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

合集下载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D.寒露有霜,晚稻受伤2.下列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解析:第1题,根据二十四节气图可知,惊蛰是春分之前的一个节气,进入春季,“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与之相符。

“麦熟一晌”反映的是夏季麦子成熟的季节;“东风不倒”反映的是夏季多雨;“寒露有霜,晚稻受伤”反映的是秋季。

第2题,图示立春与立冬关于冬至日对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则这两个节气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同一纬线上,故这两天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寒露是秋分之后15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清明是春分之后15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但寒露与清明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数是一样的,清明的昼长应该等于寒露的夜长。

小寒距离冬至日较大寒更近,昼长更短,日出时间应该更晚。

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冬半年)运行速度较快,故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短,则冬半年的时间长度短于夏半年。

答案:1.A 2.C(2021·南昌模拟)我国古人把十二个月中的太阳升落方向用一首歌诀来概括,这首歌诀就是《定太阳出没歌》。

其中一句是“五月出艮归乾上,仲冬出巽没坤方”。

歌诀中的月份为阴历月。

下图为后天八卦图。

据此完成3~4题。

3.表示正南的宫位是( )A.离B.震C.坎D.兑4.当太阳从震宫方向升起、兑宫方向落下时,我国( )A.各地昼夜等长B.云贵高原冰天雪地C.江淮地区阴雨绵绵D.三江平原春耕大忙解析:第3题,结合生活常识可知,公历一般比阴历早一个月左右;阴历五月大致为公历六月,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根据“五月出艮归乾上”,故艮表示东北,乾表示西北,则坎表示正北方;仲冬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根据“仲冬出巽没坤方”,故巽表示东南,坤表示西南,则离表示正南方。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学案湘教版(2021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学案湘教版(2021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学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学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学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应用考点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2.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极点上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特别提醒不同纬度太阳高度的日变化速度不同。

太阳高度日变化速度=正午太阳高度/当地昼长的一半。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2018·大连联考)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

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B。

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D。

甲、丙、乙、丁解析图中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丙地在23°26′N上;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推断出乙地在0°~23°26′S之间且接近23°26′S;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很小(低于10°),得出甲地在23°26′N以北,66°34′N以南,且距离66°34′N较近;同理推出丁地在23°26′S以南,66°34′S以北,且距离66°34′S较近。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章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章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方法技巧〕 利用“对称法则”突破地球运动规律的技巧
1.纬度对称:同一天,纬度数相同的南北两条纬线上昼夜长短完
全相反。
2.日期对称:若同一地点两日期相距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尺度相
同,则两日期为二分二至日的对称日期。两对称日期的昼夜长短、正午
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方位有如下特点: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___直__射__点___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北__回__归___线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南__回__归___线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a折线所示。
地 球 运 动 2020·山东,8题
的 地 理 意 2020·江苏,1~2题
义。
2019·天津,10~11题
2018·课标Ⅰ,10题
返回导航
命题分析 1.以示意图或文字资料为背景, 考查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以区域图、景观图、地理统计 图表为背景,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规律及计算。 3.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民楼采 光、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 为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及应用。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黄赤交角的地理影响。 (1)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 之间。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返回导航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讲义)(解析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讲义)(解析版)
(2)太阳直射点应用
三步骤:画图、画点、判断
①给出日期,判断直射点位于什么半球
②给出日期或范围,判断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③给出日期,推算直射点纬度
思考:五一劳动节太阳直射的半球位置?此时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五一劳动节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判断方法
1.根据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判断
①回归线之间,一年内直射两次回归线上,一年内直射一次回归线以外,太阳不直射
②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③冬至至次年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至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④北半球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冬半年:秋分→冬至→次年春分;南半球情况相反
2.该日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是()
A.32°B.58°C.66°D.79°
【解析】
【答案】2.D
题型01
地球公转轨道的特殊性,导致地球在绕日公转运动中,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一直处于变化状态。因此,地球上不同日期的太阳日长度随地球公转速度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化。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示意图,甲为公转轨道上一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牢记此图可有效判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方法如下:
(1)可根据日期大体计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由图可知,三个月的时间,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23.5°;平均每月,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8°;每四天,直射点大约移动1°。
(2)可根据对称原则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关于两至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关于两分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不同半球的同一纬度。
C.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D.国庆期间苏州日落逐渐提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北极上空俯视:呈□1 逆时针 方向绕转 2.方向:自西向东南极上空俯视:呈□2 顺时针 方向绕转 3.周期: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叫作恒星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轨道与速度
较慢
较快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与□5 __赤__道__平__面___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6 __2_3_°_2_6_′ _。如图所示:
(1)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两地昼长、夜长相等,如图中 A 与 B、C 与 D。 (2)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 夜长相等,如图中 B 与 C、D 与 A。
点拨 正午时日影朝向 (1)北极点:日影朝正南。 (2)北回归线向北至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日影朝正北。 (3)南极点:日影朝正北。 (4)南回归线向南至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日影朝正南。 (5)南、北回归线之间:因太阳直射点不同而出现日影朝北、或无影子、或 日影朝南现象。影子朝向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7 _南__北__回__归__线___之间往返运动。
三、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变化特点
特殊时间点解读
北半球 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8 _昼__长__夜__短___,纬度越 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 1 为□9 _夏__至__日___,北半球各地昼长达 到一年中的□10 _最__大__值___,北极圈及其以 北地区出现□11 __极__昼____现象
材料二 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 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 41 000 年,交角改变在 22.1°到 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这个周期变化早在 1911 年巴黎国际天文历大会上就已经公布了。

