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间艺术《安塞腰鼓》的文化底蕴
总结安塞腰鼓
总结安塞腰鼓引言安塞腰鼓,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音乐表演中,腰鼓作为一种独特的乐器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对安塞腰鼓进行综合总结,包括其起源、发展、演奏方式以及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起源与发展安塞腰鼓起源于中国陕西省安塞县,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传说,明代末年,安塞县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人们为祈福祈雨,开始在庙堂、庙会等场合表演鼓乐舞蹈。
最初的腰鼓是由单独击打的小鼓演变而来,后来加入了鼓棍,形成了现在的腰鼓形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塞腰鼓发展成为一种集音乐、舞蹈、戏剧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
演奏方式安塞腰鼓的演奏方式独特而丰富。
演奏者结合鼓乐、舞蹈和歌唱,以表达情感和讲述故事。
在演奏中,演奏者大多使用两只鼓和一根鼓棍,通过技巧的击打和鼓棍的旋转、颤动等动作,产生出各种丰富的音乐效果。
此外,舞蹈动作的配合也是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奏者会根据节奏和旋律做出优美、有力的舞蹈动作,使整个演奏过程更加精彩动人。
文化传承意义安塞腰鼓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
首先,安塞腰鼓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并通过音乐、舞蹈等方式传达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价值观。
其次,安塞腰鼓具有丰富的民俗色彩,是人们娱乐、交流、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最后,安塞腰鼓是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对于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结论总之,安塞腰鼓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丰富的艺术形式使得安塞腰鼓在民间艺术界有着独特的地位。
同时,安塞腰鼓也代表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文化,对于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当加强对安塞腰鼓的研究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就是对安塞腰鼓的综合总结。
《安塞腰鼓》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安塞腰鼓》知识点《安塞腰鼓》是一首流传于陕西安塞地区的民间艺术歌曲,下面是关于《安塞腰鼓》的一些知识点:1. 腰鼓:腰鼓是中国传统民间乐器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军事节令乐器,后来发展成民间舞蹈乐器。
腰鼓以鼓面为主要发声部分,鼓面由牛皮或羊皮制成,鼓的身体由木材制成。
2. 安塞:安塞是陕西省延安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黄土高原上。
安塞以腰鼓舞蹈闻名,被誉为“腰鼓之乡”。
3. 历史渊源:《安塞腰鼓》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传始于唐代的长庆年间,而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现在的《安塞腰鼓》乃是民间传承的结果。
4. 剧情梗概:《安塞腰鼓》描绘了一个战乱年代的英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末边塞,男主角安塞腰鼓由于深爱着娇妻顾惜荷,拒绝了国家的征辟,被严刑拷打而死。
悲痛之下,顾惜荷化身为魂灵,呼唤着忠魂安塞重回人间。
最终,在上苍的眷顾下,她成功地唤醒了丈夫的灵魂,两人重聚并共同战胜了外敌。
5. 表演形式:《安塞腰鼓》是一种组合了歌唱、舞蹈和音乐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
演出时,舞者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腰鼓,伴随着鼓点和歌声,展开精彩的舞蹈表演。
6. 技艺要求:《安塞腰鼓》的表演要求舞者有较高的舞蹈功底和节奏感,要求手腕柔韧灵活、肩膀和腰部协调自如。
同时,舞者还要具备较强的音乐和歌唱素养,以确保舞蹈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传承与保护:《安塞腰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
当地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扶持,鼓励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艺术。
8. 影响与推广:《安塞腰鼓》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交流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关注《安塞腰鼓》,推动了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播和推广。
9. 腰鼓文化节: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安塞腰鼓》,安塞地区每年都会举办腰鼓文化节,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安塞腰鼓》文本解读
《安塞腰鼓》文本解读
《安塞腰鼓》是中国传统音乐剧目之一,歌曲有男女对唱,腰
鼓和舞蹈表演。
以下是《安塞腰鼓》歌曲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一段:
安塞腰鼓声声慢,芳草萋萋鹰击长。
此时无声胜有声,静气如
屏动如雷。
安塞腰鼓的“声声慢”表现出民族的沉稳和文化的厚重。
而
“芳草萋萋鹰击长”则是强调在绿草如茵之中鹰飞兰舞这个壮观景象。
这段歌词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寡言少语、藏而不露”的品质,将其表现在安塞腰鼓中,表现出其内在的法则和规律,在静态
中蕴含动态的力量。
第二段:
神州四万八千年,说到底却是陕北。
从孟姜女,到杨家将,茨
城女子唱安塞。
这一段歌词表达着中国文化历史的厚重和源远流长。
“神州四
万八千年”旨在强调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
“说到底却是陕北”则
是强调陕西地域特色。
“茨城女子唱安塞”则反映出这是民间艺术,承载着民间文化的力量。
第三段:
唐朝盛世李白归,还教安塞铁衣舞。
从此吟咏罢明月,不辞远
道万里来。
这段歌词表达了诗人李白在安塞腰鼓文化中的影响。
“唐朝盛
世李白归,还教安塞铁衣舞”表明了李白对这一传统艺术的重视和
承认。
而“从此吟咏罢明月,不辞远道万里来”则表达了中华文化的气度和情怀,承载着诗人的精神力量。
在《安塞腰鼓》的歌曲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传承着古老而厚重的民俗文化。
以此融入现代艺术,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安塞腰鼓主要内容
安塞腰鼓主要内容安塞腰鼓是中国陕西省安塞县地方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是一种以鼓为主要乐器,辅以唢呐、锣、钹等打击乐器和弦乐器演奏的音乐舞蹈表演形式。
安塞腰鼓表现了陕北地区农民勤劳、豁达、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淳朴的生活情趣,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花朵”。
起源与历史安塞腰鼓起源于汉唐时期,经过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今天的形式。
