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导向及启示
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
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
焦红 丽 , 丕军 姜
(. 1 渤海大学 高等职业技术 学院, 辽宁 锦 州 1 10 ;. 2 0 0 2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北京 10 4 ) 0 04
【 摘 要 】 当前世界经济 已经进 入服务经 济全面发展 的 时代 , 生产 性服务 业的快速发 展是发达 国家经 济发展 的 主要特征 , 发达 国家 生产性服 务业 的发展经 验进行 总结 , 业集聚 、 技创 新 、 国投 资 等是其 主要特 征和发 展趋 对 产 科 跨 势 , 中政府 有效 的产 业政策和法律 法规 起到 I 其 导和推 动作 用。在 此基 础上 , 对北京生产性 服务 业发展提 出一些必要
一 一
美 国经 济 学 家 布 朗宁 ( rw i ) 辛 格 曼 (igla )95 Bo nn 和 g Sne n 17 m 年在对 服 务业 进行 功 能性 分类 时 ,最 早 提 出生产 性 服 务业 ( r ue e i s概 念 以来 , 产 性 服 务 业 发 展 已经 引 起 广 泛 Po cr rc ) d S ve 生 的影 响和关 注 。生产 性服务业 能够发挥所 谓的 “ 黏合 剂” 作用 ( i l,9 6 , Rd e 18 )从而有效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 d 交易与组合 , 降低经 济运 行成本 ,在 国民经济发展 中扮演着新 驱动者 的角 色。 作为一种 高智 力、 高集聚 、 高成长 、 高辐射 、 高就业的现代服 务产业 , 当前国际上 已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程度作 为衡量 经济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已经成为 国际大都市产业发展 的首要特 征, 是城市 国际竞争 力提升的关键和核心因素。 在我 国,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全 面贯彻 落实科 学 发展观 , 促进 国民经济持续 、 快速 、 康发展 的迫切要求 , 健 对提 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 、 大就业 、 扩 在提升 国家竞 争力 、 促进经济 快 速 发 展 方 面 发 挥 着 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 当前 , 京 经 济 已经 开 北 始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和 阶段 , 借鉴发达 国家生产性服务 业 发 展 经 验 , 力 发 展 生 产性 服 务 业 不 仅 规 避 了北 京 物 质 资 源 大 匮乏的劣势 , 还有助 于推动北京 服务业 自身结构升 级 , 在发挥 北京人才 、 科技等优 势 , 以及建设创 新型城市 等多个方 面发挥 着重 要 作 用 。
生产性服务业_中国制造_走向_中国创造_的必由之路
南方论刊·2010年第1期经济纵横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杨书群 曹 大(中共佛山市委党校 广东佛山 528000)【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产业,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
本文认为,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为此,要准确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点,全面认识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借鉴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特点;重要性;经验;路径服务业按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M.J.Healy和B.W.Ilbery的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指的是为其它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国内经济学界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上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描述,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指,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保障性服务,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
产业范围涵盖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技术研发、法律服务、会展服务、广告服务、管理咨询、教育培训、电讯与信息技术服务、房地产业、工程设计与维修等。
生产性服务的特征是被企业用作生产商品或提供其他服务的生产过程的投入,是纯粹为企业生产而提供的中介服务,其消费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产品,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有效服务。
与生活性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
因此,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与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近年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当前,准确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点,全面认识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借鉴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对于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政策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政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生产性服务业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生产性服务业?它又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探讨,并结合实际政策,剖析当前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以知识、技术和创新为主要输入,以提供为产品和生产过程中的服务为主要输出的行业。
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服务为导向,为增加生产效率服务;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含量,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专业人才;三是更具有市场化特征,以商业化运作为主要方式。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前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前景看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数字技术、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补充和支撑。
这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遇。
其次,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
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品牌、定制化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尤其是在现代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大有可为。
再次,国家政策的支持。
政府多次强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如支持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数字经济等,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三、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虽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前景看好,但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短缺。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到知识、技术、专业等方面的需求,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才素质与能力。
