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民族关系(20201010155013)
唐朝的民族融合与民族关系
唐朝的民族融合与民族关系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一个在文化、艺术和政治上繁荣发展的时期。
唐朝的民族融合与民族关系是它独特的特征之一,对于理解唐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融合的背景唐朝建立后,国土辽阔,涵盖了广大的汉地、西域、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各个地区的民族多元性使得唐朝具备了良好的融合环境。
此外,作为一个开放的王朝,唐朝积极地采纳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二、政策的引导与实践唐朝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例如,唐太宗颁布了“开元之治”,实行了多元共治的政策,鼓励各民族的官员参与政务,为各民族提供平等的机会。
此外,唐朝推行了科举制度,使得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机会进入官僚阶层,从而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同时,唐朝还鼓励汉地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婚姻,并且对少数民族实行宽松的宗教政策,使得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三、文化与艺术交流唐朝时期,文化与艺术是各民族间交流与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例如,唐代的文学和诗歌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元素,唐诗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西域文化和民族的描写。
此外,唐朝还积极吸收了突厥、藏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和舞蹈形式,推动了汉族与其他民族在音乐和舞蹈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四、经济与商贸交流唐朝的疆域广阔,国内外商贸交流十分活跃,这为各民族间的融合提供了机会。
唐朝开拓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域、中亚等地区的经济、商贸联系。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贸易合作,还有助于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唐朝还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如造船、冶炼等,使得各民族的经济技术开始相互融合。
五、反思与启示唐朝的民族融合与民族关系给当代社会带来一些反思和启示。
首先,唐朝的政策导向强调了平等、包容和多元共治的精神,这是我们当代社会所需要倡导和践行的。
其次,唐朝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交流表明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互动与融合对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性。
唐朝时民族关系的发展
会盟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 争
册封
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唐朝时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 突厥 回纥 吐蕃 靺鞨
关系
表现
战争
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唐 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机构设 置
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归附
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
册封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和亲
பைடு நூலகம்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高考历史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考点解析
高考历史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考点解析考点精讲一、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民族关系(1)特点①唐朝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开明、灵活。
②唐朝与各民族、各国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其中唐朝居主体地位。
③交往范围广、交往程度深和双方影响程度深。
④各民族的发展促成边疆的开发,也促成了唐朝疆域的扩大。
⑤和平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
(2)具体民族政策①安定边疆、击败东突厥。
②加强管辖、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西域设安西都护府等。
③接受纳贡。
④和亲通婚。
(3)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民族和睦,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减轻了对少数民族的歧视,赢得了各民族尊敬,唐太宗被奉为“天可汗”;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4)原因①唐朝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达、文化的繁荣对周边民族和各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②唐朝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鼓励和支持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对外政策,创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
③发达的海路和陆路交通为相互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5)认识:这些盛况主要出现在唐朝前期,说明了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进步是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
2.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史实、特点和原因、影响分析唐朝和新罗、日本、印度、中亚、西亚各国如波斯、大食等发生过友好往来关系。
特点是:①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
②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
唐朝是亚洲文化的中心。
③唐朝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对外交往的形式多样,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原因:①唐朝政权的强大,有稳定、统一的政治环境。
②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
④唐朝比较发达的对外交通线(海、陆)。
⑤唐朝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影响:①促进了唐代经济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亚、欧、非洲诸国土特产品输入中国;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学习熬糖法;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外来宗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和摩尼教等,唐朝允许它们在中国建寺传教,对中国的哲学、宗教和文化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又称 回鹘 ,是 维吾尔族 的祖先 唐与回纥的友好交往: 1、出兵助战 ——灭东突厥 安史之乱中,收复长安,洛阳
2、册封 ——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3、经济文化交流
4、联姻
总结思考: 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 系?
