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板块一专题突破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四讲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学案8
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4讲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考向三
)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考向一
试题
解析
M火 m t 2 由题意可知火星探测器绕火星表面运行的周期 T= , 由 GM=gR 和 G 2 N r
考向一 考向二
4N2π2r3M 2π 2 = m( ) r,可得火星的质量为 M 火= ,由于火星半径未知,所以火 T gR2t2 4 星质量不可求,故选项 A 错误;由 M 火=ρ·πr3 及火星质量表达式可得 ρ= 3 3πN2M 2 2 ,则密度可求出,选项 B 正确;天体运动问题中,在一定条件下只能 gR t 计算出中心天体的质量(本题中无法求出),不能计算出环绕天体的质量,故 2π 2 4π2N2r 选项 C 错误;根据 g 火=a= ( ) r= 2 ,由于火星半径未知,所以火星 T t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可求,选项 D 错误.
考向一 考向二
2 2 Mm v 4π r 2 (1)利用 F 万= F 向有 G 2 = m = mrω = m 2 = ma. r r T
Mm (2)在星球表面附近有 G 2 = mg 星⇒ GM= g 星 R2(黄金代换 ). R 2.天体质量及密度的估算方法 (1)天体质量的估算 Mm 2π 2 ①已知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由 G 2 = m( ) r 得 M= r T 4π2r3 2. GT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第 4 讲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微网构建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核心定位 1.命题规律: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的运动,以 卫星的在轨运行、变轨问题、质量 (密度)的估算为主. 2.必须夯实的“2 个概念和 3 个问题” (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速度; (2)卫星的发射及运行问题、变轨问题、多星问题. 3.必须领会的“2 种物理思想和 3 种常用方法” (1)估算的思想、模型化思想; (2)放大法、假设法、近似法.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GMr2m=ma 得,向心加速度 a=GrM2 。
6.(2019·江苏卷,4)1970 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该卫星至今仍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如图所示,设卫星在近地点、远地 点的速度分别为 v1、v2,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 r,地球质量为 M,引力常量为 G。 则( B )
3.(2019·全国卷Ⅲ,15)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
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金、a地、a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 为v金、v地、v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金<R地<R火,由此可以判定( )
A.a金>a地>a火
B.a火>a地>a金
A
C.v地>v火>v金 D.v火>v地>v金
[解析] 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
由 GmRM2 =ma 得向心加速度 a=GRM2 ,
由 GmRM2 =mvR2得速度 v=
GM R
由于 R 金<R 地<R 火
所以 a 金>a 地>a 火,v 金>v 地>v 火,选项 A 正确。
4.(2019·北京,18)2019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 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该卫星( )
A.M与N的密度相等
B.Q的质量是P的3倍
AC
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
[解析] B错:如图,当x=0时,对P:mPgM=mP·3a0,即星球M表面的重力 加速度gM=3a0;对Q:mQgN=mQa0,即星球N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N=a0。
即 EkP=3mPa0x0-Ep 弹; 对 Q 有:mQgN·2x0=4Ep 弹+EkQ, 即 EkQ=2mQa0x0-4Ep 弹=12mPa0x0-4Ep 弹 =4×(3mPa0x0-Ep 弹)=4EkP。 D 错:P、Q 在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其位置关于加速度 a=0 时的位置对称,故 P 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压缩量为 2x0,Q 为 4x0。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和运动 第4讲 资料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课件.ppt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F合与v不共线。
2.必须记住的基本关系式 (1)利用F万=F向有GMr2m=mvr2=mrω2=m4Tπ22r=ma。
(2)在星球表面附近有G
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的发现拉开了
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
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
动半径的210。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
1 A.10
B.1
C.5
D.10
解析:选B 行星绕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R2。
2.天体密度的估算
一般在质量估算的基础上,利用M=ρ·43 πR3进行计算,同
时注意R与r的区别。
1.(2014·全国新课标Ⅱ)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
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 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
地球的密度为( )
1.(2015·佛山模拟)某人造地球卫星在离地面高为 h 的轨 道上飞行,其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质量为 M, 地球半径为 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引力常量为 G。 则卫星的( )
A.线速度v=
gR2 h
B.角速度ω=
GM R+h3
C.运行周期T=2π
R3 GM
D.向心加速度a=Rg+R2h
勒第三定律
R3 T2
=K和v=
2πR T
可知卫星周期相等,则轨道半径
相等,运行速度相等,故C错误;由a=ω2r,ω相同,r为轨
(通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第四讲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以GG有 ( ������A引有������1���1���������.22������质力������)22==量常mm之量12ωω积并22rr利12 B用.质牛量顿之力和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可所C考 解解以.速题点得m率思定1m+之路位m1=2和与:���=双���2���方���������星������22���D���������法������模32.各,;故:m型①自2=B双的������项星2自������������1正间���转���2确的角万;速有度引力提供向心力;②双星共同
2R,
关闭
解析
答案
-4-
2.(2018全国Ⅲ卷)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
地球半径的4倍。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 )
A.2∶1
B.4∶1
C.8∶1
D.16∶1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卫星的运动、开普勒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关闭
(1)已知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由
������������������2������=m
2π ������
2·r 得 M=4���π������2������2���3。
(2)已知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和天体半径,由 mg=G���������������2���得 M=������������������2。
关闭
A
解析
答案
-6-
4.(多选)(2018全国Ⅰ卷)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
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
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关闭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分层突破练4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含解析
专题分层突破练4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A组1.(多选)(2020辽宁高三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得了引力常量B.根据表达式F=可知,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C.在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出的表达式=k中,k是一个与中心天体有关的常量D.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2.(2021安徽黄山高三质检)有一颗中高轨道卫星在赤道上空自西向东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四分之一。
某时刻该卫星正好经过赤道上某建筑物,已知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卫星的周期为B.该卫星的向心力为同步卫星的C.再经的时间该卫星将再次经过该建筑物D.再经的时间该卫星将再次经过该建筑物3.脉冲星实质是快速自转的中子星,每自转一周,就向外发射一次电磁脉冲信号,因此而得名。