然而,当前生产性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水平相对较低,且整个行业的人才供给缺口比较大。
其次,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产业间的融合需改善。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补充和支撑,必须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然而,目前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产业间的融合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强协同发展和互补性。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分类、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及国内发达城市的经验做法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分类和主要特点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中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它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1、现代物流业:包括运输、代理、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并具有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2、商务服务业:3、信息服务业:包括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
4、科技服务业:包括研究与实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地址勘查业。
5、现代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其他金融活动。
6、涉农服务业:包括农业科技服务、农民就业服务和农村市场服务。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特点1、融合性。
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它依附于制造业,在制造业的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中起着增加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作用。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行业融合特征也较为明显,并产生出许多新业态。
如数字化服务是将图像、文字、—1—影像、语言等内容,运用数字化高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服务,它横跨通讯、网络、媒体及传统文化艺术等各个行业,是服务业行业融合的产物。
2、关联性。
从产业关联效果看,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者提供服务投入的行业,与其它产业关联效果大。
在整个产业链中,上下游各种服务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服务提供与客户消费密不可分。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又使得敏捷制造、零库存、虚拟企业成为可能,是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3、知识性。
生产性服务业以先进科技、专业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技术和知识含量较高。
以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提供给其他行业或企业的非实体产品或辅助服务,如咨询、金融、物流、人力资源等。
本文将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介绍如何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首先,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其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例如,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其他行业提供融资支持,还能够促进其他行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
此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区域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提供创新和转型支持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管理服务,帮助企业进行创新和转型。
通过与企业合作,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为企业提供市场分析、战略规划、技术研发等支持,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还可以帮助企业改进管理和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技术创新。
因此,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加大对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的投入,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科研机构,提供相关培训和研究项目,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生产性服务业。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改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是吸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简化行政审批和减少行业限制,降低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便利度。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相关政策和财政支持,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投资和发展的奖励。
例如,可以给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流入。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规划和趋势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其借鉴一、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主要发达国家以通信、金融、物流、专业服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已占全部服务业的50%,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也带动了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总体趋势,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到服务业,特别是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壮大。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随着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部门,先后从制造业企业中独立出来,并不断发展成为专业的服务企业;二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软件、IT服务、研发设计等一些新的服务业态逐渐产生;三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断扩大,制造企业更多地将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性服务环节交给专业服务企业来完成,以降低其获取相应服务的成本,从而使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交易数量不断扩大,也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全球服务业总体规模约36.8万亿美元,当前全球服务业产值比重平均已超过60%,部分发达国家超过75%,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