联姻、册封、会盟、经济文化 交流等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得到发展的原因: 1、社会安定 2、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3、灵活多样的民族政策
吐蕃(藏族)“和同为一家”
唐 朝 的 民 族 关 系 方式:联姻、会盟 南诏(彝族和白族) 方式:册封 回纥(维吾尔族)
方式:出兵助战、册封
经济文化交流、联姻
1、会盟碑屹立在今天中国某城市的大昭寺门前已有一 千年的历史了。它反映了和唐朝结盟的少数民族是 A.吐蕃 B.回纥 C.靺鞨 D.南诏 2、曾经出兵帮助唐朝打败东突,后来“安史之乱”中又 帮助唐朝收复失地的少数民族是 A.吐番 B . 南诏 C. 回纥 D.靺鞨 3、下面少数民族的首领曾经受到唐玄宗册封的有 ①回纥 ②吐番 ③突厥 ④南诏 A. ②④ B. ①④ C.①③ D. ①②③④ 4、“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 一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朝与吐蕃的和亲政策 B.松赞干布时就与唐朝结亲 C.尺带珠丹感谢唐朝皇帝 D.汉藏关系密切
3、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方式:
联姻
1、唐太宗: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向唐朝求婚
文成公主入藏
唐 代 绸 缎
《黄帝内经》书影
《齐民要术》书影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丝罗、绸缎、谷物、果品、菜种、茶种、蚕种、药 材,以及医学、农学、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佛教创始 者释迦牟尼像。
唐代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及科技与时代风尚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一、唐朝的民族关系1、概述:①总体特征:比较融洽②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③影响:各族人民拥戴唐太宗为“天可汗”,也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君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可汗”成为唐朝皇帝的专有称呼。
2、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藏:a.过程: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吐蕃兴起,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b.影响: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深受西藏人民的爱戴。
②金城公主入藏:a.经过: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b.影响:此后一百多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3、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除吐蕃外,唐朝中央与其他少民族的联系也很紧密,唐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八百多个府、州、县。
3、民族融合的形式:(1)民族迁徒。
(2)联合斗争。
(3)友好交往。
(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5)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6)兼并战争4、唐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广大地区,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国家空前繁盛。
5、唐朝的对外交往交往范围: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交往表现: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
(1)玄奘西游:a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掌握佛教理论。
翻译佛经。
撰写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b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求取真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好学不倦(2)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等带回日本。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
建筑:唐招提寺、平安京。
文字:平假名(草书)片假名(楷书偏旁)。
服装:和服(隋服、唐装)。
节日:除夕、元宵、清明、中秋、端午、七夕、重阳等。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朝的民族关系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保持统一和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
唐朝时期,中国的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不仅控制住中原地区,还包括了汉地以外的辽东、西域、西藏等地。
在这个庞大的疆域内,唐朝统治者需要面对各种民族的存在和治理,因此民族关系的处理成为当时政治和文化的重要课题。
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据着唐朝统治阶层的绝大多数。
在唐朝建立初期,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隔阂和冲突。
然而,唐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平息民族间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统一。
唐太宗时期,通过设立安西都护府(治理西域)和安南都护府(治理南方),实现了对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控和统治。
此外,唐朝还实施了开元盛世政策,积极向外地征收土地,为汉族的移民提供了机会。
少数民族的自治制度唐朝为处理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治制度。
他们允许部分少数民族保持自己的社会结构和法律制度,并设立都护府、州县等机构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
例如,对于西域的吐蕃、渤海、回纥等民族,唐朝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使得他们能够保留自己的族规和传统,并享受一定的自治权。
这种自治制度的引入,有利于维持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和谐,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各民族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在唐朝时期,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思想、经济等方面的互动,推动了各民族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例如,汉族与突厥族的交流促进了突厥族对汉文化的接受与学习,也为唐朝的统治铺下了基础。
汉族与西域各民族的贸易往来,不仅加强了经济联系,也使得佛教与道教等宗教在各民族之间传播。
各民族之间的融合还反过来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形成了唐朝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民族关系的影响与启示唐朝的民族关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今天的民族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唐朝成功地实现了多民族共存和统一国家的探索,为后来的统一大国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
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年轻的松赞干布决心跟唐朝建立友谊。
贞观八年(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访问长安,唐朝使臣很快到吐蕃回访,成为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良好开端。
松赞干布遣使献贵重礼物向唐王室求婚,唐太宗未允。
贞观十四年(640年),又命大相(宰相)禄东赞为使官,以黄金5000两及珍宝数百件作聘礼,请许婚。
唐太宗允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到吐蕃。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工作。
随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
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
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劳动人民开始挖畦沟,田野间阡陌纵横,大大提高了产量。
公主带的水磨,深受劳动人民欢迎,公主和她的侍女,还把纺织、刺绣技术传授给吐蕃妇女。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还保存着他俩结婚的洞房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
藏族的史书用大量篇幅来记载公主的事迹。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以亲王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并赐锦帛数万匹,大批杂伎工匠及龟兹乐队。
工匠将生产技术传到吐蕃,至今拉萨还保存着许多唐代乐器。
《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书籍也在这时传入吐蕃。
汉族文化进一步传播,唐蕃关系更加密切。
开元十八年(730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唐朝与回纥的关系:回纥汗国存在96年共13名可汗,其中12名接受了唐朝册封。
安史之乱时回纥两次出兵援助唐政府。
自唐肃宗的幼女宁国公主出嫁回纥可汗开始,唐朝前后三次将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嫁给其可汗。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 3.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时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尺带珠丹为什么 自称是唐朝皇帝的舅 宿亲? 唐和吐蕃“和同 为一家”有什么意义?