若观测到某个中子星发射电磁脉冲信号的周期为T,该中子星的半径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以下物理量可以求出的是()A.该中子星的质量B.该中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C.该中子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该中子星赤道上的物体随中子星转动的线速度4.(2021广东韶关始兴中学高三模拟)一颗科学资源探测卫星的圆轨道经过地球两极上空,运动周期为T=1.5 h,某时刻卫星经过赤道上A城市上空。
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0,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根据上述条件()A.可以计算地球的半径B.可以计算地球的质量C.可以计算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可以断定,再经过12 h该资源探测卫星第二次到达A城市上空5.(多选)(2021广东梅州高三质检)2020年6月23日,我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已知同步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质量为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C.同步卫星的加速度为D.地球的平均密度为6.2020年12月6日,我国成功将高分十四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通关攻略2.4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思路
方法
若不计自转:
“g -R 法”,利用万有引 力提供重力
①估质量:
G Mm =mg得:M= gR 2
R2
G
②估密度:
ρ= M = 3g
V 4GR
2.应用提醒:
(1)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估算天体质量时,估算的只是中心
天体的质量,而非环绕天体的质量。
(2)区别天体半径R和卫星轨道半径r,只有在天体表面附近的卫星,才有r≈R;计 算天体密度时, V= 4 πR3中的“R”只能是中心天体的半径。
T2
长轴的立方成正比,选项D正确。
2.1871年,人们发现了太阳系中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但是,它的运动轨迹有 些“古怪”: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轨道与实际观测的结果总有一些偏 差。有人认为是其轨道外侧还有未发现的行星影响其运动,后来据此发现了海王 星。设从两行星离得最近时开始计时,到下一次两行星离得最近所经历的最短时 间为t,天王星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忽略各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海王 星的轨道半径为( )
间隔(Δt= T ,T为轨道周期)的位置。如果作用在“墨子号”卫星上的力只有地球
14
E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积S1>S2 B.“墨子号”卫星在轨道A点的速度小于B点的速度
C.T2=Ca3,其中C为常数,a为椭圆半长轴
D.T2=C′b3,其中C′为常数,b为椭圆半短轴
【解析】选C。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
t-T
考向二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综合提能) 【建模型】研典题 【模型】 “随”“绕”模型 1.模型图解:
分类
图例
思路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第4讲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课件精选课件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4讲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2019·全国卷Ⅰ,21)(多选)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 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 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 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
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A.质量之积
B.质量之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C
C.速率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解析] 两颗中子星运动到某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每秒转动 12 圈,角速度已知, 中子星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l21m2=m1ω2r1
①
Gml21m2=m2ω2r2
A A.周期为
4π2r3 GM
B.动能为G2MRm
C.角速度为
Gm r3
D.向心加速度为GRM2
[解析] A 对:探测器绕月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对探测器,由牛顿第
二定律得,GMr2m=m2Tπ2r,解得周期 T=
4GπM2r3。B 错:由 GMr2m=mvr2知,动
能 Ek=12mv2=GM2rm。C 错:由 GMr2m=mrω2 得,角速度 ω= GrM3 。D 错:由
A.入轨后可以位于北京正上方
D
B.入轨后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D.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
[解析] A 错: 同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 B 错:由GMr2m=mrv2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环绕速度越小,因此入轨后的 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速度)。 C 错:同步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D 对:若该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发射速度较小,所需能量较少。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
的密度为( )
A.G3Tπ2g0g-0 g
B.G3Tπ2g0g-0 g
3π C.GT2
D.G3Tπ2gg0
解析: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在地球两极:GMRm2 =mg0, 在地球的赤道上:GMRm2 -mg=m2Tπ2R,地球的质量:M= 43πR3ρ,联立三式可得:ρ=G3Tπ2g0g-0 g,选项 B 正确.
【解析】 已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和地球的轨道半
径,只能求出太阳的质量,而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选项 A
错误;已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和地球的半径,而不知道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选项 B
错误;已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和轨道半径,由
Mm G r2
=mrω2 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选项 C 正确;已知月球绕地 球运动的周期和轨道半径,由 GMr2m=mr4Tπ22可求得地球质 量为 M=4GπT2r23,所以选项 D 正确.
专题四 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考点 1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一、基础知识梳理 1.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 F=Gmr1m2 2
2.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主要应用公式 (1)GMr2 m=mvr2=mrω2=mr4Tπ22. (2)GMr2m=mgr(gr 为 r 处的重力加速度). (3)对天体表面的物体 m0,在忽略自转时:GMR2m0= m0g(式中 R 为天体半径),可得 GM=gR2.
二、方法技巧总结 人造卫星的 a、v、ω、T 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mvr2→v=
GrM→v∝
1 r
mω2r→ω=
GrM3 →ω∝
1 r3
越高越慢
GMr2m=ma→ma=4Tπ2G2rrM→2 →T=a∝r124GπM2r3→T∝ r3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 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天体运动轨道类型及特点
圆形轨道
天体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开普勒三定律,包括轨道定律 、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描述 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近似等 于万有引力,但在高空或地球 内部,两者存在差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计算天体的质量、密度、运行 周期等物理量,解释天体现象 ,如潮汐、地球形状等。
易错易混点辨析澄清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区别
备考建议
在复习过程中,要深入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及 其适用条件,熟练掌握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和相关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同时,要注重培 养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注科技前沿动态和相关时事热点,拓宽视 野和思路。此外,还要加强实验操作和数据
处理能力的训练,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THANK YOU
万有引力定律定义及表达式
定义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种力的大小与两个物 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表达式
$F = Gfrac{m_1m_2}{r^2}$,其中$F$为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 力,$G$为万有引力常量,$m_1$和$m_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 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动量守恒