根据传说,安塞腰鼓最早是由一位名叫杨国忠的将军创造,在抗击外敌时用来鼓舞士气。
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并在当地得到广泛发展。
演出形式安塞腰鼓演出通常分为两种形式:室内演出和户外演出。
室内演出通常在剧场、会堂等场所进行,演员穿着彩色的戏服,表演形式多样,包括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
户外演出则是在广场、街头等公共场所进行,演员穿着简单的民族服装,表演形式以鼓点为主。
音乐特点安塞腰鼓的音乐具有浓郁的陕北风味,它采用了陕北地区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一些基本元素,如“二泉映月”、“梁祝”等曲目中常用的旋律和节奏。
同时还吸收了西北地区其他民族音乐的特点,在演奏方式上更加独具一格。
舞蹈特点安塞腰鼓舞蹈动作简洁明快、富有力量感和韵律感。
它通常采用单人或多人合作的方式表现出农民劳动生活中的情景和节日庆典时的欢快氛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跳大神》,这是一种祭祀仪式上常见的舞蹈形式。
文化内涵安塞腰鼓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陕北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陕北农民的生活习惯、信仰观念和精神风貌,表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幸福的愿望。
同时,安塞腰鼓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演出和教学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陕北地区的文化遗产。
现状与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推崇,安塞腰鼓在当地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每年都有大量的观众前来欣赏演出,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安塞腰鼓队伍中。
同时,也有一些专业团体将安塞腰鼓带到国内外进行巡回演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大型民间艺术《安塞腰鼓》的文化底蕴
生态舞蹈 艺术形式 , 具有二千年以上的历 史。独具魅力的表 演形式掀起 了在黄土高原上的狂飙 , 表 演过程 中要 求动作
整 齐一致和队形变化 的规 范性 。 舞蹈表演的整体 气势以及 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表现 出独特 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 底蕴
表现在 两个方面: 一是审美特质 ; 二是表现 的民族精神 。安塞腰 鼓独到文化底蕴表现 出中华 民族 自强不息、 勇往直前的
、
产 生 背 景 及 表 演 内 容
安 塞腰鼓 由来 已久。 安塞地处陕北 , 古代军旅打仗时敲打腰 鼓以增加军 中士气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 ,活泼 奔放 的雄 浑舞 姿, 尽现男子 阳刚之美 。腰鼓这一打击乐器 , 随着历史 的不 断演
进, 作用也在发展变化 。“ 礼乐 ” 制度的形 成与建立 , 其 意义 和影
民 族精 神 。
关键词 : 民间艺术; 安 塞腰 鼓 ; 民族 精 神
中图分类 号 - J 7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1 2 — 0 1 3 7 — 0 2
民间艺术是 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 民间艺术 多发 源于民间 , 是 老百姓喜 闻乐见 的艺术表达方式 , 其艺术类型有很 多 , 包括 : 剪 纸、 戏剧 、 舞蹈 、 绘 画等 。 安塞腰鼓作 为大型 民间艺术展演中的代 表 ,其巾运用 了许多 民族元素 ,例 如 :具有 中国特色的打击乐 器—— “ 鼓。 ” “ 鼓” 是在漫长 的中国悠久历史中 , 上至宫廷下至民 问始终广 为应用并延续 、 发展的打击乐器之一 。 它不但以多种形
种生命 的刚劲 中。 “ 路鼓 ” 的表演形式用于走街 串户时 的表演 ,
安塞腰鼓的民俗文化内容
安塞腰鼓中的民俗文化如下:(一)打鼓祈雨:安塞地区是陕西北部典型的农耕地区,有着浓厚的农耕文化,属于半干旱地区,风沙大,常年干旱少雨。
本地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就是旱灾,几乎年年都有。
以前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的。
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使得求雨成为安塞人民生活和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式。
安塞腰鼓逐渐成为这一重要仪式的核心内容。
求雨仪式长期以来就演化成了陕北的民间舞蹈形式,为此安塞腰鼓舞蹈中,人们也多了一种虔诚的表现,看他们打腰鼓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内心对神的崇拜和衷心的情感,这也体现了宏大的场面和稳重的艺术特点。
(二)沿门子的礼仪:民间还有一种叫做“沿门子”的礼仪,沿门子顾名思义就是沿着每家每户的门户走。
之前是用来在过年后挨家挨户给每户人家拜年的。
通常从正月初二腰鼓队就开始挨家挨户的拜门表演,村民们便跟着挨家挨户的看表演。
每拜年到一户人家,都会受到该人家的盛情款待,通常从正月里开始进行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收队。
“沿门子”的时候民间最注重对神灵的祭拜,无论是在本村还是到别村进行“沿门子”活动,都要先去庙里对神灵进行虔诚的祭拜。
一般由会长带头进行祭拜,进入庙堂内“三参三拜”。
在进行“沿门子”活动挨家挨户表演之前还要对本家的供桌神牌进行祭拜,之后才能进行表演,不然会被视为失礼。
(三)打鼓庆丰收:村民们常常以打鼓的形式来庆丰收,也以这样的形式来预祝来年的五谷丰登。
通常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村里的鼓手由伞头带领自发来到一望无垠的庄稼地里来打腰鼓,他们自娱自乐,边打边笑,那种笑容是发自肺腑的、淳朴的。
脚下就是大家的庄稼地,他们在上面的尽情地打着,其实他们这种习俗也是为来年的好收成作贡献。
老艺人说:“在庄稼上打鼓,把土地都跳松软了,来年春天好发芽,就又是一年好收成。
”这也体现了安塞腰鼓自娱自乐、不受限制、淳朴自然的个性。
解读安塞腰鼓
解读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中国陕西省安塞县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源于明代,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种表演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被誉为“中国鼓艺瑰宝”。
安塞腰鼓是一种以腰鼓为主要乐器表演的形式,配以歌唱、舞蹈和杂技等元素,以及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而著称。
腰鼓是一种呈腰型的打击乐器,形似鼓而更长,上面拉着皮膜。
艺人们将腰鼓绑在腰间,用手和身体的动作击打腰鼓,发出有力的节奏声音。
安塞腰鼓的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既有集体表演,也有独奏;既有大型演出,也有小型场合。
同时,腰鼓表演还经常与其他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编排。
腰鼓演出的音乐风格多样,既有激昂壮观的曲目,也有婉转悠扬的曲调。
演员们用腰部和手臂的灵活动作,配合节奏鲜明的击打声音,形成奇特的节奏变化,使整个表演生动有趣,富有律动感。
安塞腰鼓的舞蹈形式多样,它常常通过舞蹈来演绎不同故事情节。
舞蹈动作优美独特,配合腰鼓的击打声音,形成一种独特的视听享受。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还会加入杂技动作,如翻滚、跳跃、掷球等。
这种多元化的表演形式为观众提供了精彩纷呈的视觉和听觉盛宴。
安塞腰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寄托。
