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模具专业教学资源的开发

合集下载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一、导入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渐显得劣势,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各高等院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尝试将教学方法和现代需求相融合,推动教育教学变革。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为了培养更具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借鉴现代职业教育的经验,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改革方案1. 引入一体化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经常让学生只掌握专业知识,而缺乏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工作水平,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可以引入一体化课程,即多个学科融合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模具制造涉及到机械设计、材料学、加工工艺等多个学科,引入一体化课程有利于协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 引入行业实践教育实践是造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可以引入行业实践教育,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生产环境、生产流程与现代化设备,并在其中完成实验、课程项目和实习等任务,提高实践能力和头脑反应。

行业实践教育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由全方位、系统性地了解产品设计、开发、测试等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 推广课程学习与工作实践并重的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中,学院将重点放在业界合作和工作实践的推广上,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价值观,助力学生完善职场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和职业发展。

应将课堂教学融入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使其与工作模式相衔接,使学生在培养熟练的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工作流程、应用计算机软件,并有机会与工程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4. 创新教育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主,利用黑板、PPT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现代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

应当试验和推广多媒体资源,运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新技术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相册、视频和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原型和动画,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学习动力。

三、结尾综上所述,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要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要的。

模具专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

模具专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

模具专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摘要:设计开发一套适合技师学院模具专业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变成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

文章介绍了模具专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从学生、教师和管理等用户出发,设计并开发了模具专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关键词: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50-01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课件缺乏计算机等其他各项新技术的应用,课件更新不方便;学生不能进行自我练习和测试;传统网络教学课件间缺乏统一格式,共享性较差,很难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方便;传统的网络教学在大学、高职高专、普高和义务教育学校应用较多。

建设一套适合技师学院模具专业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变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模具专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学生在模具专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中实现在线学习、资源下载和自我测试;教师在系统中实现资源上传,可以利用系统进行网络教学,并且能利用系统中的素材进行备课;社会学员能在系统中实现在线学习。

系统管理员能够对资源信息、用户信息、系统日志等信息进行管理与维护,并能够进行对应的权限管理。

二、模具专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原则通过对国内外同类课题的调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教学资源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所有模具专业骨干课程网站的形成为网站集群,可以视作多门骨干课程网站的集群。

要实现模具专业资源集中管理和课程资源分级管理相结合。

具体表现为一个模具专业主站,十八门骨干课程网站为子网站,以后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扩充。

十八个子网站的课程资源可以统一展示在主站上,实现信息共享,方便使用者的信息获取,也可以分课程获取资源。

三、开放性和扩展性本次项目所建设的教学资源库,虽然主要是以内容展示为主,但也属于学校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教学部分。

从长远来看,本网站可以看作学校其他专业网络教学的一个前期基础平台。

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项目建设方案及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教高函[2010]18号)

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项目建设方案及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教高函[2010]18号)

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项目建设方案及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教高函[2010]18号天津、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省(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根据《教育部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的通知》要求,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经审核,现对你省(市)申报的数控技术专业等10个2010年度立项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和《项目任务书》批复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请按照批复公示的建设方案和《项目任务书》,督促立项项目切实落实所承诺的各项规划目标、工作任务、制度保障及建设资金,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并开展至少3个月的应用推广。

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与运行管理机制,确保资源库内容的持续更新,实现资源库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请加强对立项项目建设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履行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责任,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推动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各建设项目分送)教育部二○一○年八月六日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

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主持单位:二O 一O 年六月目录1总论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主持单位与参与单位 (1)1.3项目建设团队情况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和重点内容 (1)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1.6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2)1.7项目建设周期 (3)1.8项目总投资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6)2.3项目建设的基础 (6)2.4项目建设目标 (9)1.建设全国共享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 (9)2.通过共享服务实现项目效用 (10)2.5项目建设内容 (10)2.6投资估算 (15)2.7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16)2.8保障措施 (17)2.9预期效果 (18)2.10 结论 (19)1总论1.1项目名称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2项目建设主持单位与参与单位项目主持单位:项目建设参与单位:项目建设团队情况项目开发建设团队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来自全国的21 所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第二部分是来自 21 所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合作的企业与行业组织;第三部分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教授为组长的来自不同的6 个行业的行业、企业专家与教育专家 16 人组成专家指导队伍。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和重点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阐述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论证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建设实施进度考虑、资金安排、保障机制和措施,预期效益分析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同时研究经过项目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最终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教育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实效。

