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
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
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舆论信息,它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众情绪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舆情的影响尤为显著。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接受和传播网络舆情的行为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如何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对其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构建相应的引导机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引导机制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1.1 舆情传播速度加快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较快,新闻事件、社会热点往往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媒体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
这种传播速度的加快,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获取效率,使得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
如果网络舆情中蕴含负面价值观或者不实信息,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误导与负面影响。
1.2 舆情信息真实性难辨在网络舆情中,真实性难辨的问题较为普遍。
不同的信息来源可能会发布不同的观点和信息,从而增加了大学生判断信息真伪的难度。
一些不实信息、谣言等也很容易通过网络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对大学生的信念和价值观产生破坏。
1.3 舆情内容多样化网络舆情内容多样化,新闻事件、社会热点、娱乐八卦等各种信息充斥在网络中。
这种多样化的内容可能会让大学生产生信息过载,难以从中筛选出有益的信息,导致其对价值观的认知产生混乱。
二、引导机制构建2.1 加强网络媒体监管针对网络舆情中存在的不实信息、谣言等问题,应当加强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提高网络媒体的舆情发布质量。
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审查,严格执行网络舆情真实性审核制度,能够有效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减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2.2 加强大学生舆情意识教育大学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络舆情的能力。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舆情,提高其对网络舆情真实性的判断能力,从根本上减少虚假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摘要】现如今,高校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
本文基于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的研究,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并探讨了监测方法和引导机制的构建。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揭示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
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研究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高校及其他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意识,促进良好的网络环境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引导机制、研究、现状分析、方法探讨、构建、实践案例分析、评价、展望、成果总结、启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信息等。
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写的内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监测和引导,促进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提升高校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日益增多,网络舆情对他们的影响也愈发显现。
网络舆情不仅包括正面信息,还存在负面、不实信息,甚至是有害信息,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建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部分旨在从宏观层面上阐述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的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明确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为构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奠定基础。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本研究,并取得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成果。
1.2 研究意义学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日益凸显,其中包含了积极的正能量信息和消极的负面信息。
有效监测和引导网络舆情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把握社会舆论动态,增强信息辨识能力,提升信息获取效率,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分析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分析【摘要】高校网络舆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维护学校形象、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网络舆论也存在着负面情绪传播、谣言满天飞等问题,给高校形象和声誉带来了挑战。
为此,高校需要通过加强舆论管理手段,如建立舆论监控机制、加强网络素质教育等措施来规范网络舆论。
高校还需采取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积极回应舆论关切、传播正能量,引导舆论方向向正面发展。
未来,高校网络舆论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应对,同时注重舆论引导和品牌塑造,以促进高校良好形象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管理、分析、重要性、存在问题、手段、策略、监测、应对、完善、发展展望1. 引言1.1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网络舆论对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引导和管理高校网络舆论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其重要性、存在的问题、管理手段、引导策略、监测与应对等方面。
在当今社会,高校网络舆论的发展已经与高校的发展密不可分。
高校网络舆论的正面影响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动学校品牌的建设。
高校网络舆论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包括谣言的传播、负面事件的曝光等问题,给高校形象带来损失。
为了有效管理高校网络舆论,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管理手段,包括建立健全的舆论管理制度、加强舆论监测与评估、开展危机公关处理等。
高校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引导策略,包括积极回应舆论关切、加强舆论引导、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等。
只有通过综合手段管理高校网络舆论,才能有效提升高校的形象和声誉。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还有待不断完善和提升。
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论发展的需要。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分析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分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愈发繁荣。
高校网络舆论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高校是教育培训的场所,其主要职责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
随着高校人才的涌现,高校网络舆论也成为了民众关心的焦点。
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就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分析,探讨高校网络舆论的重要性、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
