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2023村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讲稿范文精选2篇
2023村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讲稿范文精选2篇讲稿一尊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障。
村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旨在增强人民群众的理论认同和思想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以下是本次宣讲讲稿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背景介绍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意义2. 村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核心价值观解读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三部分:核心价值观与村级建设的紧密联系1. 宣讲内容与村级建设的关联2. 赋予核心价值观在村级建设中的引导作用第四部分:宣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 宣讲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对象2. 宣讲人员的选拔和培训3. 宣讲方式和媒介运用4. 宣讲活动的评估和总结讲稿二村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讲稿范文精选第二篇,将围绕以下主题展开宣讲:第一部分: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内涵1. 解释何为核心价值观,介绍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概念。
2. 强调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解读1.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大基本内容。
2. 阐述每个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涵义。
第三部分:核心价值观在村级建设中的指导作用1. 分析核心价值观在村级建设中的关联性和指导作用。
2. 强调核心价值观对村级文化建设、村级治理、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四部分:村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的具体安排1. 宣讲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形式。
2. 宣讲人员的选拔和培训。
3. 宣讲活动的互动方式和媒体传播。
以上是本次宣讲讲稿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这次宣讲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推动村级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教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内涵;2.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3.能够掌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2.了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和视频等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初步了解;2.提问:你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有什么作用?第二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20分钟)1.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中的一个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并准备简短的发言;3.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辩论;4.教师总结和澄清理解上的误区,确保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正确的理解。
第三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20分钟)1.通过案例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4.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和可行性。
第四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30分钟)1.介绍一些实际案例和经验,探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2.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准备一份小结报告;3.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并就各小组观点进行激烈辩论;4.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提醒学生在实践中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德、精神和观念基石。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引领作用,推动文化发展与建设,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践行这些价值观,以此为指引,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
一、凝聚共识,加强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的精神要求,我们应当深入研究这些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
无论是媒体、广告、文艺作品还是学校教育,都应注重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领域深入挖掘这些价值观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二、构建文化结构,提升审美品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倡导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健康向上、积极向善的文化氛围。
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对于经典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同时,也应该积极引进国际优秀文化,使我们的文化体系更加丰富多元,既保护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又能够迎接现代化的冲击和挑战。
三、营造社会氛围,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共同的精神追求,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思想引导和法制建设,培养全社会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要加强家庭教育,培养下一代热爱国家、尊重长辈、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在公共场所,还应加强道德规范的建设,引导人们形成文明、和谐、互助、进步的社会风尚。
四、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价值观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靠口号和宣传,更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这些价值观在各个领域的落地生根。
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也要借助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良好环境。
五、创新方式方法,提高价值观的传播力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传播平台,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新媒体的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
伟 大复兴 , 领 中国人 民实现共 同富裕 的康庄 大道 。 引
党 的十七 届 六 中全 会 指 出 :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
值体 系 是兴 国之魂 , 是社 会主 义先进 文化 的精髓 , 决 定 着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发展 方 向。 这 一 重要 论 断 , ” 揭 示 了社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在 文化建 设 中的 灵魂
求 的价 值尺度 和 文化 观 念 , 出了 建设 和谐 社 会 必 指
须 培育 和谐 文 化 , 谐 文 化 的基 础 是 核 心 价 值 观 。 和
因此 , 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体 系 引领社会 文化 、 会 用 社 思 潮 , 于坚 持 和体现社 会 主义先 进文化 性质 , 扬 对 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想 的形态为引导 、 塑造 着 民族 、 国家和社 会 的历史 发展 进程 ; 展社 会主 义 发
先进 文化 , 必须 把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值 体 系建 设 融 人 国民教育 、 精神 文 明 建设 和党 的建 设 全 过程 。在 我 党 的革 命 斗争 和建 设 事业 中 , 在对 待 先 进 文 化 的 继 承上 , 坚持 用 马克思 主义 中 国化最新 成 果武装 全 党 、 教育 人 民 , 引导 广 大 干部 群 众 深 刻 领会 党 的理 论 创 新成 果 , 坚定理 想信 念 , 现共 同理 想 。 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 向。 这一重要论断 , 示了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在 文化建设 中的 灵魂作 用 , 现 了我 ” 揭 体 党对文 化建设 的规律认识。指 出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体 系必须“ 融入” “ 穿” “ 现” 、贯 、体 在社 会主 义文 化建 设之 中,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融入 国民教 育、 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 设全 过程 , 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引领社会 主 义 文化建设 , 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设各领域 。
基层工作的文化建设与价值观引领
基层工作的文化建设与价值观引领近年来,基层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基层工作中,文化建设及价值观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基层工作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价值观引领的作用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基层工作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文化是一个组织或社会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在基层工作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彰显组织特色:每个基层组织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代表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特色。
