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无名氏《水调歌·平时落日大荒西》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范文模板 (3页)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词鉴赏无名氏《阮郎归》阅读答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无名氏《阮郎归》阅读答案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试题】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案】1.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卷Ⅰ)【鉴赏】“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

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

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

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

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

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

燕双人独。

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

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

“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辛弃疾《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辛弃疾《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以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

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

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长恨复长恨。

听我楚狂声用楚狂接舆的典故。

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

姓陆,名通,字接舆。

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

词人用此典故,正是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水调歌头阅读答案_0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水调歌头阅读答案_0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水调歌头阅读答案水调歌头范成大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①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②。

酾酒问蟾兔③,肯去伴沧洲④?注:①姮娥:嫦娥。

②黑貂裘:用苏秦典。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

③蟾兔:传说月亮中有蟾兔,常用来借指月亮。

④沧洲:水滨,此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8. 上阕前四句写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答:9. 下阕借月抒情,作者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答:参考答案:8.经历:漂泊不定(四处奔波)(1分)感受:凄凉之感和惊喜之情(2分)。

作用:为下文写登楼赏月的兴致和望月抒发的悲情做了铺垫(2分)。

9.①山河破碎的无限惆怅,②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沉痛感慨,③退居归隐的衷情。

(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357333沟通交流。

岁月的酒,岁月的诗形容岁月静好的古诗词雨,下了好久。

这样的雨是温柔的,抱着书穿过这样的雨帘,我以为是它在抚摸我的脸,凉凉的,在我的脸上绽出透明的花,纷纷扬扬的洒下,洒向我的枯涸的心田,就是在这样的雨天,我离开了她们,一颗颗雨珠溅起关于我们的回忆,在我的双眸里闪呀闪。

如果你哭了不要告诉我,那样子我就不会担心你了她有些难过的说,我点点头,千言万语道不尽的苦涩。

在也不能和她鼻子对鼻子的做鬼脸了,在也不能和她小声的在耳畔说悄悄话了,在也不能携手穿过那一条条街,看最美的风景,说无良的笑话了。

我们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我在想如果把地球绕了一圈,一左一右会不会也能擦肩而过呢?我们的友谊很简单,简单到一个微笑,一第一文库网个眼神也能抓住彼此心底那一种声音。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七十二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七十二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七十二第1题【单选题】读下面唐代无名氏的《水调歌》(古代乐曲名),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A、一,二两句写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

地面辽阔荒远,日落星出,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的静谧。

B、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

幽深的静夜,突然升起几处报警的烽火。

“几处”突现了军情的紧急,给人以突兀、危迫之感。

C、第四句写军营的反应。

警报传来,战士们迅速将军营连成一片,擂响鼓鼙,立即出战迎敌。

“鼓鼙”二字突现了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

D、全诗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采用层层渲染烘托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形成起伏跌宕,读来扣人心弦。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些蔬菜长的这么好,是由于菜农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B、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都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屋寻找。

C、为了发展国民经济,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个人得失是不能抛弃吗?D、她虽然缺乏对待顾客的热忱,却有一套对付顾客批评的本事。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用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阐明的道理是( )A、我们的力量大得很。

B、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C、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D、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B、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校补:校对补充)C、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心会神凝:注意力集中,用心熟悉通晓)D、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001]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001]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杂诗》唐·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②有家归未得,杜鹃③休向耳边啼。

【注解】①著:吹入。

②等是:等于。

③杜鹃:鸟名,即子规。

(1)诗中的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写诗的时节。

(2)请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赏析“九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古诗词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天山”代指________,“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梦断”一词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C.“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D.“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①书山家屋壁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睛。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注】①春晚,即晚春,此时正是山家农忙春耕季节。

(1)贯休的诗善用叠词,请你说说第三句“蒙蒙”、“泠泠”两个叠词妙在哪里。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宋神宗熙宁九年的八月十五,欢畅饮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什么时候有呢?(我)端着酒杯问苍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世界里,今晚是哪一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我想借助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空中的楼宇太高,高处不胜寒,受不了那里的清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身舞蹈让影子随舞,在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好。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色)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挂在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儿。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儿)对人们不应有怨恨,为何总是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时候,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此事古难全。