一、高校网络舆论的重要性网络舆论是指在网络上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态度、评价等形成的舆论,它不仅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在高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高校作为一个学术、文化和社会氛围的聚集地,是大众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提升潜力的重要场所。
网络舆论在高校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高校公共舆论高校是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地方,是对知识、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
高校网络舆论可以反映出大众对于高校内部问题和外部热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反映出高校公共舆论的形成状况,进一步影响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2、引导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高校网络舆论可以引导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帮助高校形成健康、清新、优美的学校文化氛围,推进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向前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3、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网络舆论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树立高校文化形象,弘扬高校校园文化,传播高校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内涵,形成高校特有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二、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现状在高校中,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网络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高校的网络管理机构相对单一,网络管理措施相对滞后,实践应用效果不佳。
很多高校的网络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机制,导致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不及时不科学。
2、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不完善高校缺乏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往往对网络舆情缺乏了解,难以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处置。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在高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一方面,网络舆情可以反映和宣传高校的教育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和校园文化;网络舆情也可能存在负面信息、舆论风波等,对高校的形象和声誉造成影响。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成为当前高校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与挑战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快速传播:网络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全球范围内。
负面信息在网络中传播的速度往往比正面信息快得多,一旦发生舆论风波,对高校的影响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2. 匿名性:网络上发布信息往往具有匿名性,发布者可以遮掩真实身份,故意捏造或夸大事实,制造对校园及教师学生的负面影响。
3. 强互动性: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强,用户可以在评论、点赞、转发等过程中加剧信息的传播和影响。
4. 全天候性:网络舆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应对网络舆情所带来的挑战,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引导机制。
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1.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实时监测网络上与高校相关的信息及舆情动态,包括高校名誉、重大事件、重点领域等。
一旦发现有可能影响高校声誉的负面信息,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即时跟进。
2. 舆情分析与研判针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信息,需要进行分析和研判,区分信息的真伪、负面信息的来源以及潜在的影响力。
根据研判结果,制定相应的舆情应对方案,迅速遏制不利信息的传播。
3. 舆情引导机制高校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舆情引导机制,通过网络舆情引导专员、网络舆情引导小组等方式,对网络上发生的舆情进行引导和干预,及时发布正面信息和解释说明,稳定舆论场。
4. 应急预案和危机公关针对可能引发的重大舆情事件,高校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危机公关方案,明确责任人、权限和应对措施。
在舆情事件发生时,需要及时组织协调,迅速做出回应,控制舆情发展的趋势。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
112专家专题论坛2016年第3期总第174期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舆论格局,互联网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聚集的平台。
大学生是新兴媒体使用的主力军,他们通过论坛、QQ、微博、微信等平台获取资讯、发表意见、表达情绪,形成校园网络舆论。
校园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容易被负面的情绪感染和煽动,激化矛盾,使舆论向舆情转换,网络舆情成为高校和谐稳定的晴雨表。
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工作,健全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是化解高校舆情危机、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一、高校网络舆情特点高校网络舆情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群体通过互联网对校园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国际、国内敏感事件,大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1]。
一是移动互联网成为网络舆情发酵的新场所。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舆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学生网民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喜欢探索新鲜事物,求知欲强,每一个人面前都有麦克风,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
信息数量和信息渠道呈现爆发式增长,高校网络舆情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移动互联网成为影响广泛的新媒体,成为高校舆论热点的主要场所,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平台。
二是网络舆论内容丰富复杂。
高校网络舆情内容丰富,任何大学生关注的信息都可能成为网络舆情的内容。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来源于大学生,他们通过微信、微博、QQ、贴吧等渠道对学校建设、管理服务、学习生活、时事热点、社会民生等问题发表意见、表达观点、展示个性,内容涉及学业、就业、情感、国情、校情等方面。
同时,网络产生的海量信息中充斥着大量虚假、负面的信息,很难分辨真假,大学生极易受负面言论和情绪所影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使得高校舆情的内容愈加复杂。
三是网络舆论呈现群体性。
互联网的兴起,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发表意见和利益诉求的途径,也为他们发泄不良情绪提供了载体。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现状
现有机制
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应对等机制,通 过及时掌握学生网络舆情动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引导。
存在问题
但现有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整体规划、部门间协同 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导致引导效果不尽如人意。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
构建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 论导向,强化法治意识,尊重学生的言论自由和合法权益 。
