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覆盖内容比较全面
一、第一部分统一的唐朝
1.继承西魏文化和政治体系
(1)武则天继位,维持西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以确保统一;
(2)彻底废除北魏宦官政治,军队也由武则天实施统一管理;
(3)制定了七郡七十二县的行政体系,使政治管理更加一致;
(4)实行额外派官制,将中央官员分配到各州、县任职,从而保证
中央对地方的统一管理;
(5)积极发展商业,尤其是外贸,唐朝也继承了西魏的“开边邦”
的外交政策,与西方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6)继承西魏文化,大力宣扬儒家文化,实行科举制度,提倡文学
创作,促进的唐朝文化的发展。
2.唐太宗李世民的
(1)实行了九品官人制,大大简化了官制,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能力;
(2)取消山海经学试,代之以同级考试,以增加考试的水平和实效性;
(3)强调治国理政,重视经济建设,唐太宗实行了新的出纳、考核、租税制度,推行把官职从继承转变为任命,目的是提高官员素质;
(4)发展武装力量,促进军队的统一;
(5)大力发展丝绸之路,加强对周边民族的统治,促进唐朝的鼎盛;。
必修三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主要特征:①区域有一定的边界,边界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②区内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间有显著的差异性;③区域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④区域是相互联系的(开放性)。
2.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七个)①位置(海陆、纬度)②地形(地形、地势)③气候(气温、降水)④河流(水文、水系)⑤土壤(发育、类型)⑥生物(动物、植物)⑦自然资源(矿、土、水、生)3.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七个)①人口(人种、民族)②聚落(城市化水平)③产业(农、工、商)④经济(支柱)⑤历史⑥文化⑦环境问题4.区域空间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①城市化水平;②交通运输状况;③信息网络形成;④对外开放程度。
5.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①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主要)②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③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常用指标: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③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①预期寿命②教育程度③国内生产总值(GDP)。
2.区域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成渝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的主要表现: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中部>西部);②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东部>中部>西部);③产业结构(东部较优,中西部层次低)和工业结构(东轻西重,中部过渡)的差异;④城市化的差异(东多西少,东高西低);⑤开放进程和开放程度的差异(东早西晚,东高西低)。
3.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差异:(1)产业结构:都呈“二三一”格局。
东部第二产业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中、西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必修三复习提纲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道家:老子和庄子;观点: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他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战国时期的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强调精神上的自由。
儒家:孔子(创始人)、孟子、荀子;墨家:墨子;观点: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法家:商鞅、韩非子。
观点: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1)孔子(至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
思想核心是仁。
A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B政治上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克已复礼”;C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性相近”。
(2)孟子(亚圣):发展“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背景:适应汉初中央集权的需要(适应政治大一统)。
②时间:西汉汉武帝。
③提出:董仲舒。
内容;①根据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为加强君权,大力宣扬“君权神授”;并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他认为天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
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但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实行暴政,天将降祸于他。
2023年高考生物必修3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
2023年高考生物必修3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仁内环境:细胞内液体液「 [ 』浆细胞外液(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还包括免疫调节)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 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 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内环境) 淋巴组织液组织液外界坏境(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另还有立毛肌)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4、体温调节过程:二、寒冷环境T冷觉感受器(皮肤中)T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器官产热增加: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增加,另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器官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T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三、炎热环境T温觉感受器(皮肤中)T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器官散热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产热器官产热减少: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减少T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 水的来源和去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 产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 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必修三复习提纲(我整理)
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①“齐物”②“逍遥”③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一)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演变一、春秋战国形成:1、春秋孔子:(1)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2)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
(3)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4)教育上主张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学思结合。
2、战国孟子:(1)思想核心是“仁政”。
(2)重民,主张“民贵君轻”。
(3)人性本善。
(4)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战国荀子:(1)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2)人可以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3)主张“性本恶”。
(4)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从而成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西汉发展成为正统:1、董仲舒与新儒学:(1)思想:“大一统”。
(2)基础:“天人感应”学说。
(3)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主张:A、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B、提出“三纲五常”的人伦道德标准。
(5)特点: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道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三、宋明时期形成理学: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成为集大成者。
元朝将他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2)主张:A、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
B、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1)陆九渊:A、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B、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2)王守仁: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四、明清反思、批判理学,儒学发展:1、“异端”思想家李贽:(1)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权威。
