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物理(四川专用)精讲:专题5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高考定位 审题破题,含原创题组及解析)
2015届高考物理(四川专用)精讲:专题6+电场与磁场(高考定位+审题破题,含原创题组及解析)
高考定位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常考知识内容:①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②电场的基本性质;③磁场的基本性质;④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高考命题趋势:对电场强度、电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磁场的基本概念、安培力的应用等知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与控制,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相结合,多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考题1对电场性质的理解例1(2014·山东·19)如图1所示,均匀带正电薄球壳,其上有一小孔A.已知壳内的场强处处为零;壳外空间的电场与将球壳上的全部电荷集中于球心O时在壳外产生的电场一样.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不计重力)从球心以初动能E k0沿OA方向射出.下列关于试探电荷的动能E k与离开球心的距离r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1.(2014·重庆·3)如图2所示为某示波管的聚焦电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电场线和等势线.两电子分别从a、b两点运动到c点,设电场力对两电子做的功分别为W a和W b,a、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和E b,则()=W b,E a>E b B.W a≠W b,E a>E bA.WC.W a=W b,E a<E b D.W a≠W b,E a<E b2.真空中存在一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其中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如图3所示,a 点的电场方向与ab 连线成60°,b 点的电场方向与ab 连线成30°.另一带正电粒子以某初速度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 运动到b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Ea =3Eb B .a 、b 两点的电势φa <φbC .带正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动能E k a >E k bD .带正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电势能E p a >E p b3.(2014·江苏·4)如图4所示,一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x 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O .下列关于x 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O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B .O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高C .从O 点沿x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减小,电势升高D .从O 点沿x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增大,电势降低场强、电势、电势能的比较方法1.电场强度:(1)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判断,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 (2)根据等差等势面的疏密程度判断,等差等势面越密,场强越大;(3)根据a =qEm判断,a 越大,场强越大.2.电势:(1)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且电场线垂直于等势面;(2)根据U AB =φA -φB 比较正负,判断φA 、φB 的大小. 3.电势能:(1)根据E p =qφ,判断E p 的大小;(2)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判断:无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考题2电场矢量合成问题例2如图5所示,在正方形区域的四个顶点固定放置四个点电荷,它们的电量的绝对值相等,电性如图中所示.K、L、M、N分别为正方形四条边的中点,O为正方形的中心.下列关于各点的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判断正确的是()A.K点与M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C.N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大于L点电场强度的大小D.K、O、M三点的电势相等4.如图6所示,在真空中的A、B两点分别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在AB两点间取一正五角星形路径abcdefghija,五角星的中心与AB连线的中点重合,其中af连线与AB连线垂直.现将一电子沿该路径逆时针方向移动一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点和g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h点和d点的电势相等C.电子在e点的电势能比g点电势能大D.电子从f点到e点再到d点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5.(2014·福建·20)如图7所示,真空中xOy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ABC三点构成等边三角形,边长L=2.0 m.若将电荷量均为q=+2.0×10-6 C的两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B点,已知静电力常量k=9.0×109 N·m2/C2,求:(1)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2)C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熟练掌握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的画法.2.对于复杂的电场场强、电场力合成时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3.电势的高低可以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或者由离正、负场源电荷的关系来确定.考题3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临界、极值问题例3 (2014·江苏·14)某装置用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工作原理如图8所示.装置的长为L ,上、下两个相同的矩形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方向与纸面垂直且相反,两磁场的间距为d .装置右端有一收集板,M 、N 、P 为板上的三点,M 位于轴线OO ′上,N 、P 分别位于下方磁场的上、下边界上.在纸面内,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装置左端的中点射入,方向与轴线成30°角,经过上方的磁场区域一次,恰好到达P 点.改变粒子入射速度的大小,可以控制粒子到达收集板的位置.不计粒子的重力. (1)求磁场区域的宽度h ;(2)欲使粒子到达收集板的位置从P 点移到N 点,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变化量Δv ;(3)欲使粒子到达M 点,求粒子入射速度大小的可能值.6.图9为可测定比荷的某装置的简化示意图,在第一象限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 =2.0×10-3 T ,在x 轴上距坐标原点L =0.50 m 的P 处为离子的入射口,在y 轴上安放接收器,现将一带正电荷的粒子以v =3.5×104 m/s 的速率从P 处射入磁场,若粒子在y 轴上距坐标原点L =0.50 m 的M 处被观测到,且运动轨迹半径恰好最小,设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q ,不计其重力.则上述粒子的比荷qm (C/kg)是( )A .3.5×107B .4.9×107C .5.3×107D .7×1077.如图10所示,在边长为L 的正方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在正方形对角线CE 上有一点P ,其到CF 、CD 距离均为L4,且在P 点处有一个发射正离子的装置,能连续不断地向纸面内的各方向发射出速率不同的正离子.已知离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不计离子重力及离子间相互作用力.(1)速率在什么范围内的所有离子均不可能射出正方形区域?(2)求速率为v =13qBL32m的离子在DE 边的射出点距离D 点的范围.1.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临界问题,关键在于运用动态思维,寻找临界点,确定临界状态,根据粒子的速度方向找出半径方向,同时由磁场边界和题设条件画好轨迹,定好圆心,建立几何关系. 2.粒子射出或不射出磁场的临界状态是粒子运动轨迹与磁场边界相切.考题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多过程问题例4(20分)如图11所示,在xOy平面内,以O′(0,R)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内有垂直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x轴下方有垂直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两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第四象限有一与x轴成45°角倾斜放置的挡板PQ,P、Q两点在坐标轴上,且O、P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R,在圆形磁场的左侧0<y<2R的区间内,均匀分布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一簇带电粒子,当所有粒子均沿x轴正向以速度v射入圆形磁场区域时,粒子偏转后都从O点进入x轴下方磁场,结果有一半粒子能打在挡板上.不计粒子重力、不考虑粒子间相互作用力.求:(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2)挡板端点P的坐标;(3)挡板上被粒子打中的区域长度.(2014·重庆·9)(18分)如图12所示,在无限长的竖直边界NS和MT间充满匀强电场,同时该区域上、下部分分别充满方向垂直于NSTM平面向外和向内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和2B,KL为上、下磁场的水平分界线,在NS和MT边界上,距KL高h处分别有P、Q两点,NS和MT间距为1.8h.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P点垂直于NS边界射入该区域,在两边界之间做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2)要使粒子不从NS边界飞出,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值.(3)若粒子能经过Q点从MT边界飞出,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知识专题练训练6题组1对电场性质的理解1.在竖直平面内有水平向右、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在匀强电场中有一根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它静止时位于A点,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如图1所示.现对在A点的该小球施加一沿与细线垂直方向的瞬时冲量,小球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下列对小球运动的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空气阻力,细线不会缠绕在O点上)()A.小球运动到C点时动能最小B.小球运动到C点时绳子拉力最小C.小球运动到Q点时动能最大D.小球运动到B点时机械能最大2.(2014·遂宁质检) 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2所示,其中间一根电场线是直线,一带正电的粒子从直线上的O点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A点.取O点为坐标原点,沿直线向右为x轴正方向,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在O到A运动过程中,下列关于粒子运动速度v和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粒子的动能E k和运动径迹上电势φ随位移x的变化图线可能正确的是()3.如图3所示,在两个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中,D、E、F是两电荷连线上间距相等的三个点,三点的电势关系是φD>φE>φF,K、M、L是过这三个点的等势线,其中等势线L与两电荷连线垂直.带电粒子从a 点射入电场后运动轨迹与三条等势线的交点是a、b、c,粒子在a、b、c三点的电势能分别是E p a、E p b、E p c,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带电粒子带正电B.E p a<E p b<E p cC.E p c-E p b=E p b-E p aD.E p c-E p b<E p b-E p a题组2电场矢量合成问题4.如图4所示是一个正方体ABCDEFGH,m点是ABCD面的中点、n点是EFGH面的中点.当在正方体的八个角上各固定一个带电量相同的正点电荷,比较m、n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相同,电势相等B.电场强度不相同,电势不相等C.电场强度相同,电势不相等D.电场强度不相同,电势相等5.如图5所示,在一个真空环境里,有一个空心导体球,半径为a ,另有一个半径为b 的细圆环,环心与球心连线长为L (L >a ),连线与环面垂直,已知环上均匀带电,总电荷量为Q .当导体球接地时(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与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相距r 处电势为φ=k qr,k 为静电力恒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面上感应电荷量为q 感=-aQb 2+L 2B .球面上感应电荷量为q 感=-aQLC .感应电荷在O 点的场强为E 感=k QL 2D .感应电荷在O 点的场强为E 感=k Qa 26.如图6所示,真空中同一平面内MN 直线上固定电荷量分别为-9Q 和+Q 的两个点电荷,两者相距为L ,以+Q 电荷为圆心,半径为L2画圆,a 、b 、c 、d 是圆周上四点,其中a 、b 在MN 直线上,c 、d 两点连线垂直于MN ,一电荷量为+q 的试探电荷在圆周上运动,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电荷+q 在a 处所受到的电场力最大B .电荷+q 在a 处的电势能最大C .电荷+q 在b 处的电势能最大D .电荷+q 在c 、d 两处的电势能相等题组3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临界、极值问题7.如图7所示,以直角三角形AOC 为边界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为B ,∠A =60°,AO =L ,在O 点放置一个粒子源,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射某种带负电粒子(不计重力作用),粒子的比荷为qm,发射速度大粒子进入磁场小都为v0,且满足v 0=qBLm .粒子发射方向与OC 边的夹角为θ,对于后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粒子有可能打到A 点B .以θ=60°飞入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短C .以θ<30°飞入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都相等D .在AC 边界上只有一半区域有粒子射出8.如图8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y 轴竖直向上,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微粒从x 轴上的M 点射出,方向与x 轴夹角为θ,微粒恰能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匀强电场场强E ;(2)若再叠加一圆形边界的匀强磁场,使微粒能到达x 轴上的N 点,M 、N 两点关于原点O 对称,距离为L ,微粒运动轨迹也关于y 轴对称.已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xOy 平面向外,求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S 及微粒从M 运动到N 的时间t .题组4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多过程问题9.如图9所示,在xOy 平面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第一、二、四象限内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第三象限内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P (-2L,0)、Q (0,-2L )为坐标轴上的两个点.现有一电子从P 点沿PQ 方向射出,不计电子的重力( )A .若电子从P 点出发恰好经原点O 第一次射出磁场分界线,则电子运动的路程一定为πL 2B .若电子从P 点出发经原点O 到达Q 点,则电子运动的路程一定为πLC .若电子从P 点出发经原点O 到达Q 点,则电子运动的路程一定为2πLD .若电子从P 点出发经原点O 到达Q 点,则电子运动的路程可能为πL ,也可能为2πL10.如图10所示,在坐标系xOy的第二象限内有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第三象限内存在匀强磁场Ⅰ,y轴右侧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Ⅱ,Ⅰ、Ⅱ磁场的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自P(-l,l)点由静止释放,沿垂直于x轴的方向进入磁场Ⅰ,接着以垂直于y轴的方向进入磁场Ⅱ,不计粒子重力.(1)求磁场Ⅰ的磁感应强度B1;(2)若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B2=B1,粒子从磁场Ⅱ再次进入电场,求粒子第二次离开电场时的横坐标;(3)若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B2=3B1,求粒子在第一次经过y轴到第六次经过y轴的时间内,粒子的平均速度.11。
2015届高考物理(四川专用)精讲:专题1+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高考定位+审题破题,含原创题组及解析)
高考定位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本问题,在高考中是Ⅱ级要求,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高考试题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考题1 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例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A 放在质量为M 的三角形斜面B 上,现用大小均为F ,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 和B ,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A .A 与B 之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B .B 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C .B 对A 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gD .地面对B 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 +m )g1.(2014·广东·14)如图2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在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2.如图3所示,一根轻杆的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 的相同小球A 、B ,用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虚线为竖直线,α=θ=30°,β=60°,求轻杆对A 球的作用力( ) A .mg B.3mgC.33mgD.32mg3.如图4所示,用质量为M 的吸铁石,将一张质量为m 的白纸压在竖直固定的磁性黑板上.某同学沿着黑板面,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 轻拉白纸,白纸未移动,则此时黑板对白纸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 .FB .mg C.F 2+(mg )2 D.F 2+(Mg +mg )21.合理的选取研究对象如果题目中给出的物体不止一个,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往往不能直接判断它与其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摩擦力,这时可以采用隔离法(或整体法),先分析其他物体(或整体)的受力情况,再分析被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2.结合运动状态及时修正由于弹力和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它们的方向和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除了根据力产生的条件判断外,还必须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及时进行修正.考题2 对静态平衡问题的考查例2 如图5所示,倾角为6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轻杆B 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A 端顶住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匀质球并使之在图示位置静止,此时A 与球心O 的高度差为R 2,不计一切摩擦,轻杆可绕铰链自由转动,重力加速度为g ,则有( )A .轻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B .轻杆对球的弹力大小为2mgC .斜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为mgD .球所受的合力大小为mg ,方向竖直向上4.完全相同的两物体P 、Q ,质量均为m ,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面上,如图6所示.现用两根等长的细线系在两物体上,在细线的结点处施加一水平拉力F ,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 .物体P 受到细线的拉力大小为F 2B .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2C .物体Q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mgD .地面对Q 的摩擦力大小为F5.在如图所示的A 、B 、C 、D 四幅图中,滑轮本身的重力忽略不计,滑轮的轴O 安装在一根轻木杆P 上,一根轻绳ab 绕过滑轮,a 端固定在墙上,b 端下面挂一个质量都是m 的重物,当滑轮和重物都静止不动时,图A 、C 、D 中杆P 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图B 中杆P 在竖直方向上,假设A 、B 、C 、D 四幅图中滑轮受到木杆弹力的大小依次为F A 、F B 、F C 、F D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F A =FB =FC =F DB .F D >F A =F B >F CC .F A =F C =FD >F BD .F C >F A =F B >F D6.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在墙角,一质量分布均匀的光滑球体在大小为F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在如图7所示的位置,F 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球所受重力大小为G ,竖直墙对球的弹力大小为F 1,斜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为F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 1一定大于FB .F 2一定大于GC .F 2一定大于FD .F 2一定大于F 1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求解思路和方法1.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对物体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对平衡方程,求解、讨论2.常用求解方法(1)正交分解法(2)合成法考题3 对动态平衡问题的考查例3 如图8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a 连接,连接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a 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 .b 对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B .b 对c 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C .地面对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D .地面对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7.如图9甲,手提电脑散热底座一般设置有四个卡位用来调节角度.某同学将电脑放在散热底座上,为了获得更好的舒适度,由原卡位4缓慢地调至卡位1(如图乙),电脑始终静止在底座上,则( )A .电脑受到的支持力变大B .电脑受到的摩擦力变小C .散热底座对电脑的作用力变大D .散热底座对电脑的作用力不变8.如图10将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用细线相连悬挂于O 点,用力F 拉小球a ,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则F 的最小值为( )A.33mg B .mg C.32mg D.2mg9.(2014·山东·14)如图11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F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1.当受力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时,物体所处的状态仍为平衡状态,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有解析法和矢量三角形法.2.