模具制造论文(5篇)

模具制造论文(5篇)

模具制造论文(5篇)模具制造论文(5篇)模具制造论文范文第1篇(一)确定课改思路1.企业调研。

对行业、企业中职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及培育目标定位的状况进行广泛的调研,形成《永康市模具专业人才需求及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通过全面而深化的调研,了解模具行业企业对模具专业中职毕业生的需求,为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的绽开供应全面而真实的资料。

2.组建模具专业课程改革委员会。

由学校分管校长、专业带头人、模具行业专家组成模具专业课程改革委员会。

3.形成课程模式。

形成以培育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公共课程”,以培育核心技能与专业素养为主要内容的“核心课程”,以强化技能训练的“教学项目”。

(二)选编若干工作项目我们走访了永康市乃至浙江省模具企业、模具车间、模具个体加工店等单位100多家,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调查中职学校10所,发放并回收了中职老师问卷32份。

项目组还充分利用了模具行业协会的优势资源,与企业进行座谈沟通。

调查地区掩盖了浙江省的台州市、宁波市、金华市等部分有代表性的模具生产地区。

调研的目的是结合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将搜集到的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依据职业教育的规律进行拆分、简化、组合等处理,附以对应的生产岗位所需要的工艺图纸、加工程序和工艺卡片等资料,组成若干个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单元,即“工作项目”。

(三)确定核心课程与教学项目在学校“专家询问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详细指导下,聘请模具行业专家、省内兄弟学校骨干老师多次研讨,对职业工作任务逐层分解,最终形成模具专业核心技能、核心课程以及与之对应的教学项目。

核心技能是依据企业工作任务分析和调研确定的企业岗位力量的重要性排序、中职生学习时间与力量等,根据校内提炼—各校提炼—校内整合—校内再提炼—专业老师、专家商讨提炼的过程进行归纳概括。

核心课程强调以同学预期工作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为基础,本着“必需、够用”原则降低基础课的难度,把理论课融入实践,使课程内容更加适应同学特点;教学项目中教学内容包括该项目所需的相关实践性学问、理论学问、拓展性学问及练习。

依托校办企业搭建“五位一体”的实训平台培养模具专业综合技能

依托校办企业搭建“五位一体”的实训平台培养模具专业综合技能

依托校办企业搭建“五位一体”的实训平台培养模具专业综合技能【摘要】校办企业是高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模具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构建“五位一体”的实训平台,整合学校、企业、市场、社会资源,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通过实训平台的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模具专业所需的设计、加工、管理等综合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模具设计、加工、检测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学生通过参与实训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校办企业搭建实训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随着产业的发展,实训平台将成为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模具专业、实训平台、校办企业、五位一体、综合技能、教学、学生、实训内容、受益、重要性、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模具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现有的模具专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学校开始依托校办企业搭建实训平台,通过实践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技能水平。

校办企业作为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的实训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构建“五位一体”的实训平台,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创新实践和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实训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挑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依托校办企业搭建“五位一体”的实训平台,培养模具专业综合技能,已成为当前模具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1.2 研究意义模具专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专业之一,模具作为制造工业中的“工业之母”,在现代工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培养高素质的模具专业人才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模具专业教研组活动记录

模具专业教研组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模具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模具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模具人才,我校模具专业教研组于2022年3月15日开展了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三、活动地点模具专业教研室四、活动内容1. 活动主题: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2. 活动流程:(1)组长致辞:首先,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简要介绍,强调了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希望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提高。