案例一:高校官方微博在舆情引导中的作用
01
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具有 广泛传播力,能够快速汇聚学 生注意力,提高舆情引导效果 。
02
高校官方微博通过发布权威信 息,及时回应关切,能够树立 官方形象,增强公信力。
03
微博互动性强,有助于及时发 现并解决学生中的热点问题, 防范舆情危机。
案例二:高校微信公众号在舆情引导中的优势
制。
在数据采集和分析方面,需要更 加注重数据的全面性和实时性, 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研究结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研究结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了 解和掌握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动态和趋势。
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维护校园稳定和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微信公众号具有较高的用户粘性,能够 精准传达信息,提高舆情引导的针对性 。
微信公众号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如文字 、图片、音频等,能够丰富舆情引导的手段 。
微信公众号具有较好的深度和持续 性,可以系统地传递正面信息,引 导学生理性思考。
案例三:高校BBS论坛在舆情引导中的特点
BBS论坛作为学生交流的重要 平台,能够及时反映学生的 关注点和疑惑点,为舆情引 导提供参考。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是指高校针对网络舆情,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机制,对网络上的舆情进行引导和管理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其舆情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对高校的认知和评价。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之大,使得一些虚假信息或负面消息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和对高校形象的损害。
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是高校面对网络化社会挑战的必然选择。
随着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公众对高校的关注度不断增加,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
传统的舆情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网络化社会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引导机制来适应当今高校管理的需求。
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高校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挑战,保护自身形象和声誉。
1.2 研究意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如何有效管理和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形象,维护校园稳定。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其形象和声誉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职员工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对学校的招生、就业、科研合作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舆情传播速度的加快,网络舆情对高校的影响日益显著,一旦出现不良舆情,会迅速蔓延并对学校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发展。
研究和探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意义在于有效规范网络舆情传播,提升高校形象,增强高校管理者和相关从业人员对网络舆情管理的能力,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完善机制提供指导意见;深入探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特点,从而更好地了解其运行机理和特殊性;分析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因素,为机制优化提供参考;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供实际操作指南;探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实施路径,指导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有效推行相关政策和措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高校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变得更为重要。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舆情的影响力会迅速扩大,影响范围也更广。
高校需要制定有效的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措施,及时回应事件,平息不良情绪,维护学校形象和声誉。
一、突发事件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1. 舆情爆发快: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条消息可以在瞬间传遍全国,甚至全球。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相关消息会被快速传播,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对高校舆情产生极大影响。
2. 舆情传播范围广:新媒体的传播范围广泛,信息可以瞬间传播到各个角落。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舆情影响的范围也会更广,不仅影响学校内部师生,还会波及到社会大众。
3. 舆情形势复杂:新媒体环境下,舆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声音和言论。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舆情形势会变得混乱,可能会出现不良谣言和负面评论,给高校造成不利影响。
以上这些因素说明,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对高校舆情的影响十分深远,因此高校需要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及时有效地回应和处理突发事件,维护良好的舆情环境。
由于新媒体的特点,突发事件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
高校需要重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1. 维护学校形象和声誉: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和声誉对于学校发展和招生工作至关重要。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不良舆情可能会对学校形象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需要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及时平息负面舆情,维护学校形象和声誉。
2. 维护师生稳定情绪:突发事件可能会对师生的心理造成冲击,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到教学秩序和学校稳定。
需要通过网络舆情管理引导,及时平息不良情绪,维护师生的稳定情绪,保持校园正常秩序。
3. 传播正面信息: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需要通过网络舆情管理传播积极的正面信息,及时对外公布相关信息,消除谣言和不实信息,以引导舆情发展走向积极正面方向。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处理机制的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处理机制的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对于高校的影响日益凸显。
高校需要建立起科学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事件,避免因舆情事件对高校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处理机制的研究。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高校网络舆情是指以高校为主体的在网络上引发公众关注或议论的信息和言论。
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信息量大:高校网络舆情事件涉及范围广泛,信息量大,需要高校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舆情信息。
2. 多元化:高校网络舆情涉及的主体多样化,包括学生、教职员工、校友、媒体等多方面的人和机构,每个主体对舆情事件的关注点和立场也不尽相同,因此高校需要综合考虑各方的反应。
3. 传播速度快: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生舆情事件,就会在网络上迅速扩散,影响范围较大。
4. 形式多样:网络舆情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评论、网络帖文等。
5. 舆情事件多态化: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形式多样,包括学术造假、贪腐行为、师生冲突等。