安塞县作为腰鼓的发源地,每年都会举办安塞腰鼓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通过这一文化活动,安塞腰鼓得以推广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到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安塞腰鼓的发展离不开对艺人的培养和传承。
许多安塞腰鼓演员都是从小学习腰鼓,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学习,才能成为出色的演员。
这种传统的艺术传承方式使安塞腰鼓得以延续至今。
在当代社会中,充斥着日新月异的科技与娱乐形式的今天,安塞腰鼓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仍然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它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我国积极倡导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的背景下,安塞腰鼓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正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安塞腰鼓讲了什么内容
安塞腰鼓讲了什么内容安塞腰鼓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起源于陕北地区的安塞县。
它是一种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蹈,以腰鼓为主要伴奏乐器,舞者们手持腰鼓,随着鼓声起舞,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安塞腰鼓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安塞腰鼓的起源、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安塞腰鼓起源于陕北地区的安塞县,据传始于秦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安塞腰鼓的舞蹈动作源于古代农耕劳动,融合了丰收、祈福、庆祝等元素,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
腰鼓是安塞腰鼓舞蹈的灵魂,它的鼓点节奏多变,有力地激发着舞者们的激情和活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安塞腰鼓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了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一部分。
安塞腰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舞者们手持着腰鼓,随着鼓点的节奏起舞,舞姿矫健、大气磅礴,充满了阳刚之美。
他们时而挥舞鼓槌,时而翻飞起舞,时而高举双手,时而蹲跃起伏,舞姿多变,富有张力和韵律感。
在鼓点的推动下,舞者们展现出了无限的活力和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安塞腰鼓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种对生活、对自然、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安塞腰鼓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
它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的劳动和生活,展现了人们对丰收、祈福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安塞腰鼓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通过安塞腰鼓这一载体,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韵味,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总的来说,安塞腰鼓作为中国古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了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韵味,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安塞腰鼓的传承和发展,将继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安塞腰鼓的主要内容
安塞腰鼓的主要内容安塞腰鼓是中国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源于古代军事用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安塞腰鼓以其生动活泼的节奏和独特的舞蹈动作而闻名,被誉为“鼓中瑰宝”。
1. 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安塞腰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据考证,唐代时期,安塞县是中国北方的军事要地,安塞腰鼓被作为一种军事信号鼓使用,用于传递指挥信息和调动士兵的动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军事用鼓逐渐演变为一种文艺形式,成为了当地人民在庆祝节日和丰收时表达喜悦和祝福的一种方式。
2. 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安塞腰鼓演奏者通常身穿鲜艳的传统服装,头戴红纱帽,身着彩色绣花对襟,手持鼓槌,站在一排排整齐的鼓前。
在表演中,演奏者们根据特定的节奏和节拍,以鲜明的舞蹈动作敲打鼓面,同时配合手部的动作和脚步的节奏,形成一种有力而富有韵律感的表演。
演奏者们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培训,能够将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融入到表演中,使得整个表演生动有趣、形象逼真。
安塞腰鼓的演出不仅通过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够借助鼓声传达出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
3. 安塞腰鼓的艺术价值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民间的艺术表演形式,它还寓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安塞腰鼓的演出,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能够了解到中国军事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民间艺术的创造活力。
安塞腰鼓也是一种集体的表演形式,它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构建和谐社会。
4. 我对安塞腰鼓的理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地被安塞腰鼓所吸引和感动。
在安塞腰鼓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积淀和魅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安塞腰鼓,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军事艺术的热爱和智慧,也能够看到现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总结回顾:安塞腰鼓作为中国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安塞腰鼓的知识点总结
