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黄褐斑132例临床分析
黄褐斑的皮肤镜学特征
黄褐斑的皮肤镜学特征李芸;刘洁;孙秋宁【摘要】目的描述黄褐斑的皮肤镜表现.方法使用皮肤镜观察临床表现典型的20例黄褐斑患者的黄褐斑区域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的特征.结果病变区域在镜下表现为淡黄褐色均匀一致的斑片,其中19例为深褐色斑片/点、14例有毛细血管改变、6例的毳毛增粗变黑.正常皮肤的镜下表现为:未见淡黄褐色均匀一致斑片、10例为深褐色斑片/点、12例有毛细血管改变、2例的毳毛增粗变黑.病变部位与正常皮肤在背景颜色和深褐色斑点/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在毛细血管分布和毳毛特征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淡黄褐色均匀一致的斑片及深褐色斑片/点是黄褐斑的两大皮肤镜特征.【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7)002【总页数】4页(P226-229)【关键词】黄褐斑;模式;皮肤镜;诊断【作者】李芸;刘洁;孙秋宁【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4+2黄褐斑是一种后天获得性表皮色素异常疾病,病变部位位于表皮及真皮浅层,表现为对称分布的色素沉着斑。
黄褐斑易被误诊为外源性褐黄病、炎症后色素沉着、太田痣、晒斑、雀斑、色素性扁平苔藓、摩擦黑变病、老年性雀斑样痣等疾病。
皮肤镜是一种显示表皮、真表皮交界处和真皮乳头层色素与血管结构的无创性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是诊断皮肤色素性疾病的一种理想工具[1]。
本研究分析黄褐斑的皮肤镜学表现,旨在为皮肤镜被用于黄褐斑诊断及与其他色素性皮肤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对象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诊断明确的黄褐斑患者20例,年龄24~54岁,平均(41.2±7.6)岁,男女比例1∶9。
黄褐斑221例临床分析
黄褐斑221例临床分析作者:周存才,周愔,刘慧丽,薛艳,王晓英, 侯国军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
方法:对我院美容科门诊确诊的221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经临床资料分析,日晒、人流史、性格急躁、睡眠不佳、情绪等因素为主要发病因素。
结论:本组资料分析黄褐斑的致病因素有其自身的特点,情绪、性格、内分泌、化妆品使用不当、日光照射、家族史等是黄褐斑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关键词]黄褐斑;病因;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1518-02Clinical analysis of 221 cases of chloasmaZHOU Cun-cai,ZHOU Yin,LIN Hui-li,XUE Yan,WANG Xiao-ying,HOU Guo-jun(Department of Medical Cosmetology,Heping Hospital,The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Changzhi 046000, Shanxi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in recent years, melasma and etiology. Methodsbeauty clinics in our hospital diagnosed 221 cases of chloasma analysis of clinicaldata.Results The clinical data analysis,the sun, flow history,character and irritable, poor sleep,mood and other factors as the main risk factors.ConclusionThe data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melasma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emotions, personality,endocrine,cosmetics,improper use,sunlight exposure,family history of melasma disease is the main relevant factors.Key words:chloasma;pathogeny;clinical analysis为了解近年来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特点,笔者对2007年7月~2009年12月我院美容科门诊确诊的221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颜面黄褐斑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颜面黄褐斑30例作者:陈洪波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颜面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间的60例颜面黄褐斑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西药治疗,而对照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
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而只通过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维生素【中图分类号】R75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83-01黄褐斑俗名为"蝴蝶斑",主要发于面部,以女性患者居多。
黄褐斑的产生是由于内分泌失常所导致的,特别是中青年女性容易发病。
如果女性具有月经失调、妊娠等情况都会造成黄褐斑的出现[1]。
另外肝功能不全以及肾病都有可能造成黄褐斑的产生。
