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3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带答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①“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②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③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④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新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毫厘不爽沉鱼落雁B. 遥相呼应气喘吁吁C. 倾盆大雨翻箱倒柜D. 倾盆大雨气喘吁吁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现在的大学生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B. 他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为他提出的观点是那样地有针对性,又是那样地新颖。
C. 我们必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D. 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团队精神。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屡败屡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B.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澈,如山泉般甘甜,让人陶醉。
C. 他的研究方法新颖独特,独树一帜,为学术界带来了新的启示。
D. 在面对困难时,他总是保持乐观的态度,坚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B. 他对这次考试充满信心,“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C. 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
D. 这个问题很重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一)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我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其中尤以京剧最为著名。
京剧,又称“皮黄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唱、念、做、打四大技艺。
唱腔以皮黄腔为主,念白讲究韵律,动作夸张,表情生动。
京剧的剧目众多,题材广泛,既有历史故事,又有民间传说,既有正面的英雄人物,又有反面的人物形象。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生行扮演男性正面角色,旦行扮演女性角色,净行扮演男性反面角色,末行扮演老年男性角色,丑行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
京剧的服装和化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高一语文第一月考试卷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mò mò)B. 蹉跎岁月(cuō tuó)C. 妙手偶得(mào shǒu ǒu dé)D.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比赛,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B.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C. 这个计划实施起来并不困难,只是需要我们精心策划。
D.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错误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B. 她的书法功底深厚,写出的字如行云流水。
C. 这个方案可行性很高,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D. 他的脸色苍白,显然是病得很重。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她用巧妙的手段,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危机。
B. 那个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能源,可以解决能源危机。
C.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里的佼佼者。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B. 他对这个问题考虑了很久,终于有了答案。
C. 他的讲话中充满了激情,让人感到振奋。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曾几何时,小城的故事里,充满了年轮的故事。
在老街的深处,有一家老字号的面馆,馆主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
他的面馆已有百年历史,是小城的地标之一。
每天早晨,老者都会准时开门,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手工制作的面条,口感劲道,味道鲜美,吸引了无数食客。
老者有一个儿子,名叫小强。
小强从小在面馆长大,对父亲的手艺耳濡目染。
他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使面馆的生意更加红火。
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淋漓尽致(lín)B. 妄自菲薄(fěi)C. 畸形(jī)D. 拈轻怕重(niān)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也在大幅度增长。
B. 学校的操场周围,原来种着各种树木,现在却都砍掉了。
C.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从下周开始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位科学家严谨治学,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灰心,反而更加努力地训练。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把听众都吸引住了,真是声情并茂。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古典文学,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C. 这本书写得很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D. 她听了我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采纳。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长城,中国的象征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2.1万千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长城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各国为了防御敌国的侵略,修筑了许多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国防,将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长城。
长城的结构复杂,主要由城墙、敌楼、关隘、烽火台等组成。
城墙高约6~8米,宽约5~6米,用砖石、土石等材料建成。
北京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君子生非异也
D.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木直中.绳
中:合乎
B. 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乃:竟然
(取材于《人民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材料三: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飞跃。新时代 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越,超 过 2500 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消费需求从满足生存转向享受生活,消费方式从大众化迈向 个性化。他们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青 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使得青年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 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中国青年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多青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据统计,2021 年 中国各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总规模达 4430 万人,居世界第一。青年职业选择丰富多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 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 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青年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一批 批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安家落户,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发展跃迁。中国青 年有着较为全面的保障支持。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 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政策保障日益完备,国家“十三 五”和“十四五”规划鲜明体现青年元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关注青年群体,青年 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顶层设计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大保 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组织始终重视维 护青年发展权益,努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充分享有成长成才、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必将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澎湃动力。
新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蜿蜒(wān yán)B. 妙不可言(miào bù kě yán)C. 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D.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总是骄傲自满。
B.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老师对我们说:“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D. 他的歌声嘹亮,让人听了心情愉悦。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把这份珍贵的礼物献给了祖国。
B. 那位著名科学家在我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C. 为了实现梦想,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D. 那个山村的孩子渴望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她用心地照顾着生病的母亲。
变换后:她照顾着生病的母亲,非常用心。
B. 原句: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变换后:我对这本书帮助很大。
C. 原句: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变换后: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
D. 原句: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变换后:这个问题已经解决。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个湖面像一面镜子,反射着蓝天白云。
B.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乏味。
D. 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雨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那雨,更是充满了诗意。
秋天的雨,有时是绵绵的细雨,有时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有时是倾盆大雨。
无论是哪种雨,都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韵味。
绵绵的细雨,像无数细针,轻轻地刺透了大地。
那些绿叶、红花、小花,都被雨珠包裹着,仿佛披上了一层薄纱。
那些小溪、小河,也在这细雨中泛起了涟漪。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起来。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的社会:一种是法理社会,一种是礼俗社会。
法理社会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按照法律和契约来处理人际关系;礼俗社会是指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按照传统习俗来处理人际关系。
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礼俗社会是靠礼俗来维持秩序的。
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律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维持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名句名篇默写16. (1)《劝学》中,荀子以“假舆马”“假舟楫”为例,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荀子《劝学》)(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琵琶女弹琵琶的手法和弹奏的曲目。
【答案】①. 君子生非异也②. 善假于物也③. 位卑则足羞④. 官盛则近谀⑤. 吾师道也⑥.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⑦. 嘈嘈切切错杂弹⑧. 大珠小珠落玉盘⑨. 轻拢慢捻抹复挑⑩. 初为《霓裳》后《六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生、谀、庸、嘈、捻、霓。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对于为孩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劝学》就告诉我们:“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士常借用“水”的意象表情达意。
比如: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我们今天提高审美水平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启示意义。
C. 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D.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对提高审美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