(2)教师发言:针对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以下观点:①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创新性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②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④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⑤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讨论与交流:针对以上观点,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途径。

(4)总结与展望: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对教师们的发言表示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以下要求:①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②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模具专业发展;③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五、活动总结本次模具专业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讨论与交流,教师们对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几点体会:1. 教师们对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有了共识,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2. 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模具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职示范校建设--模具专业--校企合作--教改项目方案-1103

中职示范校建设--模具专业--校企合作--教改项目方案-1103

(5) 做
通过专业学生组成的产品项目制造小组, 在教师指导下对产品的技术资料进行分析, 按照消化图纸、制定工艺路线、编制加工程序及工艺参数,操作机床进行零件加工,直 至装配完成,订单产品的原材料均由合作方提供,在实习期完成订单产品的加工生产。 生产过程中需使用:******。
三、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流程
第 4 页 共 19 页
产教结合--模具专业教改项目
亚克力产品
铝合金产品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该类产品,包括了十几种不同的模具教具产品和 2 台用于模拟模 具开合运动的模拟机产品,如下图所示。
冲压模拟机
注塑模拟机
产品说明: 本产品全套模具分为冲压模和注塑模二种类型,分别介绍如下。 1. 注塑模一般有 12 种不同结构的模具加一个模拟机, 冲压模一般有 6 种不同结 构的模具加一个模拟机, 因此每套模具教具产品由 18 副模具加 2 副模拟机组 成,全套共 20 件产品; 2. 每副模具与真实模具结构完全相同,约包括 8-12 种以上的加工零件,再加上 标准件,整套教具产品中涉及到的零件加工件达二三百件,一个模具拆装教 室的配置大约需要 40-50 副模具,涉及到的零件加工件达到四五百件,这些 零件的设计制造过程在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可以由教师引导,用于从零件测 绘、电脑二维绘图、三维造型、数控编程、数控机床加工操作、模具装配等 过程,是非常适合用于模具与数控类专业学生教学与实习实训的零件。
项目参与各方的整体合作 (2) *****有限公司 负责西南地区四省一市的职业院校推广,提供订单产品
(3) ***模具有限公司 负责提供产品技术资源使用授权(5 年)及订单产品技术支持 (4) 项目支持单位 为本项目提供培训、出版、技术咨询等服务 (已确认)

模具专业课程《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与实践

模具专业课程《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与实践

模具专业课程《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与实践【摘要】模具专业课程《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是学院骨干校重点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共同需要。

本文介绍了建设《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设计、做法和实效,为其他模具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模具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设计思路1.《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背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搞个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精神中指出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最终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作为我院国家骨干校建设的重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需要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平台,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是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搭建一个以网络作为媒介,为教师、学生和企业提供获取知识和进行训练的平台。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是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对原来传统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重新定位,深化内涵,拓展外延,重新构建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这门课程引入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以职业需求为指导,要求学生具备简单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2.《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思路2.1引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指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贯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达到《国家职业标准》(3.1助理模具设计师)中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能使学生获得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冲压模具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从事模具及相关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模具课程设计考核要求

模具课程设计考核要求

模具课程设计考核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基本概念、分类、材料及制造工艺,培养学生具备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对模具行业的认识和兴趣。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模具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掌握模具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3)熟悉模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4)了解模具的制造和维修技术。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模具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2)能够阅读和理解模具图纸;(3)具备模具零件的加工和装配能力;(4)能够进行模具的调试和维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模具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具的基本概念、分类、材料及制造工艺。

具体安排如下:1.模具的基本概念:介绍模具的定义、作用及其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2.模具的分类:讲解模具的分类,包括塑料模具、冲压模具、铸造模具等。

3.模具的材料:介绍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模具性能的影响。

4.模具的设计:讲解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包括模腔设计、导向装置、模具零件的配合等。