由于平时工作压力较大、学习较为紧张,会让部分女性的精神压力比较大,这也对黄褐斑的发病带来一定影响。
我院选取了6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间的60例颜面黄褐斑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
对照组中患者皆为女性,年龄为27-50岁,平均年龄为33.8岁,病程为1-4年,平均病程为2.8年;实验组中患者皆为女性,年龄为28-48岁,平均年龄为34.2岁,病程为1-3年,平均病程为3.6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即服用维生素C 180-200毫克,维生素E 80-100毫克,3次/日;同时给予外用消斑霜,每日两次,早晚时段各一次。
实验组患者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其中医处方如下:薄荷、白芍、当归、白术、丹参和香附各10克,白茯苓、柴胡、枸杞、女贞子和旱莲草各10g,甘草6克。
黄褐斑临床诊疗及管理标准__概述说明
黄褐斑临床诊疗及管理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特指发生在脸部、颈部以及上肢阳光暴露区域的色素沉着病变。
这种皮肤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普遍存在,并且与年龄增长、紫外线暴露以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黄褐斑不仅会对患者的外貌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降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黄褐斑的临床诊疗及管理标准对于提供高效的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黄褐斑临床诊疗及管理标准展开论述,并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黄褐斑问题进行了概述,并说明了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将介绍黄褐斑的定义与分类以及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然后,第三部分将评估和应用黄褐斑临床诊疗标准,包括评估指标、应用场景以及重要性和约束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紧接着,第四部分将探讨管理标准对黄褐斑治疗的影响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小结。
最后,在第五部分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黄褐斑临床诊疗及管理标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通过对黄褐斑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促进对该疾病的理解和认知,并为患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
此外,通过评估和应用临床诊疗标准以及探讨管理标准所面临的挑战,还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好地指导和支持,从而提高黄褐斑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黄褐斑临床诊疗及管理标准:2.1 定义与分类: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多见于面部、前额、颧骨以及手背等暴露部位。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因分析,黄褐斑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黄褐斑又称为雀斑, 是遗传因素导致的无明显外界刺激下皮肤色素沉着过度形成的小型暗斑点。
继发性黄褐斑是在一定刺激或其他因素作用下引起的色素沉着,常见于日晒、荷尔蒙变化、药物反应、慢性皮肤炎症等情况下。
2.2 诊断方法:黄褐斑的诊断主要基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患者的描述。
黄褐斑中医
黄褐斑中医中医对黄褐斑区分来加以治特约专家、北京市西城区民政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医师曹淑芬黄褐斑是一种面部的色素沉着病,其特症为黄褐斑片会分布于面部,也称肝斑,而在中医上古称黧黑斑。
一些妇女在怀孕中容易出现此斑,而在生产后却减轻或消失。
因其多出现于脸上,故当侵犯的面积较大时,便会造成容貌上之困扰,而影响病患心理及人际交往等活动。
传统中医认为,黄褐斑虽为皮肤病变的一种表现,但其是为诸多原因所引起内在脏腑之功能失调所致。
此类病患可能因长期生活忙碌紧张或休息不足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中医所谓之肝气郁结、肝经火旺的症候,且也会导致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等症候。
而部分病人由于年龄渐长、机体功能衰弱、内分泌作用减低,表现出中医所谓之冲任失调、肝肾不足的症候。
也有患者因长期为慢性疾病所困,而增加机体消耗,并引起中医所谓之营卫失和、气滞血凝的症候。
一般来说,中医对于患有黄褐斑之病人会根据其病因,并以病症作区分来加以治疗,详述如下:一、肝郁内热型:多见此类病患者,其时常伴有烦躁不安、胸闷不舒、面部发热、口干、舌红苔薄、脉象弦细等症状。
治疗宜以舒肝清热为要,其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清热泻火之药物。
二、肝肾不足型:患者的肌肤易枯燥不润泽,并经常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脉象弦细等症状。
治疗宜以补益肝肾为要,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养肝补肾之药物。
三、气滞血瘀型:患者多伴有其它慢性疾病,或常见胸闷胁痛、舌有瘀斑、舌淡苔薄、脉象弦细等症状。
治疗宜以理气活血化瘀为要,其可用方剂“桃红四物汤”。
四、脾虚湿热型:患者的皮肤除有黄褐斑之外,并常见胃口差、消化不良、便秘、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宜以健脾利湿清热为要,其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之。