这种事自古就难圆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能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体现作者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主旨:本文通过以月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其弟子由以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全文▲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弟弟苏辙,他和苏轼、苏洵共称文坛“三苏”。

“婵娟”在诗中指月亮。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词人把“天”、“月”都人格化的目的:创设了一个神话般的美好境界,这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小序▲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叙述作词的原因,领起下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阅读答案及赏析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阅读答案及赏析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阅读答案及赏析 水调歌头 ·赋三门津 金 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①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干仞, 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 必饮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③,挝鼓过银山。

【注】 ①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和北入门。

②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

③骑鲸客:指李白 。

陆游 《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李东阳《李太白》: “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 相似。

其后三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B.“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 河水浪之高,高过千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

高险,壮观,形神兼备。

C.“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 》“攀栖鹘之危巢”句意,其中“危”即“危险”之意,可谓一字传神,突 出了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D.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富有层次。

描写方法: 虚实结合,动静掩衬,相映成趣。

E.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诗人既写出了三门津雄险的 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2. 词的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1/7(6 分) 参考答案 1.CD (C 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

D(诗人眼中的黄河水当是由远至近, 从高到低)) 2.词人借用典故,表达那不可抑制的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壮志豪情。

三 门津奇伟峻壮, 险恶无比, 作者借“骑鲸客”的典故表达只有唤取像李白那样漫 游江海的骑鲸豪客, 才能击着鼓, 稳渡波涛如银山般叠起的三门津水。

笔酣墨饱, 纵抒豪情。

无名氏《水调歌》阅读题及答案附赏析

无名氏《水调歌》阅读题及答案附赏析

无名氏《水调歌》阅读题及答案附赏析无名氏《水调歌》阅读题及答案附赏析平时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1)“平时落日大荒西”写了怎样的景象?(2分)(2)有人把最后一句的“候”改为“听”,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4分)(3)请结合全诗赏析“孤山几处看烽火”一句。

(4分)(4)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诗歌一、二句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景顺序?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分)(6)“壮士连营候鼓鼙”一句中的“候”字在有些选本中写作“听”,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0(6分)参考答案:(1)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

(2分)评改建议:抓住“辽阔荒远”“落日西沉”,每点1分。

(2)不好。

“候”字写出将士们等待命令,随时出征,表现出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2分)也突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待敌的气概和风度。

(1分)而“听”的主动性不及“候”,闻令未动,行动迟缓(1分)(只表态,不分析,不得分。

若认为“好”,视自圆其说的程度,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2分。

)评改建议:内容解说部分答出“严阵以待”“无所畏惧”即可。

(内容解说准确2分,形象概括准确1分,有比较1分)(只表态,不分析,不得分。

若认为“好”,视自圆其说的程度,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2分。

)(3)这一句陡转,写出荒原上连营驻守的将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

军情紧急,给人以一种突兀、紧迫之感。

(2分)同时与前二句悠缓宁静的氛围相对,达到欲张先弛、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

(1分)也为下句写连营将士临危不乱,从容迎敌作铺垫。

(1分)评改建议:内容上答出“报警的烽火”“军情紧急”2分;形式上答出与前两句舒缓宁静的氛围形成对比,(1分)与下句写连营将士临危不乱,从容迎敌作铺垫。

(1分)4、诗的首二句,就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着笔,起得平缓。

《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水调歌头》。

通过课文《水调歌头》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

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水调歌头练习及答案”,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层。

“归去”,作者交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抒发怀人之情。

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宕开一笔,表现了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达宽慰之语。

1、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水调出头》中的小序是什么意思,作用是什么。

2、词前小序说明作词的缘由,统领全词。

高度概括了作者这个中秋之夜的思想感情经历,表达了他对亲人的真挚怀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含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含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①路黄庭坚落日塞垣路,风劲戛②貂裘。

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

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③。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