分析动态平衡问题时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在动态平衡问题中,一定要抓住不变的量(大小或方向),此题中不变的量是力F3和F1′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分析其他量的变化.(2)当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一个方向不变、一个大小和方向都变化的三个力作用,且题目只要求定性讨论力的大小而不必进行定量计算时,首先考虑用图解法.考题4应用平衡条件解决电学平衡问题例4(6分)如图12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空心斜面ABC放置在水平面上,∠CAB=30°,斜面内部O点(与斜面无任何连接)固定一个正点电荷,一带负电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可以分别静止在M、P、N点,P 为MN的中点,OM=ON,OM∥A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物体在M、P、N点静止时一定都是受4个力B.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C.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支持力最大D.小物体静止在M、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相等(2014·江苏·13)(15分)如图13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倾斜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L,长为3d,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导轨的中部刷有一段长为d的薄绝缘涂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m的导体棒从导轨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在滑上涂层之前已经做匀速运动,并一直匀速滑到导轨底端.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仅与涂层间有摩擦,接在两导轨间的电阻为R,其他部分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1)导体棒与涂层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3)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焦耳热Q.知识专题练训练1题组1物体受力分析1.如图1所示,A、B、C三物块叠放并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光滑,其它接触面粗糙,则()A.A与墙面间存在压力B.A与墙面间存在静摩擦力C.A物块共受4个力作用D.B物块共受4个力作用2.轻质弹簧A 的两端分别连在质量均为m 的小球上,两球均可视为质点.另有两根与A 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B 、C ,且B 、C 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小球相连,B 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C 的另一端用手牵住,如图2所示.适当调节手的高度与用力的方向,保持B 弹簧轴线跟竖直方向夹角为37°不变(已知sin 37°=0.6,cos 37°=0.8),当弹簧C 的拉力最小时,B 、C 两弹簧的形变量之比为( )A .1∶1B .3∶5C .4∶3D .5∶43.如图3所示,固定的半球面右侧是光滑的,左侧是粗糙的,O 点为球心,A 、B 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小物块A 静止在球面的左侧,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1,对球面的压力大小为N 1;小物块B 在水平力F 2作用下静止在球面的右侧,对球面的压力大小为N 2,已知两小物块与球心连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则( )A .F 1∶F 2=cos θ∶1B .F 1∶F 2=sin θ∶1C .N 1∶N 2=cos 2θ∶1D .N 1∶N 2=sin 2θ∶14.如图4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置A 、B 、C 、D 四个小物块,各小物块之间由四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相互连接,正好组成一个菱形,∠BAD =120°,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已知A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 ,则D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A.32f B .f C.3f D .2f题组2 静态平衡问题5.如图5所示,登山者连同设备总重量为G .某时刻缆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若登山者手拉缆绳的力大小也为G ,则登山者脚对岩石的作用力( )A .方向水平向右B .方向斜向右下方C .大小为G tan θD .大小为G sin θ6.如图6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C 放在水平地面上,固定在C 上的竖直轻杆的顶端分别用细绳a 和b 连接小球A 和小球B ,小球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当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作用在小球B 上时,A 、B 、C 刚好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匀速运动,且此时绳a 、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力F 的大小为mB g B .地面对C 的支持力等于(M +m A +m B )gC .地面对C 的摩擦力大小为32m B g D .m A =m B7.体育器材室里,篮球摆放在如图7所示的球架上.已知球架的宽度为d ,每个篮球的质量为m 、直径为D ,不计球与球架之间的摩擦,则每个篮球对一侧球架的压力大小为( )A.12mgB.mgD dC.mgD 2D 2-d 2D.2mg D 2-d 2D 8.如图8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 ,A 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半圆球B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 、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 A gB .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 A +m B )gC .B 物体对A 物体的压力大于m B gD .地面对A 物体没有摩擦力题组3 动态平衡问题9.如图9所示,三根细线共系于O 点,其中OA 在竖直方向上,OB 水平并跨过定滑轮悬挂一个重物,OC 的C 点固定在地面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OC 加长并使C 点左移,同时保持O 点位置不变,装置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则细线OA 上拉力F A 和OC 上的拉力F C 与原先相比是( )A .F A 、F C 都减小B .F A 、FC 都增大C .F A 增大,F C 减小D .F A 减小,F C 增大10.如图10所示,物体A 、B 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 悬挂着.已知质量m A =3m 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且A 、B 仍处于静止状态,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弹簧的弹力大小将不变B .物体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 .物体A 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D .弹簧的弹力及A 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11.如图11所示,两块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OP 、OQ ,OP 竖直放置,小球a 、b 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水平力F 作用于b 时,a 、b 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保证b 球不动,使挡板OP 向右缓慢平移一小段距离,则( )A .弹簧变长B .弹簧变短C .力F 变大D .b 对地面的压力变大题组4 应用平衡条件解决电学平衡问题12.(2014·广东·20)如图12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固定着一个带电量为+Q 的小球P .带电量分别为-q 和+2q 的小球M 和N ,由绝缘细杆相连,静止在桌面上.P 与M 相距L 、M 和N 视为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与N 的距离大于LB .P 、M 和N 在同一直线上C .在P 产生的电场中,M 、N 处的电势相同D .M 、N 及细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力为零13.(2014·浙江·19)如图13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绝缘斜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一根轻质绝缘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系有一个带电小球A ,细线与斜面平行.小球A 的质量为m 、电量为q .小球A 的右侧固定放置带等量同种电荷的小球B ,两球心的高度相同、间距为d .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两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小球A 静止在斜面上,则( )A .小球A 与B 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kq 2d 2B .当q d = mg sin θk时,细线上的拉力为0 C .当q d = mg tan θk时,细线上的拉力为0 D .当q d = mg k tan θ时,斜面对小球A 的支持力为0。
2015年高考真题(四川卷)物理试题详尽解析(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物理第I 卷 (选择题 共42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I 卷共7题,每题6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A.一样大B .水平抛的最大C .斜向上抛的最大D .斜向下抛的最大【答案】A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2201122mgh mv mv =-得落地速度v =v 0相同,高度h 相同,故落地速度相同。
选项A 正确。
2.平静湖面传播着一列水面波(横波),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3m 的甲、乙两小木块随波上下运动,测得两小木块每分钟上下30次,甲在波谷时,乙在波峰,且两木块之间有一个波峰。
这列水面波A .频率是30HzB .波长是3mC .波速是1m/sD .周期是0.1s【答案】C【解析】由两小木块每分钟上下30次知甲、乙的周期相同为T =60/30s=2s ,频率f =0.5Hz ,A 、D 错误;甲在波谷时,乙在波峰,且两木块之间有一个波峰得:3λ/3=3m ,即波长λ=2m ,B 错误;波速v =λ/T=1m/s,,D 正确,选项D 正确。
3.直线P 1P 2过均匀玻璃球球心O ,细光束a 、b 平行且关于P 1P 2对称,由空气射入玻璃球的光路如图。
a 、b 光相比 A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较大 B .玻璃对a 光的临界角较小 C .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D .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短【答案】C【解析】由于细光束a 、b 平行且关于P 1P 2对称,射入玻璃球的入射角相等,由题图几何关系可知光线a的折射角小于b 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sin sin i n γ=,玻璃对b 光的折射率大,A 错误;由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1sin C n =可得:玻璃对b 光的临界角较小,B 错误;根据c v n =知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C 正确;由于在玻璃中b 的光程d 比a 大,由t =d /v 知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长,D 错误,选项C 正确。
】2015届高考物理(四川专用)精讲:专题11+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高考定位+审题破题,含原创题组及解析)
高考定位机械振动、机械波和光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高考对该部分知识点的考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波动图像与波速公式的综合应用、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结合、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光的本性、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概念.复习时要加强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抓住简谐运动和振动图像、波的传播和波动图像、光的折射和全反射三条主线,强化典型题目的训练,掌握其分析、求解的思路和方法.考题1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考查例1(2014·四川·5)如图1所示,图甲为t=1 s时某横波的波形图像,图乙为该波传播方向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距该质点Δx=0.5 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是()答案 A1.如图2甲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图乙是质点P从该时刻起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一个沿x轴正方向运动的人手中的接收器接收到该波的频率有可能等于60 HzC.该时刻质点Q的速度为100 m/sD.从图甲时刻开始计时,在1 s内质点R通过的路程为20 m 答案 B2.如图3甲所示,O点为振源,OP=s,t=0时刻O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产生沿直线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如图乙为P点从t1时刻开始沿y轴正方向开始振动的振动图像,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图3 A.t=0时刻振源O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B.t2时刻P点振动速度最大,方向沿y轴负方向C.该波与另一频率为1t2-t1的同类波叠加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D.某障碍物的尺寸为s2t1(t2-t1),该波遇到此障碍物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答案B1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 (1)(2)已知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当已知质点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时,仍应用上述方法,只不过是上述方法的逆向思维.考题2对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的本性的考查例2 由a 、b 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束射入一玻璃球体,当入射角θ等于60°时,其折射光束和出射光束如图4所示.已知a 光束第一次射出此玻璃球体后的出射光束相对复合光束的偏折角也为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玻璃球体对a 光的折射率为 3B .用同一装置分别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b 光的条纹间距大些C .经过同一单缝时,b 光衍射现象更明显D .适当增大入射角θ,a 、b 光束都可能发生全反射 答案 A3.一细光束中包含有红(用R 表示)和蓝(用B 表示)两种单色光,由真空中以不为0的入射角照射到透明的平板玻璃上,透过玻璃板后又射到真空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进入玻璃的光线从玻璃板的表面射出时(即光线经过下表面时),R 和B 的入射角不同,折射角也不同 B .R 在玻璃中的波长与真空中的波长之比大于B 在玻璃中的波长与在真空中的波长之比C .无论B 或R ,由真空射入玻璃后,其速度都变小,所以光子的频率都变小D .R 在玻璃板中所经历的路程比B 短4.如图5所示,△ABC 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C =90°,一束激光a 沿平行于AB 边射入棱镜,经一次折射后射到BC 边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则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图5A .n =32BC .n =3D .n = 21.在解决光的折射问题时,应先根据题意分析光路,即画出光路图,找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然后应用公式来求解,找出临界光线往往是解题的关键.2.分析全反射问题时,先确定光是否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是否大于临界角,若不符合全反射的条件,则再由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确定光的传播情况. 3.在处理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类型的题目时,根据折射定律及全反射的条件准确作出几何光路图是基础,利用几何关系、折射定律是关键.考题3 对电磁振荡和电磁波考查图6例3 (2012·浙江·20)为了测量储罐中不导电液体的高度,将与储罐外壳绝缘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C 置于储罐中,电容器可通过开关S 与线圈L 或电源相连,如图6所示.当开关从a 拨到b 时,由L 与C构成的回路中产生的周期T=2πLC的振荡电流.当罐中液面上升时()A.电容器的电容减小B.电容器的电容增大C.LC回路的振荡频率减小D.LC回路的振荡频率增大5.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化的磁场一定能产生电磁波B.把传送信号“加”到载波上的过程叫调谐C.高速运动的电磁波源发出的电磁波,传播速度可以大于真空中的光速D.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它的电场与磁场相互垂直且与传播方向垂直6.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变化的磁场均能产生电磁波C.X射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大D.调制是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变化的过程知识专题练训练11题组1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考查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波的图像如图1所示,此刻A、B两质点的位移相同,此后A和B分别经过最短时间0.2 s和0.8 s回到图示位置,则该简谐横波()图1A.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2 m/s B.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4 m/sC.当t=1.6 s时,B回到图示位置D.当t=3.2 s时,A回到图示位置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2所示.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2.5 m,x b=5.5 m,则()图2A .当a 质点处在波峰时,b 质点恰在平衡位置B .t =T4时,a 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C .t =3T4时,b 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 D .在某一时刻,a 、b 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都相同3.粗细均匀的弹性长软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手握住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横波.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3所示,从这幅波形图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图3A .波在绳子中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B .手上下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大C .手上下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小D .手上下振动的振幅越来越大.4.质点以坐标原点O 为中心位置,在y 轴上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4所示,振动在介质中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0 m/s.经0.3 s ,此质点停止振动,再经过0.1 s 的波形图是( )题组2 对光折折射、全反射、光的本性的考查5.在水面下同一深处的两个点光源P 、Q 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在水面上P 光照亮的区域大于Q 光照亮的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真空中P 光的传播速度更大B .P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Q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C .让P 光和Q 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P 光的条纹间距小于Q 光D .P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Q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6.如图5所示,间距为d 的两细束平行单色光线以相同的入射角α射到夹角为θ的两平行玻璃砖下面,则从玻璃砖上表面射出的两光线( )A .仍然平行,间距小于dB .仍然平行,间距大于dC.不再平行,成为会聚光D.不再平行,成为发散光7.如图6所示,ABC为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一束复色光从O点沿垂直于AC边方向射入三棱镜,经三棱镜后分为a、b两束单色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小于b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B.若b光是黄光,则a光可能是蓝光C.将a、b光分别射入同一小孔,b光衍射现象更明显D.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8.如图7所示,a和b都是厚度均匀的平玻璃板,它们之间的夹角为r,现有一束很细的具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复色光,以某一入射角从O点射入a板,且射出b板后的两束单色光通过空气射在地面上M、N两点,由此可知()图7A.射到M点的光在a、b两玻璃板间的空气中传播时间比射到N点的光较短B.这两种颜色的光由玻璃射向空气中,射到M点的光的临界角比射到N点的光临界角大C.这两种颜色的光在相同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射到M点的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射到N点的光要小D.射到M点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射到N点的光要大9.如图8所示,含单色光b和c的一束复色光Ⅰ沿半圆柱玻璃的半径方向射入玻璃,在柱心O处分成两束光Ⅱ和Ⅲ,光Ⅱ中只有单色光b.光Ⅲ中既有b也有c,则()A.在玻璃中b的折射率比c的大B.在玻璃中b的传播速度比c的小C.让光Ⅰ的方向沿逆时针转动仍射到O处,光Ⅱ中可出现cD.保持光Ⅰ不变,让半圆柱玻璃以柱心O为轴沿顺时针转动,光Ⅱ可能消失10.如图9是一段拉伸速度不均匀而造成的不合格光纤产品,呈圆台形状.一单色光射到上边界O点时,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53°(sin 53°=0.8),则()图9 A.此光纤的折射率为0.625B.该单色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为1.875×108 m/sC.减小单色光在O点入射角可以提高光能传输效率D.同一单色光在此光纤内的临界角比圆柱形光纤中大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收电磁波时首先要进行调制B.变化的电场不一定能产生变化的磁场C.麦克斯韦预言并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频率无关答案: 1.D 2.A 3.CD 4.D 5.D 6.B 7.A 8C 9.D 10.B 11.BD。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用)精讲课件:专题五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共35张PPT)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解析
由于车厢相互撞击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存在克服摩擦
力做功,所以缓冲器的机械能减少,选项A错误, B正确; 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垫板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簧的弹性 势能,选项C、D错误. 答案 B
3. (多选)如图4甲所示,一倾角为37°的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
现将一质量m=1 kg的小物体抛上传送带,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
和圆弧的圆心O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
图8 (1)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小物块从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产生 的热量.
