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解读样本

合集下载

《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材分析

《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材分析

《团团圆圆过中秋》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第四课。

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和“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2、知道秋天里的其他传统节日。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珍爱亲情;2、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3、积极、愉快地生活。

【教学重点】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2、知道秋天里的其他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的节日氛围之中能够体会到家人之间的亲情。

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搜集各地中秋节的习俗资料,了解秋天里的其他节日。

一、猜谜语,引出中秋节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

2、多媒体出示:“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3、提问: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中秋节!二、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我们这样过中秋活动一:了解中秋节1、中秋的由来请同学们说一说中秋节是哪一天师:对,是农历八月十五。

再过几天就到中秋节啦,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秋季中间的一天。

这一天的月亮最大最圆……2、欣赏明月(1)师:瞧,十五的月亮升起来了。

学生欣赏课件演示中秋夜晚明月升空的动画(2)学生说感受圆月特别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天空晴朗等(3)教师小结:正是这一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天空少云,所以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

关于这个美丽的月亮啊,还流传着许多有趣、动人的故事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以中秋佳节为背景,通过讲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图片、活动建议等,有利于教师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设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些学生还参加过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团聚的温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家国情怀。

3.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家人,珍惜家庭团聚的时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家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中秋节的文化氛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体验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月饼、欣赏中秋诗词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秋节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秋节的相关故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月饼制作材料,以便学生实践活动。

3.准备中秋诗词、歌曲等,用于课堂欣赏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素材,创设中秋节的美好氛围,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中秋节的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

通过故事中的家庭团聚场景,让学生感受家庭团聚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过中秋节的方式,互相交流心得。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的节日 4.团团圆圆过中秋》_20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的节日 4.团团圆圆过中秋》_2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一单元《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指出要培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我们这样过中秋》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日》,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个话题,这个课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节日的不同风俗及其文化含义,以文化之光点亮他们的生活世界,而本话题就是通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节日的意义、节日中的习俗,丰富学生对中秋节的理解,使他们感受中秋借月思亲的文化内涵,领悟节日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认知具有直观性、浅表性,对于中国的传统习俗知道较少,知识面比较窄,对实际生活中中秋节了解不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现代社会中西文化交融,学生对于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比较看重,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却相对冷淡,在本单元“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个主题中,能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气氛,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体会家人之间的亲情,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感受中秋节的意义。

3、体验用不同的方式欢度中秋,体会节日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体会中秋的内涵,从活动中探究中秋节习俗中的意义,体会有趣、幸福、团圆、快乐、甜蜜等情感,加深对传统节日的喜爱,感受团圆之情。

【教学方法】访谈对话、情境创设、活动体验。

【学习方法】收集资料,小组合作、探究、体验交流。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月饼及制作模具等体验物品、电子资源包(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月相知识等)。

【学生准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收集中秋知识,画自己眼中的月亮。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谈话:1、师:孩子们,还记得我吗?上课之前,秋秋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你们把自己看到过的、喜欢的月亮形状画下来,这个任务完成了吗?谁愿意把你画的作品贴上黑板?(学生贴自己画的“眼中的月亮”)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哇!看到黑板上这么多形状的月亮,你发现了什么?(月亮是变化的。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日4.团团圆圆过中秋》_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日4.团团圆圆过中秋》_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日4.团团圆圆过中秋》_2团团圆圆过中秋(一)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第四课。

它与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都是讲节日,重在领悟节日的历史与文化含义。

本课内容分为“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和“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三个栏目。

栏目一主要从学生过中秋的方式与经验出发,借助阅读《古诗词中的月》这个绘本故事引导他们了解不同家庭、不同地方过中秋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栏目二通过表现一则中秋日记,描述了家人期盼中秋节亲人团圆的心情和愿望,体会“中秋节,团圆夜”的中秋文化味道。

