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之美》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1
《雕塑之美》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
《雕塑之美》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一、学习目标设置(一)目标分解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通过认真对比试验版和2011版课标发现,修订后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中强调了在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的基础上增加了“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的目标要求和“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学习过程提醒,反映了对美术的文化特质的特别关注,在学生感受、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上体现出了递进的梯度。
2基于标准的教材分析:《雕塑之美》一课取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册教科书中第十六课,本课内容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以雕塑的“美”为主线,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了解“雕塑”这种造型艺术。
学生通过学习欣赏、分析雕塑作品知道雕塑在改造环境、调节气氛、抒发情感、增进交流、扩大影响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其他艺术方式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
所以我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搜集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雕塑作品,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基于学情的调查:第三学段的学生年龄在10――12岁,随着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和自我批评意识的萌芽,使得他们开始关注作品中更多的符号意义和特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目标对于分析美术作品中特定的造型语言和形式特点作出要求。
所以,在教学之前,先对71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二)学习目标表达1通过对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观察、对比,简单介绍雕塑这种造型艺术的特点。
2通过欣赏、合作探究雕塑的艺术语言、审美特点、分类、材质和认识雕塑家等知识。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用简单的美术语言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
3能用动作模仿雕塑艺术形式进行静态的行为艺术表演,认识到雕塑作品对人类生存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三)评价方式的设置:目标1:交流式评价目标2: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目标3:表现性评价、交流式评价二、学习过程设置三、作业设计:呢?你认为什么是雕塑?把组内小伙伴收集到的雕塑作品放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你们认为雕塑作品可以问题三:猜猜这些雕塑是用什么材料制的问题四:欣赏书中雕塑作品,你是怎样区别古代雕问题五:书中出示的这么多雕塑作品。
《雕塑之美》的教学设计
《雕塑之美》的教学设计中池镇中心小学胡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雕塑这种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感受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魅力与内涵,学习用美术语言评述雕塑的美感、表达欣赏的感受,提升对雕塑艺术的认识能力,培养欣赏评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在对比观察、自学探究中掌握欣赏雕塑的方法,感受雕塑作品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雕塑作品观察、研究、评述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外部形态美,感悟蕴含于作品的内涵美,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体会雕塑之美教学难点:理解古今中外著名雕塑作品的内涵,并用美术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课①课件播放视频②谈话导入课题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导学提示①阅读教材p38页有关内容。
解决思考与讨论。
②什么是雕塑?什么是圆雕和浮雕?③总结欣赏雕塑的欣赏方法。
(欣赏方法:1、先描述第一印象。
2、了解雕塑家和作品的年代及前人对作品的评价。
3、对雕塑的材料特点、风格、形式、主题进行评述。
)三、欣赏评述作品1、欣赏图片。
2、评述作品①学生根据欣赏方法自评。
②教师引导评述四、比一比1、课件出示图片,体会雕塑与其他艺术有什么不同?(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用可塑的(如黏土、胶泥等)、可刻的(如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
而其他的艺术一般都是以面积呈现艺术形象。
)2、比较:①《卢舍那大佛》和《舞》带给你怎样的美感?②《卢舍那佛头》和《摩西》表现的同为人物,它们的造型手法有什么不同?五、艺术实践实践要求:参照欣赏雕塑的方法对本课其他的雕塑作品进行学习欣赏,并对你喜欢的作品写成一篇约200字短文。
六、延伸拓展请同学们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去欣赏生活中更多雕塑的美,相信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雕塑之美美术教案
雕塑之美美术教案雕塑之美美术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雕塑之美美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雕塑之美美术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三、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四、教学准备:图片、雕塑作品、课件五、教学过程:1、引入:出示课题——雕塑之美2、讲授新课:(1)看书,提出问题: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为什么?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
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3)整理收集的资料。
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
(4)提出问题: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吗?(5)欣赏: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6)欣赏书中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
3、作业: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小结。
雕塑之美美术教案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课题——雕塑之美二、讲授新课:中外古代雕塑作品欣赏学生作业纸:中国古代雕塑和外国古代雕塑在材料上有何相同010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卢舍那佛(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 米,头部高4 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五下第十六课《雕塑之美》教学设计
