专用设备洗涤,可选用70℃以上热水加洗涤剂洗涤消毒处理60分钟以上。
污染严重时,随时喷洒消毒剂洗涤消毒或放入专用的污物袋中,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4.3.8 需要保留被污染的纸张类文件时,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
4.4 实验废弃物消毒
必须经过必要的消毒,去除污染后按废弃物处理要求处理(见废弃物管理规定和处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