以上特点决定了高校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时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机制,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网络舆情事件。
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处理机制对于高校而言至关重要。
网络舆情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旦发生网络舆情事件,如果高校不能有效地处理,就会导致高校声誉受损,影响学校的发展和招生等方方面面。
网络舆情事件可能会对高校的师生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和谐。
网络舆情事件可能会拖慢高校的进程,导致高校的正常运转受到干扰。
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处理机制是高校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网络舆情分析与处理机制,高校才能在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时稳定应对,尽快解决问题,避免因舆情事件对学校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处理机制建设的原则1. 及时性: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处理机制应具有及时反应能力,能够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快速采取行动。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管理已成为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如何利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来管理网络舆情,维护高校形象,提高高校的舆情管理水平和能力。
本文将从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和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在网络上引发的一系列言论、事件与情绪的传播与引导。
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公开性。
互联网以其开放、公开的特点,使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范围广泛,影响深远。
2.信息传播快速。
网络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条消息能在瞬间传遍全球,导致网络舆情的扩散速度快,传播面广。
3.多样性与复杂性。
网络上的舆情信息呈现多样性,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且受到用户个体化和群体化行为的影响,导致网络舆情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4.民主性与开放性。
网络具有民主、开放的特点,个体网民可随时发表自己的言论与观点,这加强了网络舆情的参与性与复杂性。
以上特点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也使得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二、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构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
高校可以建立信息监测体系,采用舆情监测工具或聘请专业团队,对网络舆情进行持续监测和预警。
一旦发现可能引发舆情的事件或信息,及时进行预警与处理。
2.网络舆情引导团队的建设。
高校可以组建专门的网络舆情引导团队,负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工作。
引导团队应该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网络舆情的特点,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网络舆情事件。
3.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
高校可以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指挥部,明确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部门,并建立舆情应对预案,及时、有效地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舆情事件对高校形象的损害。
4.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高校可以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明确网络舆情管理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和管理责任等方面的规定,提升网络舆情管理的规范性与制度化水平。
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
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网络舆情是指网络上产生的舆论和公众的意见。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和个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在这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之一,亦受到了网络舆情的影响。
网络舆情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更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情,构建有效的引导机制,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1. 扩大了社会视野网络舆情通过丰富的信息和多样化的观点,不断拓宽着大学生的社会视野。
特别是一些热点新闻、社会事件和话题讨论,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使他们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塑造了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
2. 引发了认知冲突网络舆情也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认知冲突。
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容易在大学生中引起不理性的情绪波动和认知偏差,使他们难以保持客观的态度,导致价值观念的模糊和混乱。
3. 塑造了消极情绪网络舆情中的负能量信息和负面情绪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不良的舆情信息容易引发焦虑、压力和消极情绪,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挑战和考验。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情的重要性面对这些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情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引导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看法,不仅有利于他们形成理性客观的态度,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心理抵抗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信息冲击。
1. 增强信息辨别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情,首先要加强他们的信息辨别能力。
了解信息来源、内容真实性和信息发布者的立场和动机,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过滤掉虚假信息,保持清醒的头脑。
2. 培养价值观念在正确引导大学生看待网络舆情时,还要重视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
大学生应该学会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各种信息,从中发现积极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摒弃负面情绪和消极影响。
3. 增强心理韧性在引导大学生看待网络舆情时,还需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
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1. 引言1.1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舆情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引导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产生改变。
网络舆情还能够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网络舆情的引导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网络舆情还可能引发大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状况。
了解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认识到其重要性,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应谨慎对待网络舆情,保持清醒的头脑,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校和社会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建立有效的机制,保护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受外界干扰和扭曲。
