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中学六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2019届北京西城区中学六校联盟高三历史上期中考试(含答案)

2019届北京西城区中学六校联盟高三历史上期中考试(含答案)

北京西城区中学六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学校班级姓名学号1. 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 因别国灾荒而) 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会盟后,“诸侯称顺焉”。

据此可知会盟A.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B.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C.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 D.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2.下列主张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 “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D.“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3.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

他指出,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

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态”。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常态”的是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集体宰相制度③儒家正统④官僚政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提到某种制度:“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

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材料中体现的这一制度盛行于A. 汉朝B. 魏晋南北朝C. 唐朝D. 宋朝5.下列选项中,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实的是A.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B.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C.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D.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6.以下为某位同学对唐太宗时长安城的日常繁荣景象的描述,其中与历史史实相符合的是①棋盘式的街道宽畅笔直, ②大街小巷店铺林立,③出售各式各样的商品,如茶叶、丝绸、棉布、瓷器等, ④到了晚上,一片灯火通明,人流如潮,叫卖之声不绝。

最新 北京市西城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中国古代史试卷 精品

最新 北京市西城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中国古代史试卷 精品

北京四中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中国古代史试卷2018.10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

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是因为这三代( )A.青铜铸造业生产规模庞大B.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工艺精良C.青铜器具应用于社会生活D.青铜工具基本取代木、石工具2.春秋时期,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是 ( )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出现C.青铜器的使用D.翻车的使用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出现不同主张的学派B.统治者开明的文化政策C.社会性质发生了变革D.诸侯国相互兼并的需要4.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最主要是因为( )A.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C.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大量内迁D.为两汉时期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5.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是( )A.实践法家学说的理论B.实现对广阔疆域的直接管辖C.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D.整齐划一地方行政管理机构6.史称“汉承秦制”,但西汉对秦制有所改变,其突出之处是实行( )①中央集权制度②郡国并行制度③刺史制度④思想专制统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7.下列两汉时期有关宗教和哲学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董仲舒儒学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②佛教传入中国内地,道教形成并流行民间③《论衡》是王充无神论的代表著作④《太平经》是当时道教的主要经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汉武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不包括( )A.多次反击匈奴,基本解除匈奴的威胁B.颁布“推恩令”,最终解决王国问题C.让王昭君与匈奴和亲,汉匈结束战争D.在两广地区设置郡县,进行有效管辖9.“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写成的著作是 (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10.秦汉时期,地动仪、《九章算术》、麻沸散、“蔡侯纸”的出现表明( )A.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我国封建文化具有浓郁的多民族色彩C.秦汉两朝是我国科学技术的成熟时期D.中华文明影响扩大,形成中国文化圈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重大历史作用是( )A.北方人口大量向南方迁徙B.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开发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政策D.为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12.隋炀帝时期与都城并称为“两都”的是( )A.咸阳城B.大兴城C.东京城D.洛阳城13.下列关于隋朝统一历史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B.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C.陈朝统治腐朽,国力弱小D.隋文帝南粮北调军需充足14.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新特点是( )①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②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进一步改进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④扬州、成都成为东、西地区经济中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5.隋唐时期,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称( )A.坊B.市C.柜坊D.邸店16.因少数民族内迁畜牧业有所发展,过度开垦所致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是在 (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17.唐朝时期,募兵制取代府兵制主要是由于( )A.府兵地位下降B.推行租庸调制C.井田制的瓦解D.均田制的破坏18.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向外传播,受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A.东亚B.西亚C.南亚D.中亚19.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问臣下:“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宋太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北宋军队庞大,军费开支过多B.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C.辽、西夏屡屡进攻,战争频仍D.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20.在王安石推行新法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当朝皇帝B.广大农民C.大地主、大官僚D.边患连绵21.下列科技成就,属于宋元时期出现并深刻影响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是( )A造纸术 B.灌钢法 C.雕版印刷 D.活字印刷术22.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朱熹B.司马光C.董仲舒D.李贽23.明成祖迁都到北京的重要原因是( )A.立新都以树立自己的威信B.因为“靖难之役”的失败C.北京比南京物产更加丰饶D.为了增强北方的军事力量24.识别下列各疆域图,其排列顺序是( )A.明朝、隋朝、西汉、秦朝B.秦朝、元朝、明朝、西汉C.秦朝、元朝、隋朝、清朝D.明朝、秦朝、西汉、清朝25.反映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现象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工商业城镇大量涌现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26.“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主要反映清朝的手工业( )A.生产工具的革新B.地区性社会分工发展C.生产规模的扩大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7.如果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历史文献是( )A.《农政全书》B.《梦溪笔谈》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28.标志明朝末年我国农民斗争进入反封建斗争新阶段的是( )A.攻占了封建王朝的都城B.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C.利用宗教组织全国性大起义D.首次提出了“平均”思想29.乾隆帝谕旨:“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乞求前来者,殊为可悯,理应妥善安抚办理”中的“伊等”属于( )A.达斡尔族B.满族C.蒙古族D.回族30.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客观上对近代世界市场开辟起巨大作用的是( )①“十二气历”对农事的合理安排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在军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④《本草纲目》被多国引用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②③31.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同时,来自西方的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是( )A.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B.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C.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出鸦片D.荷兰殖民者独占了台湾32.西藏历世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北京西城区中学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北京西城区中学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北京西城区中学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40分)1.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 因别国灾荒而) 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会盟后,“诸侯称顺焉”。

