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新高考九省联考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七)语文试题 【教师版】

新高考九省联考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七)语文试题 【教师版】

新高考九省联考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以下简称“一号沉船”)为明正德时期的一艘商船,所载货物数量巨大,数量不少于十万件,其中以瓷器为主。

瓷器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造型精美、色彩斑斓的珐华器。

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考古发现的珐华器历来罕见,此次在沉船中发现更是首次。

因此,一号沉船集中发现一批如此炫目多彩的珐华器,可谓惊艳天下。

珐华,又称“珐花”“法花”“法华”,是一种以陶或瓷土为胎,施蓝、绿、白、紫等各色中温釉,采用沥粉之法勾勒纹样轮廓,再二次烧成的陶瓷装饰技法。

珐华器始烧于元代,而盛于明清。

元代,珐华器流行于晋南地区。

明中期,景德镇地区开始使用瓷胎仿制珐华器,故珐华器又有陶胎和瓷胎之分。

民国时,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记载:“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

大抵皆北方之窑……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

其花以生物花草为多。

”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珐华器的两大生产区,其器形纹饰和实用功能均存在一定差异。

山西陶胎珐华器多为瓶、罐等小件,以陈设用具为主,实用器皿很少,有瓶、罐、香炉、佛像、动物雕塑等作品。

多绘以山石花草及人物纹,纹饰粗放,极具北方民间泥土气息。

景德镇瓷胎珐华器也以陈设用具为主,但造型典雅,常见梅瓶和大口罐,纹饰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等为主,其显著标志是肩部常饰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极具南方清新典雅之气。

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器,花纹以云肩纹、灵芝纹、璎珞纹、莲池纹、桃纹为主。

从器形、胎釉及装饰技法来看,应为景德镇窑所产。

国内考古发现的珐华器数量并不多,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珐华器的两大生产区,目前却没有相关窑址的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沉船考古中均未发现珐华器,而一号沉船中珐华器的发现,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器曾作为商品对外销售,同时也为我们寻找相关生产窑址、厘清海外地区珐华器来源等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物资料。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气氛”是什么?我们的很多感受都源于空间中的气氛,气氛需要我们通过感官系统去感知,而我们的心情(内在因素)也会对感受气氛的结果有所影响。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准确的词汇去定义气氛,它更像一个信号,被捕捉、被感知。

有时艺术家并没有用语言对作品进行一些解释,但人们依旧能通过他的作品感知他所想表达的内容,而这更像是一种默契,属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

位于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的艺术作品“Hausur”就是解释“气氛”一词很好的例子。

“Hausur”是一栋由葛雷格·施奈德在1985年精心改造的房屋。

对于观者而言,建筑内的房间已经不再是正常意义上的房间了,因为只有运用全部的感官才能体会每个空间,体会独属于作品的唯一的气氛。

每件艺术品、每场艺术展都有着唯一性,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氛围都会让观者有不同的感受,而观者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其感官勾勒着自己眼中的世界。

艺术作品释放的信息通过感官传递到我们的大脑,大脑再综合所有信号,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我们的感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思考的过程,但这种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单向的,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感受再用某种形式传回某个空间,使其转化为另一种气氛,从而再次被发现、被感受。

气氛是属于自然的固定组成部分,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感受。

这种方式即艺术方法,它常以特殊的方式引起我们注意,这种方式和艺术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会被拘束,但同时基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

反过来观察,气氛对于自然也有着极其独特的意义,因为它不同于科学技术那样有着清晰的理解方式。

综上来看,气氛可以认为是一种媒介并以媒介的形式参与到艺术中。

感官是气氛的创造与体味的桥梁。

例如听觉。

声音的传播快速、直接,情感的传递也十分高效。

在法国艺术家塞菜斯特·布谢·穆日诺名为《无题》的声音装置作品中,他运用设备使媒介间有不同的运动状态,从而以声音来表达视觉的信息。

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踉跄(liàng qiàng)恍若(huǎng ruò)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B. 瞠目(chēng mù)祛魅(qū mèi)水乳交融(shuǐ rǔ jiōn róng)C. 蔑视(miè shì)畸形(jī xíng)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D.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研究方法既严谨又具有创新精神,因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B. 由于近年来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纷纷围在黑板前,讨论着这次数学竞赛的题目。