虽然本病多是因为长期生活失调,或患有其它慢性疾病、机体衰退老化,除了对症辨证论治予长期服药之外,也应调整日常生活作息,而让体内脏腑功能得以休养恢复。
其它如面部按摩或以耳针配合治疗也可加强疗效,不妨一试。
含青刺果、马齿苋、滇山茶及三七的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区。
高频超声探头可以测量瘢痕的厚度及内部结构,获得对瘢痕形态学改变的全面认识,为评价瘢痕的转归提供定性和定量依据,还对指导瘢痕的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研究的临床病例数还很少,如果有更多患者的图像资料会给研究提供更多帮助。
皮肤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4、5]。
、光学[6]。
将两者结合起来,分布、形态以及厚度的观多维的图像采集,全面评。
[J].实用医技[J].组织工程与[3]冉梦龙,刘德华,张婧秋,等.20MHz与50MHz超声皮肤成像与测量的比较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7):482-486[4]赵庆利,孟如松,刘淑萍,等.瘢痕疙瘩不同分型皮损的血流及血管状况检测[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0,19(4):542-545.[5]M onstrey S,Middelkoop E,Vranckx J J,et al.Updated scar management practical guidelines:non -invasive and invasivemeasures[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4,67(8):1017-1025.[6]姜笃银,付小兵,陈伟,等.瘢痕疙瘩中皮肤附件结构破坏与瘢痕增生的关[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1):15-19.图4 凹陷型瘢痕(a),皮肤镜(×50)下可见肤色背景,中央无结构区(b);高频超声(50MHz)下可见表皮正常、真皮层萎缩(c)含青刺果、马齿苋、滇山茶及三七的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陆雯丽,陈 军,夏栩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激光美容科,上海 200011)【摘要】 目的 观察一种含青刺果、马齿苋、滇山茶和三七的美白精华液对黄褐斑的疗效及副作用。
方法 选取36例黄褐斑患者,使用含上述成分的美白精华液,2次/d,早晚各一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12周后进行改良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odified 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Score,mMASI)评分,皮肤图像分析系统(VISIA)拍摄图片和CK皮肤无创检测仪监测数据,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临床体会作者:吴景东顾炜尹莹金晓哲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第05期黄褐斑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1]。
其病因尚无定论,发病机制复杂,认为与遗传、紫外线照射、妊娠、口服避孕药、雌孕激素水平增高、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2]。
相当于祖国医学之“面尘”,“黧黑斑”等。
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黄褐斑辨证施治,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说明五脏六腑之精华均上注于面,面部气色的好坏,皮肤的光泽或枯槁,色素斑的形成与脏腑精气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协调密切相关。
《丹溪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有诸内,必行诸外。
”故黄褐斑虽发于外,然其根必源于内。
1.1 肝脾肾功能失常是发病之本: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此年龄段正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任脉通,太冲脉盛”至“太冲脉衰少”的阶段,是女子经孕产乳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发生活跃的时期。
经孕产乳无不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与肾的藏精、主生殖,肝的藏血、主疏泄,脾胃的化生、统摄密切相关。
因此,黄褐斑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之分,现分析如下:1.1.1 肝郁:明·《普济方》曰:“面尘脱色,是主肝”。
当责之于肝。
清·《张氏医通》曰:“面尘脱色, 为肝木失荣”。
肝藏血,主疏泄条达,若情志不遂,或暴怒伤肝,疏泄失司,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络脉瘀滞而引起面部黄褐斑,故《医宗金鉴》云:“黧黑如尘久始暗,原于忧思恼怒成”。
1.1.2 脾虚:脾为后天之本,主统血,升清降浊,由于长期思虑过度,心身憔悴,劳伤脾土;或恣食甘肥、偏食五味、食积化热而致脾虚失运,痰饮内停;或情志郁结,肝气不疏,克伐脾土,而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运化失调,清阳不升则不能上荣于面,浊阴不降则痰湿水饮上蒙于面,而生褐斑,故《张氏医通》云:“痰饮积脏腑,则面黯”。
黄褐斑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黄褐斑也称肝斑,黄褐斑属于获得性色素增多的皮肤疾病,颜色为深浅不一的褐色,多分布于双颊、眼睛周围,形态无规则性,阳光直射会加重颜色。
黄褐斑患者皮肤组织内黑色素增加,黑色素细胞异常表达升高,40~50岁女性易得,皮肤呈现深色女性比皮肤浅色患者容易发生黄褐斑,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加重。