[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1

[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1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 1.地球公转特征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方向:自西向东。

(2)轨道特点: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为1月初(图中B 点),远日点为7月初(图中A 点)。

(3)周期: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恒星年。

(4)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深度思考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提示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读黄赤交角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赤交角的概念:A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B赤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26′。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

【深度思考2】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图甲图乙(1)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所在经线时的太阳高度(如上图甲所示,H表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

(2)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乙中c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乙中a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乙中b折线所示。

(3)季节变化。

【深度思考3】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些信息能够指示“正午”太阳高度?提示能够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信息很多,如当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最北(极夜地区除外)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之小船创作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含义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是23°26′。

如图所示: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三、昼夜长短及其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 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1)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划分微点1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微点2 黄赤交角相关数据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90°-极圈度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对应学生用书第24页)[识记—基础梳理]1.地球公转特征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2(1)填图,认识黄赤交角(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理解—要点突破]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据关系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即图中90°-α。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α′。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考向1 地球公转与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第1题。

1.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B.105°C.195°D.285°C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恒星年,全年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绕行约15°,春分至寒露为13个节气,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考向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

据此回答2~3题。

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不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3.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减少B.温带范围变大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思维流程】第2题,黄赤交角变为0°―→―→―→不会发生四季变化第3题,[答案] 2.C 3.C考向3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影响(2018·上海六校联考)下图为北京时间上午7点时的光照图,弧AB为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1章 行星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1章 行星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以区域图、景观图、示意图和实际应用案例为切入点,考查昼夜长短及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及变化、四季变化及应用,侧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2018·全国卷Ⅰ·T10;2017·全国卷Ⅱ·T5;2017·全国卷Ⅲ·T10、11;2014·全国卷Ⅰ·T3等。

1.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定位,推论区域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

2.综合思维: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并熟练运用其地理意义看季节变换。

3.地理实践力:认真观察分析身边自然景物的变化,服务于生产、生活。

知识点一|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地球公转特征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最快B点远日点7月初最慢2.黄赤交角及影响读黄赤交角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黄赤交角的概念:A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B赤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26′。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

(4)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个数据①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