B. 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破解了那道复杂的密码。

C.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得街道上积水严重,交通几乎瘫痪。

D. 在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在闲暇之余,挥毫泼墨,吟诗作赋。

4.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在商海中乘风破浪,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B. 她对这个问题考虑得非常周全,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可以说是满堂喝彩。

D.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冠军。

浙江省宁波市 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 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3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对于中国动画电影而言,民族风格既是起点,也是高峰,同时还是整个行业的一大执念,各个时期价动画电影的标准都离不开民族风格这一标尺。

尤其是21 世纪之交,面对好莱坞“狼来了”的生死冲击中国动画电影在《宝莲灯》之后就陷入了长期的低迷。

直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中国动画电影甚至没有一部可以达到这一基本考核标准的作品。

对于出品方追光动画而言,在《长安三万里》之前也创作了《白蛇: 缘起》《新神榜:杨》等作品,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其小切口实践创意表达、技术实现等第一阶段,《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等相对中小成本影片,就呈现出了非常清晰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融会贯通的尝试,并且在现代动画技术上完成了多维度的经验积累。

在完成创意表达、技术实现等初步积累进入到第二阶段之后,《白蛇: 缘起》《新神榜:哪重生》等影片呈现出了“重工业化”的样貌,除了动画视效上接近世界主流动画电影的水平,在类型上也非常大胆地尝试了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和废土朋克等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北美的通俗流行文化类型。

这种整体性“突进”的尝试,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还是首次。

所以在经过第二阶段类型、风格等“极限”式探索之后,到了第三阶段,《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 杨》等影片尽管作为各自系列影片前作的延续,但在题材和类型上都已经呈现出相对“回撤”的艺术上的均衡性,更注重整体的协调度和完成度,特别是《新神榜: 杨》在动画的视觉特效上又默默将行业标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不仅有着稳定的票房表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并且登陆奈飞等知名流媒体平台。

据此,我们再回看《长安三万里》,其意义就不仅仅是合家欢、全年龄向等所能简单概括的。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解析版)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解析版)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文学主题与历史主题、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文学的主题。

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所在。

以脱贫攻坚为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摆脱贫困的广袤乡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相应地,在文学界涌现出赵德发《经山海》、陈毅达《海边春秋》、王松《暖夏》、季栋梁《西海固笔记》等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形式风格不同,但从中我们能看到因地制宜的脱贫实践,看到扶贫干部、乡村群众、创业青年、支教老师等人物故事,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与此相似,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命题,也拓宽着我们的思想视野,给文学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作家们瞄准这些命题,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描绘发展画卷。

新时代文学主题更加鲜明,源于当代作家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同时也离不开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锤炼打磨。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越来越多的作家意识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以文学的方式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锤炼文学深入时代、表现时代的能力水平,新时代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

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作家贯穿创作始终的功课。

这不仅意味着作家要带着历史视野穿透现实,认识时代主题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书写时代主题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还意味着要对文学手法进行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更艺术性地呈现主题,将主题高度真正转化成艺术高度。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传统、现代因素相互交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彼此并存,既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也不同于经典作家已有的文学叙述。

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济南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三模)含答案

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济南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三模)含答案

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济南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三模)卷一(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A.拓片(tuò)惬意(qiè)步履(lǚ)潜移默化(qián)B.污垢(gòu)长篙(gāo)歼灭(qiān)忧心忡忡(chōng)C.庇护(bì)模具(mú)气馁(něi)蓦然回首(mù)D.拗断(ǎo)癖性(pǐ)湛蓝(zhàn)望风披靡(m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刻薄的人也许会敷演出一把厉剑,将我一条条切割。

