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汇总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14)
2014---2015学年下期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2条染色体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D.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2条染色单体2.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C.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D.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3.某动物体细胞中含2N条染色体,则该动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染色体A.2N条B.4N条C.N条D.3N条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减数第二次分裂 C.联会时期D.四分体时期5.青蛙的100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可以产生A.100个卵细胞和300个极体B.100个卵细胞和200个极体C.200个卵细胞和200个极体D.100个卵细胞和100个极体6.假设卵原细胞个数为m,则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的个数比是A.1:1:2:4 B.1:1:1:2 C.1:1:4:4 D.1:1:1:17.下图是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示意图,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8.下列关于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B.精子、卵细胞的形成都要经过变形阶段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与三个极体D.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9.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一致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10.家鸽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D.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11.如欲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可选择的实验材料是A.马蛔虫受精卵B.造血干细胞C.小鼠睾丸D.叶芽12.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长毛与黑毛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纯合体杂交,后代必是纯合体B.两个杂合体杂交,后代必是杂合体C.纯合体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体D.杂合体自交的后代全是杂合体14.具有下列基因型的植物体进行自交,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5.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纯种,最简便的方法是A.与纯种抗锈病小麦杂交B.与纯种易染锈病小麦测交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D.自交16.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17.基因型为Dd的个体,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D基因。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测试生物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1-20小题每题1分;21-30小题每题2分)1.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消失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2.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分裂中3.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体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④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4.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 F.C.Steward)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胡萝卜根尖韧皮部细胞能发育成完整的胡萝卜植株。
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A.全能性B.特异性C.多样性D.周期性5.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细胞衰老过程中其形态、结构、功能都会发生变化。
下列属于细胞衰老特征的是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B.细胞内色素逐渐减少C.细胞代谢速率减慢D.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上升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化学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C.细胞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测试生物试卷命题人:汉铁高中叶璐审题人:汉铁高中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1-20小题每题1分;21-30小题每题2分)1.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消失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2.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分裂中3.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体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④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4.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F.C.Steward)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胡萝卜根尖韧皮部细胞能发育成完整的胡萝卜植株。
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A.全能性B.特异性C.多样性D.周期性5.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细胞衰老过程中其形态、结构、功能都会发生变化。
下列属于细胞衰老特征的是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B.细胞内色素逐渐减少C.细胞代谢速率减慢D.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上升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化学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C.细胞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7.对于多细胞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坏死后膜通透性降低B.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衰老的生物体内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D.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可诱发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变为癌细胞8.下图表示人体内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①过程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周期性B.②过程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③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D.④过程是由于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9.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10.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1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12.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网络是当前公认的维持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的活动只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B.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外排)的方式释放,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D.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都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3.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 细胞分泌活动减弱,胰岛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B.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掉14.下图能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命题人:武汉中学刘新汉审题人:武汉四中张锡进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1-20每题1分,21-35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错误..的是( ) A.细胞代谢废物类:尿素、二氧化碳等B.有机大分子类:血浆蛋白、呼吸酶等C.免疫物质类:抗体、淋巴因子等D.营养小分子类:葡萄糖、氨基酸等2.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从B液中可提取得到红细胞B.人体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C.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中的液体D.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3.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 ) A.产生促甲状腺激素 B.传导兴奋 C.体温调节中枢 D.渗透压感受器4.有关激素调节及应用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都会减少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发育不会受影响,但是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C.两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D.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避免减产5.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类多肽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增强T细胞的功能。