栏目三则是中秋节话题的拓展,拓展到对秋天其他节日的了解。

如:了解重阳节的来历,通过阅读绘本《重阳节》小男孩与妈妈的对话,了解重阳节又叫敬老节的原因;同时了解秋天里各个地方举行的有特色的节日活动。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内容看,二年级的孩子对上海地区中秋节的习俗有所了解,对重阳节“爱老敬老”的含义大概知晓,但是对中秋节、重阳节的来历以及其他民族其他节日的庆祝方式,绝绝大部分孩子是一无所知的。

在水平与方法具备上,二年级孩子初步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做到有分工合作、主动交流的意识,能借助学习单展开比较有效的学习。

在行为与习惯方面,学生能比较主动地和亲人一起赏月,在重阳节参与敬老活动等,但对树立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方面表现比较弱。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绝大部分二年级的孩子知道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重阳节是敬老日,但是在感受中秋节“盼团圆、思亲人”的氛围,体会“重阳节要敬老”的意义,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法定节日,了解它的时间、名称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2)知道重阳节也叫“敬老节”,了解重阳节的时间、名称的来历、习俗,知道重阳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3)初步了解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秋天节日及其庆祝方式,学会做力所能及的爱老敬老的事情。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解读样本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解读样本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解读样本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英语实验小学的教师。

今天,我解读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中秋与重阳》中的第一个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

我的解读分为四个部分:教材脉络分析、本册教材解读、本单元教材解读、本课教材解读。

一、教材脉络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编者的创作思想是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金色的秋天”这个单元《中秋与重阳》这一课的第一个主题,围绕着“儿童与自然”这个轴线同时兼顾其他两个轴线展开教学活动。

在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中,围绕“儿童与自然”这个轴线的教学内容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一年级下册的“走进大自然”、二年级上册的“金色的秋天”、二年级下册的“让家园更美好”。

文本这样呈现充分体现了编者的意图,那就是把热爱的种子播洒在春土里,按照自然界的时间、规律,从感官到心灵,培养学生对自然探究的兴趣,渗透着责任之重。

我们具体看“走进大自然”单元的教学是,在春识春。

“金色的秋天”单元是在秋识秋。

从春到秋,正好是自然界当中的一个生长周期,“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的自然现象贴近学生实际,在孩子们了解自然界有自己不受人力改变的规律的同时,能激发起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体验的关注。

同时,让学生具备了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升华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基础。

在此基础上,二年级下册又安排了“让家园更美好”这个单元。

孩子们在喜爱、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着爱护大自然,上升到责任意识之中,达到了编者的编排目的。

可见,围绕“儿童与自然”这个轴线的三个单元是递进纵深的关系,以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为载体,让“走进大自然”成为“金色的秋天”的铺垫,这两个学习内容又共同构成“让家园更美好”学习和体验的基础。

二、本册教材解读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共包含三个单元。

这三个单元分别围绕着不同的轴线,体现了课程结构的不同方面。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我们的传统节日》的一个教学案例。

本节课主要通过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含义来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图片、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节日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中秋节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部分学生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团圆的含义等深层次的内容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含义,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团圆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活动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中秋节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中秋节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含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结果,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5.活动环节:学生进行中秋节相关的活动,如制作月饼、猜灯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日的快乐。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圆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与反思
2.制作月饼,开展中秋庆祝活动。
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度佳节的快乐。
3.向父母收集还有哪些秋天的节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2分钟)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中秋节是在哪个季节的节日?
这节课我们学习“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二、新授(36分钟)
(一)谁能说一说你收集到秋天的哪些节日
(二)了解重阳节意义及其习俗
1.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课件出示16页下小故事)
2.你们怎么过重阳节?
3.出示关于重阳节的诗句,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三)少数民族特色节日
1.赶秋节
2 .望果节
你还知道于秋天的哪些节日,说说看。
总结(2分钟)
教学反思
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意义,知道节日的习俗。





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
1.出示月饼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你在什么时候吃过?
3.听音乐《爷爷给我打月饼》,引起对中秋节的回忆。
4.揭示课题:我们一起了解中秋节《团团圆圆过中秋》
二、授新(23分钟)
(一)中秋节的来历
1.讲述婚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中秋节的意义。
2.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与反思
第4周
星期一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二年
班级
1班
授课内容
团团圆圆过中秋
课前准备
课件
执教者
老师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 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2.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庆佳节的快乐,萌发爱教师、同伴的情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4.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讲述中秋节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以及团圆的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以故事为主线,结合图片、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和团圆的内涵认识不足。