以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为例,金融、信息、保险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1/3。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研发及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代表着服务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美国发展服务业政策措施及对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美国发展服务业政策措施及对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启示*秦嗣毅[摘要]美国是现代服务业最发达的国家,它在服务业发展中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经验是值得学习。
美国通过采取发展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并重、重点扶持服务业重点部门、注重对科技人才的贮备与服务贸易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服务业创造良好制度环境等政策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获得了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环境、重视人才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制定前瞻性发展计划以引导世界对本国服务产品的需求、利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密切联系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等经验。
广东发展服务业要通盘考虑、要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力度、要重视服务业人才培养及就业、要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并扩大对民间资本的开放、要改善服务业内部结构、要重视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要谨慎处理服务业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最终提高广东服务业竞争力。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服务贸易;生产者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配第-克拉克定理表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都会不断提高,其实这两个比重提高的过程就是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加的过程。
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应该更加重视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指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出现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1]主要是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狭义而言主要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科技服务、房地产业等部门;广义而言就要扩展到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及娱乐业等部门。
就本质而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
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服务产业结构乃至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保护环境的最佳战略选择;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是构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发展现代服务业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和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引发了学术界对服务经济的广泛研究,Mac hlup (1962)、Bro wning 和Sin-ge lman (1975)等学者提出并逐步明确了生产性服务的概念与内涵。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生产性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源泉,[1]随之生产性服务成为服务经济研究的重点课题,很多国外学者从生产性服务自身的增长、生产性服务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生产性服务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生产性服务的区位分布等角度入手,对生产性服务作了广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理论与实践均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提高一国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扩大就业、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后,鉴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进一步上升,国际学术前沿提出了服务科学[2]的概念,并加强了对生产性服务的研究;印度、菲律宾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近十年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一直在33%左右徘徊,生产性服务更是存在着规模小、吸纳就业少、建设水平低等缺陷,与我国工业化后期经济结构转型的经济发展阶段严重不适应,为此,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特别将“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故研究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启示,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一、国外典型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20世纪中期以来,服务经济已经成为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时期的标志性经济结构。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在这里主要选取美国、日本和英国三个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总结其生产性服务发展经验以资借鉴。
(一)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成为其服务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对国外生产性服务市场的大力开拓都促进了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及特点生产性服务业指的是以技术、管理、咨询、设计和中介等服务为主要内容,能够促进工业、农业、能源、运输等其他生产领域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其主要特点包括高度专业化和差异化、高附加值、高集成性和高科技含量等。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1. 服务外包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生产要素流动的自由化,企业越来越趋向于把非核心业务逐步外包出去。
2. 信息化趋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服务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3. 创新驱动趋势。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服务性产品和服务模式涌现出来。
4. 多样化趋势。
服务范围从传统的货物贸易、物流,逐渐涵盖了人力资源、技术咨询、设计服务、质量检验等多种服务领域。
三、政策支持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
政府支持进一步推进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鼓励发展跨境服务贸易。