据此分析胸腺素 ( ) A.能与病原体特异结合B.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C.适宜给药方式是口服 D.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6.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有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作用缓慢而广泛B.神经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D.内分泌腺主要受体液调节作用,不受神经调节作用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免疫缺陷病患者失去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B. 记忆细胞能快速识别抗原,所以其产生抗体更快更多C. 切除胸腺的个体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减弱D. 效应T细胞能够将靶细胞裂解后释放的病原体吞噬、消灭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B.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C.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9.2015年3月1日,寒意依旧,京城一群男女在奥林匹克公园进行第四届“光猪跑”大赛(参赛者须穿着内衣裤跑完3公里赛程),以此方式倡导人们亲近自然、健康生活。
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2)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与体重B.兔的长毛与短毛C.猫的白毛与蓝眼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2.杂合体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5株为高茎,第16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A.0%B.25%C.75%D.100%3. 眼皮的单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所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
他的基因型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是:()A.aa、AA、Aa B.Aa、Aa、aa C.aa、Aa、Aa D.aa、AA、AA4.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5.下图是某家族黑尿症的系谱图,已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A和a,图中Ⅱ3和Ⅱ5表示患病个体。
若Ⅲ6是患病男孩,则Ⅲ7也是患病男孩的概率()A.1/36 B.1/6 C.1/4 D.1/36. 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C.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D.F2中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7.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
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8.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yyRr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A.9:3:3:1 B.1:1:1:1 C.3:1:3:1 D.3:19.常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称味者(T) 为显性,有人对苯硫脲没有味觉,称味盲(t) 。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4)
枣阳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试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30×2=60分)1.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胚胎工程中的“受体”是性状优良的代孕母畜B.一个效应B细胞带有只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C.植物激素不是蛋白质,因此起作用时不需与“受体”结合D.一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含有多种分别与不同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2.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弃耕的农田不能演替形成树林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低等D.任何情况下,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均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应该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4.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过程中,地衣阶段的主要作用是A.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B.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C.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D.为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的稳态只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D.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6.体液包括和。
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B.生长素与子房发育成果实有关C.幼嫩的细胞比老一些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D.植物的茎在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很少,细胞分裂快8.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的水平上。
A. KB. K/2C. K/4D. K/69.下列植物激素中,主要起促进果实成熟作用的是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C.乙烯D.吲哚丁酸10.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血友病B.过敏性鼻炎C.艾滋病D.皮肤荨麻疹11.甲状腺激素在恒温动物体温调节中作用重要。
级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在测量琼脂块变色深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虚线表示测量位置)2.下图中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c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3.右图为某种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细胞为动物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B.此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此细胞为动物细胞,含有8个核DNA分子D.此细胞为原癌基因被激活的人体细胞4.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D.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5.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为1∶1的时期是A.间期和前期 B.中期和后期C.前期和中期D.后期和末期6.适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是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人的口腔上皮C.蛙的红细胞D.马蛔虫受精卵7.对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比较,它们的主要区别发生在A.前期和末期 B.间期和中期C.前期和间期D.中期和末期8.在制作洋葱根尖装片过程中,细胞在何时停止分裂A.解离期B.漂洗期C.染色期D.压片期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特点的是A.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B.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C.每个染色体着丝点的两端都有纺锤丝牵引着D.形成细胞板1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11.下列图像是某同学观察某种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后期绘制而成的染色体行为简图,你认为正确的是12.下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1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全部能看到的结构应该是A.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C.细胞壁、细胞膜、核膜D.细胞壁、纺锤体、核仁14.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B.甲、乙、丙细胞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均为1∶2∶1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倍增,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1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B.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C.细胞凋亡是一种非正常死亡D.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16.有关细胞全能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B.未脱离植株的幼叶,在适当的情况下能表现出全能性C.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由于细胞内基因发生变化,导致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D.脱离了植株的芽,一定能表现出全能性17.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A.DNA的自我复制B.自身的蛋白质合成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D.是否出现星射线18.人体红细胞和白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细胞的衰老B.细胞的凋亡C.染色体变异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9.下列杂交组合中,亲本都是杂合子,且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A.DDFf×DdFf B.DDFf×DDff C.ddFf×ddFf D.DDFf×DdFF20.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核体积都缩小B.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坏死现象C.细胞的癌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常与多个基因有关D.造血干细胞分化成血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21.