本节课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感受团圆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知道团圆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故事、看图片、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增强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学会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团圆的美好。

2.难点:理解团圆的内涵,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营造节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节日习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2.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活动道具:如月饼、灯笼等。

4.课堂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族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讨论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中秋节的意义,强化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本篇文章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主要讲述了中秋节时家人团聚的场景,并带出了传统中秋节的文化意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1.中秋节的文化及其传统意义;2.重视家庭的重要性,了解尊重、感恩、关爱家人的中华传统美德;3.认识中秋节的特点,懂得珍惜时间和生活,体现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及其传统意义;2.重视家庭的重要性,了解尊重、感恩、关爱家人的中华传统美德。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能在生活中感受、体现;2.让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恩,以及对国家的爱和祝福。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翻译课文;2.甄别语言词汇;3.分析课文内容;4.呈现学习效果,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唤醒学生1.播放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中秋节的氛围;2.通过图片或实物等方式,展示中秋节的一些食品、活动等,让学生熟悉中秋节的传统文化;3.了解学生对中秋节的认知和体验,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渲染浓厚学习氛围。

步骤二:翻译课文1.先由教师对课文进行翻译,并带领学生解释生词、短语等;2.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课文的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的语音、语调等;3.学生跟读、模仿,逐渐掌握课文的语言。

(注:可以配合课文的语音材料、情景表演等方式,更好地让学生领会课文内涵)步骤三:甄别语言词汇1.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找出和中秋节相关的词汇;2.结合课文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汇的各种用法;3.让学生借助课本、字典等工具查阅生词,带领他们扩大词汇量。

步骤四:分析课文内容1.通过划分段落、分析语句、解析意思等方式,带领学生了解和理解课文的语境;2.辅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意义;3.通过举例、引导讲述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于中秋节的文化意义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4.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节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讲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图片、活动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吃过月饼等传统食品。

但学生对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故事、图片、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感受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中秋节的家庭团聚意义,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中秋节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片呈现: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3.活动操练:学生参与中秋节相关的活动,如制作月饼、赏月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4.巩固拓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巩固学生对中秋节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5.小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6.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传承中秋节的文化。

六. 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包括中秋节的故事、图片、活动等。

2.准备材料:如月饼模具、彩纸等,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

3.安排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中秋节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家庭团聚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以中秋节为背景,通过讲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和谐、亲情关爱的价值观。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图片、活动建议等,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学生们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对家庭和亲情有更深入的认识,他们也愿意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和感受。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关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简要描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了解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讨论、小组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爱家庭,珍惜亲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图片等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秋节的家庭团聚氛围。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分享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歌曲引起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2.故事讲解:讲述一个关于中秋节的家庭团聚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家庭和谐的氛围。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中秋节的意义,以及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4.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和感受,引导他们珍惜亲情。

5.总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和谐、亲情关爱的价值观。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过一个温馨的中秋节,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一、教材背景与教学目标1.1 教材背景《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家人团聚过中秋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并传递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相关传统习俗;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表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与情感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珍惜亲情和友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学习与理解《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故事内容。

•学习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情感交流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和表达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合作配合与情感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3.1 教学内容3.1.1 文本内容《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故事描述了一个家庭团聚过中秋的情景,主要人物是小华、爸爸、妈妈和外公。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相关传统习俗。

3.1.2 文化内涵•中秋节的起源:解释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并引导学生理解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

•传统习俗:介绍中秋节常见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3.2 教学过程3.2.1 导入与前奏(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中秋节的话题,引发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

•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你们知道中秋节吗?在中秋节你会做些什么?3.2.2 故事导读(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故事背景,并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和主题。

•鼓励学生预测故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词汇。

3.2.3 故事讲解与理解(15分钟)•教师朗读《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故事,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引导学生跟随故事情节。

•针对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解释和理解,确保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2.4 中秋节文化内涵(15分钟)•分享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