通过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可以让组织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组织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1.2 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基层工作中,文化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良好的工作文化可以团结全体成员,让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念,从而形成强大的协作力量。
1.3 培养专业素养:基层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胜任,而文化建设可以为成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二、价值观引领在基层工作中的作用2.1 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是社会行为的准绳,对于基层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良好的价值观能够引导成员正确判断问题,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绩效。
2.2 促进公平公正:价值观引领可以确保基层工作的公平公正。
当每个成员都树立起对公平公正的共识,并以此为导向进行工作时,可以有效避免一切不公平的行为和做法。
2.3 增强责任意识:基层工作需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而良好的价值观引领可以激发成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更加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三、基层工作中的文化建设与价值观引领实践3.1 建立健全的内部制度:合理的制度是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引领的基础。
基层组织应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明确组织和成员的权责,促进秩序的规范。
3.2 加强员工培训:通过不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
培训包括组织内外的各类培训课程,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升技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价值哲学阐释
第 37 卷第 3 期 2021 年 6 月德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Dezhou UniversityV ol .37,No .3 Jun .,20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价值哲学阐释齐晓东(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济南 250100)摘 要: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域,价值观、文化与制度具有人本价值关联。
基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这一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之间彰显出内在的价值契合与互动的实践融通。
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奠定文化建设的价值基点,文化建设构成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完善发展的价值实践,制度化发展是促成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价值保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制度;治理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44(2021)03-0048-05收稿日期:2020-10-22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全媒体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21CKJ26)。
作者简介:齐晓东(1978-),男,山东青州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高校行政管理等研究。
一、引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1]这一重大决策既是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要义,更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
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域,深刻理解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是立足新时代的价值愿景,以理论自觉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的本质关联,以实践自觉推进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的整体耦合及现实呼应。
二、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价值基点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是以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基点,彰显引领的价值导向功用。
在此,“引领”构成了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的价值关联,使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的目标、过程与成效之中。
加强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良好乡风文明
同。
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 护和利用,如古建筑、古 村落等,让传统文化成为 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乡
风文明的独特魅力。
倡导文明新风,抵制不良风气
开展文明家庭评 选活动,树立榜
样作用
组织志愿服务活 动,提高村民参
与度
建立道德评议机 制,对不文明行 为进行监督和纠
正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村民文明素
质和道德水平
推动乡村可持续 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乡风文明的影响
引导乡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意识 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推动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凝聚力 提高乡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03
当前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的现状
当前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足
教育资源匮乏: 缺乏专业的教 育人才和教学 资源,导致教 育质量不高。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富强:国家繁荣昌盛,人 民安居乐业
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参 与国家管理
文明:社会文明进步,精 神风貌良好
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和谐稳定
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促进乡村文明建 设
提高农民道德素 质
培养新型农民
05
培养良好乡风文明的路径
发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 文化,如家风家训、民间 艺术等,使其成为乡风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乡村文化能人的示范 引领作用,通过他们的言 传身教,影响和带动村民
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借助传统节日、民俗活动 等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 彩的文化活动,增进村民 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认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价值观的内涵与体系、建设路径等方面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一、历史背景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背景下,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体现。
二、价值观的内涵与体系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形成的一套与农村发展相适应、具有地方特色的价值观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在农村背景下,富强可体现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民主可体现为农村居民的参与决策、权益保障;文明可体现为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继承;和谐可体现为农村社会秩序和谐、邻里关系和睦;自由和平等可体现为农民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自由权利和平等待遇;公正和法治可体现为农村的公平正义和法律法规的约束;爱国可体现为农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敬业可体现为农民对农业的热爱和奉献;诚信可体现为农民遵守诚信守规的行为;友善可体现为农民之间的团结友爱和邻里和睦。
这些价值观内涵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不仅需要在农村进行具体解释,也需要与农村文化相结合,使之贴近农民群众。
三、建设路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以下建设路径。
1. 教育引导:通过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正确树立核心价值观,注重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农村学校、村居幼儿园、农民培训中心等场所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农民价值观念。
2. 宣传推广: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平台,加大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推动其深入人心。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眼更好保障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创造性提出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并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长于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中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决定着国家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前进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引领力。