目前,黄褐斑的发病原由还不了解,但是文献表示[1],多与妊娠、雌激素及紫外线相关。
黄褐斑患者往往存在机体功能失调,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月经不调、烦闷、失眠即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疾病,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影响。
大量研究表示[2],临床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存在多种,例如进行全身治疗,采用激光手段对患者色斑进行局部治疗,或从中医理论出发进行标本兼治治疗,临床选择时需慎重,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综述。
1中药治疗中医将黄褐斑归属为“面尘、肝斑、黧黑”范畴,病因与肝肾脾直接相关,气血不足是黄褐斑患者主要发病原因。
中医治疗黄褐斑需要从肝肾及血瘀方面进行辨证治疗。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黄褐斑的发病与患者情志不畅、气滞血瘀,从而伤及肤络,颜面失养而至。
临床需要针对不同类型黄褐斑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李云等[3]研究表示,黄褐斑患者面部血热经络阳性旺盛,血液中毒素物质显露于表面,治疗需要从疏肝解郁方面进行治疗。
刘俐等[4]研究表示,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适当添加活血化瘀药物,对明显改善黄褐斑患者的面部暗沉状态。
文献表示,对多黄褐斑患者采用中药四物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疗效。
但中药治疗用药时间长,因此可采用皮肤外敷及内服药物综合治疗,能明显缩短治疗周期,增加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2外用药物黄褐斑患者进行外用药物治疗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常见方法。
能够联合内服药物联合治疗黄褐斑疾病,效果更佳。
DOI:10.16662/ki.1674-0742.2021.04.191黄褐斑的治疗现状及进展韦克基广西贵港市皮肤病防治院皮肤性病科,广西贵港537100[摘要]黄褐斑是临床皮肤病中最常见的难治疗皮肤疾病。
中药祛斑胶囊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与药理分析
中药祛斑胶囊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与药理分析目的:探讨中药祛斑胶囊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分析其药理作用。
方法:选择38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依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90例行维生素C与微生物E治疗,观察组192例行中药祛斑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药祛斑胶囊具备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凝集及抗红细胞聚集的药理特性,用于治疗女性黄褐斑可促使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变,治疗效果显著,药理作用科学。
标签:女性黄褐斑;中药祛斑胶囊;药理黄褐斑为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一种,在中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1],患者主要表现为有颜面部深褐色或淡褐色的局限性色素沉着斑,影响患者内分泌及颜面美观。
中药祛斑胶囊是多种中药混合而成的复合药物,有祛斑消斑、行气活血之功效。
为研究中药祛斑胶囊的药理特性及其对女性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我院对38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的治疗资料展开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年龄33~52岁,平均(39.8±5.9)岁;病程5~12个月,均与《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2003修订版)[2]中黄褐斑的判定标准相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0例,观察组19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与微生物E治疗,每次口服5片维生素C(每片0.1g)、2片维生素E(每片0.05g),3次/d,连续用药3个月。
观察组给予中药祛斑胶囊治疗,方药为当归20g、红花25g、川穹15g、桃仁15g、赤芍30g、枳壳15g、甘草10g。
将诸药碾为细面并过120目筛,置于药用胶囊中。
患者每日口服6粒,2次/d,连续用药3个月。
1.3 疗效判定根据《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判断两组疗效,治愈:经肉眼观察色斑颜色基本消失且面积消退达90%以上;显效:经肉眼观察色斑颜色显著变浅且面积消退60%以上;有效:经肉眼观察色斑颜色变浅且面积消退30%以上;无效:经肉眼观察色斑颜色无明显变化,面积消退不足30%。
桂枝茯苓丸证治规律研究及治疗40例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旨在观察桂枝茯苓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并 探讨其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证治规律研究