B.生命之旅没有长胜将军,也没有永远失败的士兵。

C.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着力描绘长江三峡绮丽险峻的自然风光。

D.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是()①全新的载体可以__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之释放出夺目的光辉。

②他的心情开朗起来,顷刻间,心头__________着幸福的、欢乐的感情。

③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__________一般的并列关系,__________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A.激活充斥不是就是B.激发充溢不是就是C.激活充溢不是而是D.激发充斥不是而是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A.这些人看起来和许三多他们一样:一样脏、一样累、一样饿、一样狼狈也一样默契。

B.电影《人生大事》以悲喜交织的手法,讲述了青年莫三妹与小女孩武小文的感人故事,C.“应该给你的朋友打个电话,”他说,“告诉她你明天去车站接她,让她在那等你。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五人(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和廉颇)的典故。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祝融是根正苗红....的炎黄后裔。

然而翻看更多的史料,就会发现高贵的祝融其实是个官名。

(甲)《国语》中就有“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的记载。

可见“祝融”是官职,负责掌管用火事宜。

(乙)这在《汉书•五行志上》中得到了印证:“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丙)由字可知,“祝”在甲骨文中如人跪在神前祷告;“融”的形态则是炊烟自一种叫“鬲”的烹任器具旁边如虫般蠕动而出。

祝融成为“火”的代言,众望所归....。

火的使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意义重大。

对于尚在蒙昧..状态下的古代先民来说,火是防御野兽的工具、抵御严寒的利器、烹饪美食的神物。

即便是越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火不必再靠天赐予,但如何保留火种、如何将火的使用极大化,依然是个难题。

在这一点上祝融绝对..功德无量,否则也做不了火官。

而且在那一时期火之威力堪比如今的武器,身为火官,必然会在现实生活中参与部落战争,并担负重任。

于是就有了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时祝融襄助火攻,黄帝南巡祝融随侍为之“辨乎南方”的故事。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正苗红B.众望所归C.蒙昧D.绝对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B.乙C.丙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高三语文高考各地模拟试卷

高三语文高考各地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座美丽的古城,那里的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起那个宁静的年代。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B. 科技飞速(kē jì fēi shù)C. 逐渐减少(zhú jiàn jiàn shǎo)D. 怀念过去(huái niàn guò qù)2.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严重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B.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起那个宁静的年代。

C. 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这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结果。

D.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这是古城失去宁静的原因。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座美丽的古城。

B. 那里的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C.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D. 人们开始怀念起那个宁静的年代。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4.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

5. 请分析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乙】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6. 下列句子中,对诗句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A. “白日依山尽”中的“依山尽”意味着太阳落山时,太阳的余晖映照在山巅。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调研(四)语文试卷(无答案)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调研(四)语文试卷(无答案)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四)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理解微生物和文明的发达以及稳定关系的时候,我们谈一谈历史学家麦克尼尔提出的两个概念——微寄生和巨寄生。

这是两个可以简单理解但是难以量化的概念。

为了说明微寄生和巨寄生,首先要从阶级的产生说起。

在狩猎时代,随着狩猎水平的提高,食物有了盈余,于是阶级随之产生了。

一部分人变得懒惰,成为了和寄生虫一样的家伙,他们靠别人打来的猎物生活。

当然,这些人不叫寄生虫,而被称为统治阶级。

农耕生活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选择的定居地自然是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食物获取越来越稳定,人类的阶级也就越来越稳定。

部分人彻底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因为他们完全依靠其他人的生产来生活,我们把他们这种生存方式称为巨寄生。

与此同时,自然界的微生物也一刻不停“尽职尽责”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消耗着社会资源,我们称之为微寄生。

对这两种寄生方式的理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

在农业社会中,农民所能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微寄生和巨寄生同时消耗着有限的资源,前者对后者存在着此长彼消的态势:如果微寄生的微生物占用的资源多了,那么巨寄生的统治阶级所能支配的资源就少了,这样的文明必然强大不起来。