安塞腰鼓的知识点总结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安塞县地区的一种传统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节奏形式,成为了当地民间传统文艺表演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安塞腰鼓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从历史渊源、演奏技巧、曲目种类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历史渊源安塞腰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作为军旅乐器,广泛应用于军事行动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塞腰鼓逐渐演化成一种民间乐器,并在陕西省安塞县地区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在清末民初时期,安塞腰鼓被正式列入安塞县的民间艺术活动中,并迅速流行起来。
现在,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海内外。
二、演奏技巧安塞腰鼓的演奏技巧是其独特音色和节奏形式的关键所在。
演奏者需要采用踏鼓、搓鼓、击鼓等不同的方法,以产生不同的声响效果。
其中,踏鼓是最基础的演奏技巧之一,是安塞腰鼓音响的根本基础。
演奏者需要合理利用自身的重心来控制鼓面的振动,使其产生清晰有力的节奏。
此外,搓鼓和击鼓技法的运用也是安塞腰鼓演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不仅能丰富音响效果,还能提高演奏时的节奏感。
三、曲目种类安塞腰鼓的曲目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单鼓、双鼓、三鼓、四鼓和五鼓等不同形式。
其中,单鼓和双鼓是最为基础的演奏形式,常用于日常娱乐和比武表演中;三鼓则是一种比较难度较高的演奏形式,需要演奏者掌握更为复杂的交替节奏;四鼓和五鼓则是最为复杂和精湛的演奏形式,需要演奏者具备极高的演奏技巧和音乐感染力。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传统曲目,如《鲁冰花》、《打将军》、《扯铃》等,这些曲目不仅音乐性强,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四、文化价值安塞腰鼓不仅在音乐艺术方面具有丰富的价值,更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它承载着古老的历史文化、民间传统和生活情感,凝聚着安塞县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通过安塞腰鼓的演奏和表演,不仅能够领略到当地的民间文化,还能深入了解中国的丰富文化内涵和传统艺术形式。
因此,安塞腰鼓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在当代社会中也应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安塞腰鼓主要内容
安塞腰鼓主要内容介绍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中国陕西安塞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一种集舞蹈、音乐、戏剧于一体的表演形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起源与历史•安塞腰鼓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的劳动生活,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在汉代,安塞腰鼓被用作祈祷丰收、辟邪驱邪的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塞腰鼓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并传承至今。
表演形式与特点•安塞腰鼓表演通常由乐队和舞蹈队伍组成。
•乐队演奏各种打击乐器,如腰鼓、大鼓、钹等,产生独特的节奏感。
•舞蹈队伍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舞蹈,动作矫健、有力,富有韵律感。
•安塞腰鼓表演以其热情奔放、豪放洒脱的风格而闻名。
表演内容与形式1. 主题内容•安塞腰鼓的表演内容多样,常常描绘古代战争、神话传说等主题。
•表演中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紧密结合,通过鼓声、脚步声、身体动作等形式,传递出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2. 表演形式•安塞腰鼓常常在室外广场、剧院等场所进行表演。
•表演通常分为几个节目,每个节目的内容和风格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上常常体现出古代战争场景或神话传说的元素,增加了观赏性和艺术性。
文化意义与传承1. 文化意义•安塞腰鼓是陕西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
•表演中所传递的历史故事、古代传说等,帮助人们了解和感受古代的文化和价值观。
2. 传承与发展•安塞腰鼓作为民间艺术,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
•当地的艺术团体、学校等机构都在积极推动安塞腰鼓的传承,举办培训班、演出活动等,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安塞腰鼓的保护,保护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结语安塞腰鼓作为陕西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的有机结合,安塞腰鼓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丰富了陕西地区的文化遗产,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窗口。
在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安塞腰鼓,将它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安塞腰鼓课文中安塞腰鼓的主体特点
安塞腰鼓课文中安塞腰鼓的主体特点
《安塞腰鼓》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在课文中,安塞腰鼓的主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舞蹈性强:安塞腰鼓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武术于一体的表演形式。
腰鼓手在击打腰鼓的同时,进行各种舞蹈动作,展现出优美的身姿和舞蹈魅力。
2. 音乐性强:安塞腰鼓的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常常伴随着锣鼓、笛子等器乐演奏,激昂有力,富有韵律感。
3. 艺术性高:安塞腰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其表演既要求技术功底,又要有艺术感觉和表现力,能够通过动作、音乐等方式向观众传递情感和思想。
4.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安塞腰鼓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化、民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综上所述,安塞腰鼓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舞蹈性强、音乐性强、艺术性高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等主要特点,不仅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 1 -。
《安塞腰鼓》写作特点
《安塞腰鼓》写作特点《安塞腰鼓》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源于陕北的安塞地区,是一种用鼓敲击伴奏傣族舞蹈的艺术形式。
它一方面展示了陕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本文将从音乐特点、舞蹈特点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分析《安塞腰鼓》的写作特点。
首先,从音乐特点上看,《安塞腰鼓》以鼓点为主导,鼓点起到了节奏引导的作用。
整个曲调簇括了几个小节,每小节以开放性和统一性相互融合。