【教材分析】_团团圆圆过中秋_道德与法治_小学

【教材分析】_团团圆圆过中秋_道德与法治_小学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分析
《团团圆圆过中秋》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操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第1课时,课文中通过图画和文字呈现了一家人在中秋节团聚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中秋节家人团聚的美好。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亲人在外不能团聚应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亲人的问候,以及展现中秋佳节并送祝福。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以及团圆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秋节的重要性,体会到家庭团圆的温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生活中也参加过一些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及团圆的内涵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各有不同,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掌握团圆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庭团圆的温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尊敬老人、关爱亲人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概念。

2.难点:深刻体会家庭团圆的温暖,培养尊敬老人、关爱亲人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书籍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中秋节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故事书籍《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中秋节知识,互相交流学习。

4.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分享对中秋节的认识。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中秋节的重要性和团圆的内涵。

6.情感体验:让学生讲述自己家庭过中秋节的故事,分享团圆的温暖。

7.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人、关爱亲人的品质。

8.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中秋节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体会团圆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4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4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4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通过讲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本文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生动有趣,易于学生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节日的背后文化和意义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家庭团聚有深厚的感情,容易产生共鸣。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参与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学会分享和关爱家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学会分享和关爱家人。

2.难点: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中秋节的家庭团聚场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中秋节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道具:准备与中秋节相关的实物道具,如月饼、灯笼等。

3.活动材料:准备足够的活动材料,如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如月亮、月饼、灯笼等,引导学生回忆中秋节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家庭团聚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中秋节最重要的是什么?”、“你们在中秋节是如何与家人团聚的?”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月饼节》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月饼节》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月饼节》说课稿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4课,内容是讲述了团圆、分享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通过讲述过中秋节的故事来引导学生体会这些价值观。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情感交流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起源;- 了解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俗;- 理解团圆、分享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俗;- 理解团圆、分享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中秋节的图片、庆祝活动的图片和相关词语。

2. 课堂道具:月饼、中秋节的相关物品。

3. PPT:整理好的教学内容和图片。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中秋节的图片和相关词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了解中秋节的初步概念。

2. 呈现故事:- 呈现故事《团团圆圆过月饼节》,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故事内容。

- 鼓励学生思考故事中团圆、分享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通过表演或绘画的方式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4. 教师点拨:- 结合学生的表演或绘画作品,点拨学生对团圆、分享和尊重他人的理解,并进行相关补充说明。

5.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6. 总结归纳:- 教师对本课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团圆、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意义和影响。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小组活动中的表演或绘画作品,展示在班级或学校的展览中。

2. 课后写一篇关于中秋节庆祝方式和团圆、分享、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的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解读样本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英语实验小学的教师。

今天,我解读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中秋与重阳》中的第一个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

我的解读分为四个部分:教材脉络分析、本册教材解读、本单元教材解读、本课教材解读。

一、教材脉络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编者的创作思想是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金色的秋天”这个单元《中秋与重阳》这一课的第一个主题,围绕着“儿童与自然”这个轴线同时兼顾其他两个轴线展开教学活动。

在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中,围绕“儿童与自然”这个轴线的教学内容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一年级下册的“走进大自然”、二年级上册的“金色的秋天”、二年级下册的“让家园更美好”。

文本这样呈现充分体现了编者的意图,那就是把热爱的种子播洒在春土里,按照自然界的时间、规律,从感官到心灵,培养学生对自然探究的兴趣,渗透着责任之重。

我们具体看“走进大自然”单元的教学是,在春识春。

“金色的秋天”单元是在秋识秋。

从春到秋,正好是自然界当中的一个生长周期,“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的自然现象贴近学生实际,在孩子们了解自
然界有自己不受人力改变的规律的同时,能激发起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体验的关注。

同时,让学生具备了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升华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基础。

在此基础上,二年级下册又安排了“让家园更美好”这个单元。

孩子们在喜爱、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着爱护大自然,上升到责任意识之中,达到了编者的编排目的。