5.模具的制造:介绍模具制造的过程、方法,包括模具零件的加工、装配和调试。

6.模具的维修:讲解模具维修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模具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包括:1.讲授法:讲解模具的基本概念、分类、材料及制造工艺等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模具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就模具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模具专业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设计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设计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o学生能够了解模具制造过程中材料选择、热处理、加工设备及工艺流程。

o学生能够熟悉模具制造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工艺方案的初步设计。

o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模具制造中的常用设备和工具。

o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模具制造过程中的简单技术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模具制造中的安全规范。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o激发学生对模具制造技术的兴趣,鼓励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4.重点内容:o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

o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o模具加工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o模具制造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5.难点内容:o模具制造工艺方案的优化设计。

o模具加工中的精度控制与误差分析。

o复杂模具结构的制造工艺。

三、教学方法6.讲授法:用于讲解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

7.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模具制造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知识内化。

8.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模具制造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9.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模具制造实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0.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教材:《模具制造工艺学》及相关参考书。

2.教具:模具模型、加工设备示教板。

3.实验器材:模具加工机床、测量工具、刀具等。

4.多媒体资源:课件、教学视频、动画演示等。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鼓励积极发言。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明确奖惩机制,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汇报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汇报
技术培训
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团队的技术水平。
资金风险与对策
资金风险
资源库建设项目可能面临资金短缺、预算超 支等资金风险,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
合理预算
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对各项费用进行合理 估算。
资金监管
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 透明度和合理性。
融资渠道多元化
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政府资助、 企业合作等。
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有助于提升学 校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促进教学资源共享
资源库将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 资源利用效率。
对学生的影响
增强实践能力
01
资源库将提供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操作视频,有助于学生提高实
践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02
资源库将提供系统化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和
资源库将促进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行业的发 展和进步。
06
资源库建设风险与对策
技术风险与对策
技术风险
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技术更新迅速、技术选择失误等技术 风险,导致项目进度受阻或成本增加。
技术调研
在项目开始前进行充分的技术调研,了解当前市场上的主流技术及其 发展趋势。
技术评估
对各种可能采用的技术进行评估,选择最适合项目需求的技术方案。
推广与培训
对使用资源库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提高资源库的使 用效果。时间安排:第14周。
团队分工与合作单位
项目负责人
01 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与组
织协调。
调研小组
02 负责需求调研和资源整合工作

开发小组
03 负责教学资源开发和平台搭建

高职模具专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

高职模具专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

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特点,构建 生互动平台等资源。
“六共”人才培养模式,构筑区域性、示范性和专业
4 . 学习领域子库: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生
性相结合的优质教学资源库。所谓“六共”即学校 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成为从事模具设
与企业共订培养方案、共构课程体系、共创双师队 计、模具加工工艺与制作及维修能力的高级技能型
第 8 卷·第 12 期
职业时空
职教论坛
CAREER HORIZON
高职模具专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万苏文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立足区域层面以优质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对高职专业教育资源建设的意义和存 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六共”模式和新形势下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基本 原则以及应采取的具体建设措施。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高职院校;模具专业
随着国内教育信息化和高职院校专业资源整体 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何解决区域性专业建设优质教 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逐步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对此本研究依托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立足区域层面以优质共享的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库建 设为例[1 ],对高职专业教育区域性资源建设的意义 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六共”模式和建设过 程中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
二、建设区域性专业优质教学资源的深远 意义
1 . 促进教育理念提升 美国是世界上网络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政 府、高校和民间组织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投入 大量的资金和研究力量。典型的是麻省理工学院 (MIT)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把 2000 多门课 程的资料分批放在网上供全球的师生免费使用[2]。美 国国家科技大学(NTU)是一所没有教师的学校,所 有课程由全美 53 所知名高校提供。中国开放教育资 源协会(CORE)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2 所大 学和其他机构组成联合体搭建一个优质教学资源的 共建共享平台。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面向全国高校 师生集中展示了 4000 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人们 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教学课程资源[3 ]。随着经济全球 “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 已成为必然。如何形成科学的开放的教育理念,加强 区域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有益的尝试;区域性教 学资源共建共享做不好,是不可能实现更具开放意 识的教育合作与发展的。 2 . 促进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 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困难和矛盾越突出, 而这些矛盾和困难往往更具有普遍性。通过与企业 密切合作,加强了区域性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取 长补短,有利于更快更好地解决深层次的困难和矛 盾,从而带动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的更好更快发展。 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将学历教育与职业 资格考证培训相结合,一方面将职业资格考证内容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路径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路径思考

