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作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作业
2、文中的静态景物有、、、、、、、。
文中的动物有:、、、、、、。
3、a.描写形状的词语有
b.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c.描写性质的词语有
d.描写声音的词语有
e.有情节描写的动、植物有
4、属于略写的是
属于详写的是
答:
2、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答:
3、先生有哪些特点?
答:
【答案】:
一、D二、A三、B
四、1、C2、C3、A4、B
五、A
六、
(一)1、B、C、E、G、J
2、静态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泥墙根、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
动物有: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3、a.高大、肥胖、短短、断砖、莲房一般、拥肿、小球、像人形的
五、下列句子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A.故事时候晚间古庙
B.长妈妈院子里读书人纳凉
C.先前曾经院子人
D.听到用功我住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校特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作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完成时间:30分钟学校班级学生一、基础训练(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二)填空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节选自,作者原名。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2.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
(三)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3.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四)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B.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单是”的内容详写。
C.两个“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
D.这个句式表明这段文字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
(五)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六)说说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七)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一个句子。
二、课时达标(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作业01(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鲁迅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我国未成年人所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2%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C.在异国他乡,不论华人华侨还是中方项目员工来中国大使馆求助,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2.选出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堂作业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锡箔.(bó)和蔼.(ǎi)秕.谷(bǐ)攒.聚(zǎn)B.确凿.(zuó)脑髓.(suí)缠络.(luò)人迹罕.至(hǎn)C.宿.儒(sù)桑椹.(shèn)菜畦.(wá)拗.过去(ǎo)D.蝉蜕.(tuì)渊博.(bó)觅.食(mì)人声鼎.沸(dǐ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轻捷诫尺无妨淋漓尽致B.鉴赏机关消释风流倜傥C.绣象绅士盔甲高枕而卧D.搏学书塾陌生牵连不断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冬天的百草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B.农民看着干涸的土地,哪怕是一场小雨也让他们望眼欲穿....。
C.农家小院中的小猫和母鸡注意到了来历不明....的丑小鸭。
D.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①(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排比对偶夸张B.排比拟人拟人C.排比拟人比喻D.比喻排比比喻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B.为了更好地解决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我班有近90%左右的同学课前查了字典。
C.百草园的生活虽然自由快乐,但三味书屋的生活却枯燥无味。
D.能否主动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作业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练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体裁),选自《》,作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家、家、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和杂文集《》《》《》等。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确凿.()菜畦.()脑髓.()书塾.()觅.()食蝉蜕.()倜傥..()盔.()甲收敛.()(三)回答下面问题1.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依题目所示,我们可以将课文划分为哪几部分?你能找出这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吗?2.第2自然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写在下面。
3.作者在写景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将其写得如此生动、美好呢?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4.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写一段话。
答案:(一)散文、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豫才、文学、思想、革命、《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坟》《热风》《且介亭杂文》(二)确凿.(záo)菜畦.(qí)脑髓.(suǐ)书塾.(shú)觅.(mì)食蝉蜕.(tuì)倜傥..(tì tǎng)盔.(kuī)甲收敛.(liǎn)(三)1.文题出现了两处地名“百草园”“三味书屋”,分别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因此,课文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过渡段是第⑨段。
2.(1)遇蜈蚣;(2)按斑蝥;(3)拔何首乌;(4)摘覆盆子。
3.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长吟,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原因:在大人们看来毫不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强的孩子观赏、玩耍并能在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以及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以及答案一、课内语段阅读(3)现在是早已并屋子(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2)相传叫做百草园。
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5)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方位),百草园的(名称),百草园的(变迁),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乐园)。
2、文中的“似乎确凿”怎么理解?(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
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