在孟德尔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的重组性状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总数的A.1/4B.1/8C.1/16D.1/922.豌豆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A.yyRrB.YyRRC.yyRRD.YyRr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24.矮秆迟熟水稻(ddEE)和高秆早熟水稻(DDee)杂交,子二代中有1200棵矮秆早熟,则F1自交的得到的子二代中,应该有纯种高秆迟熟水稻多少棵A.600B.1200C.2400D.360025.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此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①全部黑色或白色②3黑1白③2黑2白④1黑3白A.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6. 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27.基因型是YyRR的植物,其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A.3:1B. 1:1:1:1C. 1:2:1D. 9:3:3:128.高茎豌豆(Dd)能产生哪几种基因组成的配子A.只有含D的B. 有含D的配子,也有含d的配子C. 只有含d的D.只有含D的配子,或只有含d的配子29.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n次产仔中,B产仔为9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纯合子是A.B和CB.A和CC. A和BD.只有A30.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50~100次,统计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为A.1/3 B.1/4 C.1/2 D.1/531.黑发对金黄色发为显性,一对夫妇全是杂合体黑发,他们的三个孩子全是黑发的概率是A.3/4B.9/16C.9/12D.27/6432.要判断某一个体是不是纯合子,最好的办法是A.让其与杂合体交配B.让其与纯合体交配C.让其与隐性类型交配D.让其与显性类型交配3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34.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应选交配的公是A.黑色杂合子B.黑色纯合子C.红色杂合子D.红色纯合子35.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亲本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A. 9:3:3:1 B. 3:1;3;1 C. 3:1 D. 1:136.已知一株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然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 AABBB. AABaC. aaBbD. AaBb37.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子比例为A. 1/8B. 7/8C. 7/16D. 9/1638.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C.两亲本间的组合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39.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的是A. YyRrDdB. yyRrddC. yyRRDdD. YYrrDD40. 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TtBb和ttBb B.TtBb和Ttbb C.TtBB和ttBb D.TtBb和ttBB 4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表现型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④F1表现型的比例⑤F2基因型的比例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42.能够产生YyRR、yyRR、YyRr、yyRr、Yyrr、yyrr六种基因型的杂交组合是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43.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5分,21~30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1.5分)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2.(1.5分)下列属于人体稳态调节实例的是()①HCO3﹣与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②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③人体受到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加速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④人体每天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量的水和盐.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1.5分)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D.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4.(1.5分)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C.兴奋传导后兴奋的部位又恢复原先的电位D.局部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分5.(1.5分)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D.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6.(1.5分)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的电信号转为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7.(1.5分)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胞吞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B.递质释放后,引起的效应是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发生逆转,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D.人体内有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它们各自孤立地调节生理活动8.(1.5分)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A.abcde B.bcde C.cde D.bc9.(1.5分)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10.(1.5分)下列有关酶与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机体的生命活动B.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C.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D.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11.(1.5分)在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面激素与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B.胰高血糖素与肝脏细胞C.促甲状腺激素与垂体细胞D.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细胞12.(1.5分)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B.饥饿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C.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D.长时间大量运动后,胰岛A、B细胞活动均减弱13.(1.5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降低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14.(1.5分)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B.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C.寒冷时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激素调节无关D.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散热增加15.(1.5分)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B.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吞噬细胞C.免疫系统受损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将大大升高D.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16.(1.5分)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系统通过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②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③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而与细胞免疫无关;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而与体液免疫无关;④尽管特异性免疫针对性强,对抗原的杀伤效果好,但机体最终将抗原清除,大多数还是要依赖非特异性免疫.A.①④B.①②C.①D.③④17.(1.5分)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B.细胞免疫主要是消灭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C.效应T细胞直接与抗原紧密接触,使抗原裂解死亡D.记忆T细胞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就会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18.(1.5分)匈牙利学者拜尔(Paal)在1914一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鞘尖端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证明()A.尖端能产生某种“影响”B.合成“影响”不需要光照C.弯曲生长是因为“影响”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影响”不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19.(1.5分)下列有关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C.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D.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20.(1.5分)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生,会发生的现象是()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21.(1.5分)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2.(1.5分)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糖调节能力B.跳水运动员做出复杂动作只通过神经调节完成C.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不受神经系统的调节D.