卫星在变轨过程中,虽然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但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分析卫星变轨前后的速度关系。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板块一专题突破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四讲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学案
第四讲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2)(3)三种宇宙速度(4)同步卫星的“七个一定”特点①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②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24 h.③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即ω=7.3×10-5 rad/s.④高度一定:由GMmR +h2=m4π2T2(R+h)得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3GMT24π2-R=3.6×107 m.⑤速率一定:v=GMR+h=3.1×103 m/s.⑥向心加速度一定:由GMmR +h2=ma,得a=GMR+h2=g h≈0.23 m/s2,即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⑦绕行方向一定: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考向一天体质量与密度的计算[归纳提炼]天体质量及密度的估算方法[熟练强化]1.(2017·北京卷)利用引力常量G 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 .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 .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 .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解析] 由于不考虑地球自转,则在地球表面附近,有G Mm 0R 2=m 0g ,故可得M =gR 2G ,A项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人造卫星的向心力,有G Mm 1R 2=m 1v 2R ,v =2πR T ,联立得M =v 3T2πG,B项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有G Mm 2r 2=m 2⎝ ⎛⎭⎪⎫2πT ′ 2r ,故可得M =4π2r 3GT ′2,C 项错误;同理,根据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不可求出地球的质量,D 项正确.[答案] D2.(2017·河北六校联考)某行星的同步卫星下方的行星表面上有一观察者,行星的自转周期为T ,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发现日落的T 2时间内有T6的时间看不见此卫星,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则该行星的密度为( )A.24πGT2B.3πGT 2C.8πGT 2D.16πGT2[解析] 设行星质量为M ,半径为R ,密度为ρ,卫星质量为m ,如图所示,发现日落的T 2时间内有T 6的时间看不见同步卫星,则θ=360°6=60°,故φ=60°,r =R cos φ=2R ,根据GMmR2=m ⎝⎛⎭⎪⎫2πT 22R ,M =ρ43πR 3,解得ρ=24πGT 2.[答案] A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估算天体质量,估算的是中心天体的质量而非环绕天体的质量.区别两个半径轨道半径与天体半径,轨道半径与天体半径的关系为r =R +h ,只有在天体表面附近的卫星,才有R ≫h ,r ≈Rh 指卫星到天体表面高度考向二 人造卫星[归纳提炼]1.必须掌握的四个关系GMmr 2=⎩⎪⎪⎨⎪⎪⎧⎭⎪⎪⎬⎪⎪⎫ma ―→a =GM r 2―→a ∝1r2m v 2r ―→v =GM r ―→ v ∝1r m ω2r ―→ω=GM r 3―→ω∝1r 3m 4π2T 2r ―→T =4π2r 3GM―→T ∝r 3越高越慢 2.必须牢记同步卫星的两个特点(1)同步卫星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2)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赤道上空相同的高度上.(2017·全国卷Ⅲ)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 .周期变大B .速率变大C .动能变大D .向心加速度变大[解析] 组合体比天宫二号质量大,轨道半径R 不变,根据GMm R 2=m v 2R,可得v =GMR,可知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速率不变,B 项错误;又T =2πRv,则周期T 不变,A 项错误;质量变大、速率不变,动能变大,C 项正确;向心加速度a =GMR2,不变,D 项错误.[答案] C求解本题时,若对天体运动规律掌握不熟悉,加之考试紧张,题目情景分析不明,可能会误以为是较复杂的行星轨道变化问题,错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耗时而费力.高考复习时,应仔细分析天体运动特点,正确画出情景图,切忌搞题海战术,分不清情景乱套公式,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科技新动向.[熟练强化]1.(多选)(2017·河北保定一模)O 为地球球心,半径为R 的圆为地球赤道,地球自转方向如图所示,自转周期为T ,观察站A 有一观测员在持续观察某卫星B .某时刻观测员恰能观察到卫星B 从地平线的东边落下,经T2的时间,再次观察到卫星B 从地平线的西边升起.已知∠BOB ′=α,地球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则( )A .卫星B 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πT2π-αB .卫星B 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πT2π+αC .卫星B 离地表的高度为 3GM4·⎝ ⎛⎭⎪⎫T 2π-α 2-RD .卫星B 离地表的高度为 3GM4·⎝ ⎛⎭⎪⎫T 2π+α 2-R[解析] 当地球上A 处的观测员随地球转动半个周期时,卫星转过的角度应为2π+α,所以T 2=2π+α2πT 卫,解得T 卫=πT 2π+α,A 错,B 对.卫星绕地球转动过程中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G Mm 卫r 2卫=m 卫⎝ ⎛⎭⎪⎫2πT 卫 2r 卫,得r 卫= 3T 2卫GM 4π2=3GM 4·⎝ ⎛⎭⎪⎫T 2π+α 2,则卫星距地表的高度h =r 卫-R = 3GM4·⎝⎛⎭⎪⎫T2π+α2-R ,C 错,D 对.[答案] BD2.(多选)(2017·广东华南三校联考)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强度最高的材料,它的发现使“太空电梯”的制造成为可能,人类将有望通过“太空电梯”进入太空.设想在地球赤道平面内有一垂直于地面延伸到太空的轻质电梯,电梯顶端可超过地球的同步卫星A 的高度延伸到太空深处,这种所谓的太空电梯可用于降低成本发射绕地人造卫星.如图所示,假设某物体B 乘坐太空电梯到达了图示的位置并停在此处,与同高度运行的卫星C 相比较( )A .B 的线速度大于C 的线速度 B .B 的线速度小于C 的线速度 C .若B 突然脱离电梯,B 将做离心运动D .若B 突然脱离电梯,B 将做近心运动[解析] A 和C 两卫星相比,ωC >ωA ,而ωB =ωA ,则ωC >ωB ,又据v =ωr ,r C =r B ,得v C >v B ,故B 项正确,A 项错误.对C 星有GMm C r 2C =m C ω2C r C ,又ωC >ωB ,对B 星有G Mm B r 2B>m B ω2B r B ,若B 突然脱离电梯,B 将做近心运动,D 项正确,C 项错误.[答案] BD 3.(多选)(2017·江西七校联考)卫星A 、B 的运行方向相同,其中B 为近地卫星,某时刻,两卫星相距最近(O 、B 、A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地球半径为R ,卫星A 离地心O 的距离是卫星B 离地心的距离的4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卫星A 、B 的运行周期的比值为T A T B =41B .卫星A 、B 的运行线速度大小的比值为v A v B =12C .卫星A 、B 的运行加速度的比值为a A a B =14D .卫星A 、B 至少经过时间t =16π7Rg,两者再次相距最近 [解析] 本题以卫星的运行考查运行参量的比较,求解方法仍是抓住主、副两条线索.由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 4π2T 2r 知T =2πr 3GM∝r 3,而r A =4r B ,所以卫星A 、B 的运行周期的比值为T A T B =81,A 项错误;同理,由G Mm r 2=m v 2r得v =GM r ∝1r,所以卫星A 、B 的运行线速度大小的比值为v A v B =12,B 项正确;由G Mm r 2=ma 得a =GM r 2∝1r 2,所以卫星A 、B 的运行加速度的比值为a A a B =116,C 项错误;由T =2πr 3GM 及地球表面引力等于重力大小G Mm R2=mg 知T =2πr 3gR 2,由于B 为近地卫星,所以T B =2π Rg,当卫星A 、B 再次相距最近时,卫星B 比卫星A 多运行了一周,即⎝ ⎛⎭⎪⎫2πT B -2πT A t =2π,联立可得t =16π7R g,D 项正确.[答案] BD天体相遇问题的解法如图,当两运行天体A 、B 的轨道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时,若运行方向相同,则内侧天体B 比A 每多运行一圈时相遇一次,在Δt 时间内相遇的次数n =Δt T B -Δt T A =ωB -ωA2πΔt .若运行方向相反时,则A 、B 每转过的圆心角之和等于2π时发生一次相遇,在Δt 时间内相遇的次数为:n =ωA Δt +ωB Δt 2π=Δt T B +ΔtT A.考向三 卫星的变轨问题[归纳提炼] 1.变轨原理及过程(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2)在A 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3)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 2.部分物理量的定性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轨道Ⅱ上过A 点和B 点速率分别为v A 、v B .在A 点加速,则v A >v 1,在B 点加速,则v 3>v B ,又因v 1>v 3,故有v A >v 1>v 3>v B .(2)加速度:因为在A 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 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 点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运行周期分别为T 1、T 2、T 3,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半长轴)、r 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2=k ,可知T 1<T 2<T 3.(多选)如图所示是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被月球俘获的示意图,“嫦娥三号”卫星先绕月球沿椭圆轨道Ⅲ运动,在P 点经两次制动后最终沿月球表面的圆轨道Ⅰ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 ,椭圆Ⅲ的半长轴为4r ,卫星沿圆轨道Ⅰ运行的周期为T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嫦娥三号”卫星在轨道Ⅱ上运行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Ⅲ上运行的机械能B .