2. 建立服务业发展基金。
政府设立服务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
3. 减税降费优惠政策。
政府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减免和研发补贴力度,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经营负担。
4. 鼓励创新发展。
政府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进步和企业间的跨行业合作。
5. 破除行政障碍。
政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方式,帮助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打破行政障碍和垄断局面,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建议1. 加快推进技术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是实现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需要通过构建培训基地、加强人才引进等方式提高人才质量。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我们的几点启示一、发达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启示发达国家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引领者,其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总结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 践行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发达国家普遍较早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引导市场经济茁壮成长,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而我们也应该秉持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将市场经济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促进市场焕发更大活力。
2.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朝着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等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积极引导产业升级,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
我们也应该坚持转型升级的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3. 加大投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
发达国家重视投资的重要性,积极引导资本流向高效经济领域,解决扩大内需的问题。
相对而言,我国投资力度还有待加强,应该加大对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4. 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行业领先品牌。
而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更多的关注应该放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上。
5. 注重加强人力资本的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积极鼓励教育、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工作技能。
在我国,也应该注重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启示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如下:1. 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实现多层次保障。
发达国家社会保险覆盖面广,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收入的保障需求,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多层次保障体系。
我国也应该加大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力度,完善制度,实现全民覆盖。
2. 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普及和均等化。
国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及启示
●本刊特稿国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及启示路红艳发达国家在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制定和出台的鼓励、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对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一、国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一)成立专门的服务业发展机构,指导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由于生产性服务业涉及的门类较多,行业管理较为复杂,发达国家在推动生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专门成立服务业发展或促进机构,从战略高度指导和协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如美国纽约市政府商务部门分别与能源、资源环保、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官员组成促委会,着力协调和推动服务业发展。
日本东京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和金融厅两大政府机构成立了服务业专门研究小组,以协调和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英国为保持其金融服务业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成立了由20名金融业要员构成的“金融服务业全球竞争力小组”。
新加坡为全力推进服务经济的知识化和信息化,专门成立了服务业总体推进机构,及时监测和解决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扶持行为引导和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二)出台系列产业发展政策,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1、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政策由于金融、信息、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都是知识密集型和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因此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科技创新。
一是注重服务业科研投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咨询、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经历了一个以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浪潮,据统计,美国近20年服务业的研发经费投入的平均增长率是其它行业的两倍。
英国政府则大力推行技术预测计划,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英国服务业的科研投资总额达到25亿英镑,是当年制造业科研投资增长速度的4倍。
二是强化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
2002年7月,英国贸工部出台了《投资于创新》的政府战略报告,鲜明地提出要为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加投入。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挑战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挑战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高度复杂和不断发展的进程,而生产性服务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这个行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个行业的贡献和挑战。