②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③黄赤交角的度数=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5)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黄赤交角变化产生的影响比较内容变大变小太阳直射X围(即回归线纬度变大变小数、热带X围)出现极昼极夜的X围(即极圈变大(极圈纬度数变小) 变小(极圈纬度数变大) 纬度数、寒带X围)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变化幅度增大变化幅度减小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变化幅度增大变化幅度减小季节的更替更加明显趋于不明显◎考法1 结合二十四节气考查地球公转特征1.(2015·某某高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选择题(2018·济南一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2.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一样解析:第1题,图示惊蛰是3月上旬,此时为春初,气温回升,土地解冻,正是春耕的好时节,农夫闲转忙,故A正确。

华北地区冬小麦一般6月初成熟,东北地区是秋季收割春小麦,此时节无麦熟、晚稻等现象,故B、D错误;我国3月份还处在冬季风(西北风)控制下,故东风、下雨现象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

第2题,图示立春与立冬关于冬至日对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则此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同一纬度上,故这两天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项正确。

寒露是秋分之后15天,直射点在南半球;清明是春分之后15天,直射点是在北半球,但直射的纬度数是一样的,这两天中,一天的昼长应该等于另一天的夜长,A项错误;小寒距离冬至日较大寒更近,昼长更短,日出时间应该更晚,B项错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冬半年)运行速度较快,故相同长度内经过的时间短,则冬半年的时间长度短于夏半年,D项错误。

答案:1.A 2.C(2018·泉州质检)在河南省贾湖遗址(33.50°N)中发现贾湖先人将骨笛和叉形器组合起来,做成原始“圭表”,观测正午日影。

下图示意该原始“圭表”使用原理(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正午时叉形器的日影末端位置)。

读图完成3~4题。

3.贾湖先人利用骨笛和叉形器观测时,应将( )A.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东端B.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西端C.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D.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4.当贾湖先人进行农作物春播时,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 )A.①-②之间,正在向②处移动时B.①-②之间,正在向①处移动时C.②-③之间,正在向③处移动时D.②-③之间,正在向②处移动时解析:第3题,河南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其正南方,日影朝正北,故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

第4题,读图可知,①处日影最长,应代表冬至日;③处日影最短,应代表夏至日;②位于二者之间,为二分日;一般我们把3、4、5月份视为春季,贾湖先人进行农作物春播的时间应选在春分与夏至之间,即②-③之间,正在向③处移动时。

答案:3.C 4.C(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某地理小组野外考察日志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00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落时为北京时间19:15,晚上观北极星的仰角为40°,次日白昼开始变短,北极星的仰角变大。

据此回答5~6题。

5.研究小组的行进方向是( )A.向西北B.向东北C.向西南D.向东南6.又经过15天,研究小组到达新营地,小组成员推测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升起B.北半球的昼与夜比值变小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D.新露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解析:第5题,只有位于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结合材料内容,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且向北行进。

该日日出正东,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当地昼长应该为12小时;而该日7时日出、19:15日落,昼长长于12小时,说明行进路线与太阳视运动(一天中太阳在空中自东向西运动)方向一致,即向西行进。

第6题,由日出正东方可知,出发时间为春、秋分日,该地位于北半球,次日白昼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又经过15天变化更大,则昼与夜的比值变小。

答案:5.A 6.B(2018·高考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7~9题。

7.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8.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9.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解析:第7题,重庆地处四川盆地,贵州地处云贵高原。

乙路段位于泸州和毕节之间,丁路段位于遵义和重庆之间,结合区域地形特征分析,两路段地形起伏均较大,平均坡度都大,平均限速均较低。

高速公路平均限速高低与车流量大小关系不大。

出现雾霾天气能见度低时,高速公路会采取封闭等措施,高速公路平均限速高低与雾霾天气多少也没有太大关系。

平均限速高低与两侧村庄多少无关。

故选B。

第8题,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极昼极夜区除外均为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从重庆乘长途客车到遵义全长240 km,需用时3个多小时。

从遵义乘长途客车到毕节全长205 km,需用时2个多小时。

中午之前出发,左侧靠窗的位置会被阳光长时间照射,而右侧靠窗的位置可以免受阳光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排除A、C选项;若12:00出发,下午有较长的时间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右侧靠窗的位置会受到长时间的阳光照射,排除D选项;8:00出发,从重庆经遵义到毕节的过程中,右侧靠窗的位置可以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