五下第十六课《雕塑之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雕塑艺术形式,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材料等有个基本的了解,初步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理解、发现、感受雕塑的美感及对人类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学会欣赏雕塑作品,掌握分析、鉴赏雕塑作品的方法,使用语言评述作品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加强学生对身边艺术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雕塑的美感2、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相关图片2、学生准备:收集的相关雕塑的文字、图片资料四、教学过程(一)理解雕塑(1)课件出示家乡的雕塑,师生共同欣赏。
让学生了解雕塑在人们生活及生存的环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出雕塑的概念。
(2)出示雕塑作品,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较、观察它们的视觉效果有何不同。
(3)总结圆雕与浮雕区别。
(二)欣赏中国雕塑欣赏雕塑的建议:①、观察雕塑作品;②、了解作品年代;③、理解雕塑家;④、对雕塑实行评价;⑤、畅谈个人感受。
1、赏析《卢舍那佛》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2、赏析《人民英雄纪念碑》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3、赏析《和平》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4、赏析《泉标》引入学生熟悉的雕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欣赏国外雕塑1、赏析《人首翼牛》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2、赏析《圣堂》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3、赏析亨利.摩尔的雕塑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4、赏析亚历山大.考尔德的雕塑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四)比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的区别:小组讨论:填写讨论结果(五)体味雕塑:1、课件:希腊奥运会开幕式的一段表演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们巧妙地让真人装扮成雕塑的样子,聪明的希腊人民把的雕塑艺术与体育运动完美结合,带给我们的是视觉的盛宴和心灵的震撼。
让我们共同来回味一下经典的动人时刻。
2、模仿秀:让学生模仿经典雕塑的形象。
[精品]人美版第十册第16课《雕塑之美》教案
[精品]人美版第十册第16课《雕塑之美》教案教案:《雕塑之美》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雕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复习雕塑的定义和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有名的雕塑作品?你们对这些作品有什么了解?二、讲述(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如塑像、浮雕、立体雕塑等。
2. 教师向学生讲述雕塑的基本技巧,如造型、构图、刻画等。
三、讨论(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进行分享和交流。
2. 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雕塑作品的构图、造型以及表达的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实践(25分钟)1.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进行模仿创作。
2.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如泥塑、木雕等。
3. 教师在创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五、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
2. 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教学资源准备:1. 投影仪或展示板。
2. 雕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延伸活动:1. 邀请专业的雕塑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学习雕塑艺术。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雕塑展览,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积极程度。
雕塑之美教案
雕塑之美教案雕塑之美教案雕塑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它通过雕刻、塑造等手法,将艺术家的想象和创造力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雕塑作品以其独特的立体感和触觉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索雕塑之美,了解雕塑的起源、发展和不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一、雕塑的起源与发展1. 早期雕塑的起源早期的雕塑主要以神像和祭祀用品为主,如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青铜器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图片或模型来了解这些古老的雕塑作品,感受当时的文化和信仰。
2. 古希腊雕塑的兴盛古希腊雕塑以其完美的人体比例和动态的姿态而闻名于世。
学生们可以观赏希腊雕塑的经典作品,如《米洛的维纳斯》和《大理石雕像》等,体会到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和表现。
3.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雕塑逐渐从宗教题材转向人物肖像和历史故事。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如米开朗基罗和多纳泰罗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的巅峰。
二、不同形式的雕塑艺术1. 传统雕塑传统雕塑主要采用石材、木材和金属等材料进行雕刻。
学生们可以亲自尝试使用这些材料进行简单的雕塑创作,感受到雕塑的艰辛和技巧。
2. 现代雕塑现代雕塑以其多样化的材料和形式而备受关注。
学生们可以观赏现代雕塑家的作品,如亚历山大·卡尔德和杜尚等,了解到现代雕塑的创新和表现力。
3. 公共雕塑公共雕塑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雕塑作品,如城市广场和公园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观当地的公共雕塑,了解到雕塑艺术与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雕塑作品对人们情感和思考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1. 雕塑作品的鉴赏学生们可以通过观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雕塑作品,学习如何欣赏和理解雕塑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
他们可以描述作品的形状、材料和主题,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雕塑创作的实践学生们可以通过简单的雕塑创作活动,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材料,进行雕塑的构思和制作,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和挑战。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7课 雕塑之美》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7课雕塑之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雕塑之美》是常锐伦美术五下的第17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雕塑艺术,感受雕塑的独特魅力。
教材通过分析雕塑的分类、特点、创作手法等方面,使学生对雕塑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雕塑的美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对艺术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雕塑作为三维艺术的一种,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绘画转向雕塑,体会雕塑的特点和魅力。
同时,学生对雕塑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分类、特点、创作手法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雕塑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雕塑的分类和特点。
