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腺样囊性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与预后关系分析
泰素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的机制研究
An S u y o x l g is eM ea t sso a ia yAd n i si r io t d nTa o a n t h t sa i f l r e od Cy t Ca cn ma a t S v c
L U Ha . a g a I o YU Gu n y n
K y wO s s ia ln e p a ms c sa e o ac n ma n o ls mea t ss p c i x l e ta el lr t x e a v r ga dn o l s y t d n c r io e p a m tsa i a l a e x rc l a r l y t u mai
a d MMP一 n vv . t o s T e a t t sa i e e t f a o ssu id i i oe p r n su i g n d c d l f n 9 i io Me h d : h n i a t s f c x l me s ot wa t d e v v x e me t sn u e mi e mo e n i o
D p r etfSo a l y T ni e j m o o g a nR n nH s t ,i i 3 0 2 , hn pa nn
A src jci : os d ee et fa o o x e m n l eat io C — n eepes no E F b t tObe t e T t yt f c o x l nep r e t ts s f C M a dt xrsi f G a v u h t i am as A h o V
a t tsa i e e t ne p r n a tsa i f n i a t s f c x e me tl me s o i me a t ss o ACC M. i ma er lt e t e i h b t go ee p e so f GF - T s y b ea i ot i i n f h x r s in o h v h n i t VE a d MMP 9 a d v s ua r w h n - n a c lr o t . g
Ki-6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探讨
g r o u p ) . C o x r e re g s s i o n m o d e l W s a u s e d f o r mu l t i v a r i a t e p r o no g s t i c a l l a l y s i s . R e s u l t s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K i - 6 7 i n d e c e se a d ro g u p w e r e
类 型和 术 后 复发 是 影 响 S A C C预 后 的 独 立 指标 , 危险度分别为 3 . 2 3 6 、 1 . 3 8 2、 0 . 2 1 3 、 2 . 3 1 6 。结 论
7在 S A C C组 织 中 的 表 达
与其临床预后有关 , K i - 6 7的高表达预示着 S A C C的预后较差 , 探讨 K i - 6 7的表 达情 况有助于 S A C C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维普资讯
4 7 2
G u a n g x i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A p r . 2 0 0 7 , V o 1 . 2 9 , N o . 4
K i - 6 7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探讨▲
方法 采 用免疫组织化 学 S - P法测 定 K i 7在 5 4例 S A C C组织 中的表达 , 其 中术后 复发 组 1 9例 , 未复发 组 3 5例 ; 死亡组 1 6例 , 7 、 T N M 分期、 病理 生存 组 3 8例。采用 C o 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 S A C C患者术后 生存 的多项 因素进 行分析 。结 果 死亡组 。 6 7的表达明显 高于生存组( P= 0 . 0 0 4 ) ; 在术后 复发 组的表达高于未复发组 ( P= 0 . 0 1 7 ) 。C o x模型 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 示,
涎腺腺泡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涎腺腺泡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涎腺腺泡细胞癌(salivary acinic cell 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唾液腺的腺泡细胞,其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病理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病理特点涎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种多形性肿瘤,其形态学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学特征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组织学特征与正常腺泡细胞明显不同。
在病理切片中,可见癌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呈实腺状,细胞质呈玻璃状,胞质丰富,核深染。
癌细胞形态的异质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2. 免疫组化特征涎腺腺泡细胞癌的免疫表型特点是其诊断的关键之一。
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包括CK7、CK19、CK14、EMA、S-100、Ki-67等。
其中,CK19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表达较强,是其特异性免疫标记。
3. 分子遗传学特点涎腺腺泡细胞癌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发现,该肿瘤的发生与部分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如MYB-NFIB融合基因突变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常见,因此可用于辅助诊断。