B.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C. 道家和儒家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道家和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价值。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丽《诗经》鲍鹏山《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
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
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
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
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
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
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
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
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
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
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
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层面,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阅读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在社会层面,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阅读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1. 下列关于阅读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拓宽个人视野,增长知识。
B. 阅读只能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对社会发展没有作用。
C. 阅读能够培养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2. 下列对“阅读可以拓宽视野”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B. 阅读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C. 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B. 阅读经典著作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C.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D. 阅读只能通过纸质书籍进行,电子阅读没有任何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篇幅(pān)贪婪(lán)精湛(zhàn)B. 气息(xī)稀释(shì)淋漓(lǐ)C. 剔剔(tī)拈轻怕重(niān)融会贯通(huì)D. 憔悴(cuì)恍若(huǎng)蹉跎(cu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增设多门选修课程。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
C.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平时勤奋好学,不怕困难。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B. 他的言辞如此犀利,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C. 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可以说是一丝不苟。
D.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莫等闲:不要轻易放过。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指年轻的学生。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形容心情舒畅。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一定要。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有什么打算?”他问。
B. 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小说。
C. 他喜欢打篮球,也喜欢踢足球。
D.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团结同学。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伟大的文化符号,它们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传承着文化的精髓。
汉字,就是其中之一。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形态优美,结构严谨。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楷书到行书,汉字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东省新泰一中老校区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新泰一中老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留意事项: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题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选择题必需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需用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厚。
”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溶化于血。
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威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
《礼记・高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事实证明,没有宏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
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深厚家国情怀的写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爱国不能停留在ロ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
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
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睡眠充足吗?你能回想起上一次没有闹钟,睡到自然醒,不需要咖啡因就能保持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那么你并不孤单。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无法获得通常提倡的8小时夜间睡眠。
你可能对这一事实并不感到意外,但它的后果也许会让你惊掉下巴。
每晚的规律睡眠少于6~7个小时会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罹患癌症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
睡眠不足——哪怕只是一个星期的适度减少,也有可能严重影响血糖水平,使你跨入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行列。
缺乏睡眠还会增加冠状动脉堵塞、变薄的风险,使你受到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威胁。
此外,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曾言:“一颗焦躁的心使人难以入眠。
”睡眠障碍会加剧各种主要精神疾病的病症,包括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把以上这些健康后果放到一起,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这个经过证实的关联: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
睡眠剥夺这根橡皮筋在崩断之前,能够承受的拉力是有限的,然而可悲的是,人类实际上是唯一一种会在没有合理益处的情况下故意剥夺自己睡眠的物种。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虔(qiān)诚慰藉(jiè)深邃(suì)镶嵌(qiàn)B.疲惫(bèi)茕(jióng)茕孑立窈窕(yǎo tiǎo )踟(chí)蹰C.罗绮(qǐ)粗糙(cāo)隽永(juàn)做窠(kē)D.模样(mó)河畔(pàn)发酵(jiào)彳(xíng)亍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云彩神采飞扬诚恳开垦土地B.暄响寒暄客套窗扉敞开心扉C.炫耀耀武扬威慰藉声名狼藉D.忧郁犹豫不决清凉青山绿水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②“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展示观赏即使/也 B. 展现参观即使/也C.展现观赏尽管/但 D. 展示参观尽管/但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D. 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7.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1)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2)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3)为什么我的眼是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A、反复拟人设问反问B、反复拟人设问设问C、排比拟人反问设问D、排比比喻设问设问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
如《沁园春·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5题。
(24分,每小题3分)(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6’)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夫晋,何厌.之有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失其所与.,不知与:吾其.还也其:1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与“晋军函陵”中的“军”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 B. 邻之厚.,君之薄也C.越国以鄙.远 D.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1.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与“夫晋,何厌之有”相同的一项是()A. 夜缒而出,见秦伯B. 是寡人之过也C. 甚矣,汝之不惠D. 微斯人,吾谁与归(二)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子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
12.对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先以其子.妻胡君以娱其意子:儿子B.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雨:下雨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见:被13.“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此二说者”指的是()A.宋富人之子和邻人之父 B.宋富人和邻人之父C.郑武公和关其思 D.关其思和邻人之父14.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故先以.其子妻胡君以娱其意②敢以.烦执事③以.郑为亲己④以.其无礼于晋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15.“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正确意思是()A.关系密切的被杀了,关系疏远的受到怀疑,这说明知道情况并不难,而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太难了。
B.进谏的话说重了(君王)就要杀人,说轻了(君王)就要怀疑人,这说明不是知道情况困难,而是处理它更困难。
C.重者被杀,轻者被怀疑,这说明知道问题并不难,恰当地处理它是难的。
D.厚道的被杀,浅薄的被怀疑,这说明了解问题并不难,而是如何量刑更困难。
三、(20分)16.翻译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
(8’)陶公侃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鮓饷...母。
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世说新语》)[注]坩:土罐。
鮓:鱼干。
饷:馈,送。
见:用在动词前,起代词作用。
(1)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译文:(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译文:(3)课内翻译: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17.名句填空。
(6’)(1),,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陆游《送友人》)(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
(李清照《醉花阴》)(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杜甫《望岳》)18.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答:(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诗与趣味的培养(朱光潜)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性质.一部好小说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趣的故事。
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象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
爱好故事本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枝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
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作品。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以比拟。
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士比亚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两首诗里面都有故事,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平凡,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
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
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培养趣味好比开辟疆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对于中国诗,我由爱好唐诗而看南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它们代表了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