当然,如果巨寄生的统治阶级不能理性控制自己的消耗,带给劳动人民过重的负担,劳动人民不堪重负便会崩溃,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正是因为有了微寄生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非洲和印度这些热带地区的历史。

高三高考模拟试卷预测卷语文试题练习三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模拟试卷预测卷语文试题练习三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时在东都。

因宫中有怪,明日召宰相,欲西幸。

裴稷山、张曲江谏曰:“百姓场圃未毕,请待冬中。

”是时李林甫初拜相,窃知上意,及班旅退,佯为蹇步。

上问:“何故脚疾?”对曰:“臣非脚疾,愿独奏事。

”乃言:“二京,陛下东西宫也。

将欲驾幸,焉用择时?假有妨于刈获,则独可躅免沿路租税。

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

”上大悦,自此驾至长安,不复东矣。

旬月,耀卿、九龄俱罢。

(节选自《唐国史补》卷上)材料二韩太保皋,生知音律,尝观客弹琴为《止息》,乃叹曰:“妙哉嵇生者也。

为是曲也,其当魏晋之际,《止息》与《广陵散》同出而异者也。

其音主商,商为秋声,天将肃杀,草木摇落,其岁之晏乎?此所以为魏之季也。

慢其商弦,与宫同音,是臣夺其君之位乎?此所以知司马氏之将篡也。

广陵,维扬之地,散者流亡之谓也;扬者,武帝后之姓也。

言杨后与其父骏之倾覆晋祚也。

《止息》者,晋虽兴,终止息于此。

”韩太保皋之为御史中丞、京兆尹,常有所陈,必于紫宸对百僚而请,未尝诣便殿。

上谓曰我与卿言于此不尽可来延英议及大政多匡益之。

亲友咸谓公曰:“自乾元以来,群臣启事,皆诣延英,方得详尽。

公何独于外庭对众官以陈之,得无不慎密乎?”公曰:“御史,天下之平也。

摧刚直枉惟在公,何在不可人知之?奈何求请便殿,避人窃语,以私国家之法?且延英之置也,肃宗皇帝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

后来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旨求宠,干求相位,奈何以此为望哉!”(节选自《大唐传载》卷上)1.材料二中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3分)上谓曰A我与卿B言C于此D不尽E可F来延英G议及大政H多匡益之。

2.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幸”指皇帝到某处去,与《促织》“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中“幸”的含义不同。

B.“晏”指迟,晚,与《氓》“言笑晏晏”中“晏”的含义不同。

C.“流亡”指危亡,与《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中“流亡”的含义不同。

D.“倾覆”指覆灭,与《出师表》“后值倾覆”中“倾覆”的含义不同。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主题思想加上合适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作品。

这种说法勉强也能成立,只不过,那是指常规的好作品,而不是指真正的杰作,更不是指伟大的作品。

②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

现在我们似乎说得出几句它们的主题思想和结论,但那是后人强加给它们的。

后人为了讲解它们、分析它们,就找了几条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拐杖”,其实那些“拐杖”都不属于伟大作品本身。

例如,人们常常会说《离骚》的主题思想是“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说《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歌颂封建家庭叛逆者的爱情”,其实都是不对的。

在西方艺术中,荷马史诗,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几部最好的悲剧,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罗丹的绘画和雕塑,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也都不存在明确的主题和结论。

讲得越清楚,就离它们越远。

③要用艺术方式来表现大科学家伽利略,有两种常规选择:一、通过伽利略对天文的观察和发现,表现人类与自然的贴近和较量;二、通过伽利略与罗马教会的冲突,表现科学与迷信、人格与神格之间的较量。

但德国剧作家布菜希特摒弃了这两种选择,他在剧作《伽利略传》中故意安排了一个最为难的结构:伽利略在教会的火刑威胁前屈服了,公开宣布自己的科学发现是谬误,教会因此赦免了他死罪,而他原先的学生和朋友也从道德上把他流放了,再也没有人理他;孤独的老人在二十年后又有了重大的科学发现,甚至比二十年前的发现更重要。

