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名词填空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填充
一、概念1、变态心理: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2、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分离症状、转换症状或精神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3、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
其特点是时过境迁后的痛苦体验仍然挥之不去,持续回避与事件有关的刺激,并长期处于警觉焦虑状态。
4、性心理障碍: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主要包括性功能障碍、性偏好障碍、性别认同障碍。
5、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控制,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无章,毫无意义,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6、思维中断:患者感觉当时脑子一片空白。
患者说话时候突然停顿,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7、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8、机能性幻听: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9、思维鸣响:患者能幻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10、自知力: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11、强迫意向:又称强迫冲动,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不会有真正的行动。
患者明知这样做是非理性的、荒谬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努力控制不去做,但内心的冲动无法摆脱,这类冲动常常是伤害性的12、癔症性漫游:分离性癔症的一种特殊形式,常在急剧的精神刺激作用下发病,病人几乎总是从不顺心的住所出走,到外地旅行,此时病人意识范围缩小,但日常的基本生活能力和简单的社交接触依然保持。
二、辨析1、原发性: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往往突然出现继发性: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2、原发性获益:由于疾病本身使本我从此得到满足(无意识)继发性获益:通过疾病得到更多照顾免于承担责任(无意识)3、器质性:由已知器官状况所引起的障碍,能够找到生理解剖上的证据功能性:找不到生理解剖方面的证据,但表现为正常功能受到影响4、真性幻觉:具有幻觉的一般特征,即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1、木僵:一种以缄默、随意运动明显减低或丧失,以及精神活动缺乏反应为特征的状态;可有意识紊乱(主要依病因而定)。
木僵可见于器质性脑病、分裂症(特别是紧张型)、抑郁症、癔症性精神病和急性应激反应。
1、强迫: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
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
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2、虚构:意识清晰背景下出现对既往4事件或个人经历的错误叙述。
自己对叙述内容只保持松散记忆并需提示(有时可以是自发而持久的),且有夸张倾向。
虚构一般见于有器质性基础的遗忘综合征,如Korsakov综合征。
也可由医源性诱发,但不应与分裂症所涉及的记忆性幻觉或幻想性谎言相混淆。
3、错构:错构(paramnesia)错构症是指患者在回忆往事时,常混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张冠李戴,如把过去可能在生活过程中确曾经历过、然而在他所指的那段时间里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错误地当作该时发生的真实事件来诉说,并且不自觉地固执地加以歪曲和渲染。
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智力落后、脑器质性精神病和外伤性痴呆等患者常有这种记忆障碍。
4、自知力: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
5、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6、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答题时尽可能详细)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一级概念为主,二级概念为辅)1、焦虑障碍: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的焦虑、紧张、惊恐不安等焦虑情绪,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不安等症状。
2、神经症:神经症是对一组心理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察觉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其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病程超过三个月可考虑神经症的诊断。
共同特征:“三有”和“三无”。
三有:起病有心因;有一定的人格基础,但没有瓦解;有自知力;三无:无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无精神病性症状;无丧失与现实的接触。
3、疑病症: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4、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以及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5、多动症:注意缺陷或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
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临床表现:严重而持续的不安;不断地持久运动;集中注意力困难;冲动、做事不顾后果。
6、强迫症:又称强迫性障碍,是组以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7、孤独症:又译自闭症,是指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是最常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其典型特征是社会交往以及沟通上的显著受损、行为和兴趣显著局限性。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异常心理学考试一、填空(每题2分)1.一位女大学生坐在教室里,听到上帝对她说,她是一个卑鄙可憎的人,这个人可能患上了(B)。
A.癔症???B.精神分裂症C.疑病症?D.恐惧症2.判别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基本标准是(B )A. 适应不良B.痛苦或损伤C. 其他人感到不适D.违背标准3.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能引起正常人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完全丧失,这种心理障碍是(C)A. 抑郁B.情感倒错C.情感淡漠D.焦虑4.50岁农村母亲,目睹其犯罪儿子在家中被警察抓走,突然抽搐发作,但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这是(C)A. 癔症性运动性障碍B.急性应激障碍C.癔症性躯体障碍D.创伤后应激障碍5.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其特征是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及内心有不安全感,这是(A)A. 强迫性人格障碍B.焦虑性人格障碍C. 依赖性人格障碍D.表演性人格障碍二、填空(每空2分)1、识别下列恐怖症:A、流血—注射—外伤B、广场恐怖症C、动物D、社交E、自然环境F、其他。