桂枝茯苓丸源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 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症瘕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茯苓丸具有抗 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其中,桂枝温通经脉,散寒止痛;茯苓 健脾利湿,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其次,缺乏长期随访观察,无法确定桂枝茯苓丸治疗的远期疗效。此外,本研究 未对不同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
本研究表明,桂枝茯苓丸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 与桂枝茯苓丸的抗炎、抗氧化、调节内分泌等作用有关。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 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完善随访观察、进行分层分析等深入研究,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总之,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在未来临床实践中,可将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作为慢性盆腔炎的辅助或替代治疗 方法之一,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加强中医药在妇科疾病领域的研 究与应用,
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并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谢谢观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招募了100名慢性盆腔炎患者。患者被随 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则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茯 苓丸加减治疗。实验期间,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1、症状改善情况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在症状改善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具体来说,实验组患 者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等症状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 实验组患者在月经异常方面的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
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35·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汤连君 赵俊丹 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杭州富阳 311404摘 要:黄褐斑是皮肤科常见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临床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中医归属于“黧黑斑”、“肝斑”,多数呈蝴蝶状,严重影响容貌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本研究运用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黄褐斑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氨甲环酸 中药治疗 黄褐斑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的60例患者来自于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黄褐斑病例。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30例,年龄21~55岁,平均(41.8±10.5)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5.7±2.6)年;对照组30例,年龄20~53岁,平均(37.5±11.6)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6.0±2.9)年。
所有患者常规化验均正常。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拟定的诊断标准:①面部出现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界限清楚,无炎症表现及鳞屑,大多对称性分布;②患者多无自觉症状;③青春期后女性多发:④病情往往呈夏重冬轻之势;⑤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1.3…排除标准: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有凝血倾向者;③曾经有血栓形成,心绞痛、心肌梗塞、脑缺血病史者;④其他不适者,如对疗效期望值过高以及不能配合治疗者。
1.4…治疗方法:治疗组:氨甲环酸片(商品名妥塞敏)+逍遥散加减口服。
中药处方组成: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5…g,茯苓18…g,白术18…g,甘草6…g,生姜5…g,薄荷6…g,桃仁10…g,红花8…g,川芎10…g。
伴口苦咽干、大便干结者,加牡丹皮、栀子;月经不调者,加女贞子、益母草。
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激素水平测定
体检女性为对照组 , 采 用放 射 免 疫 法 检 测 两 组 血 清雌 二 醇 ( E 2 ) 、 促 卵泡素 ( F S H) 、 黄 体 生成 素 ( L H) 、 孕酮 ( P ) 性 激 素 水 平 并 进 行 比较 , 同时 分析 病 例 组 的 I 临床 特 点 。 结 果
为探 讨女 性黄褐 斑 患 者 的临床 特 点及 与 血 清性 激 素水 平 的相关 性 . 我们 于 2 0 0 9年 4月 一 2 0 1 2年 3
月 对在 中心 门诊 部 就诊 的 9 7例 女 性 黄 褐斑 患 者进