二、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部位涎腺腺泡细胞癌最常见于腮腺,其次是颌下腺和舌下腺。
少数病例也可见于其他唾液腺。
2. 疼痛和肿块患者常以颌下腺区域的局部疼痛和肿块就诊,有时可伴有面部肿胀和压痛。
3. 淋巴结转移涎腺腺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患者出现颌下、锁骨上等区域的淋巴结肿大,提示疾病的进展。
4. 远处转移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远处器官的转移,如肺、肝、骨等,为晚期病例的典型表现。
三、涎腺腺泡细胞癌的治疗策略涎腺腺泡细胞癌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涎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根据病变部位和范围的不同,可选择行局部切除、腮腺切除或颌下腺切除等手术方式。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survivin、livin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例、 颌下腺 8例 、 舌下 腺 5例 、 腭腺 1 。病 理分 型 8例
为腺 样一 管状 型 3 O例 、 实性 型 1 2例 。T M 分 期 为 N
I 8例 、 期 Ⅱ期 l 、 5例 Ⅲ期 9例 、 Ⅳ期 6例 。另选 6
例涎腺 正 常组织作 对照 。
12 sri n及 l i . uvv i i n的检 测 方法 采用 免疫 组 化 v S P法 。用 已知 阳性组织 切 片作 阳性 对 照 , B P S代 替
表 达 率 分别 为 6 . % ( 94 )5 . % (5 4 ) 正 常涎 腺 组 织 均 为 阴 性 , 者 相 比 , 9 O 2 / 2 、9 5 2/ 2 , 两 P均 < .5 S C 中 sri n的 0 0 ;A C uv l v
表达与淋 巴结转移相关( 0 O )l i P< .5 ,v 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 、 巴结 转移相关 ( 淋 P均 < .5 。结论 00 )
者相 比, P均 < . 5 00。
察了4 2例 S C A C组 织 中 sri n和 l i 表达 变 uvv i i n的 v
化 , 探讨其 意义 。现报 告如 下 。 并
1 资料 与方法
2 2 srii、 v . uv n l i v i n的表达 与 S C A C临床 病理参 数 的 20 0 0年 1月 ~2 0 0 9年 l 0月辽 宁
山东 医药 2 1 0 0年第 5 0卷 第 4 2
su 涎 腺 腺 样 囊 性 癌 组 织 中 rv 1v ln 、 l i 表 达 变 化 及 意 义 i n的 v
王
言 , 张
斌, 于
涛 , 晓平 周
( 宁医学 院附属 第一 医院 , 宁锦 州 110 ) 辽 辽 200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进展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ment about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in salivary glands YA N Bing,LI Long-jiang.’(Dept.of Neck and Head Tumor Surgery,West China Hospital of Stomatology,Sichuan Univers畸. 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q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O)is one of the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alivary glands.Nowadays,the main treatment of ACC is radical surgery combined with post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However,there is an incomplete control of local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80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ment of ACC in chemotherapy,radiotherapy and gene- tic and molecular therapy through reviewing the lately corrective literatures,in order to improv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C.
口腔小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分析33例
按照 A C J C分 期 ,I /Ⅱ期 6 % ,l 4 l/ I
Ⅳ期 3 % 。其 中 7 % 的 女 性 I 6 6 /Ⅱ期 , 男
期 较高 , 导致淋 巴结转移率较高 。在我们 看来 , 口腔下方 的 N O期 肿瘤 患者 也应按 照文献 推荐 的方法 , 进行预防性颈清扫。 其他 研究 也 发 现 , 缘 阳性 是 一 切
可考虑放疗 。 参 考 文 献
1 Yi h WY 。 . aoh i J Se r. nroa F J Krte vl C. twatI tarl
mi o ai a y g a d n o ls : e iw f 2 3 n rs l r ln e p a ms r v e o 1 v
可 能是 因 为 就 诊 时 的 肿 瘤 分 期 、 J C分 AC
430 7 30河 南社 旗 县 第二 人 民 医 院
摘
要 目的 : 旨在 分 析 复 发 性 腺样 囊 性
析, 对影响总体生存率 的临床病理 因素进 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分析 。采用 K pa al n
M ir 绘 制 生 存 曲 线 。认 为 双 尾 P < ee 法 00 统计学意 义。 .5有
分析收治 口腔小涎 腺腺 样囊性 癌患 者 的
临床 病 理 因 素 。现 报 告 如下 。 资 料 与方 法 19 9 5年 1 0月 ~2 1 0 1年 9月 收 治 口 腔腺样囊性癌 患者 3 3例 , 1 男 8例 , 1 女 5 例; 龄 4 年 2—8 5岁 , 均 6 . 941.9 平 36 -3 9 岁 。在 对 患 者 进 行 确 定 性 治 疗 之 前 , 切 行 除 活 检 。为 达 到根 治 性 切 除 , 除 标 本 均 切 行 病 理 学 检 查 , 确 定 镜 下 切 缘 无 癌 残 以 留 。 同时 , 声 或 C 发 现 >l m 的 可 疑 超 T c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53与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及意义