(1)小明在学校没有朋友,在午饭和自由活动的时间,他总是躲在男厕所. ---------D------(2)小丽非常害怕暴风雨,她总是努力的避免碰到暴风雨,在有一次出海旅行的时候,她对深海也感到了恐惧。
-----E----------(3)李磊在动物园玩的意志很开心,直到他在参观昆虫展览的时候,才出现对昆虫的恐惧.--------C--------(4)如果没有被鱼刺卡住的恐惧,阿曼是愿意吃鱼的。
--------F--------(5)李建放弃了做外科医生的打算,因为他看见血就会晕倒。
---A-------------(6)雷利放弃了一切需要面对公众演讲的高薪工作,而是接受了比较底薪的办公室文书工作。
-----B-----------(7)小娟无法去拜会她在乡下的朋友,因为她怕蛇。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
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研究异常心理现象和精神障碍的学科领域,主要关注人类的异常思维、情感和行为。
•变态行为(aberrant behavior):指个体表现出与社会规范和常态行为相悖的行为表现,具有非常规、不正常的特征。
•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生原因、类型、症状和治疗的学科领域。
•异常心理现象(abnorm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a):指与正常心理过程有显著差异的心理现象,包括情绪异常、认知障碍等。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人类心理扰乱和功能障碍的一种形式,表现为情绪、行为、认知、社交和个人自理能力等多个
方面的异常。
示例解释
•例如,某个人对尸体具有强烈的兴趣,甚至表现出摸尸体的冲动,这种行为被视为变态行为,属于变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另外,某人长期处于悲伤、沮丧的情绪中,睡眠质量下降,丧失兴趣等,这些异常心理现象可能是抑郁症的症状,需要精神病理学专家进行诊断和治疗。
•还有一种例子是不断反复洗手,担心受到细菌感染,而这种强迫行为可能是强迫症的症状,属于精神障碍的范畴。
以上只是部分列举的名词和解释,变态心理学作为一个涉及精神障碍和异常心理的学科,有着广泛的个案和症状。
研究变态心理学对于理解和改善人类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变态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变态:本质而言,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的状态。
3、心理失调: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4、心理异常: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5、心理疾病:从医学的角度理解心理异常,用疾病的概念界定心理异常6、心理障碍:指心理过程与心理机能紊乱(心理问题:泛指各种程度的不同的、各式各样的、需要关注与帮助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7(1)抽样方法:即根据一组病人的某些特点选择适应的控制组,这种方法又称为“事后因素设计”方法。
7(2)、血亲设计。
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
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8、临床观察法:又称临床方法,主要是通过病人的直接观察与谈话来获得事实,并分析问题。
9、治疗实验:在研究过程中最好采用“双盲”实验设计,即治疗者不应知道每个病人具体接受什么样的治疗,病人也不应知道接受的是什么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治疗者的“对待效应”和病人的“期望效应”对治疗结果的干扰,增加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般性。
10、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
11、孤立病灶: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仍正常,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而产生半醒半睡状态。
12、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幻想、压抑、合理化、投射、反向、转移、情绪分离、隔离、抵销、过度补偿、升华作用。
13、强化: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如果某一行为重复伴随一种奖酬性的条件(正强化)或逃避某种厌恶刺激的条件,则这一行为就会被强化(负强化)。
14、消退: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弱直至消失。
15、泛化与辨识: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docx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1•妄想(概念、特点):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山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它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所受的教育水平,但是患者对此坚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加以纠正。
三个特点:不能被说服、个人所独有的、自我卷入(主角是我)。
2.幻觉(概念、分类):无对彖性的知觉。
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
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根据感觉器官分类: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
根据幻觉体验分类: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类: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3.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心理与行为变化)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4.广泛性焦虑障碍:CCMD-3定义为是一种以缺乏明确对彖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
5.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6.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典型临床症状为闯入、冋避和麻木,高唤醒。
7.贪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法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
分为导泻型和非导泻型。
8.厌食症: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
分为限制型和导泻型。
9.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变态心理学中的名词
1、延续性遗忘
个体把发生在某个特定时间直到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忘记了,包括所有的发生在遗忘之后的事情,只保留了在此之前的一些记忆。
2、创伤后应激障碍
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后,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
其特点是时过境迁后,痛苦体验仍然驱之不去,持续回避与刺激有关的事件。
3、思维被广播
感到自己的思维即使不讲出来别人也能够知道,并且被广播出来,似乎人人都知道。
4、疼痛障碍
主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解剖部位的慢性持续性疼痛,病因未明,无法用躯体原因加以解释。
5、性别认同障碍
患者为自己的性别感到持久的不舒服,或者认为自己目前的性别角色很不合适,强烈地希望成为异性,常常寻求各种方法试图改变他们的身体和性征。