v0 1.8 vC= = m/s=3 m/s cos θ cos 53°
2
2
D
C
vD 2 R
1
2
1
2
整个过程小物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为:
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无碰撞地滑上紧靠轨道末端 D 点的
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 . 已知传送带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
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行的速度为 v=3 m/s,小物块与
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2 m,C点 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专题5 功 能 关 系 在 力 学 中 的 应 用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
高
考 定
量守恒定律是力学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常以选择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考题常与生产生
活实际联系紧密,题目的综合性较强.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功能关系,综合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 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 动过程问题.
高考物理专题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教学案
专题4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2020年高考考纲解读】1.动能定理是高考的重点,经常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综合起来进行考查。
2.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是高考的重点,更是高考的热点。
高考试题往往与电场、磁场以及典型的运动规律相联系,并常作为压轴题出现。
在试卷中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的较多,也有在选择题中出现,难度中等偏难。
3.2020年高考中把选修3-5改为必考,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要特别关注。
(1)功、功率的理解及定量计算,往往与图象相结合(2)动能定理的应用(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滑动摩擦力做功情况下的功能关系问题【命题趋势】(1)结合直线运动考查功、功率的理解及计算.(2)对动能定理的考查,可能出现以下情景:①物体在单一过程中受恒力作用,确定物体动能的变化.②物体经历多个过程,受多个力的作用,且每个过程中所受力的个数可能不同,确定物体动能的变化.③在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的某一过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相结合,分析力的做功或物体的动能变化情况.(3)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考查,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景:①结合物体的典型运动进行考查,如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自由落体运动.②在综合问题的某一过程中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进行考查.(4)对功能关系的考查,可能出现以下情景:①功能关系结合曲线运动及圆周运动进行考查.②功能关系结合多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进行考查.③物体经历多个过程,有多个力做功,涉及多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考查.【重点、难点剖析】专题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功和功率的计算、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的应用等几个方面,难度中等,本专题知识还常与曲线运动、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相联系进行综合考查,复习时应多注意这些知识的综合训练和应用。
1.必须精通的几种方法(1)功(恒力功、变力功)的计算方法(2)机车启动问题的分析方法(3)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方法(4)子弹打木块、传送带等,模型中内能增量的计算方法。
2.必须明确的易错易混点(1)公式W=Flcos α中,l不一定是物体的位移(2)混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计算瞬时功率时,直接应用公式W=Fv,漏掉了F与v之间的夹角(3)功、动能、重力势能都是标量,但都有正负,正负号的意义不同(4)机车启动时,在匀加速阶段的最大速度并不是机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5)ΔE内=F f l相对中l相对为相对滑动的两物体间相对滑行路径的总长度3.功和功率(1)计算功时,要注意分析受力情况和能量转化情况,分清是恒力的功还是变力的功,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高考领航】2015高考物理新一轮总复习课件5.4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C
考点 突破 题型 透析
C
考点 突破 题型 透析
知识整合
典型例题
考点一 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方法总结 跟踪训练
【点破】
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 项.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入水后受到水的阻力而竖 直向下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那么
在他减速下降深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 A.他的动能减少了Fh B.他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C.他的动能减少了(F-mg)h D.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
C
知识 梳理 基础 深化 自主梳理
易错清单
)
(1)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就有多少能.( ×
(2)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总能量一定增加.( ×
)
(3)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有可能增加.( × ) (4)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 × ) (5)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没有必要节约能源.( × ) (6)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且现在可利用的能源有限,故必须节约能 源.( √ ) (7)滑动摩擦力做功时,一定会引起能量的转化.( √ )
C
考点 突破 典例 透析
知识整合 典型例题
考点一 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题,一般可用直接判断的方法进行选择,但这 应建立在对概念和规律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否则就会把握不准.针对本题,要 正确解答,就要对各种功能关系熟记于心,力学范围内,应牢固掌握以下三条 功能关系: (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 (2)合外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 (3)除重力、弹力外,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 运用功能关系解题时,应弄清楚重力做什么功,合外力做什么功,除重力、弹 力外的力做什么功,从而判断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动能、机械能的变化.
2015高考物理二轮复习03: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
2015二轮功能关系的应用1.常见的几种力做功的特点(1)重力、弹簧弹力、静电力做功与无关.(2)摩擦力做功的特点①单个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②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转移,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且总为.在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不仅有相互摩擦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还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的乘积.③摩擦生热是指滑动摩擦生热,静摩擦不会生热.2.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1)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2)弹力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3)合力的功与动能的变化:(4)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功与机械能的变化,(5)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与系统中内能的变化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7)克服安培力做功与系统内能的变化1.动能定理的应用(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③明确物体在运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1)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①用做功来判断,看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是否为零.②用能量转化来判断,看是否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③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碰撞”等问题,机械能一般不守恒,除非题目中有特别说明及暗示.(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①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统.②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③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的始、末状态时的机械能.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3)电势能大小变化判断方法①.②③题型1力学中的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例1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拴接,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物体A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右端接一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用手托住B,让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直至B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B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减小B.B物体的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拉力做的功之和C.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D.细线拉力对A物体做的功等于A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2013·山东·16)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处安装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m(M>m)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A.两滑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C.轻绳对m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题型2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例2(15分)如图所示,上表面光滑、长度为3 m、质量M=10 kg的木板,在F=5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5 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将一个质量为m=3 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木板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1 m时,又将第二个同样的小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最右端,以后木板每运动1 m就在其最右端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同样的小铁块.(g取10 m/s2)求:(1)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 刚放第三个小铁块时木板的速度;(3) 从放第三个小铁块开始到木板停止的过程,木板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底端与半径R=0.4 m的光滑半圆轨道BC平滑相连,O点为轨道圆心,BC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C两点等高.质量m=1 kg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点等高的D点,g取10m/s2,sin 37°=0.6,cos 37°=0.8.(1) 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若使滑块能到达C点,求滑块从A点沿斜面滑下时的初速度v0的最小值;(3) 若滑块离开C点的速度大小为4 m/s,求滑块从C点飞出至落到斜面上所经历的时间t.题型3动力学方法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例3(14分)如图,质量为M=2 kg的顶部有竖直壁的容器A,置于倾角为θ=30°的固定光滑斜面上,底部与斜面啮合,容器顶面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容器内有质量为m=1 kg的光滑小球B与右壁接触.让A、B系统从斜面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L后刚好到达斜面底端,已知L=2 m,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 小球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2) 下滑过程中,A的水平顶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3) 下滑过程中,A对B所做的功.如图所示,轮半径r=10 cm的传送带,水平部分AB的长度L=1.5 m,与一圆心在O点、半径R=1 m的竖直光滑圆轨道的末端相切于A点,AB高出水平地面H=1.25 m,一质量m=0.1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由圆轨道上的P点从静止释放,OP与竖直线的夹角θ=37°.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不计空气阻力.(1) 求滑块对圆轨道末端的压力;(2) 若传送带一直保持静止,求滑块的落地点与B 间的水平距离;(3) 若传送带以v 0=0.5 m/s 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运行(传送带上部分由B 到A 运动),求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行过程中产生的内能答案 (1)1.4 N ,方向竖直向下 (2)0.5 m (3)0.2 J题型4电场力与电势能例4空间中P 、Q 两点处各固定一个点电荷,其中P 点处为正电荷,P 、Q 两点附近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如图所示,a 、b 、c 、d 为电场中的4个点.则(D )A .P 、Q 两点处的电荷等量同种B .a 点和b 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 .c 点的电势低于d 点的电势D .负电荷从a 到c 电势能减少针对训练4:两个固定的等量异号点电荷所产生电场的等势面如图中虚线所示,一带负电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图中A 点沿图示方向进入电场在纸面内飞行,最后离开电场,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则粒子在电场中( C )A .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B .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C .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D .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6. 综合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12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轨道ABC 与倾角为θ=37°的粗糙斜面轨道DC 相切于C 点,半圆轨道的直径AC 与斜面垂直.质量为m 的小球从A 点左上方距A 点高为h 的斜面上方P 点以某一速度v 0水平抛出,刚好与半圆轨道的A 点相切进入半圆轨道内侧,之后经半圆轨道沿斜面刚好滑到与抛出点等高的D 点.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取R =509h ,sin 37°=0.6,cos 37°=0.8,不计空气阻力,求: (1) 小球被抛出时的速度v 0;(2) 小球到达半圆轨道最低点B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 小球从C 到D 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W f .. 如图所示,将一质量m =0.1 kg 的小球自水平平台顶端O 点水平抛出,小球恰好无碰撞地落到平台右侧一倾角为α=53°的光滑斜面顶端A 并沿斜面下滑,斜面底端B 与光滑水平轨道平滑连接,小球以不变的速率过B 点后进入BC 部分,再进入竖直圆轨道内侧运动.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 =3.2 m ,斜面高H =15 m ,竖直圆轨道半径R=5 m .取sin 53°=0.8,cos 53°=0.6,g =10 m/s 2,试求:(1)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 0及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x ;(2)小球从平台顶端O 点抛出至落到斜面底端B 点所用的时间;(3)若竖直圆轨道光滑,小球运动到圆轨道最高点D 时对轨道的压力.答案 (1)6 m/s 4.8 m (2)2.05 s (3)3 N ,方向竖直向上一、单项选择题1. (2013·安徽·17)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 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 p =-GMm r,其中G 为引力常量,M 为地球质量,该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 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 2,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 )A .GMm ⎝⎛⎭⎫1R 2-1R 1B .GMm ⎝⎛⎭⎫1R 1-1R 2 C.GMm 2⎝⎛⎭⎫1R 2-1R 1 D.GMm 2⎝⎛⎭⎫1R 1-1R 2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从A 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4g ,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则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过程中A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34mgh B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C .物体的机械能损失了14mgh D .物体的动能减少了mgh 3. 用电梯将货物从六楼送到一楼的过程中,货物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2 s 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B .最后1 s 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C .货物在10 s 内的平均速度是1.7 m/sD .货物在2 s ~9 s 内机械能守恒4. 