例( 1 0 . 3 1 %) 。
2 . 2 发 病 因素
① 日晒因素 : 晒后发 生黄 褐斑 或 加
~
伴有 月经 紊乱及 痛经者 2 0例 ( 2 1 . 6 2 %) 。④ 其 它特
点: 服用避 孕药 者 6例 ( 6 . 1 9 %) , 明确 接 触化 妆 品后 发生 者 7例 ( 7 . 2 2 %) , 发病 前有 精神 因 素 ( 如 夫妻 不
3 0 ) 岁 8例 , ( 3 1~ 4 0 ) 岁6 7例 , ( 4 1 ~ 5 0 ) 岁2 1例 ,
重者 7 8例 ( 8 0 . 4 1 %) , 自觉皮 损 夏 季 重 于 冬 季者 6 6 例( 6 8 . 0 4 %) 。② 遗 传 因素 : 8例 ( 8 . 2 5 %) 有 家族 遗 传倾 向 , 其 中 7例 患 者 兄 弟姐 妹 中有 类 似 色斑 . 4例
患者父 母有 类似 色斑 , 2例 患者其 母 和姐 妹 面部有 类 似皮损 。③ 妊 娠 及 月 经 因素 : 2 7例 ( 2 7 . 8 4 %) 妊 娠
倪海厦治疗黄褐斑的医案
倪海厦治疗黄褐斑的医案倪海厦治疗黄褐斑的医案引言: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尤其在中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它给人们的外貌造成了困扰,也对个人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人寻求各种方法,而倪海厦医生的治疗方法备受关注和追捧。
本文将介绍倪海厦医生治疗黄褐斑的医案,探讨其疗效、原理和个人观点。
一、黄褐斑的危害与原因黄褐斑是由于皮肤黑色素过度沉积造成的,常出现在脸部、颈部和手背等暴露于阳光的部位。
它不仅会影响到面部的美观,还可能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困扰。
黄褐斑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包括紫外线照射、雌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失调等。
二、倪海厦医生的治疗方法倪海厦医生是一位在中医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
他的治疗方法结合了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以提供有效的黄褐斑治疗方案。
具体治疗过程如下:1. 中药疗法倪海厦医生通过中药内服治疗来改善患者的体质,并从根本上调整人体机能。
中药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祛斑、活血化瘀等作用来实现。
临床实践表明,倪海厦医生的中药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黄褐斑情况。
2. 中药外用疗法除了内服中药,倪海厦医生还采用外用中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这种疗法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皮肤黄褐斑区域,通过渗透作用和祛斑作用来改善肤色。
外用中药能够局部淡化黄褐斑,使皮肤变得均匀,恢复自然光彩。
3. 饮食调理倪海厦医生重视患者的饮食调理,认为饮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他建议患者采取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取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和红枣等。
这些食物有助于改善皮肤的光泽度,减少黄褐斑的形成。
4. 心理疏导倪海厦医生注重患者心理健康的调理。
他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心理疏导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压力,增强自信心。
心理健康对于治疗黄褐斑同样重要,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预防复发。
三、倪海厦医生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根据倪海厦医生的临床案例和患者反馈,他的治疗方法在治疗黄褐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这主要归功于倪海厦医生综合运用中药治疗和辅以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赵丽梅;王先荣【摘要】目的:分析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35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氨甲环酸治疗,观察组(75例)行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肤色与泛及皮肤面积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将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应用于女性黄褐斑疗效显著,且能够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21【总页数】2页(P116-117)【关键词】氨甲环酸;中药;女性;黄褐斑;不良反应【作者】赵丽梅;王先荣【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中医医院青岛266700;山东省平度市中医医院青岛266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4+2黄褐斑属于一种面部色素分泌代谢异常的匀称型皮肤病,呈深褐色或淡褐色斑点或者边界较为清楚的斑点,无显著症状[1,2]。
相关资料显示[3],其发病机制与日晒程度、慢性疾病、女性的内分泌生理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氨甲环酸对黄褐斑有明显作用,但因其作用缓慢,且有不良反应,故尝试进行联合中药治疗。