6、惊恐障碍
是指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地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
7、刻板症
病人无意识地、重复地、刻板地做一些简单动作。
这些动作不具有任何目的,也无现实意义。
8、病例对照研究
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或实验室检查,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该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异常心理现象或异常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
精神病: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
心理异常:是在大脑器质性病变或生理生化功能障碍、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
感知觉障碍:是指感知发生异常变化或明显失常。
它表现为认知上的困难、对感知材料的歪曲、感知错误以及感知活动动机的改变等。
空间感知觉综合障碍:是指对事物大小比例如空间结构的感知综合障碍。
顺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近期事件记忆差,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而远期记忆尚保存。
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过去的信息与时间梯度相关的丢失。
进行性遗忘:进行性遗忘即患者除有遗忘外,同时伴有日益加重的痴呆和淡漠,随大脑损害的不断加重,记忆损害也进行性加重,其受影响较大的是再认和回忆。
心因性遗忘:是指患者对新近重大事件(如创伤、丧亲)因震撼过大不堪回首而产生部分性选择性遗忘。
感知和识别能力缺失症:是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
感知错幻:病理性错觉:是指病人自己不能觉察,不能认识,更不能加以纠正,而且往往严重影响病人的行为的一类错觉,其是精神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
病理性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反复出现的、大量的或持续时间很长,不以病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用事实向病人证明其不存在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
感知觉综合障碍:是指病人对客观事物能够认知,但对其部分属性,如大小比例、形状结构或时间空间的动静关系产生错误的知觉体验。
记忆增强:人处在病理情况下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对过去已经遗忘了的、久远的经验或根本记不起来的事情都能记得起来,而且记得很清楚。
变态心理学名词和问答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患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惊恐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
@情感淡漠:情感活动的严重衰退,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对能引起正常人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
对周围发生的事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完全丧失。
@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性事件1个月之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是指一类有机体内部的睡眠-觉醒系统的生物节律,即昼夜节律与外部所要求的睡眠定时和睡眠期不一致的睡眠障碍。
@癔症性漫游:也称为分离性漫游症,是一类以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者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或者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者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恐怖症:也称为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者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神经性贪食:是指反复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每次可进大量食物,为防止体重增加和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又反复采取自我导吐或者使用导泻剂为主要临床症状。
@药物依赖: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而引起的不适感。
@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
@心境障碍: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化学物质,使用者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种特殊的心理或生理状态。
@特定恐惧:是指对特定事物或者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明显妨碍了个体的机能。
@选择性遗忘:由沉重的创伤性情感体验引起,遗忘的内容与某些痛苦体验有关。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 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 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 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6 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 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 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 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又称心里生理障碍。
12 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 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夸大了的。
14 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变态心理学基础
1变态心理学: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2错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却被错误的感知。
3幻觉:没有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是出现的知觉体验。
4妄想:指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理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信念不一致。
5自知力: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6惊恐障碍: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但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后逐渐消退。
7广泛性焦虑: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地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8疑病症:尽管有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