质量为m 的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启动,启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其中OA 段为直线,AB 段为曲线,B 点后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已知从t 1时刻开始汽车的功率保持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恒为F f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0~t 1时间内,汽车牵引力的数值为m v 1t 1B .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功率等于(m v 1t 1+F f )v 2 C .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率小于v 1+v 22D .汽车运动的最大速率v 2=(m v 1F f t 1+1)v 1 二、多项选择题5. (2013·江苏·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 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 ,AB =a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 点拉至A 点,拉力做的功为W .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 点到达B 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上述过程中( )A .物块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 -12μmga B .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 -32μmga C .经O 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W -μmgaD .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6. 一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开始向上运动,如图甲所示.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其机械能E 与位移x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曲线上点A 处的切线的斜率最大.则 ( )A .在x 1处物体所受拉力最大B .在x 2处物体的速度最大C .在x 1~x 3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 .在0~x 2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7. 被誉为“豪小子”的纽约尼克斯队17号华裔球员林书豪在美国职业篮球(NBA)赛场上大放光彩.现假设林书豪准备投二分球前先屈腿下蹲再竖直向上跃起,已知林书豪的质量为m ,双脚离开地面时的速度为v ,从开始下蹲至跃起过程中重心上升的高度为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地面跃起过程中,地面支持力对他所做的功为0B .从地面跃起过程中,地面支持力对他所做的功为12m v 2+mgh C .离开地面后,他在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D .从下蹲到离开地面上升过程中,他的机械能守恒三、非选择题8. 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光滑斜槽AB 和粗糙水平槽BC 平滑连接,斜槽AB 的竖直高度H =6.0 m ,倾角θ=37°,水平槽BC 长d =2.5 m ,BC 面与水面的距离h=0.80 m ,人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0.一游戏者从滑梯顶端A点无初速度地自由滑下,求:(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cos 37°=0.8,sin 37°=0.6)(1) 游戏者沿斜槽AB 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2) 游戏者滑到C 点时速度的大小;(3) 在从C 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游戏者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的大小.9. 如图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块轻轻地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 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 点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弧轨道.B 、C 为圆弧轨道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R =1.0 m ,圆弧轨道对应的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O ,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0.8 m ,小物块离开C 点后恰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 s 后经过D 点,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13.(g =10 m/s 2,sin 37°=0.6,cos 37 °=0.8)(1) 求小物块离开A 点时的水平初速度v 1的大小;(2) 求小物块经过O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3) 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传送带的速度为5 m/s ,求P 、A 间的距离;(4) 求斜面上C 、D 间的距离.答案 (1) 3 m/s (2) 43 N ,方向竖直向下 (3) 1.5 m (4) 0.98 m10.如图所示是一皮带传输装载机械示意图.井下挖掘工将矿物无初速度地放置于沿图示方向运行的传送带A 端,被传输到末端B 处,再沿一段圆形轨道到达轨道的最高点C 处,然后水平抛到货台上.已知半径为R =0.4 m 的圆形轨道与传送带在B 点相切,O 点为半圆的圆心,BO 、CO 分别为圆形轨道的半径,矿物m 可视为质点,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7°,矿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传送带匀速运行的速率为v 0=8 m /s ,传送带A 、B 点间的长度s AB=45 m .若矿物落到点D 处离最高点C 点的水平距离为s CD =2 m ,竖直距离为h CD =1.25 m ,矿物质量m =50 kg ,sin 37°=0.6,cos 37°=0.8,g =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求:(1) 矿物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2) 矿物到达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 矿物由B 点到达C 点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答案 (1)6 m/s (2)1 500 N (3)140 J11.图中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 、b 是轨迹上的两点。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课件
4.(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17)如图2所示,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 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 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 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 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由a的受力图可知,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先小于g后大于g, 选项C错误;当a落地前b的加速度为零(即轻杆对b的作用力为零) 时,b的机械能最大,a的机械能最小,这时b受重力、支持力, 且FNb=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选项D正确。 答案 BD
图2
A.W=12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 Q 点 B.W>12mgR,质点不能到达 Q 点 C.W=12mgR,质点到达 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W<12mgR,质点到达 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得 P 点动能 EkP=mgR,经过 N 点时,由牛顿 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可得 4mg-mg=mvR2,所以 N 点动能为 EkN
=3m2gR,从 P 点到 N 点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mgR-W=EkN-EkP,
即克服摩擦力做功 W=m2gR。质点运动过程,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 向心力即 FN-mgcos θ=ma=mvR2,根据左右对称,在同一高度处, 由于摩擦力做功导致在右边圆形轨道中的速度变小,轨道弹力变小,
滑动摩擦力 Ff=μFN 变小,所以摩擦力做功变小,那么从 N 到 Q, 根据动能定理-mgR-W′=EkQ-EkN,Q 点动能 EkQ=3m2gR-mgR
图3
A.a 落地前,轻杆对 b 一直做正功 B.a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2gh C.a 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 g D.a 落地前,当 a 的机械能最小时,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mg 解析 滑块 b 的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也为零,所以轻杆对 b 先做 正功,后做负功,选项 A 错误;以滑块 a、b 及轻杆为研究对象,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当 a 刚落地时,b 的速度为零,则 mgh=12mv2a +0,即 va= 2gh,选项 B 正确;a、b 的先后受力如图所示。
2015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5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解析
第5讲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1. (2012·江苏卷,3)如图2-5-1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图2-5-1解析小球速率恒定,由动能定理知:拉力做的功与克服重力做的功始终相等,将小球的速度分解,可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分速度逐渐增大,重力的瞬时功率也逐渐增大,则拉力的瞬时功率也逐渐增大,A项正确.答案 A2. (2013·江苏单科,5)水平面上,一白球与一静止的灰球碰撞,两球质量相等.碰撞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2-5-2所示,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A.30% B.50% C.70% D.90%图2-5-2解析由题图测量可得白、灰两球在碰撞前后相邻两次闪光时间内照片上球的间距分别为:x 1=6 mm 、x 1′=x 2′=3.5 mm ,设照片的放大率为k 、闪光周期为T ,则有12m ⎝ ⎛⎭⎪⎫x 1kT 2-12m ⎝ ⎛⎭⎪⎫x 1′kT 2-12m ⎝ ⎛⎭⎪⎫x 2′kT 212m ⎝ ⎛⎭⎪⎫x 1kT 2=x 21-x 1′2-x 2′2x 21=0.319,故A 正确. 答案 A3.(多选)(2013·江苏卷,9)如图2-5-3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 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 ,AB =a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 点拉至A 点,拉力做的功为W .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 点到达B 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上述过程中()图2-5-3A .物块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 -12μmgaB .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 -32μmgaC .经O 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W -μmgaD .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解析 由于摩擦力的存在,O 点距离B 点较近,即x OB <x OA ,从O 点到A 点由动能定理得到:W -μmgx OA -W 弹 =0,W 弹 =E p A ,则有E p A = W -μmgx OA <W -12μmga ,则A 错,整个过程由能量守恒得:W -μmg (a +x OA )=E p B ,x OA >12a ,则E p B <W-32μmga ,B 项正确,从O 到A 再到O 过程: W -2μmgx OA =E k O 则E k O <W -2μmg 12a =W -μmga ,C 项正确,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弹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即F =μmg ,而F B ≤μmg ,因此弹簧在动能最大位置形变量不小于B 点的弹簧形变量,对应的弹簧弹性势能不小于B 点的弹簧弹性势能,则D 错.答案 BC4.(2014·江苏卷,15)如图2-5-4所示,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 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工件与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乙的宽度足够大,重力加速度为g .图2-5-4(1)若乙的速度为v 0,求工件在乙上侧向(垂直于乙的运动方向)滑过的距离s ;(2)若乙的速度为2v 0,求工件在乙上刚停止侧向滑动时的速度大小v ;(3)保持乙的速度2v 0不变,当工件在乙上刚停止滑动时, 下一只工件恰好传到乙上,如此反复.若每个工件的质量均为m ,除工件与传送带之间摩擦外,其他能量损耗均不计,求驱动乙的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P .解析 (1)摩擦力与侧向的夹角为45°侧向加速度大小a x =μg cos 45°①匀变速直线运动-2a x s =0-v 20②解得s =2v 202μg ③(2)设t =0时刻摩擦力与侧向的夹角为θ,侧向、纵向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x 、a y 则a y a x=tan θ④ 很小的Δt 时间内,侧向、纵向的速度增量Δv x =a x Δt ,Δv y =a y Δt ⑤ 解得Δv y Δv x=tan θ⑥且由题意知tan θ=v y v x⑦则v y′v x′=v y-Δv yv x-Δv x=tan θ⑧故摩擦力方向保持不变则当v x′=0时,v y′=0,即v=2v0⑨(3)工件在乙上滑动时侧向位移为x,沿乙方向的位移为y,由题意知a x=μg cos θ,a y=μg sin θ⑩在侧向上-2a x x=0-v20⑪在纵向上2a y y=(2v0)2-0⑫工件滑动时间t=2v0 a y⑬乙前进的距离y1=2v0t⑭工件相对乙的位移L=x2+(y1-y)2⑮则系统摩擦生热Q=μmgL电动机做功W=12m(2v0)2-12m v2+Q⑯由P=Wt,解得P=45μmg v05⑰答案(1)2v202μg(2)2v0(3)P=45μmg v05主要题型:选择题、计算题知识热点(1)单独命题①利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②对动能变化、重力势能变化、弹性势能变化的分析.③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2)交汇命题①结合动能定理综合考查功和功率的计算.②结合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物理方法(1)守恒法(2)整体法、分段法(3)图象法命题趋势近三年江苏省高考在力学功能关系中每年必考,有单独命题,也有综合命题.(1)2015年高考将有对本专题内容的单独考查,题型为选择题.(2)2015年高考可能和牛顿第二定律、曲线运动等内容相结合综合考查,题型为计算题.热点一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图2-5-51.(多选)(2014·东莞市调研测试)如图2-5-5所示,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体B以水平速度冲上A后,由于摩擦力作用,最后停止在木板A上,则从B冲到木板A上到相对木板A静止的过程中,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B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B.物体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C.物体B损失的机械能等于木板A获得的动能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之和D.摩擦力对物体B做的功和对木板A做的功的总和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解析物体B以水平速度冲上A后,由于摩擦力作用,B减速运动,A加速运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体B动能的减少量等于A增加的动能和产生的热量之和,选项A错误;根据动能定理,物体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B损失的动能,选项B 错误;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物体B损失的机械能等于木板A获得的动能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之和,选项C正确;摩擦力对物体B做的功等于B动能的减少量,摩擦力对木板A做的功等于A动能的增加量,由能量守恒定律,摩擦力对物体B 做的功和对木板A做的功的总和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选项D正确.答案CD2.(多选)(2014·广东韶关一模)一轻质弹簧,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点处,原长为L,如图2-5-6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以速度v与弹簧在B点相接触,然后向上压缩弹簧,到C点时物块速度为零,在此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5-6A.由A到C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B.由B到C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逐渐减小C.由A到C的过程中,物块m的机械能守恒D.由B到C的过程中,物块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解析对物块由A到C的过程中,除重力做功外还有弹簧弹力做功,物块机械能不守恒,A、C错误;对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即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故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逐渐减小,B、D正确.答案BD3.(多选)如图2-5-7所示,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绝缘轻质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上面放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施加外力F将小球向下压至某位置静止.现撤去F,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重力、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小球离开弹簧时速度为v,不计空气阻力,则上述过程中()图2-5-7A.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W1C.小球的机械能增加W1+12m v2D.小球的电势能减少W2解析由于电场力做正功,故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机械能不守恒,故A选项错误;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由题意知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故B选项正确;小球增加的机械能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与小球动能的增加量之和,即-W1+12m v2,故C选项错误;根据电场力做功是电势能变化的量度,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故D选项正确.答案BD4.(多选)如图2-5-8所示,甲、乙两传送带、倾斜于水平地面放置,传送带上表面以同样恒定速率v向上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视为质点)轻轻放在A 处,小物体在甲传送带上到达B处时恰好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小物块在乙传送带上到达离B竖直高度为h的C处时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已知B处离A处的竖直高度皆为H.则在小物体从A到B的过程中()图2-5-8A.两种传送带对小物体做功相等B.将小物体传送到B处,两种传送带消耗的电能相等C.两种传送带与小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D.将小物体传送到B处,两种系统产生的热量相等解析对小物体,从A到B由动能定理有W-mgH=12m v2,则A正确;小物体在匀加速过程中,由a=v22x,因位移x不同,则加速度不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动摩擦因数不同,则C正确;系统产生的热量Q=μmgs相cos θ=μmg cos θ·v22(μg cos θ-g sin θ)=m v22-2tan θμ,因动摩擦因数不同,Q不同,则D错误;将小物体传送到B处,传送带消耗的电能E=W +Q,可见E也不同,则B错误.答案AC1.