146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质提升可以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培养与发展的目标要求。

对于用人企业而言,符合标准与单位需求的技术型人才是未来相关专业开展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

简单概括,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工学结合。

“工”是指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实习行为,也是学生在实现从学生到岗位工人角色转换过程中的一段学习过程。

在此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与技术水平,这也是切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

“学”则是指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

工学结合强调的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化需求目标与要求。

在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的背景下,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实现了课堂与操作车间的相互结合目标,从本质上体现出了高职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特点与实践性要求。

第二,校企合作。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方式的应用。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践型专业人才的场所,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本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高职院校的教书育人成果进行评价和检验。

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完善和优化当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办学的整体水平,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一、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整个市场环境发展的变化,用人单位和企业对于模具专业技术型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而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的责任。

纵观当前高职院校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在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成果中,大多数学生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其综合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薄弱,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具体用人标准。

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让人才为企业所用,实现院校教育和企业之间的密切结合。

而工学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才是未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出路。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以及工作实践结合,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广泛的合作模式,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推动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就业,进而提高本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江西省第十一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名单

江西省第十一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名单

14
“四位一体”国防生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华东交通大学
高海生、胡桃元、刘国党、凌四宝、肖海

15
国防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南昌航空大学
王国炎、匡璧民、卢漭、黄月胜、唐洲

16
一般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规范的研究
景德镇陶瓷学院
周健儿、胡恩明、胡林荣、李月明、江伴东

17
信息技术多元化人才培养特色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79
《理论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南昌航空大学
彭迎风

8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王曼莹、龙中儿、付鸣佳、陈雪岚、付学琴

81
强化学院教学管理,提高学院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
南昌大学
洪一江、辜清、张国文、吴小平、王军花

82
提升生物类本科学生创新能力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景德镇陶瓷学院
李月明、顾幸勇、江向平、范学运、汪永清

48
提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江西理工大学
罗仙平、邱廷省、叶雪均、匡敬忠、陈江安

49
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操作考试系统
南昌大学
朱小刚、余志伟、管志明、王翔、郭群

50
地方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体系构筑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井冈山大学
肖宜安、胡文海、肖春玲、黄族豪、邹小明

83
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实践,推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
江西应用技术学院
邹志红、凌巍炜、万萍、邓通德、方志宏

模具专业第三代教学资源的开发

模具专业第三代教学资源的开发

【 摘要 】文 章分 析了教学 资源 的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 。针对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建 设的特 点,基于计算机三维交互技术 ,设
计开发出模 具结构认 知与拆装虚拟 实验 室,并应用于模具通识、拆装实训等不同类 型的课程教 学中。实践表 明,采用第三代教 学资源 可有 效提 高模具专业课程 的教学效果 。 【 关键词 】教学资源 ;虚拟实验室:模具拆装 【 中图分类号 】G 00 7 4 —5 【 文献 标识码 】B 【 论文编号 】1 0- 89 2 1 )0—0 lL 0 0 9 0 7(0 0 5 l0_ 2 _
三代教 学资源 的优势更为突出。三代 教学软件 的对 比见表 1 。 表 1教 学资源 的演化与对 比
第 一代 形式 特 点 教 学功 能 教 学模 式 第 二 代 第 三代 软 件 交 互
目前所 开发的模具专业教学 资源 ,大多数停 留在 以教材 或动 画为主 体的第一、二代技术 水平 上,与模具专业教 学的需求
仍 有 较 大 差 距 , 特 别 是 对 于 一些 操 作 要 求 较 高 的实 训 课 程 , 其优质教学资源更是稀缺 。
教 材 、 图画 、 动 画 PT P 视频