可见,围绕“儿童与自然”这个轴线的三个单元是递进纵深的关系,以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为载体,让“走进大自然”成为“金色的秋天”的铺垫,这两个学习内容又共同构成“让家园更美好”学习和体验的基础。

二、本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共包含三个单元。

这三个单元分别围绕着不同的轴线,体现了课程结构的不同方面。

可见,本册书的三个单元是并列关系,各有侧重,分别从三个角度,分别围绕三个不同轴线的教学内容,为儿童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

三、本单元教材解读
“金色的秋天”这个单元一共包含四个主题。

“秋天在哪里”通过观察,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儿童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秋天的收获”学生观察并实际
参与秋收,体验丰收的喜悦,懂得爱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秋游去”借助秋游活动,旨在引导儿童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外出秋游的物品,不攀比、不盲从;了解一些出行的安全常识,培养基本的文明行为。

这个单元接近尾声时,编者安排了“中秋与重阳”这一以秋天的节日为主题的教学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传统节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这四个主题逐层深入,从秋的收获,到秋的节日,引领儿童进行从自然到人文的初步过渡。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四、本课教材解读
1、教材内容:本主题共有三页教材内容。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中秋与重阳》的第一个主题。

中秋节是人们庆祝秋收的传统节日,儿童对秋天的认识在节日里得以深化,同时也能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中秋节中一家团聚的安详快乐,正可以为下一个主题“尊老敬老过重阳”做一个情感上的铺垫。

可以说,“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从认识自然过渡为认识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关键。

因此,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3、教材内容分析
开篇提出了中秋节的时间。

接着,编者让贯穿全书的小兔出来,提示儿童了解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

结合传说与故事,孩子们就能更好的对中秋节进行生动、形象的记忆。

这就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

接下来,教材用一幅祥和温馨的图片,引领孩子们回到生活中的节日记忆里,让儿童感受到中秋节家人团聚的美好。

符合“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的教育理念,以图提示,传授知识,进一步在儿童心中建立中秋节与相关习俗的联系,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

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认识中秋节。

训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思维研究生活,寻求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热爱生活。

画面中有很多细节值得思考,体现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中秋节时,孩子思念在外地打工的父亲的情形,旨在提醒大家,虽然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家人团聚的节日,但仍会有许多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团聚,以图回顾,认识生活。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能否团聚,节日里大家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33页下方小兔说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

旨在让儿童在思考的同时,可以从活动中去分享如何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如何改善节日的幸福指数,体现了教材的活动性。

“看月亮,思故乡……”这段歌词,摘自台湾诗人彭邦桢作词的《月之故乡》,表现了中秋佳节时,海峡两岸的人们盼望与亲人团聚的惆
怅之情。

教材用情景图,简洁生动地将学习的主题深化到“团圆”的话题和生活情感中,以图拓展,积淀情感。

编者的意图是借此对儿童进行祖国统一的教育,让儿童了解祖国的统一大业。

由家到国的升华,对儿童进行了社会责任的渗透,为以后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二幅、第三幅主题图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秋节的含义,激发起对亲人的思念。

但主题图的内容距学生较远,我理解为内容可做适当改动,从本地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去理解教材,关注儿童生活体验,陶冶美好情感;关注儿童学习兴趣,使其积淀生活能力。

经过了节日活动,儿童对中秋节已经有了生活化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34页教材引入了更多科学方面的内容。

首先让小兔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孩子关于月亮形状的思考。

孩子们从生活的经历中可以很快得出肯定的答案,突破教学的重点。

下面图片里三个孩子的话从左往右是一种递进关系。

依次从月亮的表象,到对月相进一步细化,最后到人文上的升华,从月亮联系到古典诗词,目的是使孩子接触到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

最后,卡通小兔再次出现,带儿童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激发儿童对月亮的探索兴趣,让儿童尝试做初步的观察记录。

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巧妙解决教学的难点,体现了课程的活动性。

总之,教材的呈现是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读书、多搜集资料,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理念,同时也引导我们教者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交流的情境。

教材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也恰到好处地对学科分目标的各部分内容逐层渗透。

以上就是我本次教材解读的内容,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