若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3.除重力外,其他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4.所有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热点二 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5.(2014·全国卷新课标Ⅱ,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 1、W F 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 1、W f 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F 2>4W F 1,W f 2>2W f 1B .W F 2>4W F 1, W f 2=2W f 1C .W F 2<4W F 1,W f 2=2W f 1D .W F 2<4W F 1, W f 2<2W f 1解析 两次物体均做匀加速运动,由于时间相等,两次的末速度之比为1∶2,则由v =at 可知两次的加速度之比为1∶2,F 1合F 2合=12,故两次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2、v ,两次的位移之比为x 1x 2=12,由于两次的摩擦阻力相等,故由W f =fx 可知,W f 2=2W f 1;W 合1W 合2=F 合1x 1F 合2x 2=14,因为W 合=W F -W f ,故W F =W 合+W f ;W F 2=W 合2+W f 2=4W 合1+2W f 1<4W 合1+4W f 1=4W F 1;选项C 正确.答案 C6.(2014·福建卷,18)如图2-5-9,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现用外力作用在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图2-5-9A.最大速度相同B.最大加速度相同C.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解析当加速度等于零,即kx=mg sin θ时,速度最大,又两物块的质量不同,故速度最大的位置不同,最大速度也不同,所以A错误;在离开弹簧前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离开弹簧后加速度不变,刚开始运动时,物块加速度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kx-mg sin θ=ma,弹力相同,质量不同,故加速度不同,故B错误;根据能量守恒E p=mgh,弹性势能相同,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量,故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相同的,由于物块质量不同,故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故C 正确,D错误.答案 C7.如图2-5-10所示,从A点以v0=4 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光滑圆弧轨道BC,经圆弧轨道后滑上与C点等高、静止在粗糙水平面的长木板上,圆弧轨道C端切线水平,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4 kg,A、B两点距C点的高度分别为H=0.6 m、h=0.15 m、R=0.75 m,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取g=10 m/s2.求:图2-5-10(1)小物块运动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2)小物块滑动至C点时,对圆弧轨道C点的压力;(3)长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解析(1)物块做平抛运动:H-h=12gt2,到达C点时竖直分速度:v y=gt=3 m/s v1=v20+v2y=5 m/s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tan θ=v yv0=34,即:θ=37°,斜向下.(2)从A至C点,由动能定理mgH=12m v22-12m v2设C点受到的支持力为F N,则有F N-mg=m v22 R由上式可得v2=27 m/s,F N=47.3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m对圆弧轨道C点的压力大小为47.3 N,方向竖直向下.(3)由题意可知小物块m对长木板的摩擦力F f=μ1mg=5 N长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小于滑动摩擦力F f′=μ2(M+m)g=10 N因F f<F f′,所以小物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长木板静止不动.小物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长木板右端时速度刚好为0,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则长木板长度至少为l=v222μ1g=2.8 m.答案(1)5 m/s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斜向下(2)47.3 N方向竖直向下(3)2.8 m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两状态,一过程”“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热点三动力学方法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8.(2014·全国卷新课标Ⅱ,17)如图2-5-11,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A.Mg-5mg B.Mg+mgC .Mg +5mgD .Mg +10mg图2-5-11解析 小圆环从大环的最高处到达大圆环底端时满足机械能守恒,则有mg ·2R =12m v 2,对小圆环在最低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N -mg =m v 2R ;对大圆环,由平衡条件可知:F T =Mg +F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F N ′=F N 解得F T =Mg +5mg ,选项C 正确. 答案 C9. (多选)(2014·河北石家庄质检)如图2-5-12所示,物体A 、B 通过细绳及轻质弹簧连接在轻滑轮两侧,物体B 的质量为2m ,放置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物体A 的质量为m ,用手托着物体A 使弹簧处于原长,细绳伸直,A 与地面的距离为h ,物体B 静止在斜面上挡板P 处.放手后物体A 下落,与地面即将接触时速度大小为v ,此时物体B 对挡板恰好无压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5-12A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mg hB .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mgh - 12m v 2 C .此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上 D .此后物体B 可能离开挡板沿斜面向上运动解析 物体A 刚落地时,弹簧伸长量为h ,物体B 受力平衡,所以kh =2mg sin θ ,所以k=mgh,选项A对;物体A落地前,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弹性势能等于mgh-12m v2,选项B对;物体A刚落地时,对A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kh=ma,所以a=0,选项C错;物体A落地后,弹簧不再伸长,故物体B不可能离开挡板沿斜面向上运动,选项D错.答案AB10.(多选)(2014·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如图2-5-13,固定在地面的斜面体上开有凹槽,槽内紧挨放置六个半径均为r的相同小球,各球编号如图.斜面与水平轨道OA平滑连接,OA长度为6r.现将六个小球由静止同时释放,小球离开A 点后均做平抛运动.不计一切摩擦.则在各小球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1的机械能守恒B.球6在OA段机械能增大C.球6的水平射程最小D.六个球落地点各不相同图2-5-13解析当所有球都在斜面上运动时机械能守恒,当有球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后面球要对前面的球做功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错误;球6在OA段由于球5的推力对其做正功,其机械能增大,选项B正确;由于球6离开A点的速度最小,所以其水平射程最小,选项C正确;当1、2、3小球均在OA段时,三球的速度相同,故从A点抛出后,三球落地点也相同,选项D错误.答案BC11.如图2-5-14所示,一个半径R=1.0 m的圆弧形光滑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一个端点B和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C为轨道最低点,D为轨道最高点.一个质量m=0.50 k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倾角为α的斜面顶端A点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落到斜面底端B点,恰好从轨道的B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已知斜面底面水平且斜面顶端A高为h=2.4 m,tan α=32,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图2-5-14(1)求小球抛出时的速度v0的大小和到达B的速度;(2)求小球经过轨道最低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F C;(3)小球能否到达轨道最高点D?若能到达,试求对D点的压力F D.若不能到达,试说明理由.解析(1)小球从倾角为α的斜面顶端A点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落到斜面底端B 点,根据平抛运动规律:h=12gt2,x=h/tan α=vt,所以v0=4 m/s到达B点时速度大小v B=v20+g2t2=8 m/s,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tan φ=tan θ=gtv0=3,φ=θ=60°(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v 2C=12m v2B+mg(1-cos θ)R解得v2C=74 m2/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C′-mg=m v2C R解得F C ′=42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 C =F C ′=42 N ,方向竖直向下 (3)设小球能到达D 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2m v 2D =12m v 20+mg (h -R -R cos θ)解得v D =34>gR ,即小球能到达D 点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D ′+mg =m v 2DR 代入数据,解得小球受到的压力F D ′=12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轨道的压力为F D =F D ′=12 N ,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 (1)4 m/s 8 m/s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 (2)42 N 方向竖直向下 (3)能 12 N 方向竖直向上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高考命题热点 5.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若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有的过程只涉及运动和力的问题或只要求分析物体的动力学特点,则要用动力学方法求解;若某过程涉及做功和能量转化问题,则要考虑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功能关系求解.图2-5-15【典例】(2014·牡丹江一模)(19分)如图2-5-15所示,x轴与水平传送带重合,坐标原点O在传送带的左端,传送带长L=8 m,匀速运动的速度v0=5 m/s.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x P=2 m的P点.小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Q 点后冲上光滑斜面且刚好到达N点(小物块到达N点后被收集,不再滑下).若小物块经过Q处无机械能损失,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 =10 m/s2.求:(1)N点的纵坐标;(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产生的热量;(3)若将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的某些位置,最终均能沿光滑斜面越过纵坐标y M =0.5 m的M点,求这些位置的横坐标范围.审题流程第一步:抓住关键点——挖掘信息第二步:抓好过程分析——理清思路满分解答 (1)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 =μg =5 m/s 2.小物块与传送带共速时,所用时间t =v 0a =1 s 运动的位移x =12at 2=2.5 m <(L -x P )=6 m故小物块与传送带共速后以v 0=5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Q ,然后冲上光滑斜面到达N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20=mgy N解得y N =1.25 m(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 x 相对=v 0t -x =2.5 m产生的热量Q =μmgx 相对=12.5 J(3)设在坐标为x 1处轻轻将小物块放在传送带上,最终刚好能到达M 点,由能量守恒得μmg(L-x1)=mgy M代入数据解得x1=7 m故小物块在传送带上的位置横坐标范围0≤x<7 m答案(1)1.25 m(2)12.5 J(3)0≤x<7 m力学综合题中多过程问题的分析思路1.对力学综合题中的多过程问题,关键是抓住物理情境中出现的运动状态与运动过程,将物理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子过程.2.找出各阶段是由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的,然后对于每一个子过程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过程分析和能量分析,选择合适的规律列出相应的方程求解.(16分)如图2-5-16为某生产流水线工作原理示意图.足够长的工作平台上有一小孔A,一定长度的操作板(厚度可忽略不计)静止于小孔的左侧,某时刻开始,零件(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上操作板的中点,同时操作板在电动机带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运动到A孔的右侧(忽略小孔对操作板运动的影响),最终零件运动到A孔时速度恰好为零,并由A孔下落进入下一道工序.已知零件与操作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零件与工作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025, 不计操作板与工作台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图2-5-16(1)操作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若操作板长L=2 m,质量M=3 kg,零件的质量m=0.5 kg,则操作板从A孔左侧完全运动到右侧的过程中,电动机至少做多少功?解析(1)设零件向右运动距离x时与操作板分离,此过程历经时间为t,此后零件在工作台上做匀减速运动直到A孔处速度减为零,设零件质量为m,操作板长为L,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对零件,有: 分离前:μ1mg =ma 1①(2分) 分离后:μ2mg =ma 2②(2分) 且x =12a 1t 2③(1分)以后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 L2-x =0-(a 1t )2-2a 2④(2分) 对操作板,有:L 2+x =12at 2⑤(2分)联立以上各式解得:a =(2μ1μ2+μ21)gμ2,代入数据得:a =2 m/s 2.⑥(2)将a =2 m/s 2,L =2 m 代入 L 2+12a 1t 2=12at 2,⑦ 解得:t =L a -a 1=23s ⑧ 操作板从A 孔左侧完全运动到右侧的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ΔE k1=12M (2aL )2=12 J ⑨零件在时间t 内动能的增加量 ΔE k2=12m (μ1gt )2=112 J ⑩零件在时间t 内与操作板因摩擦产生的内能 Q 1=μ1mg ×L2=0.25 J ⑪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电动机做功至少为W=ΔE k1+ΔE k2+Q1=1213J≈12.33 J.⑫答案(1)2 m/s2(2)12.33 J一、单项选择题1.(2014·淮安市高三考前信息卷)某机械在每次匀速吊起货物时所能提供的功率P 与所吊货物质量m的关系如图2-5-17所示.现用该机械将30个货箱吊上离地12 m高的平台,每个货箱的质量为5 kg(忽略机械从平台返回地面和装的时间,g 取10 m/s2),所需最短时间约为()图2-5-17A.360 s B.720 s C.1 440 s D.2 400 s解析设每次提起的货箱质量为nm0,则拉力为F=nm0g,则v=PF,所需时间为Δt=hv×30n,解得Δt=360m0gP,代入m0=5 kg,g=10 m/s2及P的最大值25 W,解得所需最短时间约为720 s.选项B正确.答案 B2.(2014·安徽卷,15)图2-5-18如图2-5-18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v0,沿管道MPN 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1,所需时间为t1;若该小球仍由M点以初速率v0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2,所需时间为t2.则()A.v1=v2,t1>t2B.v1<v2,t1>t2C.v1=v2,t1<t2D.v1<v2,t1<t2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小球两次到达N点速率相同,即v1=v2,画出小球由M→P→N 及由M→Q→N的速率-时间图象如右图中Ⅰ、Ⅱ所示.则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小球的路程,两次的路程相等,故t1>t2,选项A正确.答案 A3.(2014·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宿迁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某同学用如图2-5-19所示的装置测量一个凹形木块的质量m,弹簧的左端固定,木块在水平面上紧靠弹簧(不连接)将其压缩,记下木块右端位置A点,释放后,木块右端恰能运动到B1点.在木块槽中加入一个质量m0=200 g的砝码,再将木块左端紧靠弹簧,木块右端位置仍然在A点,释放后木块离开弹簧,右端恰能运动到B2点.测得AB1、AB2长分别为36.0 cm和12.0 cm,则木块的质量m为()图2-5-19A.100 g B.200 g C.300 g D.400 g解析两次木块均由同一位置释放,故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弹簧所做的功相同,未加砝码时,由动能定理,可得W弹-μmg·AB1=0,加上砝码m0时,有W弹-μ(m +m0)g·AB2=0,解得m=100 g,选项A正确.答案 A4.图2-5-20(2014·广东卷,16)如图2-5-20所示,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解析由于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有摩擦力,即摩擦力做负功,则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B正确;垫板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性势能,故C错误;而弹簧弹性势能也转化为动能和内能,故D错误.答案 B5.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在墙上,左端与一质量m=0.5 kg的物块相连,如图2-5-21甲所示,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物块静止且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以物块所在处为原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建立x轴.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F,F随x轴坐标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物块运动至x=0.4 m处时速度为零.则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g=10 m/s2)()图2-5-21A.3.1 J B.3.5 J C.1.8 J D.2.0 J解析物块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μmg=1 N.F-x图线与x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功,可知物块从静止到运动至x=0.4 m时F做功W=3.5 J,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W f=fx=0.4 J.由功能关系可知,W-W f=E p,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3.1 J,选项A正确.答案 A6.(2014·合肥模拟)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 =0时速率为1 m/s.从此刻开始在与速度平行的方向上对其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 ,力F 和滑块的速度v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2-5-22甲和图乙所示,则(两图取同一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图2-5-22A .滑块的质量为0.5 kgB .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C .第1 s 内摩擦力对滑块做功为-1 JD .第2 s 内力F 的平均功率为1.5 W解析 由图甲得F 1=1 N ,F 2=3 N ,由图乙知2 s 内滑块的加速度不变,即为a =1-02-1m/s 2=1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1+f =ma ,F 2-f =ma ,而f =μmg ,解得f =1 N ,μ=0.05,m =2 kg ,选项A 、B 均错误;由v -t 图象面积法得第1 s 内滑块的位移s 1=12×(-1)×1 m =-0.5 m ,第1 s 内摩擦力对滑块做功为W 1=-f ·|s 1|=-0.5 J ,选项C 错误;第2 s 内力F 的平均功率为F 2·v 1+v 22=3×0+12 W =1.5 W ,选项D 正确.答案 D二、多项选择题7.(2014·贵州六校联考)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以某一速度从固定斜面底端冲上倾角α=30°的斜面,其加速度为34g ,该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则此过程中正确的是( )。