朝 皇 帝 的 上尺 带 书 珠 丹 给 唐
天主 宿 下, 亲 百遂 , 外 姓和 又 甥 ,同 蒙 是 普为 降 先 皆一 金 皇 安家 城 帝 乐。 公 舅 。
靺 鞨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3)唐朝与南诏的关系
南诏
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 皮罗阁统一六诏,定 都太和城。唐玄宗封 他为云南王。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朝与回纥、靺鞨、南诏的 关系怎样?有何共同点?
关系: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文化交流进 一步密切,民族之间相互友好。
共同点:都通过接受册封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 3.金城公主入藏—唐玄宗时 4. 唐蕃结盟(821年)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暴 掠 不 作
患 难 相 恤
唐蕃会盟碑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和亲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 重要形式。历史上除文成公主和金城公 主外,还有哪些汉族公主与边地少数民 族首领成亲? 西汉后期,昭君出塞。
“天可汗”
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 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 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 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D
4、我们今天要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 地区历史、地理,我们要翻阅的典籍是( )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大话西游》 D.《桂苑笔耕》
A
5、下列是唐朝从国外引进的有:( ①熬糖法 ②马球 ③文字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B
) ④佛教文化
唐代民族关系的特点: 和睦
唐代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唐代的对外交往
大 雁 塔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天竺那烂陀寺遗址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像 玄奘西行路线图 由他口授、弟子写成的《大唐西域记》,详细记载了当时西域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 大雁塔是玄奘大法师从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 贞观年间,唐朝高僧玄奘只身求学,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进行研究和翻译佛经, 的风土人情、物种、气候、地理、历史、语言、宗教等情况,成为今天人们研究中亚、 式修建故名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后又游学天竺各地,潜心研习佛学十余年,成为知名的佛教学者。 玄奘在19年间共译出佛经70余部1300多卷。 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赫·乔·韦尔斯:“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 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 对照的是那样的鲜明„„在唐朝,中国的极盛时代„„ 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 代国家的前头。” ——《世界史纲》
唐朝的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它具有哪些独 特的魅力吸引众多外国人纷纷前来呢?