9癔症: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课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10癔症性躯体症状:又叫转换障碍,是一种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11癔症性精神障碍:指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并存或交替进行,而互相之间无关联,无影响。
12癔症性漫游:又称分离性漫游症,是一类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13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有称多重人格障碍,表现为病人的身体和精神力同实存在多个身份。
14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事件一个月之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
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15创伤后应激障碍: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的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16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病人形成了一种一贯的反应人格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7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
18进食障碍:一组以进食障碍为异常为主的心理障碍,包括与体重和进食有关的极端的情绪,态度和行为。
变态心理学-名词填空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P2)心理障碍: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有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P10)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
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等。
(P17)幻觉: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器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P19)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被控制妄想、嫉妒与钟情妄想、其他妄想)(P25)自知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P29)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惊恐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
有时出现更严重的、经常性的发作。
(p32)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P31)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P35)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
(P35)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
(P45)癔症性躯体障碍该病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P47)癔症性精神障碍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P52)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P2)心理障碍: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有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P10)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
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等。
(P17)幻觉: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器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P19)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被控制妄想、嫉妒与钟情妄想、其他妄想)(P25)自知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P29)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惊恐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
有时出现更严重的、经常性的发作。
(p32)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P31)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P35)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
(P35)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
(P45)癔症性躯体障碍该病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P47)癔症性精神障碍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P52)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P6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
(P69)依赖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总要求别人替他做大部分的决定,替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活负大部分的责任。
(P63)分裂样性人格障碍包括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明显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
对表扬和批评都很冷漠,缺乏社会技能。
(P74)心境障碍是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P77)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症后又有抑郁症或混合性发作。
首次发作是躁狂而不是抑郁,有90%的双相障碍病人第一次发作时在50岁之前。
双相障碍易于复发,不易康复。
(P89)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自知力缺乏)(P104)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个体担心发胖而采取限制饮食、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减轻体重。
个体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甚至已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
常有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经(至少已连续3个月经周期)。
(P105)神经性贪食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导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
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
(P110)失眠症由有机体内部引起的睡眠启动(入睡)和维持困难(易醒),或者是精神未复原的睡眠。
个体因为不能睡眠而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情绪又会反过来干扰睡眠,从而使他感到更加焦虑。