这让他的学生们产生了困惑:他当初该不该屈服?当初如果不屈服,必定死亡,那也就说不上后来的科学成就了;但是,屈服又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

显然,布菜希特自己也没有结论,甚至连偏向都没有,他让广大观众与自己一起卷入苦恼。

但对艺术而言,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正在这里,它让人们因苦恼而高贵。

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除了讲求实用以外,我们还要有一种为学问而学问的兴趣,为真理而真理的态度。

逻辑就它的本身说,是一种纯粹科学。

逻辑之学,自亚里士多德轫创以来,经过中世纪,到九十余年前,一直是在冬眠状态之下。

而自十九世纪中叶波勒等人重新研究以来,突飞猛进,与纯数学合流。

由于晚近逻辑发展之突飞猛进,引起数学对于其本身的种种根本问题之检讨与改进。

写文运思而依照逻辑方式,是一件颇不易办到的事,好比在这个世界上,全然健康的人也不多见。

很少人能说他的运思为文全然无逻辑上的毛病,即使是逻辑专家,也不能完全办到这一点。

逻辑训练,除了积极方面可能助长我们的推论能力以外,在消极方面可以多少防止错误的推论,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帮助我们免除种种常见的谬误。

(摘编自殷海光《逻辑新引》)材料二:稻草人谬误是指在论辩过程中通过歪曲对方来反驳对方,或者通过把某种极端荒谬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来丑化对方的诡辩手法。

就像树起一个稻草人做靶子,并自欺欺人地以为:打倒了这个稻草人,也就打倒了对方。

歪曲对方观点的重要手法有夸张、概括、限制、引申、简化、省略、虚构,等等。

例如,无政府主义者故意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论点“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歪曲为“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并对这个荒谬的论点大加攻击。

有人驳斥了这一偷换论题的诡辩手法:【甲】“究竟何时、何地、在哪个行星上,有哪个马克思说过'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呢?【乙】为什么你们没有从马克思著作中引出一句话或一个字来证实你们的这种论调呢?诚然,马克思说过,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思想,【丙】可是谁向你们说过吃饭和经济地位是同一种东西呢?难道你们不知道,像吃饭这样的生理现象是与人们的经济地位这种社会现象根本不同的吗?【丁】如果说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同于吃饭,那么有钱人就不买书不看报只是当个饭桶喽?”稻草人谬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避强就弱、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即论敌本来为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很多论据,在反驳时,却避开对方所提出的那些强有力的、重要的、实实在在的论据,而专挑那些比较弱的、不太重要的、虚的论据展开反击。

2024年兰州市高三语文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兰州市高三语文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兰州市高三语文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卷2024.0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学者往往将中国文明的独特性与同一性,归因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正统思想的塑造。

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有其坚实的物质基础。

先从地理环境来看,青藏高原隆升形成三级阶梯式地貌,在阶梯过渡带及海陆交接处,是不同时期人们活动迁徙的地理空间,是孕育复杂多元人文样态的自然环境。

这种地理结构同时孕育了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统一性和对外开放的包容性。

西部地理结构内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河东流,生活在西部的人群,向东部大平原发展比翻越高原峻岭向西发展对自身更为有利。

北部地理结构开放,草原戈壁连接蒙古高原与欧亚大草原,使得北亚与东北亚的游牧渔猎人群多次南下,中原农耕人群多次南迁北上。

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运动方向:不断向内凝聚,多元融为一体。

再从经济条件看,作为中华民族主体部分的汉族所处的中原地带,在经济富裕和社会文明程度上始终高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四周边疆地区。

这种“中原富于周边”的地理优势,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原地带不对外扩张谋求生存空间。

我们应当看到,在中国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增多,中原农耕地区也不乏人多地少的生存困境,何以中原地带不对外扩张呢?这不得不从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农耕文明在生产方式上的显著特征在于“地理依赖性”。

由于长城以北的草原地带无法实行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只能在小农生产的条件下“高度内卷”,而不是对外拓殖经济版图。

云南省丽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丽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丽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红书店的井喷式发展引起舆论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业界的广泛思考。