据此可知会盟A. 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B. 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C. 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D. 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不准堵塞水道;不准( 因别国灾荒而) 不卖给粮食”可以看出,此次会盟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

故答案为C项。

会盟现象实际上削弱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A项;礼崩乐坏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仍然在延续,排除D项。

2.下列主张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 “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C.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D.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答案】D【解析】“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体现的是法家与时俱进的主张,D项主张法治,属于法家观点,故答案为D 项。

A项是儒家主张,B项是道家主张,C项是墨家主张,均排除。

3.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

他指出,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

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态”。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常态”的是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集体宰相制度③儒家正统④官僚政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步确立。

2018~2019学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2018~2019学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定君主制度,但希望用道德、天意和学校等因素来 制约君主权力,防止暴政,施行儒家的仁政。 ( 2 ) 康有为:将进化论思想与儒家经义结合,探究社会演变的规律; 严复:通过比较中外政体,分析中国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 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实现国民的平等自由; 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在多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先进人士不断探 索救国道路,对西方认识逐渐深入;西方理论的传入;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黑暗。
2018~2019学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 案)
一、选择题
1. C 2. D 3. C 4. B 5. A 6. A 7. D 8. A 9. D 10. B 11. D 12. C 13. A 14. B 15. B 16. B 17. C 18. C 19. D 20. B
21. C 22. D 23. A 24. D 25. C 26. D 27. C 28. A 29. B 30. A 31. A 32. D 33. B 34. C 35. C 36. A 37. B 38. D 39. B 40. D
( 3 ) 80年代人口主要从乡村转移到小城镇,90年代人口主要从农村、内地流向大中城市和沿 海地区。80年代人口流动以短距离迁移为主,90年代则呈现长迁移趋势。
43. ( 1 ) 特点:身份构成多样;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辅助诸侯是其主要出路。 影响:推动了诸侯国的变法;促进了私学的兴起发展;有利于百家争鸣。
42. ( 1 ) 变化:从汉至明,黄河流域人口大体呈减少趋势,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多。唐中期以 前,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唐中期以后,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从汉至明,人 口总数总体呈增长趋势。 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 移,人口增殖迅速。

最新 北京西城2018年高三历史模拟(一) 精品

最新 北京西城2018年高三历史模拟(一) 精品

北京西城18-18年高三历史模拟(一)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无数志士仁人的突出品格,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鲜明体现。

回答1—4题: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传诵千古的名言出自 ( )A.屈原 B.岳飞 C.文天祥 D。

戚继光2.“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在甲午战争中,壮烈殉国,以生命实践自己诺言的清军回族爱国将领是 ( )A. 渥巴锡 B.左宝贵 C. 张自忠 D. 马本斋3.近代史学家张荫麟在其《中国史纲》中慨然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体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扎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判断张先生所说和所处的时代,应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4. “雄碑耸云霄,金字照人寰。