【字数:318】1.2 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大学生的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生活、学习等方面所持有的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
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价值观可以指导大学生在面对各种选择和困难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价值观也是大学生行为的准则和标杆,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社会交往。
良好的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更加自律和自信,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中成才。
在当今社会,网络舆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深。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观念和维护他们的价值观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网络舆情的影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保障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2. 正文2.1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作用其次, 网络舆情还可以通过与社会热点事件的结合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当社会上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时,网络舆情往往会引发大量讨论和争议,大学生可能受到舆论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这些事件往往涉及到政治、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在高校中的影响日益凸显。
高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舆情管理不仅关乎校园内部秩序和声誉,也紧密关联着社会公众对高校的态度和信任度。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谣言、负面评论等舆情事件频发,给高校形象和正常运转带来了困扰和挑战。
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术界和管理者对此开始关注并探讨相应的引导机制。
目前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研究还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对于其特点、现状、影响因素、优化策略和实施路径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必要开展一项系统性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以期为高校舆情管理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在当今社会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有着深远影响。
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对于提升高校形象和声誉、维护高校的利益至关重要。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研究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及时处理负面舆情,降低危机事件对高校造成的危害。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引导机制,高校可以更好地掌握舆情走向,及时调整应对策略,保障高校的声誉和稳定发展。
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还可以促进高校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增强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引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高校可以更好地与社会发展趋势接轨,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意义在于提升高校形象和声誉、帮助高校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促进高校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对于推动高校的发展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作用和效果,深入研究该机制在高校舆情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情况。
通过分析研究,旨在揭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在提升舆情管理效率、维护校园稳定、促进信息传播和宣传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和建议。
浅析高校网络舆情下引导策略研究
浅析高校网络舆情下引导策略研究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在大学校园内部或者对外发布的一系列信息、言论或事件引发的舆论、情绪以及相关议题。
高校网络舆情不仅关系到高校形象的塑造和维护,还直接影响到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因此,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研究至关重要。
1.建立合理规范的网络管理体系高校应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网络管理体系,包括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网络行为准则等,明确网络舆情的管理边界和使用规范。
通过明确权责,规范行为,可以降低高校网络舆情产生的风险和影响。
2.提供正面宣传材料,比如校园新闻、教师研究成果、学生荣誉等,增加正面信息的传播量。
通过提供积极、健康的内容,引导师生关注和传播正能量,减少负面信息的传播。
4.及时回应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
当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高校应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并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与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沟通,降低负面舆情事件往下传播的风险。
5.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网络素养。
高校可以组织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的网络辨别能力和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同时,鼓励师生通过正确渠道获取和转发信息,培养自媒体的正确使用意识,减少误传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6.建立渠道,加强信息收集和监测。
高校可以建立信息收集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师生对高校的评价和反馈,了解网络舆情的动态变化。
通过定期对网络平台、自媒体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潜在的网络危机,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
7.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
高校应主动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
通过积极对外宣传,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减少负面舆情在媒体中的曝光率。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网络舆情,高校应采取多种引导策略,包括建立网络管理规范、提供正面宣传、搭建沟通平台、及时回应处理舆情事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建立信息监测渠道、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等。
这些策略旨在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塑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师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管理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旨在建立起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引导和应对机制,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本文将从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引导机制的构建和实施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1.快速传播:互联网的快速传播特点使得网络舆情传播速度极快,一条消息可以在瞬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高校网络舆情一旦引发,可能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2.多元化信息:网络上的信息来源非常丰富,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个人博客等,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确定,高校需要及时辨别并做出回应。