1. 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主干部分,贡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的GDP增长。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经济增长的最前沿,然而,生产和物流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制造业。
这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满足基于服务和知识的生产流程已成为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性服务的增长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2. 就业机会: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直接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
这个行业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就业机会,包括技术支持、财务、物流、运输、工程、维修和管理的职位。
这些职位对专业技能和不同级别的教育需求各不相同。
在全球经济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追求更高薪水和更好工作条件的可能性。
3. 导向创新:市场逐渐走向“自主化”、定制化和低批量生产的趋势,而生产性服务业对这个转变的导向创新至关重要。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提供自动化和数字化工具来支持客户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对市场成员进行调研并提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及提供出口和专业服务来增强生产主力军的竞争力。
从技术角度看,这个行业也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和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是,这个行业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因为要保持就业岗位的增加和为不同企业提供专业服务非常不容易。
下面是这个行业所面临的问题:1. 竞争加剧:随着世界各地都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竞争格局正在不断发生变化。
缺乏专业知识和广泛网络的公司将面临着退出市场的危险。
这也会导致更大的竞争力,企业将不得不在提供服务,加强服务,以及通过提供更全面和专业的服务来赢得客户。
2. 技术难题:随着全球工业发展的迅速和数字化革命实施的越来越普及,一些新型技术和工具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产品和服务。
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我 国 目前整 体处 于工 业 化 中期 阶段 , 服务业 发 展 正处于上 升势头 , 实 践 中仍 存在 诸 多制 约 服务 但 业发展 的瓶 颈 , 致使 服务业 发展相 对缓慢 和滞后 , 服
务业水平 亟待提 高 。为此 , 的十七 大 明确 指 出 , 党 要
以电力、 计算机为标志 的第二、 三次产业革命之 第 后, 西方 发达 国家基本 完成 工业化 , 并稳步进 入后工 业 化 时期 。在工业 化前期 , 服务业发 展缓慢 , 滞后 于 工业 发展 , 比重上 升 的趋势 并不 明显 , 时服务业 比 有 重还 可能呈现 出短 暂 的下 降 ; 但进 人工业 化 中后期 , 随着经 济发展水 平提 高 , 动力 由农业 转 移 到制 造 劳 业 , 从制造业 转移 到 服 务业 , 均 G P超 过 1 0 再 人 D 0 0 美元 的发达 国家 , 务业 在 国 民经 济 中 的产值 比重 服 和就业均呈 上升趋势 , 服务业 开始迅速 崛起【 。 2 J
高服务业 比重 和水 平 。这 为今后我 国服务业 的发展
渐衰退 , 新 的生产 需求 和 消 费需 求又 催 生 了一 并且 批新兴 服务业 的发展 。工业 化阶段服 务业发展 历程
一
般 表现为三个 阶段 : 第一 阶段 , 工业 化前期 ,流通
指 明 了方 向 。为科 学 、 范 、 规 有序 地பைடு நூலகம்发 展 我 国服 务 业 , 必要借 鉴发达 国家 工业 化 阶段 服 务业 发 展 的 有
发达 国家 工业 化 阶段 服务 业 发 展的经验 与 启示
谢 丽 威
(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 山东 烟 台 24O ) 6OO
摘
要: 目前 , 发达 国家基本完成工业化 , 正稳步进入后工业时期 , 工业化过程 中其服务业发展 已较 为成熟。 在
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实践及启示
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实践及启示作者:李子文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26期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当前全球产业组织变革的重要趋势,是厚植制造业核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依靠在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等服务领域的优势,长期主导全球分工网络格局,特别是通过制造活动和服务活动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增值环节从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转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较低,直接制约我国企业从产业链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转移、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服务化比例仅为2%,2009年达到20%以上,但仍远低于同期美国上市公司逾50%的比例。
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两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
在此背景下,系统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政府的政策实践,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相关政策尽快落地实施,加速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一、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实践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发达国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全球价值链制高点的重要路径。
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虽然没有专门制定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但在其制造业相关的重大国家战略都包含了两业融合的理念和思路。
(一)支持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一是充分放开现代服务业准入限制。
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服务业相关系列法规,放松市场进入审查和资质评定,大幅降低服务准入壁垒,全面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激发服务业市场活力。
在物流运输服务领域,美国在90年代全面放开了运输企业在运输价格、资质获取、企业规模等方面的准入限制,促成大量行业内收购、兼并和优胜劣汰,提升了行业整体的规模化水平,形成一批全球知名的汽车货运集成方案提供商,物流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输费率不断下降,大大降低社会生产组织和流通成本。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发达国家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地位,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概况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以服务为主导的、服务于生产、科技开发、金融、交通运输、信息产业等行业的一类服务性行业。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咨询、设计、技术研究、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物流、商贸等领域。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下,生产性服务业处于萌芽状态。