2.雕塑创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对雕塑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雕塑的创作手法。
3.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的雕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4.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雕塑之美》。
2.教师示范作品。
3.雕塑材料和工具:如泥、刀、刷等。
4.雕塑作品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雕塑作品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雕塑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雕塑的分类、特点、创作手法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雕塑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雕塑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体会雕塑的乐趣。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创作雕塑作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美术雕塑之美教案
小学美术《雕塑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雕塑的基本知识,包括雕塑的定义、分类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雕塑的定义:雕塑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雕、刻、塑等手法,塑造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
2. 雕塑的分类:可分为头像、浮雕、圆雕、装置雕塑等。
3. 雕塑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写实、抽象、意象等。
4. 雕塑艺术欣赏:欣赏国内外著名雕塑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雕塑的基本知识和分类。
难点: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分类和表现形式。
2. 欣赏法:欣赏著名雕塑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雕塑作品,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雕塑作品,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雕塑的定义、分类和表现形式。
3. 案例欣赏:欣赏国内外著名雕塑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4. 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雕塑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雕塑的基本知识、分类和表现形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创作雕塑作品的创意、技巧和完成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雕塑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雕塑创作的材料和工具。
3. 准备展示学生作品的平台或空间。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雕塑展览或艺术家工作室,加深对雕塑艺术的认识。
2. 邀请雕塑艺术家进行讲座或示范,提高学生的雕塑技能。
3. 开展雕塑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效,是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合理、公正,是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美术雕塑之美教案
小学美术雕塑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雕塑是一种三维艺术形式,能够创造出具有空间感和体积感的艺术作品。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的雕塑作品,使学生感受雕塑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雕塑作品。
二、教学内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雕塑的分类和表现手法3. 欣赏和分析经典的雕塑作品4. 学生的雕塑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欣赏和分析经典的雕塑作品四、教学难点:1. 雕塑的创作方法和技巧2. 学生的雕塑创作实践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经典的雕塑作品,以便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准备一些雕塑创作的材料和工具,如黏土、雕塑刀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雕塑作品,让学生猜测这些作品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从而引出雕塑的概念。
2. 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雕塑是一种三维艺术形式,能够创造出具有空间感和体积感的艺术作品。
3. 欣赏和分析经典的雕塑作品: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雕塑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让学生欣赏和分析,感受雕塑之美。
4. 学生的雕塑创作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雕塑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雕塑作品。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学生的雕塑创作实践是否有所提高。
八、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雕塑作品进行评价,看是否具有空间感和体积感,是否能够表现出雕塑之美。
2. 对学生在雕塑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积极动手创作,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的雕塑家,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雕塑展览或博物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雕塑艺术。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共40分钟。
后续课程将继续深入讲解雕塑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更多的雕塑创作实践。
小学美术雕塑之美教案
小学美术雕塑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雕塑是一种三维艺术形式,能够塑造出立体空间的造型艺术。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雕塑作品。
二、教学内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雕塑的分类和欣赏3. 雕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4. 雕塑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雕塑的分类和欣赏3. 雕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四、教学难点:1. 雕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 雕塑创作实践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作品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演示和欣赏。
2. 学生准备雕塑制作材料,如泥巴、石膏、木头等。
3. 教室布置,以便于学生创作和展示作品。
为您提供剩余的十个章节: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雕塑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