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3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概括(1)-(4)句所介绍的内容(1)位置(2)名称(3)下落(4)景物。
4.从第(5)句可以看出“我”对园子的感情(热爱)(怀念)5这段的中心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二、课内语段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七年级下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撒秕啄罩2.人迹罕至人声鼎沸3.不必说她名人辈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必说她物产丰富,有享誉世界的西湖龙井、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单是她那优美的自然风光,江南水乡的秀美神韵,她——浙江就足以令人向往。
4.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5.不能。
“伏”、“窜”比“停”和“飞”更形象生动。
“伏”字生动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可爱形象;“窜”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的轻捷机灵,也写出了儿童的羡慕之情。
6.示例: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蜻蜓在这里表演空中杂技。
7.对百草园各种景物和活动的喜爱、怀念之情,并以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喜爱对比衬托对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生活的不满。
(言之有理即可)8.示例:(1)鲁迅(1881—1936),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出版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坟》等。
(2)示例:《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之作,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
(3)示例:闰土:旧社会深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的典型农民形象。
2爸爸的花儿落了1.徘徊涯零2.静默静静3.示例:高山大海广博而庄严4.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不能改。
原句采用反复手法,强调了“我”当时焦急、急迫的心情。
6.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我”急切的心情恐怕也是一种预感,暗示父亲即将离世。
“我”进家门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也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撒秕啄罩2.人迹罕至人声鼎沸3.不必说她名人辈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必说她物产丰富,有享誉世界的西湖龙井、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单是她那优美的自然风光,江南水乡的秀美神韵,她——浙江就足以令人向往。
4.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5.不能。
“伏”、“窜”比“停”和“飞”更形象生动。
“伏”字生动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可爱形象;“窜”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的轻捷机灵,也写出了儿童的羡慕之情。
6.示例: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蜻蜓在这里表演空中杂技。
7.对百草园各种景物和活动的喜爱、怀念之情,并以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喜爱对比衬托对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生活的不满。
(言之有理即可)8.示例:(1)鲁迅(1881—1936),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出版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坟》等。
(2)示例:《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之作,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
(3)示例:闰土:旧社会深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的典型农民形象。
2爸爸的花儿落了1.徘徊涯零2.静默静静3.示例:高山大海广博而庄严4.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不能改。
原句采用反复手法,强调了“我”当时焦急、急迫的心情。
6.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我”急切的心情恐怕也是一种预感,暗示父亲即将离世。
“我”进家门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也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层作业)(原卷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础积累】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恭敬.(jìng)惭愧.(kuì)鉴.赏(jiàn)人声鼎.沸(dǐng)B.倜傥.(dǎng)淋.漓(lín)盔.甲(kuī)疲倦不堪.(kān)C.感慨.(kǎi)搓捻.(niǎn)绽.开(zhàn)小心翼翼.(yì)D.争执.(zhí)激荡.(dàng)奥.秘(ào)花团锦簇.(cù)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冬天的百草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B.农民看着干涸的土地,哪怕是一场小雨也让他们望眼欲穿....。
C.农家小院中的小猫和母鸡注意到了来历不明....的丑小鸭。
D.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3.(2分)下面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晚间,在院子里芮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B.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
C.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
D.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4.(2分)(21-22七年级上·新疆吐鲁番·期中)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撑放系拉B.支撒绑拿C.支撒系牵D.顶放连牵5.(2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对鲁迅没有任何影响。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确凿.(zuó)后窍.(qiào)缠络.(luò)宿.儒(sù)B.油蛉.(líng)菜畦.(wā)觅.食(mì)竹筛.(shāi)C.锡箔.(bó)桑椹.(shèn)盔.甲(kuī)戒.尺(jiè)D.蝉蜕.(tuì)书塾.(shú)脑髓.(suí)秕.谷(bĭ)2.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露出地面”中“露出”是动词。
B.“下面撒些秕谷”中“秕谷”是名词。
C.“棒上系一条长绳”中“系”是动词。
D.“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中“罩”是名词。
4.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B.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单是”的内容详写。
C.两个“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
D.这个句式表明这段文字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
5.“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抢答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生:鲁迅 (板书)师:他原名——生: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师:这篇文章出自他的散文集——生:《朝花夕拾》。
师:请一位同学来简单的介绍《朝花夕拾》生:是回忆性散文集,早晨的花到了晚上才拾取,比喻青少年时代的往事到了中年以后写成回忆性文章。