sd r d a in fc ntidiao fp o n i n S ie e sa sg i a n c tro r g oss i ACC. i
【 yw r s sl ayg n s aeodcsccri ma m ld s t c ; 5 ; g cpoe ; S 百; o Ke od 】avr l d ; dni yt ac o ; ut mg eia e p 3 P— l o r i G T一 T — i a i n i r sn y tn
,a d T p I n 3 a e fS C a d 1 a e fn r ls i ay ga d s d tc e mmu h so h mi al y S r n o o Ii 4 c s s o AC n 2 c s s o o ma a v r ln swa e e t d i t l o i c e cl b P t y meh d.Re u t to sl s:p 3,P—gy o rt i 5 lc p oen,GS —Ia d T p l x r s in wa u d i oh S C a d n r a a iay T r n o o I p e s sf n b t AC n o e o o n m l l v r s
3 ) 8 . %( 0 3 )a d1 . % (/ 4 .T ep si t o 5 x rsi cr n mo g u a ihr 4 , 8 2 3 / 4 n 7 6 6 3 ) h oiv r e f 3epes ni r ur t u r r pw sh e te a p o ne e t o g
影响头颈部腺样囊性癌预后因素的分析
将 以上 临 床 资 料 与 随 访 资料 进 行 统 计学 分 析
( 检 验 ) 比 较 各 因 素 与 预 后 的 关 系 一肿 瘤 生 长 部 , 位 分为大 小涎 腺 两组 一 临 床分 期 为 l、 Ⅱ期 合 为 一
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了影 响其预后 的
因素 。 1 临 床 资 料
M e ho 21 ai ns wih d n i c tc a cR n a ra e b s r e t d p te t t a e od ysi c r io [ te t d y u g  ̄ o lwe — p n he e u t s n y e b flo d u a d t rs l wa a atz d y
t 11 fh a n c 1『a o e d a d ne k- No c re ain wa o d ewe n pahoo i ls i c t n o uno n r g o i ftn o (| o rlto s fun b t e t l gc ca sf a o t l ra d p o n sso u |r i i f Ke r y wo ds: Ad n i y tc c cn ma: He d an ec e od c si ari o a d n k; P o n sS r g o i
A NALYS S O F PRO G NO STI FA CT0 R I C C0 RR ELATED I W TH ADENo I CYSTI CAR CI D C No M A F EAD ND o H A NEC K
Z A G Qn — i A G La -a,D N h ozog H N igs ,Y N in i h ) O GSa— n h
乳腺腺样囊性癌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比较
B d C非常 罕见 , A C AC B d C与 S A C G d C在组 织形态
和免疫表型上无 明显 的差异 , 二者的生物学 行为明显不 同 ,A C 但 B d C呈惰性 临床过程 , S A C 而 G d C具有 明显的侵袭性 , 导致这 关键 词 : 乳腺肿瘤 ; 涎腺肿瘤 ; 腺样囊性癌 ; 生物学行为 ; 预后
v r ln a y g a ds
Z n HU Ho g,F i g IKe,WANG L i I Da — a U Jn ,L e ,L U n d n,XU G n a g,S ONG L n h n i—o g
( eat etfP t l y ScunPoi i epeSH si l hn d 60 7 ,C ia Dp r n o ah o , i a rv c l ol’ o t ,C eg u 1 02 hn ) m og h naP pa
・
9 4・ 2
临床 与 实验 病 理 学杂 志
JCi E pP to 2 1 e ;7 9 l x ahl 0 1Sp 2 ( ) n
・
癌 的临床病理分析及
比较
朱 鸿, 傅 静, 科, 李 王 雷, 刘丹丹 , 徐 钢, 宋林红
摘要 : 目的 分析 比较乳腺腺样囊性癌 ( dni yt ac o ao tebes, A C 和涎腺 腺样囊性癌 (avr ln sae aeodCs: cri m f h ratB d C) i c n slayg d d . i a ni yt ac o ,G d C 的临床 特点 、 odcsccri maS A C ) i n 组织形态 、 免疫表型 、 生物学行 为及 预后 的异 同点 。方法 例 SA C G d C的临床资料 , 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 , 对两组病例进行生存分 析。结果 收集 8例 B d C和 1 AC 2 B d C患者平均年 龄 5 岁 , AC 1 临床常
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观察
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观察关键词腺样囊性癌治疗观察腺样囊性癌是涎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内5校的统计,在涎腺上皮涎腺肿瘤中约10%,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约2.4%,是涎腺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并辅以术后放化疗,术后放疗是预防转移延长生命的有效方案,而化疗效果不明显,且给患者带来化疗的痛苦,方案存在争议。
对于那些已经发生远端转移的患者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尚存在一些这争议,现将部分此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994~1998年收治腺样囊性癌患者9例,男3例,女6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2.7岁,其中4例患者为术后复发。
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9例患者中3例发生于腭部,6例发生于腮腺,其中有5例患者为双肺转移,3患者发生单肺转移,1例脑转移。
9例患者均以发病部位痛痛为就诊主诉,脑转移者主诉头痛及视物障碍,均未诉呼吸系统。
治疗及预后;对此组患者说明情况后,有4例患者要求原发灶手术治疗,余均放弃手术治疗。