3.舆情敏感度高:高校网络舆情往往涉及到敏感话题,例如学术造假、师生关系、学校管理等,一旦引发网络舆情,可能对高校形象和声誉造成不利影响。
4.信息更新快:互联网信息更新迅速,高校需要通过网络监测来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发展态势,以便做出针对性的引导和处置。
1.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系统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网络上关于高校的舆情信息。
监控内容可以包括新闻媒体报道、社交媒体讨论、论坛帖子等,以及对高校相关关键词的搜索引擎排名和曝光量等数据。
2.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团队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引导团队,由专业人员负责对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合理的引导和处理措施。
引导团队还应建立与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的联系,及时获取各方面的舆情信息。
3.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高校需要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明确舆情事件的分类和处理程序,包括对舆情事件的立即反应、内部沟通协调、公共信息发布等程序,以及建立网络舆情事件的跟踪和评估机制。
高校需要建立网络舆情的评估体系,及时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和处理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经验积累。
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明确网络舆情管理的责任部门和工作程序,确保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网络舆情是指网络上对于某一事件、人物、组织或者某一话题的舆论和民意的表达和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和管理高校师生对于某一事件、话题的传播和表达,以维护高校的社会形象,保护师生权益,助力高校公共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的重要一环,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
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和表达往往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这种背景下,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舆情监测和分析系统。
通过分析舆情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到高校的热点话题、关注度和趋势,以便更好地制定舆情引导策略。
对于负面舆情的及时监测和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追踪负面舆情的来源和原因,以及利用网络声誉管理等手段,迅速应对和处置。
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网络舆情引导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包括具备网络舆情管理和传播背景的专业人员,他们可以通过监测网络舆情、分析舆情数据、制定舆情引导策略等手段,积极主动地引导高校师生对于热点事件和话题的表达和传播,以塑造正面的舆论氛围。
还需要加强高校师生的网络舆情教育和宣传。
通过举办网络舆情教育活动、开展网络舆情宣传等方式,增强师生的网络素养和舆情管理意识,提高他们对于网络舆情的宣传和传播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在传播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减少因网络舆情引发的不良后果。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处置机制。
当高校发生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时,需要及时启动危机公关机制,采取合理的策略和措施,有效控制和处置舆情事件,防止舆情事件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研究,需要从监测和分析系统、专业团队、师生教育和宣传以及处置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制定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以保证舆情的正常传播和高校的良好形象维护。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来看世界时事政治。
信息传播逐渐的多样化和快捷化,这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隐患。
其中,高校中的学生既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又没有充分融入社会,所以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象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本文就高校学生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相应引导。
在一百年以前,人们还可能为了一封书信而跋山涉水,也有可能为了和友人相见而奔波数月。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信息的传递也愈来愈快速。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在信息传递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又由于高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实践问题,使得高校学生的网络舆情更具有特色化。
接下来,本文就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面对措施。
一、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1、多样性从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全球的互联网变化可谓是十分显著,从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到现在几乎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而未来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只会更迅速。
与此同时,学生接受的实时信息也就更方便,更广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接受信息的类型,也可以全方面的接收。
所以,多方面的了解让学生产生许多想法,学生可以针对任何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进行传播。
2、重要性学生作为没有步入社会的一员,可能对社会造成影响微乎其微,但是通过互联网的幫助,既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比如,在某所大学有一位毕业生,这位毕业生在校时性格内向,考试成绩经常不及格然后补考,而且也经历过心理咨询。
这位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到校外进行工作实习。
在实习期间,该毕业生以不正当理由居住学生宿舍,常常通宵玩网游,最后在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该学生在一日的凌晨从宿舍楼跳楼身亡。
在法医鉴定为“自杀”后,该毕业生家长表示对此结果不愿接受,联合亲友到学校闹事,并发动了在校学生在各大网络平台比如微博、天涯社区上进行传播,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对学校的声誉和教学秩序造成伤害。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是指高校针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引导和管理的一套机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一旦出现负面舆情,可能会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
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需要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会对高校造成影响的舆情事件。
预警机制包括舆情监测系统的建立和人工舆情分析团队的组建。
监测系统可以通过抓取互联网上与高校相关的新闻、社交媒体等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和监测。
人工舆情分析团队可以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其对高校的潜在影响,及时发出预警和处理建议。
高校需要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引导是通过舆情管理和传播,控制和影响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
高校可以通过主动宣传正面信息,增加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网络舆情的正面发展。
还可以通过回应负面舆情,尽快澄清和解释,以减少负面影响。