(P112)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指一类有机体内部的睡眠-觉醒系统的生物节律,即昼夜节律与外部所要求的睡眠定时和睡眠期不一致所引起的睡眠障碍。
(P119)性别角色是对性别认同感的公众表达-个体的言行表明了他的性别。
(P124)性别认同障碍是指一种强烈的、持续的、相反的性别认同,病人会持续对自身的性别或性别角色不适宜的观念感到不舒服。
性别认同障碍要与异装癖、雌雄同体、同性恋等相区别。
(P129)恋物癖是指个体由某些无生命的物品达到性唤起的一种性偏好障碍。
(P127)性指向障碍指起源于各种性发育和性定向的障碍,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
但某些人的性发育和性定向可伴发心理障碍,如个人不希望如此或犹豫不决,为此感到焦虑、抑郁,以及内心痛苦,有的试图寻求治疗加以改变。
(P120)性功能障碍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障碍,常见为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
(P139)药物滥用任何一种有悖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需要,间断或不间断地使用某种或某些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
(P140)戒断综合征指在长期或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一旦停止用药、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将发生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症状与体征。
(P140)耐受性指随着个体连续地反复用药,机体对药物原有剂量变得不敏感,个体需要获得原有药理作用或心理体验,就不得不增加剂量的状态。
(P140)药物依赖性又称药物成瘾,包括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包括躯体状态。
(P158)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在童年时期就明显表现出来的精神障碍。
病人的智力和适应性功能都低于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与人沟通、生活自理、家庭生活、社会技能等。
(P161)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一组婴幼儿时期就发病的全面性的精神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重复。
病人的症状通常在5岁以内就很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可能得到缓慢的改善。
(P165)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以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
症状可以发生在各种场合(如家里、学校和诊室),男孩的比例明显多于女孩。
包含了两种症状:一类为注意力缺失的问题,一类为多动。
(P167)分离性焦虑是指儿童与亲人、家庭或其他熟悉的环境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的情绪。
(P178)谵妄是一种快速发作的、随时间波动的、对治疗有快速反应的认知障碍,与痴呆一样,谵妄时可能出现记忆缺陷、感觉缺陷、定向障碍和沟通问题。
(P179)痴呆是认知功能全面的、逐渐的衰退,经常伴有抑郁、兴奋和冷漠等心理和情绪上的改变。
(P183)器质性遗忘是因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下降,导致顺行性遗忘和时间定向障碍,但也可出现逆行性遗忘。
填空:1.行为主义有3个最基本的假设:环境决定论、实验法和乐观主义。
2.第一个提出个体全程发展理论的是埃里克森。
3.临床访谈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和结构化访谈。
4.妄想的特点有:没有事实依据,与其教育水平不相符,病人坚信不移无法说服,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5.精神发育迟滞、痴呆是认知障碍中智能障碍的表现。
6.错构的病人与幻觉的病人一样具有错误而歪曲的思维意识,那么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歪曲的思想是否基于正确的事实之上。
7.病人在接受痛苦的刺激时仍会体验到愉快的感觉称作情感倒错。
8.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乏,意向倒错,矛盾意向。
9.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
10.恐惧症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11.癔症是以转换症状和分离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12.癔症性精神障碍包括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和癔症性精神病。
13.应激相关障碍的表现形式有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14.当前许多学者都在试图使用外倾向、一致性、知觉性、情绪稳定性和经验的开放性等五个维度对人格障碍做出有意义的标定。
15.持续性心境障碍主要包括环形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两种类型。
16.小鹏最近两周内持续精力充沛,睡眠减少却并不疲乏,经常自夸是最聪明的人,行为鲁莽,语量增多,在不相称的环境中,常常欣喜若狂,他可能患有心境障碍中的躁狂症。
17.在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因素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分子遗传学研究,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等。
18.精神分离症的常见类型有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
19.进食障碍是以严重异常的进食行为为特征,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两大综合症状。
20.近年来发现的对生物钟有影响的激素是褪黑激素。
21.男性手淫的频率大约是女性的三倍,在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男性比女性开放得多等等,都说明在性行为上男女存在性别差异。
22.露阴癖是指经常把自己的生殖器暴露给那些没有防备的、不情愿观看的陌生人。
窥阴癖是指偷看他人裸体以及脱衣或性交的行为。
23.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性乐高潮障碍和性交疼痛障碍。
24.阿片类药物典型的戒断症状可分为两大类:客观体征和主观体征。
25.在探讨药物滥用和物质依赖的生物原因是,奖赏系统是导致药物依赖的结构基础,单胺类等递质变化是精神活性物质作用的直接后果。
26.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主要类型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迟滞(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学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
(品行障碍、抽动障碍、遗尿症)27.部分孤独症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同时,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被称为白痴天才。
28.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包含两类症状,分别为注意缺失的问题和多动。
29.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在认知方面的症状类似。
它们在临床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神经信号和大脑异常。
30.在所有痴呆种类中,最常见的一种是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