(2)主张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认“天理”的存在。
2、王夫之:《船山遗书》(1)批判宋明理学,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历史必修三完整提纲
历史必修三完整提纲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形成与数理科学的兴起1.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a.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b.科学革命的背景与意义2.数理科学的兴起与发展a.哥白尼的日心说与拓扑学的发展b.伽利略的力学理论与物理学的发展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与微积分学的发展第二章:工业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重构1.工业革命的背景与意义a.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b.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世界历史的重构a.欧洲列强的崛起与新帝国主义时期b.19世纪的亚非拉与殖民地统治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a.帝国主义与导致战争的冲突b.战争对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影响2.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影响a.俄国革命与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b.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爆发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a.日本侵略与太平洋战争b.德国的侵略与欧洲战争c.原子弹的投放与战争的结束2.冷战的爆发与全球影响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与竞争b.冷战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第五章:第三次世界大战与全球化的挑战1.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与应对a.恐怖主义的崛起与全球安全形势的紧张b.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与平衡2.全球化的挑战与应对a.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b.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的挑战第六章: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1.辛亥革命与共和国的建立a.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b.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挑战2.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a.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进程a.中国的社会主义与开放b.现代化建设与开放的影响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总结提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1、原因: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③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教育: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根源:生产力的发展2、特点:既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3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各学派代表人物、主张1、儒家(1)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主张:①思想核心:仁(爱人);②政治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①“仁政”思想②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伦理观:“性本善”(3)荀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①政治思想: “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③伦理观上: “性恶论”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学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道家(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主张: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②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③世间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祸福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主张:①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②放弃一切大小、生死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②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4、墨家墨子: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3、作用: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一、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1. 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影响
3.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特征和基本原理
4.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工人权益的争取
二、列强的殖民扩张与国际关系变化
1. 殖民主义的定义和特征
2. 殖民体制的建立与维持
3. 殖民地的经济开发和剥削
4. 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的兴起
三、中国近代史的关键事件和历史转折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影响
3. 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
4.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5.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6. 农民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 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展开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进程
2. 近代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秩序的重建
4. 冷战的形成和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立
5. 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柏林墙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1.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政策
3.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变化
4.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
六、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1. 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全球化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3.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4.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必修3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建筑、文化等)、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判断题)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农业业发展缓慢。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水系提供了天然通道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
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产地。
③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在下降。
(原因:城市化水平高,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应用:环境监测(水体污染、大气污染)、自然灾害防御监测(洪涝灾害、地震等灾害的影响范围)、农业估产、天气预报的云层运动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系统。