鼓、钹和镲相互配合,形成了独特的节奏造型,使整个演出呈现出饱满而有力的感觉。
此外,由于该曲是为傣族舞蹈伴奏而生,因此鼓点的变化和舞蹈动作的变化相呼应。
鼓声舞动、奔放而有节制,给人以旋律流畅的感觉,富有激情和热情。
其次,从舞蹈特点上看,《安塞腰鼓》的舞蹈动作宛如军旅演习,刚劲有力。
舞者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和舞姿,展示了傣族人民富有个性的气质和骨骼的灵活性。
整个舞蹈的动作有快有慢,有独立动作有合作动作,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效果。
此外,舞者们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也表达了他们对土地和家乡的热爱和祝福。
整个舞蹈充满了朴实、热情和豪放的氛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享受。
最后,从文化内涵上看,《安塞腰鼓》体现了陕北地区的土地环境、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
陕北地区山川壮丽,自然风光独特,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好客。
《安塞腰鼓》的舞蹈和音乐通过鲜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当地人民对土地的热爱和赞美。
同时,舞蹈和音乐中所展示的傣族风情,也融入了傣族人们的热情和豪放,呈现出了陕北人民的风采和坚韧的生活态度。
总之,《安塞腰鼓》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明显的音乐特点、舞蹈特点和文化内涵。
它的音乐节奏饱满有力,舞蹈动作刚劲有力,展现了陕北地区的土地环境和人民精神风貌。
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祝福。
同时,《安塞腰鼓》也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之一,展示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安塞腰鼓课文中安塞腰鼓的主体特点
安塞腰鼓课文中安塞腰鼓的主体特点安塞腰鼓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安塞腰鼓的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塞腰鼓的主体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陕北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一、音乐特点安塞腰鼓的音乐特点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安塞腰鼓的音乐节奏明快,富有节奏感和动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节奏冲击力。
同时,安塞腰鼓的音乐具有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元素,如二胡、唢呐等,使得安塞腰鼓的音乐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二、舞蹈特点安塞腰鼓的舞蹈特点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之一。
安塞腰鼓的舞蹈动作简洁明快,富有力量感和美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安塞腰鼓的舞蹈动作也具有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如踢腿、跳跃等,使得安塞腰鼓的舞蹈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文化特点安塞腰鼓的文化特点是其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安塞腰鼓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安塞腰鼓的演出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
通过安塞腰鼓的演出,人们可以了解到陕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团队合作特点安塞腰鼓的演出需要团队合作,这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之一。
安塞腰鼓的演出需要鼓手、舞者、唱者等多个角色的协同配合,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够完成一场完美的演出。
通过团队合作,人们可以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和魅力,增强对团队合作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安塞腰鼓课文中安塞腰鼓的主体特点体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和陕北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通过了解和学习安塞腰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陕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安塞腰鼓人文主题
安塞腰鼓人文主题安塞腰鼓,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安塞腰鼓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展示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本文将围绕安塞腰鼓的人文主题展开论述,分别探讨其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传承以及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一、安塞腰鼓的艺术表现形式安塞腰鼓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丰富多样的表演手法而备受瞩目。
在表演形式上,安塞腰鼓通常由一位鼓手和多位舞者组成,鼓手手持腰鼓,随着节奏的起伏敲打出激昂的乐曲,舞者们则以独特的舞步和姿态配合鼓声,形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此外,安塞腰鼓还融合了武术和杂技等元素,使其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
二、安塞腰鼓的历史传承安塞腰鼓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时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安塞腰鼓不断吸纳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演形式。
同时,安塞腰鼓也经历了多次的整理和创新,得以传承至今。
这种历史传承不仅展示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更是对于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一种记录。
三、安塞腰鼓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安塞腰鼓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这得益于安塞腰鼓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对于民族文化的忠诚。
安塞腰鼓通过国际交流活动等形式,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行合作,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安塞腰鼓也为外国观众提供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结语安塞腰鼓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悠久的历史传承以及对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而备受瞩目。