3. 欣赏交流:学生欣赏教师准备的雕塑作品,交流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4. 创作实践:教师示范雕塑制作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雕塑作品。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教学拓展:1. 学生参观雕塑展览或户外雕塑作品,加深对雕塑艺术的认识。
2. 学生收集雕塑家的资料,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特点。
3. 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和方式创作雕塑,发挥创意。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在雕塑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
3. 学生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力。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作。
2. 教师在示范过程中,注意讲解制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创作。
3.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客观、有针对性的指导。
十、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美术教案雕塑之美
小学美术教案雕塑之美篇一:五下第十六课《雕塑之美》教学设计五下第十六课《雕塑之美》教学设计【学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美术,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学习的能力,针对该年龄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的雕塑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雕塑艺术的美,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
本课以雕塑的“美”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身边的雕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了解“雕塑”这种造型艺术形式以及雕塑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的过程中,逐步体验、感受雕塑的美感,了解雕塑艺术的历史文化,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由最初的对雕塑的表象描述发展到能够欣赏、认识雕塑的材质、形式与内容,并能够运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想,深化审美体验感知能力。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雕塑艺术形式,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材料等有个基本的了解,初步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认识、发现、感受雕塑的美感及对人类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学会欣赏雕塑作品,掌握分析、鉴赏雕塑作品的方法,运用语言评述作品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雕塑的美,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增强学生对身边艺术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雕塑的美感【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雕塑实物、数码相机2、学生准备:小雕塑作品、照片【教学过程】一、认识雕塑:1、师:老师放短片:石刻和泥塑的制作过程,请学生仔细观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用的是什么材料?2、通过教材第32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师生共同看书生:说【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雕塑。
3、出示课题二、了解雕塑:1、分类:1)师:出示两件关于“马”的雕塑作品,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较、观察它们的视觉效果有何不同?生:比较、观察、感受、发表感想2)师总结圆雕与浮雕区别。
雕塑之美教案
雕塑之美教案
教案一
课题:欣赏雕塑之美
教学目标:
1. 了解雕塑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与绘画的区别。
2. 学习欣赏雕塑作品,培养对雕塑的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雕塑创作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重点:
1. 雕塑的特点和分类。
2. 雕塑欣赏的技巧。
3. 雕塑创作的基本要素。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呈现几幅雕塑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雕塑的想象和猜测。
2.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曾见过或了解到的雕塑作品,分享他们对雕塑的感受和认识。
二、学习雕塑的定义与分类(10分钟)
1. 呈现“雕塑”的定义,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
2. 介绍雕塑的分类,如塑像、浮雕、组合雕塑等,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三、雕塑欣赏(15分钟)
1. 以小组形式,分发雕塑作品图片给学生。
2. 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他们所获得的雕塑作品,包括形象、构图、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3. 每个小组选择一幅雕塑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
四、雕塑创作实践(1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对象。
2. 学生使用绘图纸或黏土等材料进行雕塑创作,尝试表现自己的创意。
五、总结(5分钟)
1. 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突出雕塑的美和表现形式。
教学延伸:
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位著名雕塑家进行调研,了解其作品和风格,并写一份简要的介绍。
第17课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7课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雕塑的分类和材料。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雕塑制作的技巧和表现力。
4. 培养学生对我国雕塑艺术的了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雕塑的分类和材料。
3. 雕塑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1. 雕塑的分类和材料。
2. 雕塑的制作技巧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作品图片、视频和实物。
2. 学生准备雕塑制作材料,如泥土、橡皮泥、纸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雕塑作品图片、视频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雕塑的初步认识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立体性、空间性、材料多样性等。
2. 学生了解雕塑的分类,如圆雕、浮雕、透雕等。
3. 教师介绍雕塑的材料,如石材、金属、泥土、纸张等。