体液调节可以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3.(1.5分)右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分泌的激素达到一定量时,会抑制a、c分泌相关激素B.b分泌相关激素的调节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C.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D.a、b、c中,b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24.(1.5分)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③④25.(1.5分)把小白鼠和青蛙从约25℃的温室中移至5℃的环境中饲养,小白鼠和青蛙的耗氧量的变化将是()A.小白鼠减少,青蛙增加B.小白鼠增加,青蛙减少C.小白鼠和青蛙都减少D.小白鼠和青蛙都增加26.(1.5分)如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①能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不同的免疫作用B.Ⅱ、Ⅲ过程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Ⅶ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细胞③是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而来D.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Ⅴ过程迅速完成,短时间内发生Ⅶ反应27.(1.5分)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顶端优势时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D.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28.(1.5分)如图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C.Ⅰ体温调节、Ⅱ激素调节、Ⅲ神经调节、Ⅳ甲状腺激素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29.(1.5分)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粟B.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C.感受器的兴奋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D.处于38℃环境时,人体难以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和渗透压30.(1.5分)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佳措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当流感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触同种流感病毒,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流感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计40分)31.(14分)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这是因为通过X产热即方式使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故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方式,减少热量散失,故面色苍白.此时,血液中A和B激素的量,作用于骨胳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从而增加产热量.(2)常温下,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这种调节属于.(3)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4)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传导包括、两个过程,神经递质的作用是.是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32.(8分)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激素B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激素B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激素B含量比正常值(填“高”或“低”).若该抗体可以结合激素B受体而充当激素B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填“亢进”或“低下”),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疾病.(2)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激素B和激素C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激素B后,激素C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部位发生了病变.(3)激素A一经垂体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33.(17分)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激素)的明显增加引起的,该激素的功能是.(2)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3)给丙注射胰岛素(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34.(16分)如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至少答出两个),.(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A.溶酶体 B.皮肤分泌物 C.口腔粘膜 D.鼻腔纤毛(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4)图中细胞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和;⑧和⑨分别表示,都属于.(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5分,21~30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1.5分)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解答:解: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2.(1.5分)下列属于人体稳态调节实例的是()①HCO3﹣与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②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③人体受到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加速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④人体每天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量的水和盐.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解答:解:①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通过HCO3﹣与HPO42﹣等缓冲物质的作用,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①正确;②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为免疫调节,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②正确;③人体受到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加速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为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稳态调节,③正确;④人体每天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量的水和盐属于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属于稳态调节,④正确.所以,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1.5分)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D.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稳态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处在动态变化中,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态的状态,A 正确;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被破坏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正确;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和调节机制,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4.(1.5分)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C.兴奋传导后兴奋的部位又恢复原先的电位D.局部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分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在突触小体上,兴奋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上,兴奋由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A、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A正确;B、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B正确;C、兴奋传导后兴奋的部位又恢复原先的静息电位,C正确;D、局部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分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分,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然后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5.(1.5分)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D.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是考查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方式和机理.兴奋传至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从而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兴奋在突触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解答:解:兴奋时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理是钠离子通道开放,大量钠离子内流,使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发生变化,兴奋部位由静息状态的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因此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是钠离子通道开放,大量钠离子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对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6.