通过对安塞腰鼓的研究与传承,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热爱,更能够体验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安塞腰鼓会继续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惊喜和艺术享受。
演绎《安塞腰鼓》:激发学生的文艺才华,展现个性魅力
演绎《安塞腰鼓》:激发学生的文艺才华,展现个性魅力展现个性魅力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校开设了各种文化艺术课程,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戏曲表演课程。
戏曲表演课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文艺才华,展现个性魅力,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戏曲表演中,《安塞腰鼓》是最受学生喜欢的一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传统戏曲。
一、《安塞腰鼓》的由来《安塞腰鼓》是山西省运城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由一种口技表演变异而来。
腰鼓表演是运城地区民间艺术的一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安塞腰鼓》于清康熙年间传到安塞,后经过多次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安塞腰鼓》取材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生活,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山西地区的传统文化。
二、《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安塞腰鼓》是由三人以上的队伍编排表演的,通常由三个人以上的鼓手组成一组表演者们穿着民间服装,手拿腰鼓,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安塞腰鼓》舞蹈动作繁多,包括身体、头、肩、手、腿等各部位的动作。
同时,表演者还要唱出旋律悠扬的歌曲,将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
三、《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山西地方特色,充分展示了山西地区的传统文化。
《安塞腰鼓》中的舞蹈动作非常独特,通常会采用一种扭身、翻转的技巧。
这些舞蹈动作非常灵活,让人眼花缭乱。
同时,表演者们还会高举腰鼓,用鼓滚、摇、敲等多种方式表现出音乐的美妙。
四、《安塞腰鼓》的表演意义《安塞腰鼓》作为一种传统文艺形式,不仅具有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安塞腰鼓》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瑰宝。
通过学习这种戏曲表演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五、如何让学生发挥个性魅力在学习《安塞腰鼓》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发挥个性魅力,展现他们独特的艺术特点呢?以下是几点建议:1.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
教学《安塞腰鼓》:让孩子领略中华民族的独特韵味
教学《安塞腰鼓》:让孩子领略中华民族的独特韵味让孩子领略中华民族的独特韵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乐器。
中国民间的腰鼓,据自治区文化馆学者介绍,最早的腰鼓历史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腰鼓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瑰宝。
其中,《安塞腰鼓》这首传统的腰鼓舞蹈就是无数孩子喜爱的体育课、艺术课必备项目,通过教学《安塞腰鼓》不但能让孩子学会一项传统技艺,还可以让他们领略中华民族的独特韵味。
一、教学《安塞腰鼓》为什么那么重要1、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承的重要乐器之一,腰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学《安塞腰鼓》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开始就能够接触、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并且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对于本国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腰鼓舞曲优美、动感、节奏强烈,这非常适合孩子们喜欢和追求个性、表现和创新的心理特点,在不断的学习、攀登、探索和发掘中,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3、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生活方式腰鼓舞蹈所运用的舞蹈技巧涉及到四肢的动作、跳跃、转体、协调等多方面的训练。
同时,这种体育课艺术课综合的训练不但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的提升,还能让他们更加自信、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安塞腰鼓》的方法和技巧1、学习技巧的引入首先,老师要向孩子们传达这项传统技艺的起源和的详细历史文化背景大致介绍。
接着,要热情洋溢地传授腰鼓基本舞步,例如“双腿岔开,双手拍打”、“前后腿蹬地”等基本功。
在引导孩子学习腰鼓的基本技能时,单调的课程效果显然极差。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情境等方式,让孩子们有一些紧张、挑战或竞争感,从而提高他们学腰鼓的兴趣。
2、图片、形象的辅助腰鼓的构成结构很特殊,因此要借助图片等形象的辅助,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掌握和发挥腰鼓。
《安塞腰鼓》的现实意义
3.
表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论及人性的复杂性,《安塞腰鼓》最能作证。在剧中,善与恶的对照分明,主人公白娘子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女子,而白娘子的敌人蛇妖则是一个邪恶的存在。这正是说明了人性中是善是恶的并行存在。在当代,这种看法依然是受到广泛认可的,特别是在心理学领域中。
4.
5.
传达了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安塞腰鼓》中的人物们都在为寻求自己生命的意义而奋斗,这些角色不仅是对生命的珍视,也继承了中国哲学的一种穿透性的思维。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挫败和沮丧,忽略了生命的重要性,而《安塞腰鼓》则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安塞腰鼓》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的一种音乐剧,它以唐代民间故事《白蛇传》为蓝本,取材于唐朝时期的民间乐曲,自然融入了唐代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它是一部充满深刻哲理和寓意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安塞腰鼓》的现实意义的详细版本:
1.
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安塞腰鼓》描绘了农民与官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其中的反抗情绪和持续斗争,代表了古代社会中底层群众的反叛,表达了人们对于不合理的压迫的不满。这种矛盾和冲突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6.
7.