有人认为人气会给书店带来更大收益,书店走网红路线;有人认为卖书才是书店的主业态,阅读文化传播最终还需要主业态支撑;还有人认为(),一方面通过网络宣传吸引更多的读者,另一方面也要提供有内容价值的服务。

近两年,“书店+咖啡”、“书店+文创”、“书店+住宿”等模式。

书店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地,变成一个集书籍、文化用品展卖、休闲茶歇、亲子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

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使书店变网红,网红书店本质上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

面对纸质出版行业的、网络阅读习惯日渐养成,传统书店的产业转型已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可非议层出不穷落寞势在必行B.无可厚非屡见不鲜落寞大势所趋C.无可厚非层出不穷失落大势所趋D.无可非议屡见不鲜失落势在必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书店变网红,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将书店本质上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

B.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使书店变网红,本质上赋予了书店更多的社交属性。

C.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本质上使书店变网红,赋予了书店更多的社交属性。

D.书店变网红,本质上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将书店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要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的临界点B.要在商业与公益之间控制一个平衡的临界点C.要在商业与公益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的临界点D.要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控制一个平衡的临界点2、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

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

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

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

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

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

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

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

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

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

D.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对东南亚等地区影响深远,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亚、东南亚地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分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原因入手,阐述了中原核心区崛起的独特的经济、政治因素。

B.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如第四段用“细胞壁”比喻半月带所起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C.文章引用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的观点,作为文章关于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补充论据。

D.文章以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为立论的前提,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原文明战胜长江流域文明,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谐、适应环境的文明更有生命力。

B.半月带从欧亚贸易的媒介转为东西方自由交流的障碍,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形成。

C.如果中原夏商周三代的先进技术和政治观念没有被禁止西传,可以缩小东西文化的差异。

D.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与中原政权对东西方的亲疏观念有密切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铁丝网上的春天袁鹰都说春天来了。

可是,春天在哪里呢上海早已成了“孤岛”[注],但这座“孤岛”上没有青山,没有绿水,是一座灰色的、黑色的岛。

公园里,倒也有山,那是假山,石头堆成的;也有水,那是假水,人工开凿的池塘,小得可怜。

水里也有船,那是小孩的玩具,纸的,洋铁皮的。

我多么想念离别了三年的西湖、钱塘江、南高峰和北高峰。

到春天,苏堤上一株杨柳一株桃,迷住你不忍归去。

湖光山色,在梦里也是那么妩媚动人。

想起“柳浪闻莺”,想起“断桥残雪”,想起杭州口音的“划子要吗”,禁不住“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了。

梦醒后,抬头依然只从天并一角看到灰蒙蒙的天空。

工厂烟囱从早到晚喷着浓黑的烟雾,把上海的天空熏染得像一块发黑的擦桌布,又像铅块一样沉重。

这是春天吗又说春天在郊外。

于是,我带着弟弟妹妹们去寻找。

从曹家渡五角场沿苏州河向西走,走过圣约翰大学校园。

从漆了黑油漆的竹篱笆朝里边张塑,能看到浓浓的绿荫,仿佛也能嗅到花香,还传来一阵阵笑语。

大学校园里的春光是诱人的,但不知道他们能享受多久呢“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花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请珍惜你们拥有的这一点春光吧!我为你们祝福。