静 态 模 具 结 构
动态
模 具 结构 、工 作 原 理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可以说 ,教学资源的落后 已经成为阻碍模具专业教学质量
第2 0卷
现 代教 育 技 术
M od m u a i n l c n o y e Ed c to a h ol g Te
v01 20 . N0. 01 52 0
2 1 年第 5 00 期
模 具专业第.浙 江 广 厦 建 设 职 业 技术 学 院 ,浙 江 金 华 3 2 0 ;2 I 2 1 0 .浙 江 大 学 ,浙 江 杭 州 3 0 2 ) 10 7

高职模具专业骨干课程体系的资源开发利用

高职模具专业骨干课程体系的资源开发利用

高职模具专业骨干课程体系的资源开发利用作者:黄玉凤,蒋晔,洪符林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7期黄玉凤,蒋晔,洪符林(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摘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对于模具专业的教学方面,各高职院校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成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

本文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骨干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围绕课程体系的优化对校内外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模具专业;骨干课程;现状;校内外资源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215-02一、引言目前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和成熟的课程体系,作为模具专业学生经过前期的基础理论与实训课程的学习,最终在骨干专业课程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软件技能以及加工手段设计制造模具并最终加工出产品,这一系列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设备的支持和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才能够顺利有效的完成。

经过在校两年的学习和积累为学生走出学校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教学实施过程模具专业学生入校后先进行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程的学习,接下来进入到骨干专业课程的学习,模具专业骨干课程体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是该课程比较成熟有效的方法。

任务过程:确定项目产品(塑件)—模具设计—制造模具—试模—批量生产,目标:生产出自行设计的合格产品。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在提高软件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增加学生模具制造工艺知识,加深模具设计知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教学安排,我院模具专业学生经过前面三个学期的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第四学期学生在学习《型腔模具设计与制造》理论课程之后,利用2周《型腔模具CAD》的时间设计塑料注射模具。

而产品的选择在整个过程中尤为关键,产品确定下来后,就可以根据产品进行模具方案设计,接下来利用2周半的《模具制造实训》课程,制造出自行设计的塑料注射模具,并在注塑机上试模、批量生产产品。

基于新“三教”改革的模具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要素研究

基于新“三教”改革的模具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要素研究

基于新“三教”改革的模具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要素研究①邢勤,宫晓峰,于仁萍(烟台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山东烟台264670)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山东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决策部署,出台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到2028年基本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强省。

智能制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融“四新”为一体,是促进“四化”和实现“四提”的关键,发展智能制造是实现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强省的必然选择[1]。

模具工业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础,模具行业的发展对制造产业配套能力的提升和促进制造产业聚集优势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模具产业的智能化建设能够有效带动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解决传统制造业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生产方式低端等问题。

模具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需要高职院校培养能够运用物联网、MES 、人工智能等技术,从事模具产业链数字化设计、精密加工测量、智能控制、智能化管理等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2]。

智能制造涉及的学科比较多,所需专业知识分散在不同专业中,培养适应模具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研究如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智能制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模具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随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传统模具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对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职业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步伐,一些职业院校纷纷开始增设新专业,然而,新专业在内涵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教师应对新技术的能力不足、教学资源与岗位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智能制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探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探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探讨摘要:“1+X”证书制度实施之后,对各个专业教学工作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制度要求选择合适教学形式,还要尽可能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水平,确保学生迈入岗位之后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在新型证书制度引领下,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中职院校需要与企业长期合作,进而对教学资源深度开发,确保教学活动在开展时,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就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X”证书;制度;实施探讨近几年我国社会领域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大院校在对人才培养时,要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制定针对性教学体系,才能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在对中职院校学生培养时,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定有效教学方案,还需要组建更加专业教学团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教育和培训时,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效融合,从根本上提高综合教学水平,还需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岗位,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要求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在对学生培训和教育时,并没有严格按照岗位要求对现有教学内容持续更新,这就导致教学内容过于落后,无法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能力水平。