(1.5分)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的电信号转为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考点:突触的结构;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在突触小体上,兴奋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上,兴奋由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A正确;B、在突触处兴奋的转化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步的,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然后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7.(1.5分)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胞吞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B.递质释放后,引起的效应是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发生逆转,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D.人体内有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它们各自孤立地调节生理活动考点:突触的结构;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小体三部分构成.解答:解:A、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扩散作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A错误;B、递质释放后,引起的效应是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但递质作用后即被分解,B错误;C、神经元兴奋时,由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从而发生膜电位发生逆转,C正确;D、人体内有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它们相互协调,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1.5分)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A.abcde B.bcde C.cde D.bc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据图分析:1、a、b两个神经元形成一个突触,b、c两点在一个神经元上,c、d形成一个突触,d、e两点在一个神经元上;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3、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解答:解:根据题图,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刺激点与b、c两点在一个神经元上,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所以b、c可以测到电位变化,c、d形成一个突触,兴奋可以从c传向d、e,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所以不能传向a.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解答,难度不大.9.(1.5分)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需要借助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据此答题.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A错误;B、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B正确;C、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错误;D、题中没有明显的信息说明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0.(1.5分)下列有关酶与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机体的生命活动B.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C.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D.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本题的对酶和激素的概念、作用和作用特点的考查.先从酶与激素的概念、产生部位、本质、作用和作用特点去分析比较二者的关系,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作为“信使”起调节作用,A错误;。
武汉中学等湖北省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有答案第Ⅰ 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B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或组织C .癌变被看作是细胞的畸形分化D .细胞分化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 2.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DNA 、染色单体分子数依次为( )A.46、46、0B.92、92、0C.23、46、46D.46、92、92 3.下右图a →d 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可表示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 .c 段结束DNA 含量增加一倍C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 段D .b 和c 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4.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时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两条染色体B.分别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两条染色体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D.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5.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 ,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 ,那么另外3个分别是 ( ) A.Ab 、aB 、abB.AB 、ab 、abC.ab 、AB 、ABD.AB 、AB 、AB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 ) A .复制→分离→联会→着丝点分裂 B .联会→复制→分离→着丝点分裂 C .联会→复制→分离→着丝点分裂 D .复制→联会→分离→着丝点分裂 7.让杂合子Aa 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A .41B .81C .161 D .321 8.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
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
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 .祖父B .祖母C .外祖父D .外祖母 9.遗传性佝偻病男子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女孩全部患病,所生男孩则全部正常。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A.自交B.测交C.杂交D.正交2.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实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DD×dd B.DD×Dd C.Dd×Dd D.Dd ×dd3.下面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基因型决定表现型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4.高茎豌豆(Dd)能产生的配子有A.有含D的配子,也有含d的配子B.只有含D的配子C.只有含D的配子,或只有含d的配子D.只有含d的配子5.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
现让毛腿雌鸡甲与光腿雄鸡乙交配,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且比例为1∶1,则甲、乙基因型依次是A.BB、bb B.Bb、bb C.Bb、Bb D.Bb、BB 6.YyRR的基因型个体与yyRr的基因型个体相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理论上其子代表现型的比为A.1∶1 B.1∶1∶1∶1 C.9∶3∶3∶1 D.42∶42∶8∶87.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 8.下列对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F1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B.F1产生配子类型比例为1∶1∶1∶1C.F2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D.F2基因型的比例为1∶1∶1∶19.一组杂交品种AaBb×aaBb,各对基因之间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类数分别为A.2、6 B.4、9 C.4、6 D.2、410.下列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特征的是A.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B.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C.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D.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11.人的体细胞核染色体数为46。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45分,1-25小题每题1分,26-35小题每题2分)1.将一块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C.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2.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示可表示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C.b段和d段会发生核遗传物质的平分D.b和c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3.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分裂间期,细胞内进行着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B.在分裂前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数目加倍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D.在分裂末期,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子细胞4.如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①④⑤C.①⑤④③②D.⑤④③②①5.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A.后期、末期、间期B.间期、前期、中期C.间期、后期D.间期、末期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是为了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观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是实验的主要内容D.