为明确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35例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35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年龄27~51 岁、平均年龄(38.0±3.9)岁,病程 1~14y、平均病程(7.5±3.5)y,面上部型20例,蝶形18例,泛发型22例;观察组75例,年龄 28~52 岁、平均年龄(39.0±4.2)岁,病程 1~15y、平均病程(8.0±3.5)y,面上部型28例,蝶形25例,泛发型22例。
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摘要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好发于颜面部,其产生原因复杂,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随着人们对自身容貌的要求越来越高,关于黄褐斑的治疗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行分析整理,以期为黄褐斑后续的临床和科研提供更多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黄褐斑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黄褐斑是由于色素沉着导致面部对称性出现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或斑点的皮肤病,好发于额头、眼周、脸颊、鼻背、口周,轮廓清晰,表面平滑,形状不规则,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
中青年女性群体容易发病,病情顽固,复发率高,日晒后容易加重。
中医认为黄褐斑是人体功能失调的外在体现,与气血津液、脏象经络、阴阳平衡失调密切相关。
1 病因病机1.1 肝气郁结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郁而化热,耗伤阴血,气血失和,淤结于颜面,发为本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亦有言:“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
”1.2 脾气亏虚饮食无度,过食肥甘厚味炙膊之品,或劳累过度,使脾失健运,精微不布,水湿内停,湿阻于内,上蒸于面而发病。
《诸病源候论》曰:“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皯。
”1.3 肾精不足房劳过度,肾精耗伤,或久病失养,精血亏虚,导致水火不济,虚火上炎,肾水不能荣于颜面,使肌肤失养而发病。
《灵枢·五阅五使》云:“肾病者,颧与颜黑。
”1.4 气滞血瘀“无瘀不成斑,有斑必有瘀”,因气机运行阻滞,以致血液运行障碍,气滞与血瘀并存,最终导致面部脉络淤阻,肌腠失荣而发病。
《普济方》曰:“面上黯,此由凝血在脏。
”2 治疗2.1 内治法2.1.1从肝论治治疗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而产生的黄褐斑多采用疏肝解郁之法。
吴逸芝等[1]用逍遥散加减治疗86例患者,基本治愈占53.49%,显效占30.23%,有效占13.96%,总有效率达97.68%,治疗效果明显。
中药配合刺血拔罐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药配合刺血拔罐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药配合刺血拔罐这种治疗方法,对于黄褐斑所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出现黄褐斑的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保证每组50例患者。
分别用对照和观察给予其命名,其中观察组的患者接受的是中药配合刺血拔罐这种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则是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还有迪维霜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的人数达到了49例,对照组患者有效的人数为37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黄褐斑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中药配合刺血拔罐的方法,其整体的效果较好,并且可靠度较高,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面部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药;刺血;拔罐;黄褐斑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中药配合刺血拔罐这种治疗方法,对于黄褐斑所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面部黄褐斑的现状,进而提高其心情的愉悦程度,改善其生活的质量。
同时,也为医疗机构内部黄褐斑的治疗方法,找到最佳的形式和手段,以此达到高质量治疗的最终目标。
选取出现黄褐斑的患者100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现研究过程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出现黄褐斑的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保证每组50例患者。
分别用对照和观察给予其命名,两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48岁;病程3个月至12年;61例已婚,39例未婚。
全部病例均有日晒加重史.2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在接受本次治疗比较的前期,均进行了诊断,其中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斑块的界限比较清楚,通常是对称性分布,没有发炎症状,以及贫血的症状的、没有明显自觉症状的、女性多发、出现在青春期之后、病情可有一定季节性,经常是夏重冬轻。
排除其他面部疾病的患者,纳入此次比较的过程之中。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外用迪维霜。
其中维生素C每天服用3次,每次0.2g;维生素E每天服用3次,每次0.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