“嫦娥三号”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在M 点的速度大小大于在P 点的速度大小C .“嫦娥三号”卫星在三个轨道上运行时,在P 点的加速度总是相同的D .“嫦娥三号”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从M 点运动到P 点经历的时间为4T [思路路线]在P 点两次制动减速→从Ⅲ到Ⅱ机械能减少→A 错 同一轨道运行时机械能守恒→近地点速度大→B 错Ⅲ、Ⅱ为椭圆轨道→a =v 2r不成立→据a =GM r2判断→C 正确开普勒第三定律→从M 点到P 点时间为4T→D 正确[解析] 因“嫦娥三号”卫星从轨道Ⅲ变轨到轨道Ⅱ上运行时,必须在P 点进行减速,即在轨道Ⅱ上运行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Ⅲ上运行的机械能,A 项错误;由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知“嫦娥三号”卫星在近月点速度大,即“嫦娥三号”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在M 点的速度大小小于在P 点的速度大小,B 项错误;由GMmr 2=ma 知卫星离中心天体高度相同时,运行的加速度相同,C 项正确;令“嫦娥三号”卫星从M 点运动到P 点经历的时间为t ,则由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得r 3T2=r 3t2,即t =4T ,D 项正确.变轨过程中能量分析的常见误区(1)变轨前后,卫星机械能不守恒.卫星的发射和回收都是利用以上原理通过多次变轨实现的.由于变轨时卫星需要借助“点火”实现加速或减速,变轨前后的机械能不守恒,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参与转化.(2)同一轨道上自主运行时仅受万有引力作用,机械能守恒.这一结论对圆形或椭圆形轨道均成立.[熟练强化]迁移一 卫星的交会对接问题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自动交会对接前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圆形轨道Ⅰ为“天宫一号”运行轨道,圆形轨道Ⅱ为“神舟十号”运行轨道.此后“神舟十号”要进行多次变轨,才能实现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则( )A .“天宫一号”的运行速率大于“神舟十号”在轨道Ⅱ上的运行速率B .“神舟十号”变轨后比变轨前高度增加,机械能减少C .“神舟十号”可以通过减速而使轨道半径变大D .“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对接瞬间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 做圆周运动的天体,线速度大小v =GMr,因此轨道半径较大的“天宫一号”速率较小,A 项错误;“神舟十号”由低轨道到高轨道运动需要消耗火箭燃料加速,由功能关系可知在高轨道上飞船机械能更大,B 项错误;飞船在圆周轨道上减速时,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飞船做近心运动,轨道半径减小,C 项错误;在对接瞬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相等,D 项正确.迁移二 较高轨道向较低轨道变轨2.(2017·株洲模拟)如右图所示,“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到月球上要经过多次变轨,最终降落到月球表面上,其中轨道Ⅰ为圆形,轨道Ⅱ为椭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在轨道Ⅰ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Ⅱ的运行周期B .探测器在轨道Ⅰ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C .探测器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大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 .探测器在P 点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必须点火加速[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r 3T2=k ,因为轨道Ⅰ的半径大于轨道Ⅱ的半长轴,则探测器在轨道Ⅰ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Ⅱ的运行周期,故A 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a =GM r2,探测器在轨道Ⅰ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Ⅱ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故B 错误;根据G Mm r 2=ma 知,探测器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a =GM r 2,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GM R2,因为r >R ,则探测器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小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C 错误.探测器在P 点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需减速,使得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近心运动,故D 错误.[答案] A迁移三 较低轨道向较高轨道变轨3.(多选)“嫦娥五号”的主要任务是月球取样返回.“嫦娥五号”要面对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要进行多次变轨飞行.如图所示是“嫦娥五号”绕月球飞行的三条轨道,1轨道是贴近月球表面的圆形轨道,2和3轨道是变轨后的椭圆轨道.A 点是2轨道的近月点,B 点是2轨道的远月点,“嫦娥五号”在轨道1的运行速率为1.8 km/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嫦娥五号”在2轨道经过A 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1.8 km/sB .“嫦娥五号”在2轨道经过B 点时的速率一定小于1.8 km/sC .“嫦娥五号”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D .“嫦娥五号”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 [解析] “嫦娥五号”在1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2=m v 21r ,由1轨道A 点变轨到2轨道“嫦娥五号”做离心运动,则有G Mm r 2<m v 22Ar ,故v 1<v 2A ,选项A 正确;“嫦娥五号”在2轨道B 点做近心运动,则有G Mm r 2B >m v 22B r B ,若“嫦娥五号”在经过B 点的圆轨道上运动,则G Mm r 2B =m v 2Br B,由于r <r B ,所以v 1>v B ,故v 2B <v B <v 1=1.8 km/s ,选项B 正确;3轨道的高度大于2轨道的高度,故“嫦娥五号”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大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选项C 错误;“嫦娥五号”在各个轨道上运动时,只有万有引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在A 点时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速率最大,故“嫦娥五号”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大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选项D 错误.[答案] AB高考高频考点强化——宇宙多星模型[考点归纳]1.双星模型(1)模型条件:两颗恒星彼此相距较近;两颗恒星靠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做匀速圆周运动;两颗恒星绕同一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2)模型特点①向心力等大反向: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故F 1=F 2,且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颗恒星上,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②周期、角速度相同: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相等.③半径、线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圆心在两颗恒星的连线上,且r1+r2=L,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恒星的质量成反比.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恒星的质量成反比.2.三星模型(1)第一种情况: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的星(静止不动)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周期相同.(2)第二种情况: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轨道运行,三颗星的运行周期相同(如图所示).3.四星模型(1)第一种情况:四颗星稳定地分布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均围绕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2)第二种情况:有三颗星位于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而第四颗星刚好位于三角形的中心不动.[真题归类]1.(2013·山东卷)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 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A.n 3k 2T B.n 3k T C.n 2kT D.n kT [解析] 设双星的质量分别为m 1、m 2,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 1、r 2,则总质量M =m 1+m 2,两者之间的距离l =r 1+r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得G m 1m 2l 2=m 14π2T 2r 1、G m 1m 2l 2=m 24π2T2r 2,将两式相加整理可得T = 4π2l2r 1+r 2G m1+m 2=4π2l3GM.当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距离变为原来的n 倍时,周期将变为原来的n 3k倍,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B2.(2010·全国卷Ⅰ)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星球A 和B 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 和B 两者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 .