引导机制还包括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指导和管理,提高网络舆情的积极向上性。
高校需要建立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舆情事件的处理和沟通机制的建立。
舆情事件的处理需要高校能够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对,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并及时执行。
高校还需要建立与媒体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媒体通报相关情况,防止信息失控。
高校还应建立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开展与公众的对话,增加理解和支持。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研究对于高校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引导机制和管理机制,高校能够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保护好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影响力和竞争力,还能够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研究和建设。
高校校园舆情管理制度
高校校园舆情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高校校园舆情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校园舆情不仅关乎学校的声誉和形象,还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招生工作。
因此,建立科学的校园舆情管理制度,成为高校必须重视的工作。
二、制度内容1.校园舆情管理团队的建设为了有效管理校园舆情,每所高校都应建立专门的校园舆情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应包括校领导、宣传部门、新闻媒体部门、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等。
团队应负责舆情的监测、分析和应对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2.舆情监测机制的建立校园舆情的监测工作应是持续的、全面的。
可以通过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定期发布舆情报告、利用舆情监测软件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还要加强对重要舆情事件的跟踪和研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控。
3.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在舆情管理中,危机预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危机事件。
在发生危机事件时,要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危机对学校形象的影响。
4.舆情应对策略的制定面对不同的舆情事件,高校应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可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公开说明、道歉处理、情况通报、提供解释等。
同时,还要与媒体进行及时沟通,主动引导舆论,减少负面影响。
5.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在校园舆情管理中,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应定期发布校园工作情况、重要决策和事件处理结果等信息,积极与社会沟通,增加舆情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同时,要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减少舆情猜测和误解。
6.加强舆情管理能力建设为了提高校园舆情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高校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活动,提升管理团队和相关部门的应对能力。
可以邀请专业机构或专家进行指导,加强对舆情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学习,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
7.舆情管理成效评估舆情管理工作的成效评估是很有必要的。
高校可以定期组织评估机构对舆情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分析管理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专家专题论坛2016年第3期总第174期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舆论格局,互联网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聚集的平台。
大学生是新兴媒体使用的主力军,他们通过论坛、QQ、微博、微信等平台获取资讯、发表意见、表达情绪,形成校园网络舆论。
校园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容易被负面的情绪感染和煽动,激化矛盾,使舆论向舆情转换,网络舆情成为高校和谐稳定的晴雨表。
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工作,健全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是化解高校舆情危机、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一、高校网络舆情特点高校网络舆情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群体通过互联网对校园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国际、国内敏感事件,大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1]。
一是移动互联网成为网络舆情发酵的新场所。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舆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学生网民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喜欢探索新鲜事物,求知欲强,每一个人面前都有麦克风,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
信息数量和信息渠道呈现爆发式增长,高校网络舆情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移动互联网成为影响广泛的新媒体,成为高校舆论热点的主要场所,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平台。
二是网络舆论内容丰富复杂。
高校网络舆情内容丰富,任何大学生关注的信息都可能成为网络舆情的内容。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来源于大学生,他们通过微信、微博、QQ、贴吧等渠道对学校建设、管理服务、学习生活、时事热点、社会民生等问题发表意见、表达观点、展示个性,内容涉及学业、就业、情感、国情、校情等方面。
同时,网络产生的海量信息中充斥着大量虚假、负面的信息,很难分辨真假,大学生极易受负面言论和情绪所影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使得高校舆情的内容愈加复杂。
三是网络舆论呈现群体性。
互联网的兴起,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发表意见和利益诉求的途径,也为他们发泄不良情绪提供了载体。
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门槛低等特点,使其成为宣泄负面情绪的主要场所。
另外,大学生由于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受到负面言论的鼓动,很有可能被情绪和偏见所主宰,极易在网络舆论中形成群体共识,给学生本人和社会带来负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田 芳(内蒙古科技大学 党委宣传部 内蒙古 包头 014010)摘 要: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引导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净化高校网络舆论环境,构建引导平台,充实引导队伍,培养“意见领袖”,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大学生;引导中国冶金教育CHINA METALLURGICAL EDUCATION113专家专题论坛2016年第3期总第174期面影响,甚至演变为网络群体性事件,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二、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设备投入不足。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络舆论的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使得高校网络舆情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和谐安定。
大部分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引导工作不够重视,软件硬件投入少,仅仅依靠网管员人工监测,并且大部分网管员是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担任,没有专职教师管理,舆情信息监控不能作为常态化工作进行。
专业网络舆情信息监控分析系统成本很高,高校在设备上的投入不足,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网络舆论走向,不能满足当前高校舆情分析和引导工作的需要。