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塞垣:边防城池。

①戛(jiá):敲击。

①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

1.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意境苍凉阔大,是典型的边塞景象。

B.平沙千里,词人却聚焦在“雕弓白羽”“骏骅骝”上,为下文情感的抒发以蓄势。

C.“翩翩数骑闲猎”凸显出士兵策马轻驰、在暮色中享受舒适与和平的悠闲之态。

D.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词人想起了王昭君的故事,淡淡忧愁也慢慢袭上心头。

2.词的下片表达了怎样的“闲愁”?请加以分析。

【答案】1.C2.词人的“闲愁”其实是对当朝执政者的辛辣讽刺。

词的下片先着力渲染国力的强盛、人才的众多,但执政者还是以一个弱女子的和亲来谋求和平,貌似强大的国力与弱女子谋求和平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讽刺犀利。

词人借古讽今,借汉代的故事,讽刺宋代统治者的软弱,意味深远。

(将借古讽今说成典故也行。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凸显出士兵策马轻驰、在暮色中享受舒适与和平的悠闲之态”错误。

古人每以“猎”指称战事,“闲猎”是进行军事操练,不是“悠闲”的状态。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汉家天子正当青春年盛,汉家天下幅员辽阔,洋洋四百州,民殷国富。

这几句渲染出国力的强盛、人才的众多。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朝堂上不是没有经天纬地的奇才,边境上更不缺少镇守一方的良将,可“和蕃”一事还是照例进行,将天下社稷的安危托付于一女子之手,这是多么可悲的事?“不减”一句将此前的堂堂国威全部扫却,其犀利简直使大宋君臣无地自容。

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①
无名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②非吾事,丘壑③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④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⑤!回首望霄汉⑥,双泪堕清波。

【注】①这首词产生于两宋之交,作者不详。

②银艾:借指做官。

银,银印。

艾,拴印的丝带,其色如艾。

③丘壑:指隐者所居的山林幽深处。

④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均流入太湖。

⑤挽天河:挽,牵、拉。

天河,即银河。

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兵甲长不用。

”⑥霄汉:即高空,借喻朝廷。

14.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曾多次泛舟太湖,如今故地重游,词中疑问句的使用凸显了他心头的愁苦。

B.把长剑卖掉,买一只小船,做垂钓太湖的渔翁,这表现了作者随性洒脱的性格。

C.在作者看来,出去做官不是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归隐山林才是自己的心愿所在。

D.从太平到战乱的巨变,使作者虽面对美酒佳肴,也不免感慨万千,慷慨悲歌。

E.全词以作者两行泪水洒落清清太湖水这一细节结束,生动感人而又耐人回味。

15.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请就此作具体分析。

(6分)。

黄庭坚《水调歌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黄庭坚《水调歌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黄庭坚《水调歌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引导语:与小编一起阅读与学习黄庭坚《水调歌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黄庭坚《水调歌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鸸。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

此处代指世外桃源。

②拂金徽:指弹琴。

(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2)下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阙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请任选一句.进行评点赏析。

. (1)一是写出了花丛中的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间接写出了桃花丛色彩之美艳夺目。

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环境之美。

(2)①写了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一一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洁不俗的事物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合污,也寄予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一一言外之意,是倾慕李白的飘逸旷放,感叹缺少这样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一一以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作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也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一一表现词人徜徉其间的狂态逸情和放浪自得之志,也让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

【赏析】这首词现作者失意的情怀。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春”两句,作者巧用典故,表现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这一比兴手法的使用,把作者满腔的喜爱之情和盘托出。

然后用倒叙手法,描写了武陵溪的美好景致。

这里有淙淙的流水,有盛开的桃花,还有那婉转悦耳的黄鹂鸟的'鸣叫,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可爱,那么令人忘情。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是南人杨炎正的作品,是首感怀秋日的词。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水调歌头》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水调歌头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题目8.词的上片如何表现“愁” ?请简要赏析。

(5分)9.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8.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暮江千顷” ,千顷大江,又值黄昏,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或:“无处” 一句,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

或: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营造了灰暗沉重的意境,烘托词人的惆怅心情。

而词人倚着阑干,借酒浇愁,愁怀难遣。

)或:以乐景衬哀情。

上片第三、四句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突然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②使用比喻(夸张)来写愁。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 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每一点写出手法得1分,具体分析得2分。