已知A 、B 的中心和O 三点始终共线,A 和B 分别在O 的两侧.引力常量为G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 和B ,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记为T 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记为T 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 5.98×1024kg 和7.35×1022kg.求T 2与T 1两者二次方之比.(结果保留3位小数)[解析] (1)设两个星球A 和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和R ,相互作用的引力大小为F ,运行周期为T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F =GMm R +r2①由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得F =m ⎝ ⎛⎭⎪⎫2πT 2r ②F =M ⎝⎛⎭⎪⎫2πT 2R ③由题意有L =R +r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T =2πL 3G M +m.⑤(2)在地月系统中,由于地月系统旋转所围绕的中心O 不在地心,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可由⑤式得出T 1=2πL ′3G M ′+m⑥式中,M ′和m ′分别是地球与月球的质量,L ′是地心与月心之间的距离.若认为月球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GM ′m ′L ′2=m ′⎝ ⎛⎭⎪⎫2πT 2 2L ′⑦式中,T 2为月球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由⑦式得T 2=2πL ′3GM ′⑧ 由⑥⑧式得⎝ ⎛⎭⎪⎫T 2T 1 2=1+m ′M ′⑨ 代入题给数据得⎝ ⎛⎭⎪⎫T 2T 1 2=1.012.⑩ [答案] (1)2π L 3G M +m(2)1.0123.(2015·安徽卷)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存在着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 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相同角速度的圆周运动(图示为A 、B 、C 三颗星体质量不相同时的一般情况).若A 星体质量为2m ,B 、C 两星体的质量均为m ,三角形的边长为a ,求:(1)A 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 A ; (2)B 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 B ; (3)C 星体的轨道半径R C ; (4)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 [解析](1)由万有引力定律,A 星体所受B 、C 星体引力大小为F BA =G m A m B r 2=G 2m 2a2=F CA ,方向如图所示.合力大小F A =23G m 2a2(2)同上,B 星体所受A 、C 星体引力大小分别为F AB =G m A m B r 2=G 2m 2a2F CB =G m C m B r 2=G m 2a 2,方向如图所示.由F Bx =F AB cos60°+F CB =2G m 2a 2F By =F AB sin60°=3G m 2a2可得F B =F 2Bx +F 2By =7G m 2a2(3)通过分析可知,圆心O 在中垂线AD 的中点,R C =⎝ ⎛⎭⎪⎫34a 2+⎝ ⎛⎭⎪⎫12a 2=74a (或:由对称性可知OB =OC =R C ,cos ∠OBD =F Bx F B =DBOB =12a R C)(4)三星体运动周期相同,对C 星体,由F C =F B=7G m 2a 2=m ⎝ ⎛⎭⎪⎫2πT 2R C可得T =πa 3GM[答案] (1)23G m 2a 2 (2)7Gm 2a 2 (3)74a (4)πa 3Gm解决双星、多星问题,要抓住四点:一抓双星或多星的特点、规律,确定系统的中心以及运动的轨道半径;二抓星体的向心力由其他天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三抓星体的角速度相等;四抓星体的轨道半径不是天体间的距离.要利用几何知识,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计算万有引力和向心力.[迁移训练]1.(2017·黑龙江大庆模拟)某同学学习了天体运动的知识后,假想宇宙中存在着由四颗星组成的孤立星系.如图所示,一颗母星处在正三角形的中心,三角形的顶点各有一颗质量相等的小星围绕母星做圆周运动.如果两颗小星间的万有引力为F ,母星与任意一颗小星间的万有引力为9F ,则( )A .每颗小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3+9)FB .每颗小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32+9F C .母星的质量是每颗小星质量的2倍 D .母星的质量是每颗小星质量的33倍[解析] 每颗小星受到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为9F +2F cos30°=(3+9)F ,A 正确,B 错误.由F =G mmL2和9F =GMm ⎝ ⎛⎭⎪⎪⎫L2cos30° 2得,M m=3,C 、D 错误.[答案] A2.(2017·××市二模)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测,弥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 、b 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 星的周期为T ,a 、b 两颗星的距离为l ,a 、b 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Δr (a 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 星的轨道半径),则( )A .b 星的周期为l -Δrl +ΔrTB .a 星的线速度大小为πl +ΔrTC .a 、b 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l l -ΔrD .a 、b 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l +Δrl -Δr[解析] 双星系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大小相等,则周期相等,所以b 星的周期为T ,故A 错误;根据题意可知,r a +r b =l ,r a -r b =Δr ,解得:r a =l +Δr2,r b =l -Δr 2,则a 星的线速度大小v a =2πr a T =πl +Δr T ,r a r b =l +Δrl -Δr,故B 正确,C 错误;双星系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大小相等,向心力大小相等,则有:m a ω2r a =m b ω2r b ,解得:m a m b =r b r a =l -Δrl +Δr,故D 错误.[答案] B3.(多选)(2017·河北六校联考)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质量也相同.现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做圆周运动,如图甲所示;另一种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如图乙所示.设这三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且两种系统中各星间的距离已在图甲、图乙中标出,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直线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 GmL B .直线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4πL 35GmC .三角形三星系统中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2L 33GmD .三角形三星系统中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GmL 2[解析] 本题考查三星系统,求解的思路是运行天体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在直线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其他两星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G m 2L2+Gm 2L 2=m v 2L ,解得v =125GmL,A 项错误;由周期T =2πrv知直线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4πL 35Gm,B 项正确;同理,对三角形三星系统中做圆周运动的星体,有2G m 2L 2cos30°=m ω2·L 2cos30°,解得ω=3GmL 3,C 项错误;由2G m 2L 2cos30°=ma 得a =3GmL 2,D 项正确. [答案] BD4.(2017·浙江五校联考)我们知道在一个恒星体系中,各个恒星绕着中心的恒星的运转半径r 及运转周期T 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r 3T2=k ,k 的值由中心的恒星质量决定.现在,天文学家又发现了相互绕转的三颗恒星,可以将其称为三星系统.如图所示,假设三颗恒星质量相同,均为m ,间距也相同.它们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围绕着三星系统的中心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完全相同.它们自身的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自身的大小可以忽略.请你通过计算定量说明:三星系统的运转半径的立方与运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应为多少.(已知引力常量为G )[解析] 设三星系统的运动半径为r ,周期为T ,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为2r cos30°. 对三星系统中的任意一颗恒星有Gm 2r 2×cos30°×2=m 4π2T 2r ,解得r 3T2=3Gm12π2. [答案] 3Gm 12π2。
近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专题突破练4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专题突破练4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专题突破练4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专题突破练4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的全部内容。
专题突破练4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7分,共8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18北京卷)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
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C。