三、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艺术特点、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实践与创作(20分钟)1. 教师示范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如塑造、雕刻、拼接等。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雕塑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学生完成雕塑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雕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 通过学习雕塑艺术,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我国著名的雕塑作品及雕塑家3. 雕塑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4. 雕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雕塑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雕塑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雕塑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著名的雕塑作品及雕塑家,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优秀成果。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雕塑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雕塑艺术的魅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雕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雕塑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介绍我国著名的雕塑作品及雕塑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3)讲解雕塑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如泥塑、石刻、木雕等。
3.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雕塑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雕塑艺术的魅力。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雕塑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雕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从艺术性、创意性、技巧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
17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雕塑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以及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雕塑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作品图片、视频、教材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雕塑泥等。
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作品吗?它们有什么特点?1.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雕塑艺术。
2. 基本概念2.1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如: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
3. 种类与特点3.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种类,如:圆雕、浮雕、透雕等。
3.2 教师讲解各种雕塑的特点,如:圆雕是立体的,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浮雕是附着在背景上的,只有一面可以欣赏;透雕是在背景上镂空雕刻,具有通透感。
3.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雕塑的种类与特点。
4. 欣赏与分析4.1 教师出示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美感?它们是如何表现出来的?4.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从造型、线条、质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5. 创作实践5.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雕塑知识进行创作,可以采用绘画或雕塑泥的形式。
5.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6.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6.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雕塑之美教案
雕塑之美教案I.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雕塑艺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分辨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3. 了解雕塑艺术在历史和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II.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图片,引起学生对雕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雕塑艺术的定义与基本概念(15分钟)解释雕塑艺术的定义,并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进行比较。
介绍雕塑中的基本元素,如形状、空间、质感等。
3. 雕塑的分类(20分钟)介绍雕塑的不同类型,如立体雕塑、浮雕、装置艺术等,并通过图片和实际作品进行示范和解析。
4. 雕塑艺术的历史与发展(20分钟)讲解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里程碑,包括古代文明中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等。
通过学习历史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雕塑风格和主题。
5. 现代雕塑艺术(15分钟)介绍现代雕塑的新潮流和艺术家,包括一些当代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和创作方法。
学生可以观看相关视频,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6. 雕塑艺术的欣赏与创作(30分钟)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雕塑公园或艺术展览,观赏现实中的雕塑作品,并记录下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回到教室后,鼓励学生用塑料泥或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雕塑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7. 总结与展望(10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雕塑艺术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
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注和欣赏雕塑作品,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创作雕塑艺术。
III. 教学资源1. 雕塑作品图片2. 雕塑艺术历史案例图片3. 现代雕塑艺术家作品介绍视频4. 塑料泥和其他雕塑材料IV. 教学评估1. 学生对雕塑作品的描述和解读能力;2. 学生参观雕塑公园后的反馈和创作作品;3. 学生对雕塑艺术发展及其重要性的理解和总结。
V. 教学延伸将学生的雕塑作品进行展览,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和评论。
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雕塑博物馆,进一步增强他们对雕塑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第17课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课为五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17课,主题为“雕塑之美”。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创作技法及雕塑作品欣赏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培养他们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创作技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和分析雕塑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教学难点:1.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