步步高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专题五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2014高考)Word版含答
专题五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考纲解读 1.能熟练分析物体在各过程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2.会分析相邻过程的关联量,能找到解答问题的关键点.3.能够根据不同运动过程的特点,合理选择物理规律.考点一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有的运动过程只涉及分析力或求解力而不涉及能量问题,则常常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若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例1 如图1所示为某游戏装置的示意图.高处的光滑水平平台上有一质量为m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A 点,平台的左端有一竖直固定的光滑半圆形细管BC ,其半径为2R ,与水平面相切于C 点,CD 为一段长度为5R 的粗糙水平轨道,在D 处有一竖直固定的半径为R 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DE ,E 点切线竖直,在E 点正上方有一离E 点高度也为R 的旋转平台,在旋转平台的一条直径上开有两个离轴心距离相等的小孔M 、N ,平台以恒定的角速度旋转时两孔均能经过E 点的正上方.某游戏者在A 点将滑块瞬间弹出,滑块第一次到达C 点时速度v 0=3gR ,经过轨道CDE ,滑块第一次滑过E 点进入M 孔,又恰能从N 孔落下,已知滑块与CD 部分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1(1)游戏者对滑块所做的功;(2)滑块第一次返回到C 点时对细管的压力; (3)平台转动的角速度ω.解析 (1)从A 点到C 点,由动能定理得 W +mg ·4R =12m v 20求得W =0.5mgR(2)从第一次经过C 点到第一次返回C 点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μmg ·5R =12m v 2C -12m v 20 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C 2R联立求得F N =4.5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对细管的压力为F N ′=4.5mg 方向竖直向下.(3)从第一次经过C 点到M 点,由动能定理得 -μmg ·5R -mg ·2R =12m v 2M -12m v 20 从点M 落回到点N 的时间为t =2v M g对转盘有t =(2n +1)πω(n =0、1、2……)(或t =(2n -1)πω(n =1、2、3……))联立求得ω=(2n +1)πgR 4R (n =0、1、2……)(或ω=(2n -1)πgR4R (n =1、2、3……))答案 见解析考点二 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有的运动过程只涉及分析力或求解力而不涉及能量问题,则常常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若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往往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求解.例2 如图2所示,半径R =1.0 m 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一个端点B和圆心O 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另一端点C 为轨道的最低点.C 点右侧的水平路面上紧挨C 点放置一木板,木板质量M =1 kg ,上表面与C 点等高,将质量m =1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 点以v 0=1.2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从轨道的B 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木板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05.sin 37°=0.6,取g =10 m/s 2.试求:图2(1)物块经过轨道上的B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v B ; (2)A 、B 两点的高度差h ;(3)物块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v C ;(4)设木板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则木板至少多长才能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滑下?解析 (1)设物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B ,则: v B sin 37°=v 0 v B =2 m/s(2)v B cos 37°=2gh h =0.128 m(3)设物块经过C 点的速度为v C ,由动能定理得: mg (R +R sin 37°)=12m v 2C -12m v 2B v C =6 m/s(4)物块在木板上滑动时,设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则: μ1mg =ma 1μ1mg -μ2(M +m )g =Ma 2 解得:a 1=2 m/s 2,a 2=1 m/s 2设物块和木板经过时间t 达到共同速度为v ,其位移分别为x 1、x 2,则 对物块:v =v C -a 1t 对木板:v =a 2t 解得:t =2 s ,v =2 m/s设木板长度至少为L ,由题意得:L ≥x 1-x 2 其中:x 1=v C +v 2t =8 mx 2=v2t =2 m联立解得:L ≥6 m即木板长度至少6 m 才能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滑下. 答案 (1)2 m/s (2)0.128 m (3)6 m/s (4)6 m突破训练 如图3所示,x 轴与水平传送带重合,坐标原点O 在传送带的左端,传送带长L =8 m ,匀速运动的速度v 0=5 m/s.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x P =2 m 的P 点.小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Q 点后恰好能冲上光滑圆弧轨道的最高点N 点.若小物块经过Q 处无机械能损失,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3(1)N 点的纵坐标;(2)从P 点到Q 点,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系统产生的热量;(3)若将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的某些位置,最终小物块均能沿光滑圆弧轨道运动(小物块始终在圆弧轨道运动不脱轨)到达纵坐标y M =0.25 m 的M 点,求这些位置的横坐标范围.答案 (1)1 m (2)12.5 J (3)7 m ≤x ≤7.5 m 和0≤x ≤5.5 m 解析 (1)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μg =5 m/s 2 设小物块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所用时间为t t =v 0a=1 s 运动的位移Δx =v 022a =2.5 m <x PQ在N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mg =m v 2NR从Q 到N 的运动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12m v 20=mgy N +12m v 2N 又R =y N2,解得y N =1 m(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 x =v 0t -Δx =2.5 m产生的热量Q =μmgx =12.5 J(3)设在坐标为x 1处将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若刚能到达圆心右侧的M 点, 由能量守恒得:μmg (L -x 1)=mgy M 代入数据解得x 1=7.5 m当小物块恰好到达与圆心等高的右侧时 μmg (L -x 2)=12mgy N代入数据解得x 2=7 m若刚能到达圆心左侧的M 点,则必定恰好能通过最高点C ,μmg (L -x 3)=mgy N +12m v 2Nmg =m v 2NR,可解得x 3=5.5 m故小物块放在传送带上的位置坐标范围 7 m ≤x ≤7.5 m 和0≤x ≤5.5 m26.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力学综合题例3 如图4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块轻轻地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 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从B 点沿圆弧切线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弧轨道.B 、C 为圆弧轨道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R =1.0 m ,圆弧轨道对应的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O ,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0.8 m ,小物块离开C 点后恰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 s 后经过D 点,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13.(g =10 m/s 2,sin 37°=0.6,cos 37 °=0.8)图4(1)求小物块离开A 点时的水平初速度v 1的大小; (2)求小物块经过O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传送带的速度为5 m/s ,求P 、A 间的距离;(4)求斜面上C 、D 间的距离. 审题与关联解析 (1)对于小物块,由A 点到B 点,有v 2y =2gh 在B 点,有tan θ2=v y v 1所以v 1=3 m/s(2)对于小物块,从B 点到O 点,由动能定理知mgR (1-cos θ2)=12m v 2O -12m v 2B 其中v B =v 21+v 2y =32+42 m/s =5 m/s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在O 点,有F N -mg =m v 2O R ,所以F N =43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为F N ′=43 N ,方向竖直向下 (3)对于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加速的过程有μ2mg =ma 设P 、A 间的距离为x P A ,则x P A =v 212a =v 212μ2g=1.5 m(4)小物块沿斜面上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2+μ1mg cos θ2=ma 1解得a 1=10 m/s 2小物块沿斜面下滑时有mg sin θ2-μ1mg cos θ2=ma 2解得a 2=6 m/s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v C =v B =5 m/s 小物块由C 点上升到最高点历时t 1=v Ca 1=0.5 s小物块由最高点回到D 点历时 t 2=0.8 s -0.5 s =0.3 s故x CD =v C 2t 1-12a 2t 22,解得x CD =0.98 m答案 (1)3 m/s (2)43 N ,方向竖直向下 (3)1.5 m (4)0.98 m高考题组1.(2013·北京理综·23)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两个阶段.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F =kx (x 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 为常量).质量m =50 kg 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 0=0.10 m ;在预备运动中,假定运动员所做的总功W 全部用于增加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Δt =2.0 s ,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x 1.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图5(1)求常量k ,并在图5中画出弹力F 随x 变化的示意图; (2)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 m ;(3)借助Fx 图象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x 1和W 的值. 答案 (1)5000 N/m 见解析图 (2)5 m (3)W =12kx 2 1.1 m 2.5×103 J解析 (1)运动员静止在蹦床上时受力平衡,则mg =kx 0. 代入数据得:k =5000 N/m Fx 图象如图(2)运动员从x =0处离开床面,离开床后做竖直上抛运动,且腾空时间为2 s ,其上升、下落时间相等,h m =12g ⎝⎛⎭⎫Δt 22=12×10×⎝⎛⎭⎫222 m =5 m (3)由图象可知弹簧弹力做功应为Fx 曲线下的面积,其规律为W =12kx 2.在运动员从最低点到最高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12kx 21=mg (h m +x 1)代入数据得:x 1=1.1 m运动员所做的总功W =mg (h m +x 0)-12kx 20≈2.5×103J 模拟题组2.如图6所示,质量为2 kg 的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小车的上表面由水平面和斜面构成,斜面顶端和底端的高度差为1.8 m .小车左边缘的正上方用长2.5 m 的细绳拴一质量为0.5 kg 的物块,将细绳拉离竖直方向60°角后由静止释放,当物块运动到悬点的正下方时悬线断开,物块从小车的左边缘滑上小车后,先在其表面上沿水平方向运动,经过1 s 时间物块离开小车,然后做曲线运动,某时刻恰好与斜面的底端相碰,已知小车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6(1)悬线断开前所受最大拉力的大小; (2)小车上表面水平部分的长度; (3)小车表面的斜面部分倾角的正切值. 答案 (1)10 N (2)3.75 m (3)1.2解析 (1)物块由静止摆动到悬点正下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l (1-cos 60°)=12m v 2 解得v =5 m/s物块摆到悬点正下方时F -mg =m v 2l解得F =10 N(2)物块在小车上表面运动时加速度大小a 1=μmgm =2 m/s 2位移x 1=v t -12a 1t 2=4 m小车的加速度a 2=μmgM =0.5 m/s 2位移x 2=12a 2t 2=0.25 m小车上表面水平部分长度Δx =x 1-x 2=3.75 m (3)物块脱离小车上表面时的速度v 1=v -a 1t =3 m/s 小车的速度v 2=a 2t =0.5 m/s设物块从离开小车到与斜面的底端相碰所用时间为t 1,物块在竖直方向上h =12gt 21,t1=2hg=0.6 s 斜面水平长度x =(v 1-v 2)t 1=1.5 m设斜面倾角为θ,则斜面倾角的正切值tan θ=hx=1.23.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某物理小组提出了下列的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长为L =2.0 m 的粗糙倾斜轨道AB ,通过水平轨道BC 与竖直圆轨道相连,出口为水平轨道DE ,整个轨道除AB 段以外都是光滑的,其中AB 与BC 轨道以微小圆弧相接,如图7所示,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v 0=4.0 m/s ,从某一个高度水平抛出,到A 点时速度方向恰沿AB 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已知物块与倾斜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7(1)小物块的抛出点和A 点的高度差;(2)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AB ,则竖直圆轨道的半径R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3)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从水平轨道DE 滑出,求竖直圆轨道的半径R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答案 (1)0.45 m (2)R ≥1.65 m (3)R ′≤0.66 m解析 (1)设抛出点和A 点的高度差为h ,从抛出点到A 点时有: v y =2gh ,且v yv 0=tan 37°联立以上两式并代入数据得h =0.45 m.(2)小物块到达A 点时的速度:v A =v 20+v 2y =5 m/s从A 到B ,由动能定理:mgL sin 37°-μmg cos 37°·L =12m v 2B -12m v 2A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AB ,则小物块沿圆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不能超过圆心,即: 12m v 2B≤mgR ,解得R ≥1.65 m (3)小物块从B 运动到轨道最高点机械能守恒:12m v 2B =12m v 2+mg ×2R ′ 在最高点有:m v 2R ′≥mg由以上各式解得R ′≤0.66 m ,此时小物块不离开轨道,且能从水平轨道DE 滑出.(限时:45分钟)1.如图1所示,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 ,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 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 处的墙上,另一端恰位于坡道的底端O 点.已知在OM 段,物块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1(1)物块滑到O 点时的速度大小;(2)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最大压缩量为d 时的弹性势能(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3)若物块A 能够被弹回到坡道上,则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答案 (1)2gh (2)mgh -μmgd (3)h -2μd 解析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12m v 2解得v =2gh .(2)在水平滑道上物块A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μmgd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 v 2=E p +μmgd以上各式联立得E p =mgh -μmgd .(3)物块A 被弹回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仍为W =μmgd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 p =μmgd +mgh ′所以物块A 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h -2μd .2.如图2所示,长l =1 m 、厚度h =0.2 m 的木板A 静止在水平面上,固定在水平面上、半径r =1.6 m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PQ 的底端与木板A 相切于P 点,木板与圆弧轨道紧靠在一起但不粘连.现将小物块B 从圆弧上距P 点高度H =0.8 m 处由静止释放,已知A 、B 质量均为m =1 kg ,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g 取10 m/s 2.求:图2(1)小物块刚滑到圆弧轨道最低点P 处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2)小物块从刚滑上木板至滑到木板左端过程中对木板所做的功; (3)小物块刚落地时距木板左端的距离. 答案 (1)20 N (2)49J (3)0.42 m解析 (1)对B 下滑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12m v 2,解得 v =2gH =4 m/s小物块滑到最低点P 处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解得F N =mg +m v 2r=2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 ′=20 N(2)从小物块刚滑上木板至滑到木板左端过程中,对B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 1=μ1mg m=μ1g =4 m/s 2 小物块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 2=μ1mg -μ2·2mg m=2 m/s 2 木板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又由l =x B -x Ax B =v t -12a 1t 2 x A =12a 2t 2 代入数据解得t =13s(t =1 s 舍去) 对A 由动能定理得W =μ1mg ·12a 2t 2=49J (3)B 离开木板后以v 1=v -a 1t =83 m/s 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至落地所需时间由h =12gt ′2,得t ′= 2h g=0.2 s 木板A 将以v 2=a 2t =23 m/s 、加速度a 3=μ2mg m=μ2g =1 m/s 2做匀减速运动,物块B 落地时,两者相距Δx =v 1t ′-(v 2t ′-12a 3t ′2) 代入数据得Δx =0.42 m3.如图3甲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坐标系xOy 内的光滑轨道由半圆轨道OBD 和抛物线轨道OA 组成,OBD 和OA 相切于坐标原点O 点,半圆轨道的半径为R ,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OA 轨道上高H 处的某点由静止滑下.图3(1)若小球从H =3R 的高度静止滑下,求小球刚过O 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2)若用力传感器测出滑块经过圆轨道最高点D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F ,并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压力F 与高度H 的关系图象,取g =10 m/s 2.求滑块的质量m 和圆轨道的半径R . 答案 (1)7mg ,方向竖直向下 (2)0.1 kg 0.2 m解析 (1)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 v 20在O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0R解得F N =7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刚过O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7mg ,方向竖直向下(2)由题图乙可知,当H 大于0.5 m 时,小球才能通过D 点.当H 1=0.5 m 时,有mg (H 1-2R )=12m v 2D 1mg =m v 2D 1R解得R =0.2 m当H 2=1 m 时,有mg (H 2-2R )=12m v 2D 2F 2+mg =m v 2D 2RF 2=5 N解得m =0.1 kg4.如图4所示,AB 为一光滑固定轨道,AC 为动摩擦因数μ=0.25的粗糙水平轨道,O 为水平地面上的一点,且B 、C 、O 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B 、C 两点的高度差为h ,C 、O 两点的高度差也为h ,AC 两点相距s =2h .若质量均为m 的两滑块P 、Q 从A 点以相同的初速度v 0分别沿两轨道滑行,到达B 点或C 点后分别水平抛出.求:图4(1)两滑块P 、Q 落地点到O 点的水平距离;(2)欲使两滑块的落地点相同,滑块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3)若滑块Q 的初速度v 0已满足(2)的条件,现将水平轨道AC 向右延伸一段L ,要使滑块Q 落地点距O 点的距离最远,L 应为多少?答案 (1)2v 20-2gh ·h g v 20-gh ·2h g (2)v 0=3gh (3)154h 解析 (1)滑块P 从A 到B 过程机械能守恒:12m v 20=12m v 2B +mgh 得v B =v 20-2gh 从B 点抛出后:x 1=v B t P ,2h =12gt 2P得x 1=2v 20-2gh · h g滑块Q 从A 到C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gs =12m v 2C -12m v 20又μ=0.25,s =2h ,得v C =v 20-gh从C 点抛出后:x 2=v C t Q ,h =12gt 2Q 得x 2=v 20-gh · 2h g(2)依题意有:x 1=x 2,解得:v 0=3gh所以滑块的初速度v 0应满足v 0=3gh(3)由动能定理得:-μmg (s +L )=12m v 2-12m v 20滑块Q 从水平轨道AC 向右延伸的最右端抛出后:x =v t Q ′,h =12gt Q ′2,距O 点的距离为d =L +x 从而得d =4h 2-hL +L ,当L =154h 时,d 取最大值为174h。