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决定了其在中国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这一制度的明确提出,意味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性地位和作用规范化制度化,意味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意味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制度化、体系化地向前推进。
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将极大地推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极大地推进中国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文化02/2021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高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更好保障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这深刻阐明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内在必然性。
我们一定要牢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重点要在把方向、强服务、增效益上作文章。
把方向,就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准确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社会的目标和关注点也在不断改变。
而在这一切的变化和发展中,价值观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提出,就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带动社会文化建设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价值观的定义及其重要性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和个人活动的一种根本性的认知。
价值观包括人们对于“好”“坏”“美”“丑”等方面的看法、信仰、道德和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价值观可以看作是一种与生俱来但经过文化的巨大影响和历史的沉淀而发展起来的人类思想体系,它在个人内部的动态结构中扮演着核心的作用。
价值观的重要性在于,其直接涉及到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我们内部对于某些事情的观念和标准的影响,如果我们的品德、思想和行为都遵循着健康积极的价值观,那么我们个人的行为就会积极向上,社会文化建设也会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此,价值观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理念及其衍生出来的人民共同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价值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12个基础价值观念,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指南,给作为国家公民的每个人提供了行动准则,为全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保持道德风尚提供了基础。
三、价值观对于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自不用多说。
而要想好地开展文化建设工作,一个好的价值观系统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又起到了哪些引领作用呢?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教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教案》1. 引言在当今社会,文化建设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精神指针和价值准则,在文化建设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教案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主题。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对于培养国民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文化建设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案设计中呢?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教案的设计在教案设计中,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引领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比如在语文教学中选取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家意识。
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有益社会、有利于个人成长的活动,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教案的实施在教案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学校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
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教育部门要设计相关的活动和课程,为老师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只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引领文化建设教案的实施。
5. 个人观点和思考我认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地贡献。
这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6. 总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教案,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教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2.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素质;4.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2.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利用视频或图片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2.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思考。
第二步: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逐一解释,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讲解其重要性。
第三步: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方式1.分组让学生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方式;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核心价值观进行思考,然后展示给全班;3.教师对学生的表达方式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步:巩固和延伸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进行整理,让学生记忆深刻;2.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进行创作;3.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四、教学评估1.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表达是否准确;2.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程度;3.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材料;2.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PPT或白板。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经历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价值。
乡村振兴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乡村振兴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要求和最基本要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村振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实践建议。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需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新时代的乡村建设者,我们要重视本土资源和民俗风情的传承和发展,让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
通过举办民间艺术展览、文化节庆等活动,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二、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农业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乡村实施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效益。
同时,注重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去。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通过加强乡村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建设,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促进信息共享和社会交流。
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村产业升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借助现代科技和市场优势,加强农村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鼓励农民参与到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中去,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五、推进乡村环境整治乡村振兴也需要注重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
通过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工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要加强生态保护,保护好生态资源,建设美丽乡村,营造宜居的农村环境。
六、加强农村教育体制建设乡村振兴还需要加强农村教育体制建设。
完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培训和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地位_于今玺