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D。
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2。
(2018福建南平一质检)如图所示是北斗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a、b、c三颗卫星均做圆周运动,a是地球同步卫星,a和b的轨道半径相同,且均为c的k倍,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
则()A。
卫星b也是地球同步卫星B。
卫星a的向心加速度是卫星c的向心加速度的k2倍C.卫星c的周期为TD.a、b、c三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小关系为v a=v b=v c3.(2018河南濮阳三模)由中国科学家设计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采用三颗相同的探测卫星(SC1、SC2、SC3)构成一个边长约为地球半径27倍的等边三角形,阵列如图所示.地球恰好处于三角形中心,探测卫星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轨道上运行,对一个周期仅有5.4分钟的超紧凑双白星(RXJ0806.3+1527)产生的引力波进行探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专题第四讲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2)(3)三种宇宙速度(4)同步卫星的“七个一定”特点①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②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24 h.③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即ω=7.3×10-5 rad/s.④高度一定:由GMmR +h2=m4π2T2(R+h)得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3GMT24π2-R=3.6×107 m.⑤速率一定:v=GMR+h=3.1×103 m/s.⑥向心加速度一定:由GMmR +h2=ma,得a=GMR+h2=g h≈0.23 m/s2,即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⑦绕行方向一定: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考向一天体质量与密度的计算[归纳提炼]天体质量及密度的估算方法[熟练强化]1.(2017·北京卷)利用引力常量G 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 .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 .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 .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解析] 由于不考虑地球自转,则在地球表面附近,有G Mm 0R 2=m 0g ,故可得M =gR 2G ,A项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人造卫星的向心力,有G Mm 1R 2=m 1v 2R ,v =2πR T ,联立得M =v 3T2πG,B项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有G Mm 2r 2=m 2⎝ ⎛⎭⎪⎫2πT ′ 2r ,故可得M =4π2r 3GT ′2,C 项错误;同理,根据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不可求出地球的质量,D 项正确.[答案] D2.(2017·河北六校联考)某行星的同步卫星下方的行星表面上有一观察者,行星的自转周期为T ,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发现日落的T 2时间内有T6的时间看不见此卫星,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则该行星的密度为( )A.24πGT2B.3πGT 2C.8πGT 2D.16πGT2[解析] 设行星质量为M ,半径为R ,密度为ρ,卫星质量为m ,如图所示,发现日落的T 2时间内有T 6的时间看不见同步卫星,则θ=360°6=60°,故φ=60°,r =R cos φ=2R ,根据GMmR2=m ⎝⎛⎭⎪⎫2πT 22R ,M =ρ43πR 3,解得ρ=24πGT 2.[答案] A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估算天体质量,估算的是中心天体的质量而非环绕天体的质量.区别两个半径轨道半径与天体半径,轨道半径与天体半径的关系为r =R +h ,只有在天体表面附近的卫星,才有R ≫h ,r ≈Rh 指卫星到天体表面高度考向二 人造卫星[归纳提炼]1.必须掌握的四个关系GMmr 2=⎩⎪⎪⎨⎪⎪⎧⎭⎪⎪⎬⎪⎪⎫ma ―→a =GM r 2―→a ∝1r2m v 2r ―→v =GM r ―→ v ∝1r m ω2r ―→ω=GM r 3―→ω∝1r 3m 4π2T 2r ―→T =4π2r 3GM―→T ∝r 3越高越慢 2.必须牢记同步卫星的两个特点(1)同步卫星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2)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赤道上空相同的高度上.(2017·全国卷Ⅲ)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 .周期变大B .速率变大C .动能变大D .向心加速度变大[解析] 组合体比天宫二号质量大,轨道半径R 不变,根据GMm R 2=m v 2R,可得v =GMR,可知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速率不变,B 项错误;又T =2πRv,则周期T 不变,A 项错误;质量变大、速率不变,动能变大,C 项正确;向心加速度a =GMR2,不变,D 项错误.[答案] C求解本题时,若对天体运动规律掌握不熟悉,加之考试紧张,题目情景分析不明,可能会误以为是较复杂的行星轨道变化问题,错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耗时而费力.高考复习时,应仔细分析天体运动特点,正确画出情景图,切忌搞题海战术,分不清情景乱套公式,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科技新动向.[熟练强化]1.(多选)(2017·河北保定一模)O 为地球球心,半径为R 的圆为地球赤道,地球自转方向如图所示,自转周期为T ,观察站A 有一观测员在持续观察某卫星B .某时刻观测员恰能观察到卫星B 从地平线的东边落下,经T2的时间,再次观察到卫星B 从地平线的西边升起.已知∠BOB ′=α,地球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则( )A .卫星B 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πT2π-αB .卫星B 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πT2π+αC .卫星B 离地表的高度为 3GM4·⎝ ⎛⎭⎪⎫T 2π-α 2-RD .卫星B 离地表的高度为 3GM4·⎝ ⎛⎭⎪⎫T 2π+α 2-R[解析] 当地球上A 处的观测员随地球转动半个周期时,卫星转过的角度应为2π+α,所以T 2=2π+α2πT 卫,解得T 卫=πT 2π+α,A 错,B 对.卫星绕地球转动过程中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G Mm 卫r 2卫=m 卫⎝ ⎛⎭⎪⎫2πT 卫 2r 卫,得r 卫= 3T 2卫GM 4π2=3GM 4·⎝ ⎛⎭⎪⎫T 2π+α 2,则卫星距地表的高度h =r 卫-R = 3GM4·⎝⎛⎭⎪⎫T2π+α2-R ,C 错,D 对.[答案] BD2.(多选)(2017·广东华南三校联考)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强度最高的材料,它的发现使“太空电梯”的制造成为可能,人类将有望通过“太空电梯”进入太空.设想在地球赤道平面内有一垂直于地面延伸到太空的轻质电梯,电梯顶端可超过地球的同步卫星A 的高度延伸到太空深处,这种所谓的太空电梯可用于降低成本发射绕地人造卫星.如图所示,假设某物体B 乘坐太空电梯到达了图示的位置并停在此处,与同高度运行的卫星C 相比较( )A .B 的线速度大于C 的线速度 B .B 的线速度小于C 的线速度 C .若B 突然脱离电梯,B 将做离心运动D .若B 突然脱离电梯,B 将做近心运动[解析] A 和C 两卫星相比,ωC >ωA ,而ωB =ωA ,则ωC >ωB ,又据v =ωr ,r C =r B ,得v C >v B ,故B 项正确,A 项错误.对C 星有GMm C r 2C =m C ω2C r C ,又ωC >ωB ,对B 星有G Mm B r 2B>m B ω2B r B ,若B 突然脱离电梯,B 将做近心运动,D 项正确,C 项错误.[答案] BD 3.(多选)(2017·江西七校联考)卫星A 、B 的运行方向相同,其中B 为近地卫星,某时刻,两卫星相距最近(O 、B 、A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地球半径为R ,卫星A 离地心O 的距离是卫星B 离地心的距离的4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卫星A 、B 的运行周期的比值为T A T B =41B .卫星A 、B 的运行线速度大小的比值为v A v B =12C .卫星A 、B 的运行加速度的比值为a A a B =14D .卫星A 、B 至少经过时间t =16π7Rg,两者再次相距最近 [解析] 本题以卫星的运行考查运行参量的比较,求解方法仍是抓住主、副两条线索.由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 4π2T 2r 知T =2πr 3GM∝r 3,而r A =4r B ,所以卫星A 、B 的运行周期的比值为T A T B =81,A 项错误;同理,由G Mm r 2=m v 2r得v =GM r ∝1r,所以卫星A 、B 的运行线速度大小的比值为v A v B =12,B 项正确;由G Mm r 2=ma 得a =GM r 2∝1r 2,所以卫星A 、B 的运行加速度的比值为a A a B =116,C 项错误;由T =2πr 3GM 及地球表面引力等于重力大小G Mm R2=mg 知T =2πr 3gR 2,由于B 为近地卫星,所以T B =2π Rg,当卫星A 、B 再次相距最近时,卫星B 比卫星A 多运行了一周,即⎝ ⎛⎭⎪⎫2πT B -2πT A t =2π,联立可得t =16π7R g,D 项正确.[答案] BD天体相遇问题的解法如图,当两运行天体A 、B 的轨道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时,若运行方向相同,则内侧天体B 比A 每多运行一圈时相遇一次,在Δt 时间内相遇的次数n =Δt T B -Δt T A =ωB -ωA2πΔt .若运行方向相反时,则A 、B 每转过的圆心角之和等于2π时发生一次相遇,在Δt 时间内相遇的次数为:n =ωA Δt +ωB Δt 2π=Δt T B +ΔtT A.考向三 卫星的变轨问题[归纳提炼] 1.变轨原理及过程(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2)在A 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3)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 2.部分物理量的定性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轨道Ⅱ上过A 点和B 点速率分别为v A 、v B .在A 点加速,则v A >v 1,在B 点加速,则v 3>v B ,又因v 1>v 3,故有v A >v 1>v 3>v B .