答出两点得满分。

)9. 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

②岁月蹉跎、青春不驻的悲慨。

③离别故土的愁绪以及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

④欲归隐田园之心情。

(任意答出三点得6分。

)[解析]8.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阅读答案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阅读答案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张孝祥①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

此年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

②剩喜:甚喜,非常喜。

③然犀处:指采石矶。

④谢玄,东晋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爱戴紫色香囊。

8.“剪烛看吴钩”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阙简要分析。

(5分)9.用典是古诗常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阙是怎样借典抒情的。

(6分)试题答案:8.①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再在后方(楚地)赋闲,愿意亲自参与军事,恢复国土,报效国家的热望。

(2分)②此句意思是,诗人在晚上反复剪去灯花查看自己锋利的弯刀。

(1分)③前方传来喜讯,宋军大败湖人,无奈“风约楚云留”,风和云却把作者阻留在了此地。

(1分)放眼山河,平生怀着豪迈的抗金志气无法施展,他手握钢刀,想象采石矶掀起惊涛骇浪,壮阔的战斗场面让诗人情不自已。

(1分)(思想感情2分,对“剪烛看吴钩”的'理解正确1分;结合上下文其他句子理解分析2分,共5分)9.①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2分)②接下来,借周瑜的赤壁矶头落日残照、谢玄肥水桥边荒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诗人忧伤。

(2分)③最后借宗悫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豪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

(宗悫和祖逖说出一人即可)。

(2分)(共三处用典,每处2分。

第一、第三处,典故和思想感情各占1分;第二处,典故承前,不作要求,两个思想要点各占1分,共6分。

《水调歌头》阅读及答案参考

《水调歌头》阅读及答案参考

《水调歌头》阅读及答案参考《水调歌头》阅读及答案参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水调歌头盟鸥辛弃疾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4.“千丈翠奁开”一句,写出了带湖、的特点。

(2分)15.以下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词人爱湖之“甚”,故对鸥鹭产生结盟之愿,运用比较的手法,希望结盟之后常来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词人与鸥鹭结盟,但是鸥鹭立于水边苍苔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水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两句,运用今昔比照的.手法,表达词人悟出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内心生出旷达开朗。

D.词人“甚爱”带湖,词中充溢着优游之趣、闲适之情,表现出了带湖生活的快乐自得,全词一扫被弹劾落职的落寞与孤愤。

16.本词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

(4分)14.(2分)开阔、清澈15.(2分)D16.(4分)一方面,词人直抒胸臆,以“甚爱”二字,表达了对带湖生活的热爱(1分)。

另一方面,通过带湖、鸥鹭、白鹤、明月、清风等意象,表现了此间生活的清静自在,委婉表达了喜爱之情。

(1分)又以极其委婉含蓄的笔法,通过鸥鹭“不能解吾杯”(1分),表达自己落职闲居、壮志难酬的孤独、苦闷和悲愤(1分)。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古诗阅读理解及答案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古诗阅读理解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蘋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开头两句写雨后远望所见的景色,以“秋雨”和“晴空”来烘托,重点写“山色”之“碧”,使碧绿更加鲜明。

B.上阕结尾两句写词人在醉眼蒙咙中回望邈远的黄河与洛水,遗恨于夕阳之中,实质是抒发词人对未能收复沦落中原的遗恨。

C.下阕开头写景后,转入叙事怀古,词人遥想与平山堂有关系的欧阳修和苏轼都已仙逝,表达出对欧、苏的景仰,充满沧桑感。

D.下阕结尾两句与上阕相呼应,从怀古回到现实,写词人在秋风中匹马登程,怅然孤啸,表现了积极进取的勇气和韧性。

16.请简要分析本词所运用的典故及其表达效果。

(6分)参考答案:15.C【解析】“叙事怀古”说法错误,应是议论怀古。

16.①“菰菜莼羹”使用了张翰见秋风思归家乡的典故,但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否定了归乡的可行性,只能默默地目送征鸿南归,表达了词人宦游各地、归乡不得的愁思。

②“人间俯仰陈迹”使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典故,是说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年华逝去,壮志尽付东流,表达了词人对盛年易逝、事业无成的慨叹。

(每点3分;指出运用的典故1分,分析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文阅读】无名氏《双调水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无名氏《双调水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无名氏《双调?水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作答。