花放干堆雪,哀动万重山。

诗文凝血泪,默首孕狂澜。

挥泪继先烈,横眉斥国奸。

”这首诗生动记录了 ( )A. 四五运动B. 五四运动C. 五·二○运动 D.一二·九运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声著世界,并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回答5—9题:5. 我国古代青铜冶铸业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其繁盛时期是在 ( )A.夏商时期 D.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6.下列我国古代杰出医学家中,被后人誉为“脉学之宗”的是 ( )A. 扁鹊B. 张仲景C. 华佗 D.李时珍7.图1所示的数学定理特例,至迟出现于下列哪个时期?它最早记载于何书? ( )A. 西周初年《九章算术》B. 西周初年《周髀算经》Array C.西汉时期《周髀算经》 D.西汉时期《九章算术》8.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属于两宋时期并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是 ( )①管形火器的发明②子午线长度的测定③《授时历》的颁行④活字印刷术的创制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下列我国古代科技著作中,对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予以全面介绍和系统综合研究的是 ( )A. 《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C. 《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历代王朝兴衰,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西城区2018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历史练习及答案

西城区2018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历史练习及答案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文科综合(历史)2018.412.图6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

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A.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B.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C. 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D. 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13.文学折射时代。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诗经》收录了宗庙祭祀的歌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B.《离骚》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C.汉赋和唐诗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D.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均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而作14.图7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A.官营手工业渐衰落B.经济重心逐步南移C.商品经济较快发展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16.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

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

这反映了实学A.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B.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C.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D.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17.图8漫画题目是“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

图中日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里“贸易的钥匙”。

下列条款体现此意图的是A.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埠B.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C.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D.日本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18.国际风云变幻万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一根“定海神针”,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图8西方发达国家等的关系。

2018~2019学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2018~2019学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 3 )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创造了宽松进取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印刷技术进 步,出版业壮大;启蒙思想推动个体意识增强;近代教育的发展。
42. ( 1 ) 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 2 ) 选答俄国:机器生产方面,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中期俄国开始工业革命。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从两个层面来进行比较论述,史论结合,逻辑较清晰,分析较全面
水平二
准确;或从一个层面进行深入比较,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归
纳准确。
水平一
仅从1个层面来论述,只罗列史实,缺少分析。
43. ( 1 ) ①晋商的活动足迹涵盖国内外;长途贩运为主业;多种经营;创新经营管理制度;实力 雄厚。②民间文献利于微观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制度,便于对个体、细节的深入研 究;大数据文献便于研究宏观的事件或现象,凸现某些因素在某些领域的重要性。
2018~2019学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 案)
一、选择题
1. B 2. C 3. B 4. A 5. D 6. A 7. C 8. B 9. B 10. D 11. C 12. D 13. A 14. B 15. A 16. C 17. B 18. D 19. C 20. B
21. B 22. C 23. A 24. C 25. D 26. C 27. B 28. A 29. D 30. C 31. B 32. B 33. A 34. D 35. C 36. D 37. A 38. A 39. D 40. C
产兴业”,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兴建大源自近代企业,发展铁路、轮船等近代交通和通讯
事业,19世纪90年代,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人权方面,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2018北京西城区中学六校联盟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8北京西城区中学六校联盟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8 北京西城区中学六校联盟高三(上)期中
历史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 12 页,计两类大题,43 道小题; 2.本次考试卷面分值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3.试卷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请把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命题人:北京四中、北师大一附、二附、实验中学、八中、十三中高三备课组
B.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序幕
C.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
D.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18.回顾中西文化争论,有篇文章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和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其中
“今日”是指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球等物,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这段材
料表明太平天国
A.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B.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
C.认为中国科技优于外国科技 D.不主张学习科学技术
14.英国《泰晤士报》载文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 600 万镑。”文中述及的这
8.对中国古代的某一举措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此法发挥了类似于今天银行的作用,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
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此法可能是
A. 青苗法
B. 均输法
C. 盐铁专营 D. 市舶制度
9.《清史稿》评价康熙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下列表述符合该评价的是
A.平三藩,开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 I 卷(单项选择题 共 40 分)

北京西城区2019高三上学期年末考试-历史

北京西城区2019高三上学期年末考试-历史

北京西城区2019高三上学期年末考试-历史2018-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卷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王国维认为:“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商代没有实行分封制B、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C、商王由贵族推举产生D、商人地位低贱不能适用宗法制2、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3、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A、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B、小农与皇帝根本利益相一致C、历代帝王大多信奉平等思想D、地主与皇帝的矛盾十分尖锐4、“为人君者,取象于天”。

该语应出自〔〕A、《论语》B、《韩非子》C、《春秋繁露》D、《焚书》5、《通考》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

”文中的“太祖”是指〔〕A、汉太祖刘邦B、宋太祖赵匡胤C、元太祖铁木真D、明太祖朱元璋6、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这是因为当时〔〕A、理学逐渐盛行B、商品经济繁荣C、儒学受到冲击D、中央集权加强7、《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金、银、铜币进行交易。