表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安塞腰鼓》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剧中所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唱腔、舞蹈、道具、服饰等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当今国际化的时代,这种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更加需要被认可和弘扬,以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华。
8.
综上所述,《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部古代戏曲艺术作品,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同时又以深刻的现实意义,表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它对于我们仍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学习《安塞腰鼓》:感受古老文明的深邃内涵
学习《安塞腰鼓》:感受古老文明的深邃内涵感受古老文明的深邃内涵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中国传统鼓乐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其中,安塞腰鼓是古老的地方艺术形式,属于陕西安塞县地区民间鼓乐。
作为中国民间文艺的精髓之一,安塞腰鼓的内涵深邃广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符号,它既是古老文明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现代时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将对学习《安塞腰鼓》的感受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更多人欣赏和认识这项宝贵的民间艺术。
安塞腰鼓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唐代,它起源于农民的日常劳动生活,以及寺庙、婚庆等篷的庆祝活动,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它以富有韵律感的节奏、优美婉转的旋律、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为主要表现方式,把传统文化和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在学习《安塞腰鼓》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鼓乐的音色,让人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中国,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那种充满韵律感和力量的鼓动。
而舞蹈的形式,则让我分别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三献礼、十二节、三圆五方、九拜。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寓意和象征意义,它们通过安塞腰鼓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展示。
除此之外,安塞腰鼓还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和生命之间联系的探求,这正是人们对古老文明的尊重和珍视。
在鼓乐和舞蹈的表演中,艺术家们借助对自然万物生命力的感悟,以一种深沉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与自然的崇敬和敬重之情。
这一元素的融入,让我不禁感叹古代文化在表达对自然敬仰的方式上,远比现代文化更为独具魅力和深度。
在探究安塞腰鼓的内在含义的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为人处世的方向。
安塞腰鼓中的舞蹈、音乐,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都是表现民族特色的重要标志。
安塞腰鼓中的南北舞之间,团队协作和默契配合极为重要,就像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需要团队协作的情况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民间艺术《安塞腰鼓》的文化底蕴
作者:王新徐放鸣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4期
摘要: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瑰宝。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民间艺术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原生态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表演形式掀起了在黄土高原上的狂飙,表演过程中要求动作整齐一致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
舞蹈表演的整体气势以及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底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美特质;二是表现的民族精神。
安塞腰鼓独到文化底蕴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间艺术;安塞腰鼓;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137-02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民间艺术多发源于民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方式,其艺术类型有很多,包括:剪纸、戏剧、舞蹈、绘画等。
安塞腰鼓作为大型民间艺术展演中的代表,其中运用了许多民族元素,例如:具有中国特色的打击乐器——“鼓。
”“鼓”是在漫长的中国悠久历史中,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始终广为应用并延续、发展的打击乐器之一。
它不但以多种形制与敲击方法用于乐曲演奏或伴之以舞,同时也是古人举行祭祀、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庆贺佳节时不可或缺的响器。
安塞腰鼓作为“中国第一鼓”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安塞腰鼓体现了中华民族沉淀千年的文化心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一、产生背景及表演内容
安塞腰鼓由来已久。
安塞地处陕北,古代军旅打仗时敲打腰鼓以增加军中士气。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活泼奔放的雄浑舞姿,尽现男子阳刚之美。
腰鼓这一打击乐器,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作用也在发展变化。
“礼乐”制度的形成与建立,其意义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在“礼乐”制度规定下所透现出来的美学思想,形成了华夏文化艺术最基本的走向。
其中,由孔子所代表的儒学所提倡的“乐从和”、“乐从礼”的思想主张,奠定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
从春秋战国时用来传递信息的器物到秦代时的助战器乐,后发展为欢庆胜利的器乐,直到现在,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安塞县一带百姓钟爱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
安塞腰鼓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不断发展,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功能,同时也在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艺术表演形式,使其更具有观赏性的价值。
遍及安塞县各村镇的《安塞腰鼓》队中,表演最为精彩和最具特点的“腰鼓舞”,要数西河口乡和真武洞两地的鼓队。
这两处表演的“腰鼓”舞,动作威猛矫健、气势浑厚泼辣,颇有咄咄逼人之感。
《安塞腰鼓》从打击的方法上可分为文鼓和武鼓两种;从表演形式上分为路鼓、场
地鼓和舞台鼓三种。
文鼓是以“扭”为主。