再往前去。

绕过兆丰公园,就到了铁路边。

马路同沪杭铁路平行地伸展着。

铁路两侧,青青的野草倒是长得很盛,那是被春风吹醒的。

沿铁路架了铁丝网,像一只巨大的蜈蚣,一条带剌的长蛇,匍匐在那里。

铁丝是新换的,青光闪闪。

铁丝网围住了“孤岛”,锁住了“孤岛”上的人。

我无端地感到一阵战粟,好似被这铁丝网捆住了手脚,全身动弹不得。

“看,快看那边!”弟弟妹妹们喊起来,“那边铁丝网上!”铁路西侧的铁丝网上,挂着一只破风筝。

那是一只最普通的风筝,既不是燕子喜鹊,也不是老鹰蜈蚣,而是最常见最便宜的瓦片风筝。

不知什么时候吹落到铁丝网上来的,已经被铁丝网刮破了,只剩下一个骨架,半张破碎的纸,红红绿绿,看不清那上面画的是什么。

“风筝,一只风筝!”弟弟妹妹们继续喊着。

在我们住的拥挤不堪的弄堂里,是看不到风筝,也没法放风筝的。

“风筝,快看风筝!”是的,这只风筝,应该在湛蓝的长空翱翔,在青青草地和绿绿竹林上空飘荡,在洒满阳光的小山坡上旋舞高升。

伴随它的,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欢笑,应该是漫山遍地的鲜花,应该是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应该是对阳春美景的享受。

风筝,也一定有过这样的梦。

然而,现在它只能挂在铁丝网上。

线断了,它从高空悠悠荡荡地跌落下来,而且那么巧,竞落在无情的铁丝网上。

它的主人——放风筝的孩子,早已失望、闷闷不乐地走了,回家去了。

它从哪里来它的家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只知道它现在挂在铁丝网上,而且已经刮破了。

它曾为它的主人带来一阵春天的喜悦,然而,就如肥皂泡泡一样幻灭了。

它垂着头,在叹息吗在哭泣吗在怀念家乡和主人吗要不了两三天,也许就是明天,风吹雨打,连现在这个支离破碎的骨架,也会无影无踪。

弟弟妹妹们停在这边一侧的铁丝网下,一定很想跨过铁路去,将那只风筝从那边铁丝网上解救下来。

但是不可能,我们都被铁丝网拦住,我们只能隔着铁丝网,隔着沪杭铁路的铁轨,向它行注目礼,向它凭吊。

春天被挂在青光闪闪的铁丝网上。

回去的时候,还依依不舍地回头望了望。

似乎同一位偶然相遇的好朋友告别。

但愿今夜不要下雨——我们在心里默祷着。

一九四一年春,上海曹家渡(选自《袁鹰散文选集》)【注】人们习惯将1937年11月日本占领上海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时间称为“上海孤岛时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两处引用古人诗词句子,前者表达了作者对杭州湖光山色、风土人情的眷恋之意;后者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B.“像一块发黑的擦桌布”“像铅块一样沉重”这些比喻句既突出上海天空灰蒙蒙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忧患。

C.“可是春天在哪里呢”“这是春天吗”这两个疑问句,或引起下文,或总结上文,标示思路,暗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文以寻找春天为线索,以行踪为序,叙写了我和弟弟妹妹从城里到郊外找寻春天的过程,写景状物,情寓其中,含蓄蕴藉。

5.综合全文,赏析“春天被挂在青光闪闪的铁丝网上”这句话。

(5分)6.文章为什么要用很多笔墨描写“风筝”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什么叫支柱产业产业产值达到GDP的2%,就可以作为支柱产业。

2016年,我国GDP突破74万亿元,按照2%计算,支柱产业年产值应该在万亿元左右。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绿色环保产业不断增长,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不过,在产业总产值之外,看一个产业是否足够强大,还要看产业中单个企业的产值。

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带动和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国家发改委在上述《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

从2016年的情况看,城投控股、光大国际、亿利洁能、三聚环保、启迪桑德等业内知名的上市公司,还没有一家产值能够达到百亿规模,72家知名环保公司总营收只有不到1700亿元。

而同期,世界五百强企业——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的营收已达239亿欧元,相当于18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地开展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努力提升环境质量,环保产业赶上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测算,“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3倍以上,环保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然而,环保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瀚蓝环境总裁金铎认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必须通过提高环保标准和严格执法,倒逼出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

其次,在“倒逼”的同时,对节能环保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政府要给予优惠,这样才能促进整个生产环节的绿色化。

近年来,环保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无序现象。

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进而在治理环节偷工减料,不少环境治理企业甚至沦为集中排污地,令公众极端愤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