虽然中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无法帮助学生对各项专业知识深度了解,在实践过程中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水平,这对于学生发展存在不良影响。

中职院校需要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要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要求组建专业教师团队,还需要对新型证书制度背景下人才能力要求深度了解,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可以为各项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有效支持。

教师也需要深度挖掘各项教学资源,并采用综合教学形式,要保证学生能够具备牢固理论基础,还要提高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功能作用,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好发展[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专业第三代教学资源的开发*潘光永1赵悦2苗盈2古立福2(1.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2100;2.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7)【摘要】本文分析了教学资源的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

针对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特点,基于计算机三维交互技术,设计开发出模具结构认知与拆装虚拟实验室,并应用于模具通识、拆装实训等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中。

实践表明,采用第三代教学资源可有效提高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资源;虚拟实验室;模具拆装【中图分类号】TH319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The Third Gene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in Molding SpecialtyPAN Guang-yong1ZHAO Yue2MIAO Ying2GU Li-fu2(1.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Jinhua, Zhejiang 322100, China; 2. 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27,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volu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Base on computer 3D interactive technology, a virtual laboratory of mold assembling is developed for teaching mold structure and related knowledge. This new teaching resource has been practically proved to be very useful in promo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efficiency.Keywords: teaching resource; virtual laboratory; mold education1 引言教学资源作为专业构成要素,对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学强度、教学成本都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是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专业建设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

教学资源建设通常分两类,一是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1],二是教学资源体系和平台建设[2,3]。

近二十年来,我国模具工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与之相对应的是,模具行业人才培养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许多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纷纷开设了模具专业。

模具专业的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强、综合度高、更新快等特点,因此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升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所开发的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大多数停留在以教材或动画为主体的第一、二代技术水平上,与模具专业教学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对于一些操作要求较高的实训课程,其优质教学资源更是稀缺。

可以说,教学资源的落后已经成为阻碍模具专业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并开发了一个三维的、通用的机械设备虚拟拆装平台[4],为开发包括模具在内的各种机械产品的第三代教学工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分析了教学资源发展趋势以及模具专业教学资源的特点,利用机械设备虚拟拆装平台实现了模具结构的虚拟认知与拆装。

初步的应用表明,第三代教学工具在教学效率、效果、通用性、成本等各方面均有突出的优势。

2 教学资源的演变和发展趋势教学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地,所有投入到教学的人、财、物都属于教学资源。

而本文所讨论的则是狭义的,即与课程直接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专用教学软件和专用教学设备等。

教学资源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以传统的教材、图片、PPT课件为代表,称为静态教学资源。

第二代以多媒体动画、视频为代表,称为动态教学资源。

第三代则以专用教学软件为代表,称为交互式教学资源。

第二代教学资源实现了由静向动的转变,能直观、清楚地表达模具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教学资源。

第三代则改变了传统的“老师上课、学生听讲”的单向教学方式,实现了互动教学新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尤其针对中、高职院校学生“爱动手”的学习特点,第三代教学资源的优势更为突出。

三代教学软件的对比见错误!书签自引用无效。

:表 1 教学资源的演化与对比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二代教学资源以编写、制作为主体的开发方式不同,第三代教学资源是集编写、制作、软件编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工作量大、难度高,非一般院校所能承担。

教学资源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所谓立体化是指资源媒介、形式的多样性,如教材、网站、软件、视频动画等。

而教学资源资源库则体现了海量的特征,其中又包括试题库、练习素材库、课件库等多种资源库。

二是多用途的综合教学工具,即一套教学资源库可用于多门课程的教学,并能使这些课程之间产生一定的关联,从而使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继承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是软硬结合、虚实结合。

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虚拟仿真与实物教学并用,实现优势互补,充分的发挥资源功效,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成本和劳动强度。