动作细腻不失有力,柔软不失活泼,表演达到高潮时还需倒提鼓箭。
当人们听着欢快的唢呐声,内心喜悦之情自然流露出来,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武鼓是与文鼓相对而言,强调“打”,舞姿难度系数较大,动作整体效果剧烈,特别讲究动作节奏感和整体性。
武鼓是衡量一个人腰鼓技术优劣的主要标准。
安塞腰鼓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武鼓中。
武鼓其中“转身必迅猛”、“蹲踢必转身”的动作是有武功成分的舞姿,高难度的动作充分展示出北方汉子性格倔强而不失温存、外表粗犷而内在细腻的性格特点。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安塞腰鼓以其独特而精湛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作为国家形象的符号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二、审美特质
安塞腰鼓表演的整体气势以及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特质。
安塞腰鼓不仅营造真实的审美体验,而且是全民可以参与的艺术形式。
安塞腰鼓的舞台可以设在广场上或者是在黄土高原上。
民间艺术表演的舞台设在自然山水之间,使得艺术还原于原生态的空间内,让艺术表演和大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情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演的艺术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来传递某种理念,这种理念在特殊的情境中给予受者一定的审美体验。
情境使得艺术之外的大自然融入艺术作品中,使得环境得以审美化,从而使艺术作品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得到审美愉悦和共鸣。
因此,原生态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作品,以生动鲜活的表现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是新世纪艺术的伟大创新。
以下是我置身于安塞腰鼓表演情境中的直接感受:
我为之震撼,不禁赞叹:塞腰鼓动人心弦的演奏使我沉浸在一种生命的刚劲中。
“路鼓”的表演形式用于走街串户时的表演,他们时而蹲下,时而转身,时而踢腿,在不断变换的动作中灵活地打击着腰间的鼓,整个表演队伍动作整齐划一,咚,咚,咚,一阵阵整齐的“隆隆”声响彻云霄。
一转眼的功夫,就完成了跳跃、腾空这些舞姿,并且基本上保持队伍的统一性。
这种场面使我如此鲜明地感受着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使我惊异的是农民们衣着包裹着的躯体可以释放出这么磅礴有力的能量。
黄土高原养育了这些朴实勤劳的人民,他们用自己全身力量打击着器乐,演绎着精彩绝伦的生命协奏曲。
此刻,我的眼前浮现出黄土高原的农民们辛苦劳作的画面,他们努力地生活,挣脱命运的安排,用生命书写动人的篇章。
我不得不感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
伽达默尔说过:“公众娱乐是真正的参与,它不是主动去行动,而是某种被动的东西(激情),也就是一瞬间入迷地被卷入。
”观者在欣赏安塞腰鼓的时候,很容易就产生共鸣,因为会为民族文化共通的精神特质所感动:观者看到的是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和民族精神。
民族的灵魂通过民族精神所传达,而民间艺术是最能体现出民族精神的。
因此,民间艺术的独特性正是一个民族拥有的宝贵财富,展现民族精神,传承民族灵魂。
三、民族精神
安塞腰鼓作为民间艺术形象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实质上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文化价值观。
这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和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
1.民族文化心理。
安塞腰鼓地处陕北。
陕北地处黄河中游,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主导思想是“天人合一”。
在原始文化心理中,人们对大自然存在着依赖,希望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费尔巴哈是这样论述的:“只有依赖感才是表明和解释宗教的心理根源和主观根源的惟一正确而普遍的名称和概念。
”⑤依赖感的实质简单表述为存在着一定的特殊的感情。
费尔巴哈认为依赖感首要表现是自己存在就必须依赖他物存在的感觉或意识,即对某对象的需要。
他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人依赖自然,尤其是早期人类的生存所需,差不多完全仰仗自然的恩赐。
陕北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期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在安塞腰鼓的民间艺术中,“咚咚”的打鼓声中也有风调雨顺的祈求声,这些都折射出自古以来人们祈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文化心理。
民间艺术反映的是大众文化心理的普遍人类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而产生的一种体验。
只有那些与人的需要有关的事物,才能引起人的情感反应。
而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因此原生态艺术以人类体力活动形式为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表现百姓在劳动中自然流露的美好感情,以此人们之间维系着情感。
百姓一边打着腰鼓,一边腾跃舞动,急促的鼓点如黄河咆哮、万马奔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种讲究团队合作精神的艺术更体现出百姓在日常劳作时的团结一致。
2.民族文化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又影响着国民心理和民族认同。
安塞腰鼓艺术所表现出的天人合一的原始文化心理与大众普遍文化心理的民族文化心理体现在拥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民族团结一致的民族文化内涵。
处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年代,人们依赖周围环境,希望得到上天的恩赐,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祈求能够风调雨顺,原始的文化心理促使了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大众普遍文化心理是人类共有的文化心理,人类都需要生产活动,在生产活动中需要合作,也进一步促使在劳作时团结一致。
中国的国民形象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陕北人吃的是粗茶淡饭,喝的是粗酿的稠酒,陕西老农穿的是粗布衣裳。
陕北人民是勤劳朴实国民形象的优良代表。
中国人对生命的热切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品质是几千年来历史和文化沉淀下来宝贵的财富。
它教会我们生存之道,带给我们生命之光,给与我们前进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
民族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她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四、结语
作为“中国第一鼓”,安塞腰鼓已经名扬海外,它以新颖的表演形式、独特的舞蹈综合、全民参与性的独特性在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只有保护好民间艺术文化,才能使得民族文化的精魂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巫允明.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381;383.
[2]李炜,任芳.舞蹈文化[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17-18;35.
[3]伽达默尔.张志扬译.美的现实性——作为游戏、象征、节日的艺术[M].北京:生活·新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120.
[4]费尔巴哈.荣震华译.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4:53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