(2)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一、唐朝的开创与发展1.太宗中兴的实践与成就a.元勳政权:武则天、李世民b.徐敬业和平易近人的施政c.律令制度的改良:唐律、唐令d.科举制度的推行:科举制与进士科2.贞观之治的特点与影响a.农业发展与土地制度的b.仁政与精神c.外交和维护边疆的成就:丝绸之路的开辟d.文化艺术的辉煌与繁荣:唐诗、唐画3.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a.黄巢起义的原因与影响b.后梁的建立与王建的治理c.后周与郭威的北伐d.五代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民族融合二、北宋社会与政治1.王安石变法及其意义a.王安石变法措施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免役法b.变法的效果与局限性c.对社会的影响与评价2.科举与知识分子的地位a.科举的内容与作用b.进士科与考试制度的变迁c.科举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影响3.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a.农业区划与粮食政策b.造纸术的推广与影响c.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d.农民起义与社会动乱对经济的影响4.北方藩镇的形成与发展a.党项族的表现与影响b.北方藩镇的政治与军事作用c.对宋朝统一的破坏与限制三、南宋政治与文化1.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发展a.赵构的即位与建立宋朝南京b.南宋政权的北迁与抗金战争c.忽必烈的攻占与南宋灭亡d.宋理宗的即位与建立临安2.文人政治与新儒家学派a.程颢和程颐的关学与南宋文人政治b.朱熹的思想与学派3.南宋的文化与艺术a.词人与词学b.宋元戏曲的发展与特点c.绘画与瓷器的发展与创造4.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动荡a.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影响b.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商业的兴盛c.对元朝的社会与经济的影响四、元朝的政治与社会1.铁木真的建立与蒙古帝国的成立a.铁木真的部落联盟与鞑靼汗国b.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各部与后来的称帝c.元世祖忽必烈的攻占南宋与建立元朝2.元代的政治制度与农民起义a.行省制度与三司职权b.中央集权与地方豪强c.红巾起义的爆发与发展3.元朝社会的特点与文化a.屠族与回部的统治b.元朝法律的制定与民族融合c.元朝文化的发展与影响4.元代对外关系与对汉人政策a.元朝对外征战与邻国关系b.元朝的对汉人的统治政策c.对元朝局限性的反抗与抵制五、明代的政治与政权的更迭1.建文政权与永乐政权的更迭a.建文帝的即位与政治b.永乐帝的即位与政治措施c.建文政权与永乐政权的对立与和解2.明代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a.明代的农业政策与生产b.乡村经济的发展与工商业的兴盛3.明代的文化艺术与科技a.文化与教育的兴盛与百科全书的编纂b.文人画与文人墨迹的发展c.明代的科技成就与农业技术的改进4.纪宁靖、张磐与明代社会的动荡a.社会民变的发生原因与爆发b.纪宁靖、张磐与明代政局的动荡c.对卢氏政权的对抗与推翻六、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a.明代的外交政策与交通往来b.明代对海上贸易的发展与政策c.明代对邻国的战争与纠纷2.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与丝绸之路a.明代海上贸易的发展与茶叶、瓷器的出口b.丝绸之路与大西洋贸易c.明清时期的商业活动与海禁政策3.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科技交流a.明代科技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传播b.修明太祖、明太宗文庙的考古学贡献。
必修3复习提纲
第二章第一节1. 荒漠化发生的地区、成因和主要表现2. 西北地区的地形和自然特征3.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什么?4.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什么?5. 草方格沙障的作用?第二节1. 森林的作用2. 雨林的分布和全球环境效应3.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脆弱性的原因是什么?4.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5. 如何保护热带雨林?6. 三江平原沼泽地广布的原因?7. 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8. 湿地有哪些生态环境效应?第三章第一节1. 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开发条件?2.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及开发条件?3. 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什么不同?4. 山西省三条运煤专线自北向南依次是?5. 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如何建设的?6.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三条产业链及其产生的影响?7. 山西省如何治理环境问题?煤矸石、煤泥、废水如何实现再利用?第二节1.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2. 山地、河谷平原、河流流域的各部分该如何开发利用?3. 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 河流的水文特征有哪些?5.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及其后果?6. 墨累——达令河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7.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及其具体措施8. 阿斯旺大坝的利弊第四章第一节1. 东北的地理位置和地形2. 东北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3. 南疆棉花基地和云南发展花卉种植业的区位条件4. 东北地区玉米、小麦、水稻和大豆的分布规律?苹果产区和柞蚕茧产区5.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和优势及其商品率高的原因6. 东北农业的发展方向第二节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2.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3.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有利条件,其中最独特的是?4.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两个阶段发展的条件和主导产业是什么?5.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表现?6. 我国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7.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必修三高考复习提纲共50页
必修三高考复习提纲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复习提纲
1.说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差异。
(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等方面)
2. 分别说明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早期、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对农业的影响,并因而造成该地区农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高度概括和深刻理解RS、GPS、GIS技术的作用和应用特点。
4.以某地区地震为例,监测地震灾情、分析推断地震造成的损失及应对措施和精确定位指挥救灾分别应用了哪些3S技术?
1.说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自然原因。
(从位置、气候条件、植被、地表物质、地形、风力等方面说明)
2.说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人为原因。
3.结合以上两题,说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哪个是荒漠化的潜在原因(可能性原因)?哪个是主导原因(使荒漠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4.分别说明西北地区降水少的原因、风力大的原因。
5.P18页图2.5:注意图中古城和现代城镇的位置关系,古城位于现代城市下游的沙漠之中,表明绿洲的退化萎缩和荒漠化的推进。
并说明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6.说明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每一条应适当展开
....,使内容饱满得分点多)
7. P23页图2.12:注意以下地理事物的识记:黄河、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银川、包兰线、沙坡头。
说明该地草方格沙障的两方面作用。
8. P26页图2.14:目前世界热带雨林有哪三大集中分布区?这些地区为何形成茂盛的热带雨林?
9.除了以上三大地区,热带雨林还有哪些分布?形成的原因?
10.热带雨林除其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哪些环境效益?
11.热带雨林生态脆弱的原因?(两方面)
12.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哪个应放在第一位?怎样在保护中进行合理的开发?(P35)
1.什么是能源?按照性质可以怎样分类?按照能量的来源怎样分类?
2.评价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从资源状况、市场状况、交通状况、经济技术状况各方面展开说明
....)
3.山西怎样进行能源基地建设?(即怎样进行煤炭资源的开发)
(从开采量、提高外运能力、加工转换各方面展开说明
....)
4.P43页活动:输煤和输电对山西各有什么利弊?
5.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环境问题、市场问题方面展开说明
....)
6.山西如何进行能源的综合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
7. 针对水土流失和工业污染,山西怎样进行治理?
8.什么是流域?什么是分水岭?(理解)
9.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地形、气候、水系、矿产资源分别有什么特征?分析其对田纳西河水能蕴藏量、航运、灌溉的影响。
10.田纳西河流于治理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要将其作为核心?
(从多个方面展开说明
....)
1.联系生活了解东北地区农产品品种多、质量优、商品率高的特点。
2.说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或问: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基地的原因)
(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人口密度、交通联系、工业基础等社会经济方面展.
开说明
...)
3.结合图
4.4和4.5说明东北农业布局的特点。
4.说明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两化生产”。
5.分别说明东北耕作农业区、林业特产区、畜牧业区的发展方向。
6.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7.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工业化呈现了哪两个阶段?
8.珠三角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