对此组患者均制定放射治疗及部分患者制定化療方案,制定放疗方案为病灶范围8cm×8cm,总剂量6000cGY,治疗后对此组患者跟踪随访。
结果1年随访:1例死亡(脑转移者),余无明显临床症状。
2年随访:1例死亡,1例有明显肺部症状,余无明显临床症状。
3年随访:2例死亡,包括1例手术者,2例肺部症状。
5年随访:3例死亡,包括2例手术者,余无明显临床症状。
10年随访:2例全部死亡。
讨论腺样囊性癌是颌面部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多以局部庝痛为就诊主诉,庝痛可为触发或自发,也可放射到其他部位对于术后复发的患者多局部反应并不明显,但可主诉头痛,或伴有部分器官的变形,如开口受限或眼球突出等,其次还可出现患侧神经功能障碍,如腮腺区可出现面瘫或面部的麻木不适,颌下腺区的腺样囊性癌往往无名显肿块,而是出现舌下神经受损的症状,因此,当出现单侧舌下神经或舌神经受损症状时应高度警惕。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dCC)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dCC)腺样囊性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但却有类似良性的组织学表现,其特征为缓慢地局部浸润性生长,且很容易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
AdCC恶性程度比较高,可发生于全身多处,常见的有涎腺、肺、气管、乳腺、皮肤等,眼眶部则好发于泪腺,其中以发生于上颌面部的涎腺最为常见,眼眶泪腺次之。
AdCC具有嗜神经特性,其生物学特点为沿神经周侵袭和远处转移,可有自发痛与触痛,沿神经周侵袭与远处转移明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存活率的因素是远处转移。
AdCC可沿神经侵袭、可蔓延侵犯骨质而转移至颅内。
AdCC是一种包含多种结构模式的双相性涎腺肿瘤。
腺腔旁的肌上皮细胞通常分泌一种基底膜状物质,积聚于特征性的细胞外假囊性/筛状黏液性和玻璃样细胞外基质沉淀物中。
虽然这可能是一个有用的诊断线索,但是同样的细胞外基质沉淀物也可见于其他双相涎腺肿瘤,包括PA、EMCA、基底细胞腺瘤/腺癌和PLGA/PAC。
从组织形态学非常类似的一组病变中鉴定出AdCC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关键。
肿瘤边界非常重要,因为多形性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瘤有清楚的界限,甚至包膜性边界,而基底细胞腺癌和EMCA是多结节的,与AdCC几乎总是明确的侵袭性边界形成鲜明对比。
但在小组织活检中,肿瘤的边界并不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诊断AdCC的线索是成角的深核染、易见的核分裂象和Ki-67指数通常在10%以上。
此外通过IHC检测MYB表达在约90%的AdCC中显示强的核染色。
MYB基因断裂探针MYB/NFIB融合基因探针约 50%的腺样囊腺癌可出现特异的 t(6;9)重排,在其他的涎腺肿瘤或非涎腺肿瘤中未见此融合基因异常。
一小部分 MYB-NFIB 阴性病例被证明有 t(8;9)易位,产生于 MYB-NFIB高度相似的MYBL1-NFIB融合。
AdCC存在染色体1p和6q丢失,有证据表明1p的缺失与预后不佳有关可辅助诊断腺样囊性癌,与多形性腺瘤等鉴别诊断货号产品名称染料颜色供货周期FP-079 MYB基因断裂探针红/绿非常规,两周FP-080 MYB/NFIB融合基因探针红/绿非常规,两周·8··9·。
腮腺导管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是 一类发生于唾液腺的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约占涎 腺恶性肿瘤的 1% ~3% [1]。1968 年由 Kleinsasser 等 [2] 首次报道,因其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类似而命 名。1990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涎腺导管癌 列为一类独立的肿瘤。我国在 1993 年由俞光岩等 [3] 首次报告。SDC 多见于腮腺(约 80%)[4]。肿物侵 袭性强,常有面瘫,可发生早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或 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和死亡率高 [5-7]。本文对 31 例 腮腺导管癌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报道如下。
例中 T1 有 7 例,T2 有 15 例,T3 有 9 例 ;区域淋 巴结 N09 例,N12 例,N2b20 例;临床分期Ⅰ期 3 例, Ⅱ期 6 例,Ⅲ期 2 例,Ⅳ期 20 例。所有病例均无 远处转移。
4. 统计学分析 分析 31 例腮腺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 结果、颈部淋巴结各分区的转移规律、术后放化疗 等辅助治疗与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等,通过 SPSS26.0 统计学软件 , 样本均数及概率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 的 Fisher 确切概率法,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患 者的生存曲线。分析其结果,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31 例涎腺导管癌基本资料与颈部淋巴结转移
项目
有颈淋巴 无颈淋巴
例数 转移
转移
P值
(n=22) (n=9)
年龄(岁)
≤ 50