2013第4期·总第476期·□于今玺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1〕这是我党第一次完整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强调通过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建设,这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中国,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和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灵魂和支柱,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先进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文化建设一般包括三个层面:主体层面、制度层面和产品层面。
所以文化建设也是着重在这三个层面展开。
而这三个层面都和社会制度的核心价值观密切联系,并且三个层面的发展方向都由核心价值观所决定。
文化是人的文化,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发展人。
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2〕在恩格斯看来,人与文化是一致的,人的文化创造活动提升人的本质力量。
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必然外化为更高级的文化活动和成果。
在人与文化活动互动的过程中,人的发展和自由得到更大程度提升和扩展。
因此,人的发展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培育自觉、积极、向善和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各个方面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展开的。
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乡村振兴是指通过综合性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而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具有农村特点和乡土文化内涵的价值观体系。
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首先,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乡村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柱,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引领。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保证乡村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乡村、融入农民生产生活。
其次,乡村振兴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更是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在乡村建设、农村治理、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方式为了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传承。
1. 教育引导传承教育是价值观传承的重要途径,农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农村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2. 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载体,将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中,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3. 农民参与与培训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他们对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至关重要。
农村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农村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背景介绍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村工作社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然而,由于长期的封闭和信息不畅,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因此,农村工作社需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农村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的总结和集中体现。
它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方面的内容。
三、农村工作社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农村工作社的发展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
农村工作社代表了农村经济的新形式,它涉及到农民的利益和福祉。
通过教育,工作社可以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农村工作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在当前农村社会转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加强农民意识形态建设,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此外,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农村工作社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时代合格农民。
五、农村工作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农村工作社在开展教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全员参与、分类施教、循序渐进、问题导向。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习讨论会、举办文艺节目、开展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引导农民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农村工作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重点农村工作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应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和意义,宣传先进典型和身边好人好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倡导绿色环保、勤劳致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创新精神等。
七、农村工作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策略农村工作社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
可以通过在农村工作社内设置教育板块、建立教育基地、与社会资源对接等方式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16XIANGCUN KEJI 2021年4月(下)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叶(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0)[摘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与智慧之源。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想发挥乡村文化建设的独特价值以及引领促进作用,必须坚持主流价值观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导向引领;保护并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坚守乡村独特的文化印记;强化人才队伍培养,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中图分类号]G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12-16-2当下,乡村各方面的发展与城市相比仍相对滞后,且存在短板。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体现在乡村。
聚焦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振兴乡村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任务。
1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建设概述1.1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2月21日,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农村是我国改革发展的第一个突破口,早在1982年,中共中央公布了第1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进入21世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为促进农民增收、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
随后,2006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统揽全局,深化理解把握“三农”问题全新内涵。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迈向新时期建设乡村的新征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乡村文化振兴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和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精神追求、行为规范等核心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基础和行为准则,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共同生活的精神文化体现,是乡村社会历史传承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文化振兴是发扬乡村文化优势、传承乡土风情、提升乡村文化内涵的过程,旨在加强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构建乡村社会主义新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其核心价值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这一核心价值观指引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农民的需求、尊重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推动乡村社会发展。
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应当注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乡村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注重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