四是专业化的开发和服务。

由多学科领域的技术人才所组成的开发团队,不仅提供模具资源的专业化开发、维护和升级,还能为教学提供长期的配套服务,如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

3 模具教学资源的特点模具专业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1)内容综合度高。

模具技术是横跨材料、机械、计算机应用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综合技术,其课程必然涉及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

同时,模具技术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

因此其教学资源是多种基础知识和多种专业技能的综合体。

(2)制作要求高。

国内模具专业大都是由中、高职院校开办,其教授对象以专科学生为主,因此在通俗、直观、互动等方面对教学资源有更高的要求,以保障教学效果。

同时,模具专业教师的授课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强度很大,因此对教学资源的易用性和灵活性有更高的期望。

(3)实践性强。

即教学内容符合模具企业实际生产的需求。

教学资源既要来源于生产实际,又要适应教学规律,内容选材和组织难度较大。

(4)更新速度快。

这主要是因为模具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而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如新材料、新工艺、软件更新等)都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变化。

优质的模具教学资源既要符合模具行业岗位需求,又要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师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 模具拆装虚拟实验室:新一代的模具教学资源模具拆装实验是模具专业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对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关键的影响,是模具专业建设的重点课程。

该课程传统的教学资源是模具实物或模型,有着实施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人均资源有限等问题,不能充分开展实验,甚至只能象征性地走个过场,根本无法达到模具拆装实验应有的教学效果。

由我们开发的新一代模具教学软件《模具结构认知与拆装虚拟实验室》(简称虚拟实验室),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利用虚拟实验室,学生可在计算机上轻松地、反复地完成各类高仿真模具的交互拆装实验,有效地弥补了实物拆装实验的不足,开创了“虚实结合”的模具拆装教学新模式。

表 2模具虚拟实验室资源整体结构配套资源实物模具、教学计划、教材、PPT文档、拆装视频、……知识库试题库学习软件组卷系统应用模块注塑、冷冲、压铸、锻压……机床、电机、化工设备、汽车……模具其它设备功能模块拆装知识仿真考核开发底层核心UG NX 6.0虚拟实验室及其配套资源的整体结构如表 2所示,其主体功能包括:(1) 查看结构、拆装实训:学习模具结构和拆装次序学生首先观看模具拆缷、装配全过程的立体动画演示,每一步都同步伴有文字说明。

之后,自主完成交互拆缷和装配操作全过程,系统可在实验过程中自动判断每一步操作的正确性,并可根据需要提示下一步可选的正确操作。

(2)运动仿真功能:学习模具工作原理能够以透视、局部、剖面、旋转等丰富的手段和视角观察模具机构运动全过程,从而学习模具结构的工作原理。

而传统的动画方式只能以一个固定不变的方式观察模具工作过程。

图1 模具机构运动仿真(3)知识索引功能:学习模具设计知识对任何零部件可立即搜索、查看到与该零件相关的模具知识,并可立即调出相关的典型零件立体模型。

同时,系统提供了丰富、真实的模具设计项目实例,包括三维设计数据、装配图和零件图、BOM表、采购清单等。

5 小结本系统已经应用于浙江大学、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多门模具课程教学,如模具通识、模具拆装实训等,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尤其是在浙江大学的模具通识课程中,即使是外语、管理这类非理工专业的学生,也能以较少的学时数达到初步认知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第三代教学资源的优势。

虚拟实验室不仅可用于模具拆装实训,还可用于各类模具基础或专业课程的辅助教学。

同时,该系统还可方便地加载数控机床、电机、发动机等各类机械装备的虚拟拆装,因此,该系统是一个通用的、多功能教学平台,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李正.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展、挑战与展望.中国大学教学,2009(8):20~22[2]陈晓琴.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模型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9(14):85~87[3]刘淳等.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1):29~37[4]吴纬纬,范建蓓等.装备认知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现代教育技术,2009,19(9):117~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