103例腮腺癌的治疗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103例腮腺癌的治疗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陈少卿;刘钰;黎军和;郭银芳;孙哲;游震宇;汪小浪【摘要】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carcinoma of parotid gland (CPG). Methods: Data on 103 CPG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imple surgery group (Group One) and post-operative radio-chemotherapy group (Group Two).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Log-rank test, and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five-year overall survival. Chi-square test was applied to compare the local control rate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ll factors and the local control rate. Results:For all patients, the five-year local control rate, five-yea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ate, and five-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were71.49%, 69.61%, and 76.10%respectively. The five-year local control ratio (81.96%vs. 61.90%), five-yea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78.69%vs. 59.52%), and five-year overall survival (88.12%vs. 68.50%)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Group Two compared with Group One.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herapeutic method, T staging, as well as pN(+) neck and tumor differenti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five-year local control rate and five-yea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P<0.01).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apeutic method, T stage, as well as pN(+) neck and tumor differenti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five-year overall survival (P<0.01). Conclusion:Post-operative radio-chemotherapy can improve the local control and overall survival rates. This therapeutic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patients with T3-4 tumors, as well as pN(+) neck and middle-low differentiation.%目的:分析术后辅助治疗对腮腺癌的疗效,探讨腮腺癌的预后因素。
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王淑玲;郝春芳;李伟东;牛昀;佟仲生【期刊名称】《实用肿瘤杂志》【年(卷),期】2017(0)2【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并进行生存资料随访。
结果 34例ACC患者均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外上象限肿物共18例(52.9%)。
5例同时伴发其他病理类型乳腺癌。
5例术中冷冻未确诊,术后病理切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诊为ACC。
30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
雌激素受体阴性32例(94.1%),孕激素受体阴性33例(97.1%),HER2阴性34例(100.0%)。
2例分别于术后46个月和116个月死于肺转移。
结论 ACC多为三阴性乳腺癌,部分病例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好。
【总页数】5页(P128-132)【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学;乳腺肿瘤/外科学;癌,腺样囊性/病理学;癌,腺样囊性/外科学;免疫组织化学;预后;回顾性研究【作者】王淑玲;郝春芳;李伟东;牛昀;佟仲生【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内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R730.23【相关文献】1.原发肺腺样囊性癌59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J], 韩静;高献争;魏建国;谢艺林;刘亚清;李文才;李晟磊2.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李贵平; 赵茜; 朱怀仕; 林真; 徐明; 李艳刚3.涎腺腺样囊性癌4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J], 邱明珠;徐宝卿;汤晓晖;郑智勇;谢艳梅;余英豪;曲利娟4.乳腺腺样囊性癌7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许勇刚;唐峰;邵杰;王文娟;蔡子浩5.乳腺腺样囊性癌与三阴性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 [J], 黎立喜;张娣;马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
曹明国;陈关福
【期刊名称】《口腔医学》
【年(卷),期】2007(27)6
【摘要】涎腺腺样囊性癌是生长缓慢但恶性度高的涎腺上皮性肿瘤,好发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腭腺等小涎腺,其具有局部侵袭性强、血行性转移率高、长期预后较差等典型生物学特征,是近年来口腔颌面部肿瘤研究的热点,该文对国内外涎腺腺样囊性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3页(P320-322)
【作者】曹明国;陈关福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学院口腔教研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杭州,3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7
【相关文献】
1.TGF-β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J], 王新宦;宫惠敏;王晓峰