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工作队伍弱小。
网络舆情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关键,很多高校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立滞后,工作队伍由校各级网管员兼职构成,不具备专业知识和素养,也未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舆情引导意识不强。
高校各单位间缺乏沟通合作,大多数高校并未建立上下联动的网络信息监管部门和行之有效的制度。
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多是由宣传部和网络信息办等部门被动应对,常常错过舆情引导的最佳时机。
三是引导平台建设不到位,舆情研判环节薄弱。
目前,国内高校主要依靠学校官方网站、校报发布信息,引领校园文化,把控舆论方向。
但是,官网和校报上的新闻存在严肃、程序化倾向,而90后大学生对“高高在上”的信息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亲切、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官网和校报的信息难以深入到师生心中,舆论引导效果不明显。
舆情研判是在对舆情信息的监测、整理基础上着重对舆情发展轨迹进行分析,对舆情下一步的发展状况作出预判。
网络舆情的研判是处理高校舆情危机的重要手段。
由于高校并未引进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也没有专业的舆情分析研判人员,在舆情的分析和研判方面环节薄弱,无法对潜在舆情危机进行评估。
三、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一)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建立引导平台网络舆论环境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和谐校园的建设。
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网络信息监管机构,规范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形成上下联动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特别是要通过建设专题网站,策划涉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主题鲜明、富有吸引力的网上活动,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分析网络上的不良、偏激言论,减少网络上负面情绪的影响。
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新媒体舆论引导平台。
建立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官方账号,基于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使用网言网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一种轻松、亲切的方式逐步深入广大师生心中。
在为师生提供娱乐、休闲、服务的同时,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开展。
(二)充实引导队伍,培养意见领袖教师既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参与者,也是引导者,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中的辅导员与大学生学习、生活联系最紧密,最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能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应该邀请专业技术强,理论功底扎实、引导方式得当的教师充实舆情引导队伍。
此外,还应吸纳思想觉悟高、善于运用媒体技术、熟悉互联网规律的优秀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引导兼职工作,壮大网络舆情引导队伍。
形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引导队伍。
通过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队伍的舆论引导意识和技巧,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改变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正确引领校园文化,有效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走向。
(三)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着社会大众的学习和生活。
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专家专题论坛2016年第3期总第174期信息、发表观点、表达诉求、社交娱乐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受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设置不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滞后,很多学生的媒介素养仍停留在中学阶段。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实践、采用融入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有效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认知、分析和使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得高校网络舆情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许屹山.论网络舆情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之促进与反制[J].行政与法,2011(9):58-61.[2]许方园.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3]刘修阳,王涛.高校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机制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8):80-83.[4]曹新燕.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特点与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8):102-103.[5]张晓玲.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教育与引导[J].新闻战线,2014(8):158-159.[6]邓程丹.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探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8):108-110.[7]王舒婷.微博碎片化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与引导研究[J].科教文汇,2014(8):187-188.[8]陈学智,王春江. 网络舆情危机特点、成因及引导[J].人民论坛,2014(7):133-135.[9]周瑛.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41-44.合应用能力。
对新型考核方式的成效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对象同上,结果显示,超过88%学生认为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效果好。
新型考核方式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看法,从只看重最终考试变得注重平时学习和能力的展示与培养。
新型考核体系加大了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采用开卷考试方式使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上,避免死记硬背公式和结论,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知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结 语通过开放式教学课堂改革与实践、教学内容拓宽深化、新型考核体系构建,形成了研究生开放式课堂教学新模式。
教学新模式开展能够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主动性、思考独立性,使课堂教学适应研究生自主创新性发展的需求,实现教学多元化和多向联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1]程中华,高崎,田燕,等.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12(1):51-52. [2]武峭山.论高校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30(3):133-136.[3]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OER)国际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4]王树宏.考察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一点感悟-开放式教育孕育个性与创造[J].师道,2010 (2):14-15.[5]能田伸彦.日本课堂活动中的开放式数学教学[D].首尔:韩国教育大学,1998.[6]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24-26.[7]张汉昌.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29-31.(上接第111页)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