传承是指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保留和弘扬乡土风情、民俗文化等特色,培养农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创新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融合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乡村文化应当在传承中坚守乡土情感、延续乡村的历史文脉,在创新中融入时代元素、吸收现代文化的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乡村文化振兴的理念和措施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
要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识。
通过乡土教育、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使之成为他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
要注重挖掘和传播乡村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乡土文化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道德,要通过文化艺术创作、乡村书院等方式,传播这些价值观,并使之成为农民精神文化的基础。
要注重建立乡村文化振兴的体制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作者:马志芹赵弘泽
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21期
【摘要】当前我国一些乡村文化建设处于发展缓慢的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乡村文化价值体系。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关系
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新农村建设正在飞速发展,而乡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打破乡村原有的旧文化观念,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把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乡村文化是指乡村居民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实践中建立起来的适合当地居民生活的道德标准、伦理情感、法律观念、生活方式等。
乡村文化是根据乡村居民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来探讨的一种传统文化,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经济飞速增长,部分乡村居民盲目追求金钱利益,不顾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导致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然而一些乡村居民并没有认识到这种错误,没有认识到良好环境对文化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是盲目追求金钱,根本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没用认识到他们正在破坏的环境有可能是祖辈人珍惜保护的遗产。
这种缺乏环保意识的行为也是当今文化建设道路上的绊脚石。
由于长期以来对城乡文化差别的忽视,使得乡村文化遭受到如崇尚金钱,盲目攀比等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使人们特别是乡村居民忽视了乡村文化的核心价值,也忽视了乡村文化建设,没有建立起新的乡村文化体系,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乡村文化建设举步维艰。
乡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也是乡村文化建设停滞的另一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少年进入城市接受教育,这些乡村青少年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学成之后就会停留在各个大中小城市,很少会回到乡村,导致乡村居民人口数量减少,不仅老龄化程度加深,而且留在乡村的居民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意识到乡村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由于一些乡村居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断缺失,社会风气被破坏,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体主义是当今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表现,然而在部分功利主义价值观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利己主义等的影响下,少数乡村居民被眼前利益所蒙蔽,其价值观发生扭曲。
此外,一些农村干部思想行为腐败不作为,不顾集体利益。
加上一些基层政府在发展乡村文化时偏离了群众路线,造成乡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停滞的局面。
文化建设离不开政治思想的指导,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政治建设都是文化建设的前提,同时文化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着灵魂主导的作用,我们在发展城市文化的同时不能忽视乡村文化发展。
乡村文化不仅具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蕴含的优秀品质,蕴含着淳朴习俗和优良美德,而且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体现了乡村居民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乡村居民发展乡村文化的奠基石和指路明灯,只有充分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将其价值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才能在乡村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要参与到社会中生活中去,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良好优秀的品质道德,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因此,要发展乡村文化,就必须要提高乡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基本的道德规范。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集体主义信仰缺失,加上个别乡村干部的不作为,导致一些人将个人主义置于集体主义之上,使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要重塑乡村文化价值体系,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与文化紧密结合。
同时要鼓励培养广大乡村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为乡村文化建设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正确的核心指导对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意识薄弱,集体主义思想观念颠覆,乡村文化建设正在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乡村文化发展理念也在受到现代文化的攻击,使得一些乡村文化正处于土崩瓦解的边缘。
因此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新认识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联系与密切结合,重塑乡村文化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紧密结合,重新创造新型的乡村文化价值观,还要从根本上做到为人民服务,使乡村居民意识到发展乡村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充分发挥乡村文化价值。
首先,要加强基层政府和乡村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推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准建设发展乡村文化,充分体现出乡村文化的重要地位。
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乡村基层管理部门起着基础的领导作用,也可以看作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导者。
要密切注意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紧密结合。
统一性是指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与
文化发展密切联系,多样性是指当今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文化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要在坚持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乡村文化魅力,最终实现文化强国。
其次,要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
乡村教育是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奠基石。
要重塑乡村文化体系,必须要加强乡村居民的文化修养的教育,培养乡村居民的主体意识和集体意识,让乡村居民明了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增强乡村居民的责任感,使其意识到乡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结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文化建设中充分激发乡村居民的主体意识。
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乡村居民在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得以传承。
最后,要宣扬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功能。
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要意识到乡村文化的优越性、多样性并对其进行大力宣传。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在发展乡村文化过程中,保留乡村文化中积极、健康、上进的部分,去掉封建落后的部分,让乡村文化朝着适合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努力完成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新时期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导,并且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重新创造乡村文化价值体系,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发展,同时乡村居民也要注意自身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修养,保护乡村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侵害,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精神条件,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作者分别为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参考文献】
①张英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乡村社会化与乡村文化重构》,《长白学刊》,2009年第9期。
责编/姜成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