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7.下列有关细胞生理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生物体中,所有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B.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C.细胞坏死后,代谢停止;细胞癌变,则其代谢增强D.细胞分化既能使细胞数量增加,也能使细胞种类增加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有关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B.细胞分化是细胞在遗传物质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受基因的调控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9.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错误的是()A.细胞代谢废物类:尿素、二氧化碳等B.有机大分子类:血浆蛋白、呼吸酶等C.免疫物质类:抗体、淋巴因子等D.营养小分子类:葡萄糖、氨基酸等1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因此其渗透压会比细胞内液高一些B.相对于正常细胞,人体内衰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会发生较大变化C.不同细胞内遗传信息执行情况的差异,不会影响到内环境中物质的种类D.细胞内的物质都通过内环境获得,但内环境中的物质不一定都能进入细胞11.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2.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1、4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13.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14.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下丘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15.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调节D.①②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16.下列选项中不可以在人体内同一腺体中合成的物质是()A.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胰高血糖素、胰蛋白酶C.性激素、促性腺激素D.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17.如图是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的模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甲表示的是胰岛B细胞B.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D.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18.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丙细胞周围不存在a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D.成年人的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可调节其大脑的发育19.有关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能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均在细胞内发生作用后失活C.均与特定分子结合才能起作用D.均能在生物体内传递相关信息20.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21.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2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B.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非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来实现D.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2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24.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C.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D.效应B细胞识别特定的抗原,产生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25.下列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B.艾滋病C.风湿性心脏病D.类风湿性关节炎26.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情况,图2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B.图2中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C.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D.图2中细胞不存在染色单体27.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于b时期,DNA数目加倍发生于a时期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C.处于图乙B→A时期的细胞一定有染色单体的存在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28.有同学在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时,在显微镜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图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取材位置不合适B.视野选择不合适C.解离时间不合适D.取材时间不合适29.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生物体所有的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B.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组织培养繁育花卉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原理D.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基因在特定时空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0.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原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3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B.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兴奋在③处的传递是单向的D.剪断②后刺激④处,能发生反射32.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机制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K+外流33.如图为人体中部分体液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丁可表示红细胞的细胞内液B.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而乙、丙的蛋白质含量较少C.肝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甲D.丁液中CO2浓度比甲液中低34.如图1表示胰岛素浓度与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甲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曲线乙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B.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导致曲线甲上升C.若E为调节中枢,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髙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若E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和产生渴觉35.如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5分)36.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该图表示的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期,依据是该细胞由发出形成纺锤体,而且排列在赤道板上.(2)该细胞有染色体条,1和2是,通常1和2所携带的遗传物质(填“相同”或“不同”).(3)该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 的比是:.(4)该细胞继续分裂完成,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有染色体对;有核DNA分子个;染色单体条.(5)该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叫,其中(填“多”或“少”)数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37.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代表感受器的应为标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⑤结构是,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及其所支配的.(2)图乙中的③表示,该结构由(细胞器)形成.其中含有的物质是,通过(方式)进入突触间隙.(3)图乙中信号只能从M传递给N,原因是.(4)假如图丙中的Y来自图甲中的A,图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的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作用.(5)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的控制.38.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激素A (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是,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2)当人体感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3)图中激素B是,其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葡萄糖的功能,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图中激素C是,其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与激素D共同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4)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39.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2)A、B的名称分别是、.(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其特点是.(6)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病.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细胞.2015-2016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5分,1-25小题每题1分,26-35小题每题2分)1.