2. 雕塑创作技法的讲解和示范,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雕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绘画工具、雕塑泥、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创作技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示范。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雕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1. 雕塑之美2. 目录:一、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二、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三、雕塑创作技法四、雕塑作品欣赏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开,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雕塑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创作技法。
2. 撰写一篇关于雕塑艺术欣赏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3. 收集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图片,进行欣赏和分析。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17课 雕塑之美(教案)- 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学目标1、知识于技能通过对新疆古代草原的石刻艺术中的草原鹿石雕刻、草原石人雕刻;伊犁河谷出土的青铜雕塑;东汉至隋唐,新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像彩塑;吐鲁番阿斯塔纳遗址出土的彩绘泥木俑等作品进行欣赏,并对其艺术成就与历史价值有初步了解。
尝试运用欣赏的方法,对新疆古代遗留下来的不同种类的雕塑作品进行赏析,并作出简要评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新疆古代不同种类的雕塑作品的雕刻材质、雕刻形式、艺术特点等,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对新疆古代雕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疆古代雕塑艺术在新疆文化遗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以丰富的艺术表现状貌多方位的展现了当时历史社会的生产、生活、丧葬、宗教、崇拜等。
遗留下来的雕塑艺术不胜枚举。
学生对于雕塑艺术的欣赏不仅能够认识多种新的造型技巧,还能够感受到伟大艺术的背后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自我民族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新疆古代雕塑艺术不仅在艺术领域让人叹为观止。
它发展历程之久远,呈现方式之多面,遗留财产之丰富,它是新疆古代社会多角度的一个缩影。
对它的研究设计到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学、宗教学以及人种学等多种学科,对它的研究需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
学生在对新疆古代雕塑艺术进行学习的同时,一、能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差异与联系,培养灵活运用其它学科知识设计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二、能够认识美术与社会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
三、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体验探究的喜悦与成就感。
学情分析1、生源来自新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本班学生均来自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生家乡的周边或多或少的都有新疆古代石刻艺术的遗迹。
学生对本讲的美术资源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2、学生有一定的新疆历史文化知识储备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对新疆古代主要的雕塑艺术成就的认知。
2、教学难点:能够对新疆古代雕塑不同种类的雕刻艺术进行辨识并进行赏析。
教学过程.新疆古代雕塑艺术——草原石人泥塑实践课程,对新疆草原石人进行塑造和雕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草原石人文化的历史气息,还能够从石人雕刻的刀法上寻找到古朴大方的雕刻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塑之美》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
中原区教研室王娴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通过认真对比试验版和2011版课标发现,修订后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中强调了在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的基础上增加了“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的目标要求和“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学习过程提醒,反映了对美术的文化特质的特别关注,在学生感受、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上体现出了递进的梯度。
2基于教材的分析:
《雕塑之美》一课取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册教科书中第十六课,本课内容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以雕塑的“美”为主线,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了解“雕塑”这种造型艺术。
学生通过学习欣赏、分析雕塑作品知道雕塑在改造环境、调节气氛、抒发情感、增进交流、扩大影响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其他艺术方式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
所以我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搜集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雕塑作品,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基于学情的调查:
第三学段的学生年龄在10――12岁,随着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和自我批评意识的萌芽,使得他们开始关注作品中更多的符号意义和特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目标对于分析美术作品中特定的造型语言和形式特点作出要求。
所以,在教学之前,先对71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二)学习目标表达
1通过对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观察、对比,简单介绍雕塑这种造型艺术的特点。
2通过欣赏、合作探究雕塑的艺术语言、审美特点、分类、材质和认识雕塑家等知识。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用简单的美术语言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
3能用肢体语言模仿雕塑艺术形式进行静态的行为艺术表演,认识到雕塑作品对人类生存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三)评价方式的设置:
目标1:交流式评价
目标2: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
目标3:表现性评价、交流式评价
二、学习过程设置
呢?你认为什么是雕塑?
把组内小伙伴收集到的雕塑作品放在一起,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你们认为雕塑作品可以
分为哪几类?
问题三:猜猜这些雕塑是用什么材料制的
问题四:欣赏书中雕塑作品,你是怎样区别古代雕
问题五:书中出示的这么多雕塑作品。
你能看出哪
些是中国的,哪些是外国的?为什么?并说一说你
问题六:如何用肢体语言模仿雕塑艺术形式进行静
态的行为艺术表演?
在学校、社区、城市中选一座你最感兴趣的雕塑艺术品,把它拍成照片或进行写生,然后在下一节课时和同学交流一下心得,并把你对这件作品的分析写在作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