故选B。

第9题,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受山地阻挡,不易散热,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较强,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A正确。

答案:7.B 8.B 9.A图中A为北极点,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方向,角α为12°。

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时可能是一年中的( )A.1月、2月B.5月、8月C.6月、7月D.11月、12月11.若此后一段时间角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北京香山正值枫叶遍地红B.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C.非洲斑马迁往处于湿季的南部非洲D.塔斯马尼亚岛白昼比马达加斯加岛长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12°N。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根据太阳直射点一个月移动8°左右可推知,此时正值一年中的5月或8月。

第11题,若此后一段时间角α逐渐增大,则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北京香山红叶出现在秋季;非洲斑马生活在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时段应该迁往处于湿季的北部非洲;塔斯马尼亚岛所处的纬度比马达加斯加岛高,此季节白昼时间比马达加斯加岛短。

答案:10.B 11.B(2018·淮北模拟)石家庄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正午太阳高度观测活动,下表示意部分观测记录。

据此完成12~13题。

A.36°N B.38°NC.40°N D.45°N13.1月22日石家庄市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A.15°B.28.5°C.38°D.45.5°解析:第12题,秋分日通常在9月23日前后,石家庄市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应该比9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53°稍小,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理,石家庄市的纬度数应略大于37°(90°-53°),因此最接近的是38°N。

第13题,1月22日和11月22日大致关于冬至日对称,这两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相当,石家庄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同,因此1月 22日石家庄市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8°。

答案:12.B 13.C下图是某半球的局部俯视图,FG为晨昏线,F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OF与OE、OG经度各相差60°,阴影区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

读图,回答14~15题。

14.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10°N,60°E B.10°S,60°EC.10°N,60°W D.10°S,60°W15.G地昼长是( )A.12小时B.14小时C.16小时D.18小时解析:第14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推知该图是北半球的局部俯视图。

因为F是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切点),所以OF(地方时)为昼半球中央经线(12时)或夜半球中央经线(0时);又因为阴影区域与其他地区日期不同,所以OF和OE为日期分界线(180°经线或0时经线),综上分析可知,OF为0时经线、OE为180°经线,而OF与OE经度相差60°,所以OF为120°E,进而推知60°W为昼半球中央经线、FG为昏线。

昏线FG与80°N纬线相切,且80°N及其以北为极昼,根据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切点纬度互余的关系推算,太阳直射点位于10°N。

第15题,G地为昏线FG与经线的交点,且OF为0时经线,OF与OG经度相差60°,可推算出G地日落时间为20时,因此该地昼长=2×(20-12)=16小时。

答案:14.C 15.C16.(2018·梅州一模)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年中,当某地的天顶角越来越小时( )A.昼渐长,夜渐短B.昼渐短,夜渐长C.昼夜长短没有变化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解析:选D。

由图可知,太阳天顶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互余关系。

一年中,当某地天顶角越来越小时,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若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外的区域,此时昼渐长,夜渐短,A说法成立。

若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不包括赤道),则可能昼渐短,夜渐长,B说法成立。

若该地位于赤道,则昼夜长短没有变化,C说法成立。

所以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故D正确。

(2018·河北正定中学模拟)华北平原农村地区住宅的建设有“朝阳”和“朝阴”的说法。

“朝阳”是指房屋朝向东南方向。

据此完成17~19题。

17.该地区房屋“朝阳”的原因是( )①方便日常出行②可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③光照较好④可增加用地面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为了达到夏季遮阳的目的,农村的院落内一般都种植几棵树木。

树种选择和种植的方位合理的是( )A.落叶阔叶树东南B.常绿针叶树东南C.落叶阔叶树西南D.常绿针叶树西南19.华北平原某地(40°N)春分日12时测得院落中树木的影长为17 m,该树木高约(tan 50°≈1.19)()A.6 m B.17 mC.10 m D.20 m解析:第17题,从材料中可知,朝阳的房屋朝向东南方向,可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且光照较好,B正确;对日常出行和用地面积没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