功能关系在力学的应用
功能关系在力学的应用功能关系在力学的应用姓名学号班级【知识要点回顾】1.做功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常用求变力做功的方法有:,线性变化的力,,,.功率等于力和力的方向上的的乘积.2.常见几种力做功的特点(1)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功与无关.(2)摩擦力做功的特点①单个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②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 ,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转移,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 2 -他形式的能;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 ,且总为 ,在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不仅有相互摩擦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还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的乘积.③摩擦生热,是指滑动摩擦生热,静摩擦不会生热.3.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1)重力的功等于的变化,即WG= .(2)弹力的功等于的变化,即W弹= .(3)合力的功等于的变化,即WF合= .(4)重力之外(除弹簧弹力)的其它力的功等于的变化,W其它=ΔE.(5)一对滑动摩擦力的功等于的变化,Q=F·l相对.- 3 -(6)分子力的功等于的变化.题型1 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应用例1 (2010·江苏卷·8)如图1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 B.然后,将A着地,抬高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块从B由静止开始滑到A.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有( )A.物块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B.物块从顶端滑到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C.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D.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 4 -题型2 动能定理与动力学方法的应用例2 (2010·福建卷·22)如图2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置于水平面.t=0时,电动机通过水平细绳以恒力F拉木板B,使它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B =1.0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的质量mA和B的质量 mB均为2.0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物体A刚运动时的加速度aA;(2)t=1.0 s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3)若t=1.0 s时,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立即调整为P′=5 W,并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功率不变,t=3.8 s时物体A的速度为1.2 m/s.则t=1.0 s到t=3.8 s这段时间内木板B的位移为多少?- 5 -题型3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例3如图3所示,水平轨道上轻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P 点.现用一质量m=0.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将弹簧压缩后释放,物块经过P点时的速度v0=18 m/s,经过水平轨道右端Q点后恰好沿半圆轨道的切线进入竖直固定的圆轨道,最后物块经轨道最低点A抛出后落到B点,若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R=1- 6 -m,P到Q的长度l=1 m,A到B的竖直高度h=1.25 m,取g=10 m/s2. (1)求物块到达Q 点时的速度大小(保留根号);(2)判断物块经过Q点后能否沿圆周轨道运动;(3)求物块水平抛出的位移大小.题型4 功能观点与动力学观点综合应用例4 如图5所示,光滑绝缘水平轨道MN 的右端N与水平传送带平滑连接.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3.0 m/s向右运动,其右端处平滑连接着一个处于竖直平面内、半径R=0.40 m的光滑半圆轨道PQ,N、P间距L=0.80 m,两个- 7 -质量均为m=0.20 kg的小滑块A、B置于水平导轨MN上,A滑块带电量为q=+2.0×10-4 C,长为r=5.0 m的轻质绝缘细绳一端与滑块A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滑块A的正上方O′处,且细绳处于拉直状态,滑块B不带电.开始时滑块A、B用绝缘细绳相连,其间夹有一压缩的轻质绝缘弹簧,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剪断AB 之间细绳,弹簧弹开(忽略其伸长量),与此同时在竖直虚线左侧空间施加一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2.0×104 N/C,方向竖直向上.滑块B脱离弹簧后滑上传送带,从右端滑出并恰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最高点Q,已知滑块B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5 16,g=10 m/s2.求:(1)滑块B在半圆轨道P处对轨道压力FN的- 8 -大小;(2)从滑块A被弹开到绳刚绷紧所用的时间t.四.随堂巩固:1.如图所示,将质量m=2kg的一个小钢球(可看成质点)从离地面H=2m高处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入泥潭并陷入泥中h=5cm深处,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中小钢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小钢球机械能的减少量B.整个过程中重力做功为40JC.整个过程中小钢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小钢球克服阻力做的功D.泥对小钢球的平均阻力为820N2.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 f.物块滑到- 9 -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s.在此过程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动能为(F -F f)(l+s)B.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F f sC.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 f(l+s)D.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s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相对静止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机做的功为12m v2 B.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 v2 C.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2m v2D.电动机增加的功率为μmg v 4.如图所示,轻且不可伸长- 10 -华冲中学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导学案的线悬挂质量为500g的圆柱体,圆柱体又套在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框架内,框架槽沿竖直方向,质量为200g,自悬线静止于竖直位置开始,框架在水平恒力F=20.0N的作用下移至图中位置.线长L=20.0cm,不计一切摩擦,求圆柱体在此瞬时位置的速度.(取g=10m/s2)5.(2009·山东省实验中学测试)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高为h的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A处无初速度滑下,槽的底端B与水平传送带相接,传送带的运行速度恒为v0,两轮轴心间距为L,滑块滑到传送带的末端时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滑块到B点时速度小于v0).求:(1)滑块到达底端B时的速度v;(2)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此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产生的热量Q.- 11 -。
功能关系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功能关系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作者:陈强
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4年第08期
功能关系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在历年的高考中都牵涉到这方面的试题,而在这方面的学习,一定要认识到什么样的功可以转化为什么样子的能,合理的利用这两者的关系,就可以对能量方面的问题得到很好地解答.
1功能关系在物理中的意义
经过新课改下的物理比以往有了很大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不仅课题内容得到了加深,而且也要求了教师对教学方法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程了;而对于功和能这方面,课题内容也增加了不少的内容,涉及范围也得到了扩充,如在力学、热学、光学以及电磁学等方面都牵涉到了功能关系的应用,所以,合理的运用好功能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对现在的物理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一词高度总结各种作用力是对应于不同形式的能量的变化关系,定性分析了能量转换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高中阶段的应用程序更多的是函数关系和定性分析,并非如此简单,因此,需要在学习中须将多个定量的功能关系总结出来,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牢牢把握和熟练应用它具有深远的意义.
2功能关系在物理中的应用
在历年的物理高考题中,我们都会看到有关能量和功方面的试题,而功和能也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在利用功能关系解题时,我们可以不用考虑在转化过程中力的作用细节,需要考虑的
只是能量的转化关系及其始末状态,这样就能更好的把握住问题的实质,这样就使得同学们的思路变得清晰简捷,而且利用功能关系也可以解决一些连牛顿定律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用
例题加以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定位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力学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常以选择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考题常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题目的综合性较强.应考策略:深刻理解功能关系,综合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考题1 力学中的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例1 如图1所示,足够长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物块a 通过平行于斜面的轻绳跨过光滑轻滑轮与物块b 相连,b 的质量为m .开始时,a 、b 均静止且a 刚好不受斜面摩擦力作用.现对b 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 ,使a 、b 做加速运动,则在b 下降h 高度过程中( )图1A .a 的加速度为F mB .a 的重力势能增加mghC .绳的拉力对a 做的功等于a 机械能的增加D .F 对b 做的功与摩擦力对a 做的功之和等于a 、b 动能的增加审题突破 重力势能的变化和什么力做功相对应?机械能的变化和什么力做功相对应?动能的变化又和什么力做功相对应? 答案 BD1.如图2所示,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小物块上,使小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小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x.此过程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图2A.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f)·(L+x)B.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fxC.小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L+x)D.小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L+x)答案ABC解析小物块受到的合外力是F-f,位移为L+x,由动能定理可得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f)(L+x),同理小车的动能也可由动能定理得出为fx;由于小物块和小车间的滑动摩擦力产生内能,小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小于F(L+x).2.(2014·广东·16)图3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图3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答案 B解析由于车厢相互撞击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存在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缓冲器的机械能减少,选项A错误,B正确;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垫板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选项C、D错误.3.如图4甲所示,一倾角为37°的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现将一质量m=1 kg的小物体抛上传送带,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沿传送带向上为正方向,g=10 m/s2,sin 37°=0.6,cos 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75B .0~8 s 内物体位移的大小为18 mC .0~8 s 内物体机械能的增量为90 JD .0~8 s 内物体与传送带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126 J 答案 AC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分析,前6秒钟,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沿传送带向上,大小为a =1 m/s 2,根据物体在传送带上受力分析有μmg cos θ-mg sin θ=ma ,整理得μ=0.875,选项A 正确.0~8 s 内物体位移等于前8秒钟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时间轴上面的部分代表位移为正,下面的部分代表位移为负,结合图像得位移x =(2+6)×42-2×22m =14 m ,选项B 错误.0~8 s 内物体动能增加量为12m ×v 2-12m ×v 20=6 J ,重力势能增加mgx ×sin θ=84 J ,机械能增加量为6 J +84 J =90 J ,选项C 正确.摩擦生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2秒:Q 1=μmg cos θ×v 02t 1=14 J ,第二部分为2~6 s ,摩擦生热Q 2=μmg cos θ×v2t 2=56 J ,最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二者没有相对运动,不产生热量,所以0~8 s 内物体与传送带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1+Q 2=70 J ,选项D 错误.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即W G =-ΔE p . 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即W 弹=-ΔE p . 3.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即W =ΔE k .4.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即W 其他=ΔE . 5.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中内能的变化,即Q =fl 相对考题2 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例2 光滑圆轨道和两倾斜直轨道组成如图5所示装置,其中直轨道bc 粗糙,直轨道cd 光滑,两轨道相接处为一很小的圆弧.质量为m =0.1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到达轨道最高点a 时的速度大小为v =4 m /s ,当滑块运动到圆轨道与直轨道bc 的相切处b 时,脱离圆轨道开始沿倾斜直轨道bc 滑行,到达轨道cd 上的d 点时速度为零.若滑块变换轨道瞬间的能量损失可忽略不计,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R =0.25 m ,直轨道bc 的倾角θ=37°,其长度为L =26.25 m ,d 点与水平地面间的高度差为h =0.2 m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求:图5(1)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a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与直轨道bc 间的动摩擦因数; (3)滑块在直轨道bc 上能够运动的时间.审题突破 (1)在圆轨道最高点a 处滑块受到的重力和轨道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2)从a 点到d 点重力与摩擦力做功,全程由动能定理即可求解;(3)分别对上滑的过程和下滑的过程中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然后结合运动学的公式,即可求得时间.