第二阶段是在1990年代末期到2008年期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发展仍然不够成熟。
第三阶段是在2010年到现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成为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制造业的支撑力量。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
首先,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一些公司使用咨询服务的信息技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在市场上取得更好的效益。
其次,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为制造业提供重要的附加值。
在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提供到包括技术研究、设计、标准化、测试检测、教育等一系列服务,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好,竞争力也更强。
最重要的是,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培养技术人才,提供市场的培训、招聘等增强了行业的人才储备和培养。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尽管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视,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
这就引发了市场竞争的激烈,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愈加激烈。
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不断拓展创新,制造业也将更多更好的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模式取得更高的竞争力和创新性。
最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精品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启示一、国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一美国的经验。
美国是世界上生产性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信息咨询服务业、金融、法律、电子商务、财务审计和科学技术研发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重点发展金融、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纽约模式;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创新的斯坦福+硅谷模式。
总结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大力度的国外市场拓展两个特点。
影响美国生产性发展的制度因素有完整的产业政策;健全的财税政策;完善的法律法规;健全的行业协会等等。
二英国的经验。
英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典型的服务外包特征,1979年,英国政府进行私有化改革,把政府部门承担的设计、审计、计算机服务交由私人企业去提供。
英国政府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政策环境,包括解除公司注册方面的壁垒,鼓励兴办企业;开放资本市场,使企业融资更为容易;政府做好咨询服务,对企业进行指导;大力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使劳动者具备从事服务业的能力�。
英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集群特征,伦敦的金融业、商务服务、创意服务产业都呈现集群化发展的特点。
三德国的经验。
德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的比重高达45-50,其强大制造业基础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是推动德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制造业高端化的过程也是服务业现代化的过程,同时,健全的法律体系;成熟的行业协会;市场经济为主,政府引导为辅是影响德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三个制度因素;研发投入、中小企业的比重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因素。
就德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模式而言,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先进口后发展模式。
二、国内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一香港的经验。
香港是目前世界上生产性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之一。
服务业增加值已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90以上。
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香港利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政策。
完善的经济制度、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行业协会、高度开放的市场、优惠的税收制度及大量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小企业,都是影响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因素。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政策建议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政策建议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强大引擎,也是当今全球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知识密集度最高、高层次人才就业最集中的产业。
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开放水平逐步提高,支撑转型作用日益增强,但也存在着显著的短板问题和制约因素。
必须持续深化新发展理念引领,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坚持以创新为基点、以改革开放为关键举措,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支持、监管体系,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势中国论文网/2/view-13021461.htm(一)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近年来,在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①,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稳步提升,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由9.35万亿元增加至18.71万亿元,名义增速为14.9%,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名义增速1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52.3%提高到54.6%(图1)。
2013―2016年,规模以上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企业的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2%。
2017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2017年1―10月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9%,快速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1.2个百分点。
实地调研也印证这一形势,2017年1―10月河北省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26.0亿元,同比增长14.5%,比生活性服务业收入增速高8.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例为80.13%。
(二)新兴服务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发展和“放管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不断涌向和蓬勃发展,新动能加快集聚和培育壮大。