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就象盛开在晨光里的带露朝花,浸透着儿时的甜美,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浪花。
二.检查预习。
师: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掌握的情况:(幻灯片展示),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确凿菜畦骨髓收敛桑椹倜傥蝉蜕宿儒人迹罕至生一:读。
生:齐读。
三.解释题目批文入情师:课文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明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记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在这两处记述中有一处明显的过渡,大家能找出来吗?生齐声说:第九段。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声朗诵。
师:请注意这段的最后一句“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称蟋蟀,覆盆子,木莲为“我的”还是“们”,而且还突然冒出了德语,这种写法太特别了,我们能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吗?生:把百草园的动植物称为自己的朋友的一种亲密无间的情感。
师:在这朴实而又深情的语言中,你能体会到童年的鲁迅在告别百草园是,是什么心情吗?生:不舍,依恋。
四.重回乐园,寻访童趣(一.)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请大家回忆一下,百草园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乐趣?使鲁迅先生在告别百草园之后竟会那么的不舍,依恋。
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生:思考,回答。
生一:百草园的精美,故事神秘,捕鸟的乐趣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乐趣。
师:说的很全面,能不能说的再具体些。
生二:写了百草园中的菜畦,皂角树,桑椹,鸣蝉,石井栏,师:我们可以概括为大自然的美丽的景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优秀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优秀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篇一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
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满。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二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方面:学习作者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能力方面: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法。
写作能力:指导习作《美丽的邢中校园》,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素材。
这篇课文,不像镜子那样,只是原封不动的把原物照下来,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先让学生学习习作《这里有我的欢乐》,而后与20年代作者的欢乐比较。
在今昔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练、隽永。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学习作者的语言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观察。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的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开车”在本课中,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写生活感受《这里有我的欢乐》,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
一则学习作者的语言,二则传授观察方法,三则练习所学的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以便巩固。
教学程序(一)、本课教学的整堂安排根据课文内容和讲练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即:第一环节:讲授新知,大约用30分钟;第二环节:练习巩固,大约用15分钟。
(二)、第一环节的具体安排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采用练习式导入法。
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篇100字的小文章《这里有我的欢乐》。
教师批阅以后,选出两篇短文:一篇较好的,一篇较差的。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作业(含答案)docx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作业(含答案)docx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菜畦()斑蝥()收敛()脑髓()秕谷()倜傥()宿儒()人迹罕至()油línɡ()chán 络()桑shèn()mì食()蝉tuì()yuān博()kuī甲()锡bó()人声鼎fèi()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
B.会场上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云宵。
C.乔治看似申士、温柔,实则平庸、懦弱。
D.这位葛君便很恭敬地向他作揖问候。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研究古文字只有两年,但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这方面的宿儒了。
B.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C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D.在任何行业中,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们都不应高枕而卧。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这是闰土的父亲所________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2)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古迹,如今已变成________的沙漠。
(3)集市上万头攒动,________。
A.传授穷乡僻壤人声鼎沸B.讲授人迹罕至群情鼎沸C.传授人迹罕至人声鼎沸D.讲授穷乡僻壤群情鼎沸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鲁迅故乡绍兴的三月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河北唐山附近发生大约里氏4.2级左右的地震,北京地区也有震感。
C.为应对钓鱼岛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多艘海洋执法船在钓鱼岛海域巡航。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等。
七年级下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撒秕啄罩2.人迹罕至人声鼎沸3.不必说她名人辈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必说她物产丰富,有享誉世界的西湖龙井、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单是她那优美的自然风光,江南水乡的秀美神韵,她——浙江就足以令人向往。
4.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5.不能。
“伏”、“窜”比“停”和“飞”更形象生动。
“伏”字生动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可爱形象;“窜”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的轻捷机灵,也写出了儿童的羡慕之情。
6.示例: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蜻蜓在这里表演空中杂技。
7.对百草园各种景物和活动的喜爱、怀念之情,并以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喜爱对比衬托对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生活的不满。
(言之有理即可)8.示例:(1)鲁迅(1881—1936),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出版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坟》等。