解析 (1)在圆轨道最高点a 处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N =m v 2R,得N =m (v2R-g )=5.4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a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5.4 N. (2)从a 点到d 点全程,由动能定理得:mg (R +R cos θ+L sin θ-h )-μmg cos θ·L =0-12m v 2μ=g (R +R cos θ+L sin θ-h )+v22gL cos θ=0.8(3)设滑块在bc 上向下滑动的加速度为a 1,时间为t 1,向上滑动的加速度为a 2,时间为t 2,在c 点时的速度为v c .由c 到d :12m v 2c =mghv c =2gh =2 m/sa 点到b 点的过程:mgR (1+cos θ)=12m v 2b -12m v 2v b =v 2+2gR (1+cos θ)=5 m/s在轨道bc 上:下滑:L =v b +v c 2t 1 t 1=2L v b +v c =7.5 s上滑: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a 2=g sin θ+μg cos θ=12.4 m/s 2 0=v c -a 2t 2t 2=v c a 2=212.4s ≈0.16 sμ>tan θ,滑块在轨道bc 上停止后不再下滑 滑块在bc 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 t 总=t 1+t 2=(7.5+0.16) s =7.66 s 答案 (1)5.4 N (2)0.8 (3)7.66 s4.如图6(a)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v 0沿足够长斜面向上运动,此物体在斜面上的最大位移与斜面倾角的关系由图(b)中的曲线给出.设各种条件下,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不变.g =10 m/s 2,试求:图6(1)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的初速度大小; (3)θ为多大时,x 值最小.答案 (1)33 (2)5 m/s (3)π3解析 (1)由题意可知,当θ为90°时,v 0=2gh ①由题图b 可得:h =54 m当θ为0°时,x 0=543 m ,可知物体运动中必受摩擦阻力.设动摩擦因数为μ,此时摩擦力大小为μmg ,加速度大小为μg .由运动学方程得 v 20=2μgx 0②联立①②两方程:μ=33(2)由①式可得:v 0=5 m/s(3)对于任意一角度,利用动能定理得对应的最大位移x 满足的关系式 12m v 2=mgx sin θ+μmgx cos θ 解得x =v 202g (sin θ+μcos θ)=h sin θ+μcos θ=h 1+μ2sin (θ+φ)其中μ=tan φ,可知x 的最小值为x =h 1+μ2=32h ≈1.08 m 对应的θ=π2-φ=π2-π6 =60°=π31.应用动力学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分析物体的运动.2.应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运动过程的选取,可以全过程列式,也可以分过程列式. (1)如果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不同运动性质的阶段(如加速、减速阶段),可以分段应用动能定理,也可以对全程应用动能定理,一般对全程列式更简单.(2)因为动能定理中功和动能均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动能定理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在中学物理中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3)动能定理通常适用于单个物体或可看成单个物体的系统.如果涉及多物体组成的系统,因为要考虑内力做的功,所以要十分慎重.在中学阶段可以先分别对系统内每一个物体应用动能定理,然后再联立求解.考题3 综合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例3 (14分)如图7所示,倾角θ=30°、长L =4.5 m 的斜面,底端与一个光滑的14圆弧轨道平滑连接,圆弧轨道底端切线水平.一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最高点A 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过斜面底端B 后恰好能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C ,又从圆弧轨道滑回,能上升到斜面上的D 点,再由D 点由斜面下滑沿圆弧轨道上升,再滑回,这样往复运动,最后停在B 点.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6,g =10 m/s 2,假设物块经过斜面与圆弧轨道平滑连接处速率不变.求:图7(1)物块经多长时间第一次到B 点;(2)物块第一次经过B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3)物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解析 (1)物块沿斜面下滑时, mg sin θ-μmg cos θ=ma (2分) 解得:a =2.5 m/s 2(1分) 从A 到B ,物块匀加速运动,由L =12at 2(1分)可得t =3105s(1分)(2)因为物块恰好到C 点,所以到C 点速度为0.设物块到B 点的速度为v ,则mgR =12m v 2(2分)N -mg =m v 2R (1分)解得N =3mg =30 N(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为N ′=30 N ,方向向下(1分)(3)从开始释放至最终停在B 处,设物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为s ,则mgL sin θ-μmgs cos θ=0(3分) 解得s =9 m(1分)答案 (1)3105s (2)30 N ,方向向下 (3)9 m(18分)如图8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 点以v 0=1.8 m /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 点时,恰好沿C 点的切线方向进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无碰撞地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 点的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已知传送带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行的速度为v =3 m/s ,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2 m ,C 点和圆弧的圆心O 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53°=0.8,cos 53°=0.6.求:图8(1)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小物块从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答案 (1)22.5 N ,方向竖直向下 (2)32 J解析 (1)设小物体在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C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C 点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53°,则由几何关系可得:v C =v 0cos θ= 1.8cos 53° m /s =3 m/s ①由C 点到D 点,由动能定理得:mgR (1-cos θ)=12m v 2D -12m v 2C ②小物块在D 点,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mg =m v 2DR③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N ′=N ④ 联立①②③④得:N ′=22.5 N ,方向竖直向下(2)设小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μmg m=μg =0.5×10 m /s 2=5 m/s 2⑤小物块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 1,向左通过的位移为x 1,传送带向右运动的距离为x 2,则: v D =at 1⑥x 1=12at 21⑦x 2=v t 1⑧小物块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和传送带速度相同时间为t 2,向右通过的位移为x 3,传送带向右运动的距离为x 4,则 v =at 2⑨x 3=12at 22⑩x 4=v t 2⑪整个过程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为: x =x 1+x 2+x 4-x 3⑫ 产生的热量为:Q =μmgx ⑬ 联立⑤~⑬解得:Q =32 J知识专题练 训练5题组1 力学中的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1.将质量为m 的小球在距地面高度为h 处抛出,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 0,小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v 0,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对于小球下落的整个过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小于mghB .重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mghC .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小于m v 20D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答案 AB解析 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动能变大了,重力做的功大于空气阻力所做的功,而这个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mgh ,所以选项A 、B 正确;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小球动能的变化量:W 合=ΔE k =12m (2v 0)2-12m v 20=32m v 20>m v 20,选项C 错误;因为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所以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选项D 错误. 2.如图1所示,足够长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为θ,物块a 通过平行于传送带的轻绳跨过光滑轻滑轮与物块b相连,b的质量为m,开始时a、b及传送带均静止,且a不受传送带摩擦力作用,现让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则在b上升h高度(未与滑轮相碰)过程中()图1A.物块a重力势能减少mghB.摩擦力对a做的功大于a机械能的增加C.摩擦力对a做的功小于物块a、b动能增加之和D.任意时刻,重力对a、b做功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答案ABD解析由题意m a g sin θ=mg,则m a=msin θ.b上升h,则a下降h sin θ,则a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 a gh sin θ=mgh,故A正确.摩擦力对a做的功等于a、b机械能的增加量.所以摩擦力对a做的功大于a的机械能增加量.因为系统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量,故B正确,C错误.任意时刻a、b的速率相等,对b,克服重力的瞬时功率P b=mg v,对a有:P a=m a g v sin θ=mg v,所以重力对a、b做功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故D正确.故选A、B、D.题组2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3.某家用桶装纯净水手压式饮水器如图2所示,在手连续稳定的按压下,出水速度为v,供水系统的效率为η,现测量出桶底到出水管之间的高度差H,出水口倾斜,其离出水管的高度差可忽略,出水口的横截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出水口单位时间内的出水体积Q=v SB .出水口所出水落地时的速度2gHC .出水后,手连续稳定按压的功率为ρS v 32η+ρv SgH ηD .手按压输入的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出水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答案 AC解析 由题意知,设流水时间为t ,则水柱长v t ,体积Q ′=v tS ,可得:单位时间内的出水体积Q =v S ,所以A 正确;设落地的速度为v 1,根据动能定理mgH =12m v 21-12m v 2,故水落地时的速度不等于2gH ,所以B 错误;设t 时间内,供水质量为m ,人做功为W ,根据供水系统的效率为η可得:η=mgH +12m v 2W ,其中m =ρv tS 代入得P =ρS v 32η+ρv SgH η,所以C 正确,D 错误.4.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从 h 高处的a 点沿圆弧轨道ab 滑入水平轨道bc ,滑块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滑块在a 、c 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均为v ,ab 弧长与bc 长度相等.空气阻力不计,则滑块从a 到c 的运动过程中( )图3A .小球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B .小球在bc 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12mgh C .小球经b 点时的速度大于gh +v 2D .小球经b 点时的速度等于2gh +v 2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在小球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摩擦力做负功,动能在减少,所以A 错误;从a 到c 根据动能定理:mgh -W f =0可得全程克服阻力做功W f =mgh ,因在ab 段、bc段摩擦力做功不同,故小球在bc 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不等于mgh 2,所以B 错误;在ab 段正压力小于bc 段的正压力,故在ab 段克服摩擦力做功小于在bc 段克服摩擦力做功,即从a 到b 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12mgh ,设在b 点的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mgh -W f ′=12m v ′2-12m v 2,所以v ′>gh +v 2,故C 正确,D 错误. 5.如图4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光滑轨道,其中AB 是长为x =10 m 的水平直轨道,BCD 是圆心为O 、半径为R =10 m 的34圆弧轨道,两轨道相切于B 点.在外力作用下,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 点时撤除外力.已知小球刚好能沿圆轨道经过最高点C ,重力加速度为g =10 m/s 2.求:图4(1)小球在AB 段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2)小球从D 点运动到A 点所用的时间.(结果可用根式表示)答案 (1)25 m/s 2 (2)(5-3) s解析 (1)小滑块恰好通过最高点,则有:mg =m v 2C R解得v C =gR =10 m/s从B 到C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m v 2B =12m v 2C+mg ·2R 解得v B =5gR =10 5 m/s从A →B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 2B =2ax解得a =25 m/s 2(2)从C 到D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m v 2D =12m v 2C+mg ·R 解得v D =3gR =10 3 m/s由C 到B 再到A 的过程机械能守恒,故v A =v B =10 5 m/s小球从D →A 做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运动,由速度公式得:v A =v D +gt解得t =(5-3) s题组3 综合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6.如图5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A 点,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B 点.水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MNP ,其形状为半径R =0.8 m 的圆环剪去了左上角135°的圆弧,MN 为其竖直直径,P 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也是R .用质量m 1=0.4 kg 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 点,释放后弹簧恢复原长时物块恰停止在B 点.用同种材料、质量为m 2=0.2 kg 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 点释放,物块过B 点后做匀变速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6t -2t 2,物块飞离桌面后由P 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不计空气阻力g =10 m/s 2,求:图5(1)物块m 2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v 0及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2)BP 之间的水平距离;(3)判断m 2能否沿圆轨道到达M 点(要有计算过程);(4)释放后m 2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答案 (1)6 m/s 0.4 (2)4.1 m (3)不能 (4)5.6 J解析 (1)由物块m 2过B 点后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6t -2t 2与x =v 0t +12at 2比较得: v 0=6 m/s加速度a =-4 m/s 2而-μm 2g =m 2a得μ=0.4(2)设物块由D 点以v D 做平抛运动落到P 点时其竖直速度为v y =2gR根据几何关系有:v y v D=tan 45° 解得v D =4 m/s运动时间为:t =2R g = 1.610s =0.4 s 所以DP 的水平位移为:4×0.4 m =1.6 mBD 间位移为x BD =v 2D -v 202a=2.5 m 所以BP 间位移为2.5 m +1.6 m =4.1 m(3)设物块到达M 点的临界速度为v M ,有:m 2g =m 2v 2M Rv M =gR =2 2 m/s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2v M ′2=12m 2v 2D -22m 2gR 解得v M ′=16-8 2 m/s 因为16-82<2 2所以物块不能到达M 点.(4)设弹簧长为AC 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释放m 1时,E p =μm 1gx CB释放m 2时E p =μm 2gx CB +12m 2v 20 且m 1=2m 2可得:E p =m 2v 20=7.2 Jm 2释放后在桌面上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f则由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得:E p =W f +12m 2v 2D 可得W f =5.6 J7.如图6所示,高台的上面有一竖直的14圆弧形光滑轨道,半径R =54m ,轨道端点B 的切线水平.质量M =5 kg 的金属滑块(可视为质点)由轨道顶端A 由静止释放,离开B 点后经时间t =1 s 撞击在斜面上的P 点.已知斜面的倾角θ=37°,斜面底端C 与B 点的水平距离x 0=3 m .g 取10 m/s 2,sin 37° =0.6,cos 37°=0.8,不计空气阻力.图6(1)求金属滑块M 运动至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若金属滑块M 离开B 点时,位于斜面底端C 点、质量m =1 kg 的另一滑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加速运动,恰好在P 点被M 击中.已知滑块m 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求拉力F 大小;(3)滑块m 与滑块M 碰撞时间忽略不计,碰后立即撤去拉力F ,此时滑块m 速度变为4 m/s ,仍沿斜面向上运动,为了防止二次碰撞,迅速接住并移走反弹的滑块M ,求滑块m 此后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答案 (1)150 N (2)13 N (3)(0.5+72) s 解析 (1)从A 到B 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 =12M v 2B 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M v 2B R解得F =15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B 点的压力F ′=F =150 N ,方向竖直向下.(2)M 离开B 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x =v B t =5 m由几何知识可知,m 的位移:s =x -x 0cos 37°=2.5 m 设滑块m 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得:s =12at 2 解得a =5 m/s 2对滑块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sin 37°-μmg cos 37°=ma解得F =13 N(3)撤去拉力F 后,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37°+μmg cos 37°=ma ′解得a ′=8 m/s 2滑块上滑的时间t ′=v a ′=0.5 s 上滑位移:s ′=v 22a ′=1 m 滑块m 沿斜面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37°-μmg cos 37°=ma ″解得a ″=4 m/s 2下滑过程s +s ′=12a ″t ″2 解得t ″=72s 滑块返回所用时间:t =t ′+t ″=(0.5+7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