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

由此可推论〔〕①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②《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③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用④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有利于纸币使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

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

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一银”对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西城区中学六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学校班级姓名学号1. 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 因别国灾荒而) 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会盟后,“诸侯称顺焉”。

据此可知会盟A.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B.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C.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 D.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2.下列主张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 “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D.“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3.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

他指出,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

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态”。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常态”的是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集体宰相制度③儒家正统④官僚政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提到某种制度:“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

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材料中体现的这一制度盛行于A. 汉朝B. 魏晋南北朝C. 唐朝D. 宋朝5.下列选项中,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实的是A.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B.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C.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D.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6.以下为某位同学对唐太宗时长安城的日常繁荣景象的描述,其中与历史史实相符合的是①棋盘式的街道宽畅笔直, ②大街小巷店铺林立,③出售各式各样的商品,如茶叶、丝绸、棉布、瓷器等, ④到了晚上,一片灯火通明,人流如潮,叫卖之声不绝。

A. ①B. ②C. ③D.④7.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微澜”的表现是A.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B.大运河沿岸城市兴起C.白银大量外流导致纸币的出现 D.海外贸易迅速发展8.对中国古代的某一举措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此法发挥了类似于今天银行的作用,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

此法可能是A. 青苗法B. 均输法C. 盐铁专营D. 市舶制度9.《清史稿》评价康熙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下列表述符合该评价的是A.平三藩,开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驱除荷兰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C.设置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D.通过对蒙藏民族首领的册封、结盟以维护边疆稳定10.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下列现象对应不正确的是A.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礼崩乐坏的政治形势B. 唐代的尊道礼佛崇儒——纲常混乱的现实C. 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词——商业和城市的繁荣D. 明清时期的反礼教小说——商品经济的繁荣11.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存在多种观点。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下列史实能作为其论据的是A.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B.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C.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D. 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12.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

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

出现这一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广州A.民族工业的崛起 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13.《资政新篇》中提出:“火船、火车、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日晷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物,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

这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A.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B.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C.认为中国科技优于外国科技 D.不主张学习科学技术14.英国《泰晤士报》载文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 万镑。

”文中述及的这场战争A.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B.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是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 D.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15.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开启了近代中国文化启蒙的源流,但它只能算作是一支文化启蒙的前奏曲。

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①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②形成“救亡图存”的思想③开始“师夷长技”的实践④突破传统的“夷夏观念”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6.“夫西人立国……育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该材料反映出作者主张A.学习西方技术 B.学习西方制度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1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

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

”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倡导变法,开始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之道B.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序幕C.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D.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18.回顾中西文化争论,有篇文章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和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

”其中“今日”是指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下表为1894~1921年中国机器进口增减变化表。

这种变化说明A.主权丧失损害对外贸易 B.西方对华资本输出加剧C.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D.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20.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

”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①反对巴黎和会上有关中国问题的决定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救国出路④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1.“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为改变这一状况,孙中山A.组建中国同盟会 B.颁布《临时约法》C.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D.发起辛亥革命22.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国历史的热潮,历史研究除了重视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通史的研究外,另一个重要趋向就是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关注。

这表明A.边疆史地研究易于出成果 B.重视历史成为国人共识C.重视国史是史学界的传统 D.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23.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苏区和国统区的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国统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

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国统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国统区商人。

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A.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 B.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C.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 D.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24.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国民革命运动走向衰落C.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25.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 400多吨、工人2 100多名。

有学者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

上述材料表明A.中国形成了平衡的工业布局 B.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C.战争使中国工业布局发生了改变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26.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革命观”,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

这一选择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27.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

”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28.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A. 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 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 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 打破了西方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29.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

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

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 新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C. 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D. 美苏两极格局完全形成30.1953年,《人民日报》发文说:“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

”该文章A. 意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B. 标志着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C. 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进程D. 反映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31.右图漫画题为《大豆过江》,画中标注了此画是“1958年秋江苏邳县农民朱会然和华君武合作”完成,邓拓配诗“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

出身豆荚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该漫画反映出A.过度追求高速度带来的浮夸风B.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D.探索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32.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个时期连续十年内国内工农业总值变化情况。

对图中“C”点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国企改革协调了轻重工业比重B.“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D.家庭联产责任制取得很大成效33.1964~1980年,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期间,我国共新设56个城市,城市总数由167个增加到223个,增长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