(2)加速度:因为在A 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 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 点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运行周期分别为T 1、T 2、T 3,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半长轴)、r 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2=k ,可知T 1<T 2<T 3.(多选)如图所示是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被月球俘获的示意图,“嫦娥三号”卫星先绕月球沿椭圆轨道Ⅲ运动,在P 点经两次制动后最终沿月球表面的圆轨道Ⅰ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 ,椭圆Ⅲ的半长轴为4r ,卫星沿圆轨道Ⅰ运行的周期为T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嫦娥三号”卫星在轨道Ⅱ上运行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Ⅲ上运行的机械能B .“嫦娥三号”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在M 点的速度大小大于在P 点的速度大小C .“嫦娥三号”卫星在三个轨道上运行时,在P 点的加速度总是相同的D .“嫦娥三号”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从M 点运动到P 点经历的时间为4T [思路路线]在P 点两次制动减速→从Ⅲ到Ⅱ机械能减少→A 错 同一轨道运行时机械能守恒→近地点速度大→B 错Ⅲ、Ⅱ为椭圆轨道→a =v 2r不成立→据a =GM r2判断→C 正确开普勒第三定律→从M 点到P 点时间为4T→D 正确[解析] 因“嫦娥三号”卫星从轨道Ⅲ变轨到轨道Ⅱ上运行时,必须在P 点进行减速,即在轨道Ⅱ上运行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Ⅲ上运行的机械能,A 项错误;由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知“嫦娥三号”卫星在近月点速度大,即“嫦娥三号”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在M 点的速度大小小于在P 点的速度大小,B 项错误;由GMmr 2=ma 知卫星离中心天体高度相同时,运行的加速度相同,C 项正确;令“嫦娥三号”卫星从M 点运动到P 点经历的时间为t ,则由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得r 3T2=r 3t2,即t =4T ,D 项正确.变轨过程中能量分析的常见误区(1)变轨前后,卫星机械能不守恒.卫星的发射和回收都是利用以上原理通过多次变轨实现的.由于变轨时卫星需要借助“点火”实现加速或减速,变轨前后的机械能不守恒,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参与转化.(2)同一轨道上自主运行时仅受万有引力作用,机械能守恒.这一结论对圆形或椭圆形轨道均成立.[熟练强化]迁移一 卫星的交会对接问题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自动交会对接前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圆形轨道Ⅰ为“天宫一号”运行轨道,圆形轨道Ⅱ为“神舟十号”运行轨道.此后“神舟十号”要进行多次变轨,才能实现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则( )A .“天宫一号”的运行速率大于“神舟十号”在轨道Ⅱ上的运行速率B .“神舟十号”变轨后比变轨前高度增加,机械能减少C .“神舟十号”可以通过减速而使轨道半径变大D .“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对接瞬间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 做圆周运动的天体,线速度大小v =GMr,因此轨道半径较大的“天宫一号”速率较小,A 项错误;“神舟十号”由低轨道到高轨道运动需要消耗火箭燃料加速,由功能关系可知在高轨道上飞船机械能更大,B 项错误;飞船在圆周轨道上减速时,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飞船做近心运动,轨道半径减小,C 项错误;在对接瞬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相等,D 项正确.迁移二 较高轨道向较低轨道变轨2.(2017·株洲模拟)如右图所示,“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到月球上要经过多次变轨,最终降落到月球表面上,其中轨道Ⅰ为圆形,轨道Ⅱ为椭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在轨道Ⅰ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Ⅱ的运行周期B .探测器在轨道Ⅰ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C .探测器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大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 .探测器在P 点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必须点火加速[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r 3T2=k ,因为轨道Ⅰ的半径大于轨道Ⅱ的半长轴,则探测器在轨道Ⅰ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Ⅱ的运行周期,故A 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a =GM r2,探测器在轨道Ⅰ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Ⅱ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故B 错误;根据G Mm r 2=ma 知,探测器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a =GM r 2,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GM R2,因为r >R ,则探测器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小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C 错误.探测器在P 点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需减速,使得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近心运动,故D 错误.[答案] A迁移三 较低轨道向较高轨道变轨3.(多选)“嫦娥五号”的主要任务是月球取样返回.“嫦娥五号”要面对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要进行多次变轨飞行.如图所示是“嫦娥五号”绕月球飞行的三条轨道,1轨道是贴近月球表面的圆形轨道,2和3轨道是变轨后的椭圆轨道.A 点是2轨道的近月点,B 点是2轨道的远月点,“嫦娥五号”在轨道1的运行速率为1.8 km/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嫦娥五号”在2轨道经过A 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1.8 km/sB .“嫦娥五号”在2轨道经过B 点时的速率一定小于1.8 km/sC .“嫦娥五号”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D .“嫦娥五号”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 [解析] “嫦娥五号”在1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2=m v 21r ,由1轨道A 点变轨到2轨道“嫦娥五号”做离心运动,则有G Mm r 2<m v 22Ar ,故v 1<v 2A ,选项A 正确;“嫦娥五号”在2轨道B 点做近心运动,则有G Mm r 2B >m v 22B r B ,若“嫦娥五号”在经过B 点的圆轨道上运动,则G Mm r 2B =m v 2Br B,由于r <r B ,所以v 1>v B ,故v 2B <v B <v 1=1.8 km/s ,选项B 正确;3轨道的高度大于2轨道的高度,故“嫦娥五号”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大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选项C 错误;“嫦娥五号”在各个轨道上运动时,只有万有引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在A 点时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速率最大,故“嫦娥五号”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大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选项D 错误.[答案] AB高考高频考点强化——宇宙多星模型[考点归纳]1.双星模型(1)模型条件:两颗恒星彼此相距较近;两颗恒星靠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做匀速圆周运动;两颗恒星绕同一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2)模型特点①向心力等大反向: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故F 1=F 2,且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颗恒星上,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②周期、角速度相同: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相等.③半径、线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圆心在两颗恒星的连线上,且r1+r2=L,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恒星的质量成反比.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恒星的质量成反比.2.三星模型(1)第一种情况: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的星(静止不动)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周期相同.(2)第二种情况: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轨道运行,三颗星的运行周期相同(如图所示).3.四星模型(1)第一种情况:四颗星稳定地分布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均围绕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2)第二种情况:有三颗星位于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而第四颗星刚好位于三角形的中心不动.[真题归类]1.