(2)示例:《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之作,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
(3)示例:闰土:旧社会深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的典型农民形象。
2爸爸的花儿落了1.徘徊涯零2.静默静静3.示例:高山大海广博而庄严4.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不能改。
原句采用反复手法,强调了“我”当时焦急、急迫的心情。
6.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我”急切的心情恐怕也是一种预感,暗示父亲即将离世。
“我”进家门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也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七年级上册语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作业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作业一、填空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体裁),选自散文集,标题中的“从……到……”表明课文是按的变换这一顺序来写的。
2、写百草园的部分,作者选取了在百草园观赏春夏秋季的美丽景物自由玩乐、和等三方面的事情,紧扣“”一句,表现自己对百草园的无比喜爱和怀念之情。
其中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叙。
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先撇开某些东西不说,从而突出“”后边引出的内容,具体到文中来说,“不必说”“也不必说”略写了百草园的,“单是”则强调了“”这一重点,同时也通过这一句式说明园中美景多多,乐趣多多。
4、作者尽管对封建教育制度心存不满,但对三味书屋里的先生却是的;文章虽然是将“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着写的,但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却是的,与前文对百草园生活的叙写是和诣统一的。
二、字词5、给加点字注音确凿.菜畦.收敛.秕.谷系.绳宿.儒盔.甲蝉蜕.脑髓.东方朔.锡箔.书塾6、解释加点词义攒.(cuán)在一起被老和尚识破了机关..人迹罕.(hǎn)至(dǐingfèi)人声鼎沸..三、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下面问题:7、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8、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9、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10、“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写百草园的()。
“这里”指()附答案:1、鲁迅、散文、《朝花夕拾》、空间位置(空间方位)2、美女蛇的故事、冬天雪后捕鸟、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插3、单是、整体外貌、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短短的泥墙根一带)4、恭敬、对比、怀念5、záo qíliǎn bǐjìsùkuītuìsuǐshuòbóshú6、凑在一块儿、秘密、稀少、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7、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业设计
一、基础性作业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quèzáo ( ) mìshí( ) qīng jié( ) 直cuàn( )yún xiāo( ) tǎng ruò( ) jiàn shǎng( ) zhuóshí( )Héǎi ( ) rén jì hǎn zhì( )2.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朝花夕拾》写的大多是作者的个人生活,整本书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整体况貌与风气。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追寻鲁迅童年的足迹,读出不同的童年味道,能感受到作者对社会辛辣的讽刺与批评。
A.因为所以只有才B.虽然但是不仅而且C.虽然但是只要就D.因为所以只要就二、提高性作业根据选文,请归纳百草园的乐趣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三、拓展创新性作业是强调的重点,这段文字采用的写景顺序是()A由高到低B由静到动C由近到远 D 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一、基础性作业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gōng jìng( ) zhìpǔ( ) bó xué( ) yuān bó( )tìtǎng( ) lín lí( ) ǎo( )过去kuī jiǎ ( )shēn shì(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2.按提示修改病句。
①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色彩;有人童年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社会的印记;有人童年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②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既是深藏在心中的无尽宝藏,但还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
(1)①句中的“”一词应改为“”。
(2)②句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三、拓展创新性作业父亲与衍太太也是鲁迅成长路上的重要人物。
假如小鲁迅因上课描绣像被寿镜吾老师批评,这件事被衍太太和他父亲知道了,请你猜测他们分别会对小鲁迅说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作业
一、填空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体裁),选自散文集,标题中的“从……到……”表明课文是按的变换这一顺序来写的。
2、写百草园的部分,作者选取了在百草园观赏春夏秋季的美丽景物自由玩乐、和
等三方面的事情,紧扣“”一句,表现自己对百草园的无比喜爱和怀念之情。
其中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叙。
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先撇开某些东西不说,从而突出“”后边引出的内容,具体到文中来说,“不必说”“也不必说”略写了百草园的,“单是”则强调了“”这一重点,同时也通过这一句式说明园中美景多多,乐趣多多。
4、作者尽管对封建教育制度心存不满,但对三味书屋里的先生却是的;文章虽然是将“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着写的,但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却是的,与前文对百草园生活的叙写是和诣统一的。
二、字词
5、给加点字注音
确凿.菜畦.收敛.秕.谷系.绳
宿.儒盔.甲蝉蜕.脑髓.东方朔.
锡箔.书塾
6、解释加点词义
攒.(cuán)在一起
被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
人迹罕.(hǎn)至
(dǐingfèi)
人声鼎沸
..
三、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下面问题:
7、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8、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9、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
10、“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写百草园的()。
“这里”指()
附答案:
1、鲁迅、散文、《朝花夕拾》、空间位置(空间方位)
2、美女蛇的故事、冬天雪后捕鸟、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插
3、单是、整体外貌、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4、恭敬、对比、怀念
5、záo qíliǎn bǐjìsùkuītuìsuǐshuîbïshú
6、凑在一块儿、秘密、稀少、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7、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8、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9、“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0、拟人、声响、短短的泥墙根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