将一块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C.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考点】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分析】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可采用琼脂块、NaOH、酚酞作实验材料,观察NaOH在琼脂中的扩散速度.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解答】解:A、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即扩散速率相同,A错误;B、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B错误;C、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那么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C正确;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D错误.故选:C.2.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示可表示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C.b段和d段会发生核遗传物质的平分D.b和c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析】1、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均分,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2、分析题图:a和b或c和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其中a、c都表示分裂间期,b、d都表示分裂期.【解答】解:A、图示可表示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即a和b、c和d,A正确;B、c段表示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该阶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C、遗传物质平均分配一般发生在分裂期,即d段或b段,C正确;D、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因此a和b或c和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c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D.3.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分裂间期,细胞内进行着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B.在分裂前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数目加倍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D.在分裂末期,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子细胞【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在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A 正确;B、在分裂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而染色体进行复制发生在间期,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B错误;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C正确;D、在分裂末期,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子细胞中,D正确.故选:B.4.如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①④⑤C.①⑤④③②D.⑤④③②①【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图:据此答题.【解答】解:(1)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出现染色单体,对应于①;(2)前期: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的排布在细胞中,对应于⑤;(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对应于④;(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体是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对应于③;(5)末期:染色体解体消失,对应于②.所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①⑤④③②.故选:C.5.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A.后期、末期、间期B.间期、前期、中期C.间期、后期D.间期、末期【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通过染色体的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数由0变为2,;而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一条染色体上染色单体数由2变为0.即染色单体在间期形成,在有丝分裂后期消失.【解答】解:有丝分裂间期包括三个阶段:G1、S、G2,在S期发生了DNA分子的复制,复制前染色单体数目为0,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出现2条染色单体,因此在G2期玉米细胞中有40条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因此在后期之前的前期和中期中,细胞中均含有40条染色单体,但是后期之后就没有染色单体.因此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故选:B.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是为了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观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是实验的主要内容D.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3)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5)观察:a、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其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b、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换高倍镜,直到看清细胞的物象为止;c、仔细观察:先到中期,再找其余各期,注意染色体的特点.d、移动观察:慢慢移动装片,完整地观察各个时期(如果自制装片效果不太理想,可以观察洋葱根尖固定装片).【解答】解:A、解离和压片都是为了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A正确;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C、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无法观察到细胞连续分裂过程,C错误;D、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此时还没有形成染色体,因此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D正确.故选:C.7.下列有关细胞生理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生物体中,所有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B.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C.细胞坏死后,代谢停止;细胞癌变,则其代谢增强D.细胞分化既能使细胞数量增加,也能使细胞种类增加【考点】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解答】解:A、衰老的生物体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衰老状态,A错误;B、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B错误;C、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细胞坏死后,代谢停止;细胞癌变后由于无限增殖,其代谢增强,C正确;D、细胞分化中细胞数量不变,细胞种类增加,D错误.故选:C.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有关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B.细胞分化是细胞在遗传物质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受基因的调控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解答】解:A、衰老的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故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A正确;。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武钢三中、武汉三中、省实验中学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武钢三中、武汉三中、省实验中学等)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DABCB DDCCD BCCBC BBBCB BACDD ABBAD DBCDB DADDC
41.(1)吞噬细胞胞吞(2)信息交流(3)效应T细胞细胞(4)B细胞记忆细胞内质网高尔基体①、②
42.(1)b B→A→D→C 线粒体(2)制作装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合理即可)
(3)核膜消失,核仁解体,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
(4)d 不会(5)DNA 染色体 DE(cd)
43.(1)反射增大 (2)内正外负高于不变 (3)视神经兴奋恢复静息电位时,K+外流 (4) ①胞吐减少变慢②b
44.(1)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 神经递质由正变负使唾液腺持续分泌唾液
(3) ①胰岛A细胞②胰岛B细胞滤液③激素b。
2014年秋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高一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4年秋季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高一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 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6小题,每小题1分)1. 19世纪30年代后期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A.虎克和孟德尔B.拉马克和达尔文C.沃森和克里克D.施莱登和施旺2. 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和最高级层次分别是()A.细胞和生物体B.生物体和种群C.生物体和群落D.细胞和生物圈3. 关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蛙的成熟红细胞中不含DNA分子B.人体细胞的细胞质中也有DNA分子C.含DNA的原核细胞不会同时含RNAD.细菌细胞中的DNA都分布在拟核中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5. 下图是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a为核糖,则m有4种,分别是A、T、G、CB.若m为鸟嘌呤,则b的名称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或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构成人体遗传物质的b共有8种,a有2种,m有5种D.在HIV和SARS病毒中共可以检测到2种a,5种m,8种b6.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霉菌⑦葡萄球菌⑧链球菌A.①⑦⑧B.①②⑥⑧C.①③④⑦D.①②⑥⑦⑧7. 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个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测试生物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1-20小题每题1分;21-30小题每题2分)1.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消失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2.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分裂中3.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体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④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4.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F.C.Steward)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胡萝卜根尖韧皮部细胞能发育成完整的胡萝卜植株。