(8分)
双调?水仙子
【元】无名氏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

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
强登临情思悠悠。

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

(1)第三句借用了哪位文学家的哪句名诗? 有何用意?(2分)
(2)第四、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特别传神,请找出并赏析。

(3分)
(3)末句说“没来由惹起闲愁”,诗人的“闲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3分)答案:
14.(8分)
(1)借用了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

这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诗人因伤感悲愁而形销骨立的形象。

(2分,每问1分)
(2)“怯”和“强”。

“怯”是“害怕”的意思,因重阳节到而难免更加思亲,“怯”字刻画出诗人既思念心切又担心无法承受的微妙心理。

“强”是“勉强”的意思,诗人因一事无成又远离故乡而身心俱疲,“强”字写出了作者强撑弱体、登高远望故乡的精神状态。

(3分,答对两字1分,每分析一字1分)
(3)①时光易逝、一事无成的感慨;②身体虚弱、人生迟暮的伤感;③远离故乡、思念亲人的哀痛。

(3分,每点1分,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得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无名氏《水调歌·平时落日大荒西》阅读答案附赏
析-诗词阅读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时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1)平时落日大荒西写了怎样的景象?(2分)
(2)有人把最后一句的候改为听,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4分)
(3)请结合全诗赏析孤山几处看烽火一句。

(4分)
(4)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诗歌一、二句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景顺序?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分)
(6)壮士连营候鼓鼙一句中的候字在有些选本中写作听,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0(6分)
参考答案:
(1)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

(2分)
评改建议:抓住辽阔荒远落日西沉,每点1分。

(2)不好。

候字写出将士们等待命令,随时出征,表现出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2分)也突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
容待敌的气概和风度。

(1分)而听的主动性不及候,闻令未动,行动迟缓(1分)(只表态,不分析,不得分。

若认为好,视自圆其说的程度,酌情给分,
最高不超过2分。


评改建议:内容解说部分答出严阵以待无所畏惧即可。

(内容解说准确2分,
形象概括准确1分,有比较1分)(只表态,不分析,不得分。

若认为好,视
自圆其说的程度,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2分。


(3)这一句陡转,写出荒原上连营驻守的将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

军情紧急,给人以一种突兀、紧迫之感。

(2分)同时与前二句悠
缓宁静的氛围相对,达到欲张先弛、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

(1分)也为下句
写连营将士临危不乱,从容迎敌作铺垫。

(1分)
评改建议:内容上答出报警的烽火军情紧急2分;形式上答出与前两句舒缓宁
静的氛围形成对比,(1分)与下句写连营将士临危不乱,从容迎敌作铺垫。

(1分)
4、诗的首二句,就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着笔,起得平缓。

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

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接写夜景。

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
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

高复低三字,又状出星空夜转的景象,说明时间
在缓移,静夜在加深。

诗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在时间进程上和诗的结构、语
势上,都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导读者逐步进入诗人在
这两句诗里着意表现的静谧境界。

5.时间顺序。

(1分)营造出一种阔大、静谧的意境。

(1分)落日在遥远的
地平线上缓缓西沉,黄昏时分的边境辽阔荒远;日落而星出,只见陇山之上明
星闪烁,边境的夜晚格外静谧;星空夜转低垂,时闻在缓缓推移,静夜在慢慢
加深。

从日落到星出、星移,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境界。

(分析3分,意近即可)
6.候字。

(1分)候,等候之意,表明连营军士准备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出战迎敌。

(2分)候字写出战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突
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待敌的气概和风度。

(3分)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驻守在西域边境荒野上的连营军士,闻警候令待征的情景。

诗的
首二句,就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着笔,起得平缓。

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
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

陇上明
星高复低一句接写夜景。

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
星闪烁,则夜静可知。

高复低三字,又状出星空夜转的景象,说明时间在缓移,静夜在加深。

诗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在时间进程上和诗的结构、语势上,都
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导读者逐步进入诗人在这两句诗
里着意表现的静谧境界。

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

古代边防地带,隔一段距离就于高处设一烽火台,贮
狼粪于其上,一旦发现敌情,则燃火示警。

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
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

烽火起于幽深的静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