2.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张美;梁新华;汤亚玲
3.神经生长因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研究进展 [J], 应重华
4.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相关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J], 房欢欢;钟旖;万林忠
5.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调控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上皮间充质转换(EMT)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孙靖淳; 韩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涎腺癌细胞增殖活性与预后预测
涎腺癌细胞增殖活性与预后预测
林李嵩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年(卷),期】1999(026)003
【摘要】临床上,目前多以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检查(形态表现→分化程度)的结果为依据来预测涎腺癌的预后,但不够准确。
细胞增殖失控是肿瘤最根本的属性,增殖和分化决定其生物学行为。
随着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免疫组化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完善,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已成为可能。
因此在预测涎腺癌的预后时还应增加细胞增殖因素。
【总页数】4页(P166-169)
【作者】林李嵩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7
【相关文献】
1.体外模拟间质液压升高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J], 黄怡;于涛;朱文超;刘颖;李龙江
2.淫羊藿苷联合LY294002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J], 许伟;刘昕;李萍;王越;魏丹;吴家媛;宋琦
3.淫羊藿苷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J], 王雨;李萍
4.不同浓度蒿甲醚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机
制 [J], 李帅; 徐向华; 刘继光; 刘学超; 张洲铭; 王彭议
5.涎腺腺样囊性癌过继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γlFN与TNFα对LAK细胞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及可能机制 [J], 李笑梅;彭玉田;周中华;杨振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唾液腺肿瘤
生物学行为
生长较快 疼痛 边界不清,粘连 常累及面神经 颈淋巴结转移率高 可出现远处转移 术后易复发 患者预后差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低度恶性肿瘤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高度恶性肿瘤
高分化 > 低分化
治疗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尽量保留面神经 分离后的面神经可加用术中液氮冷冻及术后放疗 手术切除彻底可不加术后放疗 不必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以肺为最多见。颈淋巴结转移率低。
肺部多转移灶
治疗
手术切除。应比其他恶性肿瘤扩大手术正常周界,术中宜行冷冻切片检查,以确定周围组织是 否正常。
术后常需配合放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 术后可选用化疗,以减少血行性转移。
Thanks
腺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乳头状囊腺瘤
WHO 建议用沃辛瘤命名
组织发生
与淋巴结发生有关 胚胎发育期,腮腺与腮腺内淋巴组织同时发育,腺体组织迷走到淋巴组织中,形成淋巴结被膜
以后,腺体组织包裹在淋巴结中 腮腺淋巴结中可见到腺体组织 沃辛瘤周围的淋巴结中,可见到最早期的沃辛瘤改变
临床特点
(一)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混合瘤(mixed tumor)。其生物学特性不同于一般 良性肿瘤。包膜可能不完整,有时在包膜中可见到瘤细胞存在。如采用剜除术或手术中肿瘤破 裂,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部分病例可发生恶变,因此该瘤属“临界瘤”(border line tumo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对象和方法
(40.3%)。参照 Szanto 标准[3]将病理类型分为 3 级:第一 级,肿瘤只有筛孔状或(和)小管型,无实体型成分;第二
1.1 对象 选取 2000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浙江省 级,肿瘤只有筛孔状或筛孔状为主,混有<30%的实体
肿瘤医院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涎腺 ACC 患者 129 型区域;第三级,肿瘤以实体型为主。本组患者第一级
【 关键词 】 涎腺 腺样囊性癌 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清扫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约占头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涎腺(包括口腔、口咽、鼻腔鼻
颈恶性肿瘤的 3%~5%,是涎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ACC 窦)。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病理切片
部 淋 巴 结 清 扫 术 。 最 终 行 颈 部 淋 巴 结 清 扫 61 例 (均 P<0.05),详见表 1。
(47.3%),其中治疗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12 例,预防性颈 部淋巴结清扫 49 例;主要对分期较晚(芋期或郁期)、有