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A.全能性B.特异性C.多样性D.周期性5.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细胞衰老过程中其形态、结构、功能都会发生变化。
下列属于细胞衰老特征的是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B.细胞内色素逐渐减少C.细胞代谢速率减慢D.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上升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化学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C.细胞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7.对于多细胞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坏死后膜通透性降低B.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衰老的生物体内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D.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可诱发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变为癌细胞8.下图表示人体内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①过程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周期性B.②过程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③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D.④过程是由于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9.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10.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1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12.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网络是当前公认的维持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的活动只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B.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外排)的方式释放,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D.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都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3.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B.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掉14.下图能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这种条件变化和激素分别是环境变化A.气温升高甲状腺激素B.日照延长性激素C.寒冷刺激生长激素D.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15.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这种电信号称为()A.静息电位B.反射C.神经冲动D.反射弧16.下列关于皮肤感受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神经末梢B.能将各种刺激转变为电信号C.能形成感觉D.皮肤上有多种感受器17.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就是膜电位为零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18.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19.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各自独立、没有联系的B.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C.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20.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⑴吞噬细胞⑵T细胞⑶B细胞⑷记忆细胞⑸浆细胞⑹效应T细胞A.⑴⑵⑶⑷⑸⑹B.⑵⑶⑷⑸⑹C.⑵⑶⑷⑹D.⑵⑸⑹21.对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B.实验中测量到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不同C.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D.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红色22.现有未贴标签且染色体数目相同的6块装片,编成1~6号,已知1号、3号为同一生物体的两个细胞有丝分裂的两个时期,其他4块装片来自另两个生物体的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某同学按顺序观察其结构,结果如下:则其中可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末期的装片依次是A.1号、3号B.4号、6号C.5号、2号D.4号、2号23.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24.如图是洋葱根尖结构模式图,关于图示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细胞周期的主要是区1的细胞B.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等主要发生在区2细胞中C.区2、3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区3的细胞高度分化,不具细胞全能性25.下图是人体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兴奋传到b上某一点时此处膜电位会变成外正内负B.递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穿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C.兴奋在结构b和结构c处的传递速度一定相同D.当膝跳反射进行时兴奋在d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6.如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段起了重要作用B.若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C.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D.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27.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B.受寒冷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的产热速率大于25℃时的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则小于25℃时的散热速率28.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以及突触1和突触2兴奋传导时的电位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1中的神经递质是血浆和淋巴B.a→b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Na+内流C.B处膜电位无变化,不能确定Gly属于抑制性递质D.Gly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阳离子内流29.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2、细胞3、细胞4、细胞5C.HIV入侵人体后,会感染人体的细胞2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30.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B.反射、体液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第II卷(非选择题)三、综合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31.(12分)第Ⅰ部分下面左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右图是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填空:(1)左图中虚线代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左图中AB段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的主要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消失,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左图中的字母填空:①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
②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对比,不同特点是:第一,动物细胞的_________(细胞器)在AB段倍增。
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_________(填字母)期不形成__________ ,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内陷,把细胞分裂成两部分。
第Ⅱ部分资料: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1)请改正“资料”中的3处错误。
(一处错误修改正确得1分)(2)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
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__________。
①取材时间②根尖培养温度③解离时间长短④载玻片厚度⑤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32.(14分)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ABC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