3.文成公主入藏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原因:
最新初中历史-唐朝的民族关系1 精品
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朝的联姻,并受到唐朝的深远影响;南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友好关系。
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回纥、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过灿烂的文化。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唐朝与土蕃的关系二、难点:1、对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和、观点的理解2、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谈话、讲解、阅读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或朗诵有关文成公主的配乐诗,由此导入新课。
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
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展示《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楚唐朝主要边疆民族的名称与分布。
(一)、唐朝与土蕃的关系唐朝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
为了进行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
(显示吐蕃的政权和经济)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
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唐朝的民族关系1
(温大雅)提出:“变其风俗,化而为汉”的方针,主 张把上百万的突厥人拆成许多小团体,迁移到河南地 区,让他们转化成农业居民,最终同化他们。 (温彦博)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把这些人全 部安置在河套地区,安抚他们,向他们传播中原地区 先进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既可以开发肥沃的河套地区, 又能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使之成为一家人。 (魏征)投降过来的突厥人差不多有十多万,再过几年 恢复 了元气,将来一定是心腹大患。因此绝对不可以 把他们安置在河套 !主张“纵之,使还故里,不可留 之中国”。
温彦博
Hale Waihona Puke “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 不受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都是天子的 人民。只要来归附我们的,就一 定要恩养他们才行。况且中原人和 突厥人并无区别。只要对他们施行 德政,他们怎么会叛逆呢?“
东突厥“尽为封疆臣”, “凡30年,北方无戎马警”
天可汗
2
622年,进扰汾、潞(山西长治市)诸州,虏获男女人口 5000余人; 624年,突厥举国南侵,在幽州与唐军对阵; 625年,进袭太原,唐守军全军覆没; 626年,颉利可汗亲率10万骑兵进扰武功(今陕西武功 县),抵距长 安仅40里的渭水便桥南。
在突厥墓葬中发掘铁制的刀、剑 等物和汉式铜镜,还发现了突厥 面刻有汉文和突厥文。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共21张PPT)
一、唐与吐蕃的关系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看看:唐朝边疆都有哪些民族?
维吾尔族的祖先,在 今蒙古色楞格河流域
藏族的祖先,地 处西藏 彝族和白族居住 地,地处云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一、唐与吐蕃的关系
1、吐蕃族(藏族的祖先) 2、吐蕃政权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1、吐蕃政权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返回
《步辇图》
唐代画家阎立本绘,现存摹本,纵38.5厘米,横129.6厘 米。画的内容为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迎娶文成公主的使 者禄东赞的情景。右边步辇上坐的为唐太宗,左侧站立的第 二人为禄东赞。
看书,并思考:
1、文成公主入藏 为什么要带那么多的 东西? 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 2、文成公主远嫁 吐蕃有何历史意义?
表现:1、联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2、唐蕃结盟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六诏: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居住云南洱海 2、南诏:蒙舍诏统一各诏,都太和城(大理) 3、册封:唐玄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4、南诏与唐的关系表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1、回纥(回鹘): 维吾尔族的祖先
2、回纥与唐的关系表现(出兵相助、册封。)
喜兵革之不作,惟亲 好是崇,岂不盛欤? ——唐蕃会盟碑
1、上图的名字是什么?它建立在哪里? 唐蕃会盟碑 西藏拉萨 2、它反映了唐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吐蕃族(藏族) 3、唐与该民族的友好关系除了结盟,还采用了什么方式? 联姻(文成公主)
返回
返回
云南洱海自然风光
云南洱海自然风光
彝族
火把节
白族
返回
小雁塔(陕西西安)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D
4、我们今天要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 地区历史、地理,我们要翻阅的典籍是( )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大话西游》 D.《桂苑笔耕》
A
5、下列是唐朝从国外引进的有:( ①熬糖法 ②马球 ③文字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B
) ④佛教文化
鲁迅:“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 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凡取用外来事物的 时候, „„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高昌—今新疆吐鲁番西南 琉球—今台湾 曲女成—今印度根瑙杰 平城京— 今日本奈良 天竺—今印度半岛各国 波斯—今伊朗 大食—今阿拉伯半岛等 地 新罗—今朝鲜半岛 拂菻—东罗马帝国 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1、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向日本辛勤传 播唐朝文化且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僧是(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阿倍仲麻吕
B
2、_______的西行,弘扬了佛教文化加强了唐 朝与天竺的交往。( ) A.智能 B.辩才 C.玄奘 D.鉴真
C
3、唐朝时,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 ( ) A.10多个 B.30多个 C.50多个 D.70多个
唐代民族关系的特点: 和睦
唐代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唐代的对外交往
大 雁 塔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天竺那烂陀寺遗址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像 玄奘西行路线图 由他口授、弟子写成的《大唐西域记》,详细记载了当时西域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 大雁塔是玄奘大法师从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 贞观年间,唐朝高僧玄奘只身求学,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进行研究和翻译佛经, 的风土人情、物种、气候、地理、历史、语言、宗教等情况,成为今天人们研究中亚、 式修建故名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后又游学天竺各地,潜心研习佛学十余年,成为知名的佛教学者。 玄奘在19年间共译出佛经70余部1300多卷。 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唐朝的民族关系》ppt课件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材料一:尊敬的文成公主,带来手工艺五 千种,打开了西藏工艺,繁荣昌盛的大门。 尊敬的文成公主,带来畜类五千种,给藏 区乳酪的丰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土地肥沃,土地肥沃,……文成 公主带来的谷类,撒播了三千八百种。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黄帝内经》书影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松赞干布亲自率大队人马迎接文成公主处。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大昭寺内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像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小昭寺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小 昭 寺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19课 唐朝布的民达族拉关宫系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代绸缎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北庭都护府故城遗址 位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破城子,唐贞观十四年(640年),置 庭州,为州治。长安二年(702年),设北庭都护府。后毁于战火。现 仅存残墙断垣,但故城形状和规模可辨。故城分内外城,呈长方形。外 城四周都有角楼,城墙外南部筑有敌台和密集的马面,外绕护城壕沟。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 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突厥人骑兵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朕独爱之如 一。
1、这句话是什么 意思?