表 1 涎腺 ACC 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周围神经侵犯、切缘阳性患者建议放疗,其中 79 例 因素
后影响的研究不多。ACC 的颈部治疗策略存在争议,较 例,舌下腺 7 例;小涎腺来源 78 例(60.5%),其中鼻腔
多研究指出 ACC 淋巴结转移率低于 10%,不建议行预 鼻窦 40 例,口腔 33 例,口咽 较大样本的研究结果显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原发灶部位及颈部 CT 或 MRI
栓 95 例(73.6%);切缘阳性或切缘不够(<5mm)27 例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8.40.14.2018-558 作者单位: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朱子
(20.9%),切缘阴性 85 例(65.9%),切缘无法评估 17 例
羽、冯剑颖、葛明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郑瑀心); (13.2%)。
例。纳入标准:(1)初治患者;(2)均行手术治疗;(3)组织 74 例 (57.4%),第二级 34 例 (26.4%),第三级 21 例
病理学检查确诊为 ACC;(4)肿瘤起源于大涎腺(包括 (16.3%);有神经侵犯 78 例(60.5%),无围神经侵犯 51
例(39.5%);有脉管内瘤栓 34 例(26.4%),无脉管内瘤
示 ACC 淋巴结转移率并不低[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 检查,116 例(89.9%)术前行胸部 CT 检查。按照第 7 版
析涎腺 ACC 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AJCC 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玉期 17 例(13.2%),域
为选择合理的颈部治疗策略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期 27 例 (20.9%),芋期 33 例 (25.6%),郁期 52 例
涎腺腺样囊性癌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及与预后关系分析
朱子羽 冯剑颖 郑瑀心 蒋烈浩 温庆良 葛明华
浙江医学 2018 年第 40 卷第 14 期
荫诊治分析
【 摘要 】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治疗策略提供参 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9 例涎腺 ACC 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均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手术。观察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淋巴 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本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 11.6%,其中口咽部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 60.0%。性 别、年龄、肿瘤病理分级、有无周围神经侵犯、有无脉管瘤栓对涎腺 ACC 淋巴结转移无影响(均 P >0.05)。大涎腺 ACC 与小涎腺 ACC 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原发灶位于口咽、鼻腔鼻窦以及肿瘤 T 分期 3~4 期是涎腺 ACC 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均 P<0.05)。有淋巴结转移涎腺 ACC 患者 5、10 年总生存率为 46.7%、15.6%,无淋巴结转移患者 5、10 年总生存率为 81.8%和 5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5、10 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 14.4%、7.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 5、 10 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 63.6%、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涎腺 ACC 患者重要的不良预后 因素,较晚 T 分期和淋巴结引流丰富部位的 ACC 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对于这部分 ACC 应行颈淋巴结清扫。
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蒋烈浩);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手
院(温庆良)
术,对颈部淋巴结阴性(CT 与 MRI 检查均未发现淋巴
通信作者:葛明华,E-mail:gemingh@
结转移)患者不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其余患者均行颈
窑1602窑
浙江医学 2018 年第 40 卷第 14 期
生长缓慢,患者带瘤生存时间较长,但其具有嗜神经侵 由 2 位病理科医师重新评估。其中男 50 例,女 79 例,男
袭与肺高转移两大生物学特性。既往研究多关注 ACC 女比例 0.63颐1;年龄 23~78 岁,中位年龄 50 岁;肿瘤为
的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而有关淋巴结转移对 ACC 预 大涎腺来源 51 例(39.5%),其中腮腺 20 例,颌下腺 24
79
3(5.9) 12(15.4)
6(12) 9(11.4)
>0.05 >0.05
算。生存时间定义为手术日至死亡日或最后截止日,无 原发灶部位 1
复发转移时间定义为手术日至首次复发转移时间或死
n
淋巴结转移[n(%)]
P值
(61.2%)接受了术后放疗或放化疗。
年龄
1.3 随访 自手术日开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
≤45 岁
51
>45 岁
78
化,随访至患者死亡日或最后截止日(2016 年 10 月 31 性别
日),随访时间 5~195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 81 个月,其中 男
50
失访 12 例 (60 个月内失访 5 例),失访按删失数据计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