2013―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5%,其中,科技服务领域的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2.6%和15.0%,节能环保服务领域的生态监测、环境治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5.8%和17.0%,知识产权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0.1%。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思考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思考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而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滞后。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和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我国“十一五”纲要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延分类,即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是市场化的中间服务而非最终消费服务,它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服务,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的特点,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重要行业和部门。
根据钱纳里的多国模型,三次产业之间的经济增长率有依次替代的关系。
首先是工业增长率先超过农业,接着是服务业超过农业,最后是服务业超过工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为劳动与物质资本带来更高的生产率,并改进了商品与其他服务的质量,有助于促进产业集聚和工业化进程,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的助推器,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牵引力,经济变革与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
如果说服务业增长是节约社会交易费用从而提高交易活动效率的制度创新结果,那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则与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投入有关。
经济增长过程从最初依赖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到依赖物质资本,最后到依赖人力和知识资本,勾勒出现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工业化进程的基本阶段。
工业或农业中的生产服务职能一直存在,只不过随着实物生产部门内部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逐渐从“内部化”转向“外部化”,原先工业和农业中的服务职能转由外部专门化服务企业来承担。
引入“内部化”和“外部化”概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种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键 词】 发达国家; 关 生产性服务业; 政策; 启示 【 中图分类号】 l2 【 F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2 6(o82—070 10—782o ) 09—3 2
生产性 服务业 是产业 价值链 的重要 增值 点和促 进其他 部 门增长 、 动国民经济效率 提高的重要 战略部 门 。它 能够 发挥 推 所谓 的 “ 黏合 剂 ” 作用 ( ide18 )促 进 生产 要 素 的合 理 流 Rd l 9 6 , , 动、 交易 与组合 , 降低经 济运 行的成本 , 国民经济发展 中扮演 在 着新驱 动者 的角色。由于生产 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 的关联 波及 效应 比较 强 , 多国家 的政府都 曾出台特殊 的政 策或者改革措 很 施, 以创造条件鼓励 、 扶持生产服务业 的发展 。
的铁路 法及 其他 系列 法律 , 以及推动公路 、 航空 、 口建设私有 港 化 的政 策 ,在某种 程度上减少 了国家对运输业 的控制和约束 , 推动 了运输业更接 近于 自由市场体 系 , 而为充分发挥 物流业 从 的整体 效应 和实现供应 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体 化 ,提供 了广 阔的发展空问 。 第二 , 投资政策方 面 , 综合 考虑经济趋 势 、 社会 趋势 、 技术趋势 、
发达 国家生产 性服务 业 的政 策导 向及启 示
毕 斗斗 方远 平 z ,
( . 南理 工大学 经济与 贸易学院, 东 广州 5 0 0 ;. 南师范大学 , 东 广 州 5 0 3 ) 1华 广 10 6 2华 广 16 1
★
【 摘 要 】 论文对发达国家一些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 邮电通讯业、 信息服务业、 研发服务业、 融资租赁
业的发展。
( ) 一 物流业的政策导 向 物流业 是 以交 通运输仓 储业 的发展 为基础 的一种 复合 型 产业 。作 为社会 经济大 系统的动脉系统 , 物流联结 社会生产各 个部 门成为一个有机整 体的纽 带。 流的发展对商品生产 的规 物 模、 产业结构 的变化 以及经济发展 速度具有制 约作 用 。发达 国 家政府在为物 流业发展提供 良好的制度环境 、放松运输管制 、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投入 等方 面进行 了一系列努力 。 1美 、 、 . 德 日国家的 经验 。美 国的经验是 :1 注重市场化改 () 革, 健全物 流法 规 。逐步放 宽对航空 、 铁路 、 公路等运输 市场的 管制 , 放松 由公共承运人和契 约承运人提 供的有关服务 、 价格 , 以及承担义务方面的限制 , 改变允许私人运输 的范 围。 2 不断 () 健 全管 理网络 , 各层 级职责分 明的物流立法 、 行政 、 司法管理 机 构 以及 强大 的行 业管理机构 , 为各种 物流政策 的出 台、 布 、 颁 执 行 以及加强 理论研究 和实 际应用 方面 的事务性 管理提 供 了保 障。( ) 府资助和扶持是物流 系统 发展 的基础。在政府搭台 、 3政
铁 路 、 口运输业 的控 制 , 港 通过 自由竞 争 降低 日 国 内物 流运 本
文件 , 明确物流业 的发展 目标 , 涉及 放松 管制 、 完善基础 设施 、 物流 系统升级 、 府部 门的协 调促进 机制 等内容 , 总体 上引 政 从 导本 国物流业 的发展 ; 3 从 整体上 规划 、 () 组建 物流 园 区 , 提供 长期 的低 息贷款予 以扶 持 , 积极 加快交通设 施的配套建设 以及 信息 、 询 、 咨 维修 和综 合服务 , 高物 流经营的规模效益 。 提 2 达 国家物流政策特 点。第一 , . 发 管理体制方 面 , 不断推行 自然垄断 的交 通运输行业改 革 , 通过出售 与特许 经营权经 营的 方 式引人 私有制 , 渐 由政 府所有 转 向私人所 有 、 逐 政府 监管 的 模式 。 美 、 德三 国外 , 、 除 日、 英 法等 国也颁 布 了实行“ 网管 分离”
、
促进物 流的整体效 应与 自由发展 ; 2 政府制 定纲领性 () 发达 国家 生产 性服 务 业典型 行业 的发展 政策 述 输成本 ,
评
二 战后 , 发达 国家 已经基 本完 成 了工 业化进 程 , 逐步 开始 迈人后工业化时代 。 在这些服务经济 占据 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 中, 生产性服 务业的增加 值和就业 比重 一直都 占据有显著 的优 势。 发达国家也十分注重通过一些政策措施来推进 生产性服务
环境影响 、 政府职 能 、 国家安全等诸 多因素 , 引导物流 系统协 调 发展与完 善。政府投资 政策的取 向对 物流系统有重 大影响 , 为 提高物流 的速度和效率 , 很多发 达国家制定 了优先兴建高速公 路 计划 、 励发展联合 运输 、 鼓 加强物流技术 创新和研发 , 开发智 能运输系统 。对环保 的重 视也越来越提上 重要 日程 , 如欧盟各 国放宽对 铁路货 运的 限制 , 为提 高铁路 货运 的竞争 力 , 减少公 路货 物运输造成 的汽车大量排 放废气污染 , 加快铁 路货运 的开 发 企业 唱戏的架 构模式 中 ,美 国政府 通过直 接投 资或 者低 息 贷 放 步伐 就是 非常具有代表性 。 达国家在全国范围 内布置物流 环保性 、 经济 款、 担保 贷款 、 税收优 惠 以及 其他形 式补贴 的途径 参与 保证 了 货 运 中心地 址时也综 合考 虑 了区位交 通便捷 性 、
一
物流系统 的投资来源 。 德国 的经验是 : 1 国家 对物流统筹规 划 、 方政府进行投 () 地 资扶持 ,官办 民助 ” “ 业 自治 ” “ 、企 的模式 推动 了德 国物流业规 模 不断扩大 ;2 通过行政 和经济手段 引导 物流向价格低廉 、 () 安 全 与环 保的方式转变 , 同时不断提高物流发展 的科 技化含量。 日本的经验是 :1 通过立 法改革和行政 改革 , () 减少 国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