(2013·山东卷)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 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A.n 3k 2T B.n 3k T C.n 2kT D.n kT [解析] 设双星的质量分别为m 1、m 2,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 1、r 2,则总质量M =m 1+m 2,两者之间的距离l =r 1+r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得G m 1m 2l 2=m 14π2T 2r 1、G m 1m 2l 2=m 24π2T2r 2,将两式相加整理可得T = 4π2l2r 1+r 2G m1+m 2=4π2l3GM.当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距离变为原来的n 倍时,周期将变为原来的n 3k倍,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B2.(2010·全国卷Ⅰ)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星球A 和B 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 和B 两者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 .已知A 、B 的中心和O 三点始终共线,A 和B 分别在O 的两侧.引力常量为G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 和B ,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记为T 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记为T 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 5.98×1024kg 和7.35×1022kg.求T 2与T 1两者二次方之比.(结果保留3位小数)[解析] (1)设两个星球A 和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和R ,相互作用的引力大小为F ,运行周期为T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F =GMm R +r2①由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得F =m ⎝ ⎛⎭⎪⎫2πT 2r ②F =M ⎝⎛⎭⎪⎫2πT 2R ③由题意有L =R +r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T =2πL 3G M +m.⑤(2)在地月系统中,由于地月系统旋转所围绕的中心O 不在地心,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可由⑤式得出T 1=2πL ′3G M ′+m⑥式中,M ′和m ′分别是地球与月球的质量,L ′是地心与月心之间的距离.若认为月球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GM ′m ′L ′2=m ′⎝ ⎛⎭⎪⎫2πT 2 2L ′⑦式中,T 2为月球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由⑦式得T 2=2πL ′3GM ′⑧ 由⑥⑧式得⎝ ⎛⎭⎪⎫T 2T 1 2=1+m ′M ′⑨ 代入题给数据得⎝ ⎛⎭⎪⎫T 2T 1 2=1.012.⑩ [答案] (1)2π L 3G M +m(2)1.0123.(2015·安徽卷)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存在着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 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相同角速度的圆周运动(图示为A 、B 、C 三颗星体质量不相同时的一般情况).若A 星体质量为2m ,B 、C 两星体的质量均为m ,三角形的边长为a ,求:(1)A 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 A ; (2)B 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 B ; (3)C 星体的轨道半径R C ; (4)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 [解析](1)由万有引力定律,A 星体所受B 、C 星体引力大小为F BA =G m A m B r 2=G 2m 2a2=F CA ,方向如图所示.合力大小F A =23G m 2a2(2)同上,B 星体所受A 、C 星体引力大小分别为F AB =G m A m B r 2=G 2m 2a2F CB =G m C m B r 2=G m 2a 2,方向如图所示.由F Bx =F AB cos60°+F CB =2G m 2a 2F By =F AB sin60°=3G m 2a2可得F B =F 2Bx +F 2By =7G m 2a2(3)通过分析可知,圆心O 在中垂线AD 的中点,R C =⎝ ⎛⎭⎪⎫34a 2+⎝ ⎛⎭⎪⎫12a 2=74a (或:由对称性可知OB =OC =R C ,cos ∠OBD =F Bx F B =DBOB =12a R C)(4)三星体运动周期相同,对C 星体,由F C =F B=7G m 2a 2=m ⎝ ⎛⎭⎪⎫2πT 2R C可得T =πa 3GM[答案] (1)23G m 2a 2 (2)7G m 2a 2 (3)74a (4)πa 3Gm解决双星、多星问题,要抓住四点:一抓双星或多星的特点、规律,确定系统的中心以及运动的轨道半径;二抓星体的向心力由其他天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三抓星体的角速度相等;四抓星体的轨道半径不是天体间的距离.要利用几何知识,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计算万有引力和向心力.[迁移训练]1.(2017·黑龙江大庆模拟)某同学学习了天体运动的知识后,假想宇宙中存在着由四颗星组成的孤立星系.如图所示,一颗母星处在正三角形的中心,三角形的顶点各有一颗质量相等的小星围绕母星做圆周运动.如果两颗小星间的万有引力为F ,母星与任意一颗小星间的万有引力为9F ,则( )A .每颗小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3+9)FB .每颗小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32+9F C .母星的质量是每颗小星质量的2倍 D .母星的质量是每颗小星质量的33倍[解析] 每颗小星受到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为9F +2F cos30°=(3+9)F ,A 正确,B 错误.由F =G mmL2和9F =GMm ⎝ ⎛⎭⎪⎪⎫L2cos30° 2得,M m=3,C 、D 错误.[答案] A2.(2017·菏泽市二模)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测,弥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 、b 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 星的周期为T ,a 、b 两颗星的距离为l ,a 、b 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Δr (a 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 星的轨道半径),则( )A .b 星的周期为l -Δrl +ΔrTB .a 星的线速度大小为πl +ΔrTC .a 、b 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l l -ΔrD .a 、b 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l +Δrl -Δr[解析] 双星系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大小相等,则周期相等,所以b 星的周期为T ,故A 错误;根据题意可知,r a +r b =l ,r a -r b =Δr ,解得:r a =l +Δr2,r b =l -Δr 2,则a 星的线速度大小v a =2πr a T =πl +Δr T ,r a r b =l +Δrl -Δr,故B 正确,C 错误;双星系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大小相等,向心力大小相等,则有:m a ω2r a =m b ω2r b ,解得:m a m b =r b r a =l -Δrl +Δr,故D 错误.[答案] B3.(多选)(2017·河北六校联考)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质量也相同.现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做圆周运动,如图甲所示;另一种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如图乙所示.设这三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且两种系统中各星间的距离已在图甲、图乙中标出,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直线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 GmL B .直线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4πL 35GmC .三角形三星系统中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2L 33GmD .三角形三星系统中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GmL 2[解析] 本题考查三星系统,求解的思路是运行天体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在直线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其他两星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G m 2L2+Gm 2L 2=m v 2L ,解得v =125GmL,A 项错误;由周期T =2πrv知直线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4πL 35Gm,B 项正确;同理,对三角形三星系统中做圆周运动的星体,有2G m 2L 2cos30°=m ω2·L 2cos30°,解得ω=3GmL 3,C 项错误;由2G m 2L 2cos30°=ma 得a =3GmL 2,D 项正确. [答案] BD4.(2017·浙江五校联考)我们知道在一个恒星体系中,各个恒星绕着中心的恒星的运转半径r 及运转周期T 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r 3T2=k ,k 的值由中心的恒星质量决定.现在,天文学家又发现了相互绕转的三颗恒星,可以将其称为三星系统.如图所示,假设三颗恒星质量相同,均为m ,间距也相同.它们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围绕着三星系统的中心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完全相同.它们自身的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自身的大小可以忽略.请你通过计算定量说明:三星系统的运转半径的立方与运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应为多少.(已知引力常量为G )[解析] 设三星系统的运动半径为r ,周期为T ,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为2r cos 30°. 对三星系统中的任意一颗恒星有Gm 2r 2×cos30°×2=m 4π2T 2r ,解得r 3T2=3Gm12π2. [答案] 3Gm 12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