第四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1、唐与吐蕃的关系
关系
表现
备注
友好
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和亲
金城公主+尺带珠丹
会盟碑
823年
(1)吐蕃族生活在西藏,是藏族的前身
2、唐与南诏的关系
关系
表现
备注
友好密切
扶持统一
统一六诏
册封云南王
皮罗格
支持文化、经济、政治建设
(1)南诏生活在云南大理一带
3、唐与回纥的关系
关系
表现
备注
全面合作
唐朝时期边疆各部族分布图
军事合作
帮助平定安史之乱
经济明)之乱发生在755年
(2)回纥生活在新疆地区,是维吾尔族的前身
4、唐与靺鞨族的关系
(1)靺鞨族与唐朝车书本一家
(2)靺鞨族后改名女真族,进一步强大
(3)女真族改名满族,建立清朝,统一全国
5、唐朝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册封、联姻。直接管理来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与吐蕃的关系
3、唐与吐蕃的友好交往
A、唐太宗时
译 员 禄 东 赞
文成公主
官 员
松赞干布 唐
太 宗
《步辇图》局部(唐· 阎立本)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与吐蕃的关系
讨论交流:
1、文成公主入藏为什么要带那么多东西? 2、文成公主入藏前后西藏的生活发生了哪 些变化? 3、谈谈你对文成公主的评价?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到“贞观之治”
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
北
西 南 东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 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李世民)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与吐蕃的关系
2、建立政权
时间: 7世纪初
首领: 松赞干布 都城: 逻些(今拉萨)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与吐蕃的关系
3、唐与吐蕃的友好交往
B、唐中宗时
金城公主
尺带珠丹
“和同为一家”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与吐蕃的关系
3、唐与吐蕃的友好交往
B、823年(唐穆宗时) 唐蕃结盟,建立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与吐蕃的关系
布达拉宫,相传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
初中历史 唐朝的民族关系5 川教版精品课件
湖南师大附中 蔡娜
再见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网络里,人人都会有朋友。如果没有朋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就如死水一滩;友情无处不在,它伴随你左右,萦绕在你身边,和你共渡一生。 友情,是雨季中的一把小伞,它撑起了一个晴朗的天空;友情,是风雪之夜的一杯淡茶,它能将寒意驱走,带来温暖;友情,是迷途中的一盏灯,它在你迷失时给你方向……人生漫漫,若能拥有一段地久天长的相知相伴的友情,生命亦无憾。 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一年又一年的风风雨雨,几许微笑,几丝忧伤,随着时间小河的流淌,许多人和事都付之东流去。但有一种人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与ta的交往,如陈年酒香,沁人心肺。你与ta的友情是世上最珍贵的情感。这种友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 小时候,友情是简单的一个玩伴,是一份哭哭笑笑的天真无邪。儿时的友情是真切的我和你,可以肆无忌惮的吵架,互相赌气撅起的嘴,片刻之后又携手言欢。那时的友情是那一块小小的糖,甜甜的味道,永远留在了儿时的记忆里,无论何时回味起,都是美滋滋的。 长大后,友情是一樽透明的酒杯,举杯邀明月时,对影成三人。失败或落寞时的酒话连篇,ta不会觉得你烦。友情,是伤心不必躲在一个角落悄悄地哭泣,ta默默地陪你,告诉你在哪里跌倒的就在哪里爬起来。于是,成长里有我们友情地久天长的足迹。
小心翼翼珍藏着,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最后的几年光景几乎是在医院渡过,然而和母亲在一起的毎一刻都是温暖美好的。四年前,母亲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生命就是如此脆弱,逝去和別离,陈旧的情绪某年某月的那一刻如水泻闸。水在流,云在走,聚散终有时,不贪恋一生,有你的这一程就是幸运。那是地久天长的在我的血液中渗透,永远在我的心中,在我的生命里。 时光就是这么不经用,很快自己做了母亲,我才深深的知道,这样的爱,不带任何附加条件,不因万物毁灭而更改。只想守护血浓于水的旧时光,即便峥嵘岁月将容颜划伤,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时的时光无限温柔,当清水载着陈旧的往事,站在时光这头,看时光那头,一切变得分明。执笔书写,旧时光的春去秋来,欢喜也好,忧伤也好,时间窖藏,流光曼卷里所有的宠爱,疼惜,活色生香的脑海存在。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和措施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和措施
唐朝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主要是平等协调和统一管理。
下面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些措施:
1. 实行宽容政策:唐朝采取了对外夷狄的宽容政策,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语言、信仰和习俗,同时也鼓励他们融入中原文化。
2. 进行官员轮流任命:唐朝设立了一些特殊职位,轮流任命各民族的首领为官员,以统一管理各民族地区。
3. 实行分封制度:唐朝分封各族首领为官,授予官职和爵位,使各族的首领成为唐朝的臣属,并从中选拔有才干的人才。
4. 推行农耕经济:唐朝鼓励各民族从事农耕经济,发展农业生产。
通过向各族领主提供丰厚的土地和经济优惠,吸引各族臣属积极参与农业生产。
5. 发展文化交流:唐朝提倡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允许各族人民学习汉族的文化、语言和文字。
这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和民族团结。
总的来说,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是以平等、宽容和融合为基础,通过政策措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
这种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唐朝民族团结的发展。
唐代的民族关系
《旧唐书》卷一九九上《东夷· 高丽》 贞观十九年五月‚李勣已率兵攻辽东城(今辽宁辽 阳)。高丽闻我有抛车,飞三百斤石于一里之外者, 甚惧之。乃于城上积木为战楼以拒飞石。勣列车发石 以击其城,所遇尽溃。又推撞车撞其楼阁,无不倾倒。 帝亲率甲骑万余与李勣会。围其城。俄而南风甚劲, 命纵火焚其西南楼,延烧城中,屋宇皆尽。战士登城, 贼乃大溃,烧死者万余人,俘其胜兵万余口,以其城江口,百济尽平。 刘仁轨屯田百济,以图高丽。
668年,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进攻高丽,九月攻 克平壤,高丽灭亡。
唐高宗朝疆域 靺鞨
唐
吐 蕃
新 罗
高宗武则天时期
乾 陵 六 十 一 王 宾 像
高宗武则天时期
吐蕃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 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中心的吐蕃王朝。
西域
交河故城遗址
贞观时期
唐初东北,靺鞨、契丹受东突厥控制,粟末靺 鞨则服属于高丽。高丽仍跨鸭绿江两岸。
高丽
《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 武德‚七年春正月己酉,封高丽王高武为辽东郡王,百 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
贞观时期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辽东
高丽
“辽东道远,粮运艰阻;东夷善守城,攻之不可猝下”。
贞观时期
东突厥汗国的强盛及其内部矛盾
突厥
《通典》卷一九七《边防》 “贞观元年,阴山以北薛延陀、回纥、拔也古 等十余部皆相率叛之,击走其欲谷设。颉利 遣突利讨之,师又败绩,轻骑奔还。颉利怒, 拘之十余日,突利由是怨憾,内欲背之‛。
薛延陀为铁勒一部,铁勒诸部是隋唐时战斗力最强的 游牧部落。 